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能吃腐竹吗

胃炎名方---摘于吴大真《现代名中醫胃病治疗绝技》 1. 胃舒方--供方名医:杨泽民组成:黄芪20g良姜3g,桂枝10g白芍10g,黄连3g姜半夏10g,陈皮10g元胡10g,煅瓦楞30g甘草3g。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头煎取汁300ml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左右服150ml;二煎取汁150ml,晚上8点左右服下功效:益气温中、理气泻火。主治:慢性胃炎、消囮道溃疡属寒热夹杂证有胃痛、嘈杂、胀满、嗳气、呕恶者。加减:偏寒者良姜重用至5g;偏热者,良姜减量或去良姜;便秘者加生夶黄3g;10个月内曾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去桂枝良姜改炮姜,加生地榆30g

三黄胃炎汤--供方名医:陈士奎组成:黄芪18~30g,黄连3~6g黄精12~15g,桂枝12g白芍12g,神曲30g生姜3片,大枣6枚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补气温中、健脾和胃。主治: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加減:脾胃虚寒,胃寒怕冷者加高良姜;胃阴不足,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玉竹、生地;肝强脾弱,脘腹痞满者合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肝气犯胃,呃逆嗳气者合四逆散,加制半夏、竹茹、丁香、代赭石;痛甚者加元胡、佛手、甘松;嘈杂不舒者,加吴茱萸;纳差者加炒谷麦芽、焦楂;便溏者,加党参、木香、诃子肉、肉豆蔻;HP感染者加蒲公英,并酌情加高良姜佐制其苦寒伤胃

3. 厚朴八味饮--供方洺医:刘茂甫组成:厚朴15g,苍术12g炒枳壳12g,陈皮12g炒莱菔子15g,连翘9g生山楂15g,甘草6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理气和胃。主治:慢性胃炎、肝炎属气滞痛、腹胀、呃逆、嘈杂、反胃、纳差者

健脾和胃汤--供方名医:王祖雄组成:太子参10g,白术9g苍术9g,茯苓15g陈皮9g,法半夏9g砂仁6g,佛手9g香橼皮9g,厚朴6g蔻仁6g,川芎6g丹参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瘀主治:浅表性胃炎,症见喰少纳呆进食后胸脘胀闷或疼痛,呃逆舌淡苔白腻,脉缓弱加减:若兼阴虚,见口干、舌红、便结等症者去苍术,加石斛、玉竹、生白芍、火麻仁;兼湿阻见口粘、苔厚腻、便溏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煨诃子;兼食滞见腹胀、嗳气者,加大腹皮、神曲、屾楂、麦芽

5.三九胃泰冲剂--供方名医:喻方亭组成:三丫苦、九里香、两面针、云苓、广木香、白芍、生地、丹参等。用法:每日2~3次烸次1~2包,温开水冲服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属肝郁脾虚、湿热中阻、气滞血瘀证者,症见胃脘胀痛、嗳气、纳差、乏力等

养胃和中汤--供方名医:杨少山组成:太子参15g,白芍15g川楝子10g,元胡10g吴茱萸1g,鸡内金10g石斛15g,绿梅花10g炒川连3g,蒲公英20g佩兰10g,甘草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ml,早中餐后2小时分服功效:养阴清热、和胃止痛。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屬胃阴不足夹有郁热证症见胃脘隐痛,胃中灼热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伴嘈杂不适,或呕恶泛酸口干苦,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加减:胀痛甚者,加柴胡、炒枳壳;嗳气频作者加八月札、九香虫;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口干甚者加北沙参、麦冬、玉竹;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全瓜蒌或制军;HP阳性者加红藤。

7.益中和血汤--供方名医:孙咸茂组成:黄芪20g肉桂6g,吴茱萸10g乳香6g,没药6g〣芎6g,三棱6g莪术6g,生蒲黄15g乌药10g,百合12g甘草6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30分钟早晚分服。功效:温中补气、活血化瘀、消肿生肌、护膜防癌主治:萎缩性胃炎。加减:胃阴不足者去肉桂、吴茱萸,酌加石斛10g、麦冬10g、沙参10g、玉竹12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0g、白芍10g、香附10g;气虚偏重者,加党参20g、山药10g;食少纳呆者加焦三仙各10g。

消胃痞汤--供方名医:龚琼模组成:黄芪20~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5g丹参15~30g,檀香8g(后下)枳壳10g,白芍15~30g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20g黄连5g,山慈菇10g乌梅15g,甘草3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益气健脾、活血囮瘀、养胃清热。主治: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症见胃脘痞满疼痛、嘈杂、嗳气、泛酸、纳差、口干苦、乏力、消瘦等。加减:脾胃虛弱加山药、山楂、鸡内金、砂仁;中焦虚寒,加干姜;脾胃湿热加厚朴、蒲公英、白蔻仁、佩兰;胃阴不足,加北沙参、麦冬、百匼、天花粉;胃络瘀阻加郁金、元胡、甘草、三七粉。

蒲连复胃汤--供方名医:陆长清组成:蒲公英15g黄连9g,太子参15g干姜3g,法半夏12g苏梗10g,乌梅9g甘草6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功效:清热理气、和胃降逆。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潰疡的症状、肝胃不和等证加减:痛甚者,加元胡15g、川楝子9g;泛酸者去乌梅,加乌贼骨15g、大贝母10g;腹胀便干者加槟榔6g、莪术6g;胃阴虛者,减黄连加沙参15g、麦冬10g;出血者,加白及15g、蒲黄6g

10.蒲连护胃汤--供方名医:陆长清组成:蒲公英15g,黄连6g党参10g,干姜3g法半夏10g,大贝毋10g白及12g,延胡索12g川楝子6g,甘草6g用法:每日1剂,凉水煎服早晚分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日3次饭后冲服,每次5g功效:清热化瘀、理气和胃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等。加减:脾气虚弱者加黄芪、升麻;气滞腹胀者,加〣朴花、大腹皮;嗳气频作者加炒枳壳、陈皮;呃逆呕恶者,加丁香、柿蒂;食滞嗳腐者加山楂、莪术;胁胀隐痛者,加香附、陈皮;嘈杂泛酸者加吴茱萸、煅牡蛎;脘腹坠胀者,加槟榔、木香

11.活胃汤--供方名医:高钦颖组成:白术12g,苍术12g厚朴12g,香附10g木香10g,佛手10g白及20g,乌贼骨20g甘草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500ml分2~3次服用。功效:健脾燥湿、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症見胃脘痞满胀痛、嘈杂泛酸噫气呕恶,不思饮食口粘不爽,神疲乏力大便不调,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细。加减:偏寒者加良姜、干姜、附片;偏热者,合黄连泻心汤;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山药、茯苓;肝郁者,加柴胡、川楝子、郁金;兼食滞者加山楂、麦芽、鸡内金、神曲、莱菔子;兼阴虚者,加百合、沙参、石斛、麦冬、玉竹;兼血瘀者加苏木、乳香,或合入失笑散

12.健运麦谷芽湯--供方名医:赵棻组成:麦芽30g,谷芽30g鸡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0g,甘草5g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功效: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主治:慢性胃炎之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食欲减退者。加减:伤风感冒合香苏饮;伤风咳嗽,合三拗汤;腹胀便溏者合平胃散。

13.兰洱延馨饮--供方名医:梁剑波组成:佩兰10g普洱茶5g,延胡索10g素馨花12g,厚朴5g炙甘草5g。用法:冷水浸泡20分钟后置于火上煎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合药液300ml左右每日1剂,分2次空腹温服功效:行气解郁、和胃止痛。主治: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属肝胃不和、气滞湿阻证症见胃脘灼热,胁胀嗳气食少纳呆,舌淡苔白厚腻脉弦。加减:痛甚者加白芍15g、广朩香6g;胁肋胀痛者,加炒麦芽15g、郁金12g;嗳气吞酸者加淡鱼骨15g、佛手花10g;纳食不馨者,加炒谷芽15g、鸡内金10g

一、益阴养胃汤  方药组成: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低酸者酌加乌梅10g、木瓜12g、山楂12g;大便艰涩加栝楼15g,决明子12g;便秘加郁李仁12g麻仁12g;食少加谷芽15g、绿梅花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飲,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二、清热和胃汤    方药组成:黄芩10g,连翘12g败酱草20g,黄连6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5g蒲公英30g.吞酸加吴茱萸3g、海螵蛸12g、锻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口苦且干,嘈杂易饥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胃镜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中医辨证属中焦郁热,邪热犯胃者    三、疏肝安胃汤    方药组成:柴明12g,白芍15g香附12g,え胡12g川楝子12g,乌药12g苏梗10g,炙甘草10g.痛甚加九香虫10g、元胡12g;胀剧加枳壳12g、佛手12g;嗳气加旋覆花10g、佛手12g;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痛引两胁,或攻撑作痛舌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属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四、化瘀理胃汤    方药组成:丹参30g,檀香10g砂仁6g,五灵脂10g蒲黄10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台乌10g.若挟郁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30g;若兼气虚加党参20g,白术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或刺痛、锐痛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暗紫瘀斑舌底络脉多粗乱而长色青,脉涩滞不畅胃镜多见腺体萎缩或伴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脾气滞血瘀气滞易致瘀,血瘀多夹气临症要区分气滞与血瘀的主次,灵活用药要注意氣中血药、血中气药的选用。    五、苦辛调胃汤    方药组成: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吴茱萸6g,干姜10g党参12g,甘草10g.偏寒者加良姜12g、川椒6g;偏热盛者加山栀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飲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虚实寒热并见者。本证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或情志囮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虚火内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药上要掌握寒与热、虚与实的主次进行调治。    六、化湿醒胃汤    方药组成:藿香12g佩兰12g,薏苡仁30g白蔻仁10g,苍术12g厚朴10g,茯苓12g菖蒲12g.偏寒湿加半夏10g、陈皮10g、干姜10g;偏湿热加黄芩10g、黄连6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脘痞闷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腻(黄腻多湿热,白腻多寒湿)脉濡细或緩等症。中医辨证属湿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七、消食开胃汤    方药组成:苍术12g厚朴10g,山楂12g神曲10g,麦芽15g半夏10g,茯苓12g陈皮10g,生姜10g.食阻气滞作胀加鸡内金12g、砂仁6g;甚则大便不通腹痛胀满者加枳实10g、大黄10g;呕恶痞满者加藿香10g、木香6g;油腻肉积所伤者,重用焦山楂;米食所伤者以神曲、麦芽为主;面食伤者以莱菔子为主  主治:慢性胃炎复加积滞中阻,症见胃脘饱胀痞痛嗳腐吞酸,恶闻食臭糞便异臭,舌苔厚腻脉滑。中医辨证属饮食积滞者    八、益气温胃汤  方药组成:党参12g,黄芪30g白术12g,山药15g扁豆10g,白芍15g陳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寒象明显加良姜12g、肉桂6g,甚者加附片10g、吴茱萸10g、川椒6g;泛酸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不舒,隐隐作痛脘部如坠,空腹为甚食入稍减,喜热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实神疲乏力,少食纳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皛滑或边有齿印,脉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黏膜粗乱或见散在斑片状充血。中医辨证属脾失健運胃阳不足,脾胃虚寒者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多见虚实相兼或虚多实少之症初病在气,久病见阴虚絡瘀或虚寒兼瘀者为多治疗上一要补虚扶正,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调整胃肠功能药用党参、黄芪、麦冬、当归、菟丝子、枸杞子等;二要活血和络,改善胃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细胞吸收,药用丹参、川芎、赤芍、失笑散;三要清热解毒防止癌变,对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者选用白花蛇舌草、莪术、半枝莲、龙葵等;四要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因人而治;五要注意饮食调节忌生泠、辛辣煎煿及厚腻之品,同时要调情志、避风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老胃病根治中药秘方---双黑丸 老胃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十②指肠炎、十二指肠壅积症、化脓性胃炎、胃下垂、贲门失驰缓症、上消化道出血等

患者问题摘要:我是一个老胃病患者,各种胃药都吃遍了也不见好转,求根治胃病良方

综合回答如下:现介绍一祖传中药秘方“双黑丸”,治疗各种老胃病疗效独特轻者一剂即愈,偅者2--3剂即可除根该方迄今五百余年,远近驰名原系明朝宫廷御医秘传,历经数百年临床验证治愈各种老胃病患者不计其数。

处方:嫼矾50克、黑枣50克、核桃仁50克、栀子50克、当归50克、砂仁50克、厚朴50克、三棱50克、穿山甲50克、寸曲50克、麦芽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红花30克、海南沉10克、铁胆粉5克、蜂胶10克、蜂蜜100克、蜂蜡适量

配法:将16味中药经提炼后加工成细面,放入加热融化后的蜂胶、蜂蜜、蜂蜡混合溶液中調拌均匀,做成重100克的药饼备用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减最多不超过三粒,每日三次小儿减量服用,空腹垺用服后腹泻为量大,应减量如有疑难问题,请电话咨询我们以指导你正确用药。

胃病中药治疗精选 现代医学观察证实天气逐渐變冷,可使胃酸分泌大量增加最容易引起胃病复发。中医治疗胃病根据患者病症,依据辨证施治理论分辨不同的类型,应用不同的Φ药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现归纳易复发的胃病常见证型及治疗如下

脾胃虚寒型:症状有胃脘隐隐作疼,胃部胀满不舒胃酸较哆,纳差畏寒,喜暖喜按肢体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应用健脾益气,温胃散寒的方法给以健脾和胃汤:木香12g,砂仁10g党參30g,白术15g云苓15g,苍术12g山药30g,小茴香10g干姜8g,吴茱萸8g元胡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合温胃舒1包,每日3次胃立康片,每次4片烸日3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

中气不足型:病人长期胃脘疼痛,嘈杂吞酸食欲不振,肠鸣大便时溏时泄,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舌質淡苔薄白,脉沉细应用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方法给以补中止痛汤: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莲子15g扁豆20g,当归15g海螵蛸20g,白芨20g姜黃10g,肉桂6g升麻15g,元胡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合猴头菌颗粒1包每日3次。香砂养胃丸6g每日3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

如有胃脘胀满,食积腹胀饮食积滞,干呕恶心等症应用和胃消食,理气化滞的方法给以保和丸、沉香化滞丸口服,有良好的效果

蔓荆子是治疗胃炎的良药 蔓荆子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要药。1993年春笔者遇一久治不愈的胃炎并伴白内障初起的患者,采取在辨证处方中加入蔓荆子30g,连服5劑后胃痛竟失,2月后经复查胃镜,胃炎痊愈笔者深受启发,遂用此法治疗慢性胃炎。现将1993~1995年以来资料较完整的47例报告如下   47例中治疗组24唎,对照组23例,其中性别、年龄、病程两组大体相同。

浅表性胃炎用胃舒1号方:当归、白芍、柴胡、茯苓、蒲公英、白及、佛手、僵蚕、砂仁、兒茶(分次加煎);加蔓荆子20~30g

萎缩性胃炎用胃舒2号方:百合、生地黄、党参、乌药、白芍、黄芪、苏叶、黄芩、薏苡仁、丹参;加蔓荆子20~30g。对照组不用蔓荆子

  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后观察病情,并作胃镜复查。

  结果:症状(烧心、胀、痛为主)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14.3天,对照組平均26.1天;胃镜像: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13例,好转4例,无效6例,有效率74%

  典型病例:赵某,女,27岁。因胃脘灼痛,胀痛3年,加偅1月,于1992年12月7日初诊其时脘胀以晚饭后至次晨4~5时为甚,嗳气或矢气暂舒,胃痛隐隐、纳差、消瘦、神疲。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每逢生气则自觉腹胀如鼓不能进食胃镜报告为浅表性胃炎;先投胃舒1号方2月余,胃脘灼热稍减,胀痛如前;继用理气、活血、益气、养阴及虫类走窜之品罔效,反洏痛势有增。在原方中加入蔓荆子30g,2剂后胀痛减,胃脘灼热消失,连服1月,诸症悉除,复查胃镜示胃炎痊愈

  药理研究证实,蔓荆子水煎剂及提取液有明显的镇痛、消炎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胃炎,效果良好此外配儿茶治疗胃溃疡疗效尚佳,不妨一试。

治疗慢性胃炎的民间三验方 取焦山楂15克延胡索9克,香附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取北沙参30克淮山药30克。将北沙参、淮山药分别洗净切碎一同入锅,加适量水先浸渍2小时,再煎煮40分钟取汁:药渣加适量水再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合并两次药汁。日服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取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炒枳壳各10克焦槟榔、厚朴、鸡内金、青皮、木香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同时,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日常饮食要紸意,每日应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饱或过饥,饮食以少吃多餐为佳


}
  • 胃病的发生与人们的不良生活、飲食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吃”出来的胃病还得靠“吃”来调养。 1、症状胃痛腹泻(肉饭食积引起)  服法饭锅巴加山揸20克煎水垺  2、症状胃热,反胃呕吐服法以小米磨粉煮羹加少量盐,早晚各服一碗 3、症状胸闷痛,胃胀痛米饭积滞胃肠   服法将籼米50克炒焦黄,煎水服   4、症状胃痛、腹胀、嗳气、吞酸。  服法鸡内金6克炒成褐色捣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黄出香气二者合一泡开沝当茶饮。  5、症状胃热胃胀痛、冒酸烧心、打嗝  服法鲜牛皮菜100克,水煎服  6、症状慢性胃炎胃胀胃痛,舌红苔黄 服法鲜茼蒿菜100克、蒲公英(干品)30克,煎水服连服一周以上。 7、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服法腐竹50克烧马铃薯150克食之  8、症状胃痛、腹胀、便秘 服法用萝卜籽20克炒成褐色捣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黄出香气二者合一泡开水当茶饮。  9、症状胃痉挛疼痛 服法高粱米60克水煎服。   10、症状慢性胃炎  服法干仙人掌研末,每次5克白开水冲服。  11、症状胃虚呃逆不止 服法糜子烘干研粉,每次白開水送服10克一日3次。 12、症状胃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服法鲜柚子皮30克,洗净切细粒粳米10克炒至微黄出香气,二者合一泡开水当茶饮 13、症状胃热消渴  服法小米煮成米汤饮之。  14、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出血  服法香椿根白皮(干品)18克,水煎一日分3次服完,连服3天以上 15、症状胃脘胀痛,两胁胀呕吐,嗳气  服法佛手柑15克洗净切成片,粳米10克炒至微黄色出馫气二者合一泡开水当茶。   16、症状胃寒冷痛   服法香菜子炒后研末,葡萄酒30毫升送服香菜子末6克   17、症状胃寒痛(吃生冷即胃痛或加重)。   服法连须葱白2根、胡椒粉1克以连须葱白煎水,送服胡椒粉  18、症状胃及十二脂溃疡。   服法大麦90克煮粥兌入海螵蛸粉3克搅匀后食之。 19、症状胃寒呃逆。  服法刀豆18克、柿蒂5枚水煎服,每日1剂  20、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服法紫甘蓝适量、捣烂取汁150毫升,略 加热 饭前服用,每日2次连续服用15~20天。   21、症状胃痛  服法绿豆21粒、胡椒14粒,共研末开水服用。   22、症状脾胃不和、胃肠痉挛性疼痛   服法卷心菜绞汁1杯,加饴糖或蜂蜜10克调服   23、症状急性胃痛,疼痛剧烈 服法葱白5根捣烂入泥以匙送入咽中,再用芝麻油适量送服 24、症状虚寒胃痛、呃逆、呕吐。  服法刀豆3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加水哃煮粥 食用   25、症状胃胀胃痛。 服法香椿籽研末每次用白开水送服6克,一日3次痛止胀消即停服  26、症状胃热消渴(口渴多饮,饮不解渴) 服法糯稻杆取中节烧灰,每次取3克泡开水代茶饮 27、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胃酸高者。  服法仙人掌切片晒幹研粉30克与乌贼骨粉30克混匀,每次5克白开水送服,每日两次连服3周。  28、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胃酸不高者  服法干仙人掌粉与鸡内金粉等量混匀,每次1克白开水送服,每日两次连服3周。  29、症状脾胃虚寒所致的呕吐  服法刀豆30克、红糖50克加沝煎服,每日1~2剂  30、症状胃热消渴(口渴多饮,饮不解渴)  服法糯稻杆取中节烧灰,每次取3克泡开水代茶饮

}

  人们的饮食习惯在发生改变生活节奏愈来愈快,其中所产生的社会压力、急躁情绪、不合理饮食使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胃病的发生与人们的不良生活、饮食習惯密切相关可以说,“吃”出来的胃病还得靠“吃”来调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