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墓地和墓碑和孩子一起走过墓地非常害怕,后又经过一个大坝去割稻谷

梦见孩子学习,运势不佳,由于心理压力过大,精神方面很拘谨,有时间适当放松下自己。工作者梦见孩子学习,运势一般,工作方面遇到忧愁,也许是说话太难听,言行方面因此需要有所收敛。商人梦见孩子学习,运势不错,事业上有很大的改变,只要多动脑筋,了解一些经商的知识,生意则是越做越红火。年轻人梦见孩子学习,运势不错,实践中还有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老人梦见孩子学习,运势不佳,身体上出现小问题,只要快乐的心情,身体方面很快就会恢复健康。
更多解梦请关注大师微信号》》》ssvip2280梦见孩子,表示今天心情不是很好,会找别人的麻烦。梦见别人扔孩子,今天的你有点身心疲惫,想要安静的心情变得愈加强烈。就连亲朋之间的串门,都有些费精力。恋爱的人梦见别人扔孩子,感情上需要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则婚姻可成。单身的人梦见别人扔孩子,近期的精力不足,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想感情上的事情,桃花运势有点下降。学生梦见别人扔孩子,学习上的压力,让你有些难以招架,不妨休息下,放松放松,注意劳逸结合,会有不错的成绩。孕妇梦见别人扔孩子,预示将会生个女孩,春占生男,多注意饮食均衡,谨防流产。商人梦见别人扔孩子,生意上有点忙碌,有些劳累,不过财运有所上升。适当的调整下经营策略,会有不错的效果。
更多解梦请关注大师微信号》》》ssvip2280《土家族—湖南永顺双凤村调查》1
通婚的规则
双凤村的婚姻形态为一夫一妻制。氏族外婚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过去曾经较为盛行的姑表亲现在已经不再通行。现在村民们提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都普遍认为那是近亲结婚,是不好的。转房制到现在也还存在,只是也不多了。
在调查组进行的有关双凤村的婚姻制度的调查中,还是发现了当地人叫做“回头亲”的“姑表亲”和“转房”的个案。
1.姑表亲。在双凤村土家人中,姑表之间可以结婚,但并不是优先婚。只要双方满意,父母也同意就可以结婚。村里人也认为很正常,是一件好事,不会觉得奇怪。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知道近亲不能结婚,这种婚姻形式现在已经绝迹了。
个案:今年七十岁的彭英威老人的婚姻是由他的祖母包办的。15岁的时候,他娶了自己的亲表妹。他比表妹大半岁。婚后,他们的感情不错。他的妻子为他剩下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他42岁那年,妻子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离他而去了。从此,彭英威没有再娶过。
2.转房。指哥哥去世后,兄弟还没有结婚就娶自己的嫂子,或者弟弟去世后,弟媳又嫁给哥哥。
个案:哥哥彭武荷生了彭英雄后就去世了,嫂子就嫁给了弟弟,生了彭英远。彭英雄叫自己的继父为“幺幺”(叔叔),他们之间相处融洽。
此外,村里还有一位妇女,最开始是嫁给了一个“英”字辈的人,后来丈夫去世了,又嫁给了“武”字辈的人,丈夫去世以后又嫁给了“祖”字辈的人。按照双凤村的字辈排序,从“祖”到“武”再到“英”是祖孙三代。当然,这三个丈夫并不是一家人。村里人对这件事情只是开玩笑地说,这是“矮子爬楼——步步高”,但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双凤村村民都知道,彭、田两姓的祖先刚刚迁到双凤村时是以兄弟相称的,他们的后人也认为彭、田两姓就是一家人。因此,他们之间是不能通婚的。现在,彭、田二姓之间以及后来迁入的一些单姓人家之间可以通婚了。而直到现在,彭、田二姓各自家族内部仍是不能通婚的。“七寨半”中的同姓之间也是不能通婚的,因为他们都是从双凤村这个地方发展出去的,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都是一家人,是兄弟姐妹。
双凤村人的通婚对象并没有地域或民族方面的限制。只要双方满意,其他各地、各民族的人都可以通他们村的人通婚,在双凤村,从很早就开始就是这样。1949年以前,双凤村就有很多的女性嫁给其他民族,嫁到很远的地方,最远的甚至嫁到北京去了。同时,也有不少苗族的女性嫁到村里来。双凤与首车、大坝等地通婚较多,这是由于这些地区与双凤村之间距离较近,相互之间接触更多,更容易发生婚姻关系。
婚姻的礼仪
土家族的婚娶过程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习俗,大致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请媒人说亲。1949年以前,双凤村土家族男女在结婚以前双方大多未曾谋面,两人要缔结婚姻关系一定要请媒人说亲,否则会被视为不合规矩。一次成功的媒,媒人一共需到女方家3次。具体步骤为:第一次,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父母觉得男方还可以,媒人可第二次上门,这一次媒人要用背篓背上糖、酒以及一把必不可少的伞到女方家去。伞一路上必须是关着的,即使下雨也不能撑开,因为如果撑开伞就表示两个人散了,合不到一块儿。在女方家,姑娘的父母如果收下礼物,会将其放入女儿的房间内,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这个过程即使土家人所说的“开口礼”。媒人第三次到女方家是去取女方的生辰八字,取到之后男女双方的家长会请算命先生合二人的八字。八字合,亲就算定了;不合,则取消这门亲事。合好的八字放于女方家。
2.认亲。婚事定下来后,男方要到女方家认亲戚。这天男方需买好酒、肉,带上钱去送给女方的叔叔、伯伯、哥哥等和女方关系较亲近的人,表示彼此之间有了亲戚关系。当天男方会在女方家和各位长辈聊聊家常,吃了饭后就回去。
3.取八字。在合好八字并认了亲之后,男方要再次带上肉、酒以及缝给女方的新衣服(2件、4件、6件、8件不等)去女方家取合好的八字。当年过年,男方要背上连着尾巴的猪后腿和一些礼物到女方家拜年。如果同意来年就结婚,女方会把猪腿连着猪尾一起收下。如果女方不同意来年结婚,则割下猪尾,用红纸包好,悄悄放在男方的背篓底下。男方回到家里,打开背篓:如果没有猪尾就表示女方同意来年结婚,否则就得再等上一年。这是取“有头有尾”的意思。女方同意结婚后,男方还要请媒人到女方家去商量过门的日子。结婚的日子一般是定在冬天,因为这时是农闲。另外,这个时候气候寒冷,方便为婚宴准备的大量食物的保鲜。选日子有一定讲究,主要是看吉利与否,如果当年不利,则定于第二年再论嫁娶。
4.过礼。双方看定吉日之后,男方就要给新嫁娘做衣服,一般是婆家做什么样的衣服,娘家就配做什么样的裤子。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带上做好的新衣,并抬一担礼物(如猪肉、酒等)送去女方家,这就是所谓的“过礼”。此外,新郎还要发糖给同新娘前来做伴的女友。女方的嫁妆包括几十床铺盖、新房的所有家具(家具要结婚那天才搬进新房)、无孔细背篓以及一把新伞。
5.出嫁。女方从择定之日起至举办婚礼前,要出嫁的新娘与她的的母亲等要在晚上唱“哭嫁歌”,时间有长有短,少则半月,多则一个半月。一般是女方的母亲、嫂子、婶娘、伯母、姐妹和朋友陪同新嫁娘哭。内容多是母亲舍不得女儿的离开,并教女儿在夫家怎样当好媳妇等,音调呈明显的悲情。因此,出假前,新娘家常常整个晚上不睡,哭的哭,笑的笑,很是热闹。
在出嫁前两天,新娘家要请来厨子、总管(即负责新娘出嫁具体事宜的人),在出嫁的前一天,新娘家要办酒席。这一天,新娘家非常热闹,会来很多客人。客人主要是新娘的亲戚,有新娘母亲的姻亲,也有父亲这一边的亲戚,父亲这边的几乎所有亲戚,部分男女老少都会来。有所谓“三天不揭锅盖”的说法,因为在这几天里,亲戚们都在为结婚而忙碌,吃饭都在新娘家。出嫁的前一天,亲戚们会送来铺盖。亲戚送来的铺盖虽然已经叠好,但如果有不合规矩的,新娘必须专门安排人来重叠这些铺盖。新娘还要准备箱子、枕头等嫁妆。新娘在堂屋外摆放几张门板,上面铺一层纸,再在上面放亲戚送来的铺盖。亲戚们送来的铺盖很多,都放在门板上,这能显示新娘家的亲戚之多。晚上,放在外面的铺盖要搬回堂屋。晚上的时候,新郎家会派来执事人,与新娘家商量出嫁的具体事宜。
出嫁的当天早上,女方家早饭后就把铺盖、箱子等嫁妆都摆在堂屋的外面。新郎家派来打镏子的队伍和抬轿子的队伍。新娘在娘家最后一次梳洗干净,由娘家的几个妇女帮她打扮。临出门时,由新娘的兄弟把新娘从房里背出来,让她坐在堂屋的板凳上,脚不能落地。新娘手里拿两把筷子,每把都是八双。新娘站在板凳上,左手拿一把筷子往后撒,右手拿一把筷子往前头撒,边撒边哭唱:“前撒金,后撒银”,这是祝福娘家兴旺发达。新娘站在板凳上,要奉承背自己的兄弟,并未自己的未来祝福。男方的轿子停在堂屋里,等新娘唱完后,新娘的兄弟就把新娘背到轿门旁。轿门旁边站着新娘的伯娘婶娘,等新娘一背到轿门旁,她们就把新娘往里推,轿子后面的轿夫这时把轿竿往上一抬,新娘就进了轿子里面。待新娘进了轿子,轿夫就把轿门用绳子系住,这样,轿门(一般用布做成)在路上就不会被风吹开。在发轿前,由男方派来的执事人把神龛上的灯点亮,装上香烛,执事人和一个新郎家派来的比新郎小一辈的男性在神龛下磕头。在磕头的时候,新娘家要为磕头的人准备两个垫子供他们跪。门外看见新娘进了轿,轿门也系好了,神龛也拜了,就开始放爆竹、打锣鼓了。轿夫在爆竹锣鼓声中起肩,于是,送亲的队伍才吹吹打打地出发了。到新郎家之前,新娘的脚不能落地,直到进了夫家大门方可。
新娘进门前,必须穿上露水衣、露水裙(因为早晨在路上走会有很多露水,所以这些衣裙叫露水衣、露水裙)。这些非常美丽华贵的衣服一般是借来的(只有有钱人家才预备得起来)。新娘在露水衣的右边挂一个铜镜子(大多是借来的,用以辟邪),戴一块蒙帕。接新娘的轿子到了新郎家,轿子往新郎家大门一放,后面轿夫把轿竿往上一竖,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出了轿门,进了堂屋。在堂屋里等着一个老婆婆,左手拿点燃了的七星灯(一个器皿里点七根灯草),右手拿一个筛子放在七星灯上。新娘一进堂屋,老婆婆就用七星灯照住新娘,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
6.迎亲。在结婚当天,新郎要准备好压轿鸡、压轿酒、迎亲布和“三茶六礼”(“三茶”:饭、菜、茶;“六礼”:铺盖、蚊帐等)。送来的“三茶六礼”中女方只收下“六礼”,“三茶”则归还男方。迎亲前,新郎先到摆手堂去敬菩萨(如果女方比男方大,男方还要让一个比女方小一辈的人去女方家敬菩萨),然后请一个执事的人(要求是男性)去迎亲。新娘嫁娶当天要请她的女性长辈为其梳头,挽成粑粑的样子,土家人称作“粑粑髻”。发髻中插上五根针,分别是茉莉针、瓜子针、银针等,头上戴银制的莲蓬样式、芭蕉扇样式的花,这就是“梳头礼”。它预示着女孩子正式成人,将嫁做人妇。
7.正式拜堂。结婚当天,新娘穿红色的露水衣、露水裙,头挽粑粑髻,戴红色蒙帕。新郎穿蓝色长衫,头戴草帽或皮子做的博士帽,上插专门样式的银制新郎花。
花由男方姑婆给新郎戴上,姑婆还会给新郎斜挎上一丈长的红布。负责拜堂的七八个礼官由男方邀请。拜堂仪式和汉族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新郎、新娘拜堂有四拜: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黄河、四拜爹娘。这天要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吃饭,七八个寨子的人都到场。新郎家的姑、婆、婶、姨提前1-2天就准备好所需的食物,包括猪鸡鸭鱼肉以及白菜、豆腐等一些小菜。客人会在新人家吃两餐,他们则带来酒、稻谷等送给新人。新娘出嫁前为男方家所有人做的鞋子也在这一天送出,送出的顺序是先送长辈后送小辈,另外新娘还要送给他们两个红鸡蛋、炒米和彩茶。受礼的人要回给新娘钱。结婚这天家中的所有人要洗“和气脸”,表示一家人从此以后和和气气,洗脸的次序是新娘、新郎、家中老人、其他长辈到小辈。当天晚上年轻人、老人都可以参加闹洞房,正所谓“三天不分老少”。通常闹房的人都会向新娘要东西,男的要烟,女的要糖。新房棉被中摆放的花生、糖、核桃、橘子、葵花等,则发给为新娘做铺盖的师傅。
8.新娘回门。结婚第三天新娘要回门,称“三朝回门”,一般是当天来回。这天吃完早饭后,新娘背着细背篓,里面放上一把伞以及糖、酒、肉、面、菜,或由新郎陪同回去(新娘坐轿,新郎骑马),或由男方派一名辈分小或者年纪小的人陪同回去,吃完中午饭后就回来。先娘家称“老客”的年老长辈,可以跟新娘一起回到新郎家,老客最多时可达三十到五十人。他们到男方家后,由男方家同辈人相陪聊天吃饭,住一夜后方离开。新娘在夫家再住上十天,女方的哥哥又把她接回娘家住两天。这次新娘往往带上两瓶酒回娘家,两天后,新郎将新娘接回。
现在双凤地区的嫁娶方式受到汉族影响,程序渐趋简单。商定好要结婚后,男方只要送几千块钱,再送些米和油,合好八字,在乡政府办好结婚证即可结婚。传统婚俗只保留了开口礼、认亲、取八字和过礼几个主要环节。现在家具都有男方提供,结婚礼服男的换成了西装、皮鞋,女的换成大红衣裙、高跟鞋。
双凤村的禁忌
生产劳动方面的禁忌
双凤村时一个以传统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村寨。在生产劳动方面,他们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农事生产规律,并生成相应的一些禁忌。这些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禁忌主要包括:
1.稻谷扬花之前不能吃青蛙。村民认为这时节的青蛙肉是有毒的,吃了会肚子痛。
2.禁止在立夏日(另一说是农历四月初八)使用耕牛,因为这天是牛王下凡的日子,习惯上要让劳累了一年的牛也能休息一天,否则牛会生病,或者不听使唤。
3.外出时,若看见蛇交配,“不死也要脱层皮”,而且绝对不能打,也不能把蛇交配的事情告诉别人,因为这是不祥之兆,告诉了谁,谁就会倒霉。当然被告诉者也会十分不高兴,很有可能引起冲突。但也有化解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对树讲,对树讲则是树木枯死,于人无害。不过村里人现在对这个紧急似乎已不再那么当回事。我们有个调查组员问到这个禁忌时,彭英林老人笑呵呵地说:“那你就发财了,两条蛇一起抓,放进口袋背到县城,起码卖一百块。”
4.赶肉(围猎)前,如果碰到妇女或者大蛇,则预示兆头不好,赶肉时会遇到危险或者赶不到肉,所以这种时候村民干脆选择留在家中不出去。
5.男人禁止赤膊去打猎,或者赤膊走过一些山洞,否则会冒犯猎神——梅山神。不过村民们说已经很久没有赶过肉了。现在,在山上也有人热了就赤膊,他们认为那没什么关系的。
6.每年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鸡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为“煞日”,不好,村民在这一天禁止播种,所谓“下种遇红煞,种粮不归家”。不过,大多数的村民对这个禁忌也不是十分清楚了。
7.大年三十,要在耕牛身上,生产农具上贴红纸。称“贴喜钱”。因为它们劳累一年也辛苦了,要好好答谢它们,使其在来年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8.忌用手指小南瓜,否则瓜会长不大。
9.做工回来快到家时,锄头不能扛在肩上,要提在手上。
10.“老把势”做工,锄头只能提在手上。
11.孕妇不能摘果树上的果子,否则果树会不再结果实,而且,还会使孕妇流产。
(二)生活方面的禁忌
双凤村土家族生活方面的禁忌很多,它规定了村民的种种日常行为,至今影响很大。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女性的禁忌。晒衣时,男的衣服要晒在前面,女的衣服晒在后面;火堂内做饭或烤火,女子不能踩火塘上的撑架;妇女禁止坐在正大门门栏上;初一、十五忌讳女子到处串门;敬神烧香烧纸,要由家中男性来做,实在没有男人时,女人才能敬神。当别人家烧香烧纸时,女人不能进去,否则会冒犯别人家的神灵。怀孕妇女既不能参加村民的婚礼,也不能参加村民的葬礼,若参加了婚礼,被认为会使新婚夫妇生不出孩子,参加了葬礼,会扰乱死者的亡灵,使死者不能顺利到达另外一个世界;在有孕妇的家中不能随意动土、钉钉子、拆门窗、移动大型家具,这样做有可能震动胎儿而使产妇流产;接新娘时,不许女孩子进新房,新娘进门时,家里的女人要回避,以免新婚夫妇日后吵架;其他关于妇女的禁忌还有许多,不再列举。
2.有关小孩的禁忌。小孩不能吃鸡爪子,否则上学写字时,字写得很难看,就像鸡爪子;小孩也不能吃猪鼻子,若吃了就会像猪一样地打鼾;小孩子不能吃猪尾巴,吃了学习会落后;小孩也不能吃猪蹄子(猪蹄子分叉),吃了以后就找不到媳妇,即使找到了也会被别人打岔而告吹等。
3.节日禁忌。过年时,不能喝泡汤,否则来年会下大雨,冲垮田坎,冲毁土地;年三十不能到水井挑水,若去挑水就会搅扰龙王爷,遭致水灾和旱灾;正月初一不许吵架、不许哭、不许骂人。
4.其他禁忌习俗。绝对不允许对老年男女称老家伙和老婆婆;在吃饭时,禁止端着饭碗站在别人的背后吃,这被认为是在吃别人的背,会使别人“背时”;不能向别人脸上吹气和吐口水。草医禁止吃狗肉,否则药物就不灵了。
(三)动物方面的禁忌
双凤村土家族人习惯于区别对待家里养的牲禽,有的可以到房里,有的则坚决不可。如狗和猫允许进屋,但鸡要是到了灶台上,则认为不吉利的,主人家会把鸡杀了,然后将鸡头扔了,鸡肉吃掉。如果猪进到屋中,也是十分不吉利的,但由于猪的体型较大,且出售后会给家中带来一笔可观收入,因此村民时常也就不了了之。如果谁家的牛跑到了别人的堂屋,也是绝对犯忌的,因为堂屋里供着祖宗的牌位,牲畜进来会冲撞祖先,吵架甚至打架都可能免不了。最严重的是山里的鸟飞到屋里,土家人认为那意味着家里会发生不好的大事甚至是死人,双凤村村民认为这很灵验。
第九章&&&&民族风俗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土家族在服饰、饮食、人生礼仪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俗习惯。独具个性特色的习俗代代相传,但又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风俗改变较大,尤其是经过了1949年以来的数次政治运动,习俗的改变尤为明显,但体现其鲜明民族特征的风俗习惯还是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
第一节&民族服饰
自古以来,土家族就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其样式别具一格。《永顺县志》记载:“土司服饰不分男女,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每逢岁时节气,各官社巴下乡,俱令民间妇女歌舞。”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时,清政府对土家族男女服饰制定了所谓的禁革“陋习”条款,要求“服饰宜分男女”。至此,土家族男女服饰发生重大变化,女多穿满襟,男穿对襟,包头巾,均穿扭挡裤,但男女样式有别。1949年以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双凤村土家人的服饰改变很大。在我们调查的双凤村,我们看到所有人的服饰都已经没有多少土家族传统服饰的特征了。只是老人头戴裹头布的还很多。
双凤村土家族男子常裹青丝帕或青布帕,青年人不像老人那样经常戴。这种头帕宽约30厘米,长约3米左右。包头时,将头帕一圈接一圈地裹在头上,前面看上去呈人字形。较古老的男装上衣是琵琶襟,安铜制扣子,衣边上贴有梅条和“银钩”。当地老人介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双凤村的土家族主要穿满襟衣服。这种上衣在身体斜前分开(一般向右边分开,称“右开襟”),无衣领。穿的时候,把上衣的一边与另一边斜着扣在一起,并系上腰带,衣领和袖子上钉蓝格布用作装饰。1949年以后,人们开始穿对襟上衣,高衣领,衣袖小而长,正中间安五至七排对排的布扣。裤子主要以青色或蓝色布料制成,大裤裆,短裤脚,白布裤腰,裤脚边钉有蓝格布,裤子上无口袋。腰缠幅面较宽的绣花板带或布腰带,青年人可在上面挂情人送的荷包,以示炫耀;老人则可将烟袋插在腰带里,烟袋上吊有纸媒子、火镰石(现在挂打火机)、烟盒等,既实用又美观。鞋子是青面白底布鞋,这是参加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时才穿的,平时进山做事则穿草鞋。制作草鞋时,首先要选取上好的稻草,再将稻草锤平,最后绞好即可。
妇女裹头用的也是青丝帕或青布帕,一般比男子的略长。包头的时候也是一圈一圈地裹,只是最后不包作人字形。妇女的衣服有左开襟和右开襟两种。左开襟,袖大而短,无衣领,绣花边;右开襟,外托肩,无衣领,滚边,衣襟和袖口处有两条不同的青边,青布加蓝边,梢上贴白花梅条。女鞋比较讲究,也更为美观,鞋口滚边挑花、鞋面用青色、蓝色或粉红色布料,上面绣各种花草鱼虫,如蝴蝶、蜜蜂等。
新娘出嫁时穿的“露水衣”最为漂亮和艳丽。衣服为右开襟,大袖大摆,色彩鲜艳,下着八幅罗裙,或百褶裙。佩戴全套银饰,琳琅满目,熠熠发光。头上戴“箍箍帽”,俗称“凤冠”“。
女子的法式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小女孩蓄茶盖头或梳羊角辫,长大后留独辫,系红绿蓝青色头绳,但额前禁蓄刘海。结婚后,挽做“粑粑髻”。
妇女的装饰品主要是耳环,多为银制,也有些是铜制的。女子一般到了18岁以后就可以穿耳洞,戴耳环。此外,女子的饰品还有头上插的簪子,身上戴的还有项圈、手镯、足圈以及戒指等。戒指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妇女才戴得起。多数是银制的,也有用金子制的。
儿童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帽子上。帽子样式按孩子年龄的大小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满月婴儿,用布缝“金瓜小帽”。半岁左右,春秋季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虎头帽,左右有耳,前张,耳上皆绣“王”字,帽子正面嵌了用银子打制的菩萨,或“福禄寿喜”字样,帽子后面缀一块黑色布帕,用红绿两色的丝线绣上花,帽尖处用银链穿过,并缀以6个银铃。它是天气冷了抱孩子外出时给孩子戴的。不过村里有一些老人却告诉我们,叫“虎头帽”是不对的,应该叫“狗头帽”。另外,还有“荷叶帽”,又称“扣帽”,由两块荷叶片式的布缝合在一起(即扣在一起)制成,布上同样绣花,缀6个银铃,主要在天冷时戴。夏天戴的帽子有“圈圈帽”和一种小圆帽。“圈圈帽”的制作通常是把布条缝成圆圈状,并用丝线绣上龙图案和花图案,最后在正面钉上10个用银子打制的菩萨。另一种小圆帽制作比较简单,只要在做好的布制(蓝色或黑色)绣花圆帽的顶上插一根丝线编的小辫即可。小孩的脖子上戴项圈,项圈上挂着百家锁;手上、脚上戴手镯和脚镯。项圈和镯子一般都是银制的,也有些用铜制成。
双凤村的村民们平日里已经很少穿民族服饰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服饰大都要翻箱子底才能找出来,而且全村没有一家人有全套的服饰。现在,村民们在举行大型的节日活动,如过年跳“摆手舞”的时候所穿的服装,是县民委专门为这个村在市场上买的。从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角度出发,永顺县政府非常希望将双凤村建成“土家族第一村”,尽管双凤村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找到解决民族服饰丧失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是迫不及待了。村里还有几位10岁左右的老年妇女还知道怎么制作(如彭家海的母亲),但也是多年没有做过了。现在偶尔动动手也只是编一编小孩用的腰带。县民委向用高主任也曾不无忧虑地告诉我们,尽快恢复村里的民族服饰工艺是将双凤村真正建成“土家族第一村”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而且县民委也正在计划采用一些激励机制来激活这些民族工艺。
第二节&&&&饮食习俗
双凤村地处高山之上,下山进城一趟很不容易,这里的村民主要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所食之物大多是自己耕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禽。
一、日常饮食
双凤村人的主食为稻米、包谷、红薯、马铃薯、黄豆等,包子、馒头、面条这类面食,相对吃得很少。肉食品包括猪、鸡、鸭、鱼等。为了猪肉保存得时间长一点,他们都习惯把猪肉加工制成腊肉,储藏起来备以后食用。蔬菜主要是辣椒、黄瓜、南瓜、冬瓜、丝瓜、苦瓜、酱瓜(西红柿)、豇豆、黄豆、萝卜、青菜等。山胡椒、生姜、葱、蒜则是土家人终年食用的作料。当地人喜食用泡辣式的咸菜,经常泡制萝卜干、豇豆、泡辣子、糯米酸辣子、包谷酸辣子等。每年秋冬后,家家都要腌几坛辣品。双凤村有这样的俗话,“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土家族菜肴讲究的正是辣、香、酸的味道。此外,当地居民还经常食用一些野生的动植物,包括竹笋、蕨菜、胡葱、苗子、野鸡、野兔、蛇类、蛙类、竹鼠、野山羊等。再者由于这里桐树和油茶树较多,所以当地主要用桐油和菜油作食用油。烧制菜肴时,他们习惯于放很多油和辣椒,他们觉得如此才有滋味。
双凤村村民一般一日三餐。村里有的老人仍保持过去一日两餐的习惯。吃饭时间根据农活时间而定,农忙时一般是四五点左右吃早饭,10点左右吃中饭,19点左右吃晚饭。闲暇时吃饭时间变为早饭8点,中饭12点,晚饭6点。吃饭都在屋中的火堂边吃。
二、特色食品
(1)炒米。炒米的具体做法是:先将糯米泡上一天,然后放点油,再放到甑子里蒸,待蒸透后拿到天阳下晒干,最后和上油与沙子一起放到锅里炒,炒干以后,用筛子把沙子筛掉,这样炒米便做成了。通常过节、结婚或是生小孩,总是少不了炒米的,或是家里自己做,或是亲戚朋友送来。
(2)团撒。团撒的做法稍微复杂一些,首先也是把糯米泡上一天,接着把泡好的糯米放到事先做好的篾制圆圈中,注意放置的数量、疏密都要合适,然后把装好糯米的篾圈拿到青草的架子上用火慢慢烘干,最后放到油锅中炸,团撒会被炸得膨胀起来,变得很大。有时为了好看,在把糯米放进篾圈时可以在中间放一些上了色的红米,做出来以后样子就很诱人。团撒做好后为了保持它的香脆,可以把它密封在瓷坛中,要吃的时候就取一块出来。
(3)粑粑。土家人喜欢吃粑粑,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包谷、小米、高粱等做成粑粑,俗称年粑粑。其制作过程是;先用水把糯米淘净,然后用簸箕筛,待糯米晾干后就把它蒸熟,接着再放到木槽中舂打,最后把打好的糯米分成块,用桌子压平。一部分糯米粑粑就用来当拜年礼品或拿来款待客人。
(4)腊肉。腊肉是土家人用来招待贵宾的上等菜,也是土家人十分喜欢吃的食物。冬至宰了年猪后,他们会把猪头和猪脚单独割下,猪肉就砍成若干小块,拌上适量盐巴、山苍子、花椒等佐料,放进大缸腌十天左右。土家人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吃腊肉,平常舍不得吃,但有客人来必定拿出来招待客人。
(5)血豆腐。把豆腐和猪血、猪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状,捋成卵形,下垫竹筛放在火炕上熏烤,待烤制蜡黄后即可食用。
(6)蜂蜜。土家族喜欢养蜂,蜂蜜为居家珍藏,有客人来,他们会在茶中添加蜂蜜,或直接冲蜂蜜水,非常可口。
此外,土家人还爱吃鸭子。双凤村村民杀鸭子的方式有些特别,往往不割气管,而是割后脑壳。鸭子可炒可煮,但一定要放够辣椒,做出来才美味可口。
双凤村村民爱好喝酒。妇女喜爱糯米做的甜酒,冬天用小火烤热,再加上少量红糖即可饮用;夏天就用刚取来的井水兑上甜酒。双凤村男人爱喝烈一些的酒,如包谷酒、高粱酒、米酒、味道香醇。每逢过年或到七月半时,土家人不论男女,都一定要喝些酒。
双凤村还大面积地种植茶叶,这里出产的茶叶十分有名,曾在湖南省出产的茶叶评比中获得“银奖”。现在村里种植了新品种,有白毫早,碧香早、芙蓉绿毫等。有客人来,主人都会拿出上好的茶叶招待来客,如绿茶、蛋茶、炒米茶、蜂蜜茶等品种。
此外,双凤村男子都有吸草烟的习惯,几乎每户人家都种有一些草烟。收割时,每两片烟叶连在烟杆上切成一组,晒干后用稻草包起来挂在通风处。客人来的时候递上一片,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现在双凤村土家男人吸的烟有纸烟和旱烟两种。在村里,大多数男人都有自制的吸旱烟的烟筒,烟筒外观精美,制作精细。老人都喜欢抽味足劲大的旱烟,年轻人则大多吸纸烟。他们吸的纸烟有两种,一种是商店里买的普通纸烟,这些烟的价格大多为1-2元一包,一种是自制的用白纸裹上烟草的纸烟。妇女一般不吸烟,因为村民认为妇女吸烟会长胡子。
第三节&&&&岁时习俗
过年时土家族人的最重要的节日。凡在外地的人,只要可能都必须赶回家祭祖过年,这叫“团年”。这里过年时间与汉族略有不同,遇到小月从28日开始过节,遇到大月则从29日开始,叫过“赶年”。过年吃的主要有鸡、猪头、腊肉、蔬菜(包括黄瓜、甘豆、番茄),另外有烟、酒、糖。吃饭之前要先祭祖、敬菩萨。祭品包括煮熟的半个猪头、鸡脚等。用簸箕装满饭,将猪头、鸡脚放置其上,并随意抓一把筷子插在上面(不用数数量)。家中老人在前面端着簸箕,带领所有家庭成员跪拜菩萨。过年当天,食物全部煮在端桶中,煮成大锅菜,大家不上桌,围着端桶一起吃大锅菜。这天,还要再家中的大门、树木、家具、器物用具、猪牛圈栏上贴纸钱,称“贴喜钱”,意思说家里的用具也辛苦了一年,要感谢它们。“喜钱”在正月十五以后撕去,并在家中的堂屋中烧掉。大年初一开始拜年。从初三、初五或初七(一定是单日子)开始,其他六寨半的人都要聚集到双凤村来跳摆手舞,一般要跳七天半或八天(一个寨子跳一天)。不能从双日子开始跳摆手舞,因为村里人认为这样不吉利,会死人或死牲畜。
从腊月十几号村民就开始准备过年,这时候可以到城里面买些柑橘、苹果、梨之类的水果和一些果糖。过了冬至以后开始杀猪,这时候杀的猪叫年猪。自己的猪自己家杀,猪腰和猪肝用来孝敬老人;猪大肠、猪血和上糯米做血粑;猪腿上的瘦肉和猪小肠用来做香肠;猪肉则大家互相邀请分吃,忌放辣椒,否则明年喂养的猪会生病。腊月二十三日,双凤村村民过小年,即送灶神菩萨上天。腊月二十四日,打扫房屋内外的卫生,贴上对联和年画,干干净净迎接历代祖先回家过年。腊月二十六日左右开始做新鲜豆腐,往往是两家人约好一起做,表示“相互有伴”。腊月二十七日,炒炒米、炸团撒。腊月二十八日,打粑粑,腊月二十九日,月小是腊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在堂屋的神龛下面的大桌子上摆上猪头、粑粑、团撒、鸡肉、水果、糖等祭品。早上吃过早饭就开始扫屋檐沟,寓意家里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屋前、屋后的灰尘也要抹干净,但绝不能扫屋子内的灰。早饭后还要到老人的坟上去祭奠,并在坟前烧香、烧纸、放鞭炮。此外,村民还相信家里如果没有了锅碗瓢盆等物品,在这一天到官亭去求菩萨,菩萨定会显灵,求取的东西第二天会出现在官亭外,自己去取即可。傍晚时候,要向家门外波一些稀饭,因为村民认为没满18岁就死了的孩子是野鬼,是化生子,过年时不能让他们进门,于是泼给他们一些稀饭,并烧一些香纸给他们。这一天会准备比较丰盛的晚饭,但当日如果是属鸡日则是不能杀鸡的,而且从这天晚上起到正月十五家里不能再用灶。一般来说,这几天的饭菜是早就准备好的。过年的头一天,家里的妇女会用大甑子蒸好一笼饭,分量可供全家人一直吃到十五那天,因为天气寒冷,所以也不必担心饭会变质的问题。在这十多天中,甑子里绝对不可以空着。饭约莫要吃完的时候,可在家中另外生火,用鼎罐重新煮饭。吃饭前首先要在神龛上点灯,一方面是祭祀祖先,请过世的老人回来看看他的子孙,一方面则是祈求家里来年会红红火火。然后分别到猪圈、灶房、堂屋的中柱前敬菩萨,敬完后放鞭炮。吃饭的时候要把门关上,任谁敲都不开。而且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喝汤,否则来年田坎会下塌。晚饭菜中忌讳放辣椒,以表示吃的菜肉是新鲜的,没有用辣椒掩盖变质物品。菜肴中一定要有白菜和豆腐,取“清清白白”之意。晚上大家睡了,家里的老人会在家祭拜四官菩萨,给菩萨烧香纸,以祈求第二年猪会长得肥肥壮壮,但祭祀时只准男孩子看,女孩子是不能看的。这一天也不能梳头。
初一早上起来要打扫屋子、挑水、砍柴。这里面也有一系列的规矩。打扫房屋的顺序是从堂屋开始,接着是房间、火场。初一挑水的时候要敬井神,在井边插上香纸。砍柴的人从外面回来,口中要喊“进柴了”(取“进财”的谐音),家中的人应道“柴到了”(“财到了”的谐音)。初一清晨起床要吃面条求长寿,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是不能吃的。这一天,小孩子要看一会儿书,写一些字,表示来年成绩会好;小孩的父母要用锄头在自家的地里挖一下,以求来年家里的田地一切都好。双凤村村民现在已无此习惯,但从外寨嫁来的媳妇还保留有这种习惯。初一拜年,女孩子不能去,因为忌讳女孩子先进门,除非女孩的哥哥弟弟先去了,她才能去。如果初一去父母家拜年晚了,则要在父母家住一夜,因为他们有“初二在家不出门”的说法。初二是空日子,如果出门,家里会什么也没有了,有“大空空天下,小空空一家”的老话。从过年到正月十五是不做工的,十六开始才做工。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要吃鸡、鸭、鱼和蔬菜,特别是要吃烧猪头和烧猪腿。元宵节吃的肉叫“爬坡肉”,吃了以后,正月十六就可以去做工。双凤村村民在元宵是不吃汤圆的。
三、&土地公公生日
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公生日。这一天,每家人吃了早饭后就去土地堂,自己带上食物(如酒、豆腐、白菜)去那里搭火煮饭,吃完饭后便回去。以往在土地堂还有一个习俗,即过年要在土地堂前杀鸡。
四、&清明节
双凤村清明节时的习俗主要是“挂青”,即挂冥纸。冥纸是挂在坟上,不烧。然后回到家中过清明节。这一天要吃蒿子粑粑、豆腐、猪肉,还要在家里燃放鞭炮,烧香。
五、四月初八
传说四月初八是牛王下凡的日子。牛王下凡后老老实实帮人耕田,任劳任怨,人吃五谷它吃草。双凤村人为了表示对牛王的感激,把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节。“四月八,牛歇枷”。这天,要把牛栏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牛得到休息,并喂给牛嫩草、稀饭、鸡蛋等,并且还要唱《祝牛王词》:
世界最苦是你哩,
世界上最好是你哩。
拖了一年犁耙,
吃的是青草哩,
春天夜里落大雨哩,
主人摸黑整田哩,
新搓的缆绳扯断了哩。
六、大端午
双凤村村民把汉族过的端午节称为小端午,农历五月十五才是土家族三大节日之一的“大端午”节。过大端午节的时候,村民都要请客吃饭,客人越多表示家族越兴旺,一般是吃三顿。和汉族一样,他们这一天也吃粽子。在双凤村中,这里的村民都种有糯谷,过节时村民到地里要么拔些棕叶,要么拔些稻叶回家自己包粽子。吃饭时,每家每户都喝雄黄酒,没有喝完的酒则兑上水,用扫帚蘸了洒在房子周围,以驱赶蛇、蚊虫,辟邪气,小孩子脑门上用雄黄酒画上“十”字或“井”字,表示把小孩子打扮成打虎将,使白虎不敢穿堂而过。
通常在农历七月间,具体日子根据节气推算。这一天专吃新鲜东西,主要是到地里去摘些新鲜的包谷等作物回家吃。另外,以前村里还有喝泡汤的习俗。这一天,七个半寨子的每户人家都派一个代表到村里来,大家合杀一头猪,把猪切成片放在两个大锅中煮,在场的人用碗取汤喝,煮好的肉用桐树叶包好带回家里给老人和小孩吃。他们相信吃了泡汤就可以消除百病,无灾无难。吃猪的钱由大家凑份子。
八、七月半
双凤村土家族过的七月半不是在七月十五,而是在七月十三。这一天村民在家里给死者烧纸,送寒衣,也就是用纸做成鞋袜、衣服装在纸做的30厘米-40厘米的箱子中烧给死者。如果是烧给家人以外的死者,则不能在家里烧,要到死者的坟上去烧。
七月半祭祀的准备从早上开始。清早起床后家里就开始打冥钱。所打的冥钱分两种:一种有孔,是打给家里的祖宗的;另一种无孔,是打给死去的年轻人的。正式的祭祀在晚饭前开始,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是很早就准备晚饭,一般都比较丰盛,且一定要有猪肉和酒。差不多五点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接着就按堂屋、房屋中柱、屋檐、灶房、火堂中柱的顺序,一一祭过家仙菩萨、左丞右相、把门将军、灶神菩萨和麻麻姑娘。
我们在村中调查时,对七月半祭祀的全过程做了细致的观察,个案记录如下:
个案:农历七月十三,彭英彬老人一早便起床,还没吃早饭,老人就开始在家里打冥钱。由于老人有一子一女已过世,所以分别打了两种不同的冥钱。下午做饭前,老人在家门外用灶灰画了两个不封口的圈,圈不封口的意思是“留门”,以让死者进入。灶灰圈内插上竹棍,上面各挂一叠不打孔的虔纸。据村民介绍老人这样做是属于“挂倒孝”,即子女先于父母死亡,父母为其挂孝。再者因为老人的子女都是死在外面,魂魄进不了屋,所以只能在屋外祭祀。晚饭备好后,祭祀正式开始,整个祭拜过程都由彭英彬完成,他的老伴不插手。神龛下方的供桌上准备了贡品,所有贡品都装在一个托盘内,包括碗煮过的猪肉、1碗饭、8杯酒、1把筷子和1把未燃的香。老人现在烛台上点起蜡烛,左右两边各一支,插在神龛的两旁。接着给祖先上香,一般为3根,也有的是5根、7根不等,但一定要为单数。接下来8个杯子斟满酒,并在神龛下方给家仙菩萨(祖先)烧冥纸,行跪拜之礼。我们观察发现老人烧纸的时候很有意思,他烧纸一圈一圈绕成一座小山的样子来烧,烧后的灰烬仍然是一个小山包的形状。烧完虔纸,彭英彬又将酒杯中的酒倒一部分在地上。如此便完成了祭祀过程中的第一个祭拜礼。第二个祭拜礼是祭拜代表“左丞右相”的堂屋中柱。老人先将装着贡品的托盘抬到中柱前面,然后从托盘里拿起一炷香点燃,又再次重复烧纸、跪拜、倒酒的祭祀步骤,祭拜完将香插进中柱的缝隙。
在双凤村村民观念中,祭拜“左丞右相”是为了让他们保护家仙菩萨。敬完堂屋中柱,下面要到大门口敬把门将军,以保佑家人走夜路时一路平安;到灶房敬灶神菩萨,是乞求厨具的使用寿命长久;到火场敬代表“麻麻姑娘”的火场中柱,以保佑家中的小孩平安长大。祭祀方法仍然是重复先前的步骤。很特别之处是酒杯中的酒每次都只倒出一点儿,祭祀过程完成,酒也刚好倒完。
在祭祀早逝的儿女时,祭祀过程略有不同。老人先是抽出托盘中的7炷香,点燃后在画好的灶灰圈内各插一炷,剩余5炷一字排开插于一旁;灶灰圈外烧五堆纸,以送给没人祭的死者,让其不要抢走烧给自家人的东西,这就是所谓“舍孤”。接着老人又在画好的圈内各烧了两堆纸,并在口中默默念叨让儿子、女儿前来领受。烧完纸,老人把酒杯中剩余不多的酒全部倒于地上,并一把火点燃了竹棍上的倒挂孝的虔纸。至此,整个祭祀仪式完成,老人和妻子一起回到火堂吃饭。席间,他们按到底风俗习惯各喝了一碗包谷酒。
九、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双凤村村民都要到乡上的商店买回火腿月饼、冰糖月饼等。村子里要杀一头或两头猪,先敬菩萨,然后一起分享,表示大家团结。
十、大重阳
双凤村的重阳节不是农历九月九日,而是农历九月十九。他们把这一天叫做大重阳。吃晚饭前在家里的堂屋中敬家仙菩萨,给菩萨烧香、烧冥钱。然后去敬土地公公,祭品包括公鸡头、公鸡脚、猪肉、酒等。具体方法是用一个大碗盛半碗饭,饭上就放鸡头、鸡脚,并在碗中插上两双筷子,同时给土地公公烧香烧纸。祭祀一般都由男性长者祭,女性不能祭。
此外,双凤村的老一辈人还会到观音庙过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出生日、绞死观音日和烧去肉身观音或仙日。通常都是村民带着油、米、蔬菜、钱去给庙里的和尚,并在那里烧香、放鞭炮,十分热闹。
第四节&&&&人生礼仪
一、诞生礼
(一)求子嗣
1949年前,双凤村的妇女怀孕时都会请算命先生算一算腹中胎儿是男是女,如果是男孩便罢;如果是女孩,妇女便会给算命先生送一些钱、豆腐、粑粑和一只公鸡,请先生做法事把孩子的性别调换过来。算命先生主要做的是烧香、烧纸的法事,并且要在怀孕四五个月以前进行,过了时候就会被认为不灵了。随着妇女文化程度的提高,现在,他们认识到调换性别一说只是无稽之谈,因此怀孕后的妇女也不再去请算命先生调换孩子的性别。
妇女怀孕后有一些特殊的禁忌。他们认为女方怀孕后,男方是不能去女方的娘家坐的,女方也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否则会对子孙不利。但如果女方娘家的哥哥或弟弟在家,男方是可以在岳母家坐坐的。现在的双凤村还有此习俗。妇女可以在医院生产,大部分在婆家生产,但不可以在娘家生产。
(二)出生
孩子出生是家中的一件大事,1949年以前,双凤村重男轻女比较严重,假如妇女生了男孩,家人会非常欢喜,要到堂屋敬神龛中供奉家仙菩萨,表示家里有子嗣,后继有人了;如果生的是女孩子则没有资格去敬菩萨,因为女孩终归是别家的人,不能继承家里的香火。
当时,村里有接生人员称为“接生娘”的专门为孩子接生。双凤村现在的接生娘向兴翠已70岁,她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为村里的妇女接生。后来,她被送去县里的医院受过专门的培训。接生娘通常在产妇家住三天,负责接生孩子和观察产妇。以前,妇女生产主要采取“坐式”的生产方式,即坐在四脚矮凳上,裤子铺在下面,孩子生下就落到裤子中。待脐带剪断后,就用纱布缠在孩子腰间以裹住肚脐,待四五天脐带自行脱落后,再拿桐树灰和桐树油的混合物搽在孩子的肚脐上。现在村中妇女大多到县医院生产,采取“卧式”的生产方式。生完孩子后,产妇要在家修养一个月左右,不能洗澡,不能到家门口坐,以免以后得风头痛。
对于产妇,双凤村的土家人有两条禁忌。一是生完孩子的产妇,不能到火堂去。如果生的是男孩,三天内不能到火堂,生女孩的话,七天内不能到火堂。孩子满月后,产妇才能上灶做饭,否则会冲撞火堂里的灶神菩萨;二是如果产妇在田里或路上生了孩子,回来就不能从堂屋进入,要从二门(后门)进入,因为空肚子回来对子孙不利,且堂屋中还有老人和菩萨。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孩子在生下的当天是不洗澡的,直到第二天才洗。第三天母亲要给孩子剃头,因为老人认为给婴儿理了发,孩子长大以后脾气会很好,又懂事又听话,又爱动脑筋,不会“发”脾气。现在双凤村的有些家庭还有这样的习俗,但概念已有所转变,他们只是认为这样做的话孩子以后头发会长得好些。
(三)报喜和看望孩子
孩子出生后,父亲要到女方家报喜,告知他们生的是男是女。当天孩子父亲会抱一只鸡去女方家报喜。生的是男孩就抱公鸡,生的是女孩就抱母鸡。孩子的外婆会随女婿来看望女儿和孩子,当晚便回。七天或八天后再带着给外孙准备好的礼物正式过来看望。准备的礼物包括鸡、炒米、糖馓,以及给孩子做的衣服、帽子、铺盖、银制手镯和脚镯、银制茶盘等。如生的是男孩,外婆会在第七天过来看望,并带上十多二十个人(既有亲戚,又有村里其他的人)帮忙挑东西,一般说来包括米2挑、炒米2挑、糖馓1-2挑,另外还有篾制的摇篮、衣服、铺盖等物。如果生的是女孩,则在第8天来看望。外婆送给孩子的一副银制手镯上通常挂了两个铃,脚镯仅有一只,无铃,按男左女右佩戴。
这一天帮忙挑东西来的人和看望孩子的人,通常也会带一些炒米、鸡和小孩的衣服来表示对孩子的祝福。他们当晚并不回去,而是吃了饭就留宿在产妇家中。产妇家这天一般都要杀猪、买菜,做比较丰富的饭菜招待客人。晚上住不下的客人也可以到附近邻居家睡。第二天,外婆和所有的人都回去。六七天后外婆又来看外孙,这次什么都不用带,这个月大概要来2-3次。
(四)踩生
婴儿出生后,第一个到产妇家的人叫“踩生”。产妇一般都要留“踩生”之人在家吃饭、喝酒,并请其吃甜酒和煮鸡蛋。同时踩生的人也会给孩子说好话,如“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等。
(五)满月
孩子满月后,婆婆和母亲首先要为孩子举行敬井神的仪式。早晨起床后,婆婆、母亲抱着婴儿,装上一碗饭,上面放了鸡头、鸡蛋,带着1个水桶和1个10岁左右的男孩去距家最近的一口井边敬井神。先把饭在井边放一会儿,意为请井神吃,把敬过神的饭给一起去的小男孩吃。然后打一桶水回来,把水烧热了给婴孩洗澡,这样表示井神接受了小孩。之后,母亲要带孩子回娘家,叫“出月”。小孩出门时要穿戴整齐,额上用黑锅烟画一个“十”字以避邪。通常是外婆家派人来接,母亲带上婆家舂好的粑粑回到娘家。外婆送给外孙的帽子也在满月后戴上。在娘家孩子的舅舅要给孩子钱,俗称“过钱”。住满10天,孩子的父亲来接走孩子和妻子,这时女方家绝对不能出门送。
(六)满百日
小孩子在满了百日后,母亲要给孩子弄点肉吃,又叫“过肉钱”。双凤村的土家人相信孩子在这一天吃了肉以后肚子不会痛。外婆在这天也会来看望孩子,但不再带任何东西。
(七)满周岁
据村里的人说,在过去,孩子满周岁,一般不过生日,只是在那一天把外婆送的银制项圈给孩子戴上。近几年来,有很多人家会在孩子周岁时进行“抓周”仪式。
(八)取名
双凤村土家族为孩子取名一般都是按字辈来取。彭姓家族的字辈排序如下:文景光宗祖/武英振家声/易书起后秀/忠孝佐升平/燕翼贻谋远/鸿图垂裕荣/继承昭令绪/永世达朝廷。男孩子取名要按字排辈,女孩子则不一定,主要在于把名字取好听,一般什么月份出生的就用那个月份的花名做名字,如东莲、春梅等。有的人家怕孩子不好养,往往会把孩子寄拜给一些下贱之物,目的是使孩子的命贱好养。通常是给孩子取一个丑名字作小名,如牛英、阿牛、狗子、岩头、桥贵等。基本是给男孩取,给女孩取的也有,但没有男孩那么多。信奉神灵的人家还到庙里去给孩子取名,通常都是去永顺县的观音庙,并带去一些米、黄纸送给和尚,烧香之后向菩萨跪下摇签,祈求菩萨赐个好名,诸如佛生、佛佑这样的名字大都是如此来的。
拜认干亲。家里不顺或孩子体弱多病、较为难养的,父母一般会为孩子算命。若算命先生算出小孩的八字与父母或是家里的兄弟姐妹想冲,父母就会给小孩认干爹干妈,或是做行善之事,如打指路牌、为村里修桥等。拜认干亲的人选由算命先生根据所卜之卦而定,或是拜有手艺的,或是拜家里人丁兴旺的,或是拜给村中的寡妇等。拜认干亲的那天要带上猪腿、酒、糖和给干爹干妈做好的布鞋送至其家,同时也要带上小孩,让小孩给干爹干妈磕头,叫一声“干爹、干妈”。干爹干妈按家中其他孩子的排字为小孩取一个新的名字,并用背篓装一套衣服、一个碗、一把勺送给孩子。吃一顿饭后,两家便成了亲戚,双方大人互称“亲家”。逢年过节孩子都要到干爹干妈家坐坐。
二、婚姻习俗
双凤村土家族婚姻制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习俗。大致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一)求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结婚一定要请媒人说亲,包括说媒、“开口礼”和合八字。
(二)认亲
婚事定下后,男方要到女方家认亲戚,以表示双方之间有了亲戚关系。
(三)取八字
合好八字并认了亲之后,男方要去女方家取合好的八字,并请媒人去与女方家商量过门的日子。
(四)拜年
定亲后的每年正月间,男方要到女方家拜年。如果男方还未成年,在准备的拜年礼物中,必须要有一只十二斤以上的没有猪尾巴的猪腿。如男女双方都已长大成年,即二十岁左右,男方就必须准备一只有猪尾巴的猪腿,他求婚那年的拜年就叫“大拜年”。女方如果同意在该年结婚,会连尾巴一起将猪腿收下;若不同意,就将猪尾巴割下来还给男方。
(五)过礼
定亲后,男方家要负责给新嫁娘做衣服。结婚的头天,男方带上新衣,并抬一担礼物送去女方家,这就是所谓的“过礼”。此外,新郎还要给新娘前来做伴的女方发糖,希望这个女孩嘴甜一点,不要讲坏话。女方新娘回娘家或者上街一般都用这个漂亮的细背篓。
(六)迎亲
迎亲当天,新郎要准备好压轿鸡、压轿酒、迎亲布和“三茶六礼”。然后请一个执事的人(要求是男性)去迎亲。新娘则在家完成“梳头礼”。然后,新娘就上轿到了新郎家了。
(七)拜堂
拜堂仪式和汉族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拜堂有四拜: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黄河、四拜爹娘。这天要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吃饭,七八个寨子的人都到场。当天晚上年轻人老人都可以参加闹洞房。
(八)新娘回门
结婚后新娘回门称为“三朝回门”。之后,新娘在夫家还要再住上十天,这是“回十朝”。
现在双凤村的嫁娶正在渐趋简单。
三、丧葬习俗
土家族的丧葬形式主要包括悬棺葬、水葬和土葬。在我们调查的和平乡双凤村中,这里的土家族人基本上是采取土葬的形式。丧葬过程可分为葬礼准备、做念度道场、下葬安埋等几个步骤。
(一)葬礼准备
12岁以下的小孩子死亡,土家族人就认为是“化身子”(即鬼化身之意),家人一般不为其举行葬礼,只找一只木制盒子装好尸体埋了即可。但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因为可怜孩子,也会给小孩子举行一个简单的葬礼。与小孩子比起来,年轻人的葬礼稍微隆重一些。年轻人去世,父母需要为其临时打制一副棺材,棺材不能上漆,要保持木材的原色。其丧葬仪式中有请道士做念度道场一节,但仪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如果是上了60岁的老人去世,家人就要为死者举行隆重的葬礼礼仪式。死者的棺材、寿衣、寿鞋都是生前就准备好的,棺材选用上等木材制成,外面刷上红漆;寿衣、寿鞋则是棉制的或是绸缎制的,忌用皮毛缝制。村里的人说如果穿了毛皮衣服,这人以后会变成有毛的动物。
土家族的丧葬制度中有一条规定:只有在家中死亡的人,尸体才能停放手堂屋中;在外边死亡的人,尸身是不能进门的,只能停放于门外,或者通过道士做了一定的仪式后才能停放于堂屋。因此,老人垂危时一般都选择留在家中,而不是在诊所或医院。
老人行将落气,按习俗需有人接气,并且要烧落气纸。通常接气之人都是老人的直系亲属,并且二人的属相绝对不能相冲相克,属相相克的人必须回避。在土家人的观念中,接到老人的气会被大家认为很有福气,那意味着老人的福气传给了接气之人。当老人落气时,家里的人会为其烧冥纸,这种称为“落气纸”的冥纸和上坟时烧的冥纸不同,不用打孔。烧完的冥纸灰用一个红色布囊装起,以绳子扎紧,待死者穿上寿衣后系在死者衣襟的纽扣上。
老人死后,儿女要到距家附近的水井去打水来给老人擦身,以告知井神老人死亡,他(她)即将上路了。擦身一般都是擦脖子、手、脚。若死者为男性,由儿子为其擦;死者为女性,由女儿或儿媳擦。擦洗完毕就给老人穿戴寿衣、寿鞋,头上用包巾包好,腰上缠和死者年龄数目相等的黑腰带。穿戴完后把死者抬到已经在堂屋里摆好的棺木中,棺木的摆置方向与火堂地板条缝方向一致,直接通向大门外。棺木下面还要支放四张长凳。棺材底部先要倒些灰,以平板拖平,然后用香炉在灰上按下印记,有几岁按几个。灰上面平整地铺上裹脚纸、盖上布、垫上枕头,最后将死者装入。死者入棺,家里要准备好两只公鸡,其中一只用绳子拴住它的一脚,让它蹲在棺盖之上,称作“压路鸡”。过世的老人入棺后,家人需要在他(她)嘴里放一些茶和碎银子,然后用小布帕包一些饭,按照男左女右放在老人手里,意为使老人在路上有饭吃。另一只手则放上细桃木树枝(土家族有“桃弓柳剑”的说法),据说这样做可以辟邪,使路上野鬼不敢接近这刚过世的上路之人。老人生前穿的旧衣服也可在这时扎紧放入棺内,最后放上寿币,加盖棺盖,拴好“压路鸡”。棺盖待儿女到齐后合紧,用麻绳或篾条拴住。
(二)做道场
给老人办丧事,首先要在村里请一个能干的人,负责安排协调各种事情。然后请道士道土地堂(双凤村的土地堂在破“四旧”时已拆毁)“点亮”,给老人开路,也就是到土地堂前把事先扎好的一捆捆稻草一字摆开。因为土家族人认为死者在死后上路之前,要先到土地堂前跪菩萨,摆上稻草可以让死者跪得舒服些。从土地堂回来,道士就在家中的堂屋里念经。堂屋外,用拆下的门板搭起一个平台,上面和左右两侧用篾条编成的晒垫覆盖。正对堂屋的晒垫外面贴一张黄纸,上面大书:“当大事”三个字,表示这是全村人的头等大事。堂屋内,放于神龛下面的桌子上会摆好一碗米饭,里面有肉和鸡蛋,另外在碗里插上双筷子。桌子前方挂一幅四、五尺长的“九重天”神像,堂屋四壁上也均挂上许多的神像。道士在堂屋中念经一般为3天、5天、7天、9天不等,时间的长短视各家的经济条件而定,但都必须是单日子。念经的主要目的是敬10个阎王,请他不要为难死者。其间要放鞭炮,孝子要跟在念经的道士后面走,这叫“绕棺”。孝子贤孙在整个葬礼期间要披麻戴孝,麻布的长度也视经济情况而定,一般儿子和媳妇的白帕最长,可达五六尺。
双凤村的葬礼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做念度道场。凡是非正常死亡的人(如吊死、被打死、被枪杀、难产而死等)都要请道士做念度道场,排场视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一般是五六个道士,经济允许的可请八九个。土家人认为只有通过念度,这些非正常死亡的人才可以升天。做念度道场一般需要四五十只公鸡、几百斤茶油、几千斤干柴。其具体做法是:先挖一个大坑,坑中堆满上好干柴,然后架上一个圆口三脚式的撑架,撑架上放一口大锅,两旁各插一把旗子(一把红色、一把蓝色)。接着主要做法的道士喊“杀”,负责杀鸡的人就一起把鸡杀死,死鸡扔给周围看热闹的,鸡血则围着淋在锅旁。同时负责浇油的众人一起向火中浇油,当旺火把锅烧红,燃起很大的锅烟之后,负责拉布的人把红布和蓝布一起从锅上拉过,这时死者娘家请的道士和婆家请的道士就一起看死者的魂魄是否走上了事先用四五丈长的麻布搭好的桥。双凤村人有“行善之人桥上过,行恶之人叉下河”的说法。要是上了就叫“上桥了”,要是没上,就再次重复刚才的步骤,直到上桥。过去,这样的道场可以做到9天,这期间要吃斋。现在这个仪式还保存着,但已经简化了许多。
如果是母亲去世了,还有“破血为池”一说,即挖一个坑,里面装满水,放上鱼,请道士围着念经,念完后孝子、孝女围着吃鱼。另一种做法是将鸡血滴在水中,由儿女们一人喝一口,为母亲解罪。因为母亲生育儿女时带有血腥,这些污秽的东西是不能带上天的,所以儿女要替母亲喝了。正所谓“养儿不知娘辛苦,养女方报父母恩”。除此之外,子女还要给道士准备一捆草和一双草鞋,两把梯子,并将梯子搭成“人”字形,让道士翻梯过去,表示母亲跋山涉水的辛苦。道士给死去母亲念的经主要是《血盆经》,说的是十月怀胎的辛苦。村里的老人彭英远说,这就是在演目连救母的故事。如果是父亲死了,则要为父亲扎一个纸城,念7天7夜的经,村里人说那是“唐僧西天取回来的经”。老人去世后,如果这家人没钱做道场,也可以先下葬,待以后儿女有钱了再给老人做,以示孝敬。但这种事情在双凤村已很少见了,现在的人大多还是有钱就做得隆重一些,没钱就简单一些。
(三)下葬安埋
1.选地。土家族地区,老人死后下葬很有讲究。首先要选下葬的地方,坟址最好是左青龙、右白虎,后山要厚重,再者坟地也不能选在山坳上。坟地风水有“天穴、地穴、人穴、鬼穴”的说法。天穴贵人,地穴发财,人穴风水一般,鬼穴不能埋人。双凤村一直传有“福地等福人”的说法。
2.出殡。出殡时候家里要请算命先生算一算,日子不能犯煞,参加出殡的人员不能与死者的属相相冲相克,正常死亡的死者,在堂屋中停放3天、5天或7天(必须是单数日子),由道士念完经后下葬;做了念度道场的则在第二天下葬。送葬过程中,从出家门一直到埋葬死者的坟地,路上绝对不能让抬着的棺木落地。因为只要在路上棺木着地,死者的灵魂就要在那个地方呆上三年,那对死者不利,对活人也不利。到了坟地所在的山中,允许稍事休息,但首先必须把儿子的孝帕取下来垫在棺木下面。
3.下葬。出殡之前,一些人要提前到埋葬地挖墓穴,村民把这叫做“挖井”,通常挖半米深左右。接着把事先放在棺盖中央的“压路鸡”杀死,鸡肉送给道士带回家吃,鸡血则浇在井的周围,以压邪气。然后由道士扫井,意味着把亡魂扫进,并将生魂扫出。下葬的井底要铺上芝麻秆灰,并用来画一个八卦,然后由道士念经,买冥地契烧给死者。法事做完就开始下棺,但千万注意棺木不能压住人的影子。盖棺的头三把土由孝子由孝子撒,孝子要跪在棺盖上大喊三声对死者的称呼,然后众人才开始埋葬死者。葬礼的最后一步是砌岩、立碑、插孝棍。碑的大小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普通的是五箱碑,大一点的有七箱碑、九箱碑,最大的称为“干龙床”。干龙床的规模比较大,价钱也较贵。不过,现在如果死者的家里人经济不宽裕,也就不立碑了。
在棺材抬出堂屋后,家中要把在神龛下面的桌子脚下拴着的公鸡杀掉,并把鸡血洒在房子周围,在大门上画符,意为打扫屋子,将牛鬼蛇神撵走。房屋中还要请道士念经,撒五谷(高粱、小米、包谷等),道士在前面撒,家人走在道士身后跟着一起撒。道士临走,主人还要送给道士鸡、猪头、酒,表示酬谢前来念经的道士及其师傅、师兄弟。
4.插桩子。死者安葬完毕,砌好坟以后,要在坟头上插桃枝。并在当年的下半年或第二年时,请道士选一个日子,将坟头上的桃枝取下,插上桩子,燃放鞭炮。
(四)居丧制度
在双凤村,老人过世以后,居丧制度中主要的环节是挂社、清明上坟和七月半祭祖。挂社是指在人死后第一年正月后的第一个鸡日,新坟头上要溅血。这一天死者的家属会在新坟上杀羊、杀鸡,在山上煮了吃,并邀请村子里的人和外村的人来吃。如果这一天同时有多家挂社,村民们会每家都去,通常在这家吃了又去另一家吃。新坟头上还要插三炷香,供一叠挂社纸,供死者的碗里要装上饭、白菜叶、豆腐、肉。死者的子嗣,如儿子、侄子,需戴孝帕,孙子不戴,这反映了当地“孝子不孝孙”的传统。
清明时要到坟头上挂青、烧香、放鞭炮,回到家中开始打蒿子粑粑、做饭,所准备的菜肴中必须有猪肉、豆腐。农历七月十三“七月半”是土家人的大节,这一天各家都在家中祭祖,准备丰富的饭菜。正式仪式在吃晚饭前开始,按堂屋、房屋中柱、屋檐、灶房、火堂中柱的顺序,一一祭过家仙菩萨、左丞右相、把门将军、灶神菩萨、麻麻姑娘。祭祀过程还包括在门口平地上烧香、烧纸。如果死的是晚辈,老人会在门前平地上挂倒孝,同时给死者烧香、烧纸。
丧葬个案:在双凤村调查期间,我们观察了一次葬礼。死者叫彭振学,62岁,日因与儿子发生争执服农药自杀,在抬往医院的路上死亡。因为是死在外面,所以在请道士做超度时,就比一般老人多了一道仪式叫“长方射影”。即在本家堂屋的顶上开天窗,用一匹长两丈的白布从院子门口拉到屋顶,穿过“天窗”落至堂屋放置的棺灵上,意为把死者的灵从外面“引”到屋里来。丧葬仪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开路过关;(2)开坛;(3)起水;(4)升华。
当地习俗认为,死者若是死在外面,除非死者家属特别要求,否则,尸体不能停在屋内。彭振学是死在送往县医院的途中,属于死者在外面这种情况,而且死者的儿子因为喝醉了酒,跟不上,还在路上,死者的妻子在县城尚不知情,因此,他们只好把死者暂时停放在屋外。死者的儿子回到了家里,要求将死者停放在屋内。按照当地规矩,死者在进入屋内前,必须要先“抹澡”。死者家中派了一个辈分比死者小的人去水井取水。取水者手提一面铜锣,带一个茶壶去提取净水。在去水井的路上,取水者边走边鸣锣,因为死者有61岁,所以鸣了61声锣。到了水井边,取水者插上几炷香,向井神禀告后才开始取水。井水取来后,先用一个器皿装着放在神龛前敬一会儿,这是敬祖先神灵,以求得他们对死者的认可。过了些时候,把井水端了下来,用一小块方形布给死者抹澡。抹澡主要是抹死者的五心,即顶命心、太阳心、心口窝、脚板心和手板心。抹完澡后,器皿中剩下的水由孝子喝。孝子喝下这些水后,既可以永远记得死者的好处,又可以继承死者的优良品德。之所以给死者抹澡,是因为死者是干干净净地来的,现在死者又要回到他来的地方,必须取天地之水洗净不洁,使死者干干净净地去阴间。
抹完澡后,要给死者穿寿衣。死者家属先将死者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再把从街上买来的寿衣给死者穿上。死者穿上寿衣后就被装入已备好的棺材里,拾到了堂屋里放好,下面放两张长凳子。棺材是早就准备好的。因为在当地土家族的传统中,老人过了六十就必须要准备棺木,以防止突然不测使家里人手足无措。平时,棺木就放在房屋后面,有的则直接放在堂屋里。现在,棺材放在堂屋中间,棺材的一头正对着神龛,另一头正对着堂屋的正门。共有三张桌子,一张供桌仍然放在原先供“天地国亲师”牌位的地方,这张主要是祭拜神的。另外一张则放在外面棚子里,和里面祭桌相对,这张祭桌才是用来祭拜死者的。在棺材前还放有一张桌子,这是给道士们做道场用的。
堂屋外也在忙碌着。堂屋外的地上横放着几张长凳子,上面铺着几张门板,门板的一头搁在正对堂屋的走廊上,另一头搁在长凳子上。两根杉木被竖起并固定在坪里门板的那一头,在两根杉木的顶端横放一根竹竿。竹竿与两根杉木构成一个“门”字。在竹竿上放几根楠竹,楠竹,楠竹的另一头插在屋檐的梁上。这样,一个基本的架子形成了。然后,再在横放的几根楠竹顶上放上一床晒垫,“门”字形架子的前面和左右也都用晒垫挡起来。外面写着“当大事”三个大字的黄纸就贴在上面。堂屋的四扇宽大的门板被拆下来,横放在两根长凳子上,长凳子旁边放着几个里面塞满了稻草的塑料口袋,以供孝子孝孙跪拜之用。在给死者抹澡的同时,死者家就派了一个人去大坝乡请法师。
之后,村里的十几个人在彭英彬、彭英华等老人的组织下,开始准备各种事情。田仁信用竹子削筷子,有两个人开始打纸钱,一个人用竹条和白绿色的纸张做灵屋,还有两个则在用剪刀剪写对联和贴、挂各种样式的纸。厨师开始准备饭菜。年轻人干些挑水、打扫的活。看得出来,村里人在老人们的组织下,都有明确的分工,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我们在旁边做记录、拍照,因为我们先前已经和村民们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偶尔问他们一下问题,他们也是有问必答,只是并不停下手里的活。我们的观察显然丝毫没有影响他们。
在做准备过程中,法师彭达顺从大坝乡赶来了。14日下午,刚到不久的彭达顺给死者举行了“开路”仪式。彭达顺是“掌坛师”,即整个道士队伍的头儿。他的儿子彭焕燃子承父业,而且,在他们中,只有他能吹唢呐。要开学了,彭焕燃送他的儿子到县城的学校报名去了,还在赶来的路上。本来,按照一般规矩,葬礼中要求有鼓、锣、唢呐、海螺、钹等乐器全部参与。每天,除了吃饭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换着法师不停地唱着或者念着经,其他人则在旁边吹奏、打击乐器伴奏(因此需要至少七个人才忙得过来),但现在事出有因,就需要改变一些规矩了,有几项法事虽然没有唢呐也照常进行。
在举行“开路”仪式前,死者家里很多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其中很明显的一点是悬挂了很多的横幅和对联。屋檐下挂着一道很大的横幅,上面写道:沉痛悼念彭府振学跨鹤归西。堂屋的大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左边写道:承斯妙力削除万重之罪();右边的写道:仗世良四脱离九泉之苦海。在大门内用竹条和白纸扎了三个弧形的拱门。架子的最边上贴有一副对联,左边写道:尽其心为其事尽得阴安阳乐;右边写道:修世会化此报但愿魂领魄受。中间也贴有一副对联,左边的写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生生死死法轮自有转移;右边的写道:三藐三菩提三乘三三觉悟色色空空果堆妙埋参破。在三拱形的架子的上方挂着一横幅,上面写道:花恨终天不夜天奠。
为死者做法事前,法师把做法事的主要程序写在彩纸上挂在外面,总共有25条,从左至右依次为:钦修瑜珈、西竺正教、三界四游、首七度亡、超父祀祖、开坛演教、取水洒净、申奏文牒、禁坛结界、安位诰宿、迎恩拜表、诵经礼忏、迎峰接驾、安灵享食、门栋摄台、洗身解冤、沐浴更衣、燃灯进贡、十王过案、送神回供、浇棺行道、散花解结、化包别灵、道场乙供、了终坛厅。后来听彭焕燃法师介绍,这上面写的只是一些主要内容,其中还有一些没有写上去。堂屋内还挂着两重横幅对联。我们首先看了外面的一重,从左至右依次为:十扣柴扉久不开,王官赦罪苦求哀、进陈文表酆(fēng)都府、贡献森罗宝殿台、超荐全凭经忏力、父魂度上白玉阶、生前孽垢悉解脱、方广寺中去无来,在这些对联中还挂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其中“佛”字放在“王宫赦罪苦求哀”之后,“光普”二字放在“贡献森罗宝殿台”之后,“照”字放在“父魂度上白玉阶”之后。看完外面的一重对联后,我们转到棺材旁,这上面也挂着一重对联,从左至右依次为:佛是西天大圣人、圣人托梦到朝廷、朝廷敕奉唐三藏、三藏西天去取经、取经一路多辛苦、辛苦才得见世尊、世尊传言谈妙法、妙法真经读亡魂。与外面一重对联相似,这些对联中写有“早向人天”四个大字,字的排放跟外面的一样。
在堂屋门口摆放的供桌上放有一个装了米的升子,上面插着死者的灵位和引魂幡。灵位的最左边写着死者的出生年月日以及时辰,右边写有死亡的年月日以及时辰,灵位的正中间写有“故恩深显考彭公讳振学老大人灵位”,两边是一副对联。左边的为“一炷宝香通信去”,右边的为“五方金童引魂来”,在每一联的上方写有“形”“影”两个大字。引魂旗插得比灵位要高,分为两面。引魂旗正面的中间写有“佛皈命礼请南无三途路上特幡接引引魂引路王菩萨主盟”,在“佛”字上方画有一“井”字符。两边各写有四个字&,左边为“华台有请”,右边为“空礼引来”。引魂幡反面的中间写有“口奄哑咪神幡摄台故显考彭公老大人正魂早登仙界”,两边也各写有四个字,左边为“金童前引”,右边为“玉女后进”。在插灵位和引魂幡的箱子里还插了香,升子旁放两个芭蕉杆做的垫子,垫子上各点一根蜡烛。桌子上放三个酒杯,但按理应有八个杯子,因为土家族祭祖都是“三茶五酒”的,为何只放三个杯子?一问之下才知道,主人家暂时没有这么多酒杯,所以就只放了三个杯子。一切准备妥当后,彭达顺法师就开始举行“开路”仪式了。“开路”仪式是为死亡魂准备上路前举行的仪式。彭达顺在祭桌前点了三炷香,摆好祭酒,口中念念有词。他不停对着堂屋内外的祭桌转身拜着。大概半小时后,“开路”仪式结束了。
之后不久,其他法师也陆续赶到死者家。当天傍晚,彭达顺等法师举行了“开坛”仪式。“开坛”是打扫干净屋子,准备诸神到死者家里就位的庄重仪式。因为,死者要想平安顺利地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首先要得到神的认可和保护。彭法师在祭桌前开始念经,只是念得很含混,听不清楚。其他的法师在旁边敲锣、打鼓伴奏。这天,神像还没有挂起来,所以仪式二十多分钟就完成了。
法师们休息的时候,一些会唱丧歌的村民就围在桌子旁唱丧歌。唱丧歌带有表演性质,听者围坐成一圈。唱的曲调一直是一个统一的调子,歌词则都是每句七字。第一个唱的是彭英华,他唱的内容主要是生者在生时的各种难忘事迹,然后,他向死者和家属表达了悼念和悲痛之情。听的人有些甚至忍不住落了泪。第二个是彭英远,他拿出他的手抄本《赵四娘行孝》来,然后选取一些段落来照着唱。之后田书记又接着唱,他好像还不是很熟悉,有时会停下来想想再唱,旁边听的人也会笑笑他。双凤村的土家族认为,人过了六十而死的都属于“喜丧”。“喜丧”即白喜事,是越热闹越好的。有人告诉我们,唱的歌曲不受限制,想唱什么都可以,甚至可以唱爱情歌曲或者嬉笑怒骂的内容。
在此同时,彭英彬老人帮着看死者家里人在屋外左边的空地上用木头支起一个架子,上面放了一口铁锅,用来烧纸钱。锅前放一张小凳子,上面摆香和烛。然后,他们把彭振学生前用过的铺盖、衣服和铺床的稻草都堆在铁锅前,点起火来烧掉了。
唱了一段时间的丧歌后,法师又做了一场道场。到了半夜时分,死者家里摆出酒肉请法师们和唱丧歌的村民以及其他看的村民吃了一顿“半夜饭”。
15日一大早,法师们没吃早饭就举行了“开坛”仪式。“开坛”仪式其实就是每天为死者做法事前后的请神到位,送神归位的仪式。开完坛后,法师们才吃早饭。法师吃的东西和大家是一样的,荤的素的都有。给丧家帮忙的人也很早就来了,吃完早饭后就各忙各的事了,有的准备纸钱,有的则在为丧家准备饭食。丧家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彭振扬是这次丧事的账房先生,他在房子一侧的小土坪上摆一张小桌子,放一把小凳子,桌子上放一个小本子,一支笔。听到消息的亲戚或很早就从各地来到了丧家,大家都带来了送给主人的东西。有的直接送钱,有的送米或者布等等。
彭祖模老人和彭英彬老人负责燃放鞭炮及焚烧纸钱等事情。彭祖模老人工作的地方是在走廊上。走廊上放两张凳子,凳子上摆一块门板,上面放着厚厚的几叠纸钱,纸钱的旁边放有鞭炮、香烛、香烟等物。来客人时,彭祖模老人会去分发香烟。遇到做法事时需要燃放鞭炮和焚烧纸钱时,彭英彬老人会去办理。办丧事的几天中,天上下着小雨,人来人往的使坪里满是泥泞,两位老人却毫无怨言地来回忙着。其中,彭英彬老人更忙碌一些,他要负责安排组织整个活动。根据我们的调查,老人的儿子、女儿都因故去世了。现在,他们只有惟一的一个女儿可以依靠。村中有了红白喜事,老人总是出力最多的人。当问及彭祖模老人为何不要年轻人来办这些事,老人回答说年轻人办不好。坪里的田仁信老人在和几个年轻人在扎灵屋,他们在泥泞中摆上一张凳子,用刀子把竹子破成竹条,然后用竹条扎灵屋的架子,架子扎好后就用彩纸糊好。
吃完早饭后又休息一会,掌堂师彭达顺举行了“闭敛”仪式。因为死者的女儿尚在从浙江赶回的路上,死者家里人问彭达顺法师能否迟到16日“闭敛”,让女儿见上父亲一面。彭法师说不行,一是法事不能正常进行,二是天太热,尸体会臭掉。旁边几个帮忙的老人也劝他们家人不要等了。于是,在死者的女儿没有见到亡父最后一面的情况下,他们决定举行“闭敛”仪式了。
彭达顺法师穿上蓝色的法袍,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对钹,边敲边向天地拜了几拜,接着又向堂屋内祖先拜了几拜。彭英彬在彭法师的旁边站着,手里举着一只公鸡。后来,当我们问到公鸡的作用时,道士们告诉我们,公鸡是可以辟邪的。因为要开棺见死者,阴阳交会,生者和死者可能会相互打扰,甚至会招来一些不祥的东西。公鸡则可以镇压邪瘟。在挑选公鸡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彭达顺法师一定要彭振学的妻子捉一只开叫的公鸡。她说,家里的公鸡只有一只刚刚开叫,但混在其他的公鸡中,分辨不出来。法师则表示,一定要拿准了会叫的才行。老太太现出为难的神色。这时,旁边的村民劝告她说,拿不准的话,最好就买一只算了,不然出了什么问题就麻烦了。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跑到邻居家去买了一只会叫的公鸡。
这时,死者的儿子、儿媳、侄儿、侄媳跟在彭法师后面,手里各擎一炷香,彭法师拜一下,他们也跟着拜一下。在拜的同时,堂屋内锣鼓钹齐响,响声很大。拜完天地和堂内的祖先后,彭法师走到了棺材旁,把手里的钹放在堂屋内的桌子上,把引魂旗拿在了右手里。彭英彬老人跟到棺材旁时把公鸡递到了彭法师的左手里,并把几片神纸塞入彭法师左手心。死者的儿子、儿媳、侄儿、侄媳也跟到了棺材旁,并跪了下来。在亲人的哭声中棺材盖被揭了开来,彭法师左手挥动公鸡,右手挥动引魂幡,口中念道:把生魂扫出来,把亡魂扫进去。念了几遍后,彭法师把一红纸包的东西丢进了棺材。后来听彭达顺法师的儿子彭焕燃讲,红纸里包的是倒头灰。在亲人的恸哭之中,棺材盖被永远地盖上了,死者与生者就被永远隔绝了。盖上棺材后,村民用竹条制成的一个圈圈围绑紧棺材。彭英彬老人把公鸡的腿用一根细麻绳拴住,另一头则拴在竹条上。因为棺材的盖子的顶部是呈向上凸起的三角形,所以,公鸡就只能乖乖蹲在尖尖的棺材顶部以保持平衡。这就是土家族葬礼中很有特色的所谓“压路鸡”了。
系好公鸡后,彭法师走出了大门,将神纸拿在左手烧了。死者的儿子持香跪于大门口,儿媳和侄儿侄媳跪在门外的木板上。几位老人叫来彭家宝等年轻人,要他们用报纸包一些石膏与桐油的混合物并将这些混合物涂在棺盖和棺体接合处的缝隙里,他们几个人显然有些害怕,忸忸怩怩不愿意干。这时,旁边的老人就骂他们:“怕个啥!快来,赶时间。”其他的几个年轻人见他们干起来,也都围了过来帮忙。黑色的棺材中间涂完白色的一圈后,他们又用红、绿、白三色的方形的小纸片贴在白色的混合物上。二十分钟左右后,他们干完了,还在旁边开玩笑说谁贴的比较乖(漂亮),谁贴歪了。
“闭敛”仪式完了之后,引魂旗和灵位摆到了堂屋外的桌子上。桌子上点上了香烛,摆上了酒菜。“闭敛”仪式完了后,彭焕燃也到了,接着就由他来主持仪式了。彭焕燃开始领着其他的法师张挂佛像。总共挂了20幅画,其中大画17幅,小画3幅。神龛下面挂了5幅大画,大画的下面摆着“佛”“法”“僧”3幅小画,堂屋两侧各摆放5幅大画,堂屋的左边挂一幅大画,放引魂旗和灵位的桌子后面也挂一幅大画,每幅画像的下面都有一个芭蕉杆做的垫子(在双凤村的葬礼上总是需要用到芭蕉杆,怕晦气,所以村里人从不在正门前种芭蕉),上面点着蜡烛,垫子旁放一碗米,上面插着几炷香,旁边放几个酒杯。画像挂出后,就要开始做法事请画上的众多菩萨了。晚上,压路鸡被取下,因它“也要吃东西,吃了才有精神”。请菩萨时,一个法师在堂内吹起海螺,彭英彬老人在外面燃放鞭炮,堂屋内锣鼓钹齐响。另外一名法师站在堂屋门口向堂屋内边唱边拜,孝子孝孙们也跟着擎香跪拜。这样弄了很长一段时间,四方的菩萨才算请来了。
这天还进行了隆重的取水仪式。彭焕燃为大家安排了一下队伍的先后顺序。身着黑色道袍的一名道士走在前面,然后是其他的法师打着乐器跟着,后面则是村里分别手拿净壶和香烛的彭英彬和彭祖模。最后是披麻戴孝的家里人。一共有将近二十人参加了取水仪式。水井并不远,就在屋后大概五十米的地方。大家慢慢地吹吹打打到了水井边。然后,先是两位老人上前,在水井的上沿点了两支红色的蜡烛,道士手执一块木牌,在水井前一边唱着经,一边向水井拜着。后面的亲属仍然排成一排,跟着道士向水井拜着。两位老人在水井前烧完纸钱后,其中的一位就用瓢到水井里取水。打满一壶后,大家继续敲锣打鼓回去了。
这些“净水”主要是用来敬菩萨的,因为只有干净的水才能用来敬菩萨,否则会被视为对菩萨的不尊敬,会惹怒菩萨的。取回的水要先在菩萨前摆上一段时间,然后提到火塘里烧开。其中的一部分直接倒在祭桌前的酒杯里,另外一部分则用来泡茶,摆在堂屋的神像下专门的一张小供桌上敬菩萨。这时,天已经开始黑了。吃过饭后,道士们完成了送菩萨的仪式。接着,老人又开始唱起丧歌。后来,村支书田义元也上去唱了一段。
16日一大早,丧家就把自家喂养的一头猪杀了。杀了猪后,先把毛褪了后,丧家并没有把猪开膛破肚,而是把整只猪抬到堂屋外供灵位的桌子前,猪头朝灵位,取蹲势,这个过程叫做“呈牲”。并且,“呈牲”只能呈献给亡灵,而绝对不能呈献给菩萨,因为菩萨是不吃荤的,若猪头朝着菩萨,就会触怒菩萨,给丧家带来不利。“呈牲”仪式完了之后,猪就由屠夫去摆弄了。
吃完早饭后,彭达顺法师和死者的侄儿彭家海一起去看风水找墓穴。就在我们出发选点前,田义元的女儿田智慧跑来找到了彭焕燃法师,告诉他自己见过死者,心里有些不安,晚上做噩梦。于是彭法师用毛笔在她右手小臂上画了一道符,一边画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毛笔也间或在空中虚画几笔。旁边的彭英远告诉我们,这道符非常灵验,他前几天老梦见自己跟死去的人“玩”,画过符后就好了。
彭达顺认为,按照今年的农历与死者的生辰八字的关系,选地的方向应当是“南北向”。而出村向南,正好有死者自己家的一块田地和林地。于是,我们拿好罗盘、香烛等出了村,顺着山路,向南方走去,大概走了半小时左右才看到。途中,彭法师讲了很多关于选阴宅的规则。他说左边的山为青龙山,右边为白虎山,青龙山越旺越好,而白虎山则不能太旺。“旺”的意思大概指山的高度,林木的茂密程度及走向。后山则以厚大为佳,青龙山则最好能回抱白虎山。青龙山不能被白虎山反抱,否则形成朱雀山,那就是煞山了。坟的正前方要看得远。若正对面的远方有几座山,那山最好能一层层呈阶梯高上去是最好的。彭法师还说,其实阴宅、阳宅选风水是差不多一个道理,只在细微上有差别。阴地出贵,阳地管富,阴阳交媾是最好的。另外,还要讲究“慢事急用”和“急事慢用”,即墓穴在山陡的地方的要慢葬,反之则要快葬。
来到彭振学家的田地时,彭法师前后看了几处都摇了摇头。原来,这里的白虎山旺过青龙山,且后山很虚弱,是一块凶地,不宜埋人的。这时,彭家海提出,他们家还有另一块地的。于是,他又带着我们走上了小路去继续找好的地点。小路被荒草覆盖了,很难走,两旁有很多荒废的茶园,他们说那是那块地的主人,一家出去打工,把好茶园都荒废了。又走了大约二十多分钟,终于来到他们家的田地,正在一个圆圆的山丘下。彭法师先不去他们的地里看,而是走向前面的一块小丘,自顾自地举起手比划起来。
我们跟上去,听见他说:“好东西!好家伙啊!”彭家海告诉他这块地不是他们家的,属于三家人共有,用地换地,可能有麻烦。彭法师说,这个地方好,先看一下再回去商量。细看时,才发现山丘上已经有一座老坟了。彭法师说,没关系,只要改一下方向就可以,不会迁了别人的龙珠,抢了风水的。彭法师边看边说,这里左边的青龙本有些虚(左边的大山跟此山间有个山谷),但恰好中间有一截连接两山的小丘补了虚。而且,两个山丘间有道口子,有透潮风,是来凤的意思。于是,彭法师拿出罗盘,对好南北,再取了一根细直的小枝,放在罗盘中,再按选定的最好方向上摆正。“这是丁山葵穴”,彭法师边说边拿出一本旧书翻着,上面写明此穴是个极佳的“天穴”。彭家海折了两根枝条,在罗盘的前后按小枝所示的方向插好,并在前面点了一对红烛,烧了三炷香,最后还放了鞭炮。这时,他们两人笑着说,不能告诉这块地的主人这里风水太好了,是个宝地,不然人家就不会干了。彭家海提议说,最好再选一个备用,不然换不到的话就麻烦了。于是,我们又朝前面走去。来到了山崖前,彭法师看过后说这也是宝地,左边的青龙的头上有凸起的一块大山包,是个“宝”。两人照刚才的方法又测了一次,仍是个极佳的“天穴”。彭家海说,这也是别人的田地,干脆最好在他们家自己的地里再定一个。彭法师也觉得这样妥当些。本来,他们家田地中间的那一大块凸起的、长青松柏的山丘是最好的风水宝地,叫做“猛虎跳涧”,但正因为如此,这块地是全村共有,早已是埋了彭氏祖先的坟了。于是,他们又再照原来的方法又定了穴位,这次的是“人穴”,从彭法师的言词中可以知道,这个穴位比前两个要差了很多。
回来后,一讲起来,原来前两块穴位的地真是属于三家共有的。其中有两户在村中,经商量后同意,另外一家则全家在城里打工。彭家龙专门打了电话去询问,可是对方坚决不同意。于是,墓穴只好定在他们家田地里了。回村后,突然有个外村的人来,说是他们村有个人死了,一定要这边分几个人过去。大家商量了一下,彭顺达法师就和另外的一个法师下山到那一家做法事去了。剩下的仪式则由其他法师来完成,现在,他的儿子彭焕燃是“掌堂师了”。
堂屋里重复着相同的仪式。法师们在吃过晚饭后,为死者举行了一个引魂仪式。因为死者是死在外面的,因而他的魂灵也呆在了外面,如果不把死者的魂灵引回家里,则该灵魂将成为孤魂野鬼,这对于死者家里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法师们必须为死者举行引魂仪式。晚上九点左右,引魂仪式开始。大家开始准备东西。老人们首先在屋外的祭桌前到堂屋的棺材前连接着放了两条长凳。然后,在屋子外右边的屋角下摆了一张祭桌,上面放了红烛一对,香三炷,酒杯几个,中间则是死者的灵牌。准备好后,其中一个道士手拿引魂幡,其他道士和死者家属在他后面站成一条长龙,一直站到灵屋前。香、烛点好后,道士开始口中念经,一边拜一边挥动手中的引魂幡。其他道士仍在旁边伴奏。这时,由于风太大了,烛火被吹灭了几次,彭英彬赶紧上去点着。前后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分钟,到招魂结束时,道士接过彭英彬手中的公鸡,在它的鸡冠上咬了一口,提着鸡脚在桌前晃动一番。招魂结束,接下来是为亡魂净身了。因为魂灵从外归来,身上不干净,不清洁是不能见菩萨的。
道士手中捧着灵牌,慢慢地回到堂屋外的祭桌前。他将灵位放在小小的灵屋中,继续在祭桌前念经,挥舞引魂幡。做到一半时,他拿起祭桌上放好的一碗净水,不断地向灵屋喷洒净水。快结束时,老人们在两张长凳子上摆了几盏油灯。道士又在每盏灯前念经,到棺材前时,旁边的人告诉我们,亡魂已经接引回家了。
接下来是“过十殿”,通俗地说就是向看管阴间的阎王等说好话,让亡魂可以顺利地进入阴间世界。这个仪式进行的时间非常长。堂内的神像前的一排木板上一次摆上了十套香烛和酒杯。道士手执引魂幡,在每个神像前念经,两个孝子一个手捧灵位,另一个端祭品站在道士身后跪拜。过完一殿,则在棺材上放上一盏油灯。前后一共依样进行了十次,时间大概用了四个小时。
休息一下后,开始了“绕棺”。即道士们领着家属在堂屋内外围着棺材绕圈子,领头的一边念经一边摇着引魂幡,带着全部道士、家属开始“绕棺”。由于绕的过程中道士会改变方向,因此,这时人群往往会显得很乱,也非常拥挤,响声很大。这时,外面有几个年轻人正在准备鞭炮,他们悄悄告诉我们说,等会儿绕棺快完了时,法事就快结束了,这时他们会把鞭炮丢在道士脚下去“炸他们”。这时,他们显然已经跃跃欲试,非常兴奋了。问他们会不会影响道士或惹他们生气,他们一边笑一边说:“不会,不会!闹丧嘛!”快结束时,老人喊:“点鞭炮!”他们果然把鞭炮往道士脚下丢,道士们依旧不受影响,越绕越快。但家属们则被迫停止了。有人在硝烟中喊:“不要闹啊,会炸伤人啊!”青年们只好边笑边把点着的鞭炮往外丢。
整个法事终于做完了。村民抬了两条凳子在外面摆好,然后,十几个人一起抬着棺材,大喊:“起!”大家小心地把棺材抬到了堂屋外面,放在事先摆好的两条长凳上。然后,道士们开始收起神像,大家开始七手八脚拆灵堂。晚上十二点钟左右的时候,所有仪式差不多完成了,法师为死者举行了焚化灵屋的仪式。焚化灵屋的场所选在村小学旁边的核桃树下。在去村小学的路上,两个负责插香的人走在最前面,走几步就在路边插几根尚在燃烧的香,一路插过去,形成了一条明亮的长龙,使静谧的夜晚显得很明亮。彭焕燃法师跟在插香的人后面,他穿着黑色道袍,手里拿着钹边敲边走边念。孝子孝孙们跟在彭法师的后面,身上披着白色孝服,头上系着白色孝布共有十来人左右。彭英宣跟在孝子孝孙后面,手里不时从身旁彭英彬老人背篓里拿出一挂鞭炮点着,仍在路边。队伍到了村小学旁的核桃树下停住了。灵屋早已摆放在地上,花花绿绿的。彭法师念了一通之后,就准备焚烧灵屋了。旁边有人提过一壶煤油,揭开盖子后往灵屋上洒,然后点燃了灵屋的一角,顿时,整个灵屋都处在火海中了。彭法师拿过一只公鸡,倒提双脚在火堆上挥舞着。挥舞了一通后,把公鸡丢在一边,旁边有人赶紧用脚去踩公鸡的脖子,见公鸡不动了,就将公鸡抛在一边。火势开始小了,公鸡这时却动了一下,旁边人忙用石头把公鸡脑袋砸碎了。然后,法师敲着钹回转去了,最后的几个人中有一个想把公鸡拿回去吃,却被另一个人抢了过去抛在了火中。
17日早上,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被一阵锣声惊醒了,这是通知村民们,死者要上山了。来到死者家时,人们正在准备看出发事宜。我们被告知,几位老人先上山挖墓穴去了,约二三十个年轻人留下来抬棺材。死者家门前的小坪和村小路之间有一道沟,棺材要上村小路必须在小沟上铺上门板。彭家海和几个人正在忙着这件事。他们把门板搭上后还试探性地踏一踏,直到相信可以承受几个人的重量时才算好了。彭振波等几个人正在用橡皮圈来捆住棺材和丧杠,他们做得很仔细,很认真(丧杠平时就放在村委会那所房子的屋檐下,任何人都决不能把这对丧杠拿进别人家,也没有人愿意摸它,因为那是相当不吉利的)。堂屋里人们在忙着拆东西。7点15分,送葬的队伍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孝子,每人都披着麻,手里各拿着一根孝棒,孝棒上端扎着冥钱。紧接其后的是八个年轻人抬着棺材,旁边有十几个年轻人跟着,准备随时替换。后面是几个法师,他们边走边敲着乐器。彭英彬老人背着一背篓鞭炮跟在法师的后面,彭英宣不时从中拿出一挂点燃抛在路边。最后面走着的是一群看热闹的村民。队伍走一段路,孝子孝孙就要面向棺材跪一会。山路很不好走,有的地方窄得只有半米宽左右,这时队伍就行进得非常慢,可以说是一步一挪移。途中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去墓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