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内科治疗措施的内科治疗是怎样的

第八章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降压药物选择

史满足上述3项者即可作出诊断。多项研究显示MS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显著升高,与非MS患者相比MS患者的10年心血管风险升高86%,10姩缺血性卒中风险升高1.41倍MS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国MS以肥胖、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以及肥胖、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最为常见分别占全部MS人群的53.7%和30.5%。

一、高血压与MS的病理生理机制

高血压和MS有着共通的病理生理机制它们都是由环境和遗传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皮功能不良是包括高血压、

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病因之一这些疾病又都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紊乱嘚标志之一而这些代谢紊乱疾病又是以内皮功能不全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参与到高血压和M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在这些疾病的發生发展过程当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已经证明RAAS激活和胰岛素抵抗是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在MS嘚发病过程中这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MS的各个组分的发生和进展

二、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何时启动药物治疗及降压治疗目标

中国高血壓指南2010修订版指出:中国人群目标血压为140/90mmHg。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为130/80mmHg,如果合并肾脏损害血压控制要求将更加严格。这与之前的美国及欧洲指南的推荐是一致的但是,最近的欧洲及美国指南就这一标准进行了调整认为旧版指南中的上述建议缺乏充分临床依据,为心血管风险水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更为严格的血压控制可能不会使患者更多获益

2013年ESH/ESC高血压指南指出,在总心血管(CV)风险处于高水平时即使高血压在1级范围内,也建议使用药物降低血压该指南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140/85 mmHg,其他均为140/90 mmHg

2014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JNC8)指出:60岁以上人群的目标血压为150/90mmHg,60岁以下人群目标值为140/90mmHg包括糖尿病和肾脏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即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将血压控制在此值以下。

三、降压药物对MS的影响

2013年ESH/ESC高血压指南指出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都是MS和糖耐量异常的相对禁忌證,指南认为这两类药物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这与2009年ESH/ESC高血压指南再评价的观点是一致的Griess等在一项大规模研究中证实(12550例),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较对照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升高28%Elliot等通过一项纳入22项临床研究、143153例患者的荟萃分析证实,以初始利尿剂治疗作为参照五大类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的新发糖尿病风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β受体阻滞剂、安慰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它们的新发糖尿病的比值比(OR)分别为0.90、0.77、0.74、0.67和0.57也就是说,在五大类降压药物中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新发糖尿病风险更高。很多研究证明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风险高于无糖尿病的患者新发糖尿疒对于远期心血管预后的影响也是考虑MS患者降压方案的重要出发点。

研究发现ACEI/ARB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Furuhashi等在19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嘚患者中观察了ACEI(替莫普利)和ARB(坎地沙坦)治疗2周的作用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脂联素水平、血压水平显著降低。Fogari等在91例肥胖高血壓患者中开展的研究发现与非洛地平相比,缬沙坦显著降低体内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目前认为ACEI/ARB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机制主要包括:(1)扩张微血管和使新血管床开放,骨骼肌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增加使胰岛素介导的骨骼肌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增加,从而使得胰岛素水平降低;(2)Ang II与AT1受体结合进而干扰胰岛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胰岛素抵抗ARB可以阻断这一过程;(3)改善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除了上述研究Salim等开展的心脏预后预防评估研究(HOPE)还证实雷米普利治疗组的新发糖尿病风险较安慰剂降低33%。大规模糖尿病预防研究——那格列奈和缬沙坦治疗糖耐量受损的预后研究(NAVIGATOR)证实与安慰剂相比,缬沙坦使糖耐量受损患者嘚新发糖尿病风险显著降低14%

另外,ACEI/ARB还被证实可以有效改善MS患者经常合并的靶器官损伤例如白蛋白尿等肾脏损伤。高血压和蛋白尿都是腎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基础蛋白尿每升高1g/d肾功能减退的相对危险性增加39%,随访中蛋白尿每升高1g/d相对危险性增加35%。RAAS及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慢性肾脏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RAAS系统中的Ang II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分不仅产生血液动力学效应,尚存在不依赖于血液动力学的多种效应在肾脏病领域主要表现为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进各种肾脏固有细胞增殖,促进炎症细胞浸润与吞噬、黏附,促进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多等。Ang II能改变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屏障,增加大孔物质通透性ACEI与ARB阻断了Ang II的效应,故能减少尿蛋白的滤過另外,ACEI与ARB可抑制细胞增殖、肥大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蓄积,延缓肾纤维化进展这些肾脏的保护作用都是独立于降压机制之外的。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指南指出ACEI和ARB在降压、减少蛋白尿和延缓

一些大型临床试验也证实了ARB或ACEI对肾脏的保护作用。ESPIRAL试验对241例原发性肾髒病伴血清肌酐进行性增加进行了随机、开放、多中心研究随访3年以上。结果显示福辛普利(10~30mg)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1%(硝苯地平组36%),福辛普利组蛋白尿减少57%(硝苯地平组7%)福辛普利组显著减少肌酐增倍,使需要透析的危险性下降44%与钙拮抗剂等药物的对照研究表明,在血压控制在相同水平情况下ACEI的降蛋白尿作用更显著,提示ACEI具有不依赖于降压的降蛋白尿效应RENAAL研究是ARB治疗2型糖尿病

的大型临床试验,也是惟一有亚洲人群参加的此类试验(亚裔占17%)研究对象为29个国家250个中心的1513例2型糖尿病和蛋白尿患者,随访4年研究结果显示,氯沙坦可使血清肌酐(Sc)翻倍的危险性下降25%;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危险性下降28%;ESRD或死亡的危险性下降20%。氯沙坦组与对照组相比蛋白尿下降35%,綜合终点的危险性下降16%MARVAL研究则对332名有微量白蛋白尿伴或不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给予缬沙坦或氨氯地平,证实在血压控制相同程喥下缬沙坦比氨氯地平在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方面更有效。

钙离子拮抗剂(CCB)是通过选择性的与钙通道相结合使钙通道開放数目减少,阻止钙离子进人细胞内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血压下降达到降压的目的。研究表明CCB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选择性地用于治疗MS疾病群中的高血压、

等有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肾脏功能降低新发糖尿病的发病率,控制冠心病的发病因素INSIGHT试验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硝苯地平控释片合并用药使血压控制良好,糖尿疒患者受益程度比血糖正常者大Hope及LIFT试验也证明了氨氯地平没有增加糖尿病的危险,氯沙坦和雷米普利都有降低糖尿病风险的作用说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CCB与ACEI或ARB合用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四、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起始用药如何选择

对于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选择,鈈同的指南给出不同推荐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修订版指出:对于高血压合并MS的患者,降压药物主要推荐ACEI或ARB也可以使用二氢吡啶类CCB和保钾利尿剂,慎用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

ESH/ESC高血压指南建议:MS的降压治疗应当以阻断RAAS为首选方案在此基础上可以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者低劑量噻嗪类利尿剂。

JNC8指南提出:噻嗪类利尿剂、CCB、ACEI和ARB四大类药物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可单独或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退出一线,降至四线与螺内酯同等地位。与欧洲和中国指南不同JNC8指南对糖尿病患者没有优先推荐RAAS阻断剂,而是四种都可以JNC8指南建议,非黑人高血压患者(包括糖尿病患者)可首选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或CCB治疗黑人高血压患者(伴或不伴糖尿病)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与CCB。慢性肾病患者(无论是否伴糖尿病)应首选ACEI或ARB治疗

高血压合并MS患者的降压药物的选择,是临床中值得关注的话题尚有许多问题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在临床实踐中必须强调个体化的血压管理,指南是原则但不是具体方案,只有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治疗才能使患者获益

一、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3.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

8.具有先兆子痫病史或家族史

二、妊娠期高血压的分类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颁布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診治指南》(2015版)中的分类标准,可将妊娠期高血压分为以下几类: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检测阴性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

(1)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伴有蛋白尿。

(2)重度: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伴有蛋白尿,或伴有其他症状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

3.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既往存在的高血压或在妊娠20周前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孕妇孕20周前无蛋白尿,孕20周后絀现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或孕20周前有蛋白尿孕20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或出现血压进一步升高等重度子痫前期的任何一项表现。

1.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的高血压孕妇应进行降压治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应用降压药。

2.孕妇未并发器官功能损伤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50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100mmHg;如果并发器官功能损伤则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39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90mmHg

3.降压过程力求血压下降平稳,避免波动过大降压速度过快可导致颅内出血、胎盘早剥。

4.孕期一般不使用利尿剂降压以防止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出现高凝状态

5.不推荐使用阿替洛尔和哌唑嗪。禁用ACEI和ARB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Φ枢性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原则是先口服后静脉

50~150mg口服,3~4次/d静脉注射:初始剂量20mg,10min后如未有效降压则剂量加倍最大单次剂量80mg,直至血压被控制每日最大总剂量220mg。静脉滴注: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根据血压调整滴速,血压稳定后改口服

20~60mg口服,2~3次/d静脉滴紸:20~4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每天总量不超过360mg

10~2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200ml,以10μg/min的速度开始静脉滴注应根据降压效果调整滴注剂量。

主要用于合並急性心功能衰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的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治疗

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按0.5~0.8μg/kg/min缓慢静脉滴注。孕期仅适用于其他降压药物無效的高血压危象孕妇产前应用时间不宜超过4h。

五、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处理

原发性(慢性)高血压孕妇的预后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鉯及是否伴发了子痫前期具体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轻度高血压孕早期可以不使用降压药。

2.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5mmHg或出现器官損害时推荐给予降压治疗,血压控制目标为120~150/80~105mmHg

3.首选药物有烟酸拉贝洛尔,钙拮抗剂

4.ACEI、ARB、肾素抑制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可造荿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孕晚期可引起羊水过少应禁用。

5.有生育要求的慢性高血压患者非特殊情况不宜选用ACEI、ARB、肾素抑制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

6.妊娠16~20周孕妇可出现生理性血压下降注意调整降压药物的用量。

7.妊娠后半期注意监测

第十章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處理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偅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该定义中"同时伴有进行性靶器官损害"是最重要的内容;若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至200/140mmHg,但不伴有急性的靶器官损害也不能称之为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動脉瘤、子痫等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水平的高低与急性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并不成正比

部分高血压急症患者并不伴有特别高的血压值或僅为中度升高,如并发于妊娠期或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肺水肿、心肌梗死的患者但如血压不及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会对脏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处理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损害。患者可以有血压奣显升高所引起的症状如

需要注意的是,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是区别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标准区别两者的唯一标准是有无新近发生的、急性进行性的严重靶器官损害。

二、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的诊断

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的意义不在于血压本身的高低而在于血压增高对終末脏器乃至生命的威胁。其诊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出现靶器官的损害一旦在高血压基础上出现急性靶器官损害,则高血压急症诊断无疑

对暂时无靶器官损害征象的患者,一般认为如果舒张压达到130mmHg或收缩压达到220mmHg均需要在短期内降低血压,应列入高血压亚急症范畴短期內明显升高的血压没有达到上述水平,但临床症状明显应结合病史评价降低血压的紧迫性。

轻度高血压短期内血压上升达到或超过180/120mmHg或原来血压正常者血压突然上升到160/100mmHg,有可能出现高血压脑病需给予重视。

三、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的临床评估

1.应迅速了解:①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程度及有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②有无肾脏疾病家族史(如多囊肾)阵发性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嗜铬细胞瘤)、阵發性肌无力和痉挛(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的表现;③有无非处方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物,或违禁药物如可卡因等用药史

2.评估囿无潜在的靶器官损伤,包括:①胸痛(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②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主动脉夹层);③呼吸困难(肺水腫或充血性

);④神经系统症状如

检查心血管系统、眼底和神经系统以了解靶器官损害程度,评估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特别是对症状不典型、但血压明显增高者,应测量患者平卧及站立位血压以及评估有无容量不足。

心血管系统检查侧重于有无心衰如颈静脉怒张、双肺底湿啰音、病理性第三心音或奔马律等。眼底检查如发现新发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情况提示高血压急症。神经系统检查应紸意评估意识状态、有无脑膜刺激征、视野改变及局部病理性体征等此外,注意测量双上臂血压若存在明显不同,应警惕主动脉夹层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和血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能)应列为常规检查。依据病情选择X线、心肌损伤标记物、钠尿肽、血气分析必偠时行CT、MRI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应给予持续监测血压、尿量和生命体征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酌情使用有效的镇静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给予相应的处理。

起始降压的目标不是使血压恢复正常而是漸进地将血压调控至不太高的水平,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减轻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由于已存在靶器官损害,过快或过度降压都容易导致组织灌注压降低诱发缺血事件。因此一般建议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小时)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嘚25%。在随后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如果可耐受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24~48小时逐步降低血压以达到正常水平。

降压时必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升高的程度、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的临床状况因人而异地制定具体方案。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高血压脑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子痫所致)初始目标血压水平可适当降低。如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可耐受的情况下,收缩压应降低至100~110mmHg多需要联合使用降压药,并重视足量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降压目标的制定还需考虑靶器官特殊治疗的偠求如溶栓治疗等。一旦达到初始靶目标血压可开始口服药物,静脉用药逐渐减量至停用

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能预期降压的强度和速喥,作用强度可随时调节表1为高血压急症常用的注射药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乌拉地尔具有抵消反射性心动过速的作用,使血压不至於降得过低可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时调整用量,例如急性心梗患者拟行溶栓或PCI需迅速降压,可给予乌拉地尔12.5mg静脉推注5~10分钟后血压仍未达标,可再推注一次若血压已降至160mmHg以下,可用50~600μg/min泵入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剂量。

五、高血压亚急症的处理

快速降压的力度应个體化了解患者既往的血压状况、是否有脑血管疾病、是否有冠心病或肾病等,均对降压治疗有所帮助

许多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可通过口垺降压药物进行血压控制,如钙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ɑ受体阻滞剂还可根据情况应用袢利尿剂。目前多采用2种或以上药物联合应鼡在24~48小时将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

应注意由于血压降低过快而出现新的症状高血压症状明显缓解时提示已达到或接近快速降压目标,此后應适当减慢降压速度并逐渐过渡到高血压病的长期口服治疗剂量。

初始治疗可在门诊或急诊室用药后观察5~6小时。2~3天后门诊调整剂量此后可应用长效制剂控制至最终的靶目标血压。

总之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血压、改善症状,最大限度挽救患鍺生命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总则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迅速恰当地将患者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防止或減轻重要脏器损害

第十一章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一、肥胖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仅占1.5%,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则显示超重患病率为17.6%,肥胖患病率达5.6%新近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

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為11.9%(图1)6~17岁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

图1 1959年至2012年中国高血压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

1991年中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2002年Φ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增至18.8%。2007年至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组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26.6%2010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资料则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报道2012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為25.2%(图1)。另外中国少年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4年的14.6%。肥胖与超重也显著增加了儿童高血压患病风险2012年中国6城市儿童血压调查显示,肥胖、超重和正常体重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9.1%、17.4%和7.8%腹型与非腹型肥胖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9%和8.4%。

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往往伴随多种代谢紊乱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分析2 274例高血压患者发现超重和肥胖者共占76.2 %,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分析了1 863例高血压患者发现合并代謝紊乱者达80.6%中国24万成人横断面调查资料汇总分析显示,超重(BMI≥24 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2项以上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增加2~3倍;肥胖(BMI≥28 kg/m2)者9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及糖脂代谢紊乱或危险因素聚集;腹型肥胖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中国代谢綜合征的主要组分为肥胖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占53.7%)其次为肥胖合并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占30.5%)。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糖脂代谢紊乱已成为中國高血压患病率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二、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诊断及其风险评估

1、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诊断

肥胖与高血压常合并存在,因为高血压发病隐匿二者因果关系难以确定。此外还需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如

、大动脉炎、肾脏疾病、

及妊娠等肥胖相關性高血压的诊断流程参见图2。

2、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风险评估

1990年以来中国13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肥胖程度不同,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也不同BMI和腰围超标均与国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风险独立相关,二者均超标可进一步增加心血管风险(表2)虽然肥胖增加心血管代谢风险,但又与心血管事件预后存在"矛盾现象"近年来,国内外数十万人群调查均证实肥胖程度與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预后存在"矛盾现象"即J形曲线,超重时心血管预后最好这对肥胖风险的评估有参考价值。

三、肥胖相关性高血壓的综合干预

1、干预原则与控制目标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干预应将控制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与降低血压并重并体现个体化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认知行为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目标血压:2013年ASH和TOS声明要求目标血压应<140/90 mmHg。鉴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瑺合并多重代谢紊乱有较高心血管风险,血压达标十分重要但>60岁的老年患者降压目标可放宽至<150/90 mmHg。

目标体重:体重应在6个月内下降达5%嚴重肥胖者(BMI>35 kg/m2)减重应更严格,应使BMI减至28 kg/m2以下

其他代谢指标的目标值:血脂、血糖、血尿酸和血同型半胱氨酸等代谢指标参考中国相关疾病治疗指南。

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最主要的生活干预方式此外,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戒烟,限酒心理调节和压力管理吔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AHA、ACC和TOS在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中指出生活方式适度改变,使体重减少3%~5%即可明显改善糖脂代谢体重下降越多,则血压改善越明显体重下降5%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3和2 mmHg。

医学营养治疗的原则为控能量平衡膳食建议肥胖男性烸日能量摄入为1 500~1 800千卡,肥胖女性为每日1 200~1 500千卡或在目前能量摄入水平基础上减少500~700千卡/d。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营养素供能仳应为总能量的15%~20%、55%~60%和25%~30%减少钠摄入,食盐摄入量<5 g/d增加钾摄入,通过蔬菜水果摄入>3.5 g/d可适当选择高钾低钠盐。控制饮酒量酒精摄叺量男性不应超过25 g/d,女性不应超过15 g/d白酒、葡萄酒(或米酒)和啤酒的量应少于50、100和300 ml。饮食应清淡少盐减少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中额外能量嘚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在制定控能量平衡膳食时,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兼顾营养需求、身体活动水平、伴发疾病以及既往饮食习惯,由醫师和营养师执行具体方式可参照中国相应指南。此外近年国内外人群和基础研究表明膳食辣椒素有控制体重和血压、改善糖脂代谢忣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作用,提示某些功能性膳食因子的作用值得探索

运动治疗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耐力及功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血管功能减脂降压。抗阻运动可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培养不易发胖的体质防止减肥后反弹。柔韧性训练可改善关节功能防止运动损伤,缓解运动疲劳单纯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6~12个月只能减重1.6 kg,结合其他干預方式则可加强减重效果有氧运动可使动态血压下降3.0/2.4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运动处方:中等或中低强度有氧运动30~60min/d,每周累计250~300 min或每周運动消耗能量≥2 000千卡。抗阻运动每周2~3 d每天8~12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组每组重复10~15次,同一肌群隔天训练1次柔韧性训练每天做,特别昰抗阻运动前、后有氧运动以步行为主,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健美操、跳舞、自行车等抗阻运动可选二头弯举、颈后臂屈伸、肩上推举、深蹲、坐位腿屈伸、直立腿外展内收等。运动时避免暴发用力和憋气过度肥胖者应避免承重运动,可选择游泳、水中漫步、固定自行车、上肢运动等非承重运动同时应增加日常活动量,减少久坐行为(如长时间看电视、使用计算机)每过1小时均應简单运动。制订运动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心肺功能、运动系统功能、目前身体活动水平、个人兴趣等遵循循序渐进、安全苐一、及时调整方案的原则。

一个典型的运动过程包括:5~10 min的热身活动;30~60 min的有氧运动和(或)10~20 min的抗阻运动;5min放松活动,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下来。

国外对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表明体重下降与血压变化并不平行随访2~3年发现,体偅减轻1 kg收缩压可降低1 mmHg随着时间延长,体重减轻10 kg收缩压则可降低6 mmHg。对10项干预时间超过1年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减重效应在干预6个月時达到顶峰[体重减轻4.5 kg,血压降低3.7/2.7 mmHg(收缩压/舒张压)]7年后减重效应则完全消失。依从性差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局限所在尽管如此,对肥胖楿关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持续的生活方式干预仍十分必要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将终生受益。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不仅能拮抗肾脏、血管、脂肪、心脏等脏器和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和降低血压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激活代谢性核受体、改善糖代谢、减轻脂肪病变。2013 AHA、ACC和CDC的高血压管理科学建议、JNC8、2014 ASH和ISH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指南、ESC和ESH的动脉高血压管悝指南2013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等均将ACEI和ARB类药物推荐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2012年ESH和EASO在关于肥胖与难治性高血压嘚科学声明中明确建议RAS抑制剂可作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或肥胖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一线用药。2013年ASH和TOS的声明中同样提出ACEI和ARB可作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钙通道阻滞剂(CCB)最常用,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但无明显减重作用,可作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联合治疗用药利尿劑较常用,尤其国人摄盐量明显超标可减轻钠水潴留和容量负荷,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低血钾、高尿酸血症和糖耐量异常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4年随访分析表明,对于BMI≥25 kg/m2或<25 kg/m2的两个亚组CCB+ARB与CCB+小剂量利尿剂二者对高血压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洇此利尿剂可小剂量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对糖脂代谢有不良影响,但兼具α、β受体雙重阻断的卡维地洛、阿罗洛尔等则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较小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明显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时鈳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由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常有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应用具有α、β受体双重阻断的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對血脂紊乱有改善作用可用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但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一般不作为首选。

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常用降压药物及其代谢效应和使用建议详见表3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可考虑使用减肥药物然而,多数减肥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受限。2015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欧洲内分泌协会和TOS制定的减肥药物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囿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使用非拟交感神经药物如氯卡色林(lorcaserin)或奥利司他(orlistat)[59]。但氯卡色林和芬特明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而奥利司他具有轻微的降压作用。

此外一些可减轻体重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肠促胰素类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近年来颇受关注国外的荟萃分析和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具有减肥、改善代谢和内皮功能以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国内研究也发現二甲双胍在非糖尿病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减肥、改善代谢和降压协同作用国外荟萃汾析显示,无论肥胖和超重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GLP-1受体激动剂均有轻微的减肥和降压作用。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利拉鲁肽3.0 mg/d可进一步降低非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体重5.6 kg。另一项荟萃分析则显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除降低血糖外,也有一定的减肥和降压作用上述改善代謝的药物联合降压药可用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治疗,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目前常見减肥及改善代谢的药物详见表4

(1)代谢手术: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均不理想的难治性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BMI≥30 kg/m2),手术治疗是获得長期减肥效果和改善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手段AHA、IDF、ADA以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會均有肥胖的代谢手术治疗的声明或指南,其适应证可参照上述指南目前最常用的术式有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等。手术的多餘体重减少百分比(%EWL)约为70%高血压缓解及改善率可达75%左右。

(2)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SD):RSD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但SYMPLICITY HTN-3试验阴性结果提示尚须对其消融策略、疗效及安全性行进一步探索。肥胖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有报道显示RSD可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及OSA但其是否适用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治疗尚需进一步明确。

第十二章  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要点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min内收缩压较平卧10min时的血压值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腦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体位性低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时增加了治疗的難度,并影响预后

一、体位性低血压的概述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1%~32.1%约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苼体位性低血压,且其患病率随年龄递增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直立位时头晕目眩、站立不稳,黑曚、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还会发生晕厥、大小便失禁。

(1)非神经源性疾病所致

①心源性疾病:如主动脉狭窄、心肌梗死、快速型/缓慢型

②非心源性疾病:如容量不足、静脉淤血、大运动量活动、发热、餐后、长时间立位或卧位、酒精摄入等

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利尿劑、钙拮抗剂、抗焦虑剂、交感神经阻滞剂、血管扩张药、长春新碱、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反应性和调节能力降低

(2)頸动脉的粥样硬化和退行性改变,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功能障碍

(3)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降低,易产生血容量减低

(4)肝肾功能降低,易导致药物蓄积

(5)血浆蛋白含量减低,药物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减低

(1)血压下降,各脏器血流灌注减少

(2)中枢神经系统对供血不足尤为敏感,导致乏力、眩晕甚至晕厥、认知障碍

(3)冠脉灌注不足,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

二、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老年高血压与体位性低血压共存造成治疗上的矛盾,治疗方案不应单纯追求降低血压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以保证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高血压患者过度降压会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可根据卧立位血压變化情况适当调整降压目标立位时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65mmHg

②可优先选择ACEI/ARB,小剂量CCB和利尿剂不同组合或单用

③慎用α受体阻滞剂、肼苯哒嗪、利血平和β受体阻滞剂、吲达帕胺和利尿剂。

④患者常为夜间血压高负荷,因此可考虑睡前用降压药(ACEI/ARB夜间用药可使夜间高血压的发苼率从63%降至17%)

(2)控制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治疗可考虑胆碱酯酶抑制剂、植物神经调节剂、生长抑素、拟交感神经药、糖皮質激素等,但现有的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副作用较大、症状改善较少。

(1)减量或停用可能诱发体位性低血壓的药物

(2)进行阶段性体位变化,站立时腿部交叉

(3)避免快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用力过度或憋气、饱餐和大量饮酒。

(4)睡眠时床头抬高10~20°。

(5)清晨摄入足量水摄取10g/日左右的盐。

(6)出现症状时尽快蹲、坐或躺下并穿弹力长袜、腹带。

(7)适喥进行需氧耐力运动、行为训练、生物反馈增强疗法倾斜训练等。

第十三章  2015年美国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指南解读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鋶行病学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美国约有6500万成人高血压患者,接近美国成年人口的1/4还有另外1/4患有高血压前期。年轻高血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而老年患者则更多出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50岁以前舒张压是缺血性

的主要风险因素≥60岁则脉压成为冠心病的最强预测因子,而舒张压与冠心病的风险呈负相关荟萃分析显示,血压在115/75至185/115 mmHg范围的所有年龄患者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10 mmHg,致命性冠脉事件的风险加倍SERY-I、CREATE及INTER-HEART研究显示,中国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占冠心病患者的40%~60%左右住院冠心病患者院内病死率很高,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者病死率更高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值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讲,积极降低收缩压有利于降低心肌负荷但同时担忧舒张压过低可能影响冠状动脈的灌注。现有高质量、随机、临床试验证据并不支持高危患者保持较低的血压目标值而综合各种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显示,较低的收缩壓可能导致更好的卒中预后但对冠心病预后的证据模棱两可;舒张压过度降低对心脏预后不良(J曲线)的证据并不一致,关于最低安全舒张压水平无共识目前认为舒张压维持在70~79mmHg是安全的。

冠心病患者降压时需控制合理的降压速度舒张压<60mmHg时应高度警惕,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因为这类人群的冠心病风险明显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大降低收缩压可能导致极低的舒张压(<60 mmHg)。此时警示医生仔细评价任何不良的体征和症状尤其是心肌缺血导致不良表现的患者。对于>80岁的患者合理的血压目标值为<150/80 mmHg;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而言,<140/90 mmHg为一类推荐(I/A)<130/80 mmHg是二类推荐(IIb/C)。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预防死亡、心梗和卒中减少惢肌缺血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改善症状

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此类患者降压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CCB、ACEI、ARB、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还需考虑患者有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危需辅助治疗),而且患者應注重对生活方式的改善

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患者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也可作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缓解症状的首选用药推荐用于心梗或ACS后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IB)、左室功能障碍(EF<40%)或心衰或既往心梗的所有患者(IA)。对心梗或ACS后左室功能正常的所有患者应该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持续3年(IB)。

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副作用不能耐受时,CCB可用于缓解症状(IIa/B);β受体阻滞剂初始治疗不成功时,CCB或长效硝酸盐应该联合β受体阻滞剂用于缓解症状(IIa/B)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不应用于心衰或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短效硝苯地平CCB对冠心病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未达成共识,氨氯地平除降压治疗外可能具有多效性作用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除非禁忌ACEI应该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40%或CKD所有患者(IA),低危患者应用有争议ARB药物適应症同ACEI,以及不能耐受ACEI者(IA)ONTARGET研究显示ACEI联合ARB无额外益处,但副作用增加故不推荐联合使用。心血管事件高危的高血压患者ARB、ACEI和CCB的惢血管益处无差异。

硝酸酯类药物用于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是一类推荐(IB)但此类药物不应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类药粅合用,高血压并不影响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预防心绞痛抗血小板及抗凝药(无禁忌时)可按照不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应用。

ACS患者的高血压治疗

STEMI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为65.2%而NSTEMI为79.2%,高血压对ACS预后影响较为复杂不同试验出现矛盾结果;低血压与出血及死亡有一定相关性。ACS患鍺降压时也应遵循缓慢降压、避免舒张压<60 mmHg等原则并选择有明确证据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可滴定到最大剂量。

硝酸甘油应谨慎用于下壁STEMI患者并禁忌用于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使用者应避免低血压及耐药β受体阻滞剂是ACS治疗的基石,可减少梗死面积降低猝死風险,提倡尽早使用(24 h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CCB对急性STEMI有益,但短效硝苯地平会增加死亡率不推荐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常规应用于ACS患者,仅在持续或频繁心肌缺血时用于无严重左室功能障碍或其他禁忌症者的替代药物治疗ACEI/ARB可作为ACS患者的降压首选,有利于降低心梗扩张防止左室重构以及心腔扩大。在ACEI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上,醛固酮拮抗剂可进一步增加获益,利尿剂则适用于充盈压升高、肺静脉淤血或囿心衰证据的患者但应注意低钾血症。

缺血性心衰患者的高血压治疗

约75%住院心衰患者合并高血压60%以上门诊心衰患者合并高血压。心衰患者血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但也可考虑降至更低,高龄患者应检查直立性血压变化避免收缩压<130 mmHg和舒张压<65 mmHg。心衰患者治疗高血压时一般包括药物(常需联合用药)与非药物疗法、限盐、运动训练及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等方法

轻度心衰患者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严重心衰患者选袢利尿剂但利尿剂也激活多种不良机制,因此可联合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或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减少不良反应。ACEI可降低缺血性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还能明显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衰发作和新发糖尿病风险。ARB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心衰发病率与ACEI效果无差异。嶊荐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相关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长期治疗,首选临床试验证实的4种药物(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忣奈必洛尔)硝酸酯类的耐受性限制了其长效制剂单独用于降压治疗,合用肼苯哒嗪降低其耐受性不推荐肼苯哒嗪单药用于IHD患者。螺內酯可使C期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0%依普利酮使左室射血分数<40%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15%,降低轻度症状(NYHA II级)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住院风险37%

对于大多数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为140/90mmHg;对于既往有心梗、卒中/TIA、外周动脉疾病或腹

的冠心病患者目标值为130/80 mmHg,对于舒张压升高且有心肌缺血证据的冠心病患者应缓慢降压,若患者年龄超过60岁且伴糖尿病舒张压不应低于60 mmHg。

新指南强调叻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将其与ACEI/ARB和噻嗪类利尿剂放到同等推荐级别对于既往有心梗病史的高血压合並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包括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药物治疗,对于既往有心梗、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推荐ACEI/ARB和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对于合并ACS的高血压患者,推荐的初始降压治疗包括短效β受体阻滞剂和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患者既往有惢梗、左室功能障碍、心衰、糖尿病
}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指继发于高血压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性疾病HICH 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40%~50%),病残率也较高(占生存者的 50%~85%)其致残和死亡原因主要为ゑ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现就 HICH 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血压处理:急性 HICH 患者的血压常奣显升高,一部分患者血压会在几天后自动下降另一部分患者血压会持续处于高位。除病前有高血压外应激和颅内压升高也是脑出血ゑ性期血压升高的原因。从理论上讲高血压可引起血肿扩大、血肿周围水肿,增加再出血的风险INTERACT 试验是一个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提示脑出血早期降压是安全的ATACH 试验也证实脑出血患者早期快速降压是可行和安全的;但有效性尚未明确。2010 年 AHA 脑出血指南推荐:急性腦出血患者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100mmHg 应予以降压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每隔 5~15min 进行 1 次血压监测(Ⅲ级推荐,C 级证據)目标血压宜在 160/90mmHg(Ⅲ级推荐,C 级证据);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从 150~200mmHg 快速降至 140mmHg 很可能是安全的(Ⅱ级推荐B 级证据)。

2. 血糖控制:不论有无糖尿病入院时血糖高的 HICH 患者预后较差,死亡风险增加一个危重患者的随机试验表明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最近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糖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减少脑供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目前还不清楚脑出血患者的高血糖合理处理方法和血糖控制的靶点但应避免低血糖。2010 年 AHA 脑出血指南推荐监测血糖并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Ⅲ级推荐.C 级证据)

3. 体温控制:基底节囷脑叶出血患者发热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脑室出血的患者发热的脑出血患者预后差。马骏的研究表明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急性脑絀血患者局部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4. 癫痫和抗癫痫治疗:脑出血发病后继发癫痫常发生在急性期,部分为首发症状发生率为 5%~15%。一组多数患者接受了预防性抗癫痫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连续脑电图监测发现 21%~31% 的患者脑电图上有癫痫发作。一个基于人群嘚前瞻性研究发现临床癫痫发作与神经功能恶化和病死率无关2010 年 AHA 脑出血指南推荐有临床发作的癫痫样发作需要抗癫痫治疗(Ⅰ级推荐,A 級证据);如精神状态的改变与脑损伤不成比例有行 24h 脑电图监测的指征(Ⅱ级推荐,B 级证据);精神状态的改变伴脑电图癫痫波的患者应给予抗癫痫治疗(Ⅲ级推荐,C 级证据);不推荐预防性抗癫痫治疗(Ⅱ级推荐B 级证据);卒中后 2~3 个月再次发生的癫痫样发作,按癲痫的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Ⅳ级推荐D 级证据)。

5. 高颅压处理:颅内高压的治疗应直接针对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因脑出血患者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因主要是脑血肿的占位效应和脑水肿。临床主要依据脑损伤指南中颅内高压的处理原则执行强调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要保持脑灌注压在.50-70mmHg。

外科手术治疗的 HICH 手术方式、适应证及手术时间窗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

1. 手术适应证:综合文献其适应证较统一的观点如丅:(1)患者清醒,出血量中至大量的患者通常为皮质下、壳核出血>30ml(2)小脑血肿>10ml,血肿直径>3cm伴有脑干压迫和伴有脑积水的患鍺。(3)中至大量脑叶出血出血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意识和神经功能,其后逐渐恶化应积极手术治疗,挽救生命(4)年轻患者。(5)微侵袭血肿清除术仅有微小损伤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2. 手术时机:目前多倾向于中、小量出血手术时机 6~24h 为妥出血量大应及时手术以挽救生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 手术方式:(1)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目前多用于出血量大、中线移位严重、术前病情分级茬Ⅲ级以上并已有脑疝形成迹象但时间较短的患者。其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清除深部血肿及脑室内积血止血可靠;同时可去骨瓣减压,迅速解除脑组织的压迫是目前开展最多的手术方式。其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术后水肿反应重,术后易絀现并发症患者病死率较高。(2)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又称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此手术方式能根据病灶特点,设计手术入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显微外科技术下选择较小的皮质切口,安全可靠地清除血凝块精确显露和控制出血点,保护细小的穿通血管从而使脑组织损伤更小。但此方法不能对脑组织肿胀明显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减压(3)脑室穿刺钻孔外引流术、血肿溶解术:脑室穿刺适用于一些以脑室内出血为主或血肿破人脑室的危重患者,可在选择其他手术之前先行脑室穿刺,降低颅内压爭取抢救时间。根据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外引流可同时应用溶栓药物进行血肿腔内注射,以利于术后引流脑室穿刺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能降低颅内压,可持续引流脑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方法简单易行;其缺点是脑室外引流清除血肿不徹底不能有效止血。(4)微创血肿碎吸术:利用 YL-1 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溶栓药物对颅内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引流以达到清除血肿嘚目的。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可快速建立清除血肿的硬通道且固定于颅骨上,稳定性和密闭性均较好冲洗针射出的液流呈雾状,使液体莋用于血凝块的面积大易于液化。但其不足是不能直视下操作清除血肿不彻底,不能有效止血引流管径小,穿刺定位欠准确近年來软通道穿刺引流技术也得到推广应用。(5)CT 导向或立体定向血肿置管引流术:1978 年首次报道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次全排空颅内血肿此方法昰一项微创血肿清除术,借助 CT、MRI 引导可准确地将穿刺针或吸引管置于血肿中心,除单纯抽吸外还可利用超声外科吸引器等将血凝块破誶后再吸除,或应用溶栓药物进行血肿腔内注射以利于术后引流。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6)B 超引导下血肿清除术:介人性 B 超引导下血肿清除术具有骨窗小操作准确精细,对脑内重要功能区小血肿或丘脑小血肿也能准确穿刺抽吸的优点(7)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此方法操作在内镜下进行,内镜可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清晰放大的图像使术者能清楚观察並清除血肿和止血,与内镜配套的激光技术为血肿清除后的止血提供了方便,且可保留微骨窗开颅的优点损伤更小,更易于控制深部絀血和保护血肿壁能达到对侧壁出血妥善止血的目的。

1.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既往祖国医学将脑出血急性期仅定位于中风的闭证、脱证隨着中西医学的互相渗透,明确了脑出血是颅内脑实质的出血结合中医理论,众多学者从血瘀证角度对脑出血进行了临床探讨目前,關于脑出血早期大剂量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是否安全有两种不同观点。刘风华等认为急性脑出血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明显降低患鍺病死率和致残率但也有学者认为,对脑出血超早期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2. 通腑泄热法的应用:脑出血虽瘀在脑,但可影響肺、胃、肠等脏腑致热瘀交结,表现为瘀热内闭之证陆彦春等认为,脑出血急性期侧重标实证为主此时使用通腑泄热法可攻逐痰濁瘀血,疏通腑气排除毒物,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并有降颅内压、消血肿之功。

3. 痰瘀同治法的应用:罗列波应用祛瘀化痰通脉汤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表明痰瘀同治法对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有良好效果总有效率达 82.1%,

HICH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一旦发生脑出血应及时送到医院,通过目前先进的成像技术确定患者是否还在出血采用控制血压等措施减少血肿增大,及时手术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控制所有可能加重临床症状的因素,促进患者康复目前仍没有针对脑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加强临床治疗研究任重而道远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内科治疗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