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成长指导

怎样做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指导_百度知道
怎样做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指导
我有更好的答案
1、信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找到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2、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使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正确地疏导。3、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4、积极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大凡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心"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凡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科学进步的表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主战场,班级是主阵地,心理健康课是核心载体,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学校教育、班队熏陶、课堂阵地必需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507855.htm  一、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交心谈心。本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班里的刘丹妮同学性格变得特别怪异,特别是对有家长来接送的同学不满,连续几天都和这些同学较劲。一天课间,我找她单独谈话,我话才开口,没想到她就先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谁也不关心我,把我丢在外婆家。”说着说着眼圈就湿润了,接着大哭起来。哦!原来是自己家庭的原因,产生扭曲的心理,引发了对同学的嫉妒,来发泄自己的不苦闷。我让他尽情地哭出来,然后安慰她说:“是老师、同学对你关心不够,大家不了解你的情况,同学们会理解你的。”此后,我经常私地里与她交心谈心,教育她学会尊重父母的选择,并动员班上的同学多她一起玩,多帮助她。并与她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请他们多关心孩子。从此她又变得活泼起来,常常找我诉说家里的一些事,我都会认真的聆听,给她以鼓励和肯定。   二、巧用激励语言,激发进取精神。   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给学生是表扬,是批评,应该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文浩同学在班是一个调皮生,课堂上经常不守纪律,作业能逃脱的尽量逃,好多教师都为他伤透了脑筋。那天,我布置观看安全牒片后写你的收获,大家都很认真,他又在东张西望的,我拿起他的本子一看,才写三个字,我本想批评他,发现这三个字写得有点贴近片意,于是我悄悄对他说:“你能不能多写几个字,你一定能行的。”他居然专心的写起来,没想到写出来的感想还真行,我在班里表扬了他,大家给了他肯定和鼓励的掌声。那天他的脸上挂着满心的喜悦。原来他对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是那么在意!也许正像有的老师说的那样:“有的学生他的优点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会利用调皮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看来我们作为教师,要尽量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学困生的闪光点。但对待优生,不能始终用“优”的光环照着,对他们的缺点不能迁就,不然你会纵容他们一些坏脾气,他们会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挫折。巧用鼓励与批评语言,诱发孩子们不断进取!   三、注重调控,培养情感。不同家庭的孩子性格各异,许多家庭的孩子,自私、专横,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记得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就与班里的几个孩子摆谈,其中一个孩子告诉我:“昨天妈妈打了我,我当时真想跳窗算了!”我听了这话,当时我的心理一惊,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想法呢?老师有时难免也会因不了解内幕而冤枉学生,谁不会一时说错话、做错事呢?我认为有这样的心理是很不健康的,这太危险了。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些我小时候也不理解父母的事,现在我长大了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对子女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虎毒不食子”。我再让她回忆妈妈打了你后又做些什么,她说:“妈妈也偷偷地哭了,要我吃饭,给我夹菜。”我问他从妈妈的行动中体会到什么,他说:“妈妈是爱我的。”然后我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父母、长辈、老师对你们的爱,有时是表扬,有时是鼓励,有时是批评,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是你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你们都要从生活学习中吸取营养,从父母、长辈、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中调控自己的情感。   四、克服嫉妒心理,营造和谐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别人做得好的我们要学习借鉴,别人做得不对的我们不去做,要学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要嫉妒别人,与别人有差距,要找自身原因,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补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帮助他人,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学习实践中教会他们学会抗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实际生活中教会他们热爱生活、善于生活、一起生活。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要让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团结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习惯,给孩子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支持,多一些鼓励,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去面对未来。只有每一个孩子心理都健康了,一个健康的集体由然而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注细节,做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引路人.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ppt 3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巨大杀手-- 强迫症 一、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较为直观的症状表现,可以观看美国电影《火柴男人》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角色。
总的来说,强迫症是一种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神经症。
二、症状分类 强迫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1、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
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最为常见。强迫观念的具体表现,可以是强迫思考,反复思考某些毫无实际意义或虽有意义但不难解决的问题,如“人的头为什么不能像乌龟一样伸缩自如获得有效的自我保护?”“旅游买不到火车票怎么办?”可以是强迫表象,头脑里常常呈现出不应该呈现的形象,如异性生殖器或性行为的形象;可以是强迫怀疑,老是担心这个顾虑那个,如煤气是否关紧,门是否锁上,窗子插销是否插好等;可以是强迫对立思维,头脑里总是出现与他人相反的观念,如别人说“漂亮”,便想到“丑陋”,别人说“成功”,便想到“失败”;还可以强迫回忆,头脑里总是出现经历过的往事,挥之不去,如与某人相处时不愉快的情景,到商店购买东西受到奚落和难堪等。
案例 总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和同龄人不一样了,已经比别人差了,事实上,我也真的感觉到了,气色也很差,人很瘦,??
你们肯能会安慰我说,这点焦虑不要紧的,你现在不焦虑就好了??
你们可以说,这一点焦虑不要紧,我今年23岁了,发病很早,出现我上述问题时,我还很小上小学,现在大学毕业了,你能说十多年的这种负面情绪对身体伤害一点都没有吗?从小学开始,到现在我在打键盘在这里发帖为止,(之后肯定还要再继续)从来没有间断过这种痛苦折磨,你们能说对我身体没损害吗?很多书上说忧郁成疾,日积月累的,我已经那么多年了,不肯能好了,事实上我也认定我没救了,真的绝望了!???
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忧郁焦虑,对身体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害了,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我自己种下的恶果,只是时间问题了,我感觉我肯定各方面不如一般人,如果没有那十多年来的焦虑,我的身体肯定比一般人要好,但现在,弄的我整天没信心,身体机能各方面感觉都快接近衰老了,我好害怕,可我还是继续焦虑,我多想和正常人一样,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无能为力????
2、强迫情绪(obsessive emotion)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案例 我从读初中开始患强迫症10多年,经常遇强迫引起的恐惧袭击,这种袭击的对象太多了,简直无法防,为此,我和同学交往总是恐惧不安的,精神达到到近乎垮的地步,对恐惧的对象多采取回避的行为,明知不对,但没有办法。 3、强迫意向(obsessive intention)
具体表现是内在驱使、内在冲动。这种内在驱使和冲动常常是伤害性的或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如想杀妻、灭子、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捣毁家用电器,或在公共场合吻陌生女孩的脸等。但不会真正付诸行动,仅是一种意向而已。
4、强迫行为(obsessive behavior) 具体表现,可以是屈从性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门是否锁上;可以是对抗性强迫行为,如反复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要把强迫意向转变成实际行动;也可以是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家门必须先跨左腿、出门之前必须按序化装等。此外还可以是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强迫眨眼、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
当下列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应该考虑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了:   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   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   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   觉得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小学)》2015年01期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正当今社会各界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校园中的学生由于本身的年龄、阅历、体验等的限制,加上受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等方面的高期望的压力,出现了许多心理怪相,产生了许多不良情绪,引发了许多意外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化解学生心理矛盾,培养健全人格,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在学校中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4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中,姚小蓉;[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杨仲夏,韩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祁新荣;[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陈利虎,马洪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林增学;[J];社会科学家;2000年06期
翟安平,张懿红;[J];社科纵横;2000年01期
张亚东,刘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
王丽芹,陈凤茹;[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刘晓仙;[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叶水湖;[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文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黄怀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胡邓;王艳;;[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徐辉;;[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宋振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郭辉;李蔓荻;祖娜;;[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朱晓红;;[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汪向东;;[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郑莉君;韩蔓莉;;[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郑莉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苏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严建雯 金一波;[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孔敏;[N];重庆日报;2000年
柳春;[N];重庆日报;2004年
;[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任伟;[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位俊芹;[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俞文智;[N];楚雄日报(汉);2005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郭念锋;[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晓刘;[N];大众卫生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文珺;[D];南开大学;2012年
肖旻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封丹珺;[D];山东大学;2011年
张静;[D];吉林大学;2009年
赵鑫;[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卢爱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李坚;[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刘琴;[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郝若平;[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朱礼华;[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亮生;[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张忠;[D];扬州大学;2008年
汤耀阳;[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戴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孙俊娟;[D];河南大学;2009年
梁艳;[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张由月;[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刘红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谷月;[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吴欢欢;[D];西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