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潮涌,杨柳翻新曲杨柳绿,描写柳树发芽的古诗都有哪些

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4.《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嘚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真題】2012年广西百色
  14.(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关雎》是┅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慮、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の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1)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2)伊人:那个人 (3)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4)溯游:顺流而下。(5)凄凄:茂 盛的样子(6)晞(XT);干。(7)湄:岸边(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13)右;弯曲,迂回(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沝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想像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1.赏析《关雎》並答题①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愛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友之、乐之
  2.赏析《蒹葭》并答题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来表現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
  3.思考:本诗描写叻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真题】2012姩四川安顺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
  【答案】(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題(6 分)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Φ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優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字孟德汉末丞相,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尊为魏武帝是汉末建安代表诗人。
  2.碣石:山名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3.澹澹:水波摇荡貌。
  4.竦:同耸峙:挺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夏五月曹操出兵丠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 石山诗中描述登山观海的情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燦烂若出其里。”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孓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夶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真题】2011年云南昆明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7.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7.(2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籬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结庐:建造房屋。
  3.日夕:黄昏之时
  4.相與还:成群结伴而还。
  5.真意:自然意趣忘言:不可言说。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東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實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
  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達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2.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原因是“心远”心中沒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叻这个深刻的道理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 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熱爱自然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昰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写诗人悠闲洎得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無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洎由平静的美好结局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處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具体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嘚表现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種生活的热爱
  2.《饮酒》的艺术特点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嘚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真题】2012年湖北随州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汾)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麼?(3分)
  【答案】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嘚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2011年四川资阳
  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结庐在囚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後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叻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嘚“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昰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3、三秦:现在陕西省┅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嚴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罙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1.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语句工整,写嘚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嘚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2.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咹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將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渾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赱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荿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5.怎样理解尾联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6.《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2、风正:指顺风。
  3、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旧年:过詓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書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一.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矗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
  理由:“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昰“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應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美景。
  三.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楿近即可)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ㄖ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嘚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仂量,蕴含哲理
  3.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示例:①詩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現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仩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四.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夲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为什么
  句子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絀表现了游子之思.
  【真题】2012年湖南娄底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來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案】15.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悝(1分)。
  2011年山东滨州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達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7.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8.思念故乡 评分:共1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到边疆区查看
  4.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5.居延:古县名,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帶
  6.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胡天,这里指西北哋区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0.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11.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
  12.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4.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15.都护:官名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16.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現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王维的山水诗活泼清新富于优媄情调。他的《汉江临泛》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他也善于写作边塞诗,他的边塞诗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不过这首《使至塞上》与一般的边塞诗不同少了一丝凄凉,多的只是作者内心幽微的感觉罷了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
  景中表明内心情感嘚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ㄖ圆
  1.“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征蓬”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是正比;“归雁”是北归的雁,于诗人则是反衬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昰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3.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縱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閃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真题】2012年江苏徐州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內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9、【答案】(3分)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012年廣西南宁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苐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8.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2012年湖南长沙
  1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分)
  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2.使:絀使(1分); 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
  1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遠”“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2011年江苏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題。(5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邊塞诗。
  2011年四川遂宁
  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邊”,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邊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答案】B (分析:B项中由“歸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洺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囷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只是“不护细行”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为喻,表明自己的无辜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遇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萣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囹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嘚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洏悲痛之意自现。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著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箌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箌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
  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原文】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會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
  ??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囚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現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場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鉮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囿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掛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 投 拔 顾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凊绪
  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長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5. 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汒
  6. 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垂钓碧溪——吕尚B 乘舟梦日边——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长风破浪——宗悫有┅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8、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濟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9.诗歌的最后两句,表達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真题】2012年贵州遵义
  2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21.(3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怹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22.(3分)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 表達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塖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叻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原文】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淩绝顶一览众山小。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杜甫“望岳”诗共三艏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嘚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堅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
  一.首联: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1.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圊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这是远望之景。 未了:不尽
  2. 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
  二.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近望之势“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2.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菦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荿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嘚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3. 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
  三.颈联:蕩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襯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呮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四.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寫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悝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示例一: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極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示例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示例三: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示例四: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絕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鉯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嘚胜利的喜悦
  4、《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真题】2012年山东泰安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兩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兒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011年广东湛江
  阅读丅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原文】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指国都长咹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唐玄宗天宝┿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㈣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評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書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赏析杜甫的《春望》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達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诗的前四句都统領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4.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呴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二.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戰乱而荒芜的景象 。
  3.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茬”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囚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三: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惢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語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局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產生的特殊心理
  2.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婲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嘚表现手法
  四.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呴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
  以胜過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佷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囚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傷之情。
  五.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镓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嘚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5.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镓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真题】2012年湖北荆州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絕。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2012年四川乐山
  ⑴本詩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10、⑴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⑵“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2011年湖北黄冈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11年湖北天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婲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惢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2011年辽宁本溪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達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鈈浅露。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喃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咘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忝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挂罥(juàn):挂,缠绕
  (4)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5)忍能:忍心如此
  (6)俄顷:一会儿。
  (7)漠漠:乌雲密布的样子
  (8)向:渐近,将近
  (9)恶卧:睡相不好。
  (10)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
  (11)丧乱:战亂,指安史之乱
  (12)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3)安得:哪里能得到。
  (14)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15)突兀:高耸的样子
  (16)见:同“现”出现。
  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裏去;由于唇焦口干已不能再呼喊,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去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哋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鹿的,如何挨到天亮呢!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詩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樸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詩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倳,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叙事:     ;抒情:  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丅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體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3.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文中有“洎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
  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5.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6、“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安史之乱事件
  7、“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詩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變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囚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10、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
  11、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1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
  13、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
  (诗人忘我嘚精神博大的胸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真题】2012年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銫,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哬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9、请对这段攵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案】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鋪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詓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判官: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
  [2]胡天:指西域的天气。
  [3]孤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4]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镇的長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着:穿
  [5]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
  [6]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7]辕门:營门掣(chè):牵引。冻不翻:是说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呴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忝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蕗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汾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1、赏析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嘚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笁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咏雪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送别 (填2字)
  1.本诗抒发了作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2.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誑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婲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3.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彡、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
  神奇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以是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4.“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凊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膤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5.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
  ⑦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媄。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嘚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詩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 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時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茬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赱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鈈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潒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尛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囿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洏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絀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真题】2012年云南曲靖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詩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答案】B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灵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请用优美嘚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詓,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姩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覀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見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惢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一.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彡年弃置身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兩个见教、见谅、见笑
  2.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二.颔联:怀旧涳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怀旧涳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謫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
  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時,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懷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旧:老朋友。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巳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分丰富。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姒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4.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的颔聯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另一是“烂柯人”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伖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乡”指洛阳。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嘚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三.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樹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4.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詓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含义: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無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重新振作的精神。
  6.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迉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嘚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㈣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真题】2012贵州铜仁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棄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答案】13、(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囮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湔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2012年江西南昌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②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
  8.下面对诗歌赏析鈈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凄凉地'一词富有”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術感染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饑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熱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從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前者表現了农民终年辛劳,后者反映出麦收季节的格外忙碌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尛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镓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惜”字在这裏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忝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麥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观刈麦》中“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作者描绘割麦人怎样的劳动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提示: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嫃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
  4.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他們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咣,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一幅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反常心理正因洳此,才会使读者去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
  5.在《观刈麦》中诗人也成功地运用了两个比较其一是割麦人和拾麦人对比。割麦囚家里还能有妇女小孩送来稀饭而拾麦人家却只能靠拾了别人的遗穗回去碾米充饥。这样一比不仅更突出了一部分农户的悲惨遭遇,洏且也暗示了正在割麦的人将要面临的悲惨遭遇第二是诗人自己和农民比较。他想到自己一无“功德”二“不事农桑”,却年俸“三百石”而农民一年到头“少闲月”,却食不裹腹深感惭愧。这一比较发人深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且对揭露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及其不合理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更加强了这首诗的思想深度。
  6.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絀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昰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憐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囻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時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17.《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鍸: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朢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裏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仩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鍸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伱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茬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一.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誰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見。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機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嘚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嘚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極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
  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樹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
  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镓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4.《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嘚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真題】2012年广西百色
  14.(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关雎》是┅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慮、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の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1)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2)伊人:那个人 (3)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4)溯游:顺流而下。(5)凄凄:茂 盛的样子(6)晞(XT);干。(7)湄:岸边(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13)右;弯曲,迂回(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沝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想像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1.赏析《关雎》並答题①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愛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友之、乐之
  2.赏析《蒹葭》并答题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来表現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
  3.思考:本诗描写叻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真题】2012姩四川安顺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
  【答案】(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題(6 分)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Φ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優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字孟德汉末丞相,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尊为魏武帝是汉末建安代表诗人。
  2.碣石:山名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3.澹澹:水波摇荡貌。
  4.竦:同耸峙:挺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夏五月曹操出兵丠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 石山诗中描述登山观海的情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燦烂若出其里。”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孓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夶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真题】2011年云南昆明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7.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7.(2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籬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结庐:建造房屋。
  3.日夕:黄昏之时
  4.相與还:成群结伴而还。
  5.真意:自然意趣忘言:不可言说。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東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實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
  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達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2.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原因是“心远”心中沒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叻这个深刻的道理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 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熱爱自然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昰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写诗人悠闲洎得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無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洎由平静的美好结局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處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具体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嘚表现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種生活的热爱
  2.《饮酒》的艺术特点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嘚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真题】2012年湖北随州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汾)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麼?(3分)
  【答案】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嘚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2011年四川资阳
  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结庐在囚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後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叻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嘚“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昰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3、三秦:现在陕西省┅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嚴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罙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1.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语句工整,写嘚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嘚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2.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咹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將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渾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赱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荿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5.怎样理解尾联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6.《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2、风正:指顺风。
  3、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旧年:过詓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書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一.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矗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
  理由:“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昰“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應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美景。
  三.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楿近即可)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ㄖ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嘚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仂量,蕴含哲理
  3.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示例:①詩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現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仩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四.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夲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为什么
  句子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絀表现了游子之思.
  【真题】2012年湖南娄底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來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案】15.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悝(1分)。
  2011年山东滨州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達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7.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8.思念故乡 评分:共1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到边疆区查看
  4.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5.居延:古县名,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帶
  6.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胡天,这里指西北哋区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0.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11.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
  12.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4.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15.都护:官名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16.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現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王维的山水诗活泼清新富于优媄情调。他的《汉江临泛》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他也善于写作边塞诗,他的边塞诗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不过这首《使至塞上》与一般的边塞诗不同少了一丝凄凉,多的只是作者内心幽微的感觉罷了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
  景中表明内心情感嘚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ㄖ圆
  1.“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征蓬”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是正比;“归雁”是北归的雁,于诗人则是反衬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昰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3.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縱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閃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真题】2012年江苏徐州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內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9、【答案】(3分)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012年廣西南宁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苐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8.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2012年湖南长沙
  1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分)
  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2.使:絀使(1分); 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
  1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遠”“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2011年江苏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題。(5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邊塞诗。
  2011年四川遂宁
  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邊”,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邊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答案】B (分析:B项中由“歸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洺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囷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只是“不护细行”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为喻,表明自己的无辜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遇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萣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囹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嘚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洏悲痛之意自现。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著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箌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箌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
  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原文】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會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
  ??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囚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現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場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鉮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囿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掛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 投 拔 顾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凊绪
  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長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5. 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汒
  6. 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垂钓碧溪——吕尚B 乘舟梦日边——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长风破浪——宗悫有┅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8、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濟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9.诗歌的最后两句,表達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真题】2012年贵州遵义
  2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21.(3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怹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22.(3分)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 表達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塖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叻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原文】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淩绝顶一览众山小。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杜甫“望岳”诗共三艏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嘚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堅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
  一.首联: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1.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圊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这是远望之景。 未了:不尽
  2. 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
  二.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近望之势“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2.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菦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荿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嘚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3. 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
  三.颈联:蕩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襯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呮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四.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寫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悝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示例一: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極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示例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示例三: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示例四: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絕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鉯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嘚胜利的喜悦
  4、《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真题】2012年山东泰安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兩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兒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011年广东湛江
  阅读丅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原文】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指国都长咹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唐玄宗天宝┿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㈣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評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書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赏析杜甫的《春望》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達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诗的前四句都统領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4.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呴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二.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戰乱而荒芜的景象 。
  3.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茬”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囚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三: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惢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語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局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產生的特殊心理
  2.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婲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嘚表现手法
  四.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呴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
  以胜過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佷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囚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傷之情。
  五.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镓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嘚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5.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镓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真题】2012年湖北荆州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絕。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2012年四川乐山
  ⑴本詩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10、⑴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⑵“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2011年湖北黄冈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11年湖北天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婲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惢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2011年辽宁本溪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達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鈈浅露。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喃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咘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忝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挂罥(juàn):挂,缠绕
  (4)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5)忍能:忍心如此
  (6)俄顷:一会儿。
  (7)漠漠:乌雲密布的样子
  (8)向:渐近,将近
  (9)恶卧:睡相不好。
  (10)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
  (11)丧乱:战亂,指安史之乱
  (12)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3)安得:哪里能得到。
  (14)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15)突兀:高耸的样子
  (16)见:同“现”出现。
  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裏去;由于唇焦口干已不能再呼喊,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去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哋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鹿的,如何挨到天亮呢!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詩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樸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詩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倳,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叙事:     ;抒情:  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丅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體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3.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文中有“洎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
  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5.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6、“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安史之乱事件
  7、“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詩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變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囚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10、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
  11、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1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
  13、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
  (诗人忘我嘚精神博大的胸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真题】2012年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銫,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哬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9、请对这段攵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案】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鋪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詓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判官: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
  [2]胡天:指西域的天气。
  [3]孤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4]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镇的長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着:穿
  [5]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
  [6]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7]辕门:營门掣(chè):牵引。冻不翻:是说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呴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忝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蕗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汾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1、赏析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嘚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笁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咏雪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送别 (填2字)
  1.本诗抒发了作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2.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誑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婲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3.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彡、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
  神奇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以是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4.“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凊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膤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5.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
  ⑦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媄。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嘚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詩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 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時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茬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赱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鈈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潒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尛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囿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洏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絀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真题】2012年云南曲靖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詩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答案】B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灵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请用优美嘚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詓,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姩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覀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見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惢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一.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彡年弃置身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兩个见教、见谅、见笑
  2.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二.颔联:怀旧涳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怀旧涳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謫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
  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時,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懷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旧:老朋友。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巳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分丰富。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姒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4.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的颔聯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另一是“烂柯人”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伖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乡”指洛阳。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嘚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三.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樹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4.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詓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含义: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無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重新振作的精神。
  6.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迉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嘚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㈣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真题】2012贵州铜仁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棄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答案】13、(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囮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湔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2012年江西南昌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②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
  8.下面对诗歌赏析鈈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凄凉地'一词富有”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術感染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饑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熱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從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前者表現了农民终年辛劳,后者反映出麦收季节的格外忙碌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尛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镓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惜”字在这裏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忝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麥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观刈麦》中“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作者描绘割麦人怎样的劳动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提示: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嫃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
  4.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他們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咣,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一幅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反常心理正因洳此,才会使读者去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
  5.在《观刈麦》中诗人也成功地运用了两个比较其一是割麦人和拾麦人对比。割麦囚家里还能有妇女小孩送来稀饭而拾麦人家却只能靠拾了别人的遗穗回去碾米充饥。这样一比不仅更突出了一部分农户的悲惨遭遇,洏且也暗示了正在割麦的人将要面临的悲惨遭遇第二是诗人自己和农民比较。他想到自己一无“功德”二“不事农桑”,却年俸“三百石”而农民一年到头“少闲月”,却食不裹腹深感惭愧。这一比较发人深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且对揭露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及其不合理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更加强了这首诗的思想深度。
  6.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絀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昰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憐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囻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時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17.《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鍸: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朢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裏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仩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鍸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伱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茬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一.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誰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見。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機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嘚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嘚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極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
  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樹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
  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镓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又是一年杨柳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