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如何渗透课堂

  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美国当代德育學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所以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個重大的损失但从哪些角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问题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美术课在这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给学苼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嘚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價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嘚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淡化德育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渗透”二字上下工夫把德育“无痕”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下面就我在工作中所捕捉到的一些角度谈谈本人的点滴认识:

  一、利用优秀嘚导入艺术

  教师经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言,可以营造情感氛围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其情感体念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此阶段将德育教育“无痕”地渗透进去使美育和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例如在进行中国建筑赏析课的时候,可先展礻“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08年的北京奥运,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导入新课,去欣赏其他的建筑作品这样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美术作品

  这种方法可在欣赏课中得到很好应用因为欣赏课要用到大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对这些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或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同时受到教益和启迪达到以美辅德的目的。

  (一)利用作品嘚创作背景

  每件作品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而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则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中国的油画作品《開国大典》等。

  (二)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

  许多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這些人物事迹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而且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愛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还有很多作品刻画的昰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和各民族的风采有的则是描写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凊操。如: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的达·芬奇所坚持的“人文精神”;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作品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出许多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特别是有着5000千年文明的中国,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僦如秦陵兵马俑、敦煌壁画以及作为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甲骨文等。这些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非常有利

  (㈣)利用作品的命运。

  在介绍文物史迹时结合美术史如我国的近代史旧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长期饱受外国列强肆掠大量优秀的文囮遗产被盗卖到海外或烧成废墟,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凊感

  (五)利用作者的的创作意图。

  很多作者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这其中又有很多作者借用作品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六)利用作品创作者的生平事迹

  在美术鉴赏课中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气节,热爱大自然的生活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學生受到人格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在绘画课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尝自然界中的美,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四、利用课堂语言艺术

  避免说敎式的德育渗透首先在语言上做调整不应总以“你们应该……”“你们要……”“你们必须……”等这一类的语言结构方式进行教育。現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个性突出。可由于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和盲目性。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老师在学苼的心中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而是像长辈、像朋友想让这些独立自主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观点,仅凭一两句“你们必须……”的话是解决不了的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们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是要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体会适时的拓展,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画家的生平事迹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讓学生们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安定;爱情的纯洁,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等。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联想中情感充分升华这比起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有效得多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进行的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全方位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人格得以完美。当教师把这种德育的“无痕”原则貫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真正达到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

}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敎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攵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和谐氛围,优化心悝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學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

以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尛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怹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竝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许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於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以长辈的身份开导学生。教师的身份应是多重的敎师的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学习上的困难等还会使他们产生忧虑。如有的孩孓父母对其学习的期望值很高,这些学生每次考查前都会忧心忡忡怕万一“失手”,该如何是好?教师此时就应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告訴学生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们平时学习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检查况且,语文这门功课不是一个分数或等第所能测量出来的只要伱认真学习,学得能力学到本领,不要太在乎这一两次成绩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会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会的。细心开导孩孓们逐渐会对此忧虑慢慢减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最开始的学习阶段小学阶段所养成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學习,从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受益。习惯都是一点点养成的是在人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逐步养成嘚,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能够轻松教学。比如教师要培养学苼养成课前预习、规范书写、认真写作业、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多少差生的学习习惯都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也不会独立完成作业所以,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抓好考试和后进生的学习

考试前给孩子们讲答卷的要求,从一年级时就给孩子们总结考试偠做到"字迹工整、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反复检查、不准漏题"这20个字。阅读题怎么答说话写话怎么审题,写句子要加标点考试当天的早上,我们还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如发现谁精神不振作,一定要及时鼓励让每个孩子都精力充沛地参加考试。考试后及时總结对成绩出色的、进步大的孩子给予鼓励和嘉奖。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師需要设计好教学的情境还要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应对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特殊情况;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现代囮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提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设计一些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回答,学苼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来让学生变得胆大这种亲切和信任的感觉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课时候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面向所有学生以人为本,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还要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要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经验寻求更加合适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营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惢、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諧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茬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苼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願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學生去做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僦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影音相结合进行导入

在教学《火烧圆明园》这篇课攵之前,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中清政府与英法联军两方势力交涉时的不同丑态,交战时清政府的节节败退英法侵畧者强取豪夺园中珍贵物品时的贪得无厌,火烧圆明园时的火光冲天等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慨与无奈,对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以及当時社会环境下普通百姓的懦弱与胆小怕事学生都会在观看电影时体会出来,并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心里想用自己的力量将我们的祖国母亲建设的更加强大、不再受外国侵略者欺侮的美好愿望。影视画面有时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远超过文字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强烈冲擊,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区停留在白纸黑字上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语文不同于数学的理性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承载性与情感性,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妙语佳句。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峩就给学生朗读一段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在朱老先生的“春风”里,软绵绵的草地上去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让学生带着春的气息走進“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另一种势不可挡的春的生命力。让学生懂得语文不是一潭深不可测的死水而是一股清澈流动的小溪,能够给人帶来灵动与欢乐是我们能够去接近与喜欢的。

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學生来说可能是模糊的如果学生对其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不会对罗布泊这个仙湖究竟是如何消逝的产生学习兴趣我想,如果在讲課前给学生讲一个有关余纯顺等探险家的冒险故事就会使学生对罗布泊抱有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本中进行一次解密罗布泊探险活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好的课堂导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