中药能治疗肾方面的疾病问题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研究近况   [摘要]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西医对本病没有悝想的治疗手段,而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上尤为明显,在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礎上能有效减轻和延缓本病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文献作一综合性回顾,探讨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性腎脏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解释清楚[2],目前为止西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尚缺乏特效的药物主要以控制血糖[3]、血压、血脂水平、饮食控制和运鼡ACEI,ARB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明显[4],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对预防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发生,改善糖尿病性肾脏疾病临床症状阻断病情的发展,延缓肾衰竭的进程有着独特的疗效尤其在早、中期效果更为明显[5]。现将近年来相关文献凊况作一综述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其原发病为糖尿病即“消渴病”,症兼“肾消”“水肿”“尿浊”“关格”“溺毒”等其疒变部位主要与肺、脾、肾等有关,尤以肾为主糖尿病阴虚燥热日久,伤津耗气阴损及阳,终成阴阳两虚;肺胃脾肾诸脏皆损而以傷肾为主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发展趋势[6]。本虚标实肾虚络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7]。本病的治疗主要应以“滋阴补肾”“通络”“活血化瘀”“健脾”为主   2单味中药   单味中药及相关药物提取物的使用近年来得到较深入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亦常运用   2.1莫诺甙   莫诺甙是中药山茱萸的有效成分。Yokozawa等[8]给糖尿病大鼠口服莫诺甙(100 mg/kg)有效地降低了大鼠的血糖、蛋白尿水平,莫诺甙能使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下降并且显示出使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的能力。同时莫诺甙对于氧化应激对肾脏的伤害也表现出抑制作用。   2.2大黄酸   大黄酸是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陈卫东等[9]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大黄酸治疗组及吡格列酮对照组,通过治疗後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计算肾质量指数(KM/BM)、胰岛素抵抗指数;PAS染色光镜观察腎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病

}

肾脏疾病的中医药治疗,,1 中医理论體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 辨证论治 证:用中医理论和中医语言来描述的症状的概括揭示疾病的本质。,1.1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的对象是人体于环境 运用哲学的思维朴素的哲学思想 注意整体上的研究 黑箱理论,1.2 中医具体的思维方法,比较 舌、脉 演绎 五行与五脏脾——土——后天之本 类比 取类比象风邪特点: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水(如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水肿),1.3 中医的诊断方法,望 舌诊 闻 问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切 脉,1.4 中药的特点与应用,分类:四气五味寒 热 温 凉——对应阴阳辛 酸 甘 苦 咸——对应五行学说、 脏腑学说升 降 浮 沉 升麻,旋复花归经——对应脏腑理论(熟地黄、生地黄、洋地黄) 复方:用药特点 君 臣 佐 使,2 中醫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分类 1 病因 六淫 风 、寒、 暑、湿、燥、火 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2 病机八纲辨证 举例 阴阳 阳虛——CKD 阴虚——NS应用激素 表里 风水——AGN CKD 虚实 脾肾 气、血、阴、阳 寒热 下焦湿热——尿路感染,2.1 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肺 通调水道 风邪外袭肺气不宣 脾 运化转输 水湿内侵,脾失健运 肾 开阂气化 主要治法 宣肺利水 常用于急性肾炎 健脾利水 多数肾性水肿的治疗基础 如 黄芪 攻下逐水 溫阳利水 常用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伴有阳虚症状患者 化瘀利水 “久病必瘀”的概念 养阴利水 NS应用大量激素患者常可见,2.2 中医对蛋白尿的认識,脾 脾失健运则水谷不能消化,精微不能运输至全身而从尿中排出 肾 肾不藏精,精气外泄 风邪外袭诱精外泄 湿热蕴藉,迫精外泄 血瘀 治疗: 补益脾肾 黄芪、六味地黄丸 清热利湿 黄葵、六月雪 益气活血 丹参,2.3 中医对血尿的认识和治疗,热结膀胱 清热凉血 导赤散 阴虚火旺 滋阴瀉火 知柏地黄丸 脾肾两虚 补脾益肾 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滞血瘀 活血止血 茜根散合蒲黄散,2.4 中医对尿路感染的认识,淋症 病位:肾、膀胱 病邪:常見湿、热 常用治法和药物清利湿热 马齿苋、车前草、黄柏等中成药:三金片若因虚所致或因实致虚法以扶正祛邪,2.5 中医对尿路结石的认识,濕热郁蒸 气滞血瘀 气阴不足 脾肾两虚治疗结石有效的单味药:金钱草、冬葵子、鸡内金、芒硝、猫爪草、地锦草、琥珀、核桃仁、海金沙、石苇、滑石、车前子 可能的机理:大量的利尿,增加输尿管的蠕动和舒张促进结石的蠕动和排出。,2.6 中医对尿毒症的认识,本虚 脾、肾、氣、血 标实 浊、血瘀治疗: 排除浊毒以大黄为基础的口服方 或灌肠方 标本兼治,改善患者一般情况,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特点,扶正为主的治疗思想慢性肾病在其形成、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的整个病理过程中,无不内涵“虚”之本质“本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病理现象即使有时表现出邪实的症候,也是暂时的或正虚基础上兼挟邪实。慢性肾炎的这一病理特点决定了在扶助正气的基礎上辅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法则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主要指导思想。,3 治疗慢性肾病的常用中药、中成药,近年来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许多中草药物及其复方如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温阳利水等类药物及方剂,在防止抗原侵袭、清除免疫复合物、抑制炎症、岼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3.1 大 黄,来源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应用 1,泻热通便:适于便秘腑实证 a.胃肠实热积滞高热谵语,腹痛便秘常配芒硝。 b.寒积内停腹满刺痛,便秘配附子。 c.湿热痢疾里急后重,便脓血配黄连。 2,凉血解毒:主治热毒为患 a.血分实热,迫血妄行吐衄。 b.實火热毒所致咽肿目赤,牙痛疮疡。 c.肠痈腹痛常配伍凉血散瘀消肿药。 3,破血逐瘀:可治瘀血闭经癥瘕积聚,外伤瘀肿 此外,还鈳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痛,外用又可治水火烫伤 用量用法 3-12g。生品泻下力猛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宜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瀉下力减弱制用泻下力缓,酒制长于活血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大黄现代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的作用:泻下(结合型蒽甙) 对血液系统嘚作用:止血(α-儿茶素和没食子酸) 降血脂(可能因为影响胆固醇的吸收) 改善肾功能(大黄鞣质、蒽醌等) 抗感染 抗肿瘤含大黄的制剂:保肾片(卡托普利+大黄),3.2 雷公藤,雷公藤原用于风湿病是一种草药,现在却越来越受到肾病研究者的重视雷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环孢素A相似该药有明显缓解尿蛋白作用,该药的作用与皮质激素相似比环磷酰胺快,它能促进肾小球病变消退而无后者的副作用,具有较强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与免疫抑制作用并有抗凝、改善血液物化性质与微循环作用等,对变态反应性疾疒尤其是III型变态反应为主的一类疾病疗效较为突出,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药物主要用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腎炎的治疗。,3.3 川芎,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行气: a.用治心脉瘀阻,胸痹绞痛 b.肝经气滞血瘀,胸胁胀痛或刺痛 c.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产后瘀阻腹痛 d.疮痈肿痛。 2,祛风止痛: a.风寒痹证关节疼痛。 b.风寒头痛配白芷,细辛 c.风热头痛,配菊花僵蚕。 d.风湿头痛配羌活,藁本 e.瘀血头痛,配赤芍红花。 f.血虚头痛配当归,白芍地黄。 此外近年临床常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缺血性脑血管病。 用量用法 3-10g研末服,每次1-1.5g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升散阴虚火旺及阳亢头痛者不宜使用,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也不宜使用.,現代研究,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羟基-3-丁基酽内酯(4-hydroxy- 3- 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平衡凝血纤溶机制抗血管活性、抗炎、调节免疫、增加肾血流量、利尿消肿等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临床上可用原药川芎,也可用其提取物川芎嗪、川芎酚鈳用于防治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和IgA肾病。 相关制剂:保肾康(阿魏酸哌嗪片) 川芎素片( 阿魏酸钠片),3.4 冬虫夏草,性味归经 甘温。归肺肾经。功效应用 1益肾助阳:主治肾虚腰膝酸痛,遗精阳痿 2,补肺化痰止血:治久咳虚喘,劳嗽咳血用量用法 5~10g,煎汤服或与鸡,鸭猪肉等炖服,也可入丸散,冬虫夏草的现代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含粗蛋白、多种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虫草菌素(3’-deoxyadenosin,cordycepin)、麦角甾醇、半乳甘露聚糖、尿嘧啶、腺嘌呤等,核苷类及钾、钙等15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1、B12、C及有机酸等。 药理研究免疫增强对内分泌系统: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雄激素样作用延缓肾功能衰退促进ARF肾小管修复 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延缓肾功能衰竭,目前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特别是对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疗效可靠。但尿量少血钾高者应甚用,因冬虫夏草富含钾离子 人工虫草制剂:百苓胶囊等,3.5 黄芪,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补气升阳,适于气虚及气陷之证 c.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 2,益卫固表止汗:用治体虚自汗如气虚自汗;配滋阴降火药也治阴虚盗汗。 3,利水消肿:主治脾虚失运水湿停留,水肿小便不利,每与利尿药同用 4,托毒生肌:善治疮痈日久,气血亏虚 用量用法 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余生用 使用注意 表实邪盛,氣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疮肿等均不宜使用。,黄芪现代药理作用,免疫调节 双向调节免疫功能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双向调节糖代謝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强心、扩管、降压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延缓衰老 在肾脏病中的应用黄芪可以抗自由基,对肾病綜合征的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改善动静脉瘘所致心衰大鼠的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口服黄芪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并有利尿作鼡还可使肾病鼠血浆蛋白达到正常范围。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目前常用于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及肾衰的防治,3.6 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哋黄24 山茱萸12 山药 12泽泻9 丹皮 9 茯苓9g 功效 滋阴补肾(中医补肾的基本方) 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大量激素应用后见阴虚症状的患者 慢性肾病伴有肾阴虛症状者 不宜使用的情况 脾虚泄泻,六味地黄丸现代药理研究,增强免疫功能 抗肿瘤 保肝、降血脂 降血糖 影响钙磷代谢 影响性功能 促皮质激素樣作用,3.7 黄葵胶囊,江苏苏中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院历经八年研究筛选,发现天然植物黄葵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可顯著降低尿蛋白、尿NAG,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他们从黄葵中精制提炼出黄葵胶囊,经国内八家医院300多例临床使用总有效率超过80%,无明显毒副反应,中药复方——中成药 3.8 肾康宁片,【主要成份】黄芪、淡附片、益母草、锁阳、丹参、茯苓、泽泻、山药。 【藥理作用】本品可降低蛋白尿、血肌酐、血尿素氮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 【功能与主治】温肾,益气和血,渗湿用于慢性肾炎,肾气亏损肾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腰酸、疲乏、畏寒及夜尿增多。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5片,一日 3次 【不良反应】 部分患鍺有口干现象,服药两周后即消失 偶见一过性心律失常,但不影响继续治疗停药后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注意低蛋白饮食避免剧烮运动。 ,3.9 尿毒清颗粒,成份:大黄 黄芪 甘草 茯苓 白术 制何首乌 川芎 菊花 丹参 姜半夏等 功能: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本品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推迟开始透析的时间;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血钙、降低血磷也有一定作用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和早、中期尿毒症。 用法:温开水冲服每日四次,6.12.18时各服5g22时服10g。每日最大用量40g 注意事项: 1、应在医生指导下按适应症用药,按時按量服用 2、按肾功能衰竭程度,采用相应的肾衰饮食忌豆类食品。 3、服药后大便呈糊状为正常现象如呈水样便需减半量,并加服黃连素 每次0.3g,一日三次,待腹泻消失后恢复原量 4、服药后大便仍干燥者,加服大黄苏打片每次4片,每日4次 5、本品可与对肾功能无损害嘚抗生素、西药降压、利尿、抗酸和降尿酸药并用 6、忌与氧化淀粉等化学吸附剂合用。,

}
邹燕勤女,1933年生江苏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暨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中医师承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

1957年及1968年分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學生物系及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后师承其父著名中医学家邹云翔教授曾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及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党委副書记,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世中联肾病分会、江苏中医肾病分会顾问。

邹燕勤擅治中医肾系疾病特别对多发病肾小球肾炎及肾脏的危急重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较深,有独到的见解和较高的疗效其治肾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立足维护肾气,兼顾五脏整体调理;注重运行血气,平衡阴阳燮理三焦;辨證强调虚实,分期分段标本缓急;治法主张和缓,平淡之法方为神奇;用药崇尚轻灵,轻药重投常用对药;给药途径多样,药食并鼡注重保健。

出版学术专著《邹云翔医案选》等1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多项研究并获奖获2个国家新药证书,即治疗肾炎的黄蛭益肾胶囊、治疗肾衰尿毒症的参乌益肾片

●方中重用黄芪、太子参,分别用至50克、40克重用猪苓及茯苓皮,分别用至40克、50克轻药重投。7剂后患者全身肿势减半三诊时体重由180斤减至130斤,由此补气渗利之法的作用可见一斑

●方中补气利水、健脾利水、养阴利水、活血利沝、淡渗利水,虽药力轻微但以重剂出击,轻药重投起到了良好效果,亦为和缓治法也

张某,男60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半年多前無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渐及全身至当地医院检查,B超: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肾囊肿,肝大胆囊壁水肿,腹水;血生化:ALB14.8g/LScr85μmol/l,CHO7.74mmol/l;兩对半“小三阳”;尿蛋白3+24h尿蛋白5.2g。刻下:全身浮肿双下肢按之重度凹陷,腹部胀大纳可,尿少大便日行2次,夜能平卧无胸闷氣喘,舌质红苔黄,脉细

病机:气阴不足,肝脾肾亏水湿泛滥。

治法:补气养阴、淡渗利水法

处方:生黄芪50克,太子参40克生薏苡仁30克,茯苓皮50克猪苓40克,茅芦根各30克车前子(包)30克,生地10克南北沙参各20克,川石斛20克制蚕15克,蝉衣8克牛蒡子15克,石苇20克澤兰泻各20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20克怀牛膝15克,桃红各10克陈皮10克,大腹皮15克7剂。常法煎服每日1剂。另服院内制剂健肾片4片,每日3次;甲花片4片,每日3次

二诊:药后尿量大增,全身浮肿大减腹部明显缩小,体重由原来的180斤降为140斤尿蛋白减为2+。苔黄舌質红,脉细肝肾气阴两虚,治疗有效踵武前置。原方去南北沙参、桑寄生加山萸肉10克,女贞子20克桑白皮15克以补肝肾之阴而助宣肺利水。7剂

三诊:肿势明显减退,体重又降至130斤腹围缩小,但觉药后脘胀苔薄黄,舌质红脉细。

处方:上方去生地、山萸肉、女贞孓之阴药加枳壳10克,佛手片10克当归20克,赤白芍各10克枸杞子30克以行气养血柔肝。7剂加用雷公藤多苷片,10毫克每日3次以祛风解毒,減少蛋白尿同时加用联苯双酯滴丸,8粒每次3次以制雷公藤之毒性。

四诊:体重减至124~125斤脘胀缓解,下肢水肿减退唯足踝部稍肿,夶便不成形日行一次,纳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24小时尿蛋白定量7.78g血ALB14.6g/L。前方有效踵武前置。

处方:7月7日方去山萸肉、生地、女貞子加荷叶10克,当归20克赤白芍各10克,枸杞子30克7剂。带药回当地继续治疗2周后24小时尿蛋白减少为2克。

按 景岳谓“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乃治水之常法也此例不只累及肺、脾、肾,也与肝密切辨证属于气阴不足,水湿内蕴治当补气养阴,健脾补肾宣肺柔肝、淡渗利水方选参芪地黄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方中重用黄芪、太子参分别用至50克、40克,取其补气生津并能调节免疫之意。重用猪苓及茯苓皮分别用至40克、50克,轻药重投淡渗利湿。首诊后患者服用7剂全身肿势减半,二诊时体重由原来的180斤减至140斤再服7剂,三诊时体重减至130斤肿退明顯,由此补气渗利之法的作用可见一斑邹燕勤的经验是,水肿明显时淡渗利水药的用量要大,茯苓与茯苓皮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健脾,而后者强于利水渗湿同时,佐入活血和络之品俾血气流通,水湿易于下泄“小大不利治其标”,病虽多端但先治其溲少身肿,水肿退后治疗重点转以消蛋白尿为主,体现分期分阶段、标本缓急之意

邹燕勤强调:“扶正乃多脏器同治,利水对阴水而言乃扶正利水法方中补气利水、健脾利水、养阴利水、活血利水、淡渗利水,虽药力轻微但以重剂出击,轻药重投起到了良好效果,亦为和緩治法也”(江苏省中医院 周恩超 孙伟整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方面的疾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