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和动物的本质的区别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

照理既是本质区别似乎不应该有那么多。于是就产生质疑;而且既是本质区别觉得就应该是人所独有而动物所没有的,实际上似乎也并非如此。 先说劳动。你能说动物的垒窝筑巢、掘穴打洞、觅食哺子不是劳动吗?动物的窝巢与人的居室也没有本质的区别。蜜蜂的蜂巢在他的世界来看可能就是无比的辉煌! 再说语言。语言说到底就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就此而言,人与动物所共有。人把自己的发声叫做语言,在动物看来可能就是一样的鸣叫;而且动物的语言究竟有多丰富人也是无法知道的。鹦鹉、八哥、鹩哥者会学人说话,他们没有自己的语言吗?传达信息的工具不止是声音,而“声音”只不过是人所能听见的极有限的音频而已。超出此范围的传达信息方式多了去了:动作、表情、气味、等等。就“声音”而言动物也远远超出人类。听说蚯蚓发出的是一种人所听不到的超声波;蝙蝠发出的是红外线;深海之鱼能发出彩色的电光……,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尚不能探知的,诸如次声波等等。如此看来,动物传达信息的方式确实比人类要丰富的多,它们不是“语言”吗?有人说了,人会写字啊?那只不过是语言的书面形式而已,同样动物也有更多更丰富的语言形式是人所不会的。 说到制造工具,似乎是人所独有。但不久前我看到一则科学研究成果的报导,说大猩猩也会制造简单工具,如打磨石块等。可惜的是我没有把这则报导保存下来。 再说社会性。社会性实际上就是源自群居性。也是人与动物共有,人叫做社会性。而且有些动物的集体性还相当高级。如大雁的为集体站岗放哨;蚂蚁的集体协作劳动等等动物的集体性,人叫做集体主义。 这样一分析似乎人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了,有的只是高低之分。只是人的说法不同而已。当然这是人不能接受的。但“进化论”说人是动物进化而来。人本来就是高级动物。如此看来把人与动物做高低的划分似乎并不冤枉,而且还有理论根据呢。 我也不服气。也试图找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此我曾想到了“道德”。还因此自鸣得意,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礼记》中也把“礼”做为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最根本标志。但随之又迷惑了:象前面提到的大雁和蚂蚁等等动物的集体主义,是不是人所说的公共道德?还有,现在的人能舍己为人的实在鲜见了,把落难的人当戏看,成百上千的人围观,可是狗能舍身赴死殉难而救主的事却屡见不鲜。对此又做何解释呢?真是难煞人也。 现在大脑很是迷茫。很是不舒服,感觉特别的别扭。我来谈谈人和动物的区别。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我认为是:自我意识,动物没有“自我”,它不能区分自己和别人,它没有自我有意识思维。它所干的那些事,都是无意识干的,比如:肚子饿了,知道吃,都是它们动物性的反映。而人是在动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他除了具备动物的特性外,还具有动物不具备的素质,思维,意识。正因为人有了思维,有些人就开始瞎想,所以才会出现精神类疾病。强迫,忧郁等等。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不认同。强迫自己干其他的事情。没有顺其自然,为所而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可以这样看。在1岁之前,他们几乎没有自我,没有任何意识,可以说完全和动物差不多,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大脑开始发育,环境开始影响他们。从2岁开始,自我开始有了萌芽,他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在大脑中,有自己的概念。大脑迅速开始发育。一直到青春发育期,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大脑开始发育,但是还是很不成熟,可以说,基本上还是处于无我状态。因为在这个阶段,需要用脑的时候也不多。所以这个时候,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小。直到青春发育期开始,这时候,由于大脑迅速发育。人的想法越来越多。而且也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个阶段,比如某方面出现了挫折,那么就会对他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一辈子。在这个阶段,多看看心理学书籍,还是很有用处的。另外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就让意志品质得到很好的锻炼。使之成为人内在的一种东西。那么以后再遇到什么困难,也就要好的多了。到20岁后,人的自我就基本发育稳定了。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改善不良习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和动物的本质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