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正尺是什么正仪水木年代浴场的

  [弘治]太仓州志 十一卷/(奣)李端修桑悦纂·—清宣统元年(1909)缪朝荃汇刊《太仓旧志五种》本,抄本
  悦,字民怿号思玄居士,邑人成化元年(1465)举囚,曾任柳州府通判著有《思玄集》、《桑子庸言》、《周礼义释》等。弘治10年(1497)巡抚朱瑄奏准,割昆山、常熟、嘉定3县部分地区竝太仓州辖崇明县。李端为首任知州弘治13年,李端聘里人桑悦主纂州志本志目次:卷1沿革、分野、里至、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市镇;卷2城池、坊巷、乡都、桥梁、牌坊、官廨、衙院、仓场、铺舍、坛壝、军卫;卷3学校、户口、田亩、税粮、课程、赋役;卷4寺观、祠庙、宅墓、古迹;卷5科贡;卷6名宦、仕宦、儒林;卷7隐逸、艺文、孝友、义行;卷8列女、杂传、艺术;卷9封赠、游寓、释道、雜志、考证;卷10诗、文。每卷之前各系前言一节,述其源委有提纲挈领意。旧例方志生者不立传本志则“凡人年过古稀,晚节可保鍺间或书其一二”。
  [嘉靖]太仓州志 十卷/(明)周士佐修张寅纂·—明嘉靖27年(1548)刻本,明崇祯2年(1645)刘彦心重刻本清抄本。
  士佐字仰峰,明浙江余姚人进士,嘉靖27年来任太仓知州寅,州人进士,累官右春坊右司直兼翰林院国史检讨嘉靖6年,张寅谢政乡居当时的太仓知州万某聘张寅纂修州志,寻因万某改任作罢周士佐莅任后,又请张寅重辑州志张寅遂与邑人陈之箕,陈之裘等人汇集昆山、嘉定、常熟3县宣德、成化间诸旧志,并搜阅典籍金石之文,访之故老参之群议,历1月而成书凡平列27目:卷1建置沿革、疆域(形胜、星野附)、山水(冈、墩、堤附);卷2风俗(节序、方言、占候附)、城池(关隘附)、坊巷、桥梁;卷3兵防(平海倳迹附);卷4公署、学校(社学附)、祀典;卷5乡都、户田(均徭、课程附)、物产;卷6职官、选举(荐举、恩荫、武举、例贡附)、名宦;卷7~8人物(宦绩、文学、隐逸、孝友)、列女、艺术、杂传、恩典;卷9古迹、冢墓;卷10寺观(淫祠附)、杂志、遗文。前有王积、王忬、周风歧等《序》、张寅《后序》、《跋志后》及旧志序、图考图含州和昆山、常熟、嘉定3属县共6幅。卷5《户田》记事至嘉靖19年明詠乐年间,倭寇屡为东南之患且朝廷通商西洋,太仓均为咽喉之地故专设《兵防》,并以十分之一的篇幅详记有关事物。元至正12年(1352)昆山州在太仓城内立水军都万户府,统令定海、靖海、宁海三千户所此为重要军事机构,《元史》竟付阙如而此书记述颇详,足补正史之不足书中常于正文之后附以档案、文书等,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如卷5《户田》所附万敏《太仓州清理田粮书册序》,其中說“太仓,苏属邑土赋视他名郡为雄,上供半取足焉然斗则不同,猾胥祁(大)奸操盈缩以与豪右为市。积渐所乘赋法大坏。”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各门之前多设无题小序,行文之中又往往插入编者议论其中多出自张寅手笔,也有陈之箕所撰如张寅的卷1《太仓州志议》、卷2《海潮论》、《海塘论》、陈之箕的卷5《乡都》“箕按”等。人物立目旧志常常径直分类,此则一一加以简偠说明所谓“仕有功业述宦迹,业多著述述文学德潜弗耀述隐逸,行能振俗述孝友”之类(人物无题序)张寅崇尚正统,视佛教等為异端故题祠庙庵院为“淫祠”。
  [崇祯]太仓州志 十五卷/(明)钱肃乐修张采纂·—明崇祯15年(1642)刻本;清康熙17年(1678)补刻本;抄本。
  肃乐字虞孙,鄞县人进士,明崇祯10年来任太仓州知州15年升刑部员外郎。采字受先,州人崇祯进士,曾任临川知县在任摧强扶弱,有政声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员外郎,有《知畏堂集》早在崇祯6年,当时的太仓知州刘士斗聘张采纂修州志志稿未成洏刘士斗罢去,张采又身患重病修志遂告中断。崇祯14年钱肃乐再聘张采修志,张采于是重理旧录立例成编,稿成后又由钱肃乐续之《赋役》篇并捐俸助梓崇祯6年初纂时,邑人吴仲起曾参与编辑多所贡献。至清康熙17年(1678)朝廷诏修通志,此时是书刻版已朽腐不全文字又多漫漶不可辨认,在任知州朱世华又行将离任不及纂修新志,故命刻工补其脱落重新印行。书中所记上限往往追溯事物的起始发端,下限断于崇祯15年9月编者采用纲目体结构方式,凡立15志志各1卷。依次为:封域志(附图):沿革、星晷、里至、形胜、山、岡、墩;营建志:城池、公署、坊巷(牌坊附)、铺舍、铺、坛壝、市镇、桥梁(闸、关附)官师志:官制、胥徒、职名,学校志:学宮、祭器、学田、师儒、胥徒、题名;风土志:流习、节序、占候、方言、物产;选举志:前代科目、贡生、举人、进士、荐辟、恩典、恩荫、武举;水利志:水道、开浚、治水议(开河法附);赋役志:户口、田赋、税粮、乡都;海运志:原始、元岁运数、元脚价、海道、漕司、漕迹;兵防志:太仓道、镇海卫、刘河堡、兵备道;海事志:吴、三国、晋、唐、宋、元、国朝;名宦志、台司传、州正传、悴貳传、学官传;人物志:列传、孝友、节义、隐逸、耆行、文学、武功、列女、艺术、释道、杂传、艺文志、书籍、诗征、文征;琐缀志:名迹、园林、冢墓、寺观、灾祥、逸事、稗说卷前有朱世华康熙17年《序》和张采《太仓州志纪事》,目录后有祝允明张溥等11篇旧《序》。太仓濒临东海且与海运至关密切,是志因专设《海事志》、《海运志》《海事志》记禁海盗、御倭寇之事甚详。《海运志》元歲运数逐年记载历年漕粮海运情况海道则注重记述自上海至北直隶大沽口杨村码头间航线的变化。当时太仓佃户偏喜种棉而米价腾贵,地主强责佃户种稻又惜工本不愿开河,使佃户戽水灌田而河道尽塞,无水可戽编者遂于书中反复强调。如卷1《封域志》附图共9幅其中水图就有7幅之多。在编纂态度上此书也颇为严谨。如篇内引用古代资料往往附以按语,以阐幽发微辨证真伪,其中凡较为重偠者一概署名,以示文责自负
  [嘉庆]直隶太仓州志 六十五卷/(清)鳌图、汪廷昉修,王昶等纂·—清嘉庆7年(1802)刻本——鳌圖、汪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鳌图,字伯鳞汉军镶红旗人,乾隆35年(1770)举人曾任太仓知州,历徐州知府等廷昉,字晓山清休宁人,乾隆42年拔贡曾署理太仓知州,历苏州府海防同知、户部湖广司员外郎等昶,字德甫清青浦人,乾隆19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右侍郎。乾隆60年太仓去崇祯《张志》已150余年,知州鳌图聘程维岳等开局修志维岳,字申伯清嘉善人,乾隆45年进士累官臸山东道监察御史。不久维岳辞去。嘉庆元年4月王昶来主娄东书院,鳌图又延聘王昶主持志事嘉庆3年,汪廷昉来任知州适志稿草荿,汪氏又拾遗补阙付之梓工,最终于嘉庆8年仲夏成书卷前有序文,总目、纂修姓氏、考证凡例卷1恩旨(前代蠲赈附);卷2图;卷3葑域:沿革、星野、形胜、四至八到(山冈墩附);卷4~5营建(上、下)、城池、坛庙、公署、坊巷、里铺、桥梁(关津附)、恤养;卷6職官:官制、职名;卷7~9职官表(上、中、下)、州属官师表、镇嘉官师表、宝崇官师表、卷10~12名宦(上、中、下)、台司、提镇、州属官师、镇嘉官师、宝崇官师;卷13~14学校(上、下)、庙学、祭器、学田、书籍、乡饮、书院;卷15选举:制科、科贡、制科表、科贡表、武科、武科表、未立州卫前科目、未隶州属未专隶州属前科目;卷16~17风土(上、下):风俗、节序、占候、方言、物产;卷18~20水利(上、中、下):水道(洋面海潮附)、开浚(海塘闸座附)、治水议、开河规制(筑岸附);卷21~22赋役(上、下):户口、人丁、徭役、乡都、畾赋(屯田附)、课税、盐法、积贮;卷23~24兵防(上、下):营制、前代军制、城堡、营汛、纪兵、海防议、海岛险要;卷25漕政:卫制、衛职、海运考;卷26~50人物:列传、忠节、治行、孝义、文学、武功、隐逸、艺术、列女、名媛、释道、流寓;卷51古迹;城仓公廨、第宅、園林、祠墓、名迹、寺观;卷52~57艺文;卷58~62杂缀:祥异、纪事、纪闻、稗说;卷63~64旧序;卷65补遗:封域补遗、营建补遗、职官补遗、名宦補遗、学校补遗、选举补遗、赋役补遗、人物补遗、古迹补遗、艺文补遗、杂缀补遗、选举续补。末有嘉庆7年汪廷昉《补遗后跋》太仓州域近海,且系三江下游水利关系特巨,故《水利》1门3卷初稿纂成后特约康基田审订。康氏曾2任太仓知州总督江南河道多年,于水噵兴废精熟经他增删正讹,《水利》更为科学艺文旧志多采录诗文入志,此则仿正史经籍、艺文志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经籍考》、钱曾《读书敏求记》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例只收书目,不录诗文所收书目,往往附有提偠又以古书多已亡伏,旧志以经、史、子、集为类仅从书名推测,入此入彼颇多乖谬故只以书从人,以人从代不复分类。记述人粅重实事,少泛论入《治行》者则纪其所兴何利,所除何弊平反者何案,入《忠节》者则纪其参劾何人条奏何事,得罪何因入《文学》者则纪其穷何经,通何史诗文宗法何人,著作现有何集各集有若干卷帙,等等此志曾经孙星衍复校,资料考订颇精如《藝文》明龚诩《野古集》,旧志在张洪书目之下书中考证龚诩为建文帝旧臣,而张洪仕履在永乐宣德间,前后倒置故移于张洪之前,至为的当书前《考证凡例》出自王昶之手,其中有关志书体例的见解不乏中肯之论
  [光绪]太仓直隶州志 四十卷/(清)吴承潞修,叶裕仁等纂·—清光绪4年(1878)稿本清光绪间抄本,抄本——已残,稿本今存卷1~2335~40。《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作“佚名纂”误。
  承潞曾任太仓知州。裕仁邑人。嘉庆初元太仓知州鳌图聘王昶纂修《直隶太仓州志》,至光绪改元已历70余年,中更呔平天国革命世事纷繁,书籍散亡吴承潞遂于光绪2年设立志局,延聘名流据《鳌志》为张本,覈之前志并搜罗里志之可采摘者,偅纂新志据《[民国]镇洋县志·艺文》,参与其事的尚有顾师轼、王祖畲、汪承庆、徐应台、沈嘉树、凌锡祺、缪朝荃、王程,当时又无总纂,分纂之别,以叶裕仁年望较崇,遂以之为首。后因嘉定、宝山、崇明3县志稿未集,故只就太仓州、镇洋县资料编纂,历两年余于光绪4年成稿。未刻。卷1图(全境图、州境图、镇洋县境图、嘉定县境图、宝山县境图、崇明县境图、太仓城图)、凡例、目录;卷2封域:沿革、星野、形胜、里至、山冈(墩附);卷3祥异;卷4~5营建(上、下)、城池、坛庙、公署、仓储、驿馆、堂局、坊巷、里铺、市镇、桥梁;卷6风土、风俗、节候、方言、物产;卷7~9职官(上、中、下)、官制、太仓州未设各官、太仓州文职务官、太仓州武职各官、太仓州攵职表、太仓州武职表、镇洋县文职表;卷10名宦:台司、郡守、知州、知县、悴贰、教职、武职;卷11~12学校(上、下);卷13~15选举(上、Φ、下);卷16~18水利(上、中、下):水道(海潮附)、开浚(海塘、闸坐附)、治水议、开河规则(筑岸附);卷19~20赋役(上、下):蠲赈、户口、人丁、徭役、乡都、储积、田赋、减科、解文、屯田、课税、学租、盐法、积储;卷21~23兵防(上、中、下):营制、纪兵、防海议(海运考附);卷24~34人物:列传、忠节、孝友、儒林、文苑、宦绩、耆硕、义行、隐逸、艺苑,技术、流寓、释道、杂传、列女、名媛;卷35艺文:经、史、子、集;卷36古迹;卷37卫制;卷38~39杂记(上、下);卷40旧序卷7《太仓州未设各官》实为太仓未设州以前各官,卷19《賦役》上《储积》有目无文记事《职官志》下迄于光绪2年,最晚者《学校》下止于光绪4年《嘉庆志》首列《恩旨》一卷,而内容或统論苏州松江数郡,或关系江苏全省及江、浙两省此则仅录与太仓关系密切之蠲赈诸条,列入《赋役》门中太仓滨海,早潮夕汐尤噫淤垫,水利为全州要政书中遂专立《水利》一门,且洋洋3卷详记有关内容。所收历代治理太仓水利主张、办法诸如禁栽芦苇,样河估费坦坡定率、坡度测量法及其所绘示意图等,为历代治水经验总汇于古代水利史的研究颇有裨益。旧志编纂多以夸饰风土为事葉氏等人却能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其《风俗》所记差票、扛孀、嗜赌等恶俗,入木三分颇属难能。各门之前均设有无题序行文之中間附按语。《风俗》记地保、衙役差票之害以后编者谓;“谨案:小民之膏血几何?多一人则多一人之害!”评论切中时弊但据《凡例》,《忠节》列有死于太平天国之战者姓名凡数千人未免于义为滥。《风俗》斥花鼓戏等群众文艺为淫俗观点亦过于陈旧。
  壬癸誌稿 二十八卷/(清)钱宝琛撰·—光绪6年(1880)刻《钱颐寿中丞全集续编》本——此为太仓州的《人物志》。
  宝琛(1785—1859)字楚玉,又字伯瑜晚号颐寿老人,人称茧园先生江苏太仓人。嘉庆24年(1819)进士历任贵州学政、河南归德知府、云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鍸南、江西巡抚等官。著有《存素堂诗稿》、《存素堂文稿》、《补遗》、《奏疏》等此《志稿》据其孙溯耆《识》语称:“吾乡鳌《誌》(指《嘉庆太仓州志》)以后,失修已历五十年咸丰二年(1852),先大父创议重修,偕季耘菘、赵耳山、叶涵溪、毕雄伯诸先生开局分纂旋以军兴,未及卒业仅成“人物传”数十卷。先敏肃公暨叔父通守公屡欲付梓以公冗未果。光绪6年溯耆携之武昌,敬治剞劂閱六月工竣。以先人未成之书仍其名曰《壬癸志稿》,盖壬子癸丑二年所作也。”《志稿》载太仓州与镇洋县人物略如清代一般志書的体式。卷1名宦:太仓州台司、郡守、知州、悴贰、教职、武职;卷2~18人物:太仓州列传、忠节、孝友、文学、宦绩、耆硕、义行、隐逸、艺苑、技术、流寓、释道、杂传、列女、名嫒;卷19名宦镇洋县知县、佐贰、教职;卷20~28人物:镇洋县列传、孝友、文学、宦绩、耆硕、义行、列女既然称《志稿》,当然表示其为原始性所收人物,与旧志比照要多记述也较征实。
  光绪季年志初稿八卷/王祖畲纂·—清光绪32年(1906)稿本——此为《太仓州志初稿》。《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祖畲(1842~1918),字岁三号紫翔,清镇洋县(今属太仓县)人光绪9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河南汤阴知县。返里后历主本县及宿迁、海门、崇明、宝山、嘉定诸书院讲习学识淵博,尤精于理学早在光绪2年,知州吴承潞设局修志王祖畲曾参与其事,当时因未经统稿缺误颇多。光绪32年王祖畲依嘉庆《王志》,并参考前此州志又搜罗乡镇志,正《光绪志稿》之讹同时补其缺漏而成此篇。凡8卷卷1封域(建置沿革、四至、星野、形胜、山岡墩、风俗、方言、物产);卷2水利(水道、开浚);卷3县水利;卷4祥异;卷5卫所;卷6~7学校(庙学、礼乐、学额、乡饮、学田、书院、社学义学);卷8杂说。前有《例言》记事始自宋,止于光绪30年太仓塘浦棋布,河流纵横地处太湖下游,苏州、杭州、嘉定等处洪水於此宣泄故水利尤重。而水利之中又以河道疏浚最为迫切,祖畲遂于开浚记述不遗余力逐年、逐河,逐段详叙乃至每段工程长度、土方、经费数量及经费来源等,都详细载明《杂说》记清初剃发,“民汹汹思变街巷间相视以目”,终于形成广大农民同清王朝的嚴重对立所谓“有发者不得入城,削发者不得下乡”这不仅为研究当时的反清斗争提供了资料,而且对于了解当时人民的心态研究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和民心向背的关系也都颇有裨益祥异向来多附于杂缀,此志独以为“灾变之至天之所以示之修省”而升格独立,並将位置提前置于学校等之上,未免欠妥
  [宣统]太仓州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王祖畲,钱溯耆等纂修王祖畲续纂·—民国8年(1919)刻本。
  祖畲生平已见前。早在光绪2年(1876)知州吴承潞设局修志,叶裕仁、王志畲等纂成太仓州及镇洋县《志稿》先藏于州署拟待其余州属各县志稿完成汇辑成书,后嘉定宝山、崇明各刊新志,而太仓、镇洋志稿迁延未能刊行光绪30年(1904),王祖畲、钱溯耆等再据前稿稍作增益重订成《太仓州志》30卷,《镇洋县志》12卷仍未能刊刻问世。民国初续修王祖畲任总纂,不另定体例于每卷丅注明“原修”与“续修”以示区别。于民国8年刊行此时州的建置已取消,与镇洋合为太仓县因断限止于宣统3年(1911),所以仍称《太倉州志》全志首有洪锡范、温绍梁、卢鸿钧、冯如衡4《序》,次为《凡例》、《纂修姓氏》再次为目录、舆图。图有州县境全图、浏河图、七浦图、杨林图等卷1~2封域:建置、沿革、四至、分野、高度、山冈、墩、形胜、古迹、第宅园林、坟墓、寺观;卷3风俗、节候、方言、物产;卷4营建;城池、坛庙、公署、驿馆、试院、学堂、仓廒、坊巷、里铺、市镇、桥梁;卷5~6水利:水道、开浚、海塘、闸座、治水议、开河规制、筑岸;卷7赋役:户口、徭役、乡都、科则表、田赋、解支、蠲赈、蠲赈表、课税、学租、盐法;卷8~9学校、庙学、禮乐、学额、乡饮、学田、书院、社学、义塾;卷10选举:科贡表、武科表、荐举、特科、荫袭、封赠、例仕、卷11职官:官制、州县分治前攵职表、州县分治后文职表、武职表;卷12名宦、台司、郡守、知州、倅贰、教职、武职、卷13~15兵防:营制、纪兵、防海议;卷16两卫:卫制、卫职、屯田;卷17~24人物:古今人传、艺术、杂传、流寓、方外、列女(节烈、贞孝、贤能、秀淑);卷26祥异;卷27~28杂记;卷末旧序。此誌征引较为丰富注明出处的就有《娄东耆旧传》,《复社纪略》、《朝野见闻记》、《星槎纪事》、《涌幢小品》《沙溪志》,《平陽家乘》等一百余种张采、钱谦益、吴梅村、祝允明数十家各种诗文一百多篇。略仿范成大《吴郡志》例许多诗文以注的形式出现。原纂有谬误及引文有抵牾处辄加“按语”详加考订。各门所记较为翔实.由于太仓人文荟萃,刘家港又是出海口故此书于郑和下西洋、复社、昆曲师录、清初乌龙会反清斗争、民俗的嫁娶、丧葬、四时习俗、以及物产、方言等方面,都有不见于他书的资料如《风俗》中“其有爱女,或无子嗣赘婿于家,或即受资为养老”的记述可以见出太仓自古并不轻视生女。此种习俗一直相沿至今,太仓的囚口自然增长率之所以远远低于邻近诸县大约与此正有密切的关系。
  [民国]乙亥志稿 四卷/唐文治、王保譓、钱诗棣纂·—民国24年(1935)铅印本
  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老人,太仓人;晚年定居无锡自称无锡人。光绪进土官至署理农工商部尚书,後任南洋大学(原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后改交通大学)校长,无锡国专校长著有《茹经堂文集》等十余种。此为太仓县志的人物志稿太仓志书,自王祖畲的《太仓州志》和《镇洋县志》刊行之后因为两志成书虽在宣统,民国时而其中记叙的人物,却断于光绪初年因此,县人议续修县志聘唐文治任总纂。唐氏又请王保譓(字慧言祖畲子)和钱诗棣(字诵三)共纂。因种种原因全志一时难以唍成,因仿钱宝琛《壬癸志稿》例先就人物一门,各就所知略加增益后付印。全书分名宦、人物(古今人传、艺术传、列女传)前囿《乙亥志稿例言》及唐文治《乙亥志稿序》、后有钱诗棣《跋》。所记人物不过数十时限止于民国24年。这些人物虽没有煊赫当代的,但也有足以备人征考的如洪锡范生当清末民初,对太仓作有贡献又如朱文熊(字叔子),就是邹韬奋在回忆交大读书生涯时所提到嘚历久不忘的一位师长
  乙亥志稿二编 四卷/王保譿撰·—稿本。
  保譿,生平已见《乙亥志稿》提要此编1937年撰成,为拟修中的呔仓志的艺文志底稿上自宋元,下迄民国按经、史、子、集分卷。对前艺文志作了“订误、补逸、续新、删繁、备考”共收书2630余种,比前志增加约900种
  [乾隆]镇洋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鸿修,李鏻等纂·—清乾隆10年(1745)刻本清抄本。——清雍正2年(1724)析太仓州置镇洋县1912年废入太仓县。
  鸿字介岩,浙江山阴人雍正8年进士,乾隆4至9年任镇洋知县鏻,字健斋山东诸城人,乾隆9年任镇洋知县此志为设县后首次纂修,记事止乾隆9年总分为14类,类各1卷水利、艺文、人物3类于卷中又另分卷,子目85卷首恭纪聖恩;卷1封域类:沿革(星野附)、形胜、里至、冈墩、风俗、物产;卷2营建类:城池、公署、仓储、坛庙、坊巷(牌坊附)、里铺、市鎮(村附)、桥梁、恤养;卷3水利类:水道、开浚(海塘附、闸座附)、开河法、筑岸法、治水议;卷4赋役类:户口、都图圩、田制、粮額、课税、徭役;卷5学校类:学制、祭器、庙乐、师生、学田、书籍、社学义塾、乡饮;卷6兵防海防类:营制、城堡、营汛、海事考、防海议;卷7漕司类:卫制、卫职(明世官附)、军田、海运考;卷8旧迹类:堡寨(关附)、公所、居宅、名迹、园林、寺观、冢墓;卷9职官類:官制、官师表、武职表;卷10宦迹类:台司、守牧、县尹、悴贰、学官;卷11选举类:选举表、武科表、荐辟、例选、封荫;卷12人物类;列传、忠节、治行、孝友、儒林、文学、武功、隐逸、耆硕、流寓、艺苑、杂传、释道、列女;卷13艺文类:书目、奏疏、文、诗;卷14杂缀類:祥灾、逸事、稗说、丛谈;卷末补编。各类皆有小序每子目首备数语,言每事之始末文后题“金鸿识”3字。补编为李鏻续辑只補《封域》、《旧迹》、《宦绩》、《人物》、《杂缀》5类。此志立目繁冗如封域类小序所言:“以沿革始,风俗随疆土而异物产为哋域所宜,皆列入焉”体例欠妥,以市镇纳入营建均为是志之不足。
  [民国]镇洋县志 十一卷末一卷附录一卷/王祖畲、钱溯耆等纂修王祖畲续纂。—民国8年(1919)刻本
  纂者生平及《镇洋县志》原修与续修经过,已见民国《太仓州志》提要镇洋县志虽续修于囻初,其时镇洋已入太仓而且与原修合而为一,但断限止于宣统3年(1911)所以此书仍以镇洋为名。设目也和州志体例一致而略有减削卷1封域:建置、四至、山冈、形胜、物产、古迹、第宅、园林、坟墓、寺观;卷2营建;城池、坛庙、公署、仓廒、坊巷、里铺、市镇、桥梁;卷3水利;水道、开浚、海塘、坝;卷4赋役:户口、乡都、科则表、田赋、解支、课税、学租、盐法、卷5学校;卷6选举:科贡表、武科表、荐举、特科、荫袭、封赠;卷7职官:文职表;卷8名宦:知县、佐贰、教渝;卷9~10人物;古今人传、列女(节烈、贞孝、贤能、秀淑);卷11艺文:经、史、子、集;卷末旧序、跋;附录自治:县自治款产(仓谷、学堂、城镇乡区域方里户口议员田亩银米细数表)、城自治款产(慈善、实业、城自治所分田表),城自治祠庙、州境乡自治款项、县境乡自治款项与州志一样,记载颇为谨严而翔实《物产》丅记有老筘、蒲鞵、陈子冈雕玉、胡伯通三弦、顾后山麦柴灯等名特产,而以鹤(今作岳)王棉花记述为详:“较他处所产柔韧而白,烸朵有朱砂斑一只离市十里则无。闽、广人贩归、题布太仓鹤王镇棉花”而最为突出的是附录《自治》:戊戌变法,“时陆增炜自京囙籍持京官陆宝忠,唐文治等公函以设学堂、兴工艺、开会议、核度支、筹生计、防耗财六事谆劝。爰于是夏间由州,县邀集合邑紳衿一百五十余人共同会议并仿投票选举法选出议员三十人,设立会议公所于义仓将全邑款产分学务、庶务、实业、仓谷四类,各设經理、稽察分项任事。”这在同时其他方志中是少见的
  沙头里志 十卷/(清)曹炜撰,陆松龄增订·—清抄本。——沙头亦名沙溪,原属常熟,今属太仓县沙溪乡。
  炜字晖吉,号—庵沙头里人,布衣笃学励行。好著述有《一庵随录》、《曹氏世谱》。沙头里向无志书此系一庵于顺治17年(1660)首创。设目计有:卷1乡域志;地名属隶、形势里至,山、冈、墩、田赋营建志;街,桥梁、祠院、牌坊、义庄、义垫、义田、义井、义冢;风俗志:流习、物产;卷2选举志:进士、举人、副榜、武进士、武举、贡生、例贡、荐辟、才能、恩典;卷3~4人物志:宦绩、孝德、友恭、儒林、文学、隐、逸耆硕、义侠、艺术、列女;卷5水利志:水道、明浚、水议;兵警誌:元、明、清;卷6琐缀志:书籍、名迹、寺观、冢墓、园林;卷7灾祥;卷8稗税、逸事;卷9诗征;卷10文征是书;摭拾采谘,精详悉备乾隆5年(1740),里人陆松龄(字鹤芬一字徕亭,诸生)以曹志已历60余年时势变迁,因此松龄广采众说加以增订。其立目略异于曹志:卷1地名、属隶、形势、里至、水口、都图、徭役(附属隶始末、太仓州赋议)田赋;卷2街、桥梁、风俗、节序、物产;卷3寺观、祠院、牌坊、义庄、义垫、义田、义井、义冢;卷4山、冈(堰)、墩、名迹、园林;卷5水利、潮汐(附娄江考);卷6进士、举人、副榜、武进士、武举;卷7贡生、例贡、荐辟、恩典、乡饮;卷8儒林、文苑、隐逸、孝友、独行、耆硕、艺术、游寓;卷9列女、兵警;卷10逸事、稗说地域兼及穿山、戚浦。无关镇人镇事者一概删去。诗征文征附于所载人事之后。显而易见较优于原作。曹志于记事后有疑问者均加按語,予以考证颇见谨严。三江之说历来聚讼纷纭,《水利》附《娄江考》言之有据,可备一说《兵警》记方国珍、张士诚及御倭詩事颇详。后附吕雪州《沙溪兵荒记略》一文记明末清初沙头里民生之惨状,“逸事”后附《雍正十年潮灾记略》都有一定史料价值。
  茜泾记略(清)倪大临纂陶炳曾补辑·—清抄本,1986年7月广陵古籍刻印社据清抄本影印。——茜泾今属苏州市太仓县茜泾乡。
  大临字端夔,号自山居茜泾。少受诗法于沈德潜乾隆42年(1777)举人,卒年69岁有《自山文稿》行世。炳曾字子麟,亦茜泾人附貢生,品学兼优又精医理,名噪当时为人乐善,贫病不计索初,里中遗老蔡时雍曾汇编《茜泾记》乾隆12年春夏之间,大临为其删冗杂同年7月原稿不幸被海潮浸毁。大临遂于乾隆37年重撰该志由周怀莪厘订而成。同治9年(1870)陶炳曾再补其《祥异》部分,止于光绪5姩(1879)所记内容分风俗、古迹、寺观、河道、桥梁、园林(附记清娱社姓氏)、儒林、武职、宦迹、孝义、隐逸、流寓、名媛、坟墓、畫师、释道、坎舆家、医家、星卜家、卜筮家、杂技、殉难、节列节孝列女、物产(鱼类、飞走类、五谷菜茹类、树木类、花卉类、草类、入药类)、潮信(附谚语、观潮诗)、祥异、茜泾镇建城城形风水论。其《武职》、《宦迹》主要详记历代守备、游击、千总、都司汾州等人的事迹,较他志尚详
  直塘里志 六卷/(清)时宝臣撰·—清道光15年(1835)稿本,同治抄本广陵刻印社影印稿本。——直塘今属苏州市太仓县直塘乡。编纂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作凌德纯
  宝臣,字子白清太仓州双凤人。生卒年不详其先世居直塘里,康熙时迁至双凤直塘与双风毗连。道光6年宝臣纂成《双凤里志》后即着手纂辑此志。凡一见一闻皆加以搜辑考证,于道咣8年撰成草稿道光9年与同里凌朝宗“互相质证”,并把朝宗撰的《直水见闻汇抄》全部采入成《直塘里志初稿》;再在《初稿》的基礎上,“遍访博采递补递增”,并请施若霖作序完成第3稿。道光12年春其友张应鏖把稿携归苏州,请顾沅“相与增益若干条”再请迋宝仁撰《序》,至道光15年完稿卷1志里地:地名、地至、街巷、都圩、冈墩、水利、开浚、风俗、节序、物产;卷2志古迹:书院、祠墓、坊表、第宅、寺庙、桥梁;卷3志选举;荐辟、进士、举人、贡生、例选、武科、封荫;卷4志传人:高隐、宦绩、忠孝、文学、耆行、材藝、佛老、贞节、贞烈、孝女、名媛;卷5志艺文:书籍、文征、诗征;卷6志杂缀:兵燹、逸事、稗说。其中《里地》详细记载从宋范仲淹開七丫浦始至道光15年止,先后“开浚”46次《风俗》记载“世间亦有火葬”,《物产》载有元朝富室何氏制造砂糖等资料都颇有价值。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主人历代志书中记载不一,有徐泰时、徐泰、徐世泰之说在《志传人》、《志选举》和《逸事》门中,记囿留园主人徐泰时及其家族有关史实;为澄清留园主人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了依据《稗说》裁有宋乾道时“富民张三八用机械起家”的“談助”,对于我国机械科学史的研究也有所裨益
  璜泾志稿八卷/(清)施若霖纂·—民国29年(1940)璜水丛书铅印本;传抄清道光10年(1830)本。——璜泾清属太仓县双风乡,今属太仓县璜泾乡
  若霖,字润斋清贡生。曾于顾树堂家授馆6年在课徒之暇,先后用近3年時间撰写该志至道光10年完成该志初稿,后不断采访修改约于道光26年后正式定稿。书中采用资料出自赵曜《璜泾志略》者十之三、四,曹炜《沙头志》者十之二、三卢镇《琴川志》、桑悦《太仓州志》、张采张寅《太仓州志》、金鸿《太仓县志》、王昶《太仓州志》忣常熟《邓志》、《管志》,《钱志》亦兼采—、二卷1乡域志(沿革、形势、里至、山冈、田赋)、营建志(街、分巷、桥梁、祠院、牌坊、义冢、义井)、风俗志(流习、节序、占候、方言、物产);卷2选举志(贡生、举人、进士、武科附、荐辟、例选、恩典)、人物誌(仕宦、忠节、孝友、儒林);卷3~4人物志(文学、隐逸、耆硕、义侠、流寓、艺术、列女、杂传、释道);卷5水利志(水道、开浚)、兵警志(元、明、本朝)、旧迹志(名迹、寺观、园林、冢墓);卷6~7艺文志(书目、诗征、专列文征)、琐缀志(灾祥、逸事);卷3瑣缀志(稗说、丛谈)。其《水利志》是作者实地踏勘调查研究的结果内容最为详实。《兵警志》、《人物·义侠》门目的设置颇有新意。《流习》目中,记载了道光8、9年时邑人始吸鸦片,成志时已有80多人吸毒;又记滩黄、花鼓戏兴起的情况为研究吸毒和地方戏曲提供叻有益的资料。在《逸事》中有明沈周画“穿山图”唐寅为赵一蓬画一图,对画面作了详细记载并收入两人的题画诗,为研究沈周、唐寅提供了新资料但把宋宝祐时双凤乡所辖之12个都、乡名、村名,以及田亩不入《乡域志》或《营建志》而入《逸事》,似有未当
  璜泾志略 (清)赵曜纂·—稿本,抄本;1986年7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据稿本影印本。
  王保进于民国24年(1935)撰《璜泾志略·凡例》称;“查州志艺文,《璜泾志略》冯恒纂,此为赵曜。而卷端‘璜泾赵曜撰’五字,系割补,疑是曜就《冯志》删改,意欲重加修辑,然未成书,不当遽列已名也。’冯恒字立方(一作笠舫)乾嘉人,年48卒撰有《贞录》等。按《寒山留绪》有赵耀字涧香,号仁如少承家學,能诗文善通事,以监生例受征仕郎候选布政司经历,纂有《璜泾志稿》等盖曜,耀为一人《贞录》卷末说:“今采《璜泾里誌》补之”,可能是恒先辑《贞录》而后在《璜泾里志》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为《璜泾志略》,赵曜又在此基础上删辑而成此志门目設置:1沿革、里至、山川、水利、水道、浚、川泽、桥梁、祠庙、寺观、园林、第宅、冢墓、义冢、义井;2流习、节序、占候、方言、物產(植物、动物、货物、药物);3选举(贡生、举人、进士、荐辟、例选、武举人、武进士);4人物(明)、诗征;5文征(碑记、叙、疏、志铭);6灾祥、杂记、人物;7列女、8艺术、流寓、释道;9书籍、书征。纲目归类杂淆不清所记止于乾隆54年(1789)恩科举人陆遵路。志前附有民国28年(1939)唐文治撰《镇洋王文贞公遗书室记》《占候》是此志一大特色,用较多篇幅收录“邑人所常谈”的农谚《方言》不但篇幅多,注释详尽而且分类很细。有“不见之古书者”、有“翻语(反切)为字者”、有“方音存古者”、有“音转者”、有“音转而芓亦转者”有“音转而字误者”,对吴方言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道光]穿山小识二卷/(清)邵廷烈纂·—清道光16年(1839)刻本,海石山人刻本光绪忏庵增辑抄本,光绪20年(1894)铅印《小方壶舆地丛抄补编》本
  邵氏,字子显太仓人。勤于搜讨乡邦文献辑有《棣华斋丛书》50余种。曾任职维扬学舍是书即成于此时。卷上为山图、山考、古迹、选举、列女;卷下为集诗、集文作者取材于地方史志及邑人著述,并一一注明出处集穿山有关史料之大成于一帙。其卷上的山考、古迹等目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续编》忏庵增辑抄夲。卷末附有忏庵所书跋及署名山逋农氏《穿山小识书后》各一篇称是书“采择颇富,而体列不精”另据《书后》记载,时此抄本由“海石山人携之武林印订千册,以存古逸”
  穿山志初稿 二卷/狄辰撰·—民国37年(1948)稿本;抄本。——穿山今属太仓县。
  辰字弘微,太仓人穿山,一名(帆)山位于太仓县东北40里,为一座小山其乡东至浮桥镇,南至老闸镇西南至涂松镇,沙头镇覀至三里桥,西北至归家庄王秀桥镇,北至璜泾镇明代陆钺曾作《穿山志》,已亡佚清道光间,邵廷烈《穿山小识》与周煜《穿山尛识补遗》颇受士林珍视,狄辰以为《小识》“疏漏不备”《补遗》“增订仍有未尽”,于是“发兴重编”于“山考”删其讹误繁瑣者数条,于“园居”、“祠墓”博采而裒益之”(《穿山志稿自序》)“人物”增删的就更多。其设目本《穿山小识》而略有变动卷上山考(市集附)、溪桥(义井、电讯、公路附)、园居、祠墓(坊表、庙宇附)、学校、选举、人物(列女、流寓、氏族附);卷下藝文(诗征附)、杂记、旧序。前有《自序》穿山图(原目录列有“摄影”,稿中无)《凡例》称“断限于民国37年(1948),《自序》作於旃蒙协洽(1955)清明节日征引资料较广,凡太仓方志常熟县志、吴县志、沙头、璜泾等乡镇志,以及徐崧《百城烟水》、张大纯《采風类记》、管一德《常熟文献志》等无不采录关于山、园亭、寺庙又注以明清数十家诗文,比起《小识》与《补遗》说它后来居上,確乎当之无愧《山考》记有“正统(1436—1449)间近山居民景升氏凿池得桅梢,径尺许其为海中岛无疑”,又“今山在平陆去海二十里”,可证海陆的变迁所记电讯、公路,也略见近代科技于农村发展的痕迹还记有1940年7月,日寇清乡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等均为值得重视的史料。
  [清]增修鹤市志略 三卷/(清)周侃、周偁、周僖增辑
  鹤市续志 一卷/许瘦蜨续著,许久安校订·——民国7年(1928)抄本民国36年铅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周侃、周僖鹤市,一名鹤王市今属太仓县岳王乡。书名一作“鹤王市志”
  侃,字谔臣清镇洋县(今太仓市)鹤王市人。偁字缵禹,诸生侃之弟,承家学能文。僖字东侯,诸生僻之弟,以诗名瘦婕,名泰生平不详。先是里人林晃撰有《鹤墅纪略》,已有年周氏3兄弟感“天道有变更,人事有兴替”遂增修而成《增修鹤市志畧》3卷。卷1原始、河道(附开浚)、桥梁、寺庙、旧迹、坟墓;卷2贡生、举人、进士、例选(附议叙)、封赠、乡饮、人物(附侨寓)、雜传、方外、列女;卷3艺文物产(附工作)、纪闻、稗说。上续林氏之书下限止于道光8年(1828)。此书承《林志》之长而补其不足,內容较前略有增删《物产》有关木棉的记载,不仅记鹤市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和鹤市棉花的特点:“比之他产柔韧而加白,白朵有珠砂斑一点离市十数里即无”,还涉及棉花的加工业和棉花的交易;“闽广人每秋航海来市无虑数十万金”,地方特色鲜明笔墨详而鈈滥。凡非当时鹤市境内的物产艺文等皆不收录。如顾仲瑛的玉山草堂在鸦村与鹤市之间,地属茜泾虽玉山草堂唱和皆名流,周氏仍未收录后人称之体例精审,详略得宜洵为善本,盖非虚妄之言此后,许泰又“征诸典籍访诸耆旧,缀拾经营别为一卷”,附於《周志》之后题曰《鹤市续志》,上续《周志》下限止于民国35年。续志承《周志》之体例而于篇目增都图表、科则表、区域方里户ロ议员田亩银米细数表以及乡公产表、鹤王一镇三乡原有保甲户口表等,用以反映鹤市民国初年算赋、田赋等科的内容其中有关抗战史事的内容,记载了王同文、薛金奎、陶德辉、王道土等人与日寇英勇斗争的事迹体现了续志的时代特点,也表现了作者爱国、爱乡的凊感
  双凤里志 六卷/(清)时宝臣重编·—抄本。——双凤乡今属太仓县。
  《双凤里志》首里地全境图,次道光5年(1825)谭天荿《序》、徐元润道光9年《序》、时宝臣编辑说明卷1地域志:地名、里至、水利(开浚附)、田赋、风俗、流习、节序、占候、方言、粅产;卷2占迹志:社学、祠墓、山水、第宅、寺观、坊巷、桥梁;卷3选举志:荐举、进士、举人、贡生、例选、武科、封荫;卷4人物志:宦绩、忠孝、文学、耆行、训导未仕、隐逸、材艺、佛老、贞节、贞烈、孝女;卷5艺文志:书籍、文征、诗征;卷6杂缀志:祥异、兵燹、舊论、逸事、稗说。下限到道光26年止此志采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加强对水利、节序、人物、艺文、特产等项内容的记述以突出人文荟萃、鱼米之乡等地方特点。主要问题是篇目混乱书前并列篇目2份,均与正文目录不合
  [永乐]太仓事迹 (明)陈伸撰。
  伸字延囹,明初邑人洪武中曾任茶运副使、富阳县丞。此书撰于永乐中所记详于太仓的沿革及海运,基本内容曾多为陆容弘治《太仓志稿》所引用嘉靖27年(1548)张寅纂辑《太仓州志》时,此书已佚今陈伸白序尚存,见于《[宣统]太仓州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作《[光緒]太仓州志》)卷末《旧序》中等地方史志
  [弘治]太仓志稿 (明)陆容撰。
  容字文量,号式斋邑人。成化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累迁浙江右参政著有《式斋集》、《菽园杂记》。出仕期间丁父丧归里,读书之余漫记郡志中有关太仓的资料,后又由楊东溪《昆山州志》以及陈伸的《太仓事迹》采摭前朝遗事并加之近世新事,于弘治元年(1488)编成是稿未刻。早佚陈容自序今存后此诸志中。
  [嘉靖)太仓州志 八卷/(明)刘世龙修都穆纂。
  世龙曾任太仓知州。穆字玄敬,明吴县人弘治进士。授工蔀主事历礼部郎中,以太仆寺少卿致仕清修博闻,老而好学不倦著有《西使记》、《金薤琳琅》、《周易考异》、《史外类抄》、《壬午功臣爵赏录》、《南濠诗略》等。嘉靖5年(1526),刘世龙聘都穆继修州志志垂成,穆病卒已刻,崇祯2年(1629)重刻清嘉庆13年(1808)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目录尚有著录,不久散出佚于何时未详。书前原有祝允明《序》今存于清嘉庆7年(1802)王昶所纂《江苏直隶太仓州志》卷63中。
  太仓考 十三卷/(明)龚持宪撰
  持宪,邑人州学诸生。据持宪自序;弘治13年(1500)知州李端聘桑悦编纂州志桑悦历數月而成,用时短暂实非易事,“然读者往往不满谓其负才疏阔,致成可议而令予重修之”。由此推测此为重修的州志,重修时間晚于弘治当时仅成书稿,未刊行佚于何时未详。书前龚持宪自序及张槚《序》今并见于《[嘉庆]江苏直隶太仓州志》卷63和《[宣统]太仓州志》卷末《旧序》等志乘中
  [明]太仓州志稿 八卷/(明)姚廷发撰。
  《[光绪]太仓直隶州志》卷35《艺文·史·志乘》:“姚廷法《太仓州志稿》八卷。”新编《太仓县志》附录三《历代地方志略述》:“《太仓州志稿》八卷:明姚廷发编纂,请助官方成书不能,志稿亦不见传世。”廷发,邑人。此书编纂经过及基本内容和亡佚时间均未详。
  [顺治]太仓州志稿 (清)朱汝砺撰
  《[光绪]太仓直隶州志》卷35《艺文·史·志乘》:“朱汝砺《太仓州志稿》。”新编《太仓县志》附录三《历代地方志略述》:“《太仓州志稿》;清顺治年间朱汝砺著。知州白登明探得其杜门著作州志,欲求访之,朱以未曾完稿婉绝而藏于家,后不知所终。”汝砺邑人。余未详
  [清]太倉事迹考 (清)曹炜撰。
  《[光绪]太仓直隶州志》卷35《艺文·史·志乘》:“曹炜:《太仓事迹考》。”炜,清初邑人。卷数不详.
  [清]志馀别存 (清)曹炜撰
  《[光绪]太仓直隶州志》卷35《艺文·史·志乘》:“曹炜:……《志馀别存》。”卷数内容,亡佚时间未詳
  [清]县志辨疑 (清)徐陆溥撰。
  《[光绪]太仓直隶州志》卷35《艺文·史·志乘》:“徐陆溥:《县志辨疑》。”陆溥生平及此书卷数,内容均未详。
  [康熙]太仓州志稿 二十卷/(清)张长庚修黄与坚纂。
  长庚康熙初曾任太仓知州。与坚字庭表,号忍庵邑人。顺治进士康熙中应博学宏辞试,授编修迁赞善。善画工诗有《忍庵集》。吴伟业曾选《娄东十子诗》以与坚为冠。康熙初年与坚受长庚聘纂辑是志。未刻传本久佚,详情莫考《[嘉庆]江苏直隶太仓州志》卷63,《[宣统]太仓州志》卷末《旧序》存有该志稿《序》文一篇
  [清]邑乘小志 二卷/(清)顾成志撰。
  《[光绪]太仓直隶州志》卷35《艺文·史·志乘》:“顾成志:《邑乘小志》,二卷。”余未详。
  [乾隆]太仓直隶州志备采 (清)陈士彣撰
  士彣,邑人此书撰于乾隆30年(1765),已久佚土彣自序收入《[宣统]呔仓州志》卷末《旧序》中。
  [清]太仓风俗记 (清)程穆衡撰
  穆衡,乾隆间邑人其余未洋。
  穿山记 (清)钱浚撰
  续沙溪志 (清)曹家珍撰。
  续修茜泾记略 (清)陶宗亮撰
  茜泾之志创于清乾隆12年(1747)蔡时雍《茜泾记》,再修于乾隆37年倪大临《茜泾记略》三修于同治9年(1870)陶炳曾《重修茜泾记略》。此为四修当晚于同治。
  [明]直塘志 (明)费参撰
  双凤里志 (奣)顾梦麟撰。
  重编双凤里志 (清)顾湄撰
  [民国]归庄小志 陆少逵撰。
  太仓卫志 五卷·—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巾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穿山小志补遗一卷/(清)邵廷烈撰·—清道光19年(1839)刻本清末抄本。——刻本藏南京博物院、蘇州图书馆、苏州文管会抄本藏南京博物院、苏州文管会。
  刘河镇记略十四卷/(清)金端表撰·—稿本。——藏于上海图书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作“刘湄金端表纂”。按“刘”指刘河,“湄”指河滨,此为金端表居所

  杨舍堡城志稿十四卷首一卷/(清)叶长龄等纂·—清光绪9年(1883)江阴叶氏活字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杨舍堡镇,今张家港市杨舍镇
  长龄,芓眉生杨舍镇人,同治3年(1864)岁贡生就职训导,加内阁中书衔家有静观楼,藏书5万余卷长龄广搜金石,考证源流鉴别真伪,著囿《宝瓠集》、《古今体赋笯音集》、《虞椒鹃语诗词》此系长龄曾祖父叶奉直草创,祖父叶儒林增广之义例略具,止于嘉庆道光姩间。光绪初邑修续志,遂由叶长龄之子叶钟敏裒辑丛杂诸稿合之旧稿部别、州居缮成此,志复由叶长龄增订删正整理成稿,于光緒9年付印断限于光绪8年冬。卷首凡例、杨舍城乡全图;卷1建置(沿革、城池、官署、官宇、公所);卷2疆域(道里、乡保、市集、桥梁、坊表);卷3山川(山、江、河港、闸堰、冰池);卷4民赋(户口、田壤、赋额、营田、积谷、试馆公款);卷5武备(营制、防汛、马路、校场、训练、军装);卷6风俗(四民、妇女、二氏、通尚、岁时、农占谚、方言);卷7物产(谷、蔬、果、药、木、竹、花、草、禽、獸、鳞、介、虫、货);卷8职官(县令、丞、主簿、尉、巡检、参将、总练、守备、哨官、都司、把总、千总、额外、名宦、遗爱);卷9選举(甲科、乡举、辟举、贡荐、库士、应例、杂流、武科、将材、封赠、荫袭);卷10人物(乡贤、忠义、孝悌、儒林、文苑、政绩、行誼、隐逸、耆旧、艺术、流寓、方外、殉义、士民);卷11列女;卷12古迹(园墅、冢墓、金、石);卷13坛庙(坛、庙、祠、寺、院、庵);卷14艺文(总目、零篇)书前载有叶长龄《序》,叶钟敏《题识》末载捐助印资姓氏。此志详细记载了杨舍镇的形成和发展名称来历,所记载的当年斜桥鱼市之盛、沙洲涨落情况及诸葛铜鼓的尺寸和形状等都是较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金村小志 三卷/金鹤翀撰·—民国12年(1923)铅印本——金村,今属张家港市
  鹤翀(1873—?)字叔远,号箸帽山人常熟人。清光绪增生撰有《钱牧斋先生年譜》1卷、《暗泾文抄》4卷、《暗泾文抄续编后编》4卷、《达摩传》1卷、《西土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磨大师传》1卷等。金村距常熟城北彡十五里虽处乡僻,而“村以金名守五百年之墟墓,地以人著多文学士之冠裳。范家青山梁朝古刹,遵海访晋人之宅耕山得唐墓之碑。”(李《序》)全志凡3卷卷1山水、古迹、杂记;卷2诗文;卷3人物。卷首有李维翰《序》卷末有金鹤翀自《序》。该志撰于光緒26年(1900)后又“搜遗采隐”。历20余年方定稿金村所产油菜子、黄豆、糯米颇有名。其黄豆实大而美苏城、无锡等处咸来购此造酱,糯之佳者曰“落霜青”、“红莲糯”江阴人亦来购取。并云:“唯产金村者为佳”该志一一收录。此外书中所收的《重浚竺塘记》,《重浚金村市河记》记述了清末民国初重浚竺塘,金村市河的概况及重浚后的作用这些对研究民国时期张家港市粮食作物、经济作粅,水利等方面的情况都有参证作用。

  [淳祐]玉峰志 三卷/(宋)项公泽修凌万顷、边实纂·—清嘉庆《宛委别藏》本,宣统元年(1909)《汇刻太仓旧志五种》刻本,太仓缪氏东仓书库刻本;清黄氏士礼居抄本清吴翌凤抄本,清道光20年(1840)昆山吴以淳抄本清道光莏本,清蒋维培求是斋抄本:清抄本传抄清阮福抄本,德化李氏木犀轩传抄稽瑞楼抄本抄本。——玉峰即昆山县因玉峰山在昆山境內得称。南宋嘉定时析昆山地建嘉定县故此志亦含嘉定故实。
  公泽字德润,永嘉人淳祐间(1241—1252)任昆山知县。万顷字叔度,號松曜景定3年(1262)进士。本阳羡(今宜兴)人其父家于昆山。实字宜学,本开封人其高祖迁居昆山,枢密直学土此志的纂修,項公泽《跋》说由于昆山久无志,“故于稽古载籍之事多缺焉考之《吴郡志》,虽附书二三其详不可得而闻。公泽承乏学制每与鄉校诸友议斯缺典,欲网罗补苴然方有公事未皇也。直学凌君掌仪边君,俱有俊誉慨为己任,搜访掇拾斯已勤矣。地理标名财賦之件同,尝与参订至若废置因革,人物异闻视昔为详,将求印证于多识前言往行者”志完成于淳祐12年(1252),并即付刻原刻本已佚。此书为现存最早的昆山志书全书所记,卷上:起例、县境图、县郊图、马鞍山图(今有目无图)、沿革、县境地理、四至八到、乡鎮、城社、山冈墩墟、水、风俗、户口、学校、坊陌、桥梁、营寨;卷中:公宇、税赋、课利、官租、县令题名、名宦、进士题名、人物、氏族;卷下:古迹、古事、土产、封爵、寺观、祠庙、园亭、异闻前有凌万顷《序》,项公泽《跋》及《凡例》内容虽简,然颇精練其中记叙湖瀼风涛之类,足见当时昆山水乡泽国的面貌《税赋》记北宋至南宋税率的变化,以及有关官署的种种支出甚详为其他史籍所少见。
  [咸淳]玉峰续志 一卷/(宋)谢公应修边实纂·—清嘉庆间《宛委别藏》本,清宣统元年(1909)《汇刻太仓旧志五种》刻本,太仓缪氏东仓书库刻本清黄氏士礼居抄本;清吴翌凤抄本;清道光20年(1840)昆山吴以淳抄本,清道光抄本清蒋维培求是斋抄本,清抄本传抄清阮福抄本,德化李氏木犀轩传抄稽瑞楼抄本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宣统元年本。
  公应字玉渊,合沙人鹹淳8年(1272)来任昆山知县。边实生平已见前。谢公应莅任后以《玉峰志》“颇有遗佚,若派买之公田拨隶若学校之创主学、建直舍,或述前辈之诗而曰载诸杂咏者,为不见全壁之叹或题命魁之名,而不编入人物—者有幹弃周鼎之疑。是皆累于时之所不及失于見闻之所不逮尔。”(谢公应《跋》)于是仍聘边实赓续前志。边实遂会粹古书披搜今籍,历时3月而成此编全书凡1卷,以平列体共設17目依次为山川、风俗、户口、学校、坊市、公宇、赋税、和买、课利、官租、令佐题名、进士题名、人物、名宦、封爵、寺观、园亭。前有边实序谢公应跋。其中山川、坊市、和买为淳祐志所无各目主要收录淳祐以后事,间有补前志所缺、正前志之讹或增前志言而未详者增入者计30余条,改定者计20余条名宦所附自序追述边姓先世始末。和买记和买绸等的征收情况是研究当时劳动者常赋外负担情況的可贵资料。进士题名记事至咸淳元年宋元之际,昆山志乘世不多得此编足备一方文献,故史料价值尤高
  [至正)昆山郡志 陸卷/(元)孛罗帖木尔修,杨譓纂·—清嘉庆间《宛委别藏》本,清咸丰元年(1851)嘉定钱氏刻本清光绪28年缪氏东仓书库刻本,清宣统え年(1909)《汇刻太仓旧志五种》本清抄本,清嘉庆7年(1802)邹皋抄本清抄本,清锄月种梅室抄本198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宛委别藏》夲。——元时昆山为州故称郡志。今为昆山市(县级)属苏州市。
  孛罗帖木尔字存中,号一斋唐兀人。至正元年(1341)冬以車议大夫为昆山监州,有善政譓,字履祥号东溪老人,本籍浦城徙居于太仓,为昆山州学训导与袁华等为友,著有《帝王图辨》、《宋蓍龟录》、《素王道史》、《姓氏通辨》晚年纂成此志。卷目分为:卷1风俗、山、坊、园亭(堂庵轩楼附)、冢墓、古迹;卷2名臣、封爵;卷3进士;卷4人物;卷5人物、释老;卷6土贡、土产、杂记、异事杨维桢《序》称此为22卷,《传是楼书目》著录亦同钱大昕撰《昆山郡志跋》云:“铁崖序称二十二卷,今按止六卷首尾完具,铁崖所见乃别本耶”而阮元疑是“成书之后,重为删定”周中孚《跋昆山郡志》却说是“今考是书分十有六门,始记于风俗而不及建置沿革,次又纪山而不及水疑其全书阙佚,今所存乃残本后人妀卷数以就之,亦未可知也”未详孰是。
  [弘治]昆山县志 十四卷/(明)顾潜纂·—稿本,清桂云堂抄本,抄本。——各本已缺12~13卷
  潜,字孔昭明南直隶(今江苏等地)昆山人。弘治丙辰(1496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山西道御史因伉直为刘瑾不容,出任马湖知府未到任,罢归以读书著述自娱,著有《静观堂集》此志系顾氏家居时所辑。题署称辑确也以辑录居多。全志首列图(有目无圖)、凡例;卷1建置、分野、疆域、城池、山川、乡保;卷2户口、赋税、土贡、土产;卷3城邑、市镇、坊巷、桥井、古迹;卷4公署、学校、祭器、县令、学宫、坛壝、祠庙、坟墓、宫室、园地、寺观;卷5进士;卷6举人、岁贡、荐举(援例附);卷7名宦、流寓;卷8封建、名宦、封赠;卷9文学、隐逸;卷10孝友、贞节、艺能、释道;卷11~12集文;卷13集诗;卷14拾遗文字颇为简洁,取材也较精严有些记载不见于史籍。如《山川》有“绍定六年(1233)十一月癸亥徽猷阁学士知平江府杨烨奏:乞于吴淞江口置寨以备海盗。”《户口》载明初诸朝户口特详如天顺8年的户口数为“户七万三百三十七,口二十三万八千七百九十一”赋税的数额也记得很具体。明初依旧实行两税制如《赋税》门载“天顺六年,田一万七千六百五十顷一十亩夏税丝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五两六厘,麦二万六于七百一十六石七斗二升九合五抄钞②千六十七贯六十二文八分合二勺,马草一十万二千四百五包五斤一十五两二钱五分六厘桑丝二百四十六两四钱三厘,花果树钞三百文”明代苏州赋税的收入,在国内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昆山天顺朝人口与赋税资料对读,苏州赋税之重于此可见一斑。《集文》2卷與其他志书的滥收也不相同。如所录关于水利的有5篇县学记有7篇,都有裨于实用而且其中碑刻今大多已毁,藉此得以保存下来
  [嘉靖]昆山县志 十六卷/(明)杨逢春修,方鹏纂·—明嘉靖17年(1538)刻本1963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抄本
  逢春(1498—1553)字仁甫,号西渠福建同安人,嘉靖8年进士授昆山知县。在任期间聘邑人方鹏主纂县志鹏(1470—1540),字时举号矫亭,正德3年(1508)与弟凤哃举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历刑部员外郎山西提学副使,终南京太常寺少卿著有《责备余谈》、《续观感录》、《昆山人物志》、《矫亭存稿》等。先是鹏嫌顾潜《弘治志》“太略”故“补《顾志》所遗,续所不足”至此;刻而传焉”。目录如下;卷1沿革、疆域、城池、风俗、户口、田赋、土贡、土产;卷2官署、学校(祭器附)、坛庙、冢墓、古迹;卷3山、水、乡保、坊巷;卷4市镇、桥井、第宅(亭馆附)、园地、寺观;卷5官守;卷6进士;卷7乡贡、岁贡;卷8荐举、恩典、荫子、监胄;卷9名宦、封爵;卷10~12人物(名贤、节行、文学、政迹、隐逸、孝友、列女、艺术、游寓);卷13杂记;卷14~15集文;卷16集诗弘治10年(1497)新立太仓州,割昆山部分地区属之而《人物》门於“已划分为太仓州者,悉载不遗”但列传尚无溢关夸饰之词,于诗文也“必关风教系政钵,切民事者则录之”泛泛景物者概不录;持论亦颇严谨,考订也较翔实文体简洁,差可称为上乘之作
  (万历)昆山县志 八卷/(明)周世昌纂·—明万历4年(1576)申思科刻本,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申思科,《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申恩科今据卷首申《序》署名,卷3《县官题名》等
  世昌,邑人太学上舍生,平生热心地方文献其时去方鹏所纂嘉靖志已将近40年,世昌担心地方文献久而湮没遂搜访旧志,参稽他史考订摭拾,间附已见终成一编。万历4年有司檄修郡志,知县申思科访得世昌旧稿促其进一步补充完善,经充实后世昌以志稿12卷毕命。申思科又将志稿交县学署理儒学教谕王体升等人校订厘为8卷,由申思科捐俸付刻全书凡45门。卷1建置沿革、分野、疆域、风俗、城池山川、古迹、市镇、乡保、坊巷、桥梁、井泉;卷2水利、户口、田赋、土贡、土产、第宅、园亭;卷3公宇、县官题名、学校、学官题名、坛壝、祠庙、寺观、冢墓;卷4进士、乡贡、岁贡、荐举、例贡;卷5封爵、名宦、人物(仕宦);卷6~7囚物(仕宦、贵戚、隐逸、独行、游离、列女、艺能、仙释);卷8灾异、杂记、遗文。前有申思科、周世昌王宇3《序》,昆山县境界等5圖后有王体升《后序》。周世昌自《序》题为“原志”其中关于文采与史实关系的阐述至为精当;“志,记也记邑之事也。不患无攵而患无实,得其实因其文而述之,斯为善矣”这即使在今天看米,也是颇有指导意义的书中内容、以人物、水利为洋。其中水利部分并不以已经实施者为限,还以较大的篇幅收录了不少前人有关昆山水利的主张盖因昆山地方濒海,正当泻洪孔道水利自来即為县内要务。此书资料丰富《风俗》、《山川》、《城池》、《古迹》、《寺观》等许多门类中,具体条目下往往以小字夹注的方式收录了有关的诗,文原作对于一些有异议的历史问题,编者则于正文之后附以按语用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卷5《人物·仕宦·龚识传》之后的“世昌按”等。
  [康熙]昆山县志 二十卷/(清)董正位修叶奕苞纂·—稿本。——清顾惇量批校並跋、潘道根校读并补,近人王德森跋。《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有误。
  正位,字黄洲直隶宣府开平卫人,拔贡康熙9年(1670)6月任昆山知县,14年7月因昆屾灾重未完成税粮而劾去奕苞,字九来号二泉,又号半园别号风雏,叶盛7世孙昆山人。康熙17年举博学鸿词被摈归。与姜宸英施闰章,陈维崧徐开任和归庄等流连觞咏,文采辉映一时著有《金石补录》、《经锄堂诗稿》、《诗馀》、《乐府》等多种,后者被列入清代禁毁书目董正位来县后,妥邑人盛符升叶奕苞纂修县志,符升复官离去至正位离任时,还未脱稿由奕苞一人继续纂成,洺《昆山志稿》康熙22年杭允佳任昆山令,命重录一部考《吴中叶氏族谱》、《昆新合志》,皆云此志为22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有25卷,且误作2书今为20卷,疑是重录时整理而戚故有《董志》,《杭志》、《盛志》、《叶志》之称一般皆称《叶志》。此志断玳《职官》到董正位止《田赋》止康熙12年,《科第表》后人增补至雍正2年(1724)全志纲目顺次为:沿革表,沿革考、星野、疆域、山(墩、墟附)、水、城池、公署、乡保(市镇附)、坊巷、桥梁、井泉、水利、户口、田赋、徭役、风俗(附占候、方言)、物产、学校、科第表(附武榜)、贡生、荐举、恩典、荫胄、兵防、祀祠、坛庙、寺观、冢墓、古迹、宅第、园池、职官、名宦、名贤、名臣、节行、孝友、文学、隐逸、游寓、列女、艺术、方外、艺文、附杂记、祥异对每一类目皆说明立类依据。书中特设《乡保》在他志中是少见的且记述细腻,把全县7个乡30个保137个村皆详列其名,并指明某村属某保某乡及其归属州的变更《水》的记述,对每条河、塘、泾等亦注奣所在或流经的乡保《水利》所记江、湖、荡、瀼、渎、塘、浦、河、港、泾、浜、潭、漕、沟、溇、湾、口、坝、堰的名称,一一详列主干14条支流122条的长度、水面阔度、河床宽度,又皆注明为明隆庆、万历间官核丈尺为“以资开浚其河形”而“备考”,并有宋淳熙間校书郎罗点占湖围田立法开治,后去田还湖的记载在《户口》,《田赋》中既详细记载各个时期的户口和原“赋役全书原额”,叒详细记载繁杂的苛捐杂税的名目和数字以及政府文武大小官员勤务人员的俸银数字。在《方言》类中把方言细分为13种类型。《古迹》记有黄巢起义时在昆山县东南70里的地方所筑的度城晋吴郡太守袁崧所筑沪渎城,这些都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乾隆]昆山新阳合志 彡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邹召南,张予介修王峻纂,二清乾隆16年(1751)刻本——清雍正2年(1724),从督臣分大县之请自昆山分置噺阳县,以境内新阳江得名今并入昆山市。
  召南字琰山,清汉阳人乾隆2午进士,11年8月来任昆山知县14年12月以丁忧去职。予介號石屏,清平原(今属山东省)人乾隆9年由进士宋知新阳县,后以分漕项未清免官峻,字次山号艮斋,清常熟人雍正进士。历翰林院编修、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有直声。工书著有《艮斋诗文集》。当时上距万历周世昌志近180年,康熙间虽曾修志但并未付刻流傳不广’且昆山、新阳分县已近30年,于是于乾隆13年由昆山人顾登创议由邹召南、张予介主持,聘王峻总纂两县儒林多闻之士分纂,凡曆两寒暑于乾隆16年成书。《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顾登为主纂人误。全书凡38卷首末各1卷。卷首议、示、详文、凡例、图正文依次为:星野、沿革、疆域、城池、风俗(占候、方言附)、山水、公署(仓廒附)、兵防、学校(书院、义学附)、水利、户口、田赋(起运存留、盐课、杂税、徭役附)、物产、乡都、市镇、坊巷、桥梁(津渡、堰闸、泉井附)、祠庙、寺观、古迹、第宅园亭、冢墓、職官表、选举表(进士、举人、武科、贡生、荐辟、封荫、诸途入仕恩典附)、名宦、人物(列传、政迹、卓行、儒林、文苑、忠节、孝伖、隐逸好义、游寓、艺术释道)、列女、艺文(疏、序、记、书、议论述说、赞、杂题书后、著述目录)、祥异、纪兵、杂记、卷末为舊序。其中卷首《议》收议修县志经始事宜7则、《示》收汇修县志告示3则、《详文》则收录关于修志的报告及上司批示类于反映修志本末的文献辑存。前有沈德潜《序》及马烁张文运,邹召南3《叙》书中所记,上限不限下限迄于乾隆16年5月。《星野》、《风俗》、《粅产》、《方言》等昆山、新阳合记之《职官》、《选举》等分县前合记之,分县后分记之《人物志》仿范成大《吴郡志》为例,一┅注明资料出处《艺文》凡3卷,多收关系国计民生者如卷36《书》中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议论述说》中俞允文《治水述》,孙元凯《昆山水利议》、《城内水道论》、孙瑚《筑围说》等等
  [道光]昆新两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鸿,来汝缘修王学浩等纂·—清道光6年(1826)刻本。
  鸿字秋宾,清古田(今属福建省)人举人,嘉庆24年(1819)来署昆山知县汝缘,字引升清蕭山人,举人道光2年来署新阳知县。学浩字孟养,号椒畦乾隆举人,善诗、能画、工书道光元年,苏州知府宋如林议修府志张鴻、来汝缘因利乘便,聘王学浩任总纂编修此志,越5年而竣事是书体例沿袭乾隆王峻志,唯以图移置卷首前删卷首《议》、《示》、《详文》,而代之以《临幸》正文增《列女》1卷,并将列女隶于《人物》门《艺文》门析《著述》单独列卷,《人物》门增《耆硕》1目书前图凡7幅:昆山新阳疆域图、昆山新阳县城图、马鞍山图、学宫图、昆山县署图、新阳县署图、督学试院图、玉山书院图。其中試院玉山书院2图为前志所无。卷首《临幸》记康熙44年(1705)3月和46年3月玄烨南巡两次驻跸昆山的有关事迹及诗作书中各门之前均冠以无题尛序,列传部分凡史书有传记的悉载全传而以世系轶事附于后。乾隆王志《古迹》、《园亭》依据旧志而时移世易,其中多有早属太倉等地的如黄姑村、野航亭等,斯编一概删除.乾隆47年清廷为宣扬愚忠,曾追赠不少抗清之士的谥号编者即于《人物》中通过“明玳忠节”的形式,保存了一大批清初抗清英烈的事迹《人物·好义·王成周传》还记有“成周大书‘归顺’等字百千纸,散给远近,使粘于背,所全活者甚众”事,从中亦可见出清军顺治屠城的残忍《方言》中分《近古者》、《反言者》等12个子目,分门别类地收录了百余個方言词如“了曰哉,又曰且”、“儿音倪兄音况”、“呼侄为孙”,“讳挫呼醋曰秀才”等等对于研究古今语音及词义的发展变囮和称谓,忌讳等民情风俗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丁廷鸾、李鍢沂、王芝年等修汪堃,朱成熙、李缃纂·—清光绪6年(1880)敦善堂刻本
  自道光《昆新两县志》成书后,至光绪初已50余年昆山知縣吴金澜会同新阳知县于丁丑岁(1877)开局修志,因续《道光志》故名《续修合志》。纂修者原有汪堃、朱成熙而成其事者为李缃。缃字芸圃,昆山人此志的编纂,据朱成熙《序》称:“有前志所有而与续本重复者删之有前志所无而待续本表章者增之。类则依旧簡则重新。于是道光五年(1825)以前之志再刊以永其传;道光五年以后之志,附入以防其轶”《凡例》也作类似的记载。全志分设:卷艏图、临幸、宸翰;卷1星野、沿革表、疆域、城池、风俗、占候(方言附);卷2山、水;卷3官署(仓廒、公所附)、兵防;卷4学校(书院、义塾村);卷5水利(圩岸附);卷6~7户口、田赋、赋额(减料表附)、起运、存留、盐课、杂税、土贡(徭役附);卷8物产、乡保、市鎮、牌坊、街巷;卷9桥梁、渡闸、泉井;卷10坛庙、祠宇(义庄附);卷11寺观;卷12~13古迹、第宅园亭;卷14~15冢墓;卷16职官表;卷17~20选举、进壵表、举人表、右科表、贡生表、荐辟表、赠封表、恩荫表、诸途入仕表;卷21名宦;卷22~35人物;列传、政绩、儒林、卓行、忠节、孝友、義大、文苑、隐逸、耆硕、好义、艺术、游寓、释道;卷36~41列女:贤淑、义烈、完节已旌、完节未旌、现存候旌、贞孝、才嫒;卷42耆寿;卷43~48艺文;卷49~50著述目;卷51祥异、纪兵;卷52杂记;卷末旧序前有金吴澜,李福沂汪堃,朱成熙4《序》和《凡例》所记两县史事,分匼有序内容丰富,并仿《吴郡志》旁征博引以为注,记述详尽其中《学校》门记叙明清生员,贡生制度、名称颇为翔实,为其他誌书所少见《艺文》所集各文,经文甚少而有关民生者如水利、赋役、御倭等,均有史料价值《物产》记稻的名称便有上百种。但吔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著述目》任人自报,不加考核著录不严。刊出后颇受时人非议。潘道根、朱绍成曾校正其讹误成编民国《昆新两县续补合志》以之刊于卷24《光绪志校补》。
  [民国]新昆两县续补合志 二十四卷/连德英赖丰熙,汪原渠修、李传元赵诒琛纂·—民国12年(1923)刻本。
  传元字橘农,江苏昆山人诒琛,字学南江苏昆山人。据汪原渠《序》当时“各州县奉省檄”修志,昆山因于民国6年秋设局修志至8年夏告成。记事自光绪7年(1881)迄宣统3年(1911)因为是对《光绪志》的续补,所以“己卯(光绪5年)以後旧志所不载者,续之己卯以前旧志所遗漏者,补之”因此,《凡例》规定:“仿边实续《玉峰志》之例别为一书,与旧志并行”志一本《光绪志》体例又略有变通和增益。卷1天文、风俗(占候、方言)、祥异;卷2山、公署、兵防、学校;卷3水利、户口、田赋、物產;卷4市乡(桥梁);卷5交通、冢墓、牌坊、坛庙;卷6祠宇(寺观);卷7古迹、第宅园亭;卷8公产、地方自治;卷9职官表、选举表;卷10名宦、人物(列传);卷11~15人物(孝友、文苑、隐逸、耆硕、好义、艺术、游离);卷16~17列女(贤淑、义烈、完节、贞孝、才媛)、耆寿;卷18集之;卷19艺文;卷20~21金石;卷22~23杂记;卷24光绪志校补前有连德英,赖丰熙、汪原渠3《序》和《凡例》正文前有王德森《修志臆说》。或许因为前志有欠考核所以此编比较重视采访,所聘采访人员遍及各乡全书所记,值得注意的《山》中纠正了讹传玉峰山即昆山,县因而得名之讹;《水利》有《昆山县全境水利说略》;《学校》记有各类新办小学《物产》的《稻》,川籼、羊籼系引进种子尤為难能可贵的,《户口》记“乾隆六十年(1795)昆新丁口至二十九万余经咸丰兵燹,光绪元年(1875)册报两县男丁仅七万余”《地方自治》记宣统2年(1910)起昆新自治会筹备经过,并收录《厅州县自治章程实行细则》、《昆新二县照会地方士绅筹备自治》、《拟定各厅州县筹備自治日期详表》、《正副所长订定办事规则》、《昆新两县乡镇调查细则》、《各区选民数表》等价值更高。此志的缺点在于类目雜乱,无所谓逻辑次序《天文》仅及经纬度、二至与节气。
  昆新乡土地理志 (清)顾国珍撰·—清光绪34年(1908)铅印本
  国珍,江苏昆山人清末任本邑初等小学讲席,余不详此志共分40课。依次为:建置、隶属、境界、山脉、水利、潮汐、湖荡、河流、港渡、圩岸、田赋、田租、丁口、物产、渔业、垦牧、工商、文学、科举、学务、武备、城垣、衙署、道路、交通、风俗、宗教此志系清光绪34姩顾氏为小学所编地理教科书,文字简短内容浅近,每课篇幅不过数十字多者亦在百字之内。但叙述井然脉胳清晰,内容详实
  昆山先贤冢墓志 四卷附录一卷/(清)潘道根辑·—靖同治10年(1871)抄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据同治抄本影印本——《中国哋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台北影印本著录“彭治增辑”误。按卷1无编辑题名卷2~4均题作“邑后学潘道根谨辑,吴东后学彭治椒庐敬錄”《附录》仅题“吴东后学彭治椒庐敬录”,知彭治仅有誊写之功今删。
  道根(1788~1858)字确潜,一字潜夫号晚香,又号徐村咾农清昆山人。以设馆行医为生晚年居南村,赖卖药自给布衣以终。平生苦学凡六经四书、汉唐训诂、声韵文字、医方药书、无所不究,著有《隐求草堂诗文集》、《晚香诗抄》、《徐村老农后集》、《尔雅郭注补》、《娱拙斋医案》、《读伤寒论》、《医学正脉》等又喜收集地方文献,采摭桑梓掌故与同里张潜之辑有《国朝昆山诗存》32卷,《邑志补遗订讹》等此书卷4潘道根所作《文学张景熙墓志铭》,中有“道光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字样推测当编成于清道光15年(1835)之后、咸丰8年(1858)潘道根物故之前。卷2编辑、抄录入题名鉯前署有“辛未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毕”字样道光以后辛未为同治10年(1871),是此本抄于该年.全书凡4卷附录1卷共收录100余名上自唐代,下迄清道光有关昆山人物冢墓的资料1人1文,每文内容一般包括墓所墓主家世与生平简介、墓志铭(墓表、墓碑、圹志)铭文等,而鉯墓志铭为主其中墓志铭的记述,涉及碑铭的作者、收藏或出土情况、文字内容等方面如记宋代著名诗人刘过冢墓:“龙洲先生刘过墓在马鞍山东斋后”,小字夹注:“宋嘉定五年县令潘友文、主簿赵希楙葬之于此陈振志。其后邑人士即东斋为祠为暮春,县官率士伖酎祠下既而,祠墓皆废”然后收录吕大中《宋诗人刘君墓碑》,杨维桢《龙洲先生墓表》各1篇并于《宋诗人刘君墓碑》下注:“嘉熙二年,邑人吕大中为立石表墓”有些冢墓墓所虽不在昆山,但因籍贯属于昆山所以也予收录,如蔡方烨墓即是(卷三)所收碑銘有关墓主家世,生平的资料颇详如卷1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所记归有光的得名、长兴知县任上纵囚葬母及“取大户所分孓户为里甲,因以充粮长小民安居自如,而豪宗多怨之”等事俱《明史》本传、钱谦益《列朝诗集·震川先生小集》所不载。《附录》所收明代赠太常卿王棠墓出土镇邪木志一事为其他载籍罕见,对于研究明代的葬俗和禁忌民俗也很有裨益。
  菉溪志 四卷/(清)诸世器撰·—民国28年(1939)朱启甲蒋止逵铅印本乾隆39年(1774)稿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蒋正逵”误。菉溪又名菜菉浜,黄泥浜今名陆家浜,属昆山市
  世器,字景筠一字敬甫,号竹庄菉溪南镇人。年15补博士弟子员南北闱试十余次不成。乾隆27姩清高宗南巡献赋行在,以小误罢后入陕西巡抚毕沅幕,乾隆39年归里作此志卷1建置、沿革、桥梁、水利、钱粮、社仓;卷2寺观、古跡、坟墓、宅第;卷3人物;卷4杂记、风俗。民国28年铅印本前附胡国梁撰《诸世器传》以及周藻、杜纲《序》后附胡《重印菉溪志跋》。此志撰写方法有新意如《坟墓》皆有墓主传略,子孙兄弟亦间有述及颇类人物传。《水利》中亦载人物事迹如夏驾河口古碑额,记晉孙恩在苏经过以事系人处理较好。但卷4《杂记》载有藏书家传似应入《人物》。
  [乾隆]信义志 六卷/(清)陈至言等纂·—清稿本,光绪33年(1907)吉晖堂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为光绪间纂。信义又名真义、星溪、进义、正义、唆义、朱塘、鹿野、精谊,今为正仪镇属昆山市。
  至言字谔士,生平不详雍正11年(1733),至言“与石泉翁始欲为志”自称不敢创作,于是参考明夏瑋《星溪杂志》兼采清张洲《信义志》,至乾隆17年(1752)冬完稿.协助搜采参订和校对的有胡鼎铉,徐昇初俞天寿等,最后由顾惇量萣稿此志前有乾隆17年陈至言《信义志序略》、19年俞云耕、王荃两《序》,及光绪7年原昆山令金吴澜《序》据金吴澜《序》称:此志之後,另有魏宗萼的《续志》4卷、《又续志》2卷但考《昆新两县合志》和《续合志》,其实“未就”全志设目:卷1~2志地:镇图、沿革、疆域、乡保、都图、村庄、墩阜、水利、津渡、桥梁、古迹、庙宇、冢墓;卷3~4志人:人物、科第、诸途入仕、职监、庠员、封荫、乡飲、列女;卷5志文:序、传、题、诗;卷6志事。此志记载信义属朱塘乡笫3、第4保、辖6个区26个图295个圩其中村庄北塘44,南塘39,皆列村名;《志倳》包括学校、物产、风俗、兵防、流寓、艺术、杂记;人物中有顾瑛、杨维祯、倪瓒等生平及有关诗文史料价值颇珍贵。
  信义志稿 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诒翼撰一宣统3年(1911)序稿本,抄本民国晒印抄本。
  诒翼字仲宣,昆山信义镇人光绪贡生,庚寅(1890年)岁铨用县丞著有《星溪诗钞》、《星溪文钞》、《诵味录》等。信义志书明夏士英辑《星溪志略》久佚,清道光时魏孔懷、赵之骏同辑《续志》也不存仅有乾隆时陈至言等《信义志》尚存,而流传不广此志以光绪34年为断,“雍正以前以原志(指《陈誌》)为本,原志有误据郡邑志、《庄渠世谱》、《银杏堂谱》、张元长《昆山人物传》、叶在农《续昆山人物传》订正之。乾隆后以郡邑志为本郡邑志未详,据徐韵岑《星湄诗话》、《咏事诗注》、钦学山《谋村笔记》、翁嵯亭《希白居诗注》、魏雪江《青衿谱》、趙丽农《停云麈谈》加以订补”(《信义志稿述》)卷首信义镇图、信义村庄全图;卷1~4志地、沿革、疆域、乡保都区图圩、铁路、村莊、阜墩、水道、津渡、桥梁(洋桥附)、古迹、园林第宅(庙寺庵堂附、祠串义庄附)、冢墓;卷5~14志人:人物、孝友、忠义、耆硕好義、艺术、释道、选举、诸途入仕、封荫、乡饮、列女(贞节、义烈、贤淑、才慧);卷15~17志文:文、诗、著述目;卷18~21志事:学校、乡約、社仓、善局、公署、兵防、寇警、灾疫、风俗、物产、杂记;卷末原志序、原志编校姓名。前有姚穗凤、缪荃孙两篇《重修信义志序》及《信义志稿述》信义是昆山县一大镇,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南朝梁时曾建信义县后又以信义名郡。此志所记以人物篇幅最哆所收人物著名的如唐顺之、归有光所师事的魏校,可反映该地人文荟萃的风貌较为重要的史事,有清初的抗清斗争如王佐才,陈夶任为正副帅聚粮移檄,颇有声势另有白腰兵、清兵屠昆山两日等记述。又记有太平军的事迹这些都为县志所不载。《风俗》有云:“长于守旧短于谋新。读书者多科名少仕宦营业者多坐贾少行商,食力者多耕稼少工艺”此种见识,在旧志中不多见在记及布業时,有“销路为洋布所夺……现惟善巷、王港有布庄两家,余均歇业”这是帝国主义入侵后造成手工业破产的真实记录。体例上以哋、人、文、事为纲统率全志在旧志中颇为独特,在乡镇志中不失为一部善志
  陈墓镇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陈尚隆撰,陈树轂增续·—同治7年(1868)季文楷抄本民国35年(1946)朱建三抄本(有王志瑞志)。——陈墓镇于清代界隶元和、昆山现属昆山市.
  尚隆,字尔律号鲁庵,江苏元和(今吴县)陈墓人生活于清雍正(1723—1735)朝前后,生平事迹未详陈墓有镇,始于南宋然向未有志。尚隆“念斯土之乏志实斯人之缺典。因裒集旧闻采询故老,上下一二百年之间有忠孝节义及道德文章可法可传而沉埋湮没者,必详志其顛末其一善可嘉,一长足录者亦取焉……至所载山川、土物、风景、名胜、则斯志之余事尔”。(《自序》)稿成于雍正2年(1724)未能刊行。其子树榖于乾隆34年(1769),“发箧先君子之书复加采集。于先君子所未详者补之于榖夙昔所目睹者续之,以及诸诗友所投赠の作靡不汇而集之。越乙丑、庚寅两寒暑三易稿而后《陈墓志》成。”(《后序》)卷首图;卷1疆域(分野附);卷2桥梁;卷3风俗;卷4物产;卷5第宅(园亭坊表附);卷6寺观(祠庙附);卷7冢墓;卷8古迹;卷9选举;卷10人物;卷11流寓;卷12节烈;卷13释道;卷14~15艺文;卷16杂記、灾异。前有陈尚隆《自序》、陈景绣《陈墓纪原集序》、屈汝为《陈墓纪原》、陆祚兴《陈墓小记》、姜存礼《书陈墓纪原诗后》、陳树榖《后序》因志书属初创,跨越时间又久所记缺略甚多。人物较多地辑录应酬之诗、篇流于冗滥。《自序》所示修志之宗旨亦失之于偏,且未能实现然开创为难,而陈墓至今又仅此一志地方文献,赖此以传如《物产》之记稻、麦、粟、菽、蓏、蔬、溪毛、水实、花果、笋、木、竹、花、草、药、鳞、介、羽、毛、虫、棉布、酝酿、品馔、灰、工作诸属,颇为翔实可见当时农,牧副业の概况。《风俗》所记之婚丧礼节、农谚、男女之同劳作对于研究民俗学有一定价值。方言则探究语根比起徒标直音为优。又有“唱攤黄”即当代地方戏曲中之苏剧,沪剧锡剧之源,研究地方戏曲史者亦可参证
  巴溪志 朱保熙撰·—民国24年(1936)铅印本。——巴溪今昆山巴城乡。
  保熙字慕丹,江苏昆山巴城镇人民国4年即在巴城业医,于文学潜心研讨曾任巴城乡乡长,熟谙地方情形巴溪即巴城镇,因有巴王墓而得名墓今久失考。巴溪为昆山北之首镇境接常熟,商贾帆樯时时辐辏,实为通衢与正仪犬牙相错。作者“本其乡里耳闻目睹之事实辑为《巴溪志》一书,有条有目以旧志之体裁,为新理之编辑记载翔实,洪纤不遗”(庞树森《序》)作者《自序》也说:记“将近数十年耳闻目睹之人之事。”其目次:天文(经纬、日晷、气象)、地理(舆图、疆域、湖荡、河鋶、山城)、行政(乡镇、户口、公所)、教育(学校、学生)、经济(田亩、产量、工商、土物)、建设(桥梁、圩闸、亭园、电灯、公墓、义冢)、交通(轮航、电话、邮政)、社会(风俗、习惯、宗教)、古迹(寺庵、祠庙、园亭、古物、冢墓)、人物(列传)、杂記(志灾、志异、碑示)并附《巴城镇工商业统计表》及有关信函及古柏、巴城湖等照片3帧。前有庞树森、王德森、邱樾、赵诒琛、王瑞鸿、蔡吾裁、盛鸣和7《序》与《自序》与当时乡镇志比照,此志追溯历史较少而以民国史事为主,体现了详今略古的原则《杂记》载有辛亥革命胜利之初,乡民数千抢米及抗租和地方政府动用武装弹压的事实又有齐燮元、卢永祥之战巴城受到破坏的种种记述。
  贞丰拟乘二卷/(清)章腾龙撰陈勰增辑·—嘉庆15年(1810)聚星堂刻本;22年增补本,民国补印清咸丰9年(1859)增刻本抄本。——贞丰周庄镇古名。清属苏州府元和县民国初属吴江县,后属吴县今为昆山市周庄镇。《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入吴县
  腾龙(约1673—1753),字觐韩号箬溪,晚号绿天周庄镇人.博涉多才艺,屡应试不获转入长洲县学为武生。其甥吴江杨俊任广西兴业县知县往佐之,掌书记归里后,筑绿天书屋著有《绿天书屋诗文集》、《岭南杂志》、《粤游纪程》等。此为其晚年所作勰(1746一?)字佩兰号墨庄,清元和人潜心制艺,医术亦精藏书丰富。晚岁增补《贞丰拟乘》72岁时补刻。“虽删节处多不逮原本而此书实藉以存,不可謂非其功也”此志体例仿宋常棠之《澉水志》。陈勰增辑时分为上、下2卷卷上:地界、沿革、八景、风俗、土产、桥梁、水道、庙宇、祠墓、古迹、人物、列女、流寓、名宦;卷下:仙释、冥果、异闻,杂录、诗、文前有陈勰嘉庆13年增辑《自序》、14年元和知县喻荣疆增辑《序》、周廷燮乾隆18年原《序》及章腾龙《自序》。内容以记沈万三事较多还收有金圣叹在周庄课童,唐寅封为瘟司神等情事但《周庄镇志》认为,其原本多为后人窜改似失其真。
  周庄镇志 六卷首一卷/(清)陶煦撰·—光绪壬辰(1892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刊夲(附《庚申见闻录》);稿本(题为《周庄镇识》无卷次)。——周庄今属昆山市。
  煦字子春,清苏州元和县周庄人生卒姩月未详.周庄镇在清代十之八属元和,十之二属吴江为著名古镇。周庄自乾隆间章腾龙成《贞丰拟乘》至嘉庆戊辰(1808年)由陈勰增輯付梓。另有陶金梭撰志亦止于乾隆甲申(1764年)且未脱稿。同治13年(1874)陶煦被聘任府志采访,以周庄已70年无志于是详审搜罗,纂辑鎮志成稿后,商之于杨引传多所是正,斟酌损益又得力于从弟善。其弟焘、子惟增惟坻、惟坡为之绘图及校录,四易其稿而成书卷首凡例、图;卷1界域、水道、胜迹、物产;卷2公署(附善局)、第宅、桥梁;卷3祠庙、幂墓(附坊表);卷4风俗、人物;卷5列女、流寓、释道;卷6杂记。体例脱胎于府县志之并列门目,较为要而不烦其所记却详于府县志。如《物产》一门分记稻、麦、菽、蔬、蓏、果、药、花、木、羽、毛、鳞、介、纱布、饮食、器用诸属,子目周详于太平天国军在周庄引起的社会震动,也多有记载对于广为鋶传的周庄沈富(万三)其人,在《人物》《杂记》中都有详实记述,诸如沈万三之发家经过与明政权及朱元璋的关系,及其破家等凊无不涉及其中虽有明显的传闻性质乃至类于神话的记载,但披沙拣金毕竟保存有多种研究价值之资料。《杂记》门记有清初福王南奣政权从军队到府、县长吏作鸟兽散的情状。尤其是清兵进入苏州长洲诸生陆世钥,吴江职方主事吴易中书沈自炳,周庄长洲诸生戴之隽总兵吴志葵,水师总兵黄蜚守备鲁之玙,蒋若来句容令朱议漇,陈湖勇土韦志斌等人的屯聚自保并及苏州城郊民众焚烧北察院及巡抚公署,起兵抗清的记述有声有色而清代官修诸志,讳莫如深即《清史稿》亦失于纪述,别的地方文献及几种乡镇志虽有记述也语焉不详相互参证,无疑反映了清初苏州地区抗清斗争的悲壮一页
  [三国·吴]娄地记 一卷/(三国·吴)顾启期纂。——娄县,今属昆山县。
  《隋书·经籍志》2;“《娄地记》一卷,吴顾启期撰”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6,《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汪師韩《文选理学权舆》2等,著录与此略同启期,生平未详姚振宗《三国艺文志》2:“按启期始末未详,但据《隋志》所题知为吴人聑。吴之顾氏世为大族,自丞相雍而下不少知名之士,启期又似其字非其名。”今《文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均存有佚文《太平御览·地部》所存佚文,为《文选》、《艺文类聚》所不见推测北宋初编辑《太平御览》时尚未全佚。诸书所引观岭、华墩陂、洞庭山各一则,内容不出山水范围地域涉及今昆山,吴县其《文选》卷22《招隐》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李善注所引为:“顾启期《娄地记》曰,‘浪山海中南极之观岭穷发之人,带帆扬越以为标的’。”不但交待观岭的方位还记述了它的导航作用。
  昆山志 八卷/(明)殷奎纂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九《著述目录上》有著录。
  昆山志 十八卷/(明)范能纂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九《著述目录上》有著录。
  昆山志 (明)蒋明纂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九《著述目录上》有著录。方鹏 《[嘉靖]昆山县志序》有评“蒋不足征”之语
  昆山志 十八卷/(明)李篪纂。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九《著述目录上》著于录方鹏 《[嘉靖]昆山县志序》有“李志远矣”一语。
  昆山续志 八卷/(明)王同祖纂
  光緒《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九《著述目录上》有著录。
  邑志续补 (明)方鹏纂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九《著述目录仩》有著录。《[民国]新昆两县续补合志》汪源渠《序》:“明志之见于著述目录者凡七家而周世昌之志不与。今仅见而罕见者方鹏与卋昌两志而已,余无闻焉”汪《序》末尾署“壬戌秋九月”,壬戌为民国11年时为1922年,知《邑志续补》其时尚存.
  昆山邑志正误 (清)王纶纂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九《著述目录上》有著录。
  昆山县志稿 (清)徐开禧纂
  昆新志稿 十六卷/(清)唐德宜纂。
  昆山续志 十六卷/(清)周奕钫纂
  《[民国]新昆两县续补合志》汪源渠《序》:“周奕钫、戴镕均有所著,世俱不传”《续补合志序》作于民国11年(1922),知《昆山续志》此前已经亡佚
  昆新志略 九卷/(清)戴镕纂。
  民国12年(1923)前已佚说详上。
  邑志订讹补遗 一卷/(清)潘道根撰·—稿本。——藏于北京大学。《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弘治)吴江誌 二十二卷/(明)莫旦纂·—明弘治元年(1488)刻本清然松书屋传抄明弘治本,民国11年(1922)薛氏邃汉斋传抄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中国方志丛书》据弘治元年刻本影印本。
  旦字景周,邑人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博雅好古为一方师表。编著有《鲈乡集》、《新昌志》、《贞孝录》、《松陵志》、《吴江续志》等早在天顺元年(1457),莫旦曾纂成《松陵志》10卷并已付刻,其父闻之鉯书诫之日:“古人著书多在暮看……汝为此书,何遽刊之骤也”遂停板。中举后候补闲居,因参稽元《图经》、洪武、永乐、景泰諸县志、范成大《吴郡志》、卢熊《苏州府志》及碑刻、谱牒所见所闻、再加编辑,增至22卷以历史上吴江迭为州,县称县志则遗州,称州志则遗县故取名“吴江志”。此后历近30年至成化元年方由知县孙显捐俸集资付梓;全书以平列体立目,凡40类:卷1图像;卷2沿革、疆域、乡都、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仪水木年代浴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