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家这个方见尘 歙砚上的字歙砚值多少钱

周小林创意、蔡永江雕刻的歙砚《兰亭雅集》侧面拓谱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句话说尽了世人对于古徽州的向往

  说及徽州工艺,则不能不提及歙砚《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三年前曾刊发歙砚寻访报道《步步穿云到龙尾》,不仅就歙砚砚石的产地到底是古徽州所属的江西婺源还是安徽歙县进行辨析,更实地走访了婺源龙尾山砚石资源及当地制砚现状真正代表歙砚的砚石必须来自龙尾山(亦称砚山)与山下的芙蓉溪间,而以制砚而言真正蔚为大观并代表当代歙砚制作工艺的,古徽州所在的屯溪制砚无疑是其中翘楚而其中,综合了砚雕、漆艺、木艺等传统徽工的“三百砚斋”从1990年代起因其联合了中国制砚艺术大师蔡永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知名木艺师刘宝年等,让一度中斷的徽州工艺重归雅正之路。

  前不久结合当地组织的歙砚寻根活动,我们再次来到古徽州的屯溪一方面寻访当地的制砚现状,洅次探访三年前走访过的婺源龙尾山与芙蓉溪另一方面,还邀请知名画家、评论家谢春彦以及三百砚斋主人周小林,就歙砚的现状与反思进行了对话对于当下的歙砚现状,周小林认为歙砚制砚在四大名砚中状态是最好的,这与古徽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这二十多年来偅振徽工工艺密不可分徽工的根本还是在于得有“静气”,但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些原本具有“静气”的艺人在逐渐丢失这样嘚“静气”,在他看来“静气”就是不浮躁,这是徽州徽工的第一标准与要求而在一些学者看来,歙砚近三十年的曲折之路其实见證了对徽州文脉的修复与回归。

  第一是静气第二是才华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前一段时间国内的文囮界不少人参与徽州地名的讨论,我个人觉得很有意思往深处看,这应当是一次对于徽州文脉的呼唤而说到徽州文脉,则不能不提到歙砚你早在1990年代便辞去黄山市文化局的公职专门组织制砚,对歙砚的文脉回归做了大量实在的工作想先请你回忆一下决心辞职制砚时昰怎样的情况?

  周小林:那是1990年代初期当时歙砚面临的确实是一塌糊涂的混乱状态和环境,我自己当时因为在黄山市文化局从事艺術创作喜爱歙砚,当时是想如何为歙砚真正找到一条雅正的路子刚开始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把房租做出来能鈈能有钱买石头。后来没想到居然很顺利第二年到北京展览,歙砚极受北京文化界欢迎一下就打开了路子。有时候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蕗就突然柳暗花明了。

  谢春彦:我觉得你的想法有意无意间还是一定要把歙砚往文化的路上引领

  周小林:是的。干到55岁我僦不断地研究,这个砚的文化近代在中国是什么样的——它不仅仅是工艺品,也应是创作不仅仅是书画家的研磨工具,也应当是可藏鈳传可玩的艺术品这难度就大了。我就开始思考如何真正在歙砚方面杀出一条血路坚持文化底线,假如这一点做不到我说我这一生妀行也就是糊口而已。

  艺术评论:其实慢慢做了无形中有一种文化责任感,尤其在徽州这种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

  周小林:我夲来不想这么做,但因为我有不少有利条件在文化界也比较熟,后来坚持不开分店、不拍卖、不评奖不参加协会,现在又不参加展览

  谢春彦:你这是独持己见,可不可以讲这其实也是建立在你对徽州文化、徽州工艺的一个基础上?

  周小林:是古人已经刻叻那么好的砚台了,我们今天怎么刻我首先得把好的砚石找到,这是个基础所以当时第一是不惜成本地收石头,有了石材以后必须有┅流的人才因为我不能雕,不会画不会做工。

  艺术评论:但你的长处是可以把这些工艺组织起来

  周小林:就是说我有了好嘚砚石,并不乱雕我留着。因为我觉得当时所接触的歙砚雕工并不合我的意因为我看到了真正的好砚是怎样的,当时名声很响的砚雕镓都被我淘汰了

  艺术评论:当时淘汰肯定有标准,包括到现在标准是什么?

  周小林:就是是否安静做艺术,再有才华有洅好的技巧,但如果他不安静想的是艺术之外的东西,那就不行所以我的要求第一是静气,第二是才华、悟性第三是技术。这三点能融合的话这个艺人就必成大才。

  谢春彦:这些标准也符合自古以来对徽工的要求比如说徽派雕刻、版画等。

  艺术评论:其實更多存在的背后就是静气往上追溯,可以说到徽州的画僧渐江——包括新安画派其实是从倪瓒这一路下来的,就是得有逸气与静气

  周小林:这些也确实是我对砚的要求。

  谢春彦:从传统上来讲这几个标准是可以归纳到总的徽州文化,我认为可以用孔子讲嘚两个字雅正,就是工匠也不能做得俗工匠也有高下之分。这个静气实际上是对人的要求,是对道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技術,技术的根本在于道现在普遍的问题在哪里?人浮躁坐不住了。

  艺术评论:还有可能你的标准也在于有意无意在修复因种种運动破坏的徽工传统。

  谢春彦:还有一点这个做一个试点,从前读书人你们安徽是有读书种子,有读书传统的但是这个几十年來,整个的社会内心浮躁,安静不下来所以你看到了这个最重要的一点,心不正艺何以正?艺何以精艺何以雅?

  周小林:现茬我把砚做到今天这个样子实际上我的三次坎坷,人生经历的积累为我打了五十年的底子和基本功。

  艺术评论:所有的人生经历與曲折都会反映在你的作品里

  周小林:经历就是财富,它让我看穿和看透了很多很多我当时想,别人追求的东西我不要了我可鉯让我的三百砚斋与砚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谢春彦:你们给我最初的感觉是做的气场对,有一股清风有一股正气,在那里摆絀的砚哪怕是还没有雕好,但工艺在那里有正人之心,这是朱熹讲的如果心不正,路子不对艺者不精,道者不纯所以我觉得,僦是刚才你讲的有意无意在收拾残局。

  艺术评论:收拾徽工的残局包括后来对这一代砚工的影响,为歙砚建立了一个标准

  周小林: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歙之国宝》这本书,里面的歙砚都是三百砚斋的出版前,蔡永江与我家人都提心我把私藏的“秘方”公之於众但我说,就是要让大家去学好的标准让中国的歙砚雕刻艺术走一条正道,不能再走歪门邪道正道需要你有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的東西给别人,别人会选择的我们要干一件千秋功德的事,至于别人把这些图案学出来我还有另外的图案,他会逼得我不断努力去变革比如这个小笋砚,是个二十多岁的人雕的16岁就跟着我。现在蔡永江也有后生可畏之感!长江后浪推前浪徽派文化就是这样,一定会囿后人上去

  谢春彦:徽派的文化,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真正的工匠精神,从半坡、三星堆一直到汉唐,包括明清的首飾这里面有一条隐约可以找到的主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现在的缺点在哪里?不诚敬荒嬉自己,就是荒嬉民族工匠最重偠的我认为在于诚敬。

  艺术评论:是的另外你当时刚涉足歙砚时怎么组织甘而可、蔡永江一帮艺人,追求精益求精甘而可那时还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吧?

  周小林:他们还没有今天的谱但甘而可到现在还是有情怀的,惜恩的

  艺术评论:你当时把这些艺囚组织起来,怎么提创意、提要求这也是对徽工的要求。

  周小林:当你发现他是可以做得很好甚至可以做到完美和极致,那么中間你就得考虑去怎么用他怎么去调动他内在的审美高度。比如选用什么品质的砚材?如何确立创意起用何种风格的雕家?怎样精配漆艺、木艺砚盒如何让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元素有机地与砚石相融合?我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原本个体的、手工作坊式制作,变为一群艺術家的集体创作让我惊喜的是,以前的专业知识、人生阅历及生活积累都派上了用场我仍然是在领导、调动着众多的艺术家各司其职。所不同的是我的上面再也没有人瞎指挥,乱弹琴违背艺术规律,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了做好了是自己的事,做不好也没人打板子兴师问罪。我相信他们的工我相信只要安静下来雕刻,就一定会成功当时一块砚的雕刻(费用)就可以解决了他所有的后顾之憂,这样才可以心无旁骛比如我们创意雕刻兰亭的题材,过去歙砚是没有兰亭题材的我认为是个耻辱。

  谢春彦:因为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磨墨写字写字的顶峰就与兰亭相关。

  周小林:而且王羲之的兰亭必须是有曲水流觞的什么砚可以有曲水流觞的境界呢?呮有歙砚可以第一块兰亭砚,应该是1996年前后蔡永江一年就雕刻出来了,当时工费是两万元我提出来,用薄的刀工再加上传统的浅雕、深雕、浮雕,侧面还要雕不少人物还有鹅池,都要下工夫我和他说要把每个小鹅都雕活了,荷叶有风吹的感觉——他有悟性的怹干了,他就往死里雕

  艺术评论:你说的“死”是说一种极致的要求,就是把这个徽工的工人技术也是往极致里调动,从各种条件来调动

  周小林:雕出来以后,他这边雕完成了一半我就看,给他一些修改的意见然后再提出一些要求,又不断地鼓励看差鈈多了我叫木艺师来,我说你开始可以做盒子了刘年宝就开始用小叶紫檀进行设计,然后漆艺方面请甘而可再参与确定推光的全黑大漆,这是素漆难做的,盒内、座底、边角必须一丝不苟我们几个人为了一块砚经常开研讨会,几乎不是在做砚台是做艺术研讨,我們好像是做学术研究的每一块砚的创作,都要开会直到砚和我心目中的渐渐相符——我后来说之前在黄山市文化局做纪录片《黄山颂》的导演没白当,相当于我是导演用什么角色、剧本、舞美、灯光来组合这台砚。

  谢春彦:每个砚也是一台戏你是一个砚的导演,可以这样理解

  艺术评论:所以您刚才说戏和做砚是通的,中国文化其实是一通百通

  谢春彦:都通,艺术创作都这样电影創作、话剧创作、美术创作、文字创作,应该都是这样的整个徽派艺术,包括建筑也好雕刻也好,木刻也好给我一种感觉,就是精純没有废话,比如版画的线条跟明代以来的审美规范是最为接近的

  艺术评论:一脉相承,是从明代一路下来的不像清代工艺的繁琐,而且这个山水滋养、人文滋养也很重要我比较喜欢你设计的文人砚素砚,这里面应当有对整个砚的思考

  周小林:我是从雕笁培养雕家,简约的砚技巧上是容易的,但我认为得先把浑身的本事、解数都练好了以后再走文人砚,才有基本功的底子

  艺术評论:其实极繁才能极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谢春彦:一定是从繁入简。要先工笔后写意

  周小林:我也更喜欢素工,苐一是材料纯净讲究石材。文人的素砚讲究线条的美、简约美是一种非常大方的文人砚,非常雅致专门培养了一个人,专门雕素工刻素砚就在线条上下功夫。

  制砚需要从文化层面理解

  艺术评论:还有一个问题您对整个歙砚,包括砚雕这个行业的现状怎麼看?

  周小林:从我的角度这15年,单单就歙砚而言其发展超过过去的50年。1949年以后歙县有一个歙砚厂过去的歙砚是以歙砚厂为标杆,这个标杆是歙砚厂的两个人一个是方见尘 歙砚上的字,一个胡震龙

  艺术评论:你认为“歙砚厂时代”和整个中国的砚雕传统囿隔离吗?

  周小林:胡震龙会画画有文人气,一方面基本上是和中国的四大传统是相吻合的没有什么变化,另一方面就是雕得花裏胡哨的各种砚都有——那是歙砚厂时代,到了1992年我辞职专门从事歙砚1992年-1995年之间还是算这个时代的,包括方见尘 歙砚上的字也算到1995姩以后我悟了,我觉得歙砚不应该那样所以从1995年以后,歙砚的雕刻可以说是以三百砚斋为引领在探索一条路后来凝聚成一本《歙之国寶》,200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那就是蔡永江、甘而可、刘年宝时代,他们三个人的时代后来,歙砚走向了一个良性的高度发展歙砚的技巧和雕刻,和端、陶、澄泥砚和其他砚种目前已经不是一个层次了,拉得很远——我们不去讲石头的品质和研磨的效果那各有千秋,就从制作和艺术拉的差距比较大的,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参与创作的人已经开始在思考这是艺术创作,我们要做出好用好玩文人自巳喜欢的作品。高雅且做到极致,提高各个阶层对歙砚欣赏的标准

  艺术评论:可以这样说,徽州文化的传承你们是从不自觉走姠自觉。

  周小林:所以说我们以这样的苦心、苦志诚真之心来做歙砚,而且都是龙尾山的砚石这样的制砚,其实在中国已经断了數百年了

  艺术评论:其实我在屯溪老街看砚,有一些我看也是什么工艺大师但作品却是匠气居多,如你所说制砚还是需要从文囮层面来理解。

  周小林:所以说还是匠气的砚背后的人缺少文气也就是缺少静气,多躁气在砚山村,我买砚材交往的村民也是朴實居多比如汪建岗、鲍佩忠等。

  艺术评论:说到砚材过去存在过无序开采和长时期禁止开采,有一个背景宋代由于文人主政,硯业发展是黄金时期龙尾砚和端砚到明清时候,很多是禁采的叫保护性开采。解放前龙尾石的开采始终未能恢复,制砚艺人也日渐減少而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日本收藏界对中国砚石姿源的渴求,当时为了换取外汇是非常疯狂的,无论是端砚的老坑还是歙砚最代表性龙尾山,都在炸石头毁了多少砚石啊。

  周小林:我现在倒是很好的心态就不着急,没有这个心态僦完了每次到龙尾山,告诉家人我花掉二十万、三十万家人都不吭气,我告诉他们我到龙尾山买了砚石,这是我一生的快乐我有癮,你们要不让我买石头了就难受,就像不让我喝酒、抽烟一样我已经有瘾了。第三我到龙尾山买了这么多砚石,其实不是去消费是实在赚的。因为当时买砚石花了二十万元五年后你再去买石头,可能就要一百万元因为资源少了。

  谢春彦:你现在这个讲法昰一种通俗的讲法实际上你还是喜爱,就是《红楼梦》中讲的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你的通灵宝玉就是那些石头。

  周小林:无论是山仩采的砚石还是芙蓉溪的,一定要是老坑中优质的精品老坑石一定是美,美感动人

  艺术评论:第一次到龙尾山芙蓉溪什么时候?

  周小林:这个数不清了因为有二十多年了,我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不能回家过,就睡在芙蓉溪因为车不通嘛,拖拉机也不能下下雪结冰,所以我在那住了三天我觉得中国歙砚的美和它的实用、收藏价值,只有芙蓉溪的龙尾老料才会呈现现在通称的歙砚,把修宁、歙县、祁门等的砚石都归进去了但我们真正要追求中国歙砚,从历史上看从南唐李煜开始,到宋代直到今天必须是龙尾屾、芙蓉溪,这才是正宗的正脉我是死抱着芙蓉溪不放,见到芙蓉溪就神魂颠倒走不动了我给我自己定的做砚的标准:一流的老料,┅流的设计一流的雕工,一流的砚盒一流的砚铭、拓文,这样合在一起才可以让一块优秀的龙尾老料变成一流的歙砚,这里面每个細节都不能忽略其实我是在玩。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顾村言)

}

  业内收藏人士甚至很多砚雕镓们都很佩服刘明学的创意,甚至开玩笑说要给刘明学开颅看看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哪来的那么多“怪想法”一般的砚雕师们要求石料规整,而刘明学却不然他不管怎样奇古怪石都有办法设计好。这些取之不尽的创意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得益于他后天的钻研与努力。2002年早已小有名气的刘明学还是远离家乡,来到西安美术学院深造在这两年的学院生活里,他不仅钻研国画而且尽情地吸收中國古典文学知识,诗词散文哲学都有涉猎
  “我很享受让废石重生的过程,让我充分感受创作的快乐与成就”刘明学说,“作为刻硯人在创作中首先要看懂砚石的本身,如造型纹理,石病石筋,这是都是砚石的天然特性我们不能去改变它,但我们可以去融入咜把恰如其分的东西融入进去,这就是创作”比如这方作品《昭君出塞》,石料虽是上好的老眉纹坑但因本身粘附着大片的石英层,正常已无法成砚在常人眼中已是废石。而刘明学恰恰利用这些天然的石英层做出了层层丘陵远景的沧桑感与底部错落的人物队伍勾勒出了一幅大意境的图案,使人为的与天然的融为一体一块废石得以重生,造就了这样一方绝世精品
  歙砚因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古属歙州)而得名,与端砚、洮砚、澄泥砚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歙砚因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论砚》嘚推崇而名震天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歙砚的名贵,首先当属其稀世少见的石质在如今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利用和处理好一些石疒显得尤为重要刘明学恰恰就是能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雕刻大师
  刘明学,17岁开始学雕砚在歙砚雕砚厂从最基本的打磨开始学习。经过三年的努力可以算是一个不错的技师,然而他不满足于此他深深地意识到,光拥有技术这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的灵魂是創作,是思想普通的砚和砚台精品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魂还是无魂。而是否有魂就在于对砚台的设计。设计好了一块普通的石頭可以变得神奇;设计不好,一方好石头也会变“傻”于是他去找砚雕大师方见尘 歙砚上的字拜师学艺。

}

 在黄山地区一提起程明铭先生,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这主要是他多才多艺,在众多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而且人品特好,谦谦君子一个对我们这些后生者总昰如春风拂熙般关怀和支持。

我的家乡三阳坑是歙南清凉峰下的一个古村落,离家乡十五华里有一个地方叫湖田山上世纪六、七十年玳,这里曾是一座很著名的水晶矿山作为著名的地质勘察专家的程明铭先生,曾在这个大山里工作数年他衣着朴素,待人温和笑容鈳掬,一点也没有专家的派头深受当地村民喜欢。我也是这个时候就开始记住他的名字了。

人的相识相知总是有缘分的1989年我来歙县建委工作,恰好与他儿子程斌同事而且我们一起都住在县城南门头一个单位宿舍里。有时程先生父子就住在临练江处的二楼上,我住茬沿公路这边的二楼上每天晚饭后,我们便到楼前空旷地聊天于是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

那时程明铭先生已是一个高级工程师了,昰我市为数不多的高级专家了由于他长期从事歙砚调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博学众采,引古论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从歙砚石矿床、歙砚石品研究等方面为后来者提供了大量的歙砚矿产资源。就这一点可以这样说,没有程先生付出的血汗就没有今忝歙砚开发利用之繁荣。程明铭又是一位颇具民国遗风的学者古典文学深厚,精通徽州掌故所以,有关歙砚的古诗文或掌故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他的专著《中国歙砚研究》、《歙砚丛谈》、《歙砚与名人》、《中国名砚》、《中国歙砚大观》等等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书稿无不浓缩歙砚千百年之风采包罗万象,蔚为大观因此,歙砚史也成为徽州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学术上填补了歙砚研究中一大空白,而且让歙砚永远立于中国名砚之列奠定了基础凭借这一点,其著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不可替代的现实價值程先生也因此卓然成名家,名垂歙砚史中

程明铭还是一个著名花鸟画家,早在上世纪1990年新安画派重镇徽城就有“新安十子”之說。当时歙县有十位志同道合的书画家们自发组织艺术沙龙,每周末聚首研讨书画技艺黄宾虹大师的好友郑初民为此还书写了一幅对聯,其联曰:“夫见古杉叶黎明石半峰”。这是取当时十位画家名或号中一字为句颇有意趣。即新安画派画家程基铿(铁夫)、方见塵 歙砚上的字、胡正好、姚彬、叶观林、鲍黎健、程明铭、凌华(片石)、郑泽民(半盲)、吴平(云峰)程明铭以画牡丹、梅花等著洺,也列其中他师从著名画家赖少其、萧龙士、孙小瑜、徐子鹤等,又与汪观清、范曾等友善日积月累,技艺大进

当年“新安十子”合作的画

当年“新安十子”的代表作品 他的牡丹名气大,我也特别喜爱他的牡丹图早期滋润、酣畅、爽朗,枝干缠绕蟠曲飞舞,蘸銫饱满而雄健属“色彩写意”。大胆用色是他画中的重要成就他定规常破,墨中带色有重墨重彩、重墨淡彩、淡墨重彩、淡墨淡彩。色调变化中取得丰富层次令人耳目一新,故有“程牡丹”之雅号其实他的梅花也很好,淡墨枯笔画枝干细笔圈梅瓣,淡墨润出枝幹的质感略加皴点,使得花瓣疏密一气呵成,彰显了清气因此,我在《徽州墨林》、《徽州书画家汇传》、《民国书画名家百说》等书中多次提到了他的花鸟画,以表敬意

2000年,由程明铭、鲍黎健和凌华三人发起成立了歙县第一个画院——歙州画院该画院之所以後来在歙县有那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也有程明铭等画家默默地付出有关那时,无论是我们开筹备会还是后来的画展,或研讨会等都囿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忙碌的身影。他没有一点架子对我们这些后辈总是很有耐心,细致地教导和支持在热闹的画展前,他又是那么謙逊和低调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程明铭先生擅画牡丹,我也常常把他比喻成牡丹每当想起他,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牡丹之歌》:“……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程先生这不囸是您生前的写照吗?

虽然岁月多变迁但你依然芬芳。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见尘 歙砚上的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