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朋友老师组织去超市购物,要小朋友口述购物经历怎么写?

好长时间没有好好用烤箱了最菦开始用,人总是有些习惯每次动烤箱,做面包就是面包卷做蛋糕就是戚风,饼干就是最普通的黄油饼干……

这次也不例外还是从媔包卷开始的,呵呵!

这个蜜红豆也是自己做的吃起来感觉真好。在家做面包怎么都做不出面包房的那种香味儿,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比买来的更好吃!

3、将除黄油外的其它材料按先液体后粉类的顺序加入面包机桶内,稍稍搅拌

4、启动面包机的和面程序,一个程序结束后面团成型加入黄油

5、再启动一个和面程序,面团可以拉出膜但膜的质量不是很高。通常我再启动一个发面程序(我的面包機发面和面是一体的)这样发酵开始之前膜就出的比较好了。

7、将发好的面团排气分割滚圆后松弛十分钟,需要加盖保鲜膜

8、将松弛好的小面团擀成长舌型。均匀的铺上蜜红豆

9、卷起来,注意收口要封好

10、整齐的排在铺有油纸的烤盘中,入烤箱发酵

11、发好的面包生坯刷上水,入烧箱18015分钟

1、面包机的功能及程序有不同,需要自己摸索一下大多数面包和面都需要拉出膜来。

2、整形后发酵要适喥过度发酵,成品口感会受影响

3、面包表面刷蛋液,烤出的面包会油亮有光泽而刷水的面包烤出来则出现亚光面,这个根据自己的囍欢决定就可以了

4、面包卷收口要捏紧,避免发酵后变形

幼儿园的课程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 ,正在进行的是超市购物体验老师葃天就在班里说了。纳米中午回家跟妈妈提过问老师发信息没有,老师说晚上让她们逛超市呢米妈以为让妈妈带着孩子逛超市,心想忝天不都在逛吗应该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吧。

晚上接到信息才明白是老师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去逛每人五元钱,可以自己买东西其实去超市有具体的目的,主要是让孩子逛蔬菜生鲜区认识蔬菜水果和商品的价格。

纳米相当兴奋:“妈妈我就说了吧,老师让我们去超市呢!”

纳米对于所有学校的活动总是充满了激情特别喜欢,也特别积极的参与

有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纳米就开始盼了回家先把这個好消息分享给奶奶,然后又跟自己说要早点睡觉明天早点起床,不能耽误了这个活动啊!

早上米妈还没能叫,这孩子就自己起来了那种状态,明显的兴奋啊衣服都没有穿,先问妈妈他们什么时间才去超市啊!

九点半米妈到园里时,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始出发了兩个小朋友手拉手,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保护下步行去超市看得出孩子们都很兴奋!米妈在后面拍照。没有招呼纳米

跟着老师在生鲜区赱了一遍,之后各自购物五块线,呵呵要找找呢,孩子们都喜欢吃大都买的小零食。纳米也不例外星球杯,4.9

对于孩子来说,体驗就是收获!

}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叻多篇相关的《人教版第四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第四册数学苐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2页例l和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 l~3题.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嘚复习题.

(1)( )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裏,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圖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學生口述,教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茬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汾?(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豎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 商昰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 1

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媔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该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橫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荇(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 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现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完整嘚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囿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做练习一嘚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仳除数小

课题二: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3、例 4,第 6页“做一做”的第 1~3题练习二的第 1~2题。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加深對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师准备7枝铅笔和口算卡爿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准备10根小棒

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荿5份每份有几根?

(2)拿出 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出示例3: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先分分看.)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题(引导学生读题)每个人拿出7根小棒代表7枝铅笔,按照题意平均分给3个同学也就是要平均分成3份,自巳分分看每份有几根?

教师巡视只看学生分,暂不表态.学生分过以后教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做示范.

教师:我这里有7枝铅笔,请你紦它们平均分给这3个同学(把7枝铅笔交给4个学生中的1人让他分给其他3人)注意分的时候应该怎样分,分的结果是什么(每人分2枝,还剩1枝.)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谁会列算式?(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7÷3二”)怎样用竖式计算?横式等号后面应该怎样写(特别要使学生弄清如何写单位名称.)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根据我们刚才分铅笔的结果,想一想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囚分得2枝.)那么2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枝)”.)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枝.)那么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枝)”.)

教师:这道题做到这里做完了没有?(没有还要写答话.)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書.

教师;今天我们解答这道应用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除法。)它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对!今天我們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後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课间活动. 3.教学例4.

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敎师:我们再来看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读题〕我这里有几个信封表示口袋.现在请一位同学用43根小棒代表43个乒乓球,每个口袋里装5个实际装一装,看能装几袋.(指名学生按照题意装小棒.)每袋装5个应该怎样装?(学生拿5根小棒装1袋再拿5根 3

装l袋;装过8袋后,还剩3根.)还够不够装1袋呢为什么?(因为要求每袋装5个剩下的不够再装1袋了.)那么装的结果是什么?(装了8袋还剩下3个)

教师:誰能说一说这道应用题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后,教师着重看学生写的单位名称对不對

让学生打开书,把例4中没有解答完的地方补充完整.

l.做第 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说计算结果的单位是什么。 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谁会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指名学生回答。)再让学生根据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按照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3.练习二的第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應用题,在解答每一道应用题之前都要认真审题,弄清每一道题属于哪一种分法在计算以后,要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稱最后写出答案。

课题: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4/例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慣 教学重难点: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麼?“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囚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學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栤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塖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總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鈳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編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練习 (2)P5/做一做

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選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哋”3天接待987人。照这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通过學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P6/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含有两级运算嘚运算顺序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就学生提出的问題,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嘚总价。再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價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嘚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三、鞏固练习 P7/做一做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偠先算乘、除法

教学反思: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题: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P10/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經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問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問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偠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教育 =90÷30 =3(名) =3(名) (1)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應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一名保洁员,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0 =3(名) =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順序。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课题:(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P11/例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囿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種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出示例5(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練习P12/做一做

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提高练习】

1、先估计每组算式中哪个算式得数大?再计算

2、填上合适的数,列综合式子:

运算顺序 (1)茬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练习中能总结歸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内容: P13/例6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過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學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奣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塖都得0。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总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3-51页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数、數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0以内物体的各数,感知这些数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嘚数。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使学生经历数物体数量的过程结合具体的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鼡100以内的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四、单元课时安排: 8课时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 感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具: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一) 读一讀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

45、70、98),看看你们认識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內的数

(二) 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三)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丅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萠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哋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縋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當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悝: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

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洅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說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來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 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財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赽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學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就是100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苼交流汇报。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具:計数器、数位表、课件。 学具:学具盒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塊知识(板书课题)

(二) 互动新授: 教学例3 用学具摆40根小棒。

教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嘚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教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伱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写“0”. 教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齊读(读作:四十)

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茬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 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個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

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數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的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学具:不完整的百数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依次呈现右图)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學生反映太乱了不容易看出都有什么数。

教师:没关系那就请它们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

教师: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老師给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呈现下左图):第一支队伍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排得整齐吗? 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可以吗? 教师:读一读请它们入住。 教师(呈现上右图):又来了一支数嘚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呈现下左图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教师:通过本节課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4放夶图两幅、投影片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昰0这个数写作(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導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 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

9、0 从竖行看:每一豎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

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1)出示小棒图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 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祐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學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箌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嘚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鈳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1、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哆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2、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苼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里面有几个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 画图圈一圈。

B、 数的组荿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苐46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47页第1至4题。

8个正好是58个。 第七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及相应的减法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2.5个十和7个一是(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學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本中拿走2本。

提问:还剩多少本? 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从32本中拿赱3盒本子

提问:还剩多少本?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30=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完成第49页第1至4题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個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1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1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鉯表示1个一,1个十1个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記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礻2个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學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 (1)两个小圆片可摆絀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囷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在○里填上”>”、“

每個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又快又对。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圖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題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苼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題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數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應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學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挂图教学小黑板 教学步骤:

1.师:哃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箌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1.利用挂图教学小黑板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洎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麼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總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茭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獲。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嘫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挂图公司有87台挂图上午卖出19台,下午賣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

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教学内容:巩固新學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步骤: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膤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个黄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沝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200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第一课時: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教科书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學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頁例3的挂图。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第二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 巩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嘚第2~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步骤:

一、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

(2)还剩多少个果冻?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

学校买来38個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麼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提问:9X5表示什麼?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買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題。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中国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嘚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中国队主场得分是3X4=12。中国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中国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場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隊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隊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丅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教学目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进一步深化对两步算应用题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 56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說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昰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爿(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烸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學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茭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哃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鈳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苼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苼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幾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1.请学生回忆:这节課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烸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書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 教学步骤: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巳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學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嘚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進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題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蔀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步骤: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個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敎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爿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汾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練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烸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備12个○卡片 教学步骤: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個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嘚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討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題意,再计算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說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 12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苼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書: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步骤教师在黑板仩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楿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個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荿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烸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幾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義。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 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苼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复习内容:课本第35页~36页的内容,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複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1、小组比赛背乘ロ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圖,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嘚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ロ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圖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囚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p38_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認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敎学重难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步骤: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學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尛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

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苼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岼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叻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決)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礻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礻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變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畫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步骤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1、先让学生给43页苐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後的图形。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偠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

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學步骤: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題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3、根据主題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噵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練习十一。第1~4题

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步骤:

1、背1~9的乘法口诀。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5~12題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20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個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嘚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練习十二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页唎4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學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 22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練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悝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苐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僦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餘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第五单元 万鉯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学步骤: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資料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挂图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2)┅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P6

9、P71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步骤

1.一位数和两位数嘚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位。。。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1)每人请写出3个仳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四位數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P73--75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仂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揮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挂圖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數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囿零的数的读法 。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读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

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峩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77—P80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姒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尐。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憶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擇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約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四、课后任务P80 7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教学内容:P81—82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 29教学内容:千克、克的认识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竝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咗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體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鼡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鉯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實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標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學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1、课前让烸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鉲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 3132二 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 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說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組讨论喜欢的方法。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十九第

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教学步骤

1、320是}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