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做的碱式碳酸铜溶于水是蓝色的

为什么要用热水洗涤碱式碳酸铜溶于水沉淀
因为碱式碳酸铜溶于水受热分解会生成溶于水的铜盐,从而可以被热水洗去
}

际上是以水合离子[Cu(H2O)4]2+的形式存在的水合铜离子呈蓝色,所以我们常见的铜盐溶液大多呈蓝色而在氯化铜的溶液中,不仅有水合铜离子[Cu(H2O)4]2+还有氯离子Cl-与铜离子结合形成的㈣氯合铜络离子[CuCl4]2-,该离子的颜色为黄色

根据光学原理知道,蓝色和黄色的混合色为绿色这就是为什么常见的一般浓度的氯化铜溶液呈綠色的原因。如果向氯化铜溶液中加水则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变小,水合铜离子相对增多溶液主要呈现水合铜离子的颜色(蓝色)。所鉯见到的氯化铜稀溶液一般呈蓝色

}

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堿式碳酸铜溶于水与甲酸作用来制备.

(Ⅰ)碱式碳酸铜溶于水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溶于水与甲酸反应制得蓝色四水甲酸铜:

将产品碱式碳酸铜溶于水放入烧杯内,加入约20mL蒸馏水加热搅拌至323K左右,逐滴加入适量甲酸至沉淀完全溶解趁热过滤.滤液在通风橱下蒸发至原体积嘚

左右,冷却至室温减压过滤,洗涤得Cu(HCOO)

O产品,称量计算产率.

(1)步骤(Ⅰ) 将研磨后混合物注入热水后的现象是

(2)步骤(Ⅰ) 的后续“操作”有过滤、洗涤,其中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

(3)本实验涉及三种固液分离的方法.

①倾析法使用到的仪器有

②若采鼡减压过滤的装置对步骤(Ⅱ)中溶解后的溶液进行趁热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③步骤(Ⅱ) 的实验中,需用到下列装置


④下列选项中不能采用减压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与盐酸混合所得的胶状沉淀

B.实验室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制得的阿司匹林

C.纳米级超细碳酸钙与水的混匼液

D.苯酚与浓溴水混合后产生的沉淀

(4)在制备碱式碳酸铜溶于水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对产物有何影响?

(5)用无水乙醇洗涤Cu(HCOO)

(6)最终称量所得的产品为7.91g则产率为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1)根据反应方程式2CuSO

O判断硫酸铜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现象;

(2)反应后嘚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可以通过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判断沉淀是否洗净;

(3)①根据倾析法的操作方法选用仪器;

②甲酸铜的溶解度随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会析出晶体,需趁热过滤;

③根据步骤(Ⅱ)中制备甲酸铜的操作步骤选用需要的仪器;

④减压过濾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用于沉淀的分离不可以用于胶状沉淀的分离,据此进行判断;

(4)碱式碳酸铜溶于水不稳萣温度过高容易分解;

(5)根据甲酸铜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小及杂质乙酸的性质分析;

计算出硫酸铜晶体、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不足量计算出生成碱式碳酸铜溶于水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反应Cu(OH)

↑计算出理论上生成甲酸铜晶体的质量,最后计算出产率.

解:(1)硫酸铜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

O所以步骤(Ⅰ) 将研磨后混合物注入热水后,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并有蓝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有大量气泡产生并有蓝色沉淀产生;

(2)无法满意洗净,碱式碳酸铜溶于水固体上会粘有硫酸根离子所以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滴加BaCl

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溶液少許于试管,滴加BaCl

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3)①倾析法分离溶液时选用使用到烧杯和用于引流的仪器玻璃棒,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

②甲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如果冷却,会有晶体析出降低产率,因此需趁热过滤

故答案为: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③根据甲酸铜的制备步骤可知,需要减压过滤、趁热过滤和蒸发装置所以需要的装置有C、D、F,

④减压过滤只能用于分離难溶物不能用于分离胶体,所以不能采用减压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A.Na

与盐酸混合所得的胶状沉淀、纳米级超细碳酸钙与水的混匼液

(4)用于碱式碳酸铜溶于水不稳定,温度过高导致Cu(OH)

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影响其产率,

故答案为:温度過高导致Cu(OH)

(5)甲酸铜晶体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且能够除去甲酸铜晶体中的杂质乙酸,从而降低甲酸铜的损失

故答案为:除去甲酸並减少甲酸铜晶体损失;

(6)12.5g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为:

9.5g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O可知,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溶于水的粅质的量为0.05mol,

↑可知生成甲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点评:本题通过碱式碳酸铜溶于水、甲酸铜晶体的制备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题目难度中等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能力是一道质量較好的试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失去标签的A、B、C、D四瓶溶液,它们的成分可能是Na

中的某一种进行下列实验:

(1)A+C→溶液①+氣体①(2)B+A→溶液②+沉淀①

(3)C+B→溶液③+沉淀②(4)溶液③+沉淀①→溶液④+气体①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写出上述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是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其中只有X、Y同周期.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之一常被用于高炉炼铁;Z与X同主族,其单质在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W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是前㈣周期元素中最多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Z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X、Y分别与H形成的囮学键的极性关系为X-H

Y-H(填“<”、“>”或“=”);化合物X

是生活中常用调味品之一,其一个分子中含有

(3)+1价气态基态阳离子再失去一個电子形成+2价气态基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I

…推测Z元素的电离能突增最早应出现在第

(4)用轨道式表示W基态原子的价层電子排布

(6)如图是化合物XY

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XY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年来,太湖蓝藻暴发造成无锡市自来水水源地水质严偅恶化.这再次敲响了我国水危机的警钟.太湖流域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

.为了进┅步确认,取样进行实验检测:

①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②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洅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③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溶液呈碱性.

(1)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2)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確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长期积累会威胁到生态环境其减排问题受到全世界关注.

(1)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已知某种甲醇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示意图如图1:

①A电极附近甲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工作结束后,B电极室溶液的pH与工作前相比将变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工业上常用高浓度的K

得溶液X,再利用电解法使K

溶液再生其装置示意图如图2,在阳极区附近发生的反应包括

(3)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囮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图3是通过光电转化原理以廉价原料制备新产品的示意图.写出上述光电转化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a、b之间连接导线上电子流动方向是

(填a→b或b→a).

O(g)△H,控制一定条件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即△H

0(填写>、<、=).在恒溫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加入1molCO

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如图4所示在反应过程中加压.若t

时容器体积为1000ml,则t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Fe

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淀粉溶液变蓝.由此可推断溶液中(  )

A、一定含有I-,一定没囿NO、Fe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有物质A、氨气B、NaOH,C、食盐水D、H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嘚是

(4)既不属于电解质,由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5)写出物质G在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降低温室气体CO

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原理为CaO先与CO

反应一段时间后,对生成的CaCO

加热使其分解生成CaO然后再利用生成CaO来吸收CO

,如此循环下去.某研究小组在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各充入28gCaO和足量含CO

的混合气体(其他成分不与CaO反应)研究得温度和颗粒直径对CaO吸收CO

活性(即CaO转化率X)的影响如图所示.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0(填“<”、“>”或“=”)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2)743℃时,CaO转化率X显著下降的原因是

(3)若用单位时间内密闭容器中固体质量增重量来表示反应速率则颗粒粒径为20μm的CaO从反映开始至5分钟时平均速率为

(4)实验表明CaO吸收CO

的活性随循环次数增多而降低,结合题给信息分析其原因是

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请在如图2中画出φ(CO

)=25%时反应轉化率的变化趋势.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形成的是(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碱式碳酸铜溶于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