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长什么样上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进入正题之前先说两句今晚的“超级月亮”

想必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听说了今晚的月亮是21世纪以来最接近地球的,一些媒体借此大作文章,似乎有什么大新闻要发生了。

实际上,地月平均距离38万公里,今晚大概是35万公里,月球直径3476公里,这一点变化我们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出来吗?

不过今天天气不错,晚上8:30在良乡校区操场我们出动大口径望远镜供大家赏月,有佳能单反相机的同学可以接望远镜拍摄。

身为一名地球人,我们应该感到自己十分幸运:因为太阳和月亮的视直径几乎一样,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震撼日全食;因为地球大气层的存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壮观的流星雨;因为地球磁场的存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日全食、流星雨和极光并成为三大最壮观的天文现象。其实不仅是壮观,想看到它们更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品好的条件。在半个月前的两次国际航班上,我都在飞机上看到并且拍到了极光。这篇推送主要讲一下有关极光的一些知识,一些观看感受,一些美图以及拍摄方法。

白令海峡以西,极光大爆发,漫天飞舞,下面是云海

欧若拉(AURORA),罗马神话中掌管黎明、北极光的女神,因此极光的英文名称就是她的名字。极光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太阳活动。当太阳发出的带点高能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时,地球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就会发生电离,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辉。有趣的是,极光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它的变化速度会非常快。有人说它就像女孩子的裙摆,所以极光又被称为欧若拉女神的裙摆。


  • 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在飞机上观看,为避免机舱内反光的影响,在观看的时候我们需用衣服或者飞机提供的毛毯蒙住全部舷窗,然后我们就能很好地看到窗外的景象,包括星空。

由于人眼对暗光的敏感度不高,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极光几乎看不出颜色,但在爆发的时候还是能看到一点颜色。用另外一种说法,它们好像天上的流云,或者说是会动的光污染。相信大家可以自行脑补出这样一幅画面。

至于亮度,极光在爆发的时候真的会比银心还亮很多,于是我在飞机上有了一种“光污染”这样的错觉。比如上图那样,当时已经看不清窗外的星星了,而且极光动得非常快,以至于2.5秒的曝光时间都让极光有些失去了形态。

这次在俄罗斯东北部和美国阿拉斯加上空都看到了极光,还看到了流星在北斗和极光中划过,可惜没有拍到照片。

相对于星空而言,极光的变化要相对快一些,因此拍摄极光时为保证拍到它的形状而不是模糊成一片我们需要把曝光时间设置得短一些,比如10秒,8秒,甚至2秒都是可以的。

于是为保证足够的进光量,特别是极光不是很亮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高感光度或者增大镜头光圈。

昴星团,御夫座,淡淡的气辉和极光,机翼上反光最亮的星就是五车二

一般来说,镜头最大光圈在2.8及以下的基本是要完全打开的。有更大光圈的镜头为改善画质可以考虑适当收一些。

感光度的话,随极光亮度调整,镜头光圈不够大的话就要加一些ISO,但难免会导致画质下降。

考虑到舱内反光,机位无法调整,飞机抖动等原因,想在飞机上拍到很好的照片难度比较大。所以在这里单独做一个专题。

  1. 航班选择:夜航,航线可以在fightaware上查询,一般经过极圈附近就可以拍到。所以航线最好是东西向的,座位选择靠北边的。(飞到南极圈就选择靠南的)

  2. 构图:在飞机上拍构图基本取决于座位的选择。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在机翼上的,而且还能拍到漂亮的反光。不过就是地上的景物拍不到了,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3. 前期准备:请一定用衣服毛毯等将舷窗完全遮住,确保没有漏光,镜头贴近舷窗。这一步非常关键,将直接决定最后的成败。一般小的相机三脚架或者桌面脚架都是可以带上飞机的,所以尽量用三脚架,除非真的相信自己的手持功力。

  4. 参数设置:考虑到飞机抖动,曝光时间在2-4秒最佳,时间短了信噪比不足,长了背景很可能拖线。当然也不排除人品超好拍了8秒也不拖线。光圈开到最大吧,无论最大光圈是多少,牺牲边角保中央是第一要务。ISO根据前两个参数来设定,一般有大光圈镜头iso大可以降到5000甚至更低。如果必须12800也只能这样,毕竟拍到更重要。

  5. 以上方法对于在飞机上拍星空完全适用,照搬即可。


最后预告一下,我社计划在下周末举办一个关于星空与摄影的分享讲座。讲者将从摄影的角度为大家解析照片里天文学常识,并还原照片背后的创作历程。内容包括星空,银河,月球,气辉,流星雨和极光,似乎除了日食都会有所涉及。欢迎前来聆听。

}

放电刷无误,作用是用尖端效应把蒙皮的静电放出去。

所谓尖端效应是指在同一带电导体上,与平滑部位相比,其尖端部位面电荷密度较大,尖端附近的电场强度较强,且容易由尖端向周围空气或邻近的接地体放电的现象。在带电导体尖端的强电场作甩下.其附近空气中残存的离子发生激烈运动,并与空气分子猛烈碰撞,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大量正,负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又与其它空气分子碰撞井使其电离,如此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尖端放电.


由于飞行过程中飞机蒙皮与空气摩擦,会积聚电荷,如果没有放电刷,电荷会集中到飞机本体的边缘尖端区域(如机翼边缘等),达到一定强度会击穿放电,造成结构损坏。放电刷就是人为地制造许多非常小的尖端区域(放电刷尾部是一根很尖的金属针),迫使电荷集中在放电刷上,通过放电刷来释放多余的电荷。

而空速管都是要向前的……民航机的空速管一般在机头附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机长什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