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的人抽到勿使琵琶向别船打一肖恐入别人船

这个是道教谶文中的第二十八签文: 
第二十八签 中平 白居易听琵琶 
船泊浔阳月夜天 琵琶一曲动人怜 
相思两地凭谁寄 白雪摧人上鬓巅 
这是一支与唐朝诗人白居易有关的签,这支则属中平。 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夜送客,在船上听到悦耳的琵琶声,寻声访问,琵琶行》。这签中虽有快活,但极短暂,宜修身,忍守。 
流年:年内虽然间中有小小好环境,但大运未开。 
事业:宜守不宜攻,有贵人而助力不大。 
财富:今年求财较为艰难,应尽力节俭。 
自身:谋事切勿多言,言多必失。 
家庭:家中常有小麻烦,小心化解,勿让其扩大。 姻缘:不要追求对方的外表,特别留意其内心世界。 
移居:出国或迁居,环境均不理想,最好暂且不要考虑。 
健康:小小的病痛,也会造成较长时间的困扰。 
友谊:在患难中,才发现真正友谊。 
只做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

不同版本《白居易·琵琶行》的差异

年轻上学的时候,读过白居易的《琵琶行》。退休后,在本市老干部大学学习“古典文学”课,又重温习了这一著名的长诗。但是,都只限于对诗文的理解,不知道不同版本的差异。

今日,因阅读《启功临董其昌草书<琵琶行>》,对比了一些版本,才知道这些版本之间有一些不同之处。

白居易七言长诗《琵琶行》共44句(每句两联,每联7字,共14字)。现将一些不同版本有差异的句子分录并评论于后:

1、 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瑟瑟。

  【评论】我以为“瑟瑟” 要好。“瑟瑟”也说得过去。

2、第3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将浸月。

【注】:北师大出版社的《启功临董其昌草书<琵琶行>》的释文为:“醉不成欢相别”,是编者搞错了,启先生写的没有错,是“惨”字,是唐代孙过庭的写法,祝允明草写“参”字,也和“余”很近似。可能是编者把“参”字的草写看成“余”字之误。

【评论】多数版本是“惨别”,启先生临写的是“惨别”。在草书中,“将”和“相”的写法很相近,容易混同。从词义上看,二者无大差别,都说得通。但仔细品味,还是“惨别”为好,正好与后面的“别时茫茫江浸月”对应,是“即将分别”时的情况。

3、第5句:寻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4、第9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评论】二者差不多。“意”和“志”在草书里,写法相近,易混。

5、第11句: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6、第14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7、第15句: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歇。

    【对以上两句的评论】这里出现“水、冰”,“滩、难”,“暂、渐、断”的不同。

在草书的写法中,“水”和“冰”非常相近。从词意上看,第14句若为“水下滩”,那么,相应的第15句用“水泉冷凝”为好;第14句若为“冰下难”,则第5句用“冰泉冷涩”为好。

至于“暂歇、渐歇、断歇”,三者虽相近,都可以,但不同。

【注】启先生的草书临本中写的是:“幽咽泉流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歇。”

北师大出版社的释文:“幽咽泉流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歇”。从启先生的墨迹看,释文有误。

在《董其昌草书<琵琶行>》中,第15句:“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歇。”中的“水”字,与通常草写“水”字,稍有不同,行笔最后没有向左收笔时拖笔的“尾巴”。但总的看起来,似“水”,非“冰”应当说,启先生临写的是对的。

但是,在《董其昌行书<琵琶行>》中可清晰看到第1415两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

8、第17句:银瓶乍破水迸,铁骑突出刀鸣。

     【评论】“水迸”与“水迸”,二者都能说得通,但是似乎“水迸”更贴切。

至于“鎗”和“槍”,二者无大区别。可能,古代用“鎗”吧?

9、第18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评论】“曲终”比“曲”更贴切。这时说的是,弹琵琶曲子,曲终的一“抡”。

“收拨”与“抽拨”差不多。

10、第19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评论】觉得 无言”比“无闻”要好一些。至于“秋月白”和“月秋白”,似乎“秋月白”更好。董其昌的行书《琵琶行》中,确实是“月秋白”。

11、第20句:沉吟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评论】“放拨”、“抽拨”,二者在全文的意义表达上似乎差不多。

12、第23句:曲罢常教善才,妆成毎被秋娘妒。

【评论】还是“”好一些。

13、第25句:钿头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评论】 篦”为好,“云篦”不通。。

14、第28句:门前冷落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评论】应为“马稀”,“鞍马稀”不通。。

15、第30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名曰江水寒。

【评论】都能说得通,但是,“绕”比“绕”要好一点。

16、第31句:夜深忽少年事,蒙啼妆泪红阑干。

【评论】“”比“”好,因为琵琶女说的就是梦境。

17、第36句:住近湓地底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评论】“湓”更合理一些,诗作者住在湓城,离湓江很近。

18、第41句:莫辞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评论】“坐”比“坐”要好,此处是说:白居易请琵琶女再坐一会儿的意思。

启先生临本中是:“坐”,而释文却是“坐”,释文有误。

19:第42句:感我此良久立,却坐促弦转急。

【评论】二者都可以。似乎“此言”更好。至于“弦转急”,还是“声转急”,皆可。不过“转急”可能更好一些。

20、第43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评论】“重闻”与“闻之”差不多,都讲得通。但,二者稍有差别,“重闻”是又一次听到,而“闻之”是“听到”、“听了”等意思。

21、第44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衫湿。

【评论】显然,“衫湿”是对的,“衫湿”有误。

22、董其昌书《琵琶行》,不论行书,还是草书,都少了第38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酌。启先生是临写,因此,同样缺少第38句。这在北师大版本的释文中补充了进去。

一、花了一些时间整理出了这篇小文。由于自己学历有限,不到之处,请阅读者指正。

二、整理过程,不但又一次温习了这一著名的长诗,更重要的是又一次学习了启功先生

的“海内第一启书”和他的博览、勤学、苦练的精神。顺便也欣赏了董其昌的草书和行书。这些都使我得到了精神的上愉悦、快慰。

三、古代文献,历经千百年流传,会有不同的版本的差异,难以避免。只要从文章整体看,能够顺畅表达而无大的差别的不同用词,就让其“共存”吧。如何?

附录·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简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勿使琵琶向别船打一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