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区别胆囊颈结石为什么空腹也疼

每年例行体检时,总有不少人发现自己得了胆囊结石,但平时从来没有疼痛等症状,于是便嘀咕:“没症状的胆结石究竟该怎么处理?能撒手不管吗?”其实,胆结石需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症状不是唯一评判标准。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及胆囊、胆管混合型结石,其中以胆囊结石最为多见。最常见症状就是上腹部或右上腹肋缘下痛,每次15~30分钟,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胆结石合并炎症还会出现低烧、寒战、大汗淋漓甚至休克等症状。

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症状,据统计,约六成患者无明显上腹部疼痛。这主要取决于结石是否阻塞胆囊管、合并感染、对黏膜产生机械刺激等。无症状的胆结石通常是数目较少、体积较大、表面光滑的胆固醇结石,它在胆囊内漂浮不定,不易突然堵住胆囊管或落入胆总管,因此很少引发急性症状,甚至可能终身不发病。

长期无症状的胆结石对人体危害一般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嵌顿或合并感染等,就会引发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一些小的胆囊结石落入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可造成肠道梗阻;大的会嵌顿、压迫胆道及其邻近器官形成内瘘等。直径小于0.3厘米的可自行排入十二指肠而不引起任何症状,但落入胆总管后很容易损伤其末端胆胰壶腹部,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胆结石的机械刺激容易招致细菌感染,引起胆管反复发炎,迁延不愈。胆石症还有可能导致胆囊坏疽或穿孔,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以及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此外,胆结石也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据统计,有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其发生率与结石大小、病期长短呈正相关。据统计,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的患者,比小于1厘米的癌变几率高10倍;60岁以上且长期患有胆结石者,有5%~10%可能会患胆囊癌。这或许与结石长期慢性刺激,使胆囊黏膜增生、变性而癌变有关。

下列无症状患者建议进行手术: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或多发结石直径小于0.5厘米;伴有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或胆囊壁增厚者;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者;合并糖尿病及心肺功能障碍者;地处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儿童胆囊结石、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及恰好需要做其他开腹手术的患者。

首次胆绞痛出现后,大多数人一年内会再次发作。因此有胆绞痛或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腹痛加剧的胆石症患者,建议手术治疗。当前,国内外首选方法仍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此外,治胆结石不推荐保胆手术。

有些患者会疑惑:只是取结石,为什么要连胆囊一起切除?这是因为保胆手术需将胆囊切开,再取石、缝合,不仅过程复杂,还易使胆汁流入腹腔,引起刺激;若是泥沙样结石将很难取净,导致治疗不彻底、术后易复发。此外,保胆手术需要胆囊功能好、结石单发等多项严格条件,且不能处理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和饮食及肥胖有关。因此,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及高纤维素的食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副主任 潘明新)

(责编:聂丛笑、权娟)

}

  生活中到底哪些食物,有可能会成为胆结石的罪魁祸首呢?

  有了胆结石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让胆囊里的石头排出来,是否可行呢?

  今年刚刚过完百岁生日的张爷爷,因进食了一样常吃的东西,出现了腹部剧烈疼痛,持续发烧38.5℃,心率加快至90-100次,右侧腹部摸到明显的压痛……

  CT检查显示:胆囊明显增大,胆囊颈处有明显结石,周围有渗出,有感染中毒性休克前期的表现,情况十分危急,医生们最后决定立即给老先生进行手术。

  △手术取出的胆结石

  结石的成分不一样,所以它的形态也不一样。黑色胆结石以胆色素为主,黄色胆结石以胆固醇为主。

  人体的胆囊管较为细长,如果胆囊内有结石就有可能卡住胆囊管,此时就会造成小结石梗阻在胆囊管上,这是胆囊炎最容易发生的原因。

  当结石进入胆管就会发生梗阻,这时胆汁还在分泌,结石堵住胆管后压力更高,胆色素就会反流进静脉,逐渐出现黄疸,这是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发生的一个原因。

  结石更容易卡在胰管下端,在胰管的地方容易出现急性胰腺炎。

  △小结石卡住了胆囊管的通道

  专家指出:大石头会有癌变的风险;而严重小石头在两三个小时内,也可能夺走人的生命!

  石头是怎么“长”出来的?

  针对最常见的胆固醇结石来说,胆囊里面97%都是水,另外3%是由三样物质组成的:卵磷脂、胆固醇、胆汁酸。

  正常情况下,三者存在一个平衡关系,胆固醇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胆汁内。一旦这三者的平衡被打破,尤其是胆汁酸和卵磷脂明显减少后,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增加,胆固醇析出,就会形成胆结石。

  【专家提示】长期吃素,急剧地减肥,以及大量的进食高胆固醇的食物,都有可能打破三者平衡。但形成胆囊结石的病因还有可能是因为某种疾病,或长期禁食等。

  区别胆结石、胃炎性疼痛

  胆道系统的疼痛属于内脏性疼痛,往往跟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相混淆。

  而胆囊和内脏是由内脏神经支配的,和体表躯体神经不一样。支配胆囊的内脏神经是脊髓的胸段第七到十,反射出来的感觉是上腹部,因此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胃病而进行治疗。

  【胆结石症状】:反酸,打嗝儿,胃疼;其中右上腹和右肩背疼痛为典型症状。

  平时,胆结石会老老实实的在胆囊里呆着。但是在食用了一些食物后,胆结石就会兴风作浪,可能危及生命安全。那么,到底什么是胆囊炎的罪魁祸首呢?

  答案在这里:既往曾经有过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人,在进食了油饼或者煎鸡蛋之后,就有可能进一步诱发急性发作上腹部疼痛。结石有可能经过胆囊管进入到胆总管,造成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甚至造成急性胰腺炎!

  案例中有胆囊结石的张爷爷就是吃了一个油饼引发了生命危机!

  【专家提示】蛋糕、冰激凌中既有奶又有油,吃的时候也要小心。

  健康的人早上吃个油饼,煎鸡蛋是没有问题的。在进食了一些油性饮食之后,还能把保存了一夜的胆汁从胆囊内挤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

  对于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又没有怀疑癌变或其它并发症,属于静止性胆囊结石。一般在没有发展到需要手术的情况下,医生不提倡为了预防,而过于积极地切除胆囊。

  另外,医生一般不主张患者自行排石,因为风险较高。在生理上,人体有很多螺旋瓣,排结石的时候容易卡住,卡住就会发炎。

  因此体检若发现有结石时,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若结石掉到胆总管里,治疗方法就会比较特殊。通常需要胆道镜处理,在胆道镜进入结石部位的时候,把结石套取出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