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硬皮病人拔罐针灸不拔火罐出血是怎么回事也不出砂什么都没有拔出

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成功加入购物车 龙渊阁畅销书店 针灸·按摩·拔罐·刮痧奇效疗法 请选择所在地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内容简介: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诊治方法——针灸、按摩、拔罐、刮痧,有着享誉世界的确切疗效,深受中外医学界的推崇和喜爱。它们是根据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理论,通过分清遍布人体的各种穴位,确认穴位与人体各种器官之间的联系,针对不同情况运用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医疗方法达到治病袪疾的目的。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已被古今中外临床医疗实践所证实,即使是在西医盛行的现代社会,仍能大放异彩。  然而,针灸、按摩、拔罐、刮痧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因为人体的穴位有数百个,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的具体方法也有近百种,两方面有一方面没有把握好就会使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个普遍而现实的问题,通过专家组仔细探讨,合理地处理了这个问题。长久以来,穴位找不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图例,或者手绘图例与人体实际有一定差距。为此,我们着手制作了真人实体穴位标注图,其准确度在此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另外,针对四种治疗方法,我们单列出一篇进行了详细解说,并且在具体治病的章节中简明地分出了这四种疗法各自施治的穴位和部位,以使读者轻松掌握防治的部位和方法。  本书是我们中医传统医学研究组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精品医学专著。全书内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并配有大量真人实体图片,详细准确地介绍了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疗法的系统知识,使读者看过即可掌握,实为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良师益友。我们相信,借助本书也必将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家庭治疗和护理,以及家庭保养、保健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作者简介: 膳书堂文化多年来致力于为大众服务的理念,策划制作了大量生活、科普类图书。其中《健康生活馆》《棋牌娱乐指南》《健康医疗馆》《百鲜美食坊丛书》更是在图书界享有盛誉。 同时膳书堂文化更是本着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之精神制作了大量精品图书,为祖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拔罐的治病机理与作用二、拔罐疗法施治器具三、拔罐施治手法四、拔罐施治的注意事项刮痧疗法一、痧证的起因与表现二、刮痧的治病机理三、刮痧的施治器具四、刮痧的操作手法五、刮痧的施治范围及其注意事项家庭百病自诊自疗针 灸咳 嗽肺结核胃 痛胃下垂呕 吐呃 逆腹 痛腹 泻腹 胀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 悸淋 证癃 闭阳 痿遗 精精子缺乏症癫 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急性肠梗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痛 经月经失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 经白带增多症妊娠呕吐乳汁过少更年期综合征颈淋巴结核腱鞘炎直肠脱垂急性乳腺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落 枕肛 裂脱 肛丹 毒急性淋巴管炎老年性足跟痛疝 气老年性白内障单纯性青光眼急性结膜炎咽喉异感症鼻出血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按 摩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食欲缺乏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阳 痿前列腺炎面 瘫三叉神经痛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咽炎老年性白内障痤 疮拔 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 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低血压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便 秘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结石慢性胆囊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尿潴留再生障碍性贫血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帕金森病脊髓空洞症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重症肌无力老年性痴呆症神经症神经衰弱呕 吐反 胃吐 酸胃 痛腹 痛泄 泻腰 痛遗 尿淋 证惊 悸失 眠多 寐痫 证黄 疸臌 胀胁 痛眩 晕肺 痨喘 证疟 疾中 暑痿 证头 痛更年期综合征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肩周炎颈椎病落 枕腰肌劳损刮 痧感 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结核肺 炎胸膜炎消化性溃疡呃 逆呕 吐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下垂胆绞痛腹 痛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肝炎便 秘原发性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贫 血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糖尿病头 痛失 眠
> 最新硬皮病治疗药物及方式大全(目录) 1/200 【题 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其胶原在硬皮病组织中的表达 【作 者】余文林[1] 李勤[1] 曾东[1] 毕嫒[2] 杨传红[2] 【刊 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文 摘】背景: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下游效应因子,是最重要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高表达。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上、下游效应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组织中的促纤维化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在解丨放军广丨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材料:组织标本均来源于解丨放军广丨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患者,正常皮肤来自整形手术中切除的多余皮肤。方法:收集硬皮病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在硬皮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③比较增生性瘢痕、硬皮病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的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基底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亦有阳性表达。硬皮病皮肤组织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过表达,而正常皮肤组织无或仅有极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硬皮病皮肤组织有明显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带。结论:在硬皮病纤维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 2/200 【题 名】跛行、双下肢不等长――一例带状硬皮病的防治 【作 者】吴志宏 王储 【刊 名】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09(9).-24-24 【文 摘】病例简介 男,15岁,4年前出现右大腿外侧皮肤和皮下组织硬化,双手指关节屈曲畸形。否认外伤、疼痛、雷诺现象、进食困难、呼吸困难。家庭成员及亲属无类似病例或免疫疾病史。 3/200 【题 名】枕部线状硬皮病1例 【作 者】王友力 罗宏宾 曹毅 何慧英 【刊 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336丨4-3365 【文 摘】1病历介绍 患者,女,28岁。因枕部出现秃发斑10a,于日来我院就诊,10a前在无明显诱因下,枕部右侧后发际处头发脱落,形成境界清楚的秃发斑,逐渐扩大,后向上蔓延至枕部,约2a后秃发斑停止扩大。因患者头发较长,枕部头发能完全遮盖秃发斑,且无明显自觉症状,故一直未就诊。 4/200 【题 名】不同性别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临床表现分析 【作 者】罗婧莹 陈德华 黄熙 程培华 刘群英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9).-574-575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好发于女性,男性较少。为了解男性与女性SSc患者在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现对我科2000年7月~2008年7月住院的25例男性SSc患者及45例女性SS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5/200 【题 名】中药丹参、川芎对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 者】郑亮[1] 周利平[2] 江丽丽[3] 高进[2] 王义雄[3] 【刊 名】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5-16 【文 摘】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川芎嗪对硬皮病患者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24h后,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丹参在10mg/mL以上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川芎嗪在0.5mg/mL以上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达到5.0mg/mL则能完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丹参、川芎嗪对硬皮病患者成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中药治疗硬皮病的机制之一。 6/200 【题 名】当心免费邮寄中草药藏猫腻 【作 者】无 【刊 名】健康必读.2009丨(8).-62-63 【文 摘】不久前,浙江金华的石老丨师夫妇(化名)来到北京儿童医院,为7岁儿子两手上的硬皮病求治。然而,一伙医托儿把这家人从北京儿童医院门品拉到宣武区的北京京城国中医门诊部。 7/200 【题 名】β-转化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硬皮病中的意义 【作 者】钱欢(综述) 郑敏(综述) 【刊 名】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415-421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SSc)病因不清,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ECM)并沉积于皮肤及肺部,导致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目前认为,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其受体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GFβ通过与成纤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S丨mads信号通路,上调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转录和翻译,诱导SSc病变;并在多种辅助受体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下,最终导致疾病发生。探索针对SSc中TGFβ通路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在纤维化疾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8/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与组织纤维化 【作 者】何钠 林有坤 刘京平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丨(8).-546-548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SS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认为在基因易感性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刺激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进而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与沉积,导致组织纤维化的发生。而组织纤维化的发生与组织微环境改变有关,在众多导致组织微环境改变的因素中,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内皮素-γ、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4和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起重要的作用。 9/200 【题 名】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治疗系统性硬皮病一例 【作 者】唐冬菊 任雷生 王琳 黄莺 【刊 名】光明中医.2009(7).- 【文 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并对其进行讨论。 10/200 【题 名】显微镜下多动脉炎合并肢端硬皮病1例 【作 者】李蓓 李洁 【刊 名】实用医学杂志.2009(14).- 【文 摘】患者女,67岁。因“手指皮肤变硬1年余.双下肢水肿10d”于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查体:BP109/61mmHg,慢性病容,贫血貌,颜面部轻度水肿,结膜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侧第2指间关节远端皮肤轻度肿胀、变硬,颜色苍白,无压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11/200 【题 名】35例硬皮病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作 者】肖风丽 范星 王培光 刘盛秀 杨森 张学军 【刊 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3).-380-382 【文 摘】目的探讨硬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住院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对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硬皮病最常见首发部位在四肢,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60.0%)、免疫球蛋白(6丨4.0%)、谷丙转氨酶(52.0%)、谷草转氨酶(36.0%)异常率较高,系统损害以关节疼痛(44.4%)、肺部损害(24.0%)、心电图检查异常(40.0%)等改变较为常见,系统性硬皮病的内脏损害及辅助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局限性硬皮病,且关节疼痛发生率(P=0.011)和抗核抗体阳性率(P=0.001)增高,差异有显著性。通过血管活性药、免疫抑制剂及抗纤维药物等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结论系统性硬皮病关节疼痛和抗核抗体阳性率比局限性硬皮病显著升高。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期检查以明确有无系统损害。 12/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肾危象2例病因分析 【作 者】芦桂青 程浩 朱可建 虞海燕 叶俊 岑建萍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5).-294-295 【文 摘】报告2例系统性硬皮病肾危象。2例患者均有系统性硬皮病病史,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1例因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因自行骤减糖皮质激素导致系统性硬皮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坏死,小血管内膜增厚伴硬化。经文献分析显示过敏性休克、骤减糖皮质激素可能分别是硬皮病肾危象的诱发因素之一。 13/200 【题 名】儿童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特点 【作 者】孙秋宁 杜伟 胡彬 刘排 苑勰 【刊 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1).-- 【文 摘】目的总结儿童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00例儿童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51例(51%)出现线状硬皮病表现,26例(26%)出现斑块状硬斑病表现,26例(26%)出现深在性硬斑病表现,12例(12%)出现泛发性硬斑病表现,其中15例(15%)为两型混合;9例(9%)患者有风湿性或免疫性疾病家族史,16例(16%)患者可能与某种诱发因素有关。84例行抗核抗体(ANA)检测的患者中,有38例(45.2%)为阳性。结论线状硬皮病是儿童局限性硬皮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局限性硬皮病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性因素有关。 14/200 【题 名】5-氮杂-2-脱氧胞苷对系统性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及相关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 者】齐庆 郭庆 谭国珍 毛越革 曾凡钦 【刊 名】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79丨-82 【文 摘】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对系统性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及相关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体外培养建立疾病组和对照组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然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别测定两组成纤维细胞Dnmt1、Dnmt3a、Dnmt3b丨、MBDI、MBD2、MeCP2、Kaiso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观测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前后Col1α2、S丨mad7、MMP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系统性硬皮病组皮损成纤维细胞Dnmt1、Col1α2表达增高,S丨mad7、MMP1表达减少(P〈0.05)。经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后,系统性硬皮病组皮损成纤维细胞异常表达的Col1α2降至正常水平,而S丨mad7、MMP1表达也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Dnmt1等表观遗传机制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发病过程。5-氮杂-2-脱氧胞苷可能成为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新选择。 15/200 【题 名】培养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S丨mad3 DNA结合活性的研究 【作 者】唐绍生 郑学毅 许剑荣 孙广政 曾仁山 【刊 名】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83-85,102 【文 摘】目的:探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转录因子S丨mad3的表达和转录因子S丨mad3的DNA结合活性和表达量。方法:4例硬皮病患者和4例正常人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磷酸化S丨mad3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全细胞裂解液中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丨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了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在核丨蛋白中S丨mad3的DNA结合活性,并对其进行了密度扫描和定量分析。结果:磷酸化转录因子S丨mad3的表达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全细胞裂解液中呈高表达,所有正常人对照为阴性。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核丨蛋白中,转录因子S丨mad3的DNA结合活性是显著增高的;经密度扫描,是正常人对照的21倍;培养正常人成纤维细胞核丨蛋白中转录因子S丨mad3的DNA结合活性仅略高于本底颜色。结论:磷酸化转录因子S丨mad3高表达和S丨mad3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高,提示转录因子S丨mad3在硬皮病纤维化的病理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6/200 【题 名】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 【作 者】邱志济 【刊 名】江西中医药.2009(4).-16-18 【文 摘】在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暨护阳学派大师吴佩衡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为记念护阳大师吴佩衡先生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笔者试将多年研究运用吴老学术思想、用药经验结合业师朱良春先生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溶于一体,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临床实践和体会陆续公之于世,和同道共勉。多年来,笔者溶两家之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诸多杂难病症,疗效卓著,此文乃继承中求创新之路的见证之一,望能对临床一线的同道有所启发。 17/200 【题 名】硬皮病的辨证论治 【作 者】常春霞 【刊 名】河北中医.).-219-219 【文 摘】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本病病因不明,病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及满意疗效。笔者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现将硬皮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阐述如下。1病因病机硬皮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与皮痹相类似,是因素体阳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凝结于经络、肌腠或血脉之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闭塞不通,渐致皮肤肿胀、硬化、萎缩;或因脾肾阳虚, 18/200 【题 名】益气活血方熏蒸法与口服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比较 【作 者】陈冬冬 屠文震 张凌 【刊 名】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丨,8(2).-79丨-80 【文 摘】目的了解中药熏蒸疗法对系统性硬皮病(SSc)病人的疗效是否优于口服中药。方法对36例SSc患者作了益气活血方熏蒸治疗,并和25例口服益气活血方者做了疗效对照。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皮肤硬度积分、关节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中药熏蒸组治疗前后皮肤硬度、关节功能积分差显著大于中药口服组。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熏蒸对系统性硬皮病皮肤硬化及关节功能的改善显著优于口服中药。 19/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护理 【作 者】高秀云 【刊 名】中国民康医学.).-174-174,194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PSS)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均未明确,预后不良。硬皮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治疗局限型硬皮病,主要以局部处理以恢复肢体功能及外形为目的;治疗系统型主要是全身用药,以求改善某些脏器的功能,延长生命。在我国,硬皮病的发病率占结缔组织病第3位。对此类患者若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性整体护理,对促进其早日康复无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近2年收治的6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运用整体护理模式,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要等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00 【题 名】CREST综合征2例 【作 者】马帅军 栾琪 齐显龙 胡雪慧 廖文俊 高天文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26-28 【文 摘】目的:探讨CRES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例CREST综合征患者,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5岁和58岁,将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改变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1例表劂为双上肢皮肤变硬20余年,伴鼻根部两侧、左肩部、左臀部皮下结节及吞咽困难1年;另1例表现为面部、双手、下肢皮肤变硬,伴吞咽困难2丨0年,部分手指萎缩、坏死伴右手背、左小趾背皮下结节5年。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史确诊为CREST综合征。结论:CREST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对于硬皮病患者,除做组织病理、自身抗体检查外,建议仔细进行体格检查、食管钡餐造影、胸部x线片及肺功能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坚持长期治疗。 21/200 【题 名】弥漫型硬皮病抗DNA拓扑异构酶I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 者】詹克勤 吴杰敏 洪志海 【刊 名】实验与检验医学.).-615-616,588 【文 摘】目的探讨弥漫型硬皮病(dsSSc)患者检测抗DNA拓扑异构酶Ⅰ抗体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NA拓扑异构酶Ⅰ抗体、抗核抗体(A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等自身抗体对59例dcSSc等患者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dcSSc患者检测抗DNA拓扑异构酶Ⅰ(DNAT丨opoⅠ)抗体结果为47.46%(28/59),与肢端型硬皮病(lsSSc)及对照组比较,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59例dcSSc患者检测ANA及ACA结果分别是55.93%和1.69%。ACA结果明显低于lsSSc患者的62.86%,有利于lcSSc与dcSSc的区别。结论dcSSc患者检测自身抗体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和阻止疾病的发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对提高dcSSc在临床上同lcSSc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200 【题 名】糖尿病伴硬皮病样变1例报告 【作 者】庄雄杰 陆泽元 赖丽萍 【刊 名】罕少疾病杂志.).-57-58 【文 摘】患者女,45岁,血糖升高2丨0年,双手及前臂皮肤僵硬1年于日入院。2丨0年前体检查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曾服用中成药(具体不详)治疗。4年前查空腹血糖达17.8mmol/L,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皮肤绷紧,僵硬肿胀,以双手背及双前臂伸侧明显,同时伴有手足麻木,进行性加重。 23/200 【题 名】硬皮病 【作 者】无 【刊 名】医药与保健.2008(11).-18-18 【文 摘】硬皮病是以局限性或慢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的纤维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的疾病。分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前者只是局部皮肤变硬.后者除皮肤变硬外可影响其他组织和器官、以往认为局限性与系统性硬化的发病机理不同.性质也不同.一般发病期在20岁左右.局限性硬化只局限于皮肤:系统性硬化不仅皮肤受损.还可侵犯食管、胃肠粘膜、肺、 24/200 【题 名】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局限性硬皮病52例 【作 者】周英 【刊 名】上丨海针灸杂志.).-29-29 【文 摘】局限性硬皮病又称硬斑病,是一种局限性皮肤肿胀,逐渐发生硬化萎缩的皮肤病。好发于头皮、前额、腰腹部和四肢。皮损初起为大小不等的淡红色,略带水肿的斑疹,单发或多发。以后逐渐硬化呈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光滑发亮如蜡样,中央微凹,皮损处毛发脱落,出汗减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呈紫红色或色素加深。晚期皮肤萎缩,色素减退。皮损形状不一,根据形态不同分斑片状、带状、点滴状、泛发性四种,其中以斑片状最常见。主要发病部位为头面部、下肢和躯体,上肢发病少见。少数患者为多个部位发病。发病部位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萎缩、光亮、色素沉着,毛发脱落。 25/200 【题 名】移植物抗宿主病硬皮病样改变并双侧、复发性带状疱疹1例 【作 者】杨琴 【刊 名】武警医学.).- 【文 摘】1病例报告 患者男,25岁,士兵。2001年1月起头昏、乏力、间断发热,在宜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于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行同胞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为其弟,HLA配型完全相合。 26/200 【题 名】男性与女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对比研究 【作 者】竺红 【刊 名】临床荟萃.2002(22).- 【文 摘】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可影响内脏器官,SSc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1~3倍[1],为探讨男性与女性SSc的临床特征及差异,故对24例男性SSc(MSSc)患者进行分析,并与59例女性(SSc(FSSc)患者进行对照.…… 27/200 【题 名】中医软化硬皮病的三期疗法 【作 者】杨三平 【刊 名】家庭中医药.2001(10).-- 【文 摘】硬皮病被形容是“把人变成石头的病”。由于其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使人们对这种病充满了神秘感,硬皮病患者更感到恐惧、紧张。事实上硬皮病虽然难治,但并非不治之症。 硬皮病是结缔组织疾病中较为常见、较易致残并可危及生命的疾病。本病为结缔组织中出现异常沉积而引起纤维化,导致皮肤产生严重增厚与硬化改变的疾病。除皮肤硬化外,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 28/200 【题 名】硬皮病食管硬化中药治疗 【作 者】张庆昌 王洲典 李奎喜 【刊 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z1).-72- 【文 摘】目的观察中药硬皮灵1号及4号对硬皮病食管硬化的疗效方法硬皮病食管硬化患者31例,应用硬皮灵1号(主要由鹿茸、肉桂、附子、丹参、汉防已等药组成)、硬皮灵4号(主要由乌药、木香、榔片、陈皮、清半夏、山慈姑、绞股蓝等药组成)进行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31岁~62岁,平均47.6岁;病程最短6mo,最长17a,平均3.9a;3mo为1疗程.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28例,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19例,嗳气14例,反酸12例,呕吐6例,出血2例.3mo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效13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结论硬皮灵1号及4号对硬皮病食管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9/200 【题 名】强的松、青霉胺联合治疗早期系统性硬化症 【作 者】林禾 【刊 名】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S1).-- 【文 摘】 30/200 【题 名】硬皮病为何会引起内脏病变 【作 者】张庆昌 【刊 名】家庭中医药.2000(8).-- 【文 摘】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发生硬化为特征的疾病。大多数的患患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或硬化,继而发生萎缩为特点。硬皮病为什么会发生内脏官的病变呢?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基因检测的出现,医学家们对这种病 31/200 【题 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探讨 【作 者】刘彤 杨亚妮 【刊 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953-956 【文 摘】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硬皮病(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SD分型、分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原位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SD[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Sc)29例,局限性SD7例;水肿硬化期28例,萎缩期8例]皮损中CTGF mRNA与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SD组CTGF mRNA(阳性表达率:80.6% vs 40.0%,P=0.002;范围强度积分:2.67±1.33 vs 1.30±1.03,P〈0.01)与蛋白(阳性表达率:88丨.9% vs 45.0%,P〈0.001;范围强度积分:2.83±1.06 vs 1.40±1.10,P=0.001)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Sc组CTGF mRNA与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与局限性S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水肿硬化期皮损中CTGF mRNA(阳性表达率:8丨9.3% vs 50.0%,P=0.030;范围强度积分:2.8丨9±0.99 vs 2.00±1.20,P=0.039)与蛋白(阳性表达率:96丨.4%vs 62.5%,P=0.028;范围强度积分:3.07±0.86 vs 2.00±1.31,P=0.009)表达阳性率和范围强度均高于萎缩期皮损。结论CTGF在S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皮肤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局限性SD和SSc发病机制可能相似。 32/200 【题 名】以肺间质性疾病为表现的硬皮病1例 【作 者】刘桂霞 【刊 名】实用医学杂志.).- 【文 摘】患者男,56岁,农民。因“进行性胸闷,气短半年”于日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不适,活动后明显.呈进行性加重,偶干咳,无痰,无发热、胸痛、关节疼痛及其他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逐渐加重,遂至同济医院就诊。既住有10余年吸烟史,否认其他疾病史。 33/200 【题 名】不同阶段使用维丨吾丨尔药槌果藤提取物治疗硬皮病动物模型的实验性研究 【作 者】李凡 惠艳 【刊 名】新疆医学.).-1-5 【文 摘】目的:观察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真皮厚度、Ⅰ型(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及不同性别小鼠、用药时间之间是否有差异。方法:甲实验:通过给小鼠皮下丨注射博莱霉素(BLM)连续4周致小鼠硬皮病模型,再给予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外用治疗;2、4、6周末皮肤病理观察真皮厚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COL-Ⅰ、COL-Ⅲ及TGF-β1的合成表达。乙实验:用BLM制摸的同时给予槌果藤两种不同提取物,连续4周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制摸后使用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组,硬皮病小鼠模型真皮厚度、COL-Ⅰ合成及TGF-β1表达均明显降低,对COL-Ⅲ影响不大。和硬皮病鼠模型比较,注射BLM同时外用槌果藤不同提取物组小鼠皮损处表真皮厚度、COL-Ⅰ、COL-Ⅲ及TGF-β1的表达均元统计学差异。结论: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外用硬皮病模型组通过抑制COL-Ⅰ,TGF-β1的表达,从而达到了抗皮肤硬化作用,随时间的增加其作用明显,小鼠模型性别对其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用BLM皮下丨注射同时给予槌果藤不同提取物不能阻止BLM诱导硬皮病模型的建立,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34/200 【题 名】刘寄奴治疗局限性硬皮病 【作 者】张武强[1] 张武标[2] 【刊 名】中医杂志.).-915-915 【文 摘】刘寄奴味苦,性温,人心、脾经,具有破血通经,散瘀止痛,消食化积之功效。主治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食积腹痛等症。家父在治疗骨伤科病例中发现,刘寄奴还有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35/200 【题 名】阿维A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硬皮病近期疗效初探 【作 者】季江 李晶冰 张彩萍 王淼淼 崔盘根 曹元华 林麟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614-615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SSc)为不明原因的结缔组织病,以细胞外基质成分(主要是Ⅰ、Ⅲ型胶原纤维)过量沉积于皮肤或内脏器官为特征。常规治疗一般选用糖皮质激素、D-青霉胺、秋水仙碱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等。近年来笔者口使用阿维A治疗SSc取得明显疗效,并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SSc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36/200 【题 名】系统性硬化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作 者】石祥东 周蕾 【刊 名】临床荟萃.).- 【文 摘】患者,女,57岁。因双手雷诺现象1年,皮肤硬化6个月,苍白、乏力2个月,于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出现双手2~4指遇冷时变白、变紫,随后变红现象,前后持续约40分钟,患者未在意。6个月前出现双手及前臂远端皮肤肿胀、硬化、面部紧绷感,未诊治。2个月前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到当地卫生院查血常规: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77g/L,白细胞3.1×10^9/L,血小板130×10^9/L。 37/200 【题 名】中医治疗限局性硬皮病1例 【作 者】付龚[1] 陈可平[2] 【刊 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92-92 【文 摘】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组织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分限局性和系统性两种。限局性硬皮病是一种自限性皮肤病,病变仅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组织,无系统受累。此病属中医学“皮痹”、“血痹”范畴。赵氏将本病称为“皮痹疽”。本病素因营血不足,外受风邪,血行不畅,凝于肌肤;或因肺、脾、肾阴阳两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 38/200 【题 名】成肇仁教授治顽疾验案2则 【作 者】丁秀芳[1] 成肇仁(指导)[2] 【刊 名】国医论坛.).-11-11 【文 摘】成肇仁教授乃全国著名的伤寒学家之一,精于伤寒学,致力于《伤寒论》理法方药与临床应用的研究。其教书临证40余载,对《伤寒论》方的运用仿而不泥、超而不脱,圆其机而活其法,善用经方配时方诊治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现整理成师验案2则于次,以供同道交流。 39/200 【题 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患者皮肤组织上的表达研究 【作 者】毛贺娟[1] 李江涛[1] 杨南萍[2] 赵卫星[3] 【刊 名】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430-433 【文 摘】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相关临床意义。方法38例SD患者活检皮肤组织(SD组)和10例正常活检皮肤组织(正常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两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含量进行比较,并对硬皮病组内的病情分类、分期、有无肺间质纤维化、雷诺现象、腊肠指等的皮肤损害组织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定量进行比较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定量与ANA滴度、病程有无相关性,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阳性颗粒定位在皮肤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和胞膜上;实验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90,P=0.000);在实验组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量在病情分类、分期、有无肺间质纤维化、雷诺现象、腊肠指等没有差异(P〉0.05);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定量与ANA滴度呈等级正相关(r=0.685,0.01〈P〈0.05),与病程无相关性(r=0.224,P=0、176)。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参与硬皮病的整个发病过程。 40/200 【题 名】皮肤突然变硬是怎么回事 【作 者】范永升 【刊 名】健康伴侣.2008(7).-53-53 【文 摘】问:我岳母今年55岁,春节前右手手背肿了起来。因为今年天气冷,加上摔过一跤,还以为手背肿是这些原因造成的,并没在意。但前两天,整个右下臂的皮肤开始变硬了,变得凹凸不平,没有任何弹性。到医院一检查,说是得了硬皮症。请问硬皮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1/200 【题 名】盘状红斑狼疮并发局限性硬皮病1例 【作 者】毛红群 吴贤杰 劳力民 蔡绥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526-527 【文 摘】患者女.56岁。左胫前红斑12年,躯干和四肢皮肤肿胀、变硬2年.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12年前始左胫前出现红斑,手掌大小。无瘙痒、疼痛及活动障碍。6年前左手背又出现类似皮损,当时在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下肢出现片状皮肤变硬,在外院诊断为硬皮病,未予特殊处理。后硬斑面积增大,数目增多,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伴皮肤干燥, 42/200 【题 名】硬皮病骨质改变CR表现(附6例报告) 【作 者】钟燕宁 徐雷刚 魏长国 【刊 名】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137-138 【文 摘】目的分析硬皮病骨质改变的CR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目的对6例硬皮病患者摄手(足)正斜位片,结合文献及临床分析其表现。结果6例硬皮病患者CR表现包括:普遍骨质疏松,指(趾)端骨质吸收、变尖,并发关节脱位。结论CR是显示硬皮病骨质改变的经济、有效的目的,对该病的临床及CR表现需提高认识,以免误诊。 43/200 【题 名】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研究进展 【作 者】肖 张@ 【刊 名】基础医学与临床.).-638-6丨41 【文 摘】硬皮病是一种以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缺乏有效治疗,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之展开研究。本文简述了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其在发病机制和治疗学方面的研究作了归纳。 44/200 【题 名】中药联合青霉胺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观察 【作 者】郭敏骅 屠文震 陈冬冬 孙家英 石梅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46丨4-466 【文 摘】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温肾中药联合青霉胺小剂量递加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硬皮病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和食管检查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中西药结合组对皮肤硬化、关节功能和肺纤维化改善均明显好于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雷诺现象和血内皮素积分差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均大于西药组,血沉在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有效率较其他两组高,中药组不良反应最小。结论:益气活血温肾中药联合青霉胺小剂量递加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对其皮肤硬化、雷诺现象、肺纤维化均有明显的改善,且不良反应较西药组低,疗效亦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 45/200 【题 名】系统性硬化症731例分析 【作 者】吴建伟 黄成龙 华春珍 李珊 【刊 名】浙江预防医学.).-80-81 【文 摘】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以小动脉或微血管及广泛结缔组织硬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皮肤、肌肉、关节及内脏,特别是肺、消化系统、心脏、肾等组织,病因不明。临床主要分为肢端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本文通过文献进行分析。 46/200 【题 名】补肺健脾法治疗硬皮病31例临床研究 【作 者】高祥福 【刊 名】浙江中医杂志.).-258-259 【文 摘】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法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1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3年,观察两组治疗治疗前后全身皮肤积分的变化、肺纤维化发生率、食道及胃僵硬扩张方面的变化。结果:补肺健脾法治疗后对全身皮肤积分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肺纤维化和食道僵硬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结论:补肺健脾法对硬皮病及其并发的肺纤维化及食道僵硬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47/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合并Castleman病1例 【作 者】杨竞 王娟 刘迎娣 柴国君 杨云生 【刊 名】人民军医.).-259-259 【文 摘】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1岁。硬皮病史2丨0年。于2001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腹部超声示肝脾肿大,淋巴结病理为慢性炎症。8月出现腹水,尿潜血(++),抗SSA(+),抗SSB(+),血沉71mm/h,肝功能正常。行左锁骨上淋巴结切除病理组织活检,示淋巴结血管滤泡性增生,考虑为结缔组织病,给予泼丨尼松10mg/d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日入院。 48/200 【题 名】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硬皮病 【作 者】高祥福 【刊 名】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5-196 【文 摘】总结范永升教授对硬皮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的观点既体现了有病治病,既病防变,又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为硬皮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创立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9/200 【题 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硬皮病1例 【作 者】刘福生 【刊 名】江西中医药.).-54-54 【文 摘】龚某,女,23岁,日初诊。自诉:双上肢皮肤肿胀绷紧伴周身关节疼痛1年余。患者缘于2005年6月顺产一男婴后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尤以上肢小关节为甚,曾服补气养血、补肝肾中药,关节疼痛略减轻。1个多月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肢端遇冷变紫现象,持续数分钟后可缓解,双腕关节以下皮肤肿胀绷紧,不易捏起,面部稍紧,发亮。2006年7月出现言语欠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时感胸闷心慌。 50/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及其意义 【作 者】陆群 殷继华 赵延荣 【刊 名】蚌埠医学院学报.).-229-230 【文 摘】目的:测定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c)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探讨两者与SSc的关系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65例初诊SSc患者治疗前后和3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c患者治疗前血清IgG、IgA水平显著升高,C3、C4水平降低,与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SSc患者治疗后血清IgG、IgA和补体C3、C4水平均有变化(P〈0.05-P〈0.01),而血清IgM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同SS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清水平的检测有助于SSc发病机制的探讨,有助于临床对SSc免疫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51/200 【题 名】疑难病证验案 【作 者】熊继柏 【刊 名】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49-50 【文 摘】四肢皮肤硬肿案(硬皮病)郭某,女,36岁,湖南省某单位职工。门诊病例。初诊(日):患四肢皮肤硬肿,一身皮肤粗糙,双手指关节肿胀不能屈伸,四肢关节均屈伸不利,病已1年不愈。曾去多家医院诊治,诊断结论均为硬皮病。查其四肢皮肤硬肿较显,尤以手指及腕关节,踝关节等处肿而僵硬为甚。手背及足背皮肤不能捏起,其肿胀处并无灼热感,但皮肤色泽略暗,且一身皮肤较为粗糙。四肢肌肤触觉不灵敏.活动已明显感到困难,动则关节疼痛.伴足底酸痛.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沉细。 52/200 【题 名】硬皮病动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作 者】巫婷婷[1] 周京国[2] 【刊 名】动物医学进展.).-102-105 【文 摘】硬皮病是一种以组织纤维化、闭塞性血管炎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该文对建立硬皮病模型动物的选择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应用博来霉素诱导Balb/c小鼠产生硬皮病样病变以及应用V型胶原重塑新西兰兔硬皮病样改变等建立硬皮病模型的方法,对应用这两种动物模型研究硬皮病发病机制和中药临床治疗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53/200 【题 名】局部封闭加口服中药治疗硬皮病 【作 者】陈子津[1] 陈紫健[2] 【刊 名】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86-87 【文 摘】资料与方法病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的患者,诊断明确,治疗前皮损处于硬化期。76例中,男31例,女45例,年龄14~61岁。病程半年以内44例,1~2年24例,2年以上8例。发病部位以躯干最多,计67例,四肢、头面9例。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半年未用任何药物治疗。 54/200 【题 名】槌果藤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皮肤硬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曹越兰 李欣 王群 【刊 名】中国中药杂志.).-215-217 【文 摘】系统性硬化症(PSS)是以真皮层胶原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至今病因未明,治疗困难。Yamamot丨o等用博莱霉素皮下丨注射的方法成功诱导出C3H小鼠的硬皮病样改变,该小鼠模型在组织学、生物化学、细胞因子表达等方面与硬皮病十分相似,因此,研究者常以此为模型进行硬皮病病理、治疗方面的研究。 55/200 【题 名】浅谈硬皮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作 者】李亚妤 【刊 名】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734-735 【文 摘】硬皮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难治病.讨论了其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后情况. 56/200 【题 名】硬皮病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作 者】齐勇 【刊 名】中医药临床杂志.).-547-548 【文 摘】硬皮病是以局限性或弥慢性皮肤硬化为显著特征和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点的疾病,临床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硬皮病的名称在中医学虽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皮痹”、“阴阳毒”、“顽痹”等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辨证施治方法,治愈多例顽固性硬皮病,现将痊愈典型代表案例报道如下,并略谈体会。 57/200 【题 名】硬皮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 者】Serqie A Jimenez. 【刊 名】继续医学教育.).-9-17 【文 摘】1 简介 1.1 背景知识:硬皮病的英文名称Scleroderma,是由希腊单词Skleros(硬的或硬结的)和Derma(皮肤)衍化而来的。希波格拉底首次用增厚的皮肤描述这种情形。CarloCurzio(1752年)遇到一名出现皮肤坚硬的患者时,第一次对这种情形进行了详细描述,即像木头或干燥的皮革一样。 58/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 者】孟赤(综述) 李家文(审校) 【刊 名】继续医学教育.).-32-34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导致皮肤和内脏纤维化的自身免疫疾病,病因不明,考虑与遗传、环境囚素导致的免疫系统激活、微血管功能障碍、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增生有关。目前没有一种绝对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围绕发病机制展开,包括血管活性药物、阻止纤维化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治疗。本文旨在概括既往治疗经验,着重介绍治疗的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方法。 59/200 【题 名】维医治疗系统性硬皮病1例 【作 者】帕塔尔?阿不拉 阿依古丽?玉素云 【刊 名】中国民族医药杂志.).-30-30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也称自身免疫缺陷引起的结缔组织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它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类,发病率在主要的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而居第2位,女性多于男性,以20―50岁多见。目前此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结缔组织代谢异常和血管异常以及免疫异常等有关。 60/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 者】庞爱明 庄茜 赵益明 阮长耿 【刊 名】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563-56丨4 【文 摘】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测定在系统性硬皮病(S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cell-ELISA),对24例SSc患者血清AEC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Sc患者的血清AECA水平(0.686±0.178)明显高于健埭对照组(0.404±0.128)(P〈0.01)SSc患者AECA阳性率[50.00%(12/2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0%(1/50)](P〈O.01)。结论对SSc患者AECA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阐明AECA在SSc发病中的重要意义。 61/200 【题 名】HLA-Ⅱ类基因与硬皮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 者】朱薇(综述) 严煜林(审校) 【刊 名】广西医学.).- 【文 摘】硬皮病是一种皮肤、血管和内脏器官(包括心、肺、肾和胃肠道等)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展至萎缩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病,年发病率为4~12/100万。其危害较大,患者常死于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在我国,硬皮病的患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而居结缔组织病的第3位。本病病程长、病情较重、病人痛苦、难以根治,是医学界一大顽症。关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自身免疫紊乱学说(包括体液免疫紊乱、特异性自身抗体、细胞免疫紊乱),细胞外间质代谢异常学说,血管病变学说,细胞因子异常学说及遗传学说,但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 62/200 【题 名】系统性硬化症肺损害49例分析 【作 者】麦[1] 寿涛[2] 【刊 名】中国误诊学杂志.).- 【文 摘】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以皮肤、血管和内脏器官出现异常纤维化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内脏受累以胃肠道和肺脏多见,其次为心脏和肾脏。07-05到我院就诊的SSc患者87例,其临床表现有肺损害49例,分析如下。 63/200 【题 名】硬皮病从络病论治思路 【作 者】李振国[1] 赵建群[2] 张富生[1] 【刊 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82-83 【文 摘】硬皮病是以进行性皮肤和内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大类。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本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的络病密切相关,从络病入手论治,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6丨4/200 【题 名】硬皮病小鼠CTGF、I型胶原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 者】闫小宁 冯捷 张彩晴 李文彬 崔荣 【刊 名】陕西医学杂志.).-783-785 【文 摘】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型胶原蛋白(COL-I)在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2只小鼠采用博来霉素皮下丨注射形成硬皮病模型,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硬皮病模型的皮损及肺组织中CTGF蛋白及COL-I含量,以12例正常小鼠皮肤、肺组织作为对照,并对CTGF及COL-I的含量及肺组织形态定量分析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CTGF及COL-I在硬皮病小鼠皮损、肺组织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TGF含量与COL-I含量呈正相关。肺组织形态定量分析模型组较对照组纤维化加深。结论:CTGF及COL-I在小鼠皮肤硬化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硬皮病的病理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65/200 【题 名】长波紫外线照射对硬皮病鼠模型皮肤硬化程度的影响 【作 者】曹华 郑捷 【刊 名】中华皮肤科杂志.).-615-618 【文 摘】目的探讨长波紫外线照射对硬皮病鼠模型皮肤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小鼠局部注射博来霉素建立硬皮病鼠模型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只小鼠,其中一组小鼠不照射UVAl,另外两组小鼠分别每次照射UVAl 12min(5.32J/cm^2)、25min(11.1J/cm^2),连续20次,累积剂量分别为106丨.4和222J/cm^2。另一批小鼠随机分两组,每组3只小鼠,每日注射博来霉素同时每日照射UVAl剂量分别为5.32J/cm^2和11.1J/cm^2,连续20次,累积剂量分别为106丨.4和222J/cm^2。结果和未经UVAl照射的硬皮病鼠模型比较,接受不同剂量UVAl照射后的两组硬皮病小鼠皮损区表真皮厚度显著降低(P〈0.05),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真皮中转化生长因子B(TGF―B)表达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升高(P〈0.05)。两组小鼠注射博来霉素同时接受不同剂量UVA1照射后皮损处表真皮厚度、TGF―β表达、MMP―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AI照射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均可导致皮损处能分解胶原纤维的MMP―1表达增加,促进胶原合成的TGF―β表达降低,胶原含量降低,表真皮厚度降低。 66/200 【题 名】丹参成分抑制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表达的研究 【作 者】吕小岩[1] 李明[2] 翁孟武[3] 【刊 名】中华医学杂志.).- 【文 摘】目的 研究丹参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素、丹参多酚酸盐、原儿茶醛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型、Ⅲ型前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程度。方法 培养来自SSc患者及正常对照皮肤的或纤维细胞各5株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丹参多酚酸盐、原儿茶醛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硬皮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及各药物对硬皮病组的成纤维细胞I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丹参素、丹参多酚酸盐和原儿茶醛都对硬皮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均P〈0.01),丹参酮ⅡA作用最强。4种成分都对成纤维细胞I型和Ⅲ型胶原mRNA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均P〈0.01),丹参酮ⅡA最强,可以使I型前胶原mRNA减少47%,Ⅲ型前胶原mRNA减少45%。结论 4种丹参成分中丹参酮ⅡA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抑制作用最强,具有较强的抗纤维化作用。 67/200 【题 名】硬皮病动物模型的应用进展 【作 者】鞠梅 顾恒 【刊 名】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317-319 【文 摘】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上也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在进行基础研究时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因此建立硬皮病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价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十年来利用不同品系的鼠科动物建立的各种硬皮病模型,以及利用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阐明硬皮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在新药筛选和新疗法评价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68/200 【题 名】温阳除痹汤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 者】闫小宁 冯捷 李文彬 崔荣 史炳俊 【刊 名】中西医结合学报.).-526-530 【文 摘】目的:研究温阳除痹汤对硬皮病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丨or,CT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温阳除痹汤组,以正常BALB/c小鼠作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温阳除痹汤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温阳除痹汤,连续给药1个月。观察皮肤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硬皮病小鼠皮损中CTGF和COL-Ⅰ蛋白含量。 结果:造模组小鼠皮肤CTGF和COL-Ⅰ免疫组化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灌服生理盐水的模型小鼠比较,温阳除痹汤组小鼠皮肤和肺组织学有明显改善(P〈0.05);温阳除痹汤组CTGF及CODI蛋白含量较生理盐水组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GF及COL-Ⅰ在硬皮病小鼠皮肤组织中具有较高表达,温阳除痹汤可明显降低CTGF、COD-Ⅰ含量,改善皮肤硬化。 69/200 【题 名】局部注射博来霉素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 者】曹华 郑捷 【刊 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469-473 【文 摘】目的 了解通过局部注射博来霉素(BLM)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用C3H/He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9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各组小鼠背部中央区皮下丨注射100μL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1次/d连续1周,2周和3周。动物模型组12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分别背部皮下丨注射100ILL600μg/mLBLM1坎/d连续1周,2周和3周,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自身抗体检测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连续注射3周BLM的小鼠真皮均匀硬化,皮损区表真皮厚度增加(P〈0.05),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P〈0.05),肥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伴有脱颗粒现象,TGF-β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LM连续注射1周和2周的小鼠皮损区上述改变不明显。该小鼠模型肺泡间隔增厚,伴单一核细胞浸润,并可见肺组织小血管壁增厚。小鼠模型血清中ANA阳性,结合ENA抗体测定提示存在Scl-70抗体。硬皮病小鼠停止注射BLM后继续观察6周,皮肤硬化仍然存在。结论 在C3H/He小鼠背部每日皮下丨注射600μg/mL BLM,连续3周可以成功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 70/200 【题 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的表达 【作 者】赵明才 谢传美 杨明辉 魏锦 周京国 袁国华 【刊 名】中华风湿病学杂志.).-486丨-488,513 【文 摘】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7例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并与21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浆中浓度对照,同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CP-1mRNA和蛋白质在5例SSc患者和3名健康志愿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血浆MCP-1水平SSc组为(787±393)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组的(426±266)pg/ml(P〈0.05)。对SSc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11例弥漫型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为(8丨96±347)pg/ml,高于16例局限型SSc患者的(714±332)pg/ml(P〈0.05);18例并发有肺间质纤维化的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844±327)pg/ml,也高于9例无肺间质纤维化的SSc患者的(676±314)pg/ml(P〈0.05)。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显示,5例分离于SSc病变皮肤、在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有MCP-1的mRNA和蛋白质分子表达,而3名取自健康志愿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则无表达。结论 SSc患者血浆MCP-1水平显著升高,而且与皮肤受累程度和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关系。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Sc患者病变皮肤组织表达MCP-1增高,提示MCP-1在SSc的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71/200 【题 名】五痹胶囊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液ET TGF-β1的影响 【作 者】李桂 王晓军 李学增 贾凤新 韩聚芳 钮含春 【刊 名】辽宁中医杂志.).-873-875 【文 摘】目的:研究五痹胶囊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液ET、TGF-β1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复方中药抗SSc的作用机理。方法:对65例S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补体(C3、C4)水平、血浆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并与15例健康人群作比较。结果:SSc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升高、补体(C3、C4)水平降低、血浆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1),治疗后各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1)。结论:SSc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失常,自身抗体增加,免疫复合物积聚。五痹胶囊可纠正SSc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清除抗原、抑制抗体产生,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降低ET、TGF-β1的含量。说明五痹胶囊对SSc患者的预后影响与提高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补体水平、降低ET、TGF-β的含量有关。 72/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分析 【作 者】韩建华 李永哲 佟大伟 张蜀澜 胡朝军 【刊 名】中国实验诊断学.).-756-759 【文 摘】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这些抗核抗体(ANA)对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对62例SS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5种抗核抗体进行测定。结果 IIF检测ANA结果显示,SSc患者中ANA的阳性率为9丨8.4%(61/62),其荧光染色模型主要为均质核仁型;IB检测15种ANA结果显示,SSc患者中的ANA以抗Scl-70抗体、抗SS-A抗体和抗Ro-52抗体为主,在46例弥漫性硬皮病(dSSc)患者中抗Scl-70抗体的阳性率高达67%,特异性为100%。结论 多种自身抗体同时检出,可能提示SSc患者同时伴随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有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此外,欧蒙免疫印迹试剂盒,对ANAs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对SSc的诊断帮助很大。 73/200 【题 名】儿童线状硬皮病1例 【作 者】蔡艳霞 张锡宝 【刊 名】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446丨-446 【文 摘】临床资料患者男,8岁。左侧肢体皮肤线状萎缩伴色素沉着2年。患儿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肩、拇指及腹股沟外侧皮肤发硬及出现色素沉着带,渐累及大腿,呈线状排列,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否认有发热、关节痛、脱发、雷诺现象。家庭成员无类似疾病患者。 74/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合并喉部淋巴瘤1例 【作 者】彭芳玲[1] 叶菁[1] 孙秀敏[2] 【刊 名】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49-149,I0004 【文 摘】患者男性,71岁。因反复咽痛伴发热5个月就诊。初诊见会厌舌面充血肿胀,予以抗炎治疗,肿胀未能完全缓解,且仍有低热。半个月后再次就诊,见右侧会厌舌面明显隆起,色淡红,表面呈颗粒样增生,无溃疡及坏死,累及右咽侧壁。双侧声带形态正常,活动良好。颈部触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喉窥镜检查见附4页图①。否认结核病史。8年前因受冷后双手发白,青紫确诊为硬皮病。2年前出现吞咽障碍,行胸X线片及钡透检查提示病变累及食管和肺。病理报告证实为右会厌舌面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 75/200 【题 名】结节性硬皮病1例 【作 者】刘红 周桂芝 田洪青 杨宝琦 张福仁 【刊 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01-302 【文 摘】结节性硬皮病是硬皮病的一种罕见类型。患者女,62岁,在系统性硬皮病的进程中出现躯干、四肢多发性结节,根据病史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结节性硬皮病。该病治疗困难,给予青霉胺、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76/200 【题 名】五痹胶囊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药效学研究 【作 者】李桂 王晓军 李学增 韩聚芳 钮含春 李晓云 【刊 名】河北中医.).-262-265 【文 摘】目的研究五痹胶囊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药理作用。方法用博来霉素皮下丨注射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造成微循环障碍。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五痹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各组小鼠皮肤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皮肤厚度、胶原含量的变化及耳廓微循环动静脉管径、微血管内红细胞(RBC)流速分值并相互比较。结果各治疗组小鼠皮肤硬化程度可得到一定的改善,皮肤厚度变薄,胶原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尤以五痹胶囊高剂量组更为突出;给药20、40min后小鼠耳廓微循环动静脉管径、微血管内RBC流速分值均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P〈0.01)。结论五痹胶囊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厚度、胶原纤维增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随剂量的增大呈剂量一效应关系;可明显增加模型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管径,加快微血管内RBC流速,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提示五痹胶囊能有效地防治系统性硬皮病变的发生是通过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解聚降黏、增加血流量及改善微循环等机制实现的。 77/200 【题 名】类风湿关节炎和硬皮病的重迭综合征2例报告 【作 者】王振刚 刘壮 高园 刘复强 【刊 名】北京医学.).-316-317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SSc)的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高达25%,骨及关节受累发生率达24%~97%,后者为血运异常导致的骨吸收,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RA)样破坏和畸形者罕见。我们收治2例SSc与RA重迭的患者,报告如下。 78/200 【题 名】硬皮病皮损中TGF-β1,S丨mad3和S丨mad7的检测及意义 【作 者】赵会平 肖嵘 罗勇奇 袁娟 梁云生 苏玉文 陆前进 文海泉 【刊 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13-215 【文 摘】目的探讨TGF-β1,S丨mad3和S丨mad3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TGF-β1,S丨mad3和S丨mad7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TGF-β1,S丨mad3和S丨mad7在硬皮病皮损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GF-β1和S丨mad3呈正相关。结论TGF-β1,S丨mad3和S丨mad7在硬皮病皮损中均表达上调,提示它们在硬皮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TGF-β1和S丨mad3在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S丨mad3作为细胞内S丨mad信号的抑制剂在硬皮病皮损中表达上调,可能为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 79/200 【题 名】赤芍和茜草水提取物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 【作 者】吕小岩[1] 李明[2] 翁孟武[2] 苏W[1] 【刊 名】中药药理与临床.).-47-49 【文 摘】目的:研究赤芍和茜草水提取物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测定对成纤雏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赤芍和茜草水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赤芍水提取物可以使Ⅰ型前胶原表达减少29%,Ⅲ型减少33%;茜草水提取物使Ⅰ型减少27%,Ⅲ型减少23%。结论:赤芍和茜草水提取物能够抑制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不同程度的抑制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80/200 【题 名】系统性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 者】刘冬妍[1] 李航[1] 文煜冰[1] 秦岩[1] 徐红[1] 李雪梅[1] 曾学军[2] 李学旺[1] 【刊 名】中华肾脏病杂志.).-209-213 【文 摘】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SSc)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Sc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抗中性白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和阴性SSc患者的肾脏损伤情况。结果 11例SSc急性肾损伤患者中,ANCA阴性9例,6例临床表现为硬皮病肾危象(SRC),其中4例肾活检示小叶间动脉和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内膜黏液性水肿,内弹力纤维断裂,“洋葱皮样”改变和肾小球弥漫性缺血;无恶性高血压表现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MPO-ANCA阳性2例,无恶性高血压表现,1例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所有病例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患者接受环磷酰胺(CTX)治疗,9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SRC的6例患者都接受了大剂量的ACEI和(或)ARB治疗,其中4例于6个月内死亡,余ANCA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也各有1例死亡。结论 SSc患者AKI的临床表现多样,SRC、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都可能导致SSc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两者在临床、肾脏病理及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预后都不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有诱发SRC的可能,建议泼丨尼松用量〈15mg/d。 81/200 【题 名】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并发问质性肺病36例分析 【作 者】李燎 颜丹 钟桂书 【刊 名】现代预防医学.).-35 【文 摘】[目的]探讨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SS)并发问质性肺病(ILD)的临床特点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SS合并ILD的临床特点。[结果]PSS患者中,36例合并ILD组初发症状中发热(33.33%)显著多于178例无ILD纽(6.74%),P<0.05。病程中ILD组的发热、关节炎、皮肤溃疡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明显增高,分别为72.22%、61.11%、38.8丨9%和27.78%,无ILD组分别为34.83%、30.34%、13.48%和7.87%,两组比较,P值均<0.05。而两组患者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吞咽困难、肌肉痛、抗核抗体阳性和抗Scl-70抗体检出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D组36例中死亡14例(38.8丨9%),病情改善18例(50.00%),缓解而停用皮质类固醇4例(11.11%);178例PSS无ILD者死亡32例(17.9丨8%),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S患者有ILD者发热、关节炎、皮肤溃疡和类风湿因子明显增多。这组患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82/200 【题 名】补肺清瘀法促进硬皮病皮肤软化25例临床研究 【作 者】钱先 【刊 名】江苏中医药.).-20-22 【文 摘】目的:观察补肺清瘀法促进硬皮病皮肤软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硬皮病患者25例.于服药前后测定各项观察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25例患者经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补肺清瘀法可作为治疗硬皮病的主法。 83/200 【题 名】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回顾分析 【作 者】顾菲 孙凌云 【刊 名】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76-178 【文 摘】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Sc患者用PE联合药物治疗后12个月的疗效,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41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齿距、双手握力、手指温度、改良Rodnan积分、肺弥散量,正常预计值、IgG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其中双手握力的改善最为显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3、6、12个月时每次较前次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疗效比较发现,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并能够迅速降低尿蛋白及IgG,但在肺弥散功能的改善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是一种治疗SSc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84/200 【题 名】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皮损中前胶原基因和S丨MAD mRNA的表达 【作 者】虞海燕[1] 李华[2] 陈大方[3] 程浩[1] 【刊 名】中华医学杂志.).-546-549 【文 摘】目的探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硬化皮肤组织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基因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丨MAD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11例PSS患者硬化皮损及11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基因以及不同类型S丨MAD(S丨MAD2、S丨MAD3、S丨MAD4、S丨MAD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Ⅰ型前胶原基因α1、Ⅲ型前胶原基因α1、S丨MAD4及S丨MAD7的mRNA在硬化皮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丨MAD4 mRNA的表达与Ⅰ型、Ⅲ型前胶原基因α1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8和0.678,均P〈0.05)。S丨MAD3 mRNA的表达与Ⅰ型前胶原基因α1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SS硬化皮肤组织中存在有S丨MAD4 mRNA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Ⅰ型、Ⅲ型胶原在硬化组织中过度堆积的原因之一。 85/200 【题 名】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发展期106例 【作 者】彭连双 郭刚 【刊 名】辽宁中医杂志.).-323-324 【文 摘】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发展期的疗效。方法: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均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静点,每日1次,同时配合清热解毒化湿的中药汤剂口服,30天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完成2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结果:治愈26例,显效4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丨8.1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清热解毒化湿中药汤剂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发展期疗效明显。 86/200 【题 名】硬皮病药膳疗效佳 【作 者】郭振东 【刊 名】东方药膳.2007(3).-9-9 【文 摘】硬皮病一般分为局限性硬皮病与系统性硬皮病两类,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国医学“皮痹”的范畴。 87/200 【题 名】硬皮病从络病论治 【作 者】郭刚 陆春玲 【刊 名】新中医.).-7-9 【文 摘】从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认为从络病论治硬皮病是中医药治疗这一难治性疾病取得疗效突破的切入点。根据硬皮病的发病特点、病位、传变规律、临床症状及疾病的特点等。认为络脉病变贯穿于硬皮病发生发展始终,并从络病学说和硬皮病的现代研究出发,揭示了二者阃存在密切联丨系:并分5个证型从络病论治硬皮病。 88/200 【题 名】花仙子胶囊加中药浴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3例的疗效观察 【作 者】唐亚平 【刊 名】广西医学.).-51-52 【文 摘】目的总结花仙子胶囊加中药水浴疗法在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效,探索系统性硬皮病的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花仙子胶囊口服加中药水浴浸泡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3例,以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其皮肤硬化、异色或色素沉着、雷诺氏现象、张口吞咽困难、关节损害、心悸气促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变化。结果33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结论花仙子胶囊口服加中药水浴浸泡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具有确切疗效。 8丨9/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 者】李姝瑶 张淑梅 娄敏 【刊 名】黑龙江医学.).-144-145 【文 摘】系统性硬皮病(PPS)是一种以皮肤变厚及纤维化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心、肺、肾和消化道受累的全身结缔组织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未明确,预后不良。现就近2年收治的1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90/200 【题 名】阿维A联合血管扩张剂治疗6例系统性硬皮病疗效观察 【作 者】崔盘根 李晶冰 张彩萍 王淼淼 张传福 蒋明军 林麟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113-114 【文 摘】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血管扩张剂治疗系统性硬皮病(S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年住院和门诊就诊的6例SSc患者,主要使用阿维A0.5~0.6mg/(kg?d)和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皮肤受累程度采用改良的Rodnan评分法评估,治疗后评分减少75%以上为临床显效。结果:6例患者中有5例伴有关节疼和雷诺征(83.33%)。另1例伴有吞咽困难(16.67%),均无其他内脏受累;治疗前皮肤硬化程度评分平均为(22.00±6.96)分(12~30分)。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的关节疼、雷诺征及吞咽困难逐渐缓解,部分患者面部等处皮肤开始变软;8周后,所有患者的皮肤症状改善,皮肤硬化程度平均评分下降至(7.17±3.92)分(2~1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疗效显著,2例患者在治疗2周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血脂升高。结论:阿维A联合血管扩张剂治疗SSc有效。 91/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 者】李兰葵 【刊 名】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1).-30-31 【文 摘】笔者通过对14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观察、护理。分析总结出几点护理体会。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诊治;同时重视皮肤、饮食、基础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及药物副反应;指导、协助患者加强肢体、关节功能锻炼;要求护士具备过硬的操作技术,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等工作,使患者早甘康复。 92/200 【题 名】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硬皮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作 者】Williams丨 M.H. Handler C.E. Akram R. J.G. Coghlan 郭俊 【刊 名】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12).-- 【文 摘】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N末端脑利钠肽(N T-proBNP)对伴和不伴肺动脉高压(PAH)的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和结果:评价109例SSc患者的NT-proBNP、6m in步行距离(S丨M W D)、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导管)或三尖瓣压力阶差(超声心动图)以及生存率。研究人群包括68例PA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PAP)&25m m H g和肺毛细血管楔压&15m m H g]和41例无PAH患者。利用Kaplan-M 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分析对PA H患者的W H O功能级别、NT-proBNP水平和S丨M W D的基线值及变化进行比较。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极差1~18个月)。PAP正常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而SSc-PA H患者为83.5%(P&0.05)。无PAH患者的平均NT-proBNP水平为139±151ng/L,而SSc-PA H患者的显著更高,为ng/L(P=0.0002)。在PA H患者中N T-proBN P水平每升高一个数量级,其死亡风险就会增加4倍(对于基线水平P=0.002,对于随访水平P=0.006)。基线... 93/200 【题 名】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软化的作用 【作 者】钱先[1] 朱萱萱[1] 陈小永[2] 陈剑梅[1] 【刊 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文 摘】目的 探讨中药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软化的作用。方法 对8周龄BALB/C小鼠用博莱霉素制作硬皮病模型,用不同剂量的补肺清瘀颗粒治疗26天,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的改善情况。结果 补肺清瘀颗粒低、中、高剂量均有改善模型小鼠硬皮病真皮增厚的趋势,中、高剂量能减轻真皮小血管周围炎,缓解附属结构毛囊、汗腺的减少或缺失。中药3个剂量组脾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补肺清瘀颗粒能使模型小鼠的皮肤硬化得到改善,并能防止脾脏肿大。 94/200 【题 名】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1例临床分析 【作 者】朱亮 吴华香 【刊 名】浙江医学.).- 【文 摘】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种临床上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皮肌炎的某些症状,同时伴有高滴度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UlRNP)的一种结缔组织疾病。我们对确诊为MCTD的21例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95/200 【题 名】王玉玺教授治疗系统性硬皮病验案2例 【作 者】檀龙海 李全 王玉玺 【刊 名】中医药学报.).-39-40 【文 摘】硬皮病是一种表现为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王教授认为肾阳虚是该病的本证,治疗上多采用化痰通络、温补脾肾之法。 96/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合并气管软骨钙化一例 【作 者】郑国[1] 张丽慧[2] 贾建雷[3] 【刊 名】临床放射学杂志.).- 【文 摘】患者 女,76岁。主因面部、双手肿硬6年余,咳喘、气短2年入院。体检:皮肤弹性差,面部及手指轻度坚硬,口唇变薄萎缩,张口及伸舌受限。进食时无异常症状,1h后常出现上腹部轻度胀满感。心率150次/min,律齐,双肺可闻及撕裂音,四肢活动可,抗ANA检测1:320(+),ESR49.4mm/h。 97/200 【题 名】五痹胶囊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3例临床研究 【作 者】李学增 李桂 王晓军 夏素萍 韩聚芳 钮含春 【刊 名】中医杂志.2006丨,47(11).-836-838 【文 摘】目的:评价五痹胶囊治疗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SSc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SSc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变化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SSc患者较健康人血管内皮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管内皮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抗体转阴率、循环内皮细胞水平下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五痹胶囊能明显改善SS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9丨8/200 【题 名】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7例分析 【作 者】麦[1] 寿涛[2] 【刊 名】中国误诊学杂志.).- 【文 摘】对我院系统性硬化症(SSc)合并肺动脉高压(PHT)7例分析如下。 99/200 【题 名】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硬皮病皮肤组织上的表达研究 【作 者】李江涛 杨南萍 陈永涛 【刊 名】新乡医学院学报.).-582-584 【文 摘】目的研究转化生化因子-β1(TGF-β1)在硬皮病(SD)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相关临床意义。方法38例SD患者活检皮肤组织(SD组)和10例正常活检皮肤组织(正常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TGF-β1,对两组TGF-β1表达含量进行比较,并对SD组内系统性硬皮病(SSc)与局限性硬皮病(Lsc)、早期与中晚期的皮肤损害组织上TGF-β1表达定量进行比较,分析TGF-β1表达定量与ANA滴度、病程的相关性。结果TGF-β1阳性颗粒定位在皮肤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和胞膜上;在SD组皮肤组织上的TGF-β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在SD组内TGF-β1表达量在SSc与LSc、早期与中晚期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表达定量与ANA滴度、病程无相关性。结论TGF-β1可能参与硬皮病的整个发病过程。 100/200 【题 名】抗癌药缓解硬皮病 【作 者】李潇(摘译) 【刊 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822-822 【文 摘】研究者报道,当癌症化疗药物紫杉醇(pacitaxel)用于小鼠时,证明该药有阻止皮肤病――硬皮病的作用.紫杉醇有减慢皮肤增厚的作用,可为硬皮病这个不治之症提供治疗.硬皮病造成过多的胶原蛋白积聚在皮肤中,使皮肤变得纤维化与不柔软.这种加固皮肤的作用引起皮肤的疼痛与损害.在某些病人中,胶原堆积在血管、心脏或肺部,都会引起致死性损害.硬皮病似乎源自抵抗自身组织的不利的免疫反应, 101/200 【题 名】辨证分型治疗硬皮病14例 【作 者】王用峰 【刊 名】新中医.).-66-67 【文 摘】硬皮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的药物及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02/200 【题 名】纤维介素在硬皮病血管病变中的表达 【作 者】陈永乐[1] 周利平[1] 陈红英[1] 宁琴[2] 【刊 名】华中医学杂志.).-406丨-407 【文 摘】目的 探讨纤维介素在硬皮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硬皮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连续切片中的纤维介素和纤维蛋白。结果 病变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可见多量纤维介素表达,呈胞膜型和浆膜型;在纤维介素阳性区域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沉积,微血栓处出现多量纤维蛋白沉积。结论 在硬皮病血管病变机制中,可能存在纤维介素介导的免疫凝血途径的影响。 103/200 【题 名】硬皮病样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 者】夏建新[1] 高洪文[2] 吴珊[3] 郭喜平[4] 王平凡[1] 卢巍[5] 【刊 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617-618 【文 摘】报告1例硬皮病样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60岁.面颊及颈部皮肤硬韧1个半月.病理检查示:真皮浅中层胶原纤维间见散在或密集的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而深染,呈长梭形及圆形,小血管腔内也见核大深染的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68(+),CD34,CK,S丨MA均阴性.诊断: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04/200 【题 名】陈学荣教授治疗硬皮病的辨证思想 【作 者】赵艳霞[1] 陈学荣[2] 【刊 名】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153-154 【文 摘】硬皮病在祖国医学中称为“皮痹”,赵炳南老先生称之为“皮痹疽”,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肾阳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之邪乘隙外侵,阻于皮肤肌肉,以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卫不和,而痹塞不通,故名。对于痹证,《杂病源流犀浊?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雍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类证治裁?痹症》:“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宜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伸不利,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105/200 【题 名】钟以泽教授治疗硬皮病临床经验 【作 者】王用峰 刘霞 【刊 名】四川中医.).-1-2 【文 摘】钟以泽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经验颇丰,遣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硬皮病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治愈率较低的结缔组织疾病,钟教授从血瘀、血虚辨证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106/200 【题 名】运用络病理论探讨系统性硬皮病的诊冶 【作 者】蒋富斌 【刊 名】上丨海中医药杂志.2006丨,40(10).-36-37 【文 摘】通过对中医文献的学习,结合临床实际,运用络病理论对系统性硬皮病进行病名、病位、病机、诊治的探讨。认为当属皮痹、脉痹:病位在络;“阴阳俱虚、阳虚为主”为本虚,“寒邪凝结、痰瘀阻络”为标实;自拟软皮汤加减治疗硬皮病有效. 107/200 【题 名】系统性硬皮病46例临床分析 【作 者】严月华[1] 王兴刚[2] 廖康煌[3] 郑雪莲[4] 【刊 名】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741-742 【文 摘】为探讨系统性硬皮病(SSc)的皮肤,内脏损害特点和治疗方法,对年上丨海华山医院住院的46例SS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例均有不同程度皮肤损害,其中肢端型41例,弥漫型5例;45例双手皮肤累及,32例面部出现皮损,内脏损害以肺部最常见,27例检查肺功能有17例发现肺功能障碍,其中仅3例有呼吸道症状。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SSc皮肤损害以肢端型为主,双手,面部累及率高;内脏损害以肺部最常出现,应在疾病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拔罐出血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