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一个地方深圳旅游必去的地方肯定要拍一下名校?比如清华大学

暑假名校游热,可能需要“静静”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贺迎春 实习生 文宇阳 王斯慧)随着暑期的到来,“暑假名校游”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选择。家长希望借助到名校参观的机会来督促孩子学习,学生也希望能够一睹名校风采。近日,等校已进入了暑期参观管理模式,每天从早上起,校门口就排起了参观“长龙”,由于游客人数过多,一时间还造成了交通的拥堵。据北大和清华的安保人员介绍,暑假期间,每天都要接待几千名游客。那么,名校旅游热的背后,需要哪些冷思考?
  带孩子感受名校氛围,到底有没有用?
  “清华北大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所以我就带他来看看。”来自辽宁的范宗萁妈妈说,她希望儿子能够通过此行感受到清华北大的校园氛围,从而促进儿子回去以后努力学习。13岁的范宗萁则有些害羞地表示,他特别高兴能来清华参观,“以后我就要考到这里。”
  记者注意到,在校门口的参观“长龙”中,多数是家长带着学生前来观光游览,其中初、高中生占绝大部分。家长们在排队的同时,还不时“苦口婆心”激励孩子将来考取清华北大。
  然而,带孩子来清华北大参观,真的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吗?来自河北的温女士说,她曾经带亲戚家读高一的孩子来清华参观,但她发现,孩子对清华没有任何感觉,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公园,在那里拍了两张照片。温女士认为,去名校参观对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去名校旅游对于孩子的意义不是很大。
  北大学生:游客过多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据北京大学研一女生张珊(化名)介绍,由于学校在暑假期间有一些对外的暑期课程,再加上有些本校学生正在上夏季小学期课程,因此,学校里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而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她无法在校园里骑自行车,“学校都跟公园差不多了。”张珊说。此外,她还抱怨称,虽然学校食堂基本都是刷校园卡就餐,但由于许多参观者想在名校食堂体验就餐,他们往往会向学生借卡来刷,然后付给学生现金,这样一来,导致食堂非常拥挤。
  北京大学大二的韩同学说,虽然北大在暑期参观公告上写明不许游客参观教学楼,但还是会有一些好奇心强的游客想要进去一探究竟。因此,暑假期间,教学楼的门卫加强了门禁,要求本校学生出示校园卡才能进入,而偶然忘记带卡的学生则会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名校周围“野导游”乱象严重
  周末,记者带孩子路过人头攒动的清华北大门口,不时有人上来搭讪:“带孩子进去看看吧,不用排队的……”清华大学一名行政人员告诉记者,清华校园里有很多“野导游”,因此也存在很多旅游乱象。据她介绍,她曾亲眼见到一些“野导游”冒充清华的学生,来跟游客讲自己是怎样考上清华的,“其实他们都没有高学历,都很水的,讲的东西无非是那些著名高中的教育方式,比如早操要读书之类的,这种信息在网上很容易获得。而他们的目的就是向游客推销自己的书或兜售纪念品。”此外,为了提高卖点,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野导游”还会杜撰出不太符合实际的校园景点历史。
  据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介绍,厦大周围也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野导游”,有的“野导游”带游客爬墙进校园,有的用车带游客进去,还有人到进校园的队伍前面插队,一旦成功,就会把游客换到他的位置,然后赚取10元钱。刘海峰说,为了防止游客爬墙,厦门大学只好把围墙、铁栏杆加高。
  专家: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应成为名校游的新常态
  刘海峰认为,对中小学生来说,暑假到名校参观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他表示,由于中小学的校园规模较小,而大学校园(尤其是名校的校园)往往都很大,而且许多名校的建筑是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校的氛围对于增加中小学生对大学的感性认识是很有好处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教授王富德则表示,目前孩子们到名校来还仅仅是看看建筑,拍拍照,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名校的风采。他建议:在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高校可以有组织地带领中小学生参观校园、体验校园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大学老师给孩子们上一堂课,举办一次座谈,在大学的食堂吃一顿饭……让孩子们真正可以走进校园生活,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目的。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伍宸认为,名校成为假期里的热门景点,这一现象说明了名校在广大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心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起到了正面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滋长了部分商家利用名校游获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名校游的热潮给一些名校带来了幸福的烦恼,过多人员涌入给其正常教育工作带来影响的事实不容否定。在此背景下,伍宸倡议:名校在提高接待游客能力的情况下,需要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秩序,不能让学校成为招揽游客的噱头,更不能让商家借此牟取暴利,而要让中小学生真正感受到名校风采。
  (人民网-教育频道 贺迎春文宇阳王斯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清华北大遭遇暑期旅游热:游客观感如何?在校学生怎么看?_凤凰资讯
清华北大遭遇暑期旅游热:游客观感如何?在校学生怎么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清华北大遭遇暑期旅游热:游客观感如何?在校学生怎么看?每年暑假,清北等国内名校都会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学生。烈日下排队进校参观的人们,希望一睹学校风采,感受名校气息与内涵。对于广大家长来说,这可能是让孩子接受高校氛围熏陶、树立远大理想的好机会。 今年,名校暑期“旅游热”再次成为新闻热点。据中国青年网8月6日报道,清华大学一门卫介绍说,凌晨4点就有人开始排队,有时早上6点多就将近达到上午场次接待人数的极限;北京大学门卫也表示,对游客开放时间结束后,有时门外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进清华的游客熙熙攘攘绵延不绝。视觉中国 图
这不禁让人慨叹,“进清北难”不再只是分数上的遥不可及,还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进门难”。清北等名校作为国内最高等学府,是众人向往的知识殿堂,也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校园环境,成为所在地方的旅游景点。游客扎堆参观名校,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国人浓厚的“名校情结”。
“名校情结”是一个简单化的概括,那些经过长时间排队进入清北参观的游客,特别是那些带孩子一齐来参观的家长们,究竟怀着怎样的意图、目的或憧憬?清北在校学生当年是否也曾做过观光客,成为名校生之后心态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家长和学生。
排队参观清华北大的家长来自全国各地,孩子的年龄跨度从还没上幼儿园到高中,希望在旅游的同时让孩子提前感受一下高等学府的氛围,作为以后学习的动力。来自吉林的钟先生带着上初一的儿子从早上七点开始排队,等了快两个小时,“带小孩来看看仰慕已久的最高学府,也是我自己的心愿。”来自湖北的戚女士对学校印象很好,“到处都是匆匆的脚步和身影,无论是在宿舍还是餐厅,操场还是路上,每个人的声音都特别小,不影响他人,没有喧闹声,使我非常震惊和感动,学生宿舍一楼的‘欢迎新同学’的标语很温馨。”
我采访到的家长大多有大学及以上的学历,职业是公务员、医生、财务、销售等等。这些中产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孩子将来要上怎样的大学、学习什么专业都有一定的期望和计划。戚女士说孩子以后想上清华大学,研究微观生物。孩子还没升高中,在初中成绩排名年级中上等,平时会以“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努力了就值得了”来激励他。江苏的杨先生女儿今年上高一,如果学文科,希望能上清华经管学习金融专业,如果上了理科,希望她可以学核科学和水电专业之类,“也怕她压力太大,欲速则不达,平时以鼓励为主,以前经常讲别人家孩子的成长经历,听多了她也烦,压力比较大,后面就不常提了。”来自安徽的阮先生希望孩子以后能上985,专业按照孩子的兴趣来,如果没有特定兴趣可以学医。来自浙江的马先生女儿快要上幼儿园了,关于大学,马先生说清北不敢想,更希望她将来能上浙江大学,“当地人文和自然环境好,离家又近,学习的专业看她以后的兴趣,我的建议是和设计有关的,因为我判定未来很多很多简单工作会被机器取代,创造性的工作很有价值,浙江的创新土壤也很好。”
至于为什么希望孩子上清华北大,家长也有各自的理由。戚女士说是因为清华的名气,而且孩子有个哥哥在清华,比较有方向感,最重要的是他自己非常向往清华的学习环境。杨先生则认为名校有优势专业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其中有些专业在国内国际有名,如果对此感兴趣,朝这个方向努力,容易学成。学成功,家长也有面子,小孩自己也有成就感,“能上到,说明她在这个阶段很优秀,家长很满意,没有上到并不说明她没有出路,还有其它发展。”马先生说,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历史,历史都是由一个个优秀的人积累的,名校的这些资源不可替代,那些先知和大家的高尚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好的引导。另外,在可以上的情况下,谁不想上呢?
等待进入北大的长队达到几百米。
如果孩子如愿上了名校,家长希望他们能学到些什么呢?上了名校孩子就能幸福吗?戚女士说,最希望孩子能学到优秀的人生态度,自立自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校出身能磨练孩子浮躁的性子,耐得住寂寞更能认清自己而不自负,优秀的学习氛围还能感染孩子的成长,充分发挥孩子自身优势及潜能,会使孩子更自信更多元化……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孩子未来走向成功、幸福的关键。”杨先生认为,上了高等学府,就有全新的创新观念,专业知识、世界眼光、团队精神也好,都希望孩子能学到,“如果能考上名校,距离成功更近更快一些,幸福感高一些。”马先生说,如果女儿能考上,希望她养成优秀的习惯和品质,学到系统性的先进的知识,认识优秀的人,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认为,成功靠的是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品格,靠的是完善的知识积累,还有资源的整合运用。幸福来源于生活态度,和从小的家庭氛围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上名校只是让这些成功和幸福的概率加大了。
这些家长们的期望能否变成现实还未可知,那么清华北大的学生是否也有过作为游客前来参观的经历呢?这种经历是否真的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产生了激励作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也有“名校情结”吗?在名校求学的经历为他们带了什么?我向7名清华北大的在校生提出了这些问题,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Q1:上大学之前来学校参观过吗?如果来过,印象怎样? 清华大学马同学:来过。中考考了县里前100名,录取进入当地最好中学的实验班,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来参观清华北大。对清华印象最深的是园林气息,给人一种深入自然,融入自然的感觉。就像在深山老林似的,山丘,高大的树木,还有些曲折的小路。虽然是夏天,感觉还是很舒适的,至少比钢铁混凝土城市舒服得多。
清华大学吕同学:来过。中考完报了来北京玩的旅游团,和几位同学一起来参观过,当时巧的是也只参观过这一所学校。觉得学校很神圣很美,园子里的人很厉害,要是能来上学就好了,还在很有名的荷塘边拍过照片。
北京大学刘同学:初一暑假来清华北大参观过,当时是来旅游的。
清华大学侯同学:没有来参观过,但考研择校第一反应就是报考清华,也当是圆高考梦,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清华。
清华大学项同学: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来参观过。本科毕业当时准备出国,后来报名来清华保研面试,意外地被录取了。觉得在清华也不错,就放弃出国了。
北京大学朱同学:高三时去清华参加过特长生考试,之前还去过中科大、南大等。
北京大学吉同学:高考之前没有参观过任何一所学校。
Q2:如何看待当年来参观学校的影响与作用? 马同学:当年参观学校的作用不能说没有,也没有太大。我是一个竞争意识很强的人,所以别人来了都是拍照,我除了要求的合照,一张个人照片都没拍。我相信,三年之后来不了,这些照片就是笑话,谁都可以拍这样的照片。而我一定可以来到这里,在这里学习。
吕同学:当时不敢想一定能考来,但很向往很憧憬,成为一个梦想,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小小初中生的心灵受到震动。高三时来清华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那是第二次来,看到眼前的一切觉得很亲切,像三年前结了缘分一样。
刘同学:把这里当景点参观,所以感觉对后来自己高考包括考研影响不大。考研时第一选择就是北大,为了圆北大梦,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把握还挺大的。
朱同学:感觉参观名校对自己还是有一定激励作用的。但当时并没有抱很大希望,感觉自己的水平很大可能上不了,也就没太激励自己,尽力而为吧。
Q3:当年所在高中以及当地考上清北的学生大概有多少? 马同学:我在农村,那里出个一本都不得了了。
吕同学:我家是安徽的一个地级市,所在高中当年有两个考上清北,总共1400人,市里一共有五个,全市不知道有多少人高考。
刘同学:家在河北一个城市,后来去石家庄上的高中,班上大概60个人,有两个上了清北,初中班上60多人,两个上了清华。
项同学:家在广东一个地级市,当时高考学校里能考上清华的大概只有两三个吧,占比其实是非常低的。
吉同学:我是北京的,当时高考我们班发挥的不是很好,只有十分之一就是三个人上了清北,我们班一共三十个人。拿到结果的时候当然会很羡慕他们,但后来发现四年后不一定上了清北就一定很好,这里可能有专业的原因,可能有个人选择。我本科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想想,走过四年,不一定去了清北就过得更好。
Q4:父母对你上名校的期待大吗?考上名校的学生在家那边会很风光吗? 马同学:至于父母,基本不管我吧,主要为我提供经济基础,和生活基础。父母也不过小学毕业,所以知识学习方面,主要是姐姐有些帮助,妈妈在作息习惯上帮助很大。我一直成绩很好,其他大部分有关学习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做主。父母并没有什么要求。
吕同学:父母期待大,很风光。
刘同学:父母对我上名校期待很大,关于风不风光,感觉一般吧,亲戚朋友里或多或少都有学校不错、工作不错的。
侯同学:父母对于我上名校的期望很大,能考上十大名校甚至清北,会觉得很有面子,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同时意味着可以离开农村,可以在同村人中挺直腰杆说话,当然更看重的还是我的未来。
项同学:父母当然是希望自己能考上名校啦,然后考上名校的确是能让家里增光不少。
朱同学:当地每年都有挺多上清北的,会有羡慕,但是他们谈不上风光。父母对我也没有太多期望,更不会和我说起别人家孩子上名校的事。
吉同学:我父母也不会经常和我提别人家上了名校的孩子,但他们很喜欢在我上了北大之后向别人提。
Q5:上大学之前对学校的设想是怎样的?现在感受到的符合之前的期许吗?有没有与想象不太一样的地方? 刘同学:在来上学之前,对北大的设想是,大家都非常学霸,每天谈论的都是一些专业词汇。现在觉得大家很学霸,每天讨论很多专业相关的东西,但是生活也还是非常丰富,看剧看电影追星健身,吃喝玩乐和非名校的同学一样。学校的环境符合我的期许,但自己还是不够符合我对一名北大学生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够能力更强,效率更高,更加勤奋。
侯同学:来学校后发觉优秀的人更多了,包含着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原先设想的就是,清华是一群学神云集的地方,自己来到清华之后一定要多结交朋友,多学习不同人的闪光点,多向老师同学请教,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发现这儿也会有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的同学。研究生班上同学的感情比不上本科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超乎预期的是自己的成长速度很快,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结交了一大批优秀同学,比本科要多,慢慢地把自己身上浮躁的地方洗刷掉了。
项同学:我觉得学校方面的不同好像没有多少,可能身边优秀的同学会更多一点。还有就是更大的不同体现是本科时候的学习习惯,和研究生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样。本科的时候我们比较注重动手实践,然后理论方面并没有那么注重,然后到研究生阶段发现在实验思路,理论基础,还有写论文的能力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另外一点,觉得与之前想象不一样的,就是当时觉得清华都是优秀的学生,现在看看其实也有很多人,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优秀。
吉同学:之前对北大的设想,就是中国最高学府,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的,国家拨款多,但是校园环境没有很舒服,路修得不是很好,食堂也不是很好吃,这方面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不过来这里的人都很厉害,确实是这样,现在很多人让我有竞争感觉,就同学这一块来讲,收获还是很多的。
Q6:感觉自己有名校情结吗?如果有,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你的影响是动力大还是压力大? 马同学:在中考完去参观之前就树立了以后上清华北大的目标。我有很多激励自己的话。例如:天道酬勤;成果=有效工作时间x效率;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既然事实已经如此,抱怨没有任何帮助,那就省点力气想想怎么做吧。
吕同学:有名校情结,初中开始,因为成绩好,老师期待高。动力大,激励自己,但是也有压力,特别是清华自主招生过了之后,想要努把力考清华。
刘同学:承认自己有名校情结,从小被灌输的吧。我妈常跟我说“你是最棒的”,于是我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不服输,很久很久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往往不是最棒的。对名校的向往,给自己的动力更大。为什么要上名校,因为我要做最棒的呀哈哈。备考过程中会这样激励自己:1、不着急,来得及,没问题,应该能考上;2、不好好抓紧就要失学失业了;3、同学们都保送或者考上了,你不能比他们差。
侯同学:高中就有名校情结,表现在历次考试必争第一,过高估计自己,对名校的渴望很强烈。当然,动力大于压力。
项同学:我还是有点名校情结的,大概从高中就有吧,可能这就是环境,耳濡目染形成的。我觉得名校情结对我影响是有积极作用的,就是更能促进我向更优秀的人看齐。
朱同学:自己没有什么名校情结。
吉同学:我自己还是有名校情结的,从中学就开始了,当时非常想上北京四中,后来想上清北,不过名校不限于清北,还有港大、美国和英国的top school(高等学府),在我心目中和清北高一级或同一级的学校,所以说名校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动力大。
Q7:感觉自己在学校里有哪些收获?相比较而言,上名校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吕同学:有很多收获啦,总的来说,自己变成熟了,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入了,遇到事情变得从容淡定了,在优秀同龄人的压力下会自觉地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收获了很多难得经历,比如交换、访学、会议等,让自己眼界开阔、见识丰富起来,也让自己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努力、去拓展;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朋友,包括老师、同窗、共事的同学,在他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收获了学业上的进步、为人处世上的进步等。上名校最重要的是学校提供的氛围、资源非常好,同龄人非常优秀,有更大的动力和压力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或者说优秀已经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个人的习惯了。
刘同学:现在所在的学院是一个特别温暖的集体,同学和老师之间关系非常有爱,同学们都很优秀,而且常常交流、互相帮助,老师们特别好,会尽可能地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帮助。
侯同学:名校意味着更高的平台,更聪颖的同学,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更广的人脉圈和更宽阔的视野。
项同学:名校给我们的肯定是更广阔的平台吧,更优秀的师资。在一些普通的学校,可能身边的同学并不是那么努力。还有就是一些资源肯定是向更优秀的学校倾斜的,这些都是客观的现实。
朱同学:感觉学校是个学术殿堂,校风自由,大师云集,学生很优秀,而且是全面优秀。上了名校能带来更开阔的视野吧,接触到不一样的世界和更有趣的人和物。
吉同学: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
Q8:如何看待一些家长从小带孩子来名校参观、送孩子去海外名校游学的现象?
吕同学:从小带小孩参观,有条件的话来看看是挺好的体验,但要注意教导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小孩油然而生向往之情,而不是给予太多压力。
侯同学: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参观学校,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值得提倡,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名校情结,并自觉转化为求学动力,另一方面通过近距离感受学校氛围,引起孩子更多的思考,对于后天成长很有帮助。
项同学:我觉得光带小朋友来看一下学校的景物啊建筑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学校最重要的是文化内涵和学校的文化氛围,这些都不是一两天参观人感受得到的。我觉得暑期培训最好的方式还是让孩子们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开拓一下知识面,然后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朱同学:总体上还是支持家长带孩子参观一下名校,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助于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目标的确立,但是一定要注意实质效果,切忌走马观花或者旅游景点式的参观,那样的话还不如在家多读书。
吉同学:我个人很支持家长带孩子来学校参观,在很多城市,大学都是一个好的景点,来这里玩以及看一看,也没啥坏处,感受一下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351
播放数:3328
播放数:1809
播放数:5808920& 一个人去清华大学旅游大概要多少钱?
一个人去清华大学旅游大概要多少钱?
前两年老婆生宝宝就一直没出去玩,就现在孩子也大点了,可以带着一起出去,老婆也憋坏了,一个人去清华大学旅游大概要多少钱?,求各位去过的给点指教。
<textarea name="editor" class="_j_content _j_answer_suggest" id="_js_editorText" placeholder="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作答,而不是网上搜来的信息好回答不一定特长,但一定【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永远替提问者【多想一步】,会加分哦~" >
领取成功!扫描领取180元新人红包
打开app在[我的]-[我的优惠券]查看并使用
(C) 2018 Mafengwo.cn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马蜂窝客服:国内 海外 +86-10-上篇:浅谈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下篇:哇哦,好美味哟!潮汕美食文化介绍相关测算十年大运八字财运生肖运势2018年运相关推荐历史上投资巨大却失败的工程世事无常 被自己的发明杀死的发明家杀妻狂魔亨利八世 为何如此这般一个贫困的日本女子 樋口一叶夫妻离婚互不相识 这是怎么结的婚热门专题冬至各个地区形成了自己的冬至特色,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吃饺子,南吃汤圆。结婚吉日到了适婚年龄,按照人生循循渐进的节奏便是选个结婚吉日,步入婚姻殿堂圣诞节圣诞节专题:圣诞节是几月几日、圣诞节的由来及习俗编辑推荐盘点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全球十大最变态食物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传说中中国上古十大神兽比城市还富裕的中国十大名村热门推荐十二星座颜值排名我们不得不承认外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颜值高的人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女人面相痣图解大全称骨算命是算命术的一种通过你的出生年份与出生月份进行计算……2018年运势最好的生肖2018年生肖兔的运势状况不算太好,但是相比于其他一些生肖,已经属于中等……测你的一生有几次婚姻?在大学生活里,我们能够遇到各式各样的人,认识到很多不同的朋友……简明易懂的看星盘教程星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小编将分为三个教程,循序渐进地教大家……加载更多6,470被浏览2,041,354分享邀请回答755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K26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旅游必去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