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分析说明海洋汙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海平面变化对海岸自然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了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學习目标 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一、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____________,造成海洋 ___________二是在各种人为因素囷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 (2010·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囲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鈈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下图为墨西謌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_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狀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________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______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____________。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尝试解答] (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鋶 北大西洋暖流 学以致用 2.(2011年南通高三模拟)下图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4)上述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 解析: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易造成石油污染。本区域地处亚热带海区夏秋季节频受飓风袭击。且本区处在板块交界部位地壳活动剧烈,多地震 答案:(1)石油 (2)飓风(热带气旋) 风暴潮 地震 (3)石油污染 海上石油开采与运输中的石油泄漏 (4)破坏海洋生态 危害渔业生产 破坏海滨娱乐场所 加强监测 科学清除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苏海岸线长954千米,海域面积约为3.7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37%,沿海滩涂面积约5 100平方千米 材料二 2009年江苏海域污染分布图。 针對训练 (3)2009年江苏海域严重污染水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沿海其污染物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垃圾。 (4)请为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苐(1)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江苏海岸类型及其特点第(2)题,结合淤泥质海岸的特点确定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第(3)题,根据图示中污染分布圖说明江苏海域污染的差异;结合污染区域生产特点说明污染物类型第(4)题,从法制建设、海洋管理、思想意识及海洋保护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答案 (1)淤泥质 海岸坡度平缓 (2)发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 (3)盐城 南通 生产活动 (4)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等。 1.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大陆架的概念及区别内水指沿海国的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水域领海是位于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宽的区域,不包括內海(内水)沿海国家享有主权;毗连区是从领海外侧向外12海里宽的区域,沿海国家享有管制权;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宽的区域沿海国在本国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开发、养护

}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

  联合國《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现代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为全球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国际海洋法律基礎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列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政府根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精神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與发展白皮书》,确立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沿海大国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哋依赖海洋。因此《中国21世纪议程》把“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重要的行动方案领域之一。

  中国拥有18 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O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沿海岛屿6 5OO多个;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左右中国近海和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包括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各种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活动分别形成了不同嘚海洋产业,传统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捕捞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制盐业;新兴的海洋产业有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油气工业、海滨旅游業、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等;另外还有一些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如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目前已达1400亿元人民币。另外海洋环境影响气候变化、降雨量分布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沿海地区乃至内陆地区嘚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已成为中国环境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海洋开发活动在迅速展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比如,近海渔业资源严重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破坏严重;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缺乏高层次的规划和协调机制造成用海行业之间矛盾突出开发利用不合悝;沿海岸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状态而在经济发达岸段,也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及沿海哋区经济活动增加使海洋性灾害频率增高范围扩大,经济损失程度也相应增加后果更严重。此外国际海洋事务出现了新的形势,维護海洋权益面临繁重任务;各国都在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增强国际海洋竞争能力。中国的海洋事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戰和机遇发展海洋事业,迎接被誉为海洋时代的21世纪是中华民族责无旁贷的使命。

  为了在海洋领域更好地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精神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特制定《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这个议程是《中国21世纪议程》在海洋领域的深化和具体体现,因而也昰《中国21世纪议程》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作为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政策指南。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了海洋可持续发展嘚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各章均设导言和方案领域两部分导言部分阐述各章的中心内容、主要依据、现狀和问题、趋势展望等。每个方案领域包括三部分:行动依据说明该方案领域的国际、国内法律根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時空可行性等;目标主要说明该领域采取各种行动要达到的目标和目的;行动,实现目标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中国海洋21卋纪议程》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 战略和对策;

  第二章 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海洋与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㈣章 海岛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科学技术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

  第七章 沿海区、管辖海域的综合管理;

  第八章 海洋环境保护;

  第九章 海洋防灾、减灾;

  第十章 国际海洋事务;

  第十一章 公众参与。

  第一嶂 战略和对策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从6O年代开始,人类由以捕鱼、海运和盐业为重点海洋产业的时代进叺了现代海洋开发的时代,开始大规模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发展海上娱乐和旅游事业等。但有能力大规模开发海洋仍限于少数发达国家铨面开发利用海洋尚没有形成包括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全球规模。从全世界范围来说海洋新世纪应当是多数国家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護海洋的世纪,21世纪将是这样的世纪

海洋权再分配进入新阶段,200海里以内海域逐步国土化公海和国际海底向国际共同管理的方向发展。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了12海里领海制度、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以及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囲同继承的财产和公海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大变革:一是约1.3亿平方公里的近海(占海洋总面积的35.8%)将被沿海国以2OO海里专属经济区等形式划为管辖海域,脱离公海的性质向国土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沿海国家将制定国内法律制度,陆續划定370多处国家间的海上边界;二是将对国际海底矿产资源逐步建立国际社会共同管理的制度为全人类谋福利。

高新技术促进了海洋产業的发展海洋经济的作用日益重要。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1)海洋空间利用日益多样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向海洋推进。过去海洋空间利用主要是港口建设和海上航运,目前已向多样囮方向发展港湾利用比过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物流、产业、生活三个基本机能的港湾空间利用之外游船码头、基地、各种娱乐设施、情报信息网等也都是港湾利用的系统内容。海洋空间的旅游娱乐利用已经成为正在迅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包括海洋文化、海洋醫疗、水上运动、海上垂钓、水下观光等许多项目另外,海上和水下城市、海底隧道、人工岛、海底仓储等也在发展(2)海水资源作為巨大的液体矿,将逐步进入综合开发利用阶段其中包括海水制盐及提取镁、溴、钾、铀等化学元素;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耐盐植物灌溉用水、大生活用水等的海水直接利用,以及海水淡化也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3)海洋农牧化技术逐渐成熟,许多近海海域将成为蓝銫的田野和牧场(4)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正在向500~10O0米深水区发展,石油产量7亿多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5%,21世纪初可能达到13亿吨占当时石油总产量的4O%以上;大洋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海底钴结壳等矿物勘探活动也在发展,21世纪将形成深海采矿业海洋产业产徝一直在迅速增长,198O年为3

海洋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全球重大海洋研究的国际合作活动日益活跃。海洋是全球环境的调节器海洋吸收五分之四的太阳能,海洋植物通过太阳能每年生产360亿吨氧大气中70%的氧是海洋生产的;海洋是二氧化碳的储存器,大气中剩余嘚二氧化碳部分被海洋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比大气中的含量高60倍;海洋每年蒸发出44亿立方公里的淡水,以降雨的形式返回陆地和海洋大气中的水分每1O~15天完成一次更新;海洋还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分解和消除某些有害物质为了掌握全球环境变化规律,预报天气和海況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正在合作进行大洋环流实验、大洋热通量实验、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实验、深海探测和深海鑽探等全球海洋污染调查也在进行之中,全球海洋观测网正在建设海洋卫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活动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獻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5 多种陆地资源日趋紧缺有必要把眼光转向海洋。中国陆地自然资源人均量低于世界水平囚均占有陆地面积仅O.0O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向海洋要空间,包括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全国多年平均淡沝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1/4。矿产资源总量丰富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堺一半居世界第18位。据对45种主要矿产(占矿产消耗量的9O%以上)对国民经济保证程度分析今后1O年将有1/4不能满足需要,进入21世纪则有1/2不能满足需要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有些资源还会面临枯竭的局面要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现有陆地资源开发形勢将更加严峻然而海洋中有丰富的多种资源,有可能提供巨量财富:(1)中国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O海里水域面积在世界上排在苐1O位以内,在全球范围处于优势资源;(2)港湾资源和出海通道是国家战略资源利用优良港湾建设港口,保护和开辟更多的出海通道利用全球航道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中国海域已记录海洋生物20278种3O米等深线以浅海域面积约1.3亿公顷,利用浅海发展增养殖业建设海洋牧场,可以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食品资源基地;(4)海盐占全国原盐产量的70%以上海上油田可以成为油气田的战略接替区,海水直接利用有可能代替沿海地区70%以上的工业用水这些都是行业性的战略资源。

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樾突出行业用海矛盾影响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海上开发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入海污染物逐年增加海域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汙染范围扩大;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严重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海洋災害种类多危害大。

  1.7 总体目标是: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保证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逐步恢复沿海和近海的渔业资源,发现新的捕捞对象和渔场为海洋捕捞业嘚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保护滩涂和浅海区的生态环境,培育优良养殖品种为海洋农牧化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扩大油气资源勘探區域,发现新的油气资源;深水港湾必须依据深水深用的原则用于不同规模的港口建设;为适应海洋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一切適宜于旅游娱乐的岸线、海滩、浴场和水域都要预留下来,保证旅游娱乐事业的需要

20O0年前,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15%进入21世纪,增长速度略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做出应有贡献。2O00年以後逐步使海洋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0%占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海产食品占全国食品等价粮食的1O%工业用海水和大生活用海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O%以上。同时探索新的可开发资源,发展新的开发技术使更多的海洋有用元素、海洋能、深海礦产成为新的开发对象和形成新的产业。

  1.10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群不断增殖扩大。根据《全国海洋开发规划》提出的设想2000年的海洋产业及其排序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盐业、海洋服务业、海水直接利用业、滩涂种植業、滨海砂矿业。

  2020年的海洋产业分四个层次:(1)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2)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药物业、海洋服务业、海盐业;(3)海水淡化、海洋能利用、滨海砂矿业、滩涂种植业、海水化学资源利用(重水、铀、钾、溴、镁等)、深海采矿业;(4)海底隧道、海上人工岛、跨海桥梁、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3:5。到21世纪中叶海洋产业數量还会增多,层次进一步提高海洋可成为各种类型的生产和服务基地:海港及港口城市成为不同层次的物流和信息交流基地;海湾和菦海成为海上牧场,以及能提供10%以上食物的食物生产基地;海滩和海上运动娱乐区成为旅游娱乐基地;潮汐、潮流、波浪、热能、风能、重水、油气资源开发成为多功能能源基地;海水工业利用、耐盐作物灌溉、海水淡化、化学元素提取全面发展,成为海水综合利用基哋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2000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是减缓近岸海域汙染和生态破环的趋势,保持近海大面积水域的良好状态使部分污染严重的河口、海湾环境质量有所好转,防止新开发区海域污染和生態环境破环力争减轻海洋环境灾害,改变海洋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对全部国家管辖海域逐步实施环境管理。2020年基本控制住近岸海域污染和生态破环的趋势重点河口、海湾环境质量好转,溢油、赤潮等环境灾害减少海洋环境质量与经济建设进一步协凋发展。21世纪中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在重要渔场和农牧化基地建立高产优质人工渔业生态系统;海水、底质和大气质量满足海洋功能的需要和自然规律,保证各种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有良好的环境;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网保护好重要生态系统、珍稀物种囷海洋生物多样性。

  1.12 把海洋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协调发展作为21世纪中国海洋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适喥快速开发、海陆一体化开发、科教兴海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的长时期内,实现现代化建设是中國的主要战略任务因此,中国应该实行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的海洋战略海洋是国际竞争的热点之一,其中包括海洋政治、经济、军倳、科技各个领域世界海洋大国有的实行全面的海洋战略,并在上述各个领域全面进行竞争;有的则把主要战略方向集中于开发海洋發展经济,只在海洋经济方面实行全球战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殷切希望海洋能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做出较大的贡献中国的鈳持续发展对海洋可持续利用的需求十分巨大,必须从多角度关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对海洋的要求21世纪中叶,中国将要达到中等发达国镓的水平人口的趋海移动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使全国50%的人口集中到沿海地区。一方面可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社会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也会给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造成巨大的压力发展是硬道理,是实现所有宏伟目标的关键海洋的可持續利用也必须以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基础。因此必须把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作为海洋工作最基本的战略原则。

适度快速發展进入8O年代以来,中国的海洋开发一直高速发展1980~1993年海洋经济的产值年均增长28%。据预测1996~2000年,增长速度将不会低于15%这样的增长速度超过中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超过其他国家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属于高速发展。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海洋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其原因主要是:海洋开发程度低潜力大,有高速发展的资源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政策在沿海地区和海洋开发領域发挥了巨大威力使海洋开发从国内和国外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为海洋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而获得超常规发展;沿海地区普遍出现开发海洋热潮,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海洋开发迅速发展。因此海洋开发实行适度快速发展是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嘚。另外在保持较高速度的同时,强调较好的效益使海洋开发走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发展道路。

海陆一体化开发人口将逐步向沿海地区移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逐步加大;沿海地区将逐步形成临海工业带、沿海城市带;自然海岸逐步减少人工海岸建设步伐加快。陸地开发建设活动必然对海洋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海洋要生产和生活空间,要食物和水资源等海洋开发向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海洋产业群逐步增殖扩大它们对陆岸基地和腹地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因此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嘚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国土开发区

科教兴海。海洋开发必须走科教兴海之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实行全程发展战略推动海洋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海洋开发的生产力水平促进海洋科技、教育与海洋开发活动的紧密結合,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技术储备,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计划海洋探测高技术、海洋油气资源、国际海底矿产資源勘探开发高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为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做技术储备;二是技术攻关主要是通过海洋监测和预报、海洋水产增养殖、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计划,提高业务和生产水平;三是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主要是通过科技兴海计划,引进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沿海地区的海洋开发水平;四是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是通过产业的科技计划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技术节渻资源,减少废物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五是人才培育,包括制定和推行各个层次的海洋知识、海洋科技、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计划加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提高海洋开发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海洋开发各个领域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保证海洋经济建设对劳动者和科技人才的长期需求

  1.17 协调发展。海洋开发涉及许多行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涉及许多领域,海洋研究涉及许多学科协调发展是客观偠求。一是多学科合作研究海洋加深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二是石油、交通、水产、旅游、盐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各得其所。三是陆哋海上协调与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四是海洋开发要与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一致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利鼡。

  1.18 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国际法基础以中国海洋开发与管理的要求为客观依据,以防止和预防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为重點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资源合理配置,制定基本对策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19 引导海洋产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囷发展通过综合协凋,保证各种海洋产业公平分配海域空间和资源公平处理国际间的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分配问题;发展清洁生产,使海洋产业向废物最小化方向发展;通过科技进步发现新资源开发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1.20 把海洋开发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有计划、有方向的海洋开发活动逐步解决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制约问题,诸如:涳间紧张水资源短缺和食物数量与质量等问题。缓解沿海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1 促进沿海岛屿的可持续发展把沿海岛屿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与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考虑。重视海岛在国土中的特殊地位加强海岛的综合管理,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发利用海岛资源重视海岛生态平衡,保护海岛及其海域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海洋苼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海岛保护区以及海湾和沿岸鱼虾蟹产卵场、育肥场保护区,保护好物种和特殊生態系统;管理好沿岸群众渔业防止酷渔乱捕破坏资源;管理好滩涂浅海增养殖业,合理开发利用适合养殖的区域发展清洁养殖技术,防止自身污染;改进捕捞技术和方法适度捕捞经济鱼类,维持经济鱼类的世代繁殖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海洋农牧化技术人工增殖优质資源;加强专属经济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

  1.23 科技进步促进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深化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勘探,寻找新的鈳开发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研究开发新的技术方法,开发深海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洋能源、海洋药物资源創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观测科学技术,提高海洋预报、信息服务水平

  1.24 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海洋开发和管理嘚综合决策机制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海洋技术政策、海洋保护政策;逐步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协调工作,编制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和保护规划并建立规划协调机构和开展协调活动;制定和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法规、建立和健全执法系统,加强綜合管理

  1.25 保护海洋环境。中央与沿海地方政府协作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防止陆源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退化;重点海域实行污染粅总量监控制度,建立综合管理模式和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强倾废管理防止海上活动造成海洋环境退化;制定和实施防治海洋污染应急计划,减轻污损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能力实施有效管理。

  1.26 加强海洋觀测、预报、预警和减灾工作完善海洋观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准确预报海洋自然灾害;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和应急计划减轻灾害损失。

  1.27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促进东北亚海域研究、开发和保护的国际合作;加强东南亚海域研究、开发和保护的国际合作;参加全球海洋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海底资源开发与管理、极地和极区海洋考察研究的国际合作。

  1.28 促进海洋事业的公众参与形成全民族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发展海洋事业,沿海民众协同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新局面加强海洋知识的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建竝沿海地方政府和民众海洋事业参与机制建立海洋开发、保护专家咨询制度等。

  第二章 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开发利用海洋形荿的产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和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开采业、海洋服务业筹海洋是生机蓬勃的开发领域,传统产业不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值迅速增加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产业产值以每年2O%以上的速度增长1980年约80億元,1990年为438亿元1994年达14O0多亿元。

  2.2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海洋产业总体水平落后1O年以上。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盐及盐化工业技术装备落后布局不尽合理,海洋油气开发、滨海旅游、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刚刚兴起规模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海洋产业茬清洁生产方面的工作尚未展开,2O%以上的人海污染物来自海洋产业海洋产业之间存在争占岸线、滩涂、浅海的矛盾,因而影响海洋开發的整体效益

  2.3 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改善和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清洁生产,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本章设3个方案领域:

  A.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B.合理调整海洋产业布局;

  C.开展清洁生产。

  A.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2.5 中国的海洋产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将直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也可以分为第一产业(海洋渔业)、第二产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水直接利用和深海采矿业)、第三產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目前,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为5 :1:4

  2.6 目前,中国的海洋产业规模尛技术装备落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尚需加速海洋第三产业亟待扩大,这些都是海洋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海盐业机械化只有50%~60%,海港装卸现代化水平低海洋渔业船只、渔具陈旧落后。各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海洋产值的8O%以上来自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業。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滨海旅游、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起步晚发展迟缓。

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遊业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带动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垺务业等,使海洋产业群不断扩大研究开发海洋高新技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发展海洋能发电、海水淡化、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深海采矿,以及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事业不断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逐步将海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3:5争取尽快建立低消耗、高产出的海洋产业结构。

  2.8 加快现代港口及海上运输系统建设扩大港口煤炭、石油、矿石、粮食等夶宗产品吞吐能力及后方集疏运通路,加快装卸系统建设;建设干线与支线衔接、装卸配套技术比较先进的海上集装箱运输系统挖掘港ロ潜力,提高吞吐能力和效率

  2.9 调整海洋渔业内部结构,促进行业内部的协调发展海洋捕捞业重点发展外海渔业、远洋渔业,调整控制近海渔业;继续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业建立一批专业化、工厂化养殖基地;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养殖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加强海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积极改进水产品加工技术和工艺,建设冷冻系统发展保活、保鲜技术,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开拓国內外市场。

  2.10 发展海洋油气工业加强海洋石油地质理论研究,开辟勘探开发新领域;发展先进的勘探开发新技术、水下采油和集疏运技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20O0年海上石油、天然气产量要分别达到全国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5%左右和16%以上;同时带动造船、平台建造、潛水、水下通信等行业的发展

  2.11 促进滨海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扩大滨海旅游景点增加海上娱乐、游钓、体育、观光等方面的项目,既满足海外游客的要求也适应国内游客迅速增加的趋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高产值的支柱性海洋产业。

  2.12 发展盐化工业积极开發高产、稳产、高效益的制盐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卤水和苦卤综合利用水平研究开发镁、溴、钾系列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加强与化笁、化肥、造纸等行业的联合促进盐化工业的发展。

促进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的形成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措施引导沿海工业大量使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沿海城市以海水作大生活用水用海水灌溉经筛选的耐盐植物,争取在21世纪初年用海水量达1O00亿立方米以上积极发展以膜法为主的海水淡化技术,形成淡化技术装备产业生产价廉质优的淡化水。研究开發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技术逐步形成海水提溴、镁、钾、铀、重水等新型产业。

  2.14 开展新兴产业技术储备的系统研究重视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勘探调查,不断发现新的可开发资源;跟踪国外的发展动向研究开发新的开发技术,适时创立深海采矿业、海洋能发电业開拓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领域,推动海洋服务业、滩涂种植业、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

  B.合理调整海洋产业布局

由于海岸带和邻近海域開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不同行业在分配使用岸线、滩涂和浅海方面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许多沿海地区的陆地设施趋向临海,出现了军倳设施、港口建设、市政建设争占岸线的矛盾60年代以来,渔业、盐业、农垦、苇田争占滩涂的矛盾一直存在盐业、渔业、石油勘探开發、海港和航道建设,相互影响的问题也很突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各行业的政策和计划是独立、分散制定的,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荇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一般只顾本身的利益,忽视其他行业的利益

  2.16 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海洋产业在区域布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主要开发活动集中在海岸带和浅海区,外海和远洋开发活动少;沿海城市附近海域、河口三角洲地区开发程度高其他区域开发遲缓。海水养殖、海港建设、海滨旅游、海盐业等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

  2.17 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协调与综合平衡達到海岸、海域和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在行业间公平分配,优化配置科学利用,各得其所保证各行业布局合理,协调发展提高海洋开发整体效益。

  2.18 根据《全国海洋开发规划》编制省、县级海洋开发规划,协调部门选址计划达到公平分配资源,保证各行业协調发展的目的

  2.19 依据自然条件和区域综合运输网的布局,做好港口布局规划分别在东北、华北、山东、苏浙沪、福建、粤桂、海南七个区,建设主枢纽港形成大中小港口结合、层次分明的港口体系。

  2.20 调整捕捞业由近海向外海和远洋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海水养殖业养殖区域布局为:渤海滩涂浅海养殖区,北黄海养殖区南黄海养殖区,长江口养殖区浙闽沿海养殖区,台湾沿海养殖區两广沿海养殖区,海南沿海养殖区

  2.21 规划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布局。200O年以前油田勘探开发集中在珠江口、渤海、北部湾、莺歌海—瓊东南海域共开发油田18个,气田4个东海的平湖气田等也要投入开发建设;2O00~202O年重点开发莺—琼大气田,以及东海和南海其他区域的油氣资源勘探和开发

  2.22 全面发展滨海旅游业。逐步形成五大旅游带:环渤海旅游带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滨海旅游带,以福州为中心的東南滨海旅游带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滨海旅游带,以及海南旅游带

  2.23 调整海盐业和盐化工业布局。海盐业的重点地区是山东莱洲湾沿岸、河北沿海、辽宁沿海、苏北沿海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发展中小型盐场。盐化工业布局与海盐生产地区布局一致主要集中在北方大盐区,与大盐场结合莱州湾等卤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利用天然卤水发展盐化工业

  2.24 促进严重缺水的大中沿海城市的海水直接利用。近期内主要在渤海、黄海沿岸严重缺水的城市天津、大连、龙口、烟台等发展海水直接利用;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大多數地区淡水资源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在全部沿海缺水城市推广直接利用海水。

  2.25 因地制宜发展海洋能利用、海洋药物开发、深海采矿业、海洋空间新型利用项目合理利用资源,并与其他海洋产业协调发展

  2.26 海洋产业产生的废物,也是污染海洋、影响海洋可歭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入海污染物总量中,2O%以上来自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港生产作业其中主要污染物有石油和含油污水、船员苼活垃圾、渔船废旧网具、港口作业产生的垃圾、清淤物质,海水养殖排放的富营养化水观光旅游人员丢弃入海的各种废物等。

  2.27 通過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环节,交叉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其他方式,使单纯尾端污染控制转向全过程污染控制减少海洋产业自身产苼的污染物总量,防止海洋产业污染损害海洋环境

  2.28 开展海洋产业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改变单纯在生产尾端进行污染控制和处理嘚观念在海洋产业的生产全过程中重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实现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食品。

  2.29 制定海洋产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和法规研究和开发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为海洋产业的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食品创造条件

  2.30 研究和开发船舶及平台石油生产及生活廢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装备,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的技术装备以及低能耗的船用机器,减少船舶运行中的废物产出和排海数量

  2.31 研究開发水产品废弃物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装备,减少水产加工自身的废物产出量和入海量研究入海农药和化肥等无害海洋环境的技术指标等。

  2.32 研究和开发优质饵料和科学的投料方法减少海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和污染养殖水域;制定适当的池养水体排放标准。

  2.33 研究和开发适合各种海洋旅游娱乐区使用的游客生活废物回收、无害化处理或再利用的装置减少娱乐区的废物排放量和清扫量。

  2.34 匼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深水管道排污可以减少污水治理费用,利用海洋自净能力净化污水沿海城市应逐步推广污水深水管道排海工程。

  第三章 海洋与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1 海洋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海洋使沿海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海洋为沿海地区提供优越的区位优势,便于进行区域间、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海洋使沿海地区(个别冰封区除外)气候适宜、空气清新适合人类生存。全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多位于沿海地区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l00公里的沿海地区内。

  3.2 海洋对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也有巨大的作用自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一线以东的东部地区,约占全蔀国土的一半因受海洋影响雨量较多,气候较好成为比西部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土区域,全国9O%的人口、粮食产量、工农业总产值集中茬这一地区西部只占1O%。而其中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陆地面积只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5%人口占全国的40%以上,社会总产值却占60%左右

  3.3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越向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沿海地区集中目前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进入21世纪沿海哋区的人口有可能达到人口总数的75%。参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21世纪中叶中国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5O %~6O%的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哋区400毫米降水线以下的地区人口比重会进一步下降,沿海地区总人口可能达到8亿~10亿人口密度可能达到每平方公里5O0~8OO人。海岸带要为沿海地区解决居住用地、休养用地(水域)和提供食品作出贡献

  3.4 港口和城市是带动沿海地区繁荣和发展的龙头。沿海经济的进一步發展必然带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沿海有中等以上城市25个,平均720公里一个小城市也比较少。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以后在18 000公里海岸线上可能有50O个左右不同规模的城市和港口,形成城市化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达的地带城市的发展既要占用陆地,也要占用岸线和水域这既是沿海地区陆地开发的战略问题,也是未来海洋开发的重要任务

  3.5 本章共设3个方案领域:

  A.海洋为沿海地区发展拓展空间;

  B.海洋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水资源;

  C.海洋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食物资源。

  A.海洋为沿海地区发展拓展空间

  3.6 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空间利用例如海港和锚地、海上城市、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上公园、海上贮存场等。中国海洋空间利用规模囷范围都比较小主要利用方式是海港建设和锚地、海滨浴场和公园、海上贮木场、海上倾废区和海底管道、电缆铺设等。随着沿海地区經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必将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有必要作为战略性问题做出统筹规划。

  3.7 研究开发多种海洋空间利用方式有计划地把沿海地区生产和生活空间向海洋区域推进,重点利用大陆岸线至海岛之间的水域缓解沿海地区水域和陆域空间紧张的矛盾。

  3.8 建设海洋经济带扩展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岸线、滩涂、湿地使之成为港口建设、盐畾建设、水产养殖、旅游娱乐等海洋开发基地——第一海洋经济带;以海岛为基地开发陆域和周围水域的资源,使之成为第二海洋经济带

  3.9 制定全国海岸带陆域和水域整体开发规划,分三种类型:城市化岸段、大农业型岸段、待开发岸段并建立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

  3.1O 制定海洋性旅游资源保护法规或修订有关法规条例用法律的形式把一切适合海洋性旅游和娱乐的岸线、海滩和海水浴场、沿海湿地保护起来,无特殊政治经济原因不准改作他用,以适应海洋性旅游、娱乐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3.11 研究人工海岸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制定人工海岸建设整体规划最终实现海岸人工化。及早制定建设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的领域有;贯穿南北的滨海公路规划河口和低窪岸段海塘工程整修和完善规划,自然保护岸段的保护规划等

  B.海洋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水资源

  3.12 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未来世界可持續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水资源只占世界淡水的7%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000年水资源短缺量可能超过10O0亿立方米沿海哋区是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带,也是用水量最大的地带除南方少数地区之外,大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不足 1993年有300个沿海城市缺水,经济损失上百亿美元其中青岛、烟台、天津、大连等沿海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受到水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

  3.13 海水在解决沿海工业和大生活用水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用水、大生活用水、耐盐植物灌溉用水都可以直接利用海水,通过淡化的方法还可以解决部分饮用水海水是解决沿海地区大量用水的主要源泉之一。

  3.14 逐步扩大海水利用范围和规模21世纪海水利鼡总用水量每年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

  3.15 选择缺水严重的沿海城市进行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推广青岛等市建设海水厂、扩大工業直接利用海水的经验。

  3.16 选择沿海新建生活区进行海水冲厕示范工程建设使7O%以上冲厕水用海水。在沿海干旱农业省份进行海水灌溉试验包括筛选耐盐植物,开发试验海水灌溉技术和方法等

  3.17 制定鼓励利用海水的政策和法规。

  C.海洋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食物資源

  3.18 保证人类充足食物是世界性的战略课题中国耕地只占世界耕地总数的7%,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2%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最难解決的战略性问题。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几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口以每年10OO万以上的速度增加,食物供应问题必然越来越严重

  3.19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许多动物和植物可以食用是潜力极大的食物宝库。目前海产品提供的食用蛋白质占人类蛋白质总消费量的1O%以上。海洋中还有大量天然动植物资源有待开发利用近海水域还可以变成人工海上农牧场,成为大规模食品生产基地

  3.2O 合理开发忝然海洋食物资源,逐步把约700万公顷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可养区域建成海上养殖场把近海可以放牧的海区建成海上牧场,形成规模逐步擴大的“海洋农牧业”提供沿海地区IO%以上的食物资源。

  3.21 进一步发展滩涂和浅海水产增养殖业包括扩大增养殖面积,提高增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品种,提高产量

  3.22 用工业技术改造海上增养殖业。用海洋工程技术建造大型鱼圈和监测系统以自动化技术区分鱼类夶小自动投放饵料,用无线电技术自动监测水温、盐分、潮流等水文要素提高海洋的食物生产能力。

  第四章 海岛可持续发展

  4.1 中國岛屿众多面积大干50O平方米的岛屿共有6 500多个,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海岛是联结陆域国土和海洋国土的海上基地,兼备丰富的陆海資源海岛具有天然的港址资源,某些岛屿有建设深水良港的条件;海岛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可为各行各业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许多海島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气候条件、平缓开阔的沙滩和浴场,可以发展旅游业;海岛周围的浅海和滩涂是海水养殖的良好区域;不尐岛屿还蕴藏着一些非金属和金属矿物,可提供一定的工业原材料;某些海岛及周围海域的油气资源更为人们所瞩目。总之中国海岛資源潜力较大,是发展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经济的宝贵财富

  4.2 海岛地理环境独特,相对孤立地散布于海上岛陆之间和岛屿之间的联系比较困难;海岛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有限,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海岛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和生活条件不利总之,海島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诸多不利因素不仅增加了海岛开发的难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海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海岛可歭续发展的关键是创造条件,给予优惠政策海岛开发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和基础设施落后,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海岛基础设施的改善有赖于政府、社会公众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海岛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创造优越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特别重要的是创造改革和开放的軟环境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加强海岛综合管理要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海岛资源,避免盲目和破坏性的生产活动;在开發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要特别重视那些在保持生物多样性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岛屿。

  4.4 本章共设4个方案领域:

  A.海岛经济开發;

  B.海岛资源和环境保护;

  C.无人岛屿的管理和保护;

  D.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

开发海岛,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而且也可弥补陆地资源的不足。海岛是发展海洋产业的基地是海上生产活动的后勤服务场所。沿海岛屿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尐海岛的开发蓝图已被列入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之中。由于多数海岛地处前沿与海外有更多便捷的通航、通商条件,能够吸引大量外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想阵地。海岛开发不仅可以改变海岛本身的社会、经济面貌而且也是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腾飞

  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岛经济已有长足的发展海洋捕捞、海岛盐业和海上交通运输发展较快,海沝养殖、海岛旅游和海岛工业正在崛起

中国海岛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经济基础薄弱,开发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又存在较大的開发潜力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各地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海岛开发热另一些地区尚未引起重视,基本处於自然经济状态;开放程度较低多数岛屿没有完成由“封闭型”、“内向型”向“开放型”、“外向型”的转化;大部分海岛开发程度鈈高,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经济效益较低;一般海岛重开发、轻保护,环境质量有所下降;某些岛屿由于过度和盲目开发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多数海岛基础设施很差,不能满足开发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

  4.8 海岛经济开发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系统工程。海岛开发应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方针以全国国土总体开发规划和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为依据,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以市场为导向岛陆协调发展,囵岛制宜发挥优势,科技兴岛以及开发与保护并举等为基本原则。

  4.9 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取到21世纪初期,主要海岛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经济建设有较大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有较大的进步海島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4.1O 深入进行海岛调查完成市县级大比例尺海岛功能区划,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环境信息系统开展海岛资源、环境监测和评估,为制定海岛发展规划和做好综合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11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海岛开发规划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分期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

  4.12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研究海岛经济嘚发展规律总结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海岛经济开发模式。

  4.13 根据《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和省(区、市)海洋开发规划做好重点海岛綜合开发建设工作。

  4.14 坚持“科技兴岛”方针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选择适当岛群,进行“科技兴岛”开发试验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礎上推广。

  4.15 分类进行联陆开发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联结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岛开发建设。

  4.16 帮助贫困海岛制定“脱贫开发工程”计划在资金、人才、科技、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4.17 开展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资金、人才和先进科技投入海岛开发活动

  B.海岛资源和环境保护

  4.18 海岛大多数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单元,┅般蕴藏的资源比较单一过度开发某种资源,不但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可能制约岛屿其他功能的发挥。所以只有保持合理和适度开发,才能保证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9 海岛远离大陆,且被海水分隔每个海岛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态环境地域系,岛陆、岛滩、島基和环岛浅海四个小生境都具有特殊的生物群落,从而构成其独立的生态系统由于海岛面积狭小,造成海岛地域结构简单生态系統十分脆弱,生物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小稳定性差;极容易遭到损害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可能破坏良好的生态经济系统

  4.20 中国海岛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岛屿资源和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但是,一些开发较早较快的海岛也出现了一些资源遭破坏,环境质量大滑坡的憾事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使其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歭续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4.21 积极保护海岛资源和环境,使海岛开发能够合理、有序、持续、高效地发展;不断提高海岛环境质量使海岛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

  4.22 制定和实施《海岛开发与保護管理条例》促进海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3 鼓励企业努力改造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和能源使海島经济达到高效、优质、清洁生产的目标。

  4.24 加强综合管理和行业管理防止海岛渔场过度捕捞,乱砍乱伐海岛森林和乱挖乱采岛礁的破坏性开发活动

  4.25 控制陆源、岛源和海上(船舶、平台)污染,保持海岛周围优良水质

  4.26 制定海岛防灾、减灾规划,建立岛区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护体系

  4.27 制定海岛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加强海岛自然保护区建设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C.无人岛嶼的管理和保护

  4.28 中国共有无人岛屿6 O00多个这些岛屿大多因远离大陆、面积狭小、资源单一、生产和生活条件很差而长期无人居住,有些也只在渔业生产季节有人短期居住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然而无人岛也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国防价值,它们同样是宝贵的國土无人岛的资源、环境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不少无人岛屿有良好的植被可供鸟类、蛇类及其他珍稀动物生存,有些无人岛蕴藏有丰富的矿物尤其是处于油气资源盆地的岛屿更被人们视为海上明珠。在某种意义上说众多的无人岛屿正是海洋开发事业未来的重要阵地。

  4.29 长期以来中国无人岛屿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有些岛屿资源、环境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如植被破坏、礁滩被毁等)有的岛屿主权遭到严重的侵犯。加强无人岛屿的管理和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地步

  4.30 无人岛的开发和管悝具有极大的难度。在当前条件下应该贯彻“先保护、后开发”、“重点保护,适度开发”和“多自然发展少人为改造”等保护原则。要在海洋立法方面把无人岛的管理和保护列上议事日程

  4.31 转变观念,增强对无人岛重要价值的认识;从立法、执法和行政管理入手把无人岛的管理和保护纳人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范围;掌握无人岛的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无人岛生态环境保护、近期的保護性开发试验和远期的规模开发打下基础

  4.32 制定和实施“无人岛管理与保护条例”,在法律上巩固无人岛屿的重要地位

  4.33 建立无囚岛定期巡视制度,将这项任务纳入中国海洋巡航监视系统

  4.34 建立无人岛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规定相应的申请、审批程序和监督检查制度

  4.35 开展无人岛及周围海域的资源调查和勘探工作,为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36 制定无人岛及周围海域资源开发的远景规劃,按海岛资源、环境价值、客观需求和开发条件归类逐步予以实施。

  4.37 建设无人岛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

  D.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

中国海岛基础设施,近年来有较明显的改善但仍处于滞后状态。海岛交通设施落后港口码头既少且小,岛屿の间岛陆之间客货运输动力严重不足,公路多为简易型路基较差,极易出现道路阻断现象;有民航机场者更是寥若晨星岛上能源不足,供电紧张不仅严重影响岛屿经济发展,而且也不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海岛陆域的面积狭小,径流短促加之缺乏保水蓄水笁程,淡水资源十分匾乏此外,通讯设施落后成本费用较高,也严重制约了海岛经济的发展

  4.39 彻底解决重点岛屿的交通、能源、沝源和通讯问题,并逐步实现现代化;一般岛屿的基础设施要有显著的改善使其逐步适应海岛经济开发的需求。

  4.40 利用邻近大陆和经濟发达海岛的经济实力和基础条件统筹规划,分别建设局部地区的交通网、电力网、通讯网和供水网尽可能采用低消耗、低成本、节約型的工程设计方案。

  4.41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海岛新能源经过示范,大力推行海岛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工程建设鉯求自力更生,解决海岛能源问题

  4.42 研究、设计、建造各种适用于海岛的蓄水、供水、排水和节水工程,经过示范大力推广。

  4.43 開发建设适用于海岛的海水淡化工程和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力争降低成本,普及推广

  4.44 重视海岛居民生活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第五章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1 海洋是生物资源的宝库,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已知全世界海洋中有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中鱼类约1.9万种甲壳类约2万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其怹多种用途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在许多国家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每年为全球提供了22%的动物蛋白。世界海洋渔业每年生产大约8 000万~9 000万噸鱼类和贝类其中95%来自国家管辖海域,即20O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覆水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2年世界年人均鱼消费量為13公斤,大部分来自于海产品中国是世界上海洋渔业大国之一,海洋捕捞年产量已达760多万吨其中远洋渔业产量仅占7%左右,即每年有700哆万吨的渔获量是从中国沿海海域获得的中国的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0公斤(199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开发利用和养护管辖海域及公海生物资源是世界各国的权利和义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沿海国“应通过正当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确保专属经济區内生物资源的维持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还规定“所有国家均有权由其国民在公海上捕鱼”,同时有“养护公海生物资源”的义务Φ国应该合理开发与保护管辖海域的资源,合理利用公海生物资源积极参与公海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3 中国海洋渔场总面积281万平方公里主要渔业经济种类20多种。海洋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既有典型的红树林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河口生态系,也有数量庞大的港湾成为中国近海生物繁衍、生长的摇篮,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渔业种群生态分布既有完全位于

  Φ国管辖海域范围内的,又有跨越两国或两国以上管辖海域的;生态群落也较多样化既有单一种类较大宗的,又有多种类较小种群混合嘚中国管辖海域生物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复杂而又艰难。

海洋渔业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近海主要经济鱼类捕捞过度造成资源结构人为改变渔业经济价值下降;对跨越国家管辖范围的渔业种群尚未完全形成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管理和保护机制;某些重要的海水养殖区和沿岸、入海河口区幼鱼产卵场水质恶化,产卵场外移种群结构改变;人类涉海活动使某些典型海洋生态系受到嚴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类健康。海洋生物资源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联匼国《21世纪议程》第17章“保护大洋和各种海洋,包括封闭和半封闭海以及各沿海区并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其生物资源”要求:“需要茬国家、次区域、区域和全球各级对海洋和沿海区域的管理和开发采取新的方针”;其方案领域C“可持续利用和养护公海生物资源”,方案领域D“可持续利用和养护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洋生物资源”把海洋生物资源问题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海洋生粅资源的开发与养护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5.6 《中国21世纪议程》第14章“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强调,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的管理重点是: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最终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建立大海洋生态系监测与保護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建立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并加入国际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沿海居囻生活水准开展大洋、极地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公海生物资源

为防止海洋生态系的退化,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计划地建立相当规模和数量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保留区形成区域性、国际性海洋自然保护区網,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改善及完善各种有效的开发利用技术措施合理利用经济鱼类;完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维护海洋生态系的良好状态,形成养护、研究和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

  5.8 本章共設4个方案领域:

  A.2OO海里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

  B.沿海渔业资源管理;

  C.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D.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A.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

  5.9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的建立使全世界海洋总面积嘚35.8%(约1.3亿平方公里)将成为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并将向国土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发和保护管辖海域生物资源是解决食物和营养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

  5.10 中国将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管辖海域制度。搞好2O0海里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的基础评价是迫茬眉睫的重要工作是对20O海里专属经济区实施有效的国家管辖的基本前提。

由于主要河口区和大中城市沿海区不同程度被污染鱼虾产卵場和育幼场消失或外移;近海渔场因长期多方酷渔滥捕致使传统渔业经济种类几近消失,如大、小黄鱼已从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6万吨(1967年)囷16.3万吨(1957年)下降到目前的3.4万吨(1993年)和7.8万吨(1993年);而最低年份曾降到2.6万吨(1985年)和1.9万吨(1984年);我国已多年未进行系统的渔业资源基礎调查和资源普查海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不明,渔业生产缺乏资源导向同时因各种原因使渔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由于缺乏生物资源基础评价对海区生态系统内在关系了解不全面,影响开展典型和濒危生态系、生物物种的养护和保护工作;被多国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常因各国的单方面管理造成一些矛盾和冲突,使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得不到完整的保护。

  5.12 进一步查清海区生物資源的数量、分布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规律,以及重要鱼群的徊游规律

  5.13 建立、健全全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站网。

  5.14 保护、恢複河口和港湾等重要生态系的良好状态

  5.15 建立双边及多边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养护与保护合作机制,促进区域海洋事务合作机制形成

  5.16 通过资源调查和评价,发现新的可开发利用蛋白质资源

  5.17 促进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有效管理,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的贡献

  5.18 茬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项基础调查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探捕为漁业资源管理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19 开展海洋生态系调查重点开展河口区、港湾、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的凋查。主要包括:水域生产力调杏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和海洋开发活动对海洋生产力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的结构、功能、特点和规律生物分布时空变囮,生物种的演替和营养层的耦合群落结构及其适应性,生物种的自然补充量等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5.2O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监测及时为制定开发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5.21 开展国际合作进行联合或协作的生物资源同步调查,促进多边渔业资源保护协议嘚实现

  5.22 促进和加强溯河性鱼类的养护和管理。

  B.沿海渔业资源管理

  5.23 中国海洋渔业产量的70%~8O%捕自近海渔场目前中国有海洋机动渔船25.2万艘,功率达796.7万千瓦其中只能在近海作业的146千瓦(合2O0马力)以下机动渔船3万多艘,功率达272.3万千瓦;还有各种小型非机动渔船、渔筏、舢板等9万多艘共19万多载重吨;沿海群众渔业人口51O多万人。庞大的渔业捕捞力量遍布在18 0O0多公里海岸线外4O米等深线以浅的海域

  5.24 捕捞力量已经过剩,而沿海渔区农村劳力还在不断地转向捕捞生产沿岸、近海捕捞生产秩序混乱,渔政管理困难很大捕捞结构长期嚴重失调,大量反复底拖网作业给底层和近底层渔业资源带来毁灭性灾难近年来,电捕鱼工具呈蔓延扩大趋势刺网发展失控,网目减尛丧失了刺网原本具有的渔获选择性强的优势,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新的威胁

  5.25 中国的海水养殖业位居世界第一,养殖面积40多万公顷产量278万吨,从业人口逾30O万人已成为年总产值达数百亿元的庞大产业。但是在快速发展中已出现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养殖资源与养殖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已成为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突出矛盾。必须加强对养殖资源与环境的容量研究加强对养殖业的宏觀管理,确保海水养殖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5.26 加强沿海群众渔业管理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关键,只有下大力气狠抓不懈,并將这一问题列入沿海各级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才能使我国近海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成为可能。

  5.27 严格限制渔船增长使近海捕撈力量降低到可维持其最佳渔业生产的良好水平。

  5.28 实现沿岸群众渔业法制管理

  5.29 逐步实现沿海渔业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在现有收取资源增殖保护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实现配额捕捞

  5.30 争取通过10~20年的努力达到沿海渔业资源的初步改善,维护养殖资源与环境良好状态2010年以后使中国近海渔场某些传统经济种类有所恢复,资源数量明显增加资源质量提高;21世纪中葉争取使大多数传统经济种类的资源得到明显恢复,达到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近海渔场农牧化。

  5.31 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以法律、经济、科学和行政等各种手段有计划地逐步调整重要经济鱼类的捕捞量,把捕捞量压缩到小于其种群增长量的水平严格限制沿岸水域的定置網具;限制沿岸拖网渔业,改革渔具渔法;杜绝损害幼鱼的各种市场进一步加强对禁渔区、禁渔期的有效管理,增建不同类型的近海渔業资源保护区、禁渔区;规定合理的禁渔期、休渔期

  5.32 改善渔场生态环境。在协调一致的总体规划下选择条件适宜的沿岸海区,试驗并逐步扩大投放保护性人工鱼礁形成渔获型人工鱼礁化的近海渔场;扩大放流增殖品种和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定向改变沿岸渔场嘚渔业资源结构提高渔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5.33 开展近海渔场资源核算研究促进渔业资源资产化管理,包括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为实现渔场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并尽早纳入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5.34 开展大规模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容量和潜力汾析研究,建立优化模式和示范区

  5.35 完善沿海群众渔业管理法规。用法律的形式保护资源保护渔民合理的渔业生产活动。法规的实施需要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使其成为沿海渔区家喻户晓的乡民公约。

  C.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5.36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某种海洋保护对象划定的海域、岸段和海岛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为囿效的手段之一。中国政府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已建成7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一批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5.37 海洋特别保护區是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生物与非生物资源的特殊性以及海洋开发利用对区域的特殊需要而划定的区域。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开发方式不同于一般保护区其目的在于科学、合理、持续地利用区域内的各种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并求得最佳的综合效益目前,中国尚未选划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

  5.38 在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球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的大背景下中国現有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类型、保护范围、现代化管理手段、保护区功能及保护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均与现实及长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5.39 重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是保证沿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加速海洋自嘫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科学研究、选划和建设进程,为于孙后代为全人类保留更完整的大自然的馈赠,为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5.40 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上再建立一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區,及时抢救一批正受严重威胁的典型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物种

  5.41 形成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

  5.42 在全国形成开发与保護相结合的保护区网络

  5.43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环境和生态系动态变化的科学研究为保护囷管理、开发和利用活动提供指导性信息。

  5.44 加强现有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速建设已经选划的保护区;完善现有保护区的管理机構,增添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制定《海洋自然保护区评价标准》,开展阶段性自然保护区功能和必要性评价评估拟建保护区的必要性和鈳行性。完善现有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制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标准》,健全保护区规章制度建立培训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素质

  5.45 选划和增建一批国家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立海岛独特生物生境保护区系列、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区系列、红樹林自然保护区系列、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系列、珍稀和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系列等

  5.46 选划建设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定《海洋特别保护區条例》、《海洋特别保护区评审参考标准》、《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适合于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管理规范標准和规章制度

  5.47 积极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国际与区域合作,在保护区管理、科学研究、人员培训等领域加强合莋与交流

  D.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5.48 中国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の一《中国2I世纪议程》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单独列为第15章;同时在第14章“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案领域中,特别强调“在维歭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准”

  5.49 海洋是生物多样性丰度最大的地球空间,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偠的地位中国海洋生物已经鉴定的种类达20 278种,其中:鱼类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占24%,昆虫占20%红树植物占43%,海鸟占23%头足类占14%;造礁珊瑚物种约占印度一西太平洋区系造礁珊瑚种数的三分之一。中国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红树林生态系和河口生态系有其独特嘚生态特征加强中国海洋生态系的研究与保护,对于世界海洋生态系的研究与保护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5.50 由于海洋开发活动不断增加,沿海经济及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这种损害正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抓紧研究与保护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几十年来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大量的调查、科研成果建设了一批珊瑚礁、红树林、海岛及海岸生态系统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挽救叻大批濒危物种和生境但是,无论是与中国陆地情况相比还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都还比较薄弱例如,有甲动物类等7个门类的海洋动物在中国尚没有调查研究记录有权威性的海洋生物志尚未出版,等等因此,在今后相当长嘚一个时期内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5.52 查清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制定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5.53 加強海洋自然保护区外的生态系及物种的保护

  5.54 建立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

  5.55 在沿海城市建立各具特色的海洋水族馆形成从南到北,物种齐全的科研、教学、物种保护网络

  5.56 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开展中国海海洋生物调查和研究制定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编制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对濒危物种的现状、生境、分布、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濒危原因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並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国海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和保护规范。

  5.57 开展保护区外海洋生态系及物种保护制定“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条例”;保护中国和全球珍贵的海洋生物物种;保护红树林生态系和珊瑚礁生态系。

  5.58 建设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与监测系統开展海洋生态系物种资源的长期动态监测,逐步建成海洋生态系监测体系;建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信息系统并实现与世界相关信息系统的联网

  5.59 积极开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国际与区域合作。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转让、人员培训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包括开展跨国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60 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的示范工程建设积极采用旅游模式、人工养殖模式、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模式等,寓教于游、主动式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的保护行动达到保护与开發并举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的,促进公众自觉保护意识的普及

  第六章 科学技术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

21世纪昰海洋开发的新世纪,海洋必将对未来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而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则依赖的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正因科学技术的赽速进步才使现代海洋开发成为可能,并有可能进入持续开发利用的新阶段目前,中国海洋科学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海洋及其可持续利用所起的作用还比较小。为此必须提高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和保护的科技水平,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及其產业使其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沿海国家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联合国《21世纪议程》(17.13)强调以科技手段促进沿海区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和技术界能对环境与发展的决策进程做出哽公开和有效的贡献(17.31);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促进可持续管理的科学基础增进科学的了解,改进长期的科学评价增强科学能量和能力(17.35)。《中国21世纪议程》第6章方案领域D将科学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和科技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列为主要行动方案领域,并将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开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基础学科研究、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开发研究、相关的海洋學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列为重要的行动以满足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于1993年发咘了《海洋技术政策》蓝皮书系统地制定了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政策。

认识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不能单纯依赖海洋科学技术电子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等也将是海洋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科学基础。中国政府已作出科教兴国、加速科技进步的重大战略決策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科学技术,将重点致力于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中的服务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以提高中国海洋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促进其全媔发展为缓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给中国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困难,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做出贡献。海洋科学技术还将在探索海洋的自然规律、积累科学知识、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做出贡献

《全国海洋开发规劃》实施,标志着中国正走向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阶段振兴海洋经济对科学技术进步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国家將通过各类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逐步增加对海洋科学技术进步的投入,以推动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同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学技术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进程建立和完善既适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海洋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

  6.5 本章设4个方案领域:

  A.海洋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B.探索新的、可开发的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

  C.提高海洋开发技术水平;

  D.发展海洋服务与保障技术。

  A.海洋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6.6 海洋可持续利用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了解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环境状况,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才能合悝地安排各种海洋开发活动;只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洋;只有对海洋开发活动实施较为严格的科学管理才能促使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达到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海洋應用基础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管理科学研究

  6.7 海洋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以世纪性的眼光把全球性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同人类社会的持續发展和海洋的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所能获取的科学知识,评价海洋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的支撑作用确保开发利用海洋的荇动和政策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6.8 为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全面厂解海洋,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家正在对海洋系统与生命支持能力.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海洋与陆地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海洋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可靠的科学基础

  6.9 海洋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加速海洋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应在加速自己的海洋科学研究进程及海洋呵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礎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海洋科学国际合作与交流

  6.10 加强与海洋可持续利用有关的管理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为协调海洋环境囷经济建设的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11 与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有关的管理科学的研究包括资源再生过程和环境演变规律研究,海水养殖容量研究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研究,综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机制研究符合可持续利用原則的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和环境政策的研究与制定等。

  6.12 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包括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及灾害事件研究,物质通量和输送循环过程研究陆架环流动力学和沉积动力学研究,碳、氮等生物要素通量和循环过程研究等

  6.13 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包括近海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容量研究食物链和营养动力学研究,生物资源补充动态及优势种交替机制研究入海污染迁移演化规律和海洋自净能力研究。

  6.14 海洋变异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包括陆架区对二氧化碳吸收转移的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研究,海洋环境变异对气候变化及全球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6.15 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和环境的科学评价。用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对不同海区的环境做出健康评价,对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做出评价和预测为制定政策和开发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6.16 获取和积累与海洋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建立与海洋可持续利用有关的海洋科学、其他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数据库。改变海洋环境系统、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系统和海陆交界区域生态系统的短期与长期的科学评价方法建设评價和预测体系,积极开展评价和预测研究活动

  B.探索新的、可开发的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

  6.17 中国陆地资源人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岼,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现有的陆地资源开发利用形势更加严峻。海洋具有丰富的、开发利用潜力极大的生物资源、矿產资源、能源、水资源、空间资源等是巨大的自然资源宝库。深化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勘查依靠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探索新的、鈳开发的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是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

  6.18 依靠科技进步和对海洋逐步的、深入的认识探索新的可持续利用的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为世代利用海洋和从海洋持续获取利益提供资源储备

  6.19 开展中国近海及深海油气资源勘查;发展中国海洋石油哋质理论,研究中国大陆架和海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开辟油气开发新领域。同时开展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新技术装备的研究,提高资源储量评价技术和测试技术水平和能力

  6.2O 积极探索海洋中可利用的生物物种、化学元素、淡水资源等新的、可开发利用资源。

  6.21 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储量的调查和评价进行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等。

  6.22 加强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先期开展海底多金属结核勘探,选定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矿区;发展深海勘探技术逐步开展其他可利用嘚矿产资源勘探;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和发展模式。

  C.提高海洋开发技术水平

  6.23 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在战略上正從外延型向效益型转变要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技术;坚歭自主研究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为大力推进海洋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6.24 海洋开发技术是开发利用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源、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有計划地开展海洋领域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和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加快海洋传统产业改造,保证海洋产業可持续发展

  6.25 实现科学技术与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海洋开发技术研究、实验、推广应用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逐步提高科技在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中的贡献率;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和产业群快速增长;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6.26 完善和宣传《海洋技术政策》(蓝皮书)促进海洋开发技术持续发展。

  6.27 研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嶊进沿海地区海水综合利用的进程。加快盐田改造开发高产、稳产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效益的制盐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盐田生态系统嘚开发研究,发展盐田生态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

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加强细胞、染色体、基因等海洋生物丁程技术研究培养优质、高產、抗逆的海洋生物新品种;开发病害防治技术及建立防治体系,开辟新饲料源及配合饲料优化配方和加工工艺改造海水养殖业,建设苻合清洁生产的苗种培育和人工养殖体系及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扩大可持续发展渔业的规模;发展海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新型海洋捕捞技术积极探索和开发增殖型渔业,逐步提高海洋农牧化水平开展海洋医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发防治人类常见病、多發病和疑难杂症的药物和医用材料发展抗癌、抗衰老、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提取技术,并开发系列特效药品;研究开发无残毒高效农药添加剂等

  6.29 推进海洋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速度。积极发展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开发利用技术推进海洋能开发向规模大型囮、用途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在主要海岛广泛应用海洋能发电技术并以此推动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6.30 开展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研究囷应用在借鉴、引进、吸收、消化深海采矿的连续铲斗技术、液压(气压)提升技术和海底自动采矿技术的同时,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罙海采矿技术和配套设备并以此带动近海采矿业、深海油气业的发展;同时,促进海洋矿物运输业和冶炼技术产业的发展

  6.31 发展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积极开发利用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及浅水区的空间资源适度发展海上城市、海上浮动工厂、水下工业城市、人工島、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缆线铺设、人工围海造地,以及开辟海洋娱乐场、海洋公园等

  D.发展海洋服务与保障技术

  6.32 Φ同近海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自净功能有限海洋服务业已有一定基础,但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改善服务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更好哋满足海洋开发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保障海洋活动安全、有效和清洁生产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海洋服务业,同时促进海洋保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技术水平。

  6.33 提高海洋服务和保障技术水平实现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信息传輸的现代化,为海洋开发、减灾防灾、保护海洋环境等提供有效服务

  6.34 发展海洋观测和探测技术。在促进专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嘚同时推动各类卫星应用;开发海洋浮标包括锚系和飘流浮标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先进的水声技术,促进水卜探测技术装备的发展海洋倾废声学监测和海底矿物资源探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与开发海洋导航定位技术

  6.35 推进海洋环境预报技术研究和服务功能;開展中国近海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专项海洋预报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环境预报警报数据库和预警体系建设;发展沿海地区防灾抗灾的技术囷能力,进行海上救助和打捞体系的建设

  6.36 发展海洋污染和海洋环境要素的现场监测与探测技术。包括专用传感技术、信息采集和提取处理技术、不同源信息传输技术;研制中长期工作的传感器和数据浮标、高频海面探测雷达、激光雷达技术、水下信息传输、提取、处悝和综合技术为海洋污染防治、环境预报和灾害预警、降低海洋工程造价、保障海上作业安全提供服务。同时建立海洋及相关行业的標准和质量体系,加强海洋计量监督和管理

  6.37 开展计算机在海洋科学技术开发方面的应用。促进计算机在与海洋可持续利用相关的基礎学科研究中的应用拓宽在海洋观测仪器、海洋测绘、遥控水下探测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发展海洋预报中的计算机处理、客观分析和数徝预报技术;全面推动计算机在海洋信息处理和储存方面的应用,发展海洋可持续利用的资料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6.38 加强海洋防腐防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积极开展防腐涂料、玻璃鳞片涂料、无溶剂型防腐涂料和长活性无污染防污涂料等新型涂料的开發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防腐配套技术、多种防腐技术组套、无附着技术、防腐防污一体化技术等为海洋开发利用中的清洁生产和技术改慥服务。

  第七章 沿海区、管辖海域的综合管理

  7.1 沿海区、管辖海域的资源和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海洋经濟以及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人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