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存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 1. 期望过高——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铸就了很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 这种“精英情结”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对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本人、其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就业产生过高期望,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受到很大限制。“精英情结”造成了部分大学毕业生薪资期望过高,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业生大都希望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造成了局部地区人才过剩;部分毕业生只想从事金融、计算机等热门行业,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另外很多海外归来人员未能顺利就业也和这种“精英情结”有很大关系。 和国内这种就业观和就业环境严重脱节的状况相比,很多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就业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高科技行业收缩和北美经济低靡,加拿大的失业率达到7.8%,大学生就业很难,不少学生选择了短期临时工作来暂时解决饭碗问题。巴西失业率达到12%,大学生们已经习惯“先就业再择业”。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大约只有30%从事与本专业挂钩的工作。而西班牙的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作“蓝领”工人了。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国外大学生能够放下身段,从事基层工作的态度和观念值得国内大学生反思。 & 2. 规划不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偏低,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这方面尤为明显。这种规划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 对自我的了解是职业规划的起点,需要通过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也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同时,大学期间还要对工作世界进行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行业和职业。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通过浏览网络媒体、听讲座、实习、职场访谈等途径进行。做好这两部分工作,是确保找到和自己优势匹配的职业的条件之一,有助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后,上学期间可以按照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来塑造自己,到了求职的时候已经具备目标职业要求的能力素质要求,就可以顺利就业。 而很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大学期间主要围绕专业课进行学习,并且由于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另外也没有培养工作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同时,这些人群在求职的时候目标不清晰,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使求职变得盲目,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  & 3. 约束太多——不合理信念 大学生求职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头脑中,就会影响顺利就业。求职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对“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真没用。” 这种迷茫时的自我否定心态,会造成求职中的犹豫、软弱。又如 “我无法从事任何与我本身能力、专业不合的工作。”这种静态的眼光,怎么能适应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还有一些同学对自我的认识过于自负,如“只要我愿意去做,我就能做任何事。”自以为什么都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也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第二类,对“职业”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一定要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之前,绝不签约”,“我从事的工作要能满足我所有的要求”,“这份工作的专业要求应该是很严格的,我或许不合适吧”,“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否则人生多没有乐趣啊!”,“这个行业不适合我的性别”……这些非理性的观念无形中就把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大大地缩减了,成为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类,对“就业”的不合理信念。一些同学对于就业过于草率,如“我会凭直觉找到最适合我的职业”,结果到了岗位上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职业,造成频繁跳槽。又如“有工作就做吧,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换工作”,过于随意地选择职业,往往会空耗精力,不利于在行业中提高自己,延误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同学又过于慎重:“这个决定我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因为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变了”。把职业看成静态的,觉得“一选定终身”,结果导致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第四类,对“发展”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工作一定要在北京、上海,因为这里机会更多,利于我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都在乎工作的地点、工资等外在的直接的待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要辩证地分析自己的状况和自己行业的性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虽然机会看起来多一些,但是优秀人才也多、竞争也大,个人相对竞争优势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来,相反,如果能够在其他城市,或许更为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职业成功。 以上这些求职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在决定就业后一定不要用各种各样的主观推测“锁住自己”,而对职业环境以及自我追求的变化无动于衷。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要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影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 4. 压力过大——心理素质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就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 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畏惧心理、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方面,并以一些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急躁、孤傲、自卑、焦虑、恐惧、情感淡漠等。这些就业心理常见问题,除了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关之外,也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紧密相连。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校毕业树立正确的求职期望,培养积极情感,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将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版权所有(C)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5300454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北二环路185号(西)  邮编:01007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doc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平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为此,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的总结,据此分析原因,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这项重要项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 ?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以为只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才算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也频频见诸各类媒体,? 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二女生“鸽子”从宿舍楼9层一跃而下;0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男生从第4教学楼6层跳下;日,北京林业大学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上吊自杀,西安某高校为情跳楼(自杀)……,当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的阴霾还在人们心中徘徊时,日,江西中医学院22岁大学生李征用镢头20分钟连砸8人,7死1伤。还有用硫酸伤黑熊,用微波炉烤小狗,因被劝退学自感无法面对家人便杀死自己的奶奶和父亲……大学生这些典型的例子,一个个悲剧折射出种种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去分析。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一些权威机构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这些违法犯罪、思维失常、轻生等案例或许在社会的大环境里不足为奇,但和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还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不得不使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 一,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 ?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
(二)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 ? ?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常常被形容为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作为学生从中学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大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容易表现为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具体如下:(1)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未上大学前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备受学校和同学的关注,因而往往表现的比较自负要强,自尊心强,而大学把这些“佼佼者”聚集到了一起,每个人都发光闪亮,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光芒不再独一无二,于是瞩目消失了,优越感也随之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2)部分的学生有住校的经历,但少部分学生没有住校经历,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但进入大学,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都要自理,平时习惯依赖父母的人,做起这些事来就会显得措手无策,这种变化也会给精神上带来压力。(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等于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当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就业的压力更是令人担心。(4)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一堂课讲十几、二十页,完全靠自己课外自习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导致课业的落后,从而使原本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 2,人际交往障碍。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5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现象: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十个问题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现象: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十个问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50|
上传日期: 03:34: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现象: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十个问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当今社会上,大学生精神压抑,心理素质较差,跳楼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那么大学生普遍存在什么样的学心理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为你揭晓!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整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整
大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与学业有关的心理问题,我们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机不当、考试焦虑、意志薄弱和考试作弊等方面进行论述。&一、 学习动机不当 && & & & (一)学习动机不当的主要表现。&& & & & 学习动机不当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过强,这二者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而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学习动机过强的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奖励动机过强,学习强度过大。&& & & & 这是两位大学生的来信:&& & & & 例一:我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我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 & & 例二:我今年已经大三了,一直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L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 & & 从上面两封学生来信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来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当呢?&& & & & (二)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 & & & 1、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念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 & & 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是: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因而心理压力大;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受表面的学业动机的趋使,渴望外在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 & & (三)学习动机不当的自我调节&& & & & 1、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整。一是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二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 & & 2、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节。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二是转换表面的学习动机为深层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三是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二、 注意力不集中&& & &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具有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是人类学习的前提,没有注意,就没有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在大学生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 & (一)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一是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大脑常常开小差,盯着黑板却心猿意马,自己不能控制思维飘逸;二是易受环境的干扰,教室外的小小动静都能引起注意力的转移,而且长时间不能静心;三是参加活动如体育运动或看一场电影后,久久沉浸在情节的回忆之中。&& & & & (二)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青年时期发展任务多,因而导致压力与心理冲突加剧,特别是由于恋爱、性幻想等更容易引发注意力问题;二是生活事件导致心理应激,如重要丧失、考试失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困难、评优失败、失恋、宿舍关系失和等造成的思想负担重,精力分散;三是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焦虑过低,缺少压力与紧迫感。&& & & & (三)注意力不集中的自我调节。首先是学会注意力转移,遇到生活应激事件与挫折,能够尽快从中解脱出来;二是适当强化学习动机,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与学习焦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三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四是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三、考试焦虑&& & & & (一)考试焦虑及其表现。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是一种非常状态,要求考生的头脑清醒、情绪稳定。考试焦虑是一种严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情绪反应。考试是滋生紧张情绪的土壤,有的学生因考试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求胜心切,加重了心理负担,求胜动机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兴奋中心,致使其附近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了对知识的调动与提取,而记忆的暂时中断往往会加重焦虑情绪,从而加深考生对考试成绩得失的忧虑,于时导致恶性循环,容易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在焦虑的状态下,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 & &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一是情绪上表现出担忧、焦虑、烦躁不安;二是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三是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四是身体上表现为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具有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在考前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反应,如:过分担忧、恐惧、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在临考时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手足出汗、发抖、频频上厕所、思维浮浅、判断力下降、大脑一片空白;个别学生在考场上出现视障碍,如:看不清题目、看错题目、漏题丢题、动作僵硬、手不听使唤、出现笔误等等。 && & & & (二)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 & & 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大学生更看重考试的外在价值,如获得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各种荣誉,对其内在价值掌握知识却重视不够。造成考试焦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 & & 1、客观因素。造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试本身。如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题目越难,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竞争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发考试焦虑。二是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而当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学业失败时,也可能会激发其考试焦虑。三是知识掌握程度。我们经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考试的难易是相对的,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推崇考前一周效应,本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匆忙上阵,面对考题,感到任务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四是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如一些学生将考研重要的人生目标,考前以发誓言、写战书等方式激励自己的斗志,人为制造紧张空气,使部分学生感到考研失败可耻,整天笼罩在失败的恐惧之中。&& & & & 2、主观因素:造成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个性气质特点。那些敏感、易焦虑、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考试焦虑。二是考试经验。大学生多数在中学时代都有考试成功的经验,而进入大学后,偶然的考试失败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将过去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运气好,而将大学的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紧张焦虑。三是知识掌握与复习准备。如果复习准备不足,对考试没把握,自然会产生考试焦虑。四是对考试外在价值的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与大学生学业荣誉如奖学金,政治前途如入党,学业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关。因而,大学生会对考试成绩看重,特别是学业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恐惧考试失败的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症状。&& & & & (三)考试焦虑的调节&& & & & 1、充分的复习准备: 80%的人考试焦虑是由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牢固掌握知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 & & 2、正确评价自我,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正确对待考试结果,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过于担心、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 & & 3、学会放松。放松有许多方法,我们介绍两种:&& & & & (1)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 & & & (2)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吐出来;&& & & & (3)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脚、双腿、背部、颈、手心。&& & & & 二是想象放松,可以放轻音乐,自己想象在轻柔的海滩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赤脚走在海滩上,海风轻轻吹拂,听海浪拍打海岸,将头脑倒空,达到放松的目的。&& & & & 4、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对一些敏感、焦虑、抗挫折能力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提高考试技巧,有效地化解外来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四、考试作弊&& & & & 学生作弊(Cheating)作为一种特定和普遍的现象,被称为&大学流行病&。考试作弊作为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并带来学业不公平的行为。这是一项关于在2300名大学生中开展的关于考试作弊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 &
(一)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 & & 表4.1大学生作弊的原因:题 目 &排序&人数&比例(%)课程材料太难,无法掌握 &1 &269 &71.5恐怕丢掉学位或得不到奖学金 &2 &235 &62.5时间紧迫 &3 &190 &50.5担心失败 &4&172 &45.7提高分数 &5 &165 &43.9环境的压力 &6 &148 &39.4同学之间的竞争&7 &145 &38.6监考人员不注意&8&143 &38.0人人都这样做&9 &121 &32.2教室里其他人看起来都在作弊 &10&106&28.2偷懒 &10 &106 &28.2朋友请他帮忙 &10 &106&28.2作弊对其他同学并不构成伤害&11&100 &26.6邻座未看好自己的考卷 &12&87&23.1监考老师离开教室 &13&81&21.5
& & && & & & 通过认真细致、深入广泛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变量情形下形成的,对大学生群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个体而言,又有各不相同的。&& & & & (二)原因分析&& & & & 从直接原因看,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考试纪律松懈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等客观原因。从学生方面看:一是学位的压力,在作弊问题上,学位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学生不作弊的主要原因,&担心被抓,丢掉学位&,也是作弊的主要原因。成绩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当面临丢掉学位的现实压力时,可能铤而走险;而更多的无个人明确作弊动机的学生易受小团体氛围的影响,如果在一个都寻求考试捷径的环境中学习,如果个体不作弊,学生会认为,别人作弊对他自身不公平,也就随大流了。二是追求高分的愿望,成绩较好的学生希望在考试中获得成功,保持学业上的优势,而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能会找到&捷径&;很多学生认为,分数仍然是学生的命根,凡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都与成绩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与侥幸心理。与此同时,作弊也是两难的,如果自己作弊而其他同学不作弊对其他同学不公平,自己不作弊而别人作弊又对自己不公平,因此,作弊加剧了学生竞争的不公平;三是课程的重要程度。学生对哪些自认为不重要或&学过以后没有什么大用或学了就忘&的课程易产生心理上的轻视,如体育课替考就是明显的例证。&& & & & 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因素都是外部控制,从学生心理因素看,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个体心理不成熟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容易作弊;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内心道德观念的弱化,学生总在寻找作弊的&合理化解释&,如监考不严、课程太难、作弊的普遍存在等,很少有学生从自身找原因。&& & & & 从社会环境看,大学的作弊存在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大学生的许多欺骗行为并不仅仅发生在考试中,如作业的抄袭、笔记的拷贝、就业中隐瞒不良成绩都不是个别现象,甚至发生在高等学校中的科学舞弊都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一直被教育如何鉴别真伪的环境下成长,必然对不诚实产生心理上的宽容,具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在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可能会铤而走险。大学生自身的成才动机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出现了学业的短期行为,学生更热衷于技能类知识的学习而对基础理论有所忽视。&& & & & (三)作弊的防治&& & & & 1、从根本上杜绝作弊,从源头治理就是提高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内在学习动机不足与匮乏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深层动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是防治作弊的核心手段。&& & & & 2、切实转变教育体制与教育观念,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传授知识为知识创新,强化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博学敬业、严谨求实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力;与此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考试制度的相应变革势在必行。由单一的考试向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创造性运用知识转变,有的课程可以实行课程论文、单独考试、考查等。这也包括衡量学生个性教育的开展与完善,不用一种固定不变的&好学生&标准衡量学生,真正将学生从沉重的考试中解放出来。&& & & & 3、加强学风建设,良好学风对学生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对待考试与荣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风好的班级学生作弊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则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