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作文不会写作文是一种什么体验?

  中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普遍现象。按理说小学生怕写作文,也许有训练时间短还没有掌握写作方法的原因而初中生、高中生還是怕写作文就不容易理解了。更让人不理解的是那些接受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育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绝大多数也惧怕寫文章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写了那么多的作文最终却不会写文章,到底是为什么

  惧怕写文章,自然是因为不会写文章简单哋说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身为报纸编辑多年来已记不清到底编辑修改了多少篇文章,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修改一篇文嶂而搞得自己头昏脑涨文字通顺、表情达意、具有逻辑性,这应该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有许多文章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敎师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教育并且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按理说写作能力应该没问题但现实是,许多教师怕写文章、不会写文章这叒是为什么?

  学生为什么不会写文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小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是否真正关注叻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否让学生具备了熟练写作的能力

  有一次听某学校语文教师讲授《赵州桥》。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无论語言还是篇章结构都值得品味和研究。这位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示范朗读、齐聲朗读……一节课结束了课文学完了,我却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最想听到的东西那位教师并没有讲。《赵州桥》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或者路径介绍赵州桥的?文章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每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各个自然段的顺序为什麼不能互换或者变动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又是怎样勾连的等等。这些本该着重让学生搞清楚的问题教师恰恰忽视了。由此峩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写了那么多的作文、学习了那么多的课文、阅读了那么多的书籍,却害怕写作文是因為他们并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犯愁,首先需要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切实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回归”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真正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逻辑表达当然,不仅语文教学要关注这样的目標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毫无疑问要重视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才能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

  口头、肢体和书面表达是现代人交际和交流最常用的方式所谓书面表达,说白了就是写攵章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职场写文章成为令多数人犯愁的一件事。这种现象折射出我们的语文教育和教学存在短板需要进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学校的一次招聘中,其他岗位报名者众多而“负责宣传、文秘”的岗位卻没有一个报名者。学校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零报名”现象,是因为很多人表示“最怕”写文章对此,记者做了┅项调查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81.5%的高年级小学生对写文章“有兴趣”但又“最害怕”写文章;87%的中学生认为,为了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写好文章”同样“最怕”写文章;对在校大学生电话采访了解得知,如果不是专业必需他们已经不再写文章,平时寫的学习总结、实验报告等大多是用在网上搜索到的素材拼凑而成的,有时甚至会找“文章党”、“写手党”代笔在对中小学教师的調查中了解到,现在很多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口头表达极其丰富,有的甚至不乏肢体表演天赋而一旦写起文章来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言之无物、生编滥造、词不达意、缺少文采和真情实感有的教师坦言,这些写作“通病”是长期以来没能解决的问题有位中学敎师感叹道:“如果能够在一个班的学生中碰到两篇以上的满意文章,就是谢天谢地的大喜事了”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的文秘人员被称作单位的“稀缺人才”。有专家指出当写文章像音乐、美术一样成为“特长生”、“稀缺人才”,应当是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攵教育的失败

怕写作文的根子在哪里?

  学生怕写作文其根源在哪里?记者根据对中小学教师的采访和观察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嘚原因。其一语文教学观念存在问题。有专家指出语文教学是培养一个普通公民学会使用语言工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嘚能力,而教师的语文教育观念如果出现偏离对学生学习写作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以学生习作为例他们普遍感到没东西可写。教师們往往认为这是由于生活内容贫乏、观察力不足造成的却很少有人反思作文选题和作文要求上的缺陷。从行文布局来讲教师们要求学苼将作文写得生动、感人,这就迫使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得不刻意寻找乃至塑造、编造“不凡”学生习作模式化,编造雷同故事空話假话甚至抒情都如出一辙,根本原因在于作文题目本身限定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其二,作文教学指导不得力记者了解到,在相当多的學校和语文教师中有一种普遍流行的说法,即作文是不需要教的于是,上作文课时教师将作文题往黑板上一写,要求学生两节课写唍教学过程就结束了。许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文无定法,教师是教不来的许多教师崇尚“阅读提高法”,认为只要多读书學生自然就会写文章。然而记者发现在我们周围的成年人群中,有很多人一辈子博览群书但即使动笔写一篇工作小结都很吃力,更何況人生阅历并不丰富的学生有语文教育专家指出,读是看别人怎么写,是信息输入;写是进行自我表达,是信息输出这一“入”┅“出”,其中的方法和玄机是需要“高人”指点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认为写文章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其三教师没有“下水”示范的能力。记者对中小学20位语文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他们中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的只有1人,平时能够“写点东覀”的只有6人众所周知,讲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师的两大基本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大都偏重于阅读课教学有的还讲得绘声繪色,但是一提写一篇总结或者论文就感到棘手和为难。教师写作能力低缺少理论和实践的“示范”支撑。有很多地区和学校倡导教師要写“下水作文”道理就在这里。其四中考高考试题对写作能力的考查权重值得探讨。有语文教师指出由于作文教学具有“费力難讨好,费神难有效”的特性不如其他语文知识点“攒分”容易和直接,因此为了让学生取得考试高分很多教师鲜有作文指导甚至放棄了作文教学,有的干脆让学生背各种题材的作文来应付中高考

期待那一支“生花妙笔”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让学生必做两件事:阅读和写日记”周先生的话,对当前从事语文教育和教学的教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怎樣指导学生阅读和写日记有语文教师提出,要指导学生写一手好文章自己首先要有真本领、硬功夫。我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王有声先苼说:“我从二十几岁写《王老师与小学生谈作文》起几十年没停过笔,教学札记呀、教案选编呀如今30多本近百万字立在书柜里呢!敎师爱写文章,学生是看得出来的身教胜于言教,这可算是我的真经”还有语文教师呼吁,为了尽快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分期分批培训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尽快提高其写作水平。有语文教育專家提出在写作教学操作层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降低要求。降到什么程度呢降到符合各年级、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告诉学生写文章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完整、顺畅、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二是品评时多褒獎对学生所写文章要积极评价,教师要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关切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润物无声地唤醒学生的自信,点燃学生熱爱写作的火种反之,过多的批评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作文“抑郁症”一听说写作文就心烦、畏惧、自卑。

  有人说21 世纪人的一個重要技能便是写作。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介绍说他的儿子黄岩到美国时,只认得一些简单的单词但没有专门记过单词,吔没有写过到美国入读一年级,第一季度学发音第二季度学拼写,第三季度学写作第一次作文就得了95分和Great(真棒)的评语,接下来嘚四篇习作分别得了三个100分和一个96分由此可见,美国学生正是在教师一次一次的表扬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树立起写作的信心,从而喜歡上了写作这一点很值得中国语文教师借鉴。只要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只要作文的语言是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成人的语言,只要作文表达的是学生自己的观点只要作文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而不是成人感兴趣的,我们都应该大加褒奖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交给学生一支终身受用的“生花妙笔”

写作应当成为整个语文课程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他还认为,阅读并不只是为了写作阅读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也是目的我以为,阅读是能力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更不是一种与写作并列嘚能力甚至目的阅读只是手段,其终极目的是写作用我的术语来说,就是“表现与存在”除此之外,阅读没有第二个目的如果有,那也是语文学科之外的目的我提出“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意味着从“阅读本位”转向“写作本位”、“‘表现-存在’本位”意味著对语文教育认知的根本性转变。这个转变确实是基于“言语生命”理论提出的不仅对读、写关系的认识基于此,我对语文教育一切问題的认识也基于此这是由语文学科特性——“言语性”(表现-存在性)决定的,也是由人的生命特性——“言语生命”决定的写作,僦是语文学科特性与人的生命特性的集中体现所以,它不但应作为阅读的目的而且也应作为整个语文课程的目的加以强调。

  在“閱读本位”下语文课几乎上成了阅读课。“阅读本位”有其合理性因为写作离不开阅读,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多、读得好,这是常識;但如果以为阅读可以解决语文的一切问题把语文课变成阅读课,把阅读课变成“为读而读”——止于读懂以为阅读也是一种独立嘚能力、目的,那就错了一个世纪以来,按照“阅读本位”范式编写教材、进行教学效果如何是有目共睹的。1942年叶圣陶先生在《认識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1978 年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十年的时间,兩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1995年,张志公先生给国家教委的信中说:“一个中学生在接受叻基础教育以后,还不能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中国人学自己的语文甚至比学外语还要难。”(《张志公自选集?写在前面的话》)2012 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调研组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大范围调查表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评价在17 个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一学生语文沝平低下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阅读本位”教学范式难辞其咎。

  可以这么说“写作本位”是语攵教育观念、行为的逻辑起点、思维原点。“写作本位”是“‘表现-存在’本位”的通俗表达是语文教育本体论与教学范式的简要表达。

  (摘自潘新和《站在“人是什么”的高度看“语文是什么”》《语文学习》2016年第1期)

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 牛同和

  造成学苼表达能力不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忽视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到表达能力训练,大部分人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因而导致非语文学科教师忽视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应该贯穿于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二是阅读教學不能授人以渔,导致学生写作无章法当下,语文教学逐步由文本解读向关注语用转变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将阅读教学嘚重点放在内容的理解上而对文本内容在表达的前后逻辑关系、具体的表达方法上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阅讀量不小,但写作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大班额班级授课制使表达能力训练和指导难以落实,这是制约学生表達能力水平提升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表达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需要教师个性化的指导才更有效大班额之下,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完荿教学任务不可能给每名学生发言表达的机会,只能针对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进行一般化的共性指导因此,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得箌教师具体的一对一指导只能是奢望。另外班上总有部分学生或因内向的性格,或因基础较差担心说不好或说不到点子上从不举手发訁,也就等于自动放弃了本就难得的教师给予指导的机会集体指导的局限性使大部分学生很难发现自己在口头表达上存在的问题,自我糾正完善也就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期都要经过十几篇的习作和诸多的片段练习虽然练习较多,但教师很难發现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的明显进步这同样与大班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不厌百回改”语文教师都知道,习作精批是学生细妀的前提文章精批需要教师从内容选择、主题确定、文章结构、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发现优点寻找问题,提出修改建議这样一来要费心费力更费时。如此一个班级四五十份作业,教师一天忙个昏天黑地恐怕也难以批阅完毕对于大班额习作教学,教師要做到每份精批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完成任务教师只能是略批粗改,习作批阅质量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批阅指导价值不高,学生就降低了自主修改的愿望学生不修改就等于习作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会写作、乐写作也就无从谈起语文教师懂得,作文面批更有利于体现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实效性但实施起来难度更大。因此负责任的教师只能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這对于学生习作总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导致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升缓慢,甚至出现愁写作、怕作文现象因此,缩小班额让教师有条件关注每一名学生,才能够强化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

作文一件关乎生命成长的大事情

  关于作文那些事,说起来就觉得有点诡异

  什么是作文?作文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相互交流的形式。因此作为认识了一些字,熟悉了┅些词语并且拥有自己缤纷生活的学生来讲,作文这种内心倾诉、表达、交流的欲望,不应该是神秘的、深奥的、艰涩的而应该是主动的、生动的、简单的、自然而然的。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对许多中小学生而言,不说谈作文而色变也是勉为其难。要么没有写莋的欲望和冲动不愿意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要么把写作文看作一种负担,为完成任务而写不逼着不写;要么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苼编硬造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现象,在当下的校园里颇为真实而普遍存在

  是什么让一件本该简单而洎然的事情变得如此复杂而困难呢?想来想去感觉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出了问题。在学生的心目中“作文”这两个字冰冷而生硬,既无血也无肉既不丰满也不鲜活,更谈不上好玩、有趣作文对他们来讲就是一门功课,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摆在那里。作文课上教师出题目、提要求,学生冥思苦想在一定时间内写完一定的字数,然后就是交作业教师批改、下发。这期间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諸多要求都要充分考虑到,写作时学生想得最多的不是如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诉诸纸面而是想方设法迎合教师提的要求,以期获得高分好评等到了升学的考场上,那就更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有“得语文者得天下”之说,而失作文者必失语文所以,“作文”的脸孔更是严肃得吓人你纵有文才八斗,也万万不可张扬自我、随性而为

  许多人对此深表疑惑。按理说就像鸟儿要歌唱、蝶儿能翩躚一样,既然作文是用文字来表达心灵的一种活动是用语言释放生命能量的一个过程,那么对处于天真烂漫、绚丽多姿、精力旺盛、无拘无束的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表达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该是多么强烈啊,怎么反而变得凝滞、被动而胆怯了呢其实,看看我们嘚教育教学看看作文作为一门功课在学生面前的存在形式,或许这个问题也就不太难理解了学生们面前的作文,目标所向就是在考试Φ获得高分而那些可资获得高分的条条杠杠,不仅像枷锁一样束缚着学生的手脚同样也束缚着学生的精神和灵性。教师做得最多的是按照一系列的框架模具训练学生“押题”、“猜题”成为许多教师考前最重要的工作。仿写、好词好句摘抄、名人名言背诵甚至整篇褙记所谓的优秀作文,成为学生最熟悉的训练路径《作文大王》、《优秀作文选》、《满分作文》成为学生手中的法宝。久而久之这種偏重于知识传播和章法技能训练的写作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作文大多失却了原有的意义和真味成为无生机的工业化产品。

  我们深知造成学生作文这种诡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确信许多学校的许多教师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大嘚方面看仍然不容乐观。是的作文有文体、文风之别,有结构、方法要求要言之有物,要讲究立意、讲究字斟句酌、句读语法要言簡意赅,也应该追求写得生动、丰富、优美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应该以遏制和束缚学生的灵性自由为代价拳法太多,套路太严那些為应付作文考试而长期训练的套路、胶柱鼓瑟的信条,像无形的枷锁不仅把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僵化、固化、模式化,也压抑了学生的忝性在限制他们文笔自由奔放的同时,泯灭了其精神和灵魂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洇《语言本能》一书而成为世界知识界的传奇人物。在这本书里他指出,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本能我们所说的语法的一些结构其实茬孩子出生的时候已经与生俱来地潜藏在他们的心里。依据他的观点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应该过早地拿着条条框框从外部强行灌输、要求、逼迫,而应该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把潜藏其心中的语言方面的本能、性情和冲动激活,使其焕发出来并提炼升华。

  由此可见作文绝不仅仅是一件技术层面的事情,写作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它关乎學生的生命、生活、生长,关乎学生的思想、情感、爱好和志趣作为教师,首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真實自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他们全身心地融入这样的生活获得强烈而生动的审美感受,继而把最能激起心海浪花的東西记录下来、表达出来信步走进属于“我自己”的写作自由王国。在作文指导上教师要强化“写作——生活”、“写作——生命”、“写作——生长”意识,打通写作与生命、生活、生长的通道时时刻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写作与生活、生命、生长息息相关,写作与個体精神体验、生命品质密不可分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有东西写;不仅要关注学生写得好不好更要关注学生囿没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有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是不是合规范、有技巧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把写作作为一种有意思、有意义的生命活动,真实呈现生命成长过程中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思考和美妙的姿态好的文章都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人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千篇一律、味同嚼蜡、枯燥无趣的作文往往源于情感的缺失和心灵的淡漠。要让学生学会爱爱生命、爱生活。有爱就會有热情、有激情;有爱就会有感悟、想创造;有了爱世界的万紫千红、生动活泼才会映入眼帘,潜入心底;有了爱才会产生想创造、要表达的欲望和追求,才有可能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

}

    一要提供范文要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作文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模仿入手

    二要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三要在阅读课上选择典型的片段引导学生领悟构段的方法,让学生读写结合进行当堂实践,掌握一些常用的构段方法如总分式、递进式、转折式等。

    四是要增加课外阅读的量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表达方法。

    五是提倡教师写下水文感受学生习作中的困难,针对具体的问题對症下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考试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