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儿上学,到底有没有必要面试被娃咬了家长应不应该看病

暑假余额不足,只剩下不到半个月时间,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其实暑假并没有几天是真正放假,要么在培训班,要么在去培训班的路上。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火爆,一些打着外教旗帜的培训班更广受家长追捧。不少人抱着“培养孩子国际视野”的目的,希望给孩子找到“口语纯正的欧美外教”。

而与此同时,记者拿到的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官方统计数据是:2017年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外国人已达40多万,但按照最新政策标准,合法外教数量仅占三分之一。不少培训机构的雇佣标准甚至“只要是张外国人的脸就行”。

8月16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妈妈,他们都希望孩子从小就接受纯正英语的熏陶,都不满足于学校里的教学,而且都还挺认真地寻找适合的外教,然后依然不可避免地掉进了无数个坑里。

豆妈给小豆找外教的历程,简直可以出本书。

在小豆读大班的时候,她就联合班级里的几位妈妈一起给小朋友找了外教。当时找的是一位美籍华裔,是个年轻女孩,上课地点就是其中一位小朋友家里,一周两次。

豆妈一开始觉得这样的上课氛围很好,老师的口音也很纯正,小豆也很喜欢这位老师。但是她后来发现,其实这种教学是没有系统性的,非专业老师对于孩子英语的培养只能起到一个兴趣引导的作用。于是等到小豆上了小学,豆妈就开始带着小豆踏上了寻找合适英语外教机构的旅程,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豆妈特意找了中介来了解外教行业的情况,一般培训机构的体验课都是让最好的外教来上,给孩子很多展示的空间,家长一般都会陪读,感觉不错,就报名了。但是实际上,各个机构的外教流动性特别强,好一点的机构还会培训几个月才上岗,差一点的机构就直接让外国人穿上工作服去教孩子。

在跑遍了杭州各大英语培训机构后,豆妈瞄上了一家离家很近的机构,主打的是应试教育,中教和外教结合。但豆妈还是放弃了,“一堂课很长,但起码有30分钟以上是老师在批改作业,孩子在看动画片。”

豆妈的候选是一个离家比较远的机构,中教外教结合,纯外教授课。小豆班上的外教老师来自苏格兰,基本没什么口音,课堂气氛很好,结果开心了不到一年,歇菜了,这位苏格兰帅哥,跳槽去了别家的培训机构。新来的外教是个南非人,有很重的口音不说,还没什么教学经验。豆妈只能在原来课的基础上,又给孩子报了一个线上的外教课。

毕竟小豆只是小学低年级,豆妈还来得及“试错”,但是吴妈妈已经后悔都来不及了。

在今年的民办初中自主招生面试中,女儿依依因为英语水平“太差”,没能进入到心仪的初中。吴妈妈表示,自己为了能让女儿上这所初中,可是花了大力气。不仅带着女儿到处参加比赛,还特意从各种渠道“淘”来各式各样的题目,给女儿练手。“没想到最后还是败在英语上了。”

在依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吴妈妈给女儿报了一个全外教的英语补习班,“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英语没学好,高考时候没能考进理想大学,所以想给孩子报名最贵的英语补习班,让依依不再走自己的老路”。

为了确定外教课的质量,前几节课吴妈妈都在教室外看着。看着玻璃墙内的孩子们很开心地和外教互动,还大声读出各种单词,吴妈妈把心放下了,之后就没怎么去陪读。直到依依五年级的时候,吴妈妈才发现端倪,她一共没去过几次课,但是每次去的时候外教都不一样。不仅如此,依依还经常问她“舌钉”“锁骨钉”是什么。和女儿一次长谈之后,她才发现,原来这几年,女儿都在“混”外教课,“学校经常换老师,最新来的这个女老师舌头上钉了一个钉子,我们都好奇。”

这下,吴妈妈急了,去这家机构和一起上课的学生家长那里到处打听,这才知道,依依口中打了“舌钉”的那位女老师,竟然是酒吧的驻唱歌手,晚上唱歌,下午教英语。

“外教课真的是个大坑。”吴妈妈很自责,“我把依依耽误了,面试的时候,依依说老师很欣赏她,但是她一开口说英语,老师就皱眉了。这三年的外教课算是白学了。”

记者走访了十家不同的教育机构,随机调查了陪读的家长。

在收到的有效的110份调查回复中,有九成的家长更注重外教的教学方式。在英孚教育英语培训中心的等待区坐了不少家长,于女士觉得:“外教上课与我们中国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 她的孩子比较调皮,外教不会马上制止他,而是通过其他的举动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外教想要与孩子击掌时,孩子不配合,直接坐在了地上,外教也直接坐在地上,用脚去碰孩子的脚。

几乎所有的家长在选择外教的时候都会进行把关,英语好的家长会亲自把关外教的口音,英语不是很懂的家长也会找英语好的朋友来进行外教的口语把关。

家长们大多从孩子口中以及老师拍的上课视频中,了解外教的水平。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次上完课都会回来和她说老师教了什么内容,老师也会拍视频发给家长。

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七成以上的家长不会主动要求去看外教的资质。家住杭州滨江区的陆女士说:“老师们一般都说自己毕业于哪所学校,但是不会拿出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给我们看。”

除了英语外教,现在家长在选择艺术、体育培训班的时候,也喜欢有外教的机构。比如,西班牙外教教篮球,俄罗斯外教教芭蕾舞。郭女士的儿子在跟着来自杭州NBG青少年篮球俱乐部里的外教学习篮球,她认为外教很出色的一点是,没有太重的得失心,更注重兴趣的培养、品格的养成和团队的意识。

该俱乐部负责人寿晓永介绍,该俱乐部一共有5名外教,其中两位来自西班牙的教练都拥有最高的三级教练证书。其中一位外教向记者透露:“据我所知,现在留学生做外教的很多,占了外教市场七八成。机构选择留学生,主要是因为用人成本比正规的外教低。正规的外教工资比较高,比中教高起码一倍,而留学生的费用仅略高于中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家长们觉得,外教的信息不够公开,缺少一个有效、便捷、透明的咨询、查询平台。

据业内人士透露,外教最常见的通常是TEFL(通用英语教师资格证书)、TESOL(对外英语教师资格证书)这两种证书。有些英语培训机构也会招聘持有TESL(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资格证书)、TKT(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证书)、CELTA(英语语言教师证书)的外教。

在大多数的英语培训机构的官网上,会有外教的姓名、国籍等信息,但家长想要深究下去,查看该外教的教学经历、资格证书等,就很难找到了。其实想要查验外教证书的真伪并不难,只要登录TEFL或者TESOL的中国官网,在查询证书一栏,输入外教老师的姓名、相应证书的编号、护照信息等即可查询。但是外教机构通常不会告诉你这些信息。

杭州中小学里的外教哪里找来的?

专门从事引进工作的权威人士透露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南非外教Rey。

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鱼龙混杂,那么正规外教到底是如何引进的?记者打听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学校现在都通过“红娘”帮忙——向专业有资质的从事外籍师资引进业务的机构,购买服务,来实现外教的教学任务。

“红娘”先在国外招聘靠谱的外籍老师,然后介绍给国内有外教需求的学校,如果双方都看对眼了,就正式签约,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昨天,记者采访了一家业内权威机构的负责人。

目前,这位“红娘”已为浙江省内10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牵线,去年单是杭州一地就派遣了300名外教。“其中,来自英国、荷兰和俄罗斯的外教最多。”公司负责人说。

那么到底是如何引进正规外教?

第一步,是最基础的简历筛选。

按照规定,进入中国境内各教育机构工作的外教,除了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外,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具有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或具有国际认可的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取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工作证》。

要拿到《外国专家工作证》,应聘者须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外籍语言教师职业培训考试,成绩合格,应聘后期公司会有相关的培训。所以,简历筛选时,看的主要是应聘者的学历文凭、工作经历和获奖情况。

“没有本科学历的应聘者,我们一律淘汰。同时,希望他们提供前任雇主的推荐信,或国际认可的专业教师资格证书,以确保每位引进的外教都有相关工作经历,或教学资格,能申请到工作签证进入学校。”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外教市场鱼龙混杂,原因是持非工作签证的外国人非法就业造成的。由于非工作签证会无法对用人单位和外教资质进行审核,会造成一些不法之徒和无资历人员蒙混过关,工作稳定性也很差。”

和国内传统的应聘简历不大一样,外教的个人简历都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如果是语言类外教,必须口音纯正,视频的形式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他(她)的口音,以及性格等等,是否适合从事教育行业。如果应聘者有过教学背景,我们会要求提供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

此外,如果是应聘体育类、音乐类的外教,要提供相关的获奖情况。据了解,目前杭城中小学引进外教不限于语言类科目,体育类(尤其是足球教练)、音乐类(交响乐队指挥等)、steam课程都对外教有比较大的需求。

公司面试关注的焦点是,应聘外教是否有长期工作规划,会不会考虑在国内学校执教三年或三年以上。虽然外教的工作签证一般是一年一签,但是国内学校从教学稳定性考虑,希望一位外教起码能带完一届学生,也就是三年。简单来说,这项考察就是为确保外教的稳定性。据悉,去年海达向杭城中小学、幼儿园派遣了300名外教,今年的续签率达到70%。

得到公司认可后,应聘外教再由公司介绍给有相应岗位需求的学校。匹配学校的面试标准,基本都是各学校自行掌握,看看到底合不合适。曾有一位小学校长向记者透露:“我们选外教一般是看他教学能力是否达到学校的要求,教学风格是否和学校理念匹配,不过后来发现形象、性格也蛮重要的,因为小朋友特别喜欢阳光开朗型的外教。”

第三步,岗前培训和考试。

应聘者还得参加120课时的网络培训,考试通过后来到中国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包括了解国内的法律法规、学校的管理模式,像对课堂秩序的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等。

同时,应聘者须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外籍语言教师职业培训考试,合法持有外国专家证后,才能上岗教学。

此外,公司还给外教们提了一个要求:一证一单位,不允许兼职,哪怕是寒暑假。当然,学校自己办的夏令营等活动,外教可以参与。

如此经过重重筛选引进的外教,才得到了学校的认可,甚至成了校园明星。

像滨兴实验学校的英国外教Daniel,任教该校的英语课已经满3年了,学校对他的评价一直很好。不仅现在是滨江区的明星外教,积极参加各类学校、教育局的活动,还参加了“樱花跑”等活动,像模像样成为国际滨的一员。

江南实验学校的南非外教Rey刚刚完成了第二年的执教生涯,不光教学有创意,参加了滨江区教育局主办的“白马湖之秋”外籍教师示范课,获得现场500多位教育大咖一致认可,为人处事也被大家点赞,因为他生活中也常常帮助学生,所以特别受欢迎。

给孩子报班得多留心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教育经验、方法、精品资料,每天与您相约!

今年,几个朋友的孩子小升初。

由于我儿子去年刚经历过,朋友们便时常向我打听关于小升初的事情。茶余饭后地聊一聊,个个都是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确实也是,没有经历过的,怎么都想象不出那一个过程,形不成真实的印象和感受,对于那些精彩惊心的情节无动于衷。不像我们已经经历过的,多多少少总有些遗憾和感慨。

于是就想干脆把那段小升初的经历记录下来,好让朋友们有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也把我们曾经的经历和感受,给更多的人有个参考。

本文描述的是择校小升初,所以没有这个打算的人请略过。

文中观点仅是个人意见,如果有跟你不同的地方,请相互尊重,不喜勿喷。

儿子是在一个普通的学校读小学。

和很多人一样,我们也抱着快乐成长的观念,希望不要给儿子太多的压力,让他拥有快快乐乐的童年。

所以儿子在小学的前几年,真的是非常快乐。篮球、游泳、轮滑、骑行、画画、书法、围棋、象棋、音乐、吉他……学得倒是很多,但是都没有一个参赛或考级的目标,所以变成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没有得过奖。我们常常欢喜,认为儿子兴趣爱好广泛,身体健康阳光开朗,就是我们理想的样子。

由于我们所持的观念,也就没有为儿子报补习班。儿子的成绩也真实地反映出这个决定:多数时候都是在班上七八名,既不冒尖,也不落后。(学校是不排名的,但是我们家长会在群里聊,所以知道个大概。)

我们心里也不当回事儿,觉得儿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应该还有潜力的。小学嘛,只要肯学就行,不是说小学只要重视习惯的养成嘛,进入初中慢慢逼紧一点儿,高中去拼搏几年,像我们自己一样,还不是到高中才开的窍醒的事,考个好大学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到五年级下期的家长会,班上第一名保持者的妈妈分享了她和女儿对于小升初的准备,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专业术语叫做------小升初。

一方面佩服第一名同学妈妈的高瞻远瞩,一方面觉得也没有必要把一个小学生搞得那么紧吧。

儿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AW,他居然说出了这个名字。

这个学校可是我们全省最有名的私立学校,名气响得连北方的候鸟都知道(因为它们每年都要飞过我们城市的上空。)

AW是出名的难考,据说都是华赛奥赛拿奖的牛娃才能进去。儿子,我们可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打算哦。

扪心自责,儿子心里有这个目标,作为家长,居然不知道。这样的家长,未免也太“快乐”了吧。

好的,儿子,那我们就为这个目标努力吧!

于是从那一刻起,我们开始关心起小升初的事来。这才知道了大概的情况。全市(当然也可以说全省),公立的学校最顶尖的有甲乙丙丁,私立的有ABCD。公立的学校很难进,除非你有大赛获奖的证书,否则就只能摇号,而偏偏这几所学校都没有在我们所住的区。要想进好一点儿的初中就只能读私立了。

好吧儿子,为了你的理想,爸爸妈妈支持你。

于是从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牛校ABCD的信息,借此激励儿子开启奋斗之旅。

报名上培训班补奥数的那天晚上,儿子拿起他装玩具的一个硬纸盒子,敲得砰砰砰直响,对着满天的星星,向全世界宣布:小升初的战鼓擂响了!

这个时候儿子是一只刚出生的犊,开始了他无知无惧的征途。

培训班的老师说来得太晚了,要做好心理准备。(感觉是不是当过医生啊,怎么说这样的话呢?)医生老师为儿子制定了培训方案,组了一个像我们一样后知后觉者的6人小班,开始学习奥数。

之前我们对奥数也是深恶痛绝,认为它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抢走了孩子们的幸福童年。并且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和媒体的号召,对这个可怕可恨的东西避而远之。

经过培训班的摸底考试,我们才知道原来要想考上赫赫有名的ABCD,儿子目前的数学水平简直像是白纸。摸底的数学测试,居然只得了个30几分,对于成绩从来没有下过90的儿子和我们来说,严重怀疑这个考试的真实性和潜藏的目的性。(那个时候多单纯啊!没见过世面。)

好吧奥数,为了我们的初中学校,我们决定来拥抱你。

打击之下,赶紧把语文也报上了。

据医生老师说,牛娃一般都出在附小和重点,因为每天所学的内容比我们深得多。当然,更是出在他们这种培训机构,想靠平时学的那点简单内容,不进行额外的拓展和训练,在全市的几万名小学毕业生中,哪里成得了金字塔顶部的尖子。

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在培训班的学习其实也不难。老师也给我们科普了一下:所谓的奥数,其实不是奥数,是数学思维拓展,简单点说就是比他们在学校深一点、难一点的数学。

如果从3年级开始初步接触,4年级开始系统学习,那么到6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就已经比较好了。像儿子这种晚来的,就主要学习简算巧算、规律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几何初步等等,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如倒推法,假设法等,目标是择校考试。至于数论、探究推理等问题根本就没时间学习。更难的涉及到竞赛的内容,那才是奥数,那种适合有天赋的孩子去学,天赋不够的孩子学起来确实很吃力。很多人分不清楚,认为凡是补数学就是学奥数,所以把这奥数妖魔化了。

重复一遍,老师说的:我们一般孩子补的是数学思维拓展,不是奥数。

可是儿子非要说成补奥数,高大上,是不是?

炫耀之心,人皆有之。不然你说微信为什么这么火?

儿子每周周六周日各上2个小时,学得还算蛮有兴趣。只是因为没有考试,我们也没有用心督促,每周老师布置的题目从来没有做完过。相比以前,都已经牺牲了两个半天了,算了吧,也不用逼得太紧。

我觉得我们当时典型的属于那一种:火炭不掉到脚背上,都不知道它会烫。

元旦前后,小升初的大幕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开启了。先是和儿子一起参加了A校C校的开放日活动。通过参观,儿子对这两所大气典雅的学校充满了向往。后来又参加了C校的咨询会,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傲人成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此儿子的目标更加坚定,卯足了劲儿一定要成为ABCD一名光荣而自豪的初中生。

一个学期的补习很快过去了,儿子甚至还为自己是小升初补课大军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仿佛只要参加了补课,名校的大门就大大敞开着随时请进一样。

真正让我们开始紧张起来的,是寒假里的几次考试。

放假没几天,突然传出有人已经被某校预录了。天,小升初不是还早吗,怎么就开始了呢?还让不让人好好准备了?

特意打电话过去问,学校说没有啊,家长不要相信马路传言,以免上当受骗。

于是善良的我们又被蒙在了鼓里。

(后来才知道,学校哪会承认说他们已经在招生啊。教育局有规定的,任何学校都不能提前招生,否则这样那样。但是他们暗地里会让有关联的培训机构进行测试,成绩特尖的自然会先抢到手里。)

于是为了拓宽信息来源,我们又多了一份新的工作:加QQ群。只要加得进去的都加,公立的,私立,机构的,网站的,甚至是省外的,都加了几个,生怕漏掉什么有用的信息。心里还有种小期待,万一有什么小道消息可以有捷径进入重点中学就好了。(想得美啊。)

天天从群里打探消息,看得眼花缭乱,肩酸颈痛,视力急剧受损,更加严格限制儿子玩手机和电脑。

于是也得到一些考试的信息。特意报了一个据说是有AW名额的考试。儿子自以为学过半年奥数,补过几天语文,考试之前磨刀霍霍跃跃欲试。

结果考了出来判若两人,问来问去只会说太难了太难了。瞬间想起范进中举的情形来,难不成一次就把孩子考成了傻子?

分数出来更是让我们大受打击。240的总分,才考了130多分,语文70几,数学还不到70。(72才算及格啊!)再一次荣获这么难看的分数,儿子一下就急出了眼泪。

而传说高的有228分,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吧。

我真心希望228只是个传说。

第二次考试是一个机构的竞赛,据说报名的人数好几千,相当于一个排位赛。还好这次考试比较晚一点,经过上一次重挫,儿子已经能够静下心来刻苦学习。考试的结果出来了,儿子的成绩是G,大概排名在4000多名。

这又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数字。

4000多名啊,这还要除去没有来参加考试的那些孩子。

4000多名,够哪一所学校的资格呢?

机构老师特意为儿子分析了情况,排名前几位的名校,甲乙丙丁,ABCD,每个学校的招生差不多是1000名,综合估算一下,这个成绩进一类的私立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我们安慰儿子。(可是这个解释怎么感觉好牵强。)

期间还参加了奥赛的初赛,居然进了决赛。儿子很兴奋:说明我还是很有进步的,是不是?结果决赛毫无悬念地一无所获。

原来比赛需要很多打酱油的。真相是这样的:进初赛的概率大,人多,从上到下好收组织费,参赛费等等。决赛获奖名额少,保证证书的含金量。这可是一条竞赛利益链,历经多年进化而成。(当然,比起来,这个还算是正规的。后来我们进了初中,又参加过一次很容易进决赛,又很容易拿奖牌的竞赛,那个直接就是赤裸裸的商业操作了。)

安慰,调整,重拾信心。

也问过儿子,要不我们读附近的学校好了。儿子说不,我还要拼一下。

对啊,有这么积极上进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拼呢?

这正是一个培养拼搏奋斗精神的绝好机会呢。

于是我们对目标学校进行了调整,排名第一的AW看来几乎是没戏了,衡量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及还可以提高的空间,再加上高估一点自己,再加上一点“天道酬勤”,CD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们郑重宣布,还有3个月的时间,我们要把儿子的小升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开学后,更加紧张的空气在弥漫。班上有两个孩子停课了,据说是去参加一个秘密培训。(谍战片看多了。)原来是培训机构的重磅武器:全日制冲刺班,即脱离原来的学校,参加这个组织,进行全天候的小升初突击。据说可以在3个月的时间内把孩子打造成“超人”,完成从青蛙到牛蛙的生理突变,最后一蹦进名校。听着很诱人的。可是费用也不便宜,3个月的时间,5万多块。

商量的结果是不去,一则有点怀疑,二则有点压力。自己弄吧,相当于加班把那5万块给挣了。

于是每天我和他妈妈就轮流为儿子做陪读,做老师,分析-总结-练题,阅读-理解-领悟,把我们自己当年高考的劲头又重新找了出来。儿子也很勤奋,每天坚持学习,到几点就不说了,免得引得大家口水乱喷。周末比上学更紧,赶培训班,赶作业,练真题,除了周五和周六晚上看看“最强大脑”和“我是歌手”,其他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这个时候唯一的欣慰就是:儿子的身体还不错,好在前些年运动得好,否则哪有这么好的精力去学习。

3月份,小升初群里的热度已经到了90度。

群里分享的东西太多了,有文章说中国最应该教育的是家长;有文章说就是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文章说没有规划的人3年之后只好去读职高;有文章说名校的孩子是多么多么地辛苦;有文章说第七名的孩子最有出息;有文章说就是要让儿子考倒数第一……各种观点满屏飞舞,搞得我们曾经有点军心动摇。

我家儿子既没有争取第一的实力,也没有自甘下游的意愿,我们虽然小学放得松,但也并非不想他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进入一个好的中学,其意义每个人心里都清清楚楚。如果早知道好学校不是这么好进的话,我们可能也会把他学习逼得紧一些。

现在不得不佩服那些牛娃的家长,他们其实比我们大多数人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后来初中班上一位优秀的家长说了一句话:现在媒体对于孩子们受苦受累报道得太多,以至于我们只要一听见补课就以为这个孩子有多悲催,一听见孩子成绩好就以为这个孩子有多悲惨。仿佛只要有了学习就没有快乐,拥有快乐就不能拥有学习。两者难道不可以并存吗?

看着群里说有人在投简历了,赶紧从网上下载了简历的模板,整理了儿子的奖状证书活动照片等等,煞费苦心地做了6份简历到处投。眼看着投出的简历犹如石沉大海,不由得后悔前几年确实放得太松了,到现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

3月底,省内另外一个以教育出名的城市好几所学校都公开进行了招生考试。抱着练兵的目的,我们参加了其中一次。这真是一场汹涌澎湃的小升初考试。据说有2万多考生,候在场外的家长据说有10万人,那个场面把我们都惊呆了。真可谓是人山人海人潮滚滚,那感觉就像网上看到的麦加朝圣一样,整个画面除了人还是人。

他妈妈说:天啦,这么多人,还好没有出事。(聚集恐惧症!)

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资源是充足得人人都可以自由拥有的。人太多了,为了生活,什么都有人敢做,什么都不缺人争。

K校的考试结果出来,儿子超过录取线30几分,估计应该排在上层的中下吧。

这说明儿子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这下摆正位置,儿子主动把AB排除,做好了冲击CD的打算。既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学习变得更加用功,看来小升初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他慢慢地成熟了。

4月,明的暗的各路招生愈演愈烈。

这时牛娃们几乎全都已经上岸,有金色证书的,被各大名校抢了过去。在各种测试中成绩优秀的那部分,也被各大名校顺利挖走。

心里一面羡慕,一面也解嘲,毕竟儿子开开心心地度过了小学5年半,没补课,比不过牛娃那是自然的。这也怨不得别人,也没必要怨自己。

各种因结各种果,正常的。

(当时很多人对有孩子被提前录取感到怀疑。其实在正式考试之前,各个学校早就已经展开了优质生源的争夺战。想当初没经历过小升初的我们,还天真地以为结局都是在最后考试那天定下的。)

住在塔尖上的人走了,留下了一众青蛙普娃的BBMM们,听着别人的好消息,看着灯下苦读的孩子,天天捧着手机煎熬。

小升初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折磨。群里的气氛都有点烦躁,我们也和大家一样,只希望最后的考试赶快到来,是好是歹只要一个结果,省得这样大人孩子心力交瘁。

群友说小升初最淡定的有两种,一种是最好的,不用担心,名校抢着要;

一种是最差的,反正有书读,不着急。

最纠结的是处于中间的绝大部分,不高不低,不好不差,想进的进不了,能去的不想去。

我们就属于这一种。想想也真累,工作要跟人比,生意要跟人争,孩子上个学,还得尽最大力气去拼。

难怪我们需要心灵的鸡汤。

4月初,各个学校终于陆陆续续发布了招生公告。除了三好优干等硬条件外,公告居然说的是“小升初面谈”。

有没有搞错,考试怎么就变成面谈了呢?从来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我们半年的辛苦都白白了吗?大家一起笔试,凭分数竞争,难道不要这种中国式的公平了吗?补个数学都让人疲于奔命了,难道还要补面试吗?定这个规则的人,你们究竟有没有孩子?

面谈?瞎扯,是看谁长的更帅吗?是看谁的出身家境毕业学校吗?是不是能说会道性格外向的就进了,是不是性格内向但是内秀的孩子却没有机会?

带着这些疑问去问度娘,度娘只说:淡定,淡定,这本是个纷乱的年代……

群里问问,居然应者寥寥。奇怪啊,大家对这个面试都不屑一提,毫无兴趣。为什么呢?砖家解释说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所有的考试都是以成绩为标准的。面谈,不过是某些人玩出的偷换概念掩人耳目而已。

打听了一个学长,也是说面试没问题,不用担心。

后来自己经过了,才明白不是没问题,而是考上了的,都觉得没问题,挺简单的;而没考上的,只不过因为我们不了解别人哪里出了问题而已。

但是小升初只有一次,经历过的人已经不再说这事儿,没经历过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

拐了几个弯儿问一位在某中学任教的老师,她说:小升初胜出,起决定的是孩子小学六年所掌握的知识。至于这个面试的准备,它应该是一种辅助作用,起到一种胸有成竹有备而来的心理暗示。你自己觉得,究竟是重视呢,还是重视呢?

我当时根本就没有领会到这位高人老师所说的那层境界。

既然起决定的还是成绩,而且时间也宝贵,儿子需要加强的知识也还多,况且大部分人都不把它当回事儿,我们就继续埋头苦读吧。

到这时儿子的数学已全部走了一遍,只不过练题不多,消化不良,还需要进一步熟练。文言文已经有了初步的感觉,连猜带蒙的也能翻译个大概。阅读理解的答题逐渐像模像样。

对于往年的真题,做起来也稍微顺手了些。但是做模拟题的成绩还是只在录取分数线上面徘徊,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考上C校D校。但是还有一个多月,照说也应该有很大提高。

这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都进入了临战状态,抓紧每个晚上的时间,我负责语文数学,妈妈负责上网刷群。这个时候时不时地就哼出那句歌词:时间都去哪儿啦。觉得最不够用的就是时间,如果哪里能买得到多好。就想起那些脱校冲刺的孩子们,深感他们的决策是对的。心里也有些后悔当时没有送去秘密基地。他们是整天做小升初,我们则只有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才能做,时间差了好多倍。

这个时候学校基本上也是在复习,但是深度广度明显不够。当然这不是责怪敬爱的老师们,毕竟学校走的是义务教育的路子,一个班几十个人,当然得按照大家的进度来。

和时间赛跑中,外地生的考试来临了。

这次考试我们当然没有参加,但是这次考试却影响了我们接下来的策略。

那天我们特意让老师调了课,跟赶考的孩子们一起早早地来到了现场,看着充满期待和兴奋的孩子们,心说:过一个月,就该你上阵了,但愿天遂人愿吧!

上帝保佑!菩萨保佑!天道酬勤保佑!

等到考完试的孩子们出来,我们便赶紧打听,究竟考了些什么,有没有笔试,有没有面试,笔试是怎样的,面试是怎样的。有孩子回答说既做了试卷,也有面谈。问什么内容,什么形式,说不出来。

好多孩子说太慌了,没想到是这样的考试,紧张得要命,还没搞清情况,糊里糊涂地就结束了。

这让我立刻想起那位高人老师说过的话:对面试的准备,会让你有一个胸有成竹的心理,有一个充满自信的状态。

立刻决定必须重视面试。

回到家里商量接下来的策略,知识方面基本就这样了,继续努力是必须的,提高肯定会,但要说最后这一个月来个突变也不可能。做好考试的准备,也就是做好面试的准备,说不定可以成功逆袭。

决定是一边抓紧复习和练题,一边着手面试的准备。

首先询问了培训机构,把孩子交给别人专业地去弄,这是首先想到的。机构说目前没有专门的面试课程。那就只有靠自己去琢磨了。

}

在线时长:342 小时


三牧通知的友情提醒里面只有说到第二、三批面谈学生的面谈安排,那就是说第一批12号只会有少数的有很多牛证的牛娃收到面试通知吗?

相关学校: 福州三牧中学

家长评级: 口碑评分:172

这只是面谈吧,不算录取吧
这只是面谈吧,不算录取吧
是面试通知,录取要等27号左右才会知道
故事里的风车 发表于 16:51
报第七类考进的几率大么?
这只是面谈吧,不算录取吧
基本今晚面谈的就是大部分稳进的88人
。。。为什么第一批就是牛娃,第一批不是全部类别的都有发通知的吧!我们班挺多人都有收到,不过我报的第七类,应该在后几批通知。。
基本今晚面谈的就是大部分稳进的88人
啊,如果前面基本稳进,那后几批呢?如果这样,后几批进的几率就小了....
报第七类考进的几率大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娃咬了家长应不应该看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