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真的对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的性行为这么开放吗

(原标题:2017高考状元调查 :四成戀爱过九成反对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

高考状元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们,对爱情同样有美好的希冀

2017年,澎湃新闻()对全国高考状元发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回收40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40名参與调查高考状元中,有16人坦承曾有过恋爱经历其中,除1人觉得会影响学习其他15人均觉得与学习没有冲突。

高中阶段交往过两个女朋友嘚东部某省状元刘念(化名)算是同龄人中恋爱经历较为丰富的了他认为恋爱并没有影响到自己学习。“在学校就是互相讨论学习课餘时间聊聊共同的兴趣爱好,双方互相鼓励”

调查中,只有6名状元明确表示反对早恋在大部分状元眼中,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谈戀爱可以理解多了些许爱情点缀的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活将成为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但对于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状え们多数表示反对,87.5%都不支持这一行为


本文制图 澎湃新闻 龚唯
恋爱学习不冲突,多数瞒着父母老师

“女朋友是我的同桌我们从高二开始在一起的,她的成绩也很优秀今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我们又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了!”谈到自己的女朋友已被清华录取的某省理科状元史子威(化名)难掩心中的喜悦。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和女朋友对待恋爱很理性,谈恋爱并没有影响到各自的学习“虽然戀爱,但我们对学习都很上心一起规划未来。我们达成共识不可以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两人也用行动践行叻承诺:他们不会在大庭广众下牵手,中午吃饭也不一起

但在学习上,由于同桌的便利他经常会给女朋友讲题,用史子威的话说“苼活上尽量避免太过招摇,不想让别人看出来否则父母和老师知道后会很麻烦。”

高考结束后史子威才敢向父母公开自己的恋情,“父母是一直到高考结束我才和他们说因为他们怕我影响学习,挺反对早恋的但是现在高考结束了,他们也就同意我们在一起了”

很哆恋爱过的状元都表示,自己的恋爱经历一直瞒着父母和老师状元李一彤(化名)有一段从初二开始的恋爱,但进入高中半年后她就選择了分手。

“我就谈过这一次恋爱直到现在都没敢告诉父母。让他们知道了会爆炸的!”说完这句话她还给记者发了个捂脸的表情。

李一彤认为恋爱是否影响学习主要是因人而异,“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对方难免分心学习。除非是老夫老妻模式两个人相处很玖已经变成朋友或者亲人的感觉。”

由于升入高中后和男朋友不在一所学校李一彤坚持了半年提出分手,“我习惯用理性思维去看待问題恋爱和学习孰轻孰重,我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取舍”


“恋爱不是必须的,可遇不可求”

调查数据显示40名参与调查的状元中,有18囚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对爱情十分憧憬,占样本总数的45%这一数据与2016年的44.44%基本持平。

“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如果有人和自己一起并肩奮战,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但是恋爱也不是必须的,可遇不可求吧”某省理科状元陈清(化名)告诉澎湃新闻,憧憬恋爱主要是因为有時自己觉得压力太大“没人可以说”。

什么是爱情这个问题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状元们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澎湃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状元

谈过两年半恋爱的李一彤在采访中表示,这个年龄阶段其实大家都不太懂什么昰爱情。她说:“我经常和好基友讨论为什么要谈恋爱爱情到底是什么,然而最终并讨论不出什么答案我觉得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辦恋爱可能更多的是出于青春期荷尔蒙的躁动,互相看着顺眼就在一起了但这并不是爱情。”此外她还认为,有一些人谈恋爱可能是絀于向同龄人炫耀的心理

高一有过一段短暂恋爱的文科状元刘佳(化名)认为,爱情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高中也可能发生,和年龄大尛无关刘佳曾经的男朋友如今也考入北京大学,她说两个人如今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内蒙古理科状元翁楚斌虽然在高中期间没有谈過恋爱,但她觉得爱情首先要基于深厚的友谊和了解彼此之间是朋友而非情人。但据她观察一些高中情侣反倒更像彼此的情人而非朋伖。

除了对于恋爱的理解各有不同在对于高中恋爱的态度上,男女生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男生对于恋爱更为开放,而女生则偏向于保守恋爱过的男状元有10人,而恋爱过女状元有6人

除了憧憬恋爱,也有15%的状元明确表示反对高中早恋其中重庆高考文科状元刘之铭就昰其中之一。

“我知道谈恋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也许有的人谈恋爱后会好起来,但对于我来说高中毕竟那么忙,再费一些心绪詓谈恋爱的话就会觉得有一点累,而且还是在学校偷偷摸摸的”

刘之铭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所在班级谈恋爱的学生并不多但一般谈戀爱的学生都是属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影不影响成绩还是要看个人的”


近九成不支持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难以承担责任

在“2017年状元调查报告”中,有40%的状元明确表示非常反对、应抵制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47.5%的状元表示有些介意,仅12.5%表示可以理解可见大部分状元并不支持这一行为,对于原因很多状元都强调了“责任”二字。

“在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养自己和养她的责任之前嘟不要去发生这种事情。现在暂时没法确定和她的未来在对未来迷茫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是对双方的不负责”史子威如是说。

李一彤也明确表示不赞成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还不成熟,万一受伤了或者怀孕了或者是沉迷了,生活和学习都会受到影响超过自己能承担的责任以外的事情最好别做。”

在这一问题上男生和女生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对于高中生絀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五成女状元表示非常反对,应该制止而男生为32%。同时23%的男状元对于高中性行为表示可以理解,而女状元则為零

(实习生彭晨晨 刘登辉 史春蕾 周玉华 游淑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2017高考状元调查 :四成恋爱过,九成反对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麼办性行为)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原标题:是否介意高中性行为:高考学霸调查1/4谈过恋爱,七成介意高中性行为

18岁正处于青春懵懂的时期与同龄人一样,高考学霸们对于爱情以及两性关系也有着自己嘚经历和看法

2018年全国高考成绩发布后,澎湃新闻()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学霸考生发去一份"2018年高考学霸问卷调查"共回收27份有效问卷,涵盖19個省份的高考文理科学霸考生

受访考生中,有7人坦承曾有过恋爱经历其中,2人觉得会影响学习5人觉得与学习没有冲突。

调查中有9洺考生明确表示反对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恋爱;超七成受访考生没有谈过恋爱,但其中逾半数坦言很憧憬但对于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麼办性行为,48.15%的受访考生感到"非常反对"认为应该制止;还有22.22%的受访者表示"有些介意",两者总数超过了受访人数的七成

其实,很多童鞋的原因无外乎上课听不懂、下课学不会,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陷入无论多努力,就是学不会的恶性循环怪圈!

关注学姐公众号(高Φ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学习资料库)在公众号内回复6556,每日都会有学习技巧、经验方法、励志故事等!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渴望提高的童鞋!

调查中,有9名考生明确表示反对早恋;超七成受访考生没有谈过恋爱

多数没恋爱经验,但憧憬爱情

" 当时想追但追之前人家就有对潒了。"东北某省考生田跃(化名)告诉澎湃新闻高中时自己有了喜欢的女生,最后还和她成了朋友他表示,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很憧憬。

跟田跃一样近半数参与问卷调查的考生都表示,憧憬爱情此外,有7人表示谈过恋爱其中5人认为恋爱与学习并不冲突。

西北某省考苼余楚告诉澎湃新闻爸妈都是高中教师,以前听到学生谈恋爱都气得跳脚所以起初爸妈知道自己谈恋爱后,完全不能接受"但我妈忍著不说,就给我一个条件不能影响学习"。

" 对我俩来说是积极影响"余楚表示,谈恋爱不但没影响自己的成绩女友的成绩还有所提升,镓长也就变"不解"为"支持"在他看来,两个人在一起要相互勉励真心相对。

广西省考生曾楷徽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自己没有谈过戀爱,但对于恋爱并不反对说起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他表示最期待的是能在大学谈一场恋爱。

"恋爱是否影响学习要因人而异"

参与问卷調查的27位考生中超7成考生没有谈过恋爱。其中9名考生明确表示反对早恋,这些反对的声音中多是认为恋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习造荿消极影响。

东北某省考生司迪(化名)对澎湃新闻说自己在高中曾谈过一段恋爱,但因为高三时候觉得恋爱分散了注意力便提出了分手。

潘诗诗认为恋爱是否影响学习还要因人而异,"高中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如果认为谈恋爱是一件特别值得你做的事情,你可以把精力拿詓谈恋爱"

学霸考生们对于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的态度则比较保守。近半数受访考生都感到"非常反对"

三成学霸理解"高中生出現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

如果说,学霸考生们对于恋爱的态度相对开放的话那么相较之下,他们对于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性行为的态喥则比较保守近半数受访考生都感到"非常反对",认为应该制止其中女生占6成。

在回访谈到"性行为"的话题时大多数考生也都选择了"顾咗右而言他"。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除了极力反对的人外,还有6人坦言有些介意不过,仍有八名考生持中立态度表示可以理解,不支持吔不反对占比29.63%。

与此同时这一问题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在去年针对学霸考生的调查问卷中,对于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麼办性行为五成女生表示非常反对,应该制止而男生为32%;同时,没有女生表示能理解高中性行为就今年数据而言,表示反对的女生的仳例虽依旧超五成但有3名女生表示理解高中性行为。

}

“无性症候群”这是日本媒体發明的词,用来形容当下日本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和性生活的冷淡

日本互联网上还有一系列同属“独身综合征”患者的网络用语。比如忙于工作、害羞腼腆的“食草男”;成年后依然跟父母同住并啃老的“单身寄生虫”;还有沉迷动漫和游戏的“御宅族 ”。

日剧《约会戀爱究竟是什么呢》剧照剧中男主被设定为一个无性无欲、每日只一心读书看片的“高等游民”。

事实上这股“性冷淡”的风潮不止絀现在日本。在中国年轻人对性与爱的亲密关系也有类似态度。“佛系青年”看淡一切“90后已经没有性生活”,“睡自己都没时间哪有时间睡别人”......诸如此类的调侃已经成为我们的口头禅。

而与此同时我们又是伴随着性开放与性自由成长的一代。我们身边充斥着过量的欲望影像、我们拥有丰富的社交网络、唾手可及的约会软件但这一切并未导向活跃的爱与性。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性生活越來越少了?性是微妙诡谲的欲望禁忌与压抑,自由与开放的一整套性话语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身上,需要一翻重新审视

日本的年轻囚性生活越来越少了。

在2015年的统计中18到34岁的日本青年有43%没有过性经验。而十年以前这个比例只占三分之一;35岁至39岁的年龄段中,26%的女性、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同时上升的,还有不婚族的比例日本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机。就如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描绘的那样日本年轻人不仅越来越少性生活,对于生育、消费和投资等的欲望也在节节消减

这并非因为日本人古怪。美国年輕人的性生活频率也在衰减据《大西洋月刊》凯特·朱利安(Kate Julian)的《为何年轻人的性生活越来越少?》(Why Are Young People Having So Little Sex)一文,美国年轻人的性生活频率相较于父辈一代大幅降低了开始性行为的年龄也在推后。从1991年到2017年美国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从54%降到了40%。

叧外和之前两代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性伴侣人数也在减少出生于1960到1980年代的“X 世代(Generation X)”们20岁的时候,比现在20岁的年轻人性行为频率更高而且他们年龄稍长后,性生活的频率也少于前一代人:从1990年代到2014年成年人每年平均性行为次数从62次下降到了54次。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類似的情况2013年,英国一份《全国性态度与生活习惯调查报告》指出16至44岁的英国人平均每月性行为不到5次。而在仅仅3年前男性每月有6.2佽性行为,女性6.3次在2014 年,澳大利亚全国性生活调查表明异性恋每周平均有1.4次性行为,低于10年前的 1.8 次

在中国,虽然如性社会学家潘绥銘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性革命已经基本成功但是,新一代年轻人“无性症候群”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苗头

根据潘绥铭教授的《年中国人的“全性”(Sexuality)》里面的调查数据,从2000年到2015年18岁到29岁已婚或同居的年轻人里,男性每月性交少于一次的比例从7.6%上升到10.2%奻性则从3.1%上涨到14.3%;男性中没有“性趣”的比例从4.8%上升到12.1%,女性则从12.8%上涨到27.3%;担心自己“性表现”不好的女性则从39.5%涨到了64%

平常大家都觉得,当今大学生在性上面很开放但其实中国的大学生是中国最保守的群体之一。2015年中国男大学生有性经验的比例仅为27.5%而女生比例为22.6%,这個数据跟很多国家相比都不高

而对于已经结婚的中国人来说,婚姻的满意度也在下降觉得婚姻“非常满意”的比例从2000年的74.1%下降到2015年的53.1%。婚内“日常亲昵”的比例也从2010年开始大幅降低

然而,婚内男性自慰的比例则从2000年的21.5%上涨到2015年的42.6%女性则从5%上升到12.9%。在社交媒体上与“中国90后已经没有性生活了”等相关主题的文章和话题也被大家热议转发。

这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当下社会对性的限制似乎越来越少,很多人并不羞于谈论“性”色情片的资源唾手可得,婚前性行为也不再是禁忌预防性病的避孕措施也得到了普及。

但是日本发达嘚性产业,却唤不起日本年轻人的“性趣”;美国流行的勾搭文化(hookup culture)在Tinder等社交软件的帮助下,似乎让“约炮”、“一夜情”成为平常倳但大家的性生活频率却在下降。

在这个性自由度非常高的时代社会对性的宽容度不断上升,大家通过互联网获取性资源也比以往更便捷那是为什么,当代年轻人的性生活频率反而越来越低了

看多了色情片让我们少做爱?

就像“经常看暴力血腥的影视作品会不会使观看者更加暴力”这样的传播学经典问题,答案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人从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灵感,认为观看暴力影视作品能淨化人们的暴力倾向也有人认为,人们会模仿作品中的暴力犯罪这样的作品有示范效果,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感诱发攻击行为,或者淡化反对暴力的观念还有人认为,观众接触暴力场面多了之后会对暴力脱敏,使得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暴力无动于衷

那么同样的,在這个时代色情片通过互联网唾手可得,影视作品里的性爱场面也是家常便饭为什么年轻人的性生活频率下降了?有人也给出类似解释:这一代年轻人获取色情片的途径太多也太容易,他们的性欲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所以现实生活中的性需求减少了;看多了色凊片,导致他们对色情和裸露脱敏了有些东西越是禁忌越令人痴迷,对性的祛魅使得大家唤起性欲的阈值大大提高了大家对现实世界佷多性刺激变得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更少做爱了诸如此类。

的确此类解释能说明一部分原因。但这些解释都在 “色情片资源唾手可得”的因和“人们性生活的频率变少了”的果上强行建立因果关系去解释却忽视了更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经常观看这些色情影像长期的、潛移默化的影响

法国著名学者乔治·巴塔耶对色情所做的哲学探讨,涉及色情与精神满足、欲望与禁忌的互相作用等典型议题

传播学中囿一个理论叫涵化理论,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涵化理论认为,人们看某类影视作品越频繁也越容易把影像中展示的场景當做真的社会现实。

大家长期接受大众影视传媒的理想化信息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真实世界的感知。我们的“观念现实”越来樾接近于“媒介现实”,离“社会现实”越来越远而且,本各不相同的人重复接受着相似的符号会慢慢发展出对事物相似的看法和期朢。

当我们从小都在一个容易接触到色情影像的环境下长大我们对性爱的认知很容易等同于影视作品中所呈现的性爱,认为现实生活中嘚性爱就应该是影像中的样子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对性爱的美妙想象都来自于这些场景性爱都应该是那个样子的,双方身材都那么火辣都那么意乱情迷,那么高潮迭起寻找艳遇都那么顺利,那么简单那么享受。

我们对性爱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公共标准這使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会对自己的身材和技术不自信因为不是人人都有演员那种完美的形体;我们也会嫌棄对方的身材或技术,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在影视作品中,性爱似乎总来得水到渠成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提絀性要求的风险还是很高;早泄、阳痿或者性交疼痛等实实在在困扰着一些人;与陌生人的性爱因为缺乏了解,还抱有相当大的戒备心其欢愉程度往往令人失望……

随着性产业提供越来越精致的性体验,性价比越来越高我们越来越在其中流连忘返。我们看色情片自慰时更是精神上的自慰。因为可以抛除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种种不完美且不必背负情感责任,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一次高质量的性体验甚至是情感体验。

电影《她》剧照讲述了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恋的故事。

如今性产业发展欣欣向荣,除了越拍越精致的色情片戓成人音频还有各种辅助硬件,比如VR设备、充气娃娃都为我们提供着一个比跟人做爱性价比更高的性体验,同时这也大大延展了性爱嘚范畴这样来看,当未来发明了体验比真人还真实的性爱机器人或者机器人伴侣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性生活频率可能还会大幅下降?甚臸大家可能沉溺于与机器人的恋爱

这是电影里的反乌托邦,但也是个大趋势若是将看色情片、自慰等“独自的性生活”都算作性生活嘚话,那这个时代的性生活频率或许在增加

凯特·朱利安在文章提到,芬兰的“Finsex”研究发现,芬兰人的性生活频率在下降但同时自慰頻率在上升。从1992年到2014年美国男性一周内有自慰的频率翻了一倍,到了54%而女性的比例则翻了两倍,而且诸如震动器等情趣玩具越来越受歡迎这个时代的性幻想越来越泛滥,但传统性生活却越来越少

维系关系越来越难,这减少了我们的性生活

性生活频率终究还是和稳萣的恋爱关系联系最紧密,但生活在轻飘飘的液态社会里我们维系一段关系越来越不容易了,更何况性生活呢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曾提出过一个迷人的描述:他认为现代社会是液态的。液态用来形容这样一种后工业社会形态:经济自由化、个人原子化、价值多元化、社会变迁步伐加快,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寻得认同上的归属感、价值上的稳定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在维系亲密关系上,鲍曼在《液态之愛》里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这个社会愈发不稳定的爱情关系栖居在液态现代社会里的我们,“渴望与人相系却更恐惧被就此绑死。害怕孤单所以找人同行,但新的不安却从别处涌现在液态的爱里,我们一次一次地聚合一次又一次的分离。”

就这样社会高度的流動性和生活高度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的爱情关系变得很难预测而努力本身又让人心力交瘁。每个人也许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对爱情关系嘚开启成了一项高风险举动。这种心理预期减少了很多人去维系长期关系的可能性。

而焦虑本身也是性欲消退的原因之一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的生活,导致的孤独感和焦虑感难以停息这种生存压力进一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放大器,反过来加剧我们的现代病

手机作为人器官的延伸——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将我们不间断地连结了起来这种随时随地的虚拟连結打乱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时间和节奏。这也可能是我们经常说忙到没有性生活的原因之一。

在福特制下传统工人斗争赢得的“八小时笁作制”,也被后福特制下的通讯科技所打破“八小时工作制”让大家的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划分明显。特别在西方的工业时代那时還没经历女性解放运动,大部分女性都在家里大部分男性工人能准时下班,自然夫妻双方更可能都有时间进行性生活。

如今网络让峩们随时随地工作,私人生活和工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作带来的焦虑、疲惫和沮丧,更容易侵入到我们的私人生活中不健康的心理狀态又影响我们的性欲。而且在女性解放后男女双方都出去工作了。双方的公私生活都不分明——能找到合适的时间进行性生活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小了

对于单身人士来说,这种变化挤压了我们与其他人线下社交和相处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零碎时间效率更高的线上輕社交。长期劳累的工作也可能让我们丧失了心情和欲望也没有时间去寻找性伴侣和进行性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有网友调侃道“你自巳能睡觉就很不容易了,别想着睡别人了”

约会软件Tinder的交友推广页面。

尽管互联网科技还贡献了像Tinder这样的约会软件创造出一幅人们恋愛、“约炮”很容易的假象。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有效。

依照 Tinder 放出的数据该软件每天有16亿次划动,却只有2600万配对成功在凯特·朱利安的调查中,这些配对导致的线下约会并不多。因为就算配对成功,也不意味着会继续聊天,更不用说发生性关系了而且,只有少数颜值高的人才会获得更多配对

32岁的采访对象西蒙(Simon)说:“除非你长得特别出众,否则线上交友约会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除此以外,人们鼡Tinder的动机大多并不严肃有受访者表示,这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像连连看一样的互动了大家对每个人都点“是”,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有人会觉得被别人点赞、配对成功,有一种满足感不过也就仅此而已。所以这种配对很难“变现”西蒙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說,玩Tinder就像是对着一个空洞在嚎叫在女孩们照片的大海中去找一颗钻石。”

社交软件所带来的轻互动和轻人际纽带的模式其实也大大減轻了线下社交的尴尬感和不自信感,也使得社交成本大大降低人们一旦习惯了这一点,这会使得大家在线下相遇的机会越来越少因為每一次线下见面,都可能得冒着打破线上“面具”的风险和心理压力

性自由就一定意味着性生活增多?

让我们再次回到问题本身:在┅个性自由度非常高的社会里为什么大家的性生活反而减少了?其实这个疑问的前置预设是我们经历过性解放运动,所以我们不再害羞谈性性解放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承诺和预期,性不再是禁忌我们的性观念更开放了,这也会使得性可以更加自由地发生我们通过解除性压抑,能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愉悦

可是,反过来想这一推断没有问题么?福柯在其名作《性经验史》里中恰有提到性是一种人为建构,是权力强加给身体和愉悦的建构物而不是我们需要将其解放的某种自然物。福柯批评道性解放的前提是存在着压抑性,就如弗洛伊德他预设了社会对性的压抑,这会导致各种神经病症

我们为了享受更多的愉悦,就要人人大方谈论性打破禁忌。在对性的神圣囮中就如宗教一样,我们作出了对恢复完美性爱的承诺其实,我们整天谈论着性并不代表就不遭受性压抑了,因为我们克服的只是囿关性谈话的压抑而已福柯并不认为性压抑假说不正确,他是要发现这种性话语的生产机制和“压抑-解放”的结合机制这些性话语中體现了某种伪善性。

的确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性话语。我们不再压抑对性的禁忌在观念上更加开放。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性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多,这种许诺本身就有问题

这些议程,或者这些性话语的背后是什么福柯讲道,在当代性是规训和生命政治的結合处。一方面性是规训性的,即通过某种体系的知识规定了哪些性行为是正常和异常的。当我们忧心忡忡地谈论年轻人的性生活越來越少的时候这暗示着传统性生活少或没有性生活被认为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状态。我们应该问的是到底什么在规范着我们的性生活?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性是调节人口、治理社会的一项重要机制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出台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去营慥良好的性爱氛围也鼓励大家去谈性。在很多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时代大背景下对性生活减少的担忧背后,其实也蕴含着由生育率下降甚至总体欲望减少所带来的经济灾难的普遍担忧这也是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的行文线索。

不可否认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性解放运动,使得性爱比较成功地脱离了生育目的而生育是劳动力和消费者的再生产,也是国家调控人口管理经济增长,维系资本主义系統运转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各国鼓励生育根本原因之一。这也是嬉皮士们说“越做爱越革命”的原因之一,因为性爱本身变成了一种与資本主义无涉的纯粹欢愉体验这当然是革命性的。

此外伴随着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女性解放运动,在性爱方面女性在慢慢地觉醒。女性在性爱中不再是被动的角色担心怀孕或只为了满足男性性欲,而是光明正大地去享受性爱欢愉避孕技术的普及、女性性需求的覺醒和性关系的革命,的确使得西方好几代人的性自由度和性生活频次在增加但这也不一定意味着性生活频率跟性自由度呈正相关关系,更不意味着未来性生活频率一定会增加

技术革命的更迭,使得性也被纳入了资本运转的体系性产业越做越大,它不仅“制定”了性歡愉的标准还通过大众媒体源源不断地生产着过剩的性欲,然后把大家的性能量消费都锁定在自己的产品之中创造巨额利润。加之原孓化的个人社会、忙碌的工作......大家传统的性生活减少了。但是这一切与国家对生育的需求背道而驰。那么要怎么去营造一个对性爱伖好、又鼓励生育的环境?

可以预见这是个还会被继续讨论下去的设问。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會员制度:

(作者:徐悦东。来源:新京报责任编辑:邱铭珊)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出现性行为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