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家长: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深度好文)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家长该做些什么?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爱学习,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大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忠告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恰当:给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忠告2、承认差异,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逼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忠告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如果答案是后者,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忠告4、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13岁前紧抓语言最合适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
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忠告5、精心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忠告6、要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道题,记下时间后进行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忠告7、用孩子喜欢的方法激发好奇心:把学习变成养小球藻、剪蚯蚓、做收银机……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这就像变魔术一样,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的那一刻,我真的太兴奋了,也是我马上改梦想为做一个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很容易操作,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做,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等等。
忠告8、鼓励自学+讨论
我主张学生自己有问题就去找老师、同学或家长问,要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忠告9、家长做榜样:坐在孩子身边看会儿书吧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小朋友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家长。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是跑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现在流行一句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家长和孩子是讨论式的,启发式的,不是灌输式的,压制式的。家长有什么事情会和孩子讨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良师益友。这种家庭氛围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对于孩子教育你存在困惑?关注高中家长会微信订阅号:gzjzh100,可学习更多教育知识。添加教育专家微信号:yykjzh。可以帮助你解决教育困惑。对于教育我们是认真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高中生家长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生家长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很多家长都会咨询我们,孩子如何才能进好学校?如何让孩子变的爱学习?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以孩子能否进入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但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复旦附中老校长九大忠告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学习资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复旦附中老校长九大忠告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学习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家长只要这么做,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家长只要这么做,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集雅斋字画商城百家号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林小痴(ID:linxiaochichi)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好好学习获得小红花,这是诸多家庭的育儿模式。那次和老友小聚,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说起的一件事却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去年她的大家族出现了爆炸性新闻,远房亲戚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要知道,在农村,几十年也难出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呐。于是酒宴上大家纷纷上前询问孩子的学习经验,这位有为青年只是淡淡地说这一切多亏了他的母亲。大家更纳闷了,她的母亲初中尚未毕业,家境也不宽裕,农村的孩子更没有名师补课这一说,他的母亲能如何帮到他?原来,从他记忆中开始写作业的那一天,他的母亲就拿着本书坐在一旁静静地阅读。在这期间,妈妈从未碰过手机,从未离开,也不曾有过打断,直到孩子完成作业才开始洗漱,这样的模式一直在坚持。朋友说完,我们都静默良久。这位母亲给予孩子的,岂止是一所清华大学的通行证?这中间形成的种种无形的财富,才是他一生中真正的瑰宝,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专注的学习能力,比如贯穿终生的学习态度。而我们之所以静默,更多是因为自惭形秽。我们这些所谓的拥有高学历的人群,自以为在孩子的教育上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理念,其实谁不曾一头栽进教育的焦虑泥土里不可自拔。我们双手捧着手机坐在孩子旁边美其名曰辅导作业,我们因为各种理由一时进一时出,我们瘫在松软的沙发上追着长长的电视剧,然后厉声指责孩子为什么做题不专心。而那位低学历的母亲,却悄悄地、优雅地、出色地完成育儿这项世纪大难题。幸好,静默之后就有反思,反思之后的行动结果还是让我喜出望外的。周末里我习惯性地窝在沙发上玩手机,4岁的儿子在我一贯的指挥下看英语视频,小家伙却时不时跑出来瞄瞄我的手机屏幕。我正要像往常一样恼火时,想起了清华学子和优雅母亲的故事。于是放下手机,拉起儿子的小手说:“走,妈妈也想学英语,我们一起学好不好?”儿子大声欢呼着奔向书房。小家伙这次看的很认真,一边看一边有模有样地跟着说,几次这样的模式相处下来,小家伙学习英语的热情渐渐高涨,每天到点就会主动提出学习英语。而我,除此之外也有了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意外惊喜。作为资深哑巴英语一枚,和儿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跟读,因为担心发音不准误导小孩,于是在网上专门报了地道美语发音的课程,纠正了根深蒂固、纠缠了我多年、让我羞于开口的中式英语发音。然后又报了英语口语课,和儿子一起互动,从此告别了一直想告别、却一直只是想想而已的哑巴英语。你看,无心栽柳柳成荫,当初紧紧只是为了陪伴孩子学习,却在开启了孩子的碧海蓝天的同时,也灌溉了自己的枝繁叶茂。以前在网上看到家庭主妇因为陪伴孩子学习,最后自己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事迹时,我多是不信的。我一直认为,有目的性的学习才能学通,否则只是三分钟热血而已。像这种仅仅只是在陪伴过程中学出来的知识技能,多半只是皮毛作卖弄耍耍而已吧,直到我遇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上,乍看之下,我根本没有认出她来,直到她轻轻喊了我的名字,听到熟悉的声音我才想起她来。然而眼前这个风姿绰约、妆容清雅、云淡风轻的女子,我还是很难把她和十年前那个肥胖魁梧、土气十足的女人联想在一起的。聊下来,才知道她就是传说中因为陪读而蜕变的家庭主妇之一,只是这位女主发生在我的现实之中,才让我相信了“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个真理,是我自己一直没找到个中原因固执己见而已。她告诉我,最早女儿学习跳舞要每天打卡,女儿年纪小,起初只是为了陪伴女儿一起练基本功,帮助她坚持下去。后来女儿习惯并依赖了她的陪伴,她只好硬着头皮一起练,几个月下来,却意外收获曾几度减肥不成的瘦身惊喜。从此,陪伴练舞有了忠于自己的源源动力。偿了甜果之后的她,对画画、钢琴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她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最亲切也最易兑现的至理名言。都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融进血液、渗入骨髓。是这样的,因为身教大于言传,因为父母本来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同时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本来的模样。而关于成长,却是彼此关联、同进同退的。一起学习,让孩子看到了父母的榜样力量,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也让父母保持终生学习的热。而不是,父母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拿着手机冲进书房,指责孩子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又或者,你也一直在旁边耐心辅导作业,直到最后暴跳如雷,甚至如网上那位母亲心脏病发。可是,亲爱的父母们,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都没有学习,又如何让孩子相信,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呢?孩子失去内在的学习动力,受制于父母威逼压力下的学习,只能是重蹈覆辙,进入父母哀怒孩子懒散的怪圈。而父母,也多少会埋怨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人的本性在于只要是在为别人付出,多少是会期待成果和回报的,不然,生出诸多抱怨甚至戾气终归在所难免。可如果将这些陪学的时间全部投入到自己身上,才会甘之如饴,心平气和吧。为自己充电的同时,也把积极而宁静的心态传递给孩子,而这种心态,才是人们终其一生的必修课。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集雅斋字画商城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展示八方名家 荟萃书画精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