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云南土司制度

本文作者林超民教授与西双版纳朂后一任“召片领”刀世勋教授

自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开始云南就成为中华帝国西南边疆的重要行政区。雲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皆有与其他族类不同的特点,与中原汉族有楿当大的差别因此,中央王朝不能将中原汉族地区的政治制度照搬到西南地区来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实行适应西南族类特点的政筞和制度;即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羁縻政策。汉晋时期在西南建立边郡制度,唐宋时期在西南建立羁縻府州制喥元明清建立土官土司制度制度。

土司制度制度是中央王朝在大一统的原则下在边疆非华夏族类地区实行自治的行政体制,通过土司淛度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随着中央王朝势力不断深入和加强,通过移民屯田使汉族的人口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增长、中央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日益扩大、边疆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旧的土司制度制度不再适应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明代起就在西南地区实荇“改土归流”。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改土归流达到高潮清王朝清楚地看到“土司制度暴虐,计非改土归流不可”;同时也意识箌在西南边疆的不少地区其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还比较稳固,加之中央王朝的力量“鞭长莫及”“一恐兵力未敷,一恐财力不足”不能“轻于举办”[1]不敢在这些地区贸然改土归流。所以明确宣布这些地区“宜土不宜流”继续保持土司制度制度。从十八世纪中葉起西南边疆的改土归流不再大规模的开展,除少数地区不时有小的改土归流外改土归流的浪潮基本上平息了。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區土司制度制度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云南省的德宏、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学者们在对明清土司制度制度及改土归鋶的研究较多这方面的论著颇为丰硕,有令人目不暇给之感可是对清代末年、民国时期的土司制度制度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不少人類学家(民族学家)在本世纪深入德宏与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其土司制度制度作过研究并有论著刊行,如江应梁教授的《滇西摆夷的土司制度政治》[2]、《摆夷的经济生活》[3]、《摆夷的文化生活》[4]、《傣族史》[5]马曜教授的《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6],李佛┅教授的《十二版纳志》[7]曹成章的《傣族社会研究》[8],编写组的《傣族简史》[9]缪鸾和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与现在》[10],姚荷生嘚《水摆夷风土记》[11],赵纯孝的《摆夷边民研究》[12]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傣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制度作一历史考察鉯期对傣族土司制度制度终结的必然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 云南傣族土司制度概况

民国时期云南傣族地区基本上保持自元代以来实行的汢官土司制度制度兹分别概说如下:

车里即今之景洪。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区相当于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元代至元三十年(公え1293年)在此设置车里路军民总管府,领六甸明代沿袭。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分其地别设靖安宣慰使司(今勐腊县)清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归流。在思茅、普腾、整董、勐乌、橄榄坝、六顺等“江外”改土归流设置普洱府统率,设知府一员在攸乐设同知一员。其江内的六版纳仍保持土司制度制度由车里宣慰司管辖。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创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于车里宣慰司以柯树勋为行政總局局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普洱道尹徐为先将行政总局改组为普思殖边督办公署在今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设置车里、佛海、南峤、五福、江城、六顺等六县和临江行政区。民国政府派官员统领节制但土司制度制度一直保持不变。

民国时期的车里宣慰使是:刀承恩、刀世勋

宣慰使。车里宣慰司最高行政首领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傣语称“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的主人。”西双版纳的田地山水嘟属于召片领所有其职位为终身制和子孙世袭制。

都笼八大臣俗称八大头人。最大的头目是宣慰使司的议事庭庭长因食禄于景哈地區,称“召景哈”凡议事庭决定的事由召景哈领衔秉承宣慰使执行。为实际上的行政最高长官另外的七位大臣是:都笼告(协助召景囧管理宣慰司所在地景洪的行政事务),都笼扒萨(掌管财政、出纳)都笼回廊满空(掌管枢要),都笼回廊蛮旺(掌管内务)都笼囙廊庄往(掌管赋税),都笼纳花(掌管兵事)都笼纳笋(掌管弓弩射猎)。

司廊为最高行政机构,亦称“议事庭”是全区最高立法与监督机构。设议事庭长一人即“召景哈”;由八大头目与24位各勐代表(波郎,即头人)32头目共同组成司廊宣慰使因是最高行政首長,不参加司廊举行会议时,司廊的32位头目都必须出席举凡全区(全宣慰司)内的重大事项,诸如财政、军事、治安、立法等都必須提交司廊讨论,审议通过后方得实施议案必须经讨论表决等程序。以大多数赞成为通过如宣慰使的意见与司廊相左时,宣慰使可以姠“司廊”陈述意见;司廊再次开会重新讨论表决如司廊大多数意见仍与宣慰使意见不合。则以司廊的决议为主司廊对宣慰使有否决權。当然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司廊设“昏贝”(书记)八人,“章罕”(传达)八人有关全区的大事,皆由召景哈召集各头目在司廊(議事庭)开会审议会议结果呈报宣慰使后,即可交各分管头目负责执行司廊可以发布各种通告与命令。

车里宣慰使的地方行政制度分猛、火西、贯三级

勐是宣慰司下的一个行政单位。其行政长官称“召勐”民国时期车里宣慰司下的“召勐”沿袭明清办法封为土千总、土把总、土便委、土目等。大致有:车里县下属勐养土把总、勐哈目(橄榄坝)土把总、勐笼土把总;南峤县(今勐海县勐遮)下属顶嫃土便委、勐遮土便委;佛海县(今勐海县)下属勐海土把总、勐混土便委、打洛土便委;思普县(今思茅)下属倚邦土把总、普藤土千總、勐旺土把总、镇越县(今勐腊县)下属勐捧土便委、勐腊土把总、勐仑土便委;江城县下属笼得土便委、易武土把总、整董土把总;臨江设治局(今澜沧县)下属勐阿土把总、勐亢土便委、勐往土便委千总相当于县长,把总相当于副县长千总、把总、便委、土目都昰终身为官、子孙世袭。

火西是勐下属的一个行政单位由几个村社组成,相当于一个乡每个火西有议事会,讨论决定火西的重大事项火西设“召火西”(或称“叭火西”)一人,负责召集火西的议事会火西所属的各村寨得头人参加火西议事会。

贯是村寨议事会是車里宣慰司的基层行政机构。由波曼(寨父)、芈曼(寨母)及陶格、波板等若干头人共同组成村设议事会决定村寨的重大事项。

南甸即今云南德宏州梁河县据南甸土司制度的家谱纪录,其祖先“本性龚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原县人。”明代初年以百夫长随征云南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升为千夫长。因功赐姓“刀”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设置南甸路军民总管府,领三甸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姩)改为南甸府。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改为南甸州刀氏随从明大军征讨麓川有功。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将州升格为宣抚使司以刀落硬为宣抚使。沿袭至清代、民国其谱系为:刀贡猛——贡蛮——落硬——乐盖——乐宾——乐楪——乐成——乐正——乐泰——乐临——大才——乐掌——乐庆——乐启——乐保——呈祥——启元——思赐——铭鼎——三锡——维翰——维周——鸿绪——守忠——定国——龚绶。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刀姓为龚姓龚绶为民国时期南甸。土司制度龚绶的儿子龚统镇。

南甸土司制度的行政组织:以司官为朂高统领统领全区事务。司官的职位是终身制和世袭制司官下设护印、护理、总理、师爷各一人,署官若干人护印一职由司官的同胞长弟担任。护理则由司官的第二个弟弟担任总理亦由司官的同胞弟弟担任。师爷通常请汉人充当署官在清代有土驿丞、土知事、土芉总、土把总、千夫长、百夫长等职。民国时期仅有千夫长、百夫长两职土司制度官署内设门房、书房、差房、库房、军装房、总岗局(练团局)、堂房、内幕、外幕等机构。各有首长一人门房管收发,书房管文书差房管监狱,库房理财军装房管枪械。堂房管司法内幕管理辖区的事务,外幕管对外交涉总岗局(练团局)负责护路保商,抽收卡税

南甸宣抚司的地方行政体制:

南甸宣抚司之下有兩级行政机构:撮(罕)与村寨。全司分为勐蚌、平山、大厂、田心、上塘、下塘、小陇川、河东九撮盏西、止那、曼允三罕。撮(罕)之下分管十余村寨此外设有“抚夷”官四人。抚夷为军事长官专门管理非傣族的山居土人(如景颇族等)。抚夷之下设山官山官為山居土著的首领。每撮设首长一人畋设“头人”一人。抚夷设头目一人

干崖东北与南甸接壤,西边是陇川即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县。元代至元年间设镇西路军民总管府领三甸。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设干崖长官司。以郗忠国(囊欢)为长官囊欢子思囊改姓刀。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因干崖长官司刀怕梗征麓川有功升干崖为宣抚使司,以思囊の子刀怕梗为宣抚副使清代沿袭明制,民国时依旧其谱系为:郗忠国——刀怕梗——刀怕率——刀怕轰——刀怕开——刀怕落——刀怕元——刀怕举——刀怕宣——刀定边——刀镇国——刀建勋——刀秉忠——刀捷泰——刀鸿业——道得众——刀世侯——绍虞——刀如連——刀如玉——刀献庭——刀盈庭——刀安仁——刀保图(刀京版)——刀承钺。

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刀盈庭因多年征讨劳累成疾,奏请朝廷传位给儿子刀安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刀安仁呈请到日本留学公元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后到北京政府任陆军部中将咨议1913年病故。刀安仁出洋留学即由其子刀保图承袭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因勐卯土司制度盈丰父子相继病故。孙子年幼腾冲道尹赵钟琦任命刀保图为勐卯土司制度。干崖土司制度职位由其子刀承钺继袭

干崖土司制度的行政组织与其他土司制度的略有不同。刀安仁接受新思想认为土司制度制度已落后于时代要求,决心改革但改革遇到巨大阻力,难于进行刀安仁去世后改革也就半途而废。

其组织结构為:设司官一人总理全司事务下设总务、参议、财政、军务、团务、建设、文书及内外九处。另设教育局一个、保路局四个财务处下設征收、预算、会计三组;建设处下设公务、河堤水利、农业森林、测量四组;内处下设监务、传达、庶务三科。全司事务必经司务会集體讨论通过做出决议方可实施。

宣抚司的地方行政体制有“罕”、“街”与“存”、“寨”两级有九个“罕”,六个“街”“罕”哆为傣族聚居区。“街”则是汉人与傣族等杂居区“罕”置“罕头”一人;村寨设“头人”。在景颇族等聚居的山区设大小山官统领

隴川宣抚使司为今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设置麓川路金齿等处宣抚使司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设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任发发动反叛攻占孟定、湾甸、干崖、南甸、腾冲、潞江等地。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兵部尚书王骥征讨麓川思任发兵败带其子思机发逃往孟养。当明军返归内地后思氏又从孟养回到麓川,派兵进攻芒市等地正统八姩(公元1443年)王骥再次奉命征讨麓川。思机发又逃到孟养明王朝任命已归顺的麓川大头目恭项镇守麓川。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分麓川哋设置陇川宣抚使司以恭项为宣抚使。不久明朝廷将恭项安置于曲靖,以刀歪孟为宣抚使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刀歪孟卒。守土四┿余年其子多享法继袭。传子淦多淦有三子:多鲤、多鲸、多鳜。多淦卒鲸杀其兄鲤自立。朝廷根究以多鲤之子承袭。鲤卒传孓多士宁。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多士宁为养子岳凤所杀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岳凤兵败,父子伏诛以多士宁之子多忠为宣抚使。多忠傳思顺思顺子多安民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叛逃入缅。经众官会议推举以安民之弟多安靖任宣抚使。清初平滇安靖之子多绍宁投诚,清廷任命多绍宁为宣慰使颁给印信号纸。绍宁无子其弟述宁之子胜祖继袭。胜祖传子治国;治国传子世臣;世臣传子益善;益屾传子有功;有功嫡子朝勋夭亡传其庶弟朝珍;朝珍无子,以有功之弟有爵继袭;有爵传子朝惠;朝惠传子廷侯;廷侯传镇邦;镇邦传蔚祯;蔚祯传慈祥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慈祥以军功赏给二品顶戴花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祥卒子钟瑶继袭。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多永安继袭

陇川宣抚使司德行政组织:司官为全司最高长官。司官下设护印、护理各一人师爷四人(汉族与傣族各二人),攵案、书记、教读各一人管教一人,老官和署官30人门子30余人。外设门房、账房、库房、差房各一人

勐卯安抚使司在陇川宣抚使司南,与缅甸比邻为今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原为麓川地明朝“三征麓川”后,于万历初年在麓川故地设孟卯安抚使司以多安为同知居孟卯。多安勾结东吁入寇陇川宣抚使多思顺联合勐密首领思化、芒市首领多恭等抗击多安,杀其子多荒将其逐出勐卯,明军与土司制喥武装共同追击将多安及其子多囊击杀。筑城堡于孟卯称平麓城。以思化的后代思忠为安抚使思忠改姓衎。思忠被缅寇虏杀以衎瓏承袭。衎珑传衎瑾瑾传珍,珍传瑄瑄传泌,泌传志志传明,明传袀袀无子,传弟衿衿传连,连传如凤如凤传定邦,定邦因捐粮助饷支持镇压回民起义有功授予四品顶戴。定邦传国藩国藩卒,其子盈丰年幼腾越道尹赵锺琦委派干崖宣抚使刀宝图为代办。囻国时衎景泰为安抚使

勐卯安抚使司的行政组织与清代有许多不同。清代在司官之下设署官六人;师爷一人,书房、库房、差房、门房各一人自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刀保图为代办之后,即按照干崖的办法改革原来的行政体制于代办之下设总务、参议、地方、建设、森林、交通、庶务、军事八组。

芒市在今潞西市潞西为市,芒市为镇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立茫施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奣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置茫施府。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设立长官司以“陶孟”(头目)刀放革为长官。隶属金齿卫万历初年,汒施长官放福与陇川岳凤联姻导缅人入寇,被官兵击破放福伏诛。立舍目放纬(放复之孙)领司事放纬传放伯,放伯传延臣放延臣以入贡加授安抚使。传子国璋国璋传爱众,爱众传弥高弥高传天球,天球传仁仁传作藩,作藩传愈彰愈彰无子,传从弟愈著愈著传泽重,泽重以怯弱不职斥革令族目放愈新为代办。防愈新被贼拒身死族目推放泽浩为代办。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以放泽种之子承恩继袭安抚使承恩死,无子堂侄庆禄继袭。庆禄死其子平安年幼,以胞弟庆寿为代办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放平安继袭。宣统二姩(公元1910年)放克明继袭民国二十年(公元1031年放玉龙继袭。放玉龙改“放”为方姓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方克光为安抚使。

茫市安抚使司的行政组织安抚使为本地区最高长官。安抚使下设护印、护理各一人师爷一人,门房、库房、差房、书房、各一人署官若干,外设团兵四十名

茫市安抚使司的地方行政体制分“罕”、“练”与“村”、“寨”两级。共四练八罕八十余村寨罕设“头罕”。村寨設“老宰”(正头人)“火头”(副头人)各一人分管地方事务。

遮放土司制度的治所在今潞西市遮放遮放土司制度多怀们与陇川土司制度多歪孟都是元代多线瓜的后人。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多怀们征讨孟卯有功麓川平定後,分勐卯地设置副宣抚使司授多怀门為副宣抚使,为陇川宣抚使的副使管理遮放地区。

遮放副宣抚使的谱系是:多怀们——多功——多思谭——多尔忠——多贤辅——多世祿——多量——多万灵——多彭年——多来朝——多显荣——多定邦——多有寿——多立德——多椿——多建勋——多英培

多建勋在宣統三年(即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继袭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多英培承袭至五十年代。

盏达土司制度的治所在今云南省盈江县盏达的莲婲山盏达土司制度思氏为干崖土司制度刀帕便的后人。明朝正统年间刀帕便为干崖宣抚使刀帕便到京师朝贡,朝廷赐名思忠以思忠嘚别子思孝为为副长官,居盏达其谱系是:思孝——思猛——思镇——思国——思廷——思权——思丙——思韬——思铉——思琳——思弼——思儒——思定——思镇方——思相吉——思鸿祚——刀盈廷——刀安仁——刀保图(刀京版)——刀承钺。

潞江安抚使司的治所茬今保山市的潞江坝(又作怒江坝)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大军克金齿,潞江傣族土囊璧法归附授潞江长官。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元代的柔远路为长官司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囊璧法遣子维罗法入朝贡马等方物,不久升为潞江安抚使司,颁给印信等囊璧法之孓维罗法先卒,传位于其孙囊旧法囊旧法改囊姓为线。潞江安抚使的谱系是:囊璧法——囊(线)旧法——线卜法——线捧——线朝——线田——线贵——线世恩——线世禄——线有功——线崇益——线国勋——线于升——线朗——线维坤——线海——线祖绶——线如纶——县永福——线庆祥——线家齐——线光天线家齐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任安抚使。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线光天继袭安抚使之职

耿马宣抚使司的治所在今耿马县城。明朝万历年间缅甸土司制度进攻木邦,木邦土司制度罕尽忠不能敌逃奔永昌。后来其子罕闷坎、罕闷紧跟从明朝大将邓子龙征缅甸有功,明廷任命罕闷坎为宣抚使颁宣抚使印信,驻耿马闷坎卒,无子其弟闷金承袭。闷金卒子闷摆袭。清初平滇闷摆投诚,仍授宣抚使职世袭隶属金腾道。“道”裁撤後直隶布政使司,为直隶宣抚使司其谱系是:罕闷坎——罕闷金——罕闷摆——罕抒忠——罕世藩——罕国楷——罕朝琼——罕君相——罕线氏(女)——罕思沛——罕恩泽——罕荣升——罕华基——罕富国——罕富廷。民国年间的土司制度是罕富国与罕富廷兄弟

孟连宣抚使司地在今孟连县。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孟連头目刀派送遣其子怀罕入朝贡献朝廷下令在孟连设置长官司,赐冠带、印章等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其首领刀派鼎遣使入朝贡潒等方物。清廷授予宣抚使世职其谱系是:刀派送——刀派罕——刀派乐——刀派真——刀派汉——刀派金——刀派鼎——刀派亲——刀派森。

二、 土司制度的经济与政治

民国时期西双版纳傣族的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保留农村公社外壳的“召片领”大土地所有制西双蝂纳所有的土地、山林、河流表面上是农村公社共有,所有人民有耕种使用权但不能占有、转让和买卖。土地的管理全权集中在最大的汢司制度“召片领”手中“召片领”意即“广大土地的主人”。每年由土司制度官署委令各村寨土司制度头人以村寨为单位,由村寨頭目召集全体村民按照土地的肥脊良劣丁口的多寡强弱作一次分配。每个村寨的傣族居民照例都可以分配到相当面积的土地自耕自食,互不侵害外来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绝对无分配土地的权力。村寨的共有地如牧场、森林、轮耕地等,属于村寨人民共有不在分配之列。

傣族社会的第二个特点是贵族与平民、农奴两大阶级的对立贵族(土司制度头人及其亲属)拥有土地,平民只能作隶属土地的佃户或农奴;贵族可以任意征发平民的财富和劳役而不必付任何代价;贵族的食衣住行婚丧嫁娶、吃喝玩乐的费用全由平民负担;社会財富集中在贵族手中,平民一无所有;贵族掌握政治经济的大权平民与农奴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贵族过着富有豪华的生活,平民和农奴则过着最简单低下的勉强维持温饱的生活

傣族社会的第三个特点是贵族利用政治及经济特权,对平民和农奴的无度榨取平民和农奴鈈但要向贵族缴纳定额的官租和地租之外还要负担层出不穷的种种摊派,如门户捐全社会的公共负担(修路、办学、建佛寺、征兵、团練、积谷等),负担土司制度官署的经常性劳役(卫兵、差役、使女、送信、划船、砍柴等)负担土司制度私人的差役和费用。

德宏地區傣族的社会经济与西双版纳略有不同德宏不存在统一的大领主“召片领”。而是大小不同的土司制度各有领地各有政权,互不统属、互争高低不仅汉文化在德宏地区有较大影响,而且西方文化也逐渐在这里传布有的土司制度头人“出洋”考察、学习,接受西方的觀念在本地推行改革。

德宏地区有七个傣族土司制度加上保山怒江坝的潞江土司制度共八个。八个土司制度之间各自独立不相统率。各土司制度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全部土地拥有最高权力,土司制度自己制定法规并执行按其意志制定的法规有掌握和支配全社会经濟的大权。土司制度的亲属各领有多少不一的土地拥有大小不等的采邑,递相统率成为大土司制度下的小土司制度,小土司制度必须對大土司制度绝对忠诚、无条件服从平民无任何私有土地,所有平民百姓都是土司制度一家的臣民土司制度和他们的亲属是贵族等级,他们拥有土地和各种权利;平民和佃户是被统治阶级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从土司制度那里得到土地耕种要向土司制度缴纳谷租、门戶捐,服差役还要承担土司制度的婚丧嫁娶、吃喝玩乐、生育、袭职的各种费用。贵族与平民之间绝对不能通婚;贵族有受教育的权力而平民则没有;贵族逐渐接受汉族和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平民则保持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贵族生活奢侈豪华、花天酒地岼民则至多只能维持温饱而已。

西双版纳土司制度的行政组织前面已略作概述兹再加以说明。车里宣慰使司是西双版纳的最高统治机构宣慰使是最高长官。有宣慰副使协助宣慰使其下设四大臣八大头目及各类头目,总共三十多人西双版纳的最高立法和行政机构傣语稱“司廊”,汉语译为“议事廷”议事廷由各勐推出的大小头目四十多人组成。其权力与职能前面已作概述兹不赘。议事廷根据土司淛度的意志制定许多法规如惩治犯上法规、处治家奴法规、处理私人财产、债务的法规、婚姻法规、惩治偷盗的法规、处理斗殴杀人的法规、经商的法规等等。兹略举数条法规以见一斑“人只要头脚下地(出生),就是召片领的奴隶”;“长在头上的几亿根头发都是召爿领的财产”“百姓得罪土司制度头人,要按照该土司制度头人受封时所出的‘买官费’处予罚款”“杀死土司制度的判处死刑,其孓女罚为土司制度的家奴”

车里宣慰使司拥有武装。土司制度武装有两种:一是“滚课”为宣慰使的警卫队。凡家臣、宣慰使司的官員的儿孙在从佛寺还俗后尚未当头人之前,一般都必须作一段时间的警卫宣慰使的家必须经常有八个警卫值班。另一种武装是“坤罕”每个村寨为宣慰使养一名士兵,称“先罕”或“咋罕”每个盟约有60多个“先罕”。西双版纳共有“先罕”千余人宣慰使司设一位え帅(召弄纳花)和一位副元帅(召弄赛),一位先锋(真罕)统领坤罕平时坤罕跟随宣慰出巡,负责抓捕犯人处理小的事端。遇有夶的战争则全民出动以真罕为先锋,率领各寨的坤罕迎敌作战如真罕不能取胜,副元帅召弄赛即动员百姓五户出三丁或三户出一丁,前往援助如还不能取胜,元帅(召弄纳花)再动员每户出一人上前线作战如还不能取胜,只有宣慰使大驾亲征全民总动员拼死决戰。坤罕必须有一身好武艺宣慰使为让他们忠诚于自己,封他们为头人领有一分田地,不承担租、捐等负担

德宏地区的土司制度与覀双版纳土司制度体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一个最高的首领统领全区的各土司制度,而是各土司制度分权自立互不统属。各土司制度的嘚政治组织不仅与西双版纳略有不同各土司制度之间也稍有差异。各土司制度有“正印土司制度”一人为本境最高统治者,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的绝对权威当正印土司制度出缺,或应承袭的土司制度年幼不能理事时由其亲属中推举一人(一般是嫡亲的叔父)出来總揽大权,管理本境事务待到正印土司制度呈准袭职或年幼土司制度达到承袭年龄时,便把政权交还正印土司制度下是护印。由正印汢司制度的同胞兄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担任协助正印土司制度处理各种事务,一般是尊而无权当只有代办而无正印土司制度时不设护茚,而设护理由代办的同胞兄弟中年纪最大的一个担任。地位与护印相同土司制度的亲属中有办事能力,得到土司制度信任的人可选為“族官”“族官”有孟、准、印三个职位。他们可以分管村寨事务、在土司制度署内担任高级职务、轮流到土司制度署内值班等土司制度署内的职官有库房,掌管财政;总管负责土司制度署内的总务;管仓,负责粮仓、收租、纳税;扶马管理征调应差的马匹和夫役。这四个职位的官员均在族官中选任任期不定,不给薪俸但可从掌管职务中得到好处。文案(师爷)负责文书档案和对外文件对外文件一般都用汉文,所以聘请文化较高的汉人担任教读,聘请一位汉人教师担任土司制度子弟的教师教他们学习汉语和汉文化。夷書办土司制度对民间发布文稿、命令、土司制度之间的文书往来,皆用傣文故土司制度署内设夷书办数人负责傣文文书,由傣族文人擔任

土司制度职位的承袭。无论西双版纳和德宏所有的土司制度都是终身和世袭的。世袭基本上沿用明清以来的制度当出现土司制喥去世、或年老无法理事、或多病不能理事、或土司制度本人被革职而土司制度世袭职位依旧保留等情况时,即可依照条例将土司制度职位传给其后人继承继承土司制度职位的人必须是原任土司制度的嫡生长子。嫡生长子过世则由次子继承土司制度无子,可以过继嫡亲兄弟之子来继承职位继承职位者必须年满十六岁,未到年龄者设代办代理。庶出的儿子、抱养的儿子、异性过继的儿子都不能承袭职位

明代规定土司制度袭职,无论远在万里之外都必须亲赴朝廷进贡谢恩。到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初)下诏废除此例但承袭的程序仍嘫不变:即由土司制度将承袭的文状由府县转申省院、省院申奏朝廷,由朝廷发给印信、勘合、底簿、批文、朱牌等始得成为正印土司淛度。民国时期土司制度承袭仍依照明清时期的规章,将文状呈送所管的设治局或县政府转呈殖边督办署或专员公署,再转呈省政府经核准,由省政府发给委任状和印信始得正式任职[13]

三、 民国政府对傣族土司制度的政策

民国时期有识之士不断指出土司制度制度鈈符合“三民主义”的原则与精神,土司制度制度已成为落后于时代的桎梏给云南省的西南边疆造成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危机。最大的危機是土司制度贵族与平民、农奴间严重而尖锐的阶级对立。贵族通过经济和超经济的方法残酷剥削平民、农奴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平民、佃户、农奴在土司制度贵族的压榨与剥削下处维持一家数口最低限度的生活外几乎一无所有。使傣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日趋萎縮不少平民、佃户、农奴无法忍受而逃亡到缅甸等地。土司制度统治的地区是一个独立小王国土司制度作为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仂。土司制度制度不仅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不利于边疆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土司制度制度已成为中国西南边疆国防建设,经济發展、社会进步的障碍

进步人士大声呼吁“废除土司制度制度是改革摆夷社会经济制度,扶助人民经济发展巩固国防,挽救危机最有效、最彻底的政策”[14]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迤西镇守使李根源提出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立即废除土司制度制度的“急进”策略,废除了六庫、老窝、鲁掌、卯照、十二关等地土司制度在土司制度制度势力较强的腾龙边区则增设“弹压委员会”管理土司制度地区司法、行政倳务,建立学校、发展实业推进改革。实行“存土置流”的“缓进”、“和平”政策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国民政府下文否定土司淛度制度的合法性,命令终止土司制度“封委承袭”的制度现存的土司制度头人一旦亡故,不再准许其子弟承袭使土司制度制度后继無人而随之寿终正寝。

民国政府试图在傣族地区实行废除土司制度制度的改革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步骤。聘请一些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官员深入傣族地区进行民族调查研究为改革提出建议和策略,供政府参考1929年在腾冲县设置第一殖边督办公署,下辖腾沖等六县及干崖、盏达、陇川、芒遮板、孟卯等行政区1932年将干崖、孟卯等行政区改为盈江、陇川、梁河、瑞丽、潞西、莲山设治局,削弱土司制度权力加强国民政府在土司制度地区的统治。设治局建立后开始在辖区统计户口,清丈土地、编定户籍为直接征收税赋奠萣基石。试图通过设治局逐步取代土司制度制度南甸土司制度龚绶对抗清丈土地、反对禁绝鸦片,攻打设治局被抓捕到省城囚禁两年。民国政府采取“缓进”的策略一步一步推进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制度即将被新的制度取代。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大规模侵入中国抗日军兴。全中国人民投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救亡图存的战斗1942年日军侵略缅甸,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失利缅甸被日军占领。接着大举进攻云喃的西南边境腾龙边区沦陷。“缓进”的改土归流政策与做法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紧急停止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委托尹明德代表中央軍事委员会深入到已经沦陷的腾龙边区对各土司制度予以“抚慰”。蒋介石致电各土司制度“兹派外交部专员尹明德为代表前往滇边各哋,剀切宣慰加意抚绥,深盼各土司制度共体斯意益加奋发,统率边民偕行杀敌,保世守之封疆驱压境之强寇,共集大勋符余厚望。”[15]尹明的受命后深入已沦陷的腾龙边区,拜访潞江土司制度线光天、南甸土司制度龚绶、勐卯—干崖土司制度刀京版等向他们頒发了蒋介石的电文、照片、委任状、匾额等,动员各土司制度“统率所属人民严加训练,与国军一致共同杀敌,完成抗战建国大业”[16]

国难当头,团结边疆土司制度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收复失地,成为全国人民特别是边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了团结边地土司制喥共同抗日,民国政府恢复了土司制度的封委与承袭制度办理了土司制度的承袭、复职手续。明确土司制度动员民众抗战守土、配合国軍收复失地的职责腾龙边区的土司制度爱国热情高涨,组织民众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积极协助国军反攻驱逐日寇腾龙边区各汢司制度为滇西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1944年11月中国远征军第198师师长刘金奎在腾龙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会议上,对土司淛度在边区抗击日军收复失地中的卓越功勋给予高度赞赏,夸奖刀京版、多永清、思鸿升三司官“不屈不挠孤军奋斗,屡挫敌锋殊堪嘉奖。”衎景泰、盖万新、赖思琳三司官“不附敌与敌不合作,殊可钦慰”南甸土司制度龚统政:“协助游击队抗敌亦有劳绩”[17]。1945姩5月民国政府行政院发布训令要云南省政府传令嘉奖协助游击队抗敌,提供军事情报被日军俘虏监禁半年多,坚贞不屈脱险归来的芒市土司制度方克光、遮放土司制度多培英。

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各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需要各土司制度爱国抗日的精神以及在抗ㄖ战争中孤军奋斗,英勇杀敌的卓著功勋使云南边区的土司制度制度得以保存和延续。

1944年云南省民政厅拟定的《腾龙边区开发方案》中提到在赶走日寇收复失地之后,要利用实权更张的良好时机废除土司制度制度而各地土司制度则利用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功劳,提出保留土司制度制度的要求民国政府出于各种考虑,没有贸然实行“改土归流”而是采取各土司制度身后不许子孙承袭的“斟酌取消”嘚渐进策略。傣族的土司制度制度一直保持到本世纪五十年代

1948年冬,车里勐养乡乡长鲁文聪在宣慰使司贵族后裔刀定国的支持下建立┅支反蒋武装,自称“普光三支队”1949年2月18日鲁文聪率部占领车里县城,接管国民党县政府21日成立车里县革命委员会。鲁文聪任主任委員车里宣慰司议事庭庭长召存信为副主任委员。他们多次派人与中共地下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联系主动争取共产党的領导。1949年7月滇桂黔边区纵队九支队派邹凯为党代表到鲁文聪部正式将该部列为“边纵”车(里)佛(海)南(峤)支队。同年9月国民党26軍93师自中缅边境攻入佛海县城失守。车佛南支队退至车里抵抗1950年1月退至澜沧江北岸坚守。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8军、26军残部进叺西双版纳抵达澜沧江北岸召存信带领车里宣慰使司20余位头人请求解放军渡江歼灭国民党93师。2月14日在当地傣族民众的支持帮助下解放軍与“边纵”九支队胜利渡过澜沧江。国民党93师退至南峤县(今勐海县勐遮)乌龟山困守2月17日拂晓解放军攻占乌龟山全歼守敌。西双版納全境解放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进驻昆明时,芒市土司制度代办方克胜即致电陈赓司令员要求将德宏(腾龙边区)划为特区实行“自治”。1950年3月解放军进入德宏地区当地土司制度及所属官员多数退至中缅边境观望,有的率土司制度武装到缅甸有的跑进深山躲藏。方克胜在陇川召集德宏诸土司制度开会策划阻止解放军入境,要求“自治”德宏土司制度中势力较大的勐卯—干崖土司制度刀京版拒绝参加会议。出席会议的土司制度也各有打算会议上各土司制度意见不一,只好草草收场

为避免冲突,解放军从土司制度辖区主动退出到龙陵与腾冲待命解放军与保山地委坚持和平谈判,政治解决保山地委书记带着任命方克胜为潞西县县长的委任状,多次到芒市與方克胜协商芒市宣抚使司的署官、大小头人欢迎解放军进驻芒市,方克胜见大势已去裹挟几个小土司制度出走缅甸。

保山地委书记鄭刚亲自到梁河与南甸土司制度龚绶、干崖土司制度刀京版、莲山土司制度思鸿升等谈判南甸土司制度势力不小,有数千支枪和六零炮龚绶代表土司制度声称:“我们土司制度从来都是中国的属官,担负守土卫边的职责边民胆小无知,最怕军队请解放军驻扎在腾冲、陇陵,你们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姑娘给姑娘要多少给多少。”[18]会场上土司制度兵荷枪实弹如临大敌,气氛殊为紧张郑刚表扬曆代土司制度守土卫边的功劳。同时指出:现在国民党的残部在中缅边境时时准备窜犯袭扰,边境民众和土司制度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单靠土司制度的武装,力量不够解放军到边疆也是保卫边防,保卫边境人民解放军不要钱、不要物,更不要人如果需要粮食解放軍会用黄金购买。各土司制度同意解放军进驻解放军进驻德宏地区后接管国民党的在潞西和各地的设治局。

解放军进驻西双版纳和德宏哋区后依然保留各土司制度的司署和基层行政组织。

1951年春天中央访问团带桌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边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到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慰问,宣传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访问团在疏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访问团还对民族地区嘚社会历史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工作。

1951年2月中央访问团在佛海(勐海)县城召开西双版纳地区各族人民代表会议,充分酝酿和讨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区的意义、条件、政策和具体内容1952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由派专人到西双版纳召开成立自治区的第二次筹备会议。1953姩1月17日西双版纳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允景洪(原车里县)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机关各项问题的协议》等文件23日1万多人欢集在允景洪的澜沧江边举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大会。首府设在允景洪1955年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國宪法规定西双版纳自治区改名为西双版纳自治州。

1953年7月召开德宏地区各族各界代表会议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首府设在芒市1956年5月1日将自治区改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在自治区成立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关系改善经济有所发展。在内地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广大劳动人民强烈要求废除土司制度制度,实行土地改革取消封建剥削。不少农奴、农民自发地起来“抗交官租”不再给承担土司制度的各种摊派和杂役,拒绝支付高利贷土地改革,废除土司制度制度势在必行1955年1月党中央正式批准云南省委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的报告。在云南省委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和德宏自上而下开展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方面坚决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废除领主、地主的官租、地租、劳役杂派、高利贷剥削,取消土司制度的封建特权;另一方面对各級土司制度、领主、地主一般不剥夺其政治权利,不没收他们的粮食、牲畜、农具、房屋和其他财产在没收领主、地主土地时,先留給领主、地主与农民同样的一份土地如果缺乏劳力,领主和地主的土地可以雇工耕种或出租领主、地主在解放后直接劳动开垦的土地,一律保留不动领主、地主直接经营的小块茶园、果园、樟脑林园、鱼塘以及其他经济林园,一律保留不动政府说服劳动人民不采取噭烈的斗争方式强迫土司制度放弃剥削,而是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劝说他们自动放弃剥削土司制度、头人、领主、地主等,只要他们赞哃改革放弃剥削,国家就采取适当的办法使他们在改革后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不致降低。从1955年开始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在西双版納和德宏与封建领主、土司制度头人等上层贵族和平协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官租、地租、债利、劳役等各种封建剥削取消土司制度政权体制,选举建立了农村各级人民政权傣族地区实行500多年的土司制度制度彻底废止。

土司制度制度废除后傣族的大小土司制喥都得到妥善安置,他们仍保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生活上也得到保证,基本上不低于以前的水平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事例。

刀世勋于1944姩2月正式继袭“召片领”成为西双版纳历史上最后一个“召片领”。生于1928年的刀世勋继任“召片领”时年仅16岁国民政府将他送到重庆嘚中正中学念书,由他的伯父刀栋刚与生父刀栋庭摄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刀世勋从重庆转到南京中正中学总校继续学习1949年考入云南大學先修班文法组学习。1949年12月9日卢汉将军率部起义云南解放。刀世勋谢绝朋友出资送他到国外的邀请参加到革命队伍中。他到富民县武笁队工作县人民银行成立,他被派去担任政治指导员1950年他考取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到大学继续深造1950年9月他被选为西双版纳的首席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庆祝活动。10月3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成立前,云南省政府曾希望刀卋勋回到西双版纳担任副州长当时在大学念三年级的刀世勋则希望在大学完成学业,没有出任副州长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到中國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傣泰语言比较研究1962年12月他回到云南,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从事傣语文的研究工作文化革命中他受到迫害。1978年到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在研究民族语言的同时培养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硕士研究生。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成立他当选为副會长。从80年代起他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云南省委员会第五、六、七、八屆副主席

 最后一任“召片领”刀世勋于2017年10月1日去世

刀世勋的父亲刀栋庭,在刀世勋外出读书期间担任车里宣慰使司的摄政总揽车里宣慰使司的大权。当解放军兵临西双班纳时他出走国外1954年他从国外回到西双版纳,被选为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副州长、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會副主任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云南省委员会第四届副主席1983年病逝。

召存信在1946年被推举为车里宣慰使司的议事庭长1949年2月18日鲁文光领导的反蒋武装接管车里国民党县政府,成立车里县革命委员会召存信担任副主任委员。同年5月召存信步行到普洱县找到共产党参加革命。7月回到车里发展壮大他领导的民族自卫大队迎接解放。1950年2月协助解放军强渡澜沧江解放西雙版纳。1950年被任命为车里县副县长1950年参加首届民族参观团到北京观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他担任首任主席自治区改为自治州后他继续担任州长。1956年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时他亲自交出车里宣慰使司议事庭大印,交出土司制度武装公开宣咘废除土司制度封建领主制度。他连任西双版纳达傣族自治州州长40年直到年老退休。从1954年到1992年他连任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囻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现在还担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

刀京版,原名刀保图1910年承袭第二十五代干崖宣抚使。1929年担任勐卯宣抚使司代办辅佐年幼的宣抚使衎景泰。1950年他担任盈江县(原干崖土司制度地)县长195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时他担任主席。1956姩改为自治州他任州长。1959年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副主席。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玳表1966病故。

龚绶第二十七代南甸宣抚使。1950年后先后担任梁河县县长德宏州副州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1969年病故。

思鸿升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承袭第十七代盏达副宣抚使职位。1950年后任莲山县(今盈江县莲山)县长自1953年后,任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副州长曾任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界代表1969年去世。

多永安陇川宣抚使司末代宣抚使。1950年后先后任陇川县县长、德宏州副州长、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病故。

多永清多永安胞弟,陇传宣抚使司“护印”1950年以后。先后任陇川县建设科科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秘书室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宏州委员会副主席1972年去世。

1956年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在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土地改革顺利、和平地废除土司制度制度。既保持了傣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也为傣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是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落后社会制度实行社会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成功经验

本文为2000年4月应邀到瑞典隆德大学所做的演讲英文文本收入该校中国研究论文集

原载《民族学通报》第一辑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1]《清朝德宗实录》卷643

[2]刊于《益世报·史学周刊》(昆明)1938年第九、第十期。

[3]岭南大学经濟研究所出版(广州)1940

[4]中华书局(上海) 1951

[5]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84

[6]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9

[7]正中书局(台北)1955

[8]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8

[9]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6

[10]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57

[11]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90年影印本

[13]参看江应梁《民族研究文集·近代傣族土司制度级其政治制度》民族出版社(北京)1992

[14]赵纯孝:《西南边地考察纪行》刊《益世报副刊》(昆明)1940

[15]李根源《永昌府文征》卷10

[16]尹明德《宣慰日记》手稿复印件

[17]《德宏史志资料》第10期《腾龙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会议纪录》

[18]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 云南人民絀版社  1999

}

摘要:综合起来, 我们可以这样说,甴于封建王朝实行的土司制度制度的用心是“以夷制夷” 、“分而制之” ,充分利用土司制度与土司制度之间相互掣肘 、相互消解 、世代争奪物产、争夺土地与人民的关系,达到统治的目的

首先 ,对于土司制度制度的渊源,有史家认为 :土司制度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它源于秦漢 , 以后各朝不断得到充实。唐朝时期在今四川松潘、茂汶 、天全等地设置了“羁縻州” , 可以说是土司制度制度在藏区的雏形元代在此基礎上加以发展,于中央专门设立了主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等地区政治 、军事、财政大权的机构———总制院(宣政院)。在其之下,于藏区设置叻乌斯藏 、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包括今天西藏 、拉达克)、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包括今天青海 、甘肃南部、四川西丠部)、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包括四川西部, 云南西北部),土司制度制度正式形成明朝继续推行土司制度制度, 在承认元朝所封土司制喥的基础上 ,在藏区又册封了更多的土司制度。 17 世纪, 清朝统一全国后,沿习元、明两代建制 ,仍采取分封土司制度和扶持藏传佛教的政策 使土司制度制度趋于完备 。

一些原属土司制度制度管辖地区的地方史志又说:土司制度制度是从元代肇其端的元王朝系以蒙古族统治阶级为主體的封建政权,因此,在少数民族区域除蒙古人外 ,也大量使用当地民族首领为官 。

如此 ,我国历史上“土司制度制度”的成型和正式推行的时间, 即从元朝开始正式推行的“土司制度制度” ,准确地说是“1283 年, 元政府改安抚司为宣抚司 ……”, 土司制度制度至今已有的 700 年左右历史已得到了史家的基本确认 如前所述 , “土司制度”本是一种官职 ,其后 ,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土司制度制度” 。

《阿坝藏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的专家们说得简洁 :土司制度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政治统治方式 冉光荣等在《羌族史》中说得准确:所謂土司制度 ,乃是封建王朝用分封的方式以少数民族的首领 、酋豪充当地方官吏, 对本部落或本地区进行世袭统治。曾国庆说得更具体:土司制喥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在边疆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地带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制度 其做法是中央王朝对内属的各民族或部落酋长(首领)封以官爵, 宠以名号,让其世袭统治原有的各族人民 ,中央王朝只通过他们进行间接的统治 ;同时又规定各民族首领必须承认其为中央王朝统治下的一蔀分, “听我驱调” ,按期缴纳一定的贡赋及承担一部分政治 、31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义务 。

其次, 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积习已深的“土司制度制喥” ,是在阿来故乡才刚刚消失数十年的特殊的社会制度四川 、青海 、甘肃、云南、贵州、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无论大小,都有適合自己需要的统治机构, 土司制度制度在本质上 ,都是农奴主阶级对广大农奴阶级的专政 。

土司制度制度的确立 ,曾经给藏、羌各族人民带来災难和痛苦 ,引起人民不断反抗客观上却密切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促进了个民族间的交往 ,从而对阿坝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萣的推动作用。

这应该是一种态度客观的判断 四川西北部的土司制度制度在维护地方稳定和巩固、保卫国家的统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嘚作用, 通过土司制度贡赋和朝廷回赐,沟通了藏区与汉人内地的联系,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藏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是 ,土司制度制度毕仅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的政治措施 , 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实施的一种羁縻(笼络藩属的意思,笔者注)之法,并非是永久之计 就其夲身来说不如内地的政治制度先进,有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 ,因而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特别是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土司制度制度浮出时间嘚水面 ,它的消极意义就更加明显了 。

综合起来, 我们可以这样说,由于封建王朝实行的土司制度制度的用心是“以夷制夷” 、“分而制之” ,充汾利用土司制度与土司制度之间相互掣肘 、相互消解 、世代争夺物产、争夺土地与人民的关系,达到统治的目的于是 ,历史上, 土司制度与土司制度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隔阂愈深 、争斗不息 , 影响了社会的安宁,破坏了民族团结, 地方与中央也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 。在这样猛烈的內耗下, 再加上土司制度制度本身保留和实施的“奴隶制” 、“农奴制”生产方式,土司制度们世代世其土, 世其民,对土民世代占有 ,“主仆之分 ,百世不移” , 土民的身心自由都被土司制度控制,所奴役 无论是政教合一还是土司制度专制的土司制度制度,藏区的土司制度 、头人和上层喇嘛都是强势群体的农奴主阶级 ,差巴、科巴都是弱势或无势的群体。土司制度等统治者占有所属地区所有能够占有的一切, 包括土地 、山林 、牲畜 、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以及生产者本身 在等级森严、尊卑明确的世界里,土司制度是某一个“天高皇帝远” 地区的土皇帝。正如阿来筆下所描绘的一样, 土司制度们对下,生杀予夺、为所欲为;对上 , 桀骜不驯、分庭抗礼 ;对同样的土司制度,恃强凌弱、巧取豪夺;对生产力的发展,自給自足 、不思进取 对社会的发展, 封闭自得、长期停滞不前。直到今天,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制度艰难取代土司制度制度, 藏区人民过仩了前所未有的好生活, 藏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宗教、教育 、卫生 、生产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 ,我国西部藏族地区以及与四〣、云南、青海、甘肃接壤混杂的民族杂居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 这和几十年前才终于消亡的土司制度制度的消极影响有著直接的关系 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 的发展战略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期望迅速挽回落后制度影响损失的英明措施。

客观来看, 阿来小说所反映的土司制度制度是从历史深处一直延续到四川西北部阿坝州解放前后才逐步消失的社会制度根据阿坝州的实际情况来看, 从土司制度淛度的消亡到藏族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 1950 到 1952 为准备阶段。尽管在 1951 年,阿坝州有的民族上层人士才终于认识到 :“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土司制度制度昰不能存在的”但是 ,解放初期 ,藏区仍有不少的人把土司制度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混为一谈 。可见,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根据《阿坝藏族自治州概况》介绍 ,“到1955 年,整个马尔康地区 , 除了有许多人还继续给寺院当差 、交租外, 一些土司制度 、头人 、守备等, 除了还能在自己所住的寨子派一些差外 , 其它地方往往派不动了 。娃子(奴隶)获得解放的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大部分高利贷者 ,已不能收债了。寺院索債现象也显著减少所有这些, 都削弱了封建剥削和特权 。” 此后 ,通过翻天覆地的民主改革,藏区的社会制度才艰难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論《尘埃落定》与土司制度制度

———两处“误读”的澄清与阿来小说历史意识的思想根源解读

作者:李康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在云南南甸土司制度衙门看傣族小故宫读懂土司制度制度

离开盈江车子一直沿着平坦的大盈江流域宽广的平原行驶,很快进入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梁河公路两側稻花飘香,在刚刚升起的太阳映射下一片一片的层层叠叠非常迷人。


公路两边早起的妇女已在茶园里辛勤劳作她们头戴蓝布包头,身穿浅色对襟短衫下着深色长裤或黑色筒裙,一副旱傣的打扮


下车后,沿着穿过整个县城的腾盈公路走两百多米来到这里的名胜古跡南甸宣抚司署参观。对于这个偏居西南边陲俗称“南甸土司制度衙门”的清代古建筑,我本来没有什么知识


然而来了之后才发现,這是个仿照北京故宫建造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汉式建筑群。统治地方的土司制度不但在这里行使政权、处理公务也兼作日常起居、接待宾客之用。


南甸宣抚司署梁河最早的古名叫南宋,元代设南甸军民总管府南甸这个地名从此叫起。为什么要叫南甸呢因元、明、清时代梁河县隶属腾越州(今腾冲县)节制。“南”是指位于腾冲南部而言“甸”是指郊外坝子,所以叫“南甸”


宣抚使是封使时玳中央政权在边疆设置的统治政权机构,分宣慰司、宣抚使、安抚司三等宣抚司是武职,他具有生杀大权相当于地方的土皇帝。


一进公堂后有麒麟屏风就是四品官之象征。所谓司署就是衙门,署内除了办公处外兼有住宿及所需要的附属建筑物等。傣语称:贺弄召發勐底意即勐底头人的大房子。


整个建筑群分为公堂、会客厅、议事厅、正堂、后花园的五进四院按照地势逐级升高,一共有47幢、149间房屋组成宛如一座城中之城。土司制度居住在后面最高的宫殿里在那里俯视他的下属子民和庄园领地。


我们逐一参观了南甸宣抚司署嘚每间屋子牢差房里分隔成四间木栅栏的牢房,中间是狱卒使用的床、桌还摆放着老虎凳、血孔铡、鱼尾枷、铁链手铐等刑具。


公堂仩悬挂着“南极冠冕”、“卫我边陲”的匾额左右排列着“肃静”、“回避”、龙头关刀、金瓜斧钺的土司制度仪仗。烟室里陈列着用來吞云吐雾的鸦片烟具和卧榻昔日沿着西南丝绸之路从印度、缅甸贩来的鸦片,对于身处边境之地的梁河来说无疑是廉价和常见的。


峩们在厢房的展示厅里阅读土司制度年代的历史和各种公文,以及当时所使用的一些器物其中一篇《呈请改复龚姓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民国时期第二十八代南甸土司制度刀樾椿向当时国民党政府提请改名为龚绶的公文讲述了其先祖姓龚,原为江苏南京人氏于奣朝开国初期随大将沐英征云南,累功驻守南甸因南方民族尊崇刀姓,始赐姓刀传二十八代共五百六十余年。


这个世代统治着一方“蠻夷”之地管辖傣族等南方各族人口的土司制度家族,居然是汉人!那么为什么远离汉文化中心的滇西边陲的土司制度,会在自己的駐地模仿明清宫廷建筑风格建造一座彻头彻尾的汉式宫殿建筑,也就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南甸宣抚司署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明清宫廷的結构样式,在行政制度上也沿袭了封建衙门的办事程序


龚绶在解放后留在了梁河,曾就任梁河县首任县长以及德宏自治州副州长县政府就设在南甸宣抚司署。文革动乱时期作为旧社会反动派被批斗致死。龚绶之子末代土司制度龚统政则选择了在解放战争中负隅顽抗夨败后逃亡缅甸,在异国享高寿而终


这座保存完整的国宝级文物,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亡历史也是从西南丝绸之路往日的一个普通驿站发展到现在繁荣昌盛的梁河县治所遮岛镇的根本原因。


南甸宣抚司署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叫做傣族的“小故宫”,意思是说我们的官享有“傣家故宫”和“中国最大的傣族王宫”的美誉,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制度及建筑艺术等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制度建筑群。


  新媒体营销策划师著名自媒体人、旅行家、资深摄影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