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企业文化案例究竟有多重要

原标题:【涨姿势】企业文化到底有多重要?看完你就懂了

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成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五个全球知名企业的文化。来看看企业文化在这些企业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丰田企业文化——丰田纲领

丰田企业精神的最高表现就是“丰田纲领”,主要内容有:

管理哲学:事业在于人;

上下同心协力,忠实于公司事业,以产业成果报效国家;

潜心研究与创造,不断开拓,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

切戒奢侈浮华,力求朴实稳健;

发扬友爱精神,以公司为家,相亲相爱;

尊祟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而生活。

该纲领体现了丰田公司的目标、信念、追求、哲学和价值观的总和,体现了丰田精神。几十年来,丰田公司一直是在该纲领的指导下从事企业活动的。这样的企业精神已经牢固地树立在每个丰田人的心中,从而形成了全体丰田人统一的价值观、共同的生活信念和一致的人生目标。正是在这种企业精神的激励下,丰田人忠于职守、拼命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卒,创造出了惊人的成绩。

戴尔企业文化——戴尔灵魂

戴尔的企业文化被公司概括为“戴尔灵魂”,它描述了戴尔是一个怎么样的公司,它是戴尔服务全球客户的行为准则,它也最终成为戴尔“致胜文化”的基础。在戴尔,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直接互动、开诚布公的交流关系,以便悉心听取员工的反馈,不断完善管理,从而为公司在市场的获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戴尔灵魂”的主要内容包涵:

客户第一:我们相信客户的忠诚度来源于享受具有最佳价值的客户体验。我们力求与客户保持直接关系,向其提供基于行业标准技术的最佳产品及服务,从而为其带来非凡的客户体验。

戴尔团队:我们相信持续的成功来自团队的紧密协作以及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全球市场力求发展,力求吸引并保留最佳人才。

直接关系:我们在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中贯彻直接经营模式。我们力求遵循职业道德,及时并合理地响应客户需求,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开诚布公地交流并建立有效关系,在经营管理中消除造成低效率的多层机构及官僚作风。

全球公民:我们在全球主动承担起社会义务。我们力求理解并尊重我们市场所涉及的本土法律、价值观及文化,力求在各市场取得利润增长,力求在全球推行健康的商业环境,不论个人或公司均力求为社会作贡献。

致胜精神:我们对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件事都具有获胜的信念及热情。我们力求达到卓越的运营管理,提供非凡的客户体验,领先于全球市场,成为人们所熟知并向往的优秀公司及工作场所。

海尔企业文化——人才与应变

海尔文化是人的文化。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海尔认为,企业文化核心是人的问题,企业能否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在人,必须让员工成为创业的主体。在海尔,文化不是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精神。一般企业是通过方法让员工认同文化,海尔则提倡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被动方变为主动参与方。

海尔文化是应变文化。海尔文化本身是一种应变的文化,具体讲,就是一整套随着时代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体系。

海尔文化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演变的,张瑞敏曾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的价值观也体现了这一点。以海尔的创新文化为例,它在每个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早期海尔的创新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今海尔提出开放式创新,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所以说,海尔文化是动态的,是不断优化的。

尽管如此,海尔的价值观的主线是不变的。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沃尔玛企业文化:顾客就是上帝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所倡导并奉为核心价值观的“顾客就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每天追求卓越”,还有“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永远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等等的服务原则和文化理念,都被世人称为宝典,山姆?沃尔顿的非凡创造能力和他所倡导并一手建设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现代版商业神话诞生的源泉。

顾客就是上帝。在沃尔玛看来顾客就是上帝。为了给消费者超值服务,沃尔玛想尽了一切办法,沃尔玛要求其员工要遵守“三米微笑”原则,尽量直呼顾客名字,微笑只能露出八颗牙等等,正是这样沃尔玛在顾客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尊重每一位员工。尊重个人,这是沃尔玛最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沃尔玛,“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沃尔玛成功的原因。它真正的含义是每位员工都很重要,无论他在什么岗位都能表现出众。“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这句话就印在沃尔玛每位员工的工牌上,每时都在提升员工的自豪感,激励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

每天追求卓越。对于沃尔玛商店经理来说,他们每周至少要到周围其它商店10次以上,看看自己的商品价格是不是最低,看看竞争对手有哪些长处值得学习,丝毫不敢懈怠。公司以沃尔玛(WAL—MART)的每个字母打头,编了一套口号,内容是鼓励员工时刻争取第一。公司每次召开股东大会、区域经理会议和其它重要会议时,每个商店每天开门营业前,都要全体高呼这些口号,并配有动作,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不管是公司总裁、区域经理,还是商店普通员工,表演时都十分投入,充分显示了企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IBM企业文化——沃森哲学

许多人不易理解,为何像IBM这么庞大的公司会具有人性化的性格,但正是这些人性化的性格,才造成IBM不可思议的成就。老托马斯·沃森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设立过“行为准则”。正如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他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同时也希望能借此反映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任何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

老汉森的信条在其儿子时代更加发扬光大,小托马斯·沃森在1956年任IBM公司的总裁,老沃森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由总裁至收发室,没有一个人不知晓,如: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

IBM公司对公司的“规章”、“原则”或“哲学”并无专利权。“原则”可能很快地变成了空洞的口号。正像肌肉若无正规的运动将会萎缩一样。在企业运营中,任何处于主管职位的人必须彻底明白“公司原则”。他们必须向下属说明,而且要一再重复,使员工知道,“原则”是多么重要。IBM公司在会议中、内部刊物中、备忘录中、集会中所规定的事项,或在私人谈话中都可以发现“公司哲学”贯彻在其中。

如果IBM公司的主管人员不能在其言行中身体力行,那么这一堆信念都成了空口说白话。主管人员需要勤于力行,才能有所成效。全体员工都知道,不仅是公司的成功,即使是个人的成功,也一样都是取决于员工对沃森原则的遵循。若要全体员工一致对你产生信任,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的,但是一旦你能做到这一点,你所经营的企业在任何一方面都将受益无穷。

}

原标题:【涨姿势】没有企业文化?那我选择辞职!

企业文化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支持公司的战略,二是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而企业文化本身应该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要有适合不同时期环境的呈现方法。

那你了解如何改变企业文化吗?

“当CEO不在公司的时候,企业文化告诉我们做什么,当然,是大部分时候。”

要理解公司文化为什么重要、文化是由什么组成的、是什么导致了文化的改变、如何使这种变化延续。

文化是什么?是塑造一个组织的一系列共享的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实践,

也是一种思考、行为或工作的方式。

文化不是一种难以定义或传播的无形概念,它是有形的、可以测量的。

公司文化通过观察一个组织的工作过程和系统以及各级领导的行为而传播开来。

为什么公司文化很重要?

“如果你能证明我们的公司文化很好,那就太好了。”

怡安翰威特早在《2015年员工敬业度研究》表明,近45%的千禧一代员工表示,他们计划在来年找一份新工作。

这些员工所期望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认可、忠诚和尊重与雇主实际所提供的存在脱节的现象。

来自ERE的调查显示,员工在感到满意时更有可能留下来,公司因此降低了招聘和培训的成本。

因为替换一个入门级员工的成本预计是薪水的40%,更换高级雇员的费用是薪水的4倍。

根据盖洛普的美国职场报告显示,不快乐的员工每年给美国企业带来4,500亿到5,500亿美元的损失。

是什么影响了组织文化?

下面这句话也许能一窥奥秘:“有人告诉我,休息室里会有蛋糕。”

员工知道公司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并依据它们作出重要决定。

案例:JET BLUE公司的使命宣言:逐优而上:“不管是在空中还是地面,我们都致力于改善我们的客户、机组人员和社区的生活,并激励其他人也这样做。”

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被转化成具体的行为,并被组织系统强化。

案例: ZAPPOS文化书:Zappos的员工每年都写一本文化书籍,描述他们在公司工作的感受,以及他们每天如何强化公司的十个核心价值观。这本书是给每一个参观该公司的人看的。

公司的领导人抓住每一个机会,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行动上都强化使命和核心价值。

领导解决政策或行为不符合任务或关键价值观。

案例:“不适合吗?我们会付钱请你离开的。”

Zappos的新员工在接受了第一周的培训后,如果他们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他们,他们会得到2000美元的离职费。

“顾客永远不会喜欢一个公司,除非员工先喜欢它。”

——John Kotter在1995年的研究中发现,70%的改变倡议都失败了。

20多年后,这个统计数据仍然正确。并不是因为员工不想改变。这是领导者的工作,员工们没有准备。

阐明或重申使命和愿景,确保未来的图景是由公司各级员工分享而来的。

考虑到这个结果,你可以问:“保证我们实现这个结果的行为和能力是什么?”

沟通期望是重要的一步,但不是唯一的一步,促进行为改变的主要责任在于管理者,管理者有3个办法可以帮助员工“塑造行为。”

人们需要知道他们何时在轨道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他们也可能需要指导来帮助员工过渡到新的行为。

帮助员工强化积极的行为改变。比如,给员工发信息:“这是很好的表现”和“你可以做到。”

就像需要用奖励去强化员工产生新行为一样,也需要有一些后果来阻止旧行为的沿用。

个人行为的改变是重要的,但是还不够;在组织内使用系统和工作流程来交流和鼓励期望的行为。

把不确定性排除在变化之外,领导者必须能够回答五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这种改变是必要的?

我们想要完成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做些什么?

确定每个人或部门如何适应更大的图景…将目标转化为行动。

我们有资金、资源和时间吗?如果没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重新分配?

我有能力作出这种改变吗?

我们将如何把控这种过渡?

关键的里程碑是什么?我们期望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如何解决它们?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

通过共享的项目计划提供频繁更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文化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