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前几天查出甲状腺髓样癌预后,我也做了个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只有通过完全切除甲状腺肿瘤及所有局部和区域性转移灶才可治愈甲状腺髓样癌预后(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患者对于初次手术后有残余或复发性病变的患者,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或放疗)尚不是很清楚。

CEA)以确定它们是否由肿瘤产生,若是可将其作为基线值与术后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在散发性或家族性肿瘤患者中与术前血清降钙素浓度较低的患者相比,那些术前血清降钙素浓度较高患者的肿瘤更大且术后恢复正常血清降鈣素浓度的可能性较小。

 行颈部超声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局部及区域性病变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术前基线血清降钙素浓度高于400pg/mL的患者需行其他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测定血清钙以评估是否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测定血浆分馏的甲肾上腺素或24小时尿中排出的甲氧基腎上腺素和儿茶酚胺以评估是否存在嗜铬细胞瘤所有RET基因突变状态未知的患者或有RET基因生殖系突变的患者,均应行此检查对于RET基因突變分析结果为阴性且没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2(multiple

某些表面上看似散发性MTC的患者存在未被察觉的RET基因生殖系突变(MEN2中的基础缺陷),因此应歸为遗传性MTC我们为所有新诊断的看似为散发性MTC的患者提供RET基因生殖系突变分析。生殖系突变分析可在术前或术后进行即使在术前进行苼殖系突变分析,分析结果也极少在手术前被知晓 生殖系突变的存在与否对初始手术方式的影响微乎其微。

初始手术治疗 — 甲状腺全切除术是MTC患者的优选初始治疗方法高达30%的散发性MTC患者及所有遗传性MTC患者存在双侧或多灶性病变。此外遗传性MTC患者均存在癌前弥漫性C细胞增生。

MTC通常会蔓延至颈淋巴结中央区在一项纳入了101例连续性MTC患者(无既往手术史)的研究中,散发性(n=54)和遗传性(n=47)病例中均约有50%患者可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此外,在散发性病例中同侧和对侧颈动静脉链转移分别见于57%28%的患者;在遗传性病例中,上述两种转移分别见于36%19%的患者在另一项研究中,同侧淋巴结受累可见于如下比例的患者中:没有中央颈淋巴结受累的患者(10%)、有1-3个中央颈淋巴结受累的患者(77%)、有4个以上Φ央颈淋巴结受累的患者(98%);对侧淋巴结受累可见于如下比例的患者中:没有中央淋巴结受累的患者(4.9%)、有1-9个中央颈淋巴结受累的患者(38%)、有9个鉯上中央颈淋巴结受累患者(77%)

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中,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颈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日后需再次进行手术的次數少于手术治疗程度较低的患者因此,我们推荐对中央区(舌骨至无名静脉之间、颈静脉内侧)相邻的淋巴组织进行常规清扫应仔细评估頸外侧和纵隔的淋巴结,若发现有淋巴结受累需行改良的颈和/或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没有结构上可识别的病变时通常不推荐对患者嘚颈外侧进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但若在邻近的颈中央区发现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应考虑进行该处理。这些外科手术的方法将在别处詳述

损容性颈部全清扫术并不能改善预后,无需进行该种手术当病变极具侵袭性时,切除受累颈部结构的范围更大的手术可能是合理嘚但优选可保留功能的手术。

术后处理 — 手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者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的损伤。这些并發症将在别处详细总结

甲状腺素治疗 — 手术后应立即开始甲状腺素(T4)治疗,适当的初始剂量为1.6μg/kg体重(即约0.075-0.15mg/d)1个月时,应根据临床情况及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id TSH)的测量值对治疗的充分性进行评估T4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恢复和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由于C细胞对TSH无反应因此在MTC患者中,无需将血清TSH浓度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同样,由于肿瘤细胞不会富集碘不宜用放射性碘进行辅助治疗。

血清降钙素和CEA检测 — 术后2-6个月应測量血清降钙素和CEA以检测是否存在残余病灶。那些血清CEA浓度正常且血清降钙素值无法测得的患者被视作生化治愈且预后最佳。在一项夶型病例系列研究中那些生化治愈的患者的5年复发率仅为5%

术后测定血清降钙素的时机很重要因为某些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浓度下降缓慢,数月内不会达到最低浓度 术后6个月或以上血清降钙素值偏高可作为推断有残余病灶的依据。 评估降钙素和CEA的倍增时间可作为转移性MTC嘚进展和侵袭性的敏感指标

散发性RET基因突变的评估 — MTC的组织样本中发现体细胞突变可能有预后价值,但在大多数病例中目前仍不清楚此信息对其临床处理有何影响。因此我们不推荐对肿瘤标本常规检测RET基因体细胞突变。

一些研究显示有可识别的RET基因突变的肿瘤的病程比没有突变的肿瘤更具侵袭性,但其他研究并未发现这一结果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或放疗的进展期或有症状性转移性病变的患者,靶向囮疗可能有效 RET基因体细胞突变的存在可能预示口服靶向RET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但是基因型是否与靶向治疗的疗效有关仍不清楚。

术后不可测得血清降钙素的患者的长期监测 — 对于术后无法检测到降钙素水平且CEA值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的患者,后续随訪应包括体格检查和血清降钙素及CEA水平的检测在术后2年内一年2次,之后一年1次我们通常在术后6-12个月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ultrasound, US)以确立一个基线,但无需进行额外的影像学检查除非在随访期间发现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或CEA水平上升。

残余和复发性病变的处理

持续性高降钙素血症 — 在接受了尝试性治愈性切除术的有可触及或不可触及MTC但肉眼可见MTC的患者中30%-55%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浓度持续偏高。  

术后高降钙素血症患者的預后主要取决于初次手术时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的程度在一项纳入了899MTC患者(57%为散发性)的病例系列研究中,术后高降钙素血症患者(占总病例數的57%)10年生存率为70%与之相比,生化治愈的患者术后10年的生存率为98%手术时较年轻和无淋巴结受累提示能实现生化治愈。

进一步的处理取決于血清降钙素浓度升高的幅度:

 若术后2-6个月可检测到降钙素但其浓度低于150pg/mL,通常表明颈部持续存在局部区域性病变因此,应行颈蔀超声检查加或不加其他横断面成像检查(颈部CTMRI)以评估是否存在持续性肉眼可见的转移灶。每6-12个月应检测一次血清降钙素和CEA
若影像学檢查结果为阳性,且无证据表明颈部和纵隔之外存在病变可考虑对所有局部和区域性淋巴组织进行细致的清扫。不过若所处医疗中心無治疗此类患者的经验,应仅对那些颈部病变明显且无远处转移灶的患者实施颈部手术若影像学检查结果呈阴性且血清降钙素浓度保持穩定,往往在术后2-3年内每年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在之后的长期随访中以低于每年1次的频率进行检查。血清降钙素和CEA浓度持续上升的患者應考虑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而这些生化指标的检测类型和频率应基于其上升的幅度和速度。

 若术后2-6个月降钙素的值仍高于150pg/mL患者存在遠处转移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术后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于150pg/mL的患者应接受额外的影像学检查(颈部、胸部及腹部的CTMRI,疑似有骨转移的患者应進行骨扫描或骨MRI)以确定可能存在的远处转移灶。
这些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复查频率取决于血清降钙素和CEA水平上升的幅度和速度例如,术後血清降钙素稳定在150-300pg/mL范围内的患者通常在数年内需每年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仅对那些降钙素或CEA浓度上升的患者复查横断面影像学检查鉯寻找远处转移灶
PET)
检查。在一项包括28MTC患者的报告中当降钙素高于1000pg/mL时,PET的敏感性为78%但如果降钙素低于500pg/mLPET无法检出疾病当横断面影潒学检查无法确认持续性高降钙素血症的原因时,对于特定病例进行放射性骨成像,以及以111--喷曲肽、胃泌素受体闪烁成像行放射性核素成像是有帮助的目前很少考虑通过肝静脉、双侧颈内静脉和无名静脉插管并在钙刺激前后测量血清降钙素或通过腹腔镜检查肝脏来尝試进行病变的定位,只有在这些检查结果可能影响临床处理的情况下才考虑进行

残余病灶的手术治疗 — 在过去,有明确残余或复发性MTC的患者会常规接受手术治疗然而,即便行常规淋巴结切除术或切除可触及的肿瘤患者血清降钙素的浓度在术后常常不会降至正常范围。

隨后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探查和根除显微镜下的肿瘤病灶以试图改善结局。一篇1986年的报告报道了用显微解剖技术来清除颈部和上纵隔的所有淋巴结和淋巴结周围组织作为持续性高降钙素血症患者一种再次手术的策略。在术后至少2年时进行的刺激试验中11例患者中有4例血清降钙素浓度正常,这预示着生化治愈 在另一项研究中,接受中央和双侧颈区显微解剖术的32例患者中有9(28%)获得了生化治愈围手术期并發症发病率极低。在随后的一项报告中148例患者因复发性或持续性MTC接受了再次手术,通过生化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约1/3患者达到了MTC的长期(8-10)根除。在ⅢB期对增大的淋巴结转移灶进行择区性淋巴结切除可能有助于避免之后出现并发症(如侵犯血管和神经等)。然而这些患者中只囿13%达到了生化治愈。

由于再次手术常常无法治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即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或副神经的损伤)对于大多数存在持续性、无症状性体积小的局部区域性病灶的MTC患者,我们通常提供积极监测的观察方案对于这些患者,我们以6-12个月为间隔进行系列横断面影潒学检查仅对被证明存在结构性病变进展的患者进行手术干预。若持续性/复发性局部区域病变的患者及其医生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他们需认识到择期手术后,只有约25%的患者可达到生化治愈

残余病灶的放疗 — 早期研究表明:在匹配了年龄、疾病程度和手术之后,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相比那些接受外照射放疗的患者未获得生存获益。然而回顾性分析已经表明,对于某些患者放疗可延迟疾病进展或复发嘚时间间隔。例如一项病例系列研究发现,在有颈部残余镜下病灶的患者中接受术后放疗者的10年局部和区域性病变控制率为86%,而那些未接受放疗者为52%

目前,对于存在甲状腺外病变或广泛淋巴结转移但未接受治愈性清扫术的患者我们推荐在初次手术后对颈部和上纵隔進行放疗。一个典型的治疗方案是:对颈部、锁骨上和上纵隔淋巴结予以40Gy(4000拉德)放疗在4周内分20次进行,随后对甲状腺床予以10Gy(1000拉德)的强化剂量分5次给予。此外常使用放疗减轻疼痛性骨转移或降低因骨转移的进展性生长所致骨折的风险。

经动脉化疗性栓塞 — 肝转移的患者可能从经动脉化疗性栓塞中获益在一项研究中,12例患者在使用了混合在碘化油中的多柔比星之后使用了明胶海绵分别有5例患者部分缓解(Φ位持续时间为17个月)5例病情稳定(持续24个月)

进展期或残余病灶的治疗 — 无法通过手术或放疗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转移性病变患者应被视为適合进行全身性治疗。通过细胞毒性化疗或生物反应调节剂进行治疗可能带来某些获益

预后 — 研究已发现,诊断时的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偅要因素:40岁或以下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高于4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95% vs 65%75% vs 50%)然而,另一项研究表明:若根据普通人群的基线死亡率对生存率进行了校正那么年龄对预后并无影响。

在控制了年龄的影响之后遗传性患者与散发性患者的预后很可能相似。RET基因的特定生殖系突變可预测肿瘤的侵袭性例如,MEN2B(RET基因918密码子生殖系突变)患者出现侵袭性病变的可能性高于那些MEN2A或家族性MTC患者因此前者的预后也较差。茬一些研究中具有明确RET基因突变(即体细胞突变)的肿瘤的病程比无基因突变的肿瘤更具侵袭性,但其他研究并未发现这一结果

其他可预測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细胞异质性、缺乏肿瘤降钙素免疫染色、Galectin-3组织免疫染色明显或CEA免疫染色明显伴降钙素组织染色不足或缺乏、术前血清CEA偏高、术前五肽胃泌素刺激后降钙素水平升高不足10倍、甲状腺切除术后持续性高降钙素血症,以及前降钙素/降钙素比升高

 甲状腺髓样癌预后(MTC)的术前评估包括: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CEA)、钙和血浆分馏的甲肾上腺素的测定。评估是否存在区域性病变和远处转移灶需要进荇颈部、胸部和上腹部影像学检查

 某些看似为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预后(MTC)的患者存在未被察觉的RET基因生殖系突变[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2(MEN2)的基础缺陷],因此为遗传性MTC我们为所有新诊断的看似为散发性MTC的患者提供RET基因生殖系突变分析。

 对于甲状腺髓样癌预后(MTC)患者的初始治疗我们推荐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而不是甲状腺叶切除术 如果在毗邻的中央区(舌骨至无名静脉之间、颈静脉内侧)有肉眼可见的病灶,我们推荐对中央区的淋巴结组织常规行预防性或治疗性清扫术并考虑行预防性颈外侧清扫术。

 术后应立即开始甲状腺素(T4)治疗T4治療的目的是恢复并维持甲状腺的正常机能。 因为C细胞对促甲状腺激素(TSH)无反应所有无需将甲状腺髓样癌预后(MTC)患者的血清TSH浓度降至正常水平鉯下。同样不宜进行放射性碘辅助治疗,因为肿瘤细胞并不富集碘

 对于术后降钙素水平无法测得的患者,我们在术后2年内每年检测2佽血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若结果稳定,之后每年检测1次我们通常在术后6-12个月行颈部超声检查(US),以确立一个基线术后降钙素水平無法测得的患者无需进行系列超声(US)评估。

 术后降钙素水平可检测到但低于150pg/mL(术后2-6个月)的患者应接受颈部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US)加或不加计算機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以确认是否持续性存在局部区域性病变。

 术后血清降钙素浓度高于150pg/mL(术后2-6个月)的患者应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颈蔀、胸部和腹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应进行骨扫描或骨MRI],以识别可能的远处转移灶

 对于那些存在甲狀腺外病变或广泛性淋巴结转移但未行治愈性清扫术的患者,在初次手术后行颈部和上纵隔放疗可能是合理的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或放疗嘚有进行性转移性病变的患者应被视为适合进行全身性治疗。(转自uptodate

}

甲状腺癌在甲状腺恶性疾患中最哆见约占恶性肿瘤的1%左右。主要的类型有四种即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为分化癌出此之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如,恶性淋巴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其中预后最好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最差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而甲状腺髓樣癌预后预后随不如乳头状癌,但较未分化癌好

髓样癌是四种甲状腺中比较少见类型,其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分泌细胞且无乳头或滤泡結构它呈未分化状细胞排列呈囊状或者巢状;癌细胞内可见沉积的淀粉样物。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可有颈淋巴结侵犯和血行转移

虽然髓樣癌的预后不如乳头状癌,但是如果能早期发现系统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如果发现较晚,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故而早期发现很重要,那么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症状有哪些呢

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甲状腺的肿块,可单侧也可双侧;如肿塊过大压迫气管可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

2.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容易侵犯颈部淋巴结一旦颈部淋巴结受侵,可出现颈部區域淋巴结肿大

3.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如果侵犯喉返神经,还可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

4.甲状腺为内分泌器官,且甲状腺髓样癌预后有可能出現全身转移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如心悸、消瘦等全身症状

5. 甲状腺髓样癌预后起源于滤泡胖降钙素分泌细胞,故而会引起降钙素减低

6.甲状腺超声髓样癌一般表现为,为实性低回声结节多呈卵圆形边缘规则,伴有粗大钙化注意颈部淋巴结容易转移。

以上就是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症状和一些临床的表现一旦有上述种的一条或几条,应及时到医院相应科室就诊让专业医生帮助做系统全面的检查,莋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髓样癌预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