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孩子都五六年级还不着急学习编程

原标题:怎样跳出教育攀比怪圈(教育眼 聚焦“今天怎样做家长”)

(原标题:怎样跳出教育攀比怪圈(教育眼·聚焦“今天怎样做家长”))

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迷茫,也使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产生焦虑:比如,有些家长总以“别人家孩子”为榜样,对自己的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有些家长总要孩子超前学习,常常“拔苗助长”;还有些家长,整天忙自己的事业,将对孩子的爱等同于给钱给物……这些问题从何而来、怎样解决?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聚焦“今天怎样做家长”。

“‘你看看人家王怡佳,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人家能做对,你怎么就错了?你比人家笨?’我才回了一句嘴,妈妈立马声音提高八度:‘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怎么不和妈妈顶嘴?’看到妈妈嘴里蹦出的一件件‘杀人武器’,我只好低头拼命写作业。”这是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喆的一篇日记,日记的名字叫《我恨“别人家的孩子”》。

“我的孩子不能输给别人”“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强”……培育“牛娃”的梦想让家长们乐此不疲,“别人家的孩子”让童年变得沉重,难以抑制的“比娃”冲动让教育显得急躁功利。不计成本地投资孩子,其实只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追赶和丧失意义的比较。

凡凡是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随着小升初的临近,这个学期,除了一直坚持在上的舞蹈、书法、小提琴之外,凡凡又被增加了奥数、英语和游泳课。成绩好、兴趣广,在外人看来,凡凡无疑是那种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事实上,一周6门兴趣班让凡凡每天都处在十分忙碌的状态。除小提琴外,其余课程都是妈妈“强迫”她一定要上的。“这都是为她好!”凡凡妈妈义正词严。

这样高强度的培优,会不会太过?“我们这还不算多的呢”,凡凡妈妈说:“现在一些家长已经不仅限于让孩子上培训班了,还帮孩子写作出书、办个人绘画展、开钢琴演奏会、搞小发明创造、当网红小明星……特别能折腾。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光芒四射,升学的时候还能加好多分呢,我们已经落后了,怎么能不着急!”

6门课程,且不算赔上多少时间和人力成本,对一个拿正常工资的家庭来说,课时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事实上,为了能让凡凡上个好学校,凡凡爸妈卖掉了离工作单位较近的大房子,举家搬进了现在这个小小的学区房。而上兴趣班的费用也占了凡凡爸妈——一对普通国企员工全部收入的近2/3。这样不计成本的付出值得吗?凡凡妈妈说:“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唯一的希望就是把孩子培养好,至少要让孩子比我们有出息。”

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都有望子成龙的家长,而盲目的攀比往往让家长们深陷漩涡却无法自拔。北京育园中学校长李纪洲说:“心理预期过高、功利心过盛,不顾实际情况、脱离孩子兴趣的盲目攀比,不仅会伤害孩子自尊、压抑其个性发展,而且会破坏家庭亲缘关系,甚至产生悲剧。”

压力与功利心的双重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面对“你对孩子要求的底线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多数家长的回答是这样的: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开心快乐、有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就好。至于是否能够出类拔萃、能挣多少钱、能对社会做多大贡献,都不重要。可见,从本心上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并没有很强烈的“非怎样不可”的要求。但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攀比的怪圈却愈演愈烈呢?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本为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似乎有些“变了味”。农村的追着赶着往城里进,城里的想方设法要上重点,重点学校的较着劲儿地拼成绩……这种“你追我赶”更像是一场恶性竞争。

“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家庭经济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家庭在各方面支出都会相应减少,唯有对教育的投入是增加的。这一结果说明,为了保证将来的社会地位,人们更愿意把希望放在教育下一代身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认为:“正是这种对‘教育落后’的恐慌导致每个人都铆足了劲,都想排在前面。但普遍的竞争危机无疑也造成了所有人都骑虎难下的局面。没有人甘心孩子屈居人后,所以家长就会推着孩子往前一点、再往前一点。而这样的结果却是水涨船高,弦越绷越紧。”

除竞争压力外,家长的功利态度也是导致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疲于奔命的重要原因。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老师蒋圆说:“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本也无可厚非。可现实是,很多家长让孩子上钢琴班、绘画班,目的却是为了考级、拿证书、获奖,这样就能在小升初或中考中获得特长加分。”

什么有用学什么,步步为营的教育似乎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实际上却让孩子丧失了成长的乐趣和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在父母的“操纵”下,许多孩子成了乖宝宝、优等生,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值得做,但却不了解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一个著名大学的校园风云学生感慨:“虽说上了名牌大学、念了热门专业、当了学生会主席、拿了国家奖学金,但我似乎还是没有活成自己。”

别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小学时,我们就给孩子报了素描、钢琴和羽毛球班,希望孩子综合发展。现在马上面临高考,各科的补习更不能落下。孩子真的很辛苦,但其他孩子都在补课,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一位高二学生家长焦急又心酸。

诚然,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教育都应该是一件大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基本的性格塑造、能力训练、才情培养是必需的。但是,上了课外补习或才艺培训,就能完善人格、提升素养吗?

“成长应该是快乐的,那些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结果只能是忙坏了家长、累坏了孩子。千万别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说:“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放平心态,发觉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事事都和别人比较。其次应该摆正态度,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分数、奖状上。”

“在教育上攀比未必都是坏事,关键看比什么。如果一味比成绩、比分数,或是为了走捷径、赚加分而比特长,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如果能从比较中发现孩子的潜力,引导孩子的优势,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指导专家杨芷英认为:“要改变教育攀比现象,就要打破以成绩论优劣的教育观念,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要把孩子都往标准精英的模子上培养,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什么是成才?或许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一次,有人问杜鲁门的母亲,是否为自己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感到骄傲?这位母亲回答说:“是的。但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感到骄傲!”身心健康、快乐向善、自食其力就是成才,就值得父母为之骄傲。

}

  如果你关注近年来的中高考,会发现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怎样在小学阶段就让孩子爱上阅读,并积累良好的语文素养?听起来很枯燥的数学课,在数学老师的课堂上会散发怎样的耀眼光芒?初中的科学那么重要,小学阶段该怎样做好积累和准备?为什么那些孩子非常优秀的家长们看起来一点也不辛苦,智慧家长究竟怎么当?

  面对这些问题,昨天下午1点半到4点半,在晚报第十四届嘉禾绿荫行动之“精锐教育杯”小学名师报告会上,来自嘉兴市实验小学的4位名师,为慕名而来的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一一解答,风趣幽默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家长们在笑声和掌声中收获满满。

  不同内容的三种“读”法

  语文名师黄周琴  

  传统古诗文——“死背”。传统古诗文是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中华文明的成果,是一个中国人精神成长、语文素养的基石。适合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我认为主要有:古代蒙学(如《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唐诗宋词、《论语》《孟子》《庄子》以及《史记》《诗经》。传统古诗文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经典的学习,一定是少不了死记硬背的,即便是记住了也要反复再记。孩子的记忆力超乎想象的好,而且记住了还不太会忘记,所以小学阶段学古诗文就是背,大量的不求甚解的背,当然能有一定理解更好。没有死背的过程和经历,就没有活用的灵感和智慧。头脑中有干货,才有可能脱口而出。积累到一定量,自然就通了。

  经典文学——“牛读”。适合学生的经典文学主要有儿歌童谣、绘本、儿童小说(国际大奖小说)、世界名著、中国四大名著。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提出过“动物式读书法”,其中有一个“牛读”的方法。我们都知道牛有反刍的饮食习惯,它吃的饲料可以在胃里面储存很久,四个胃分别储存,时不时把其中一个胃的食物重新消化一遍,这样可以把饲料当中的营养充分吸收。儿童读书和成人读书是有区别的。成人读书读不懂等于没有阅读,所以一定要读懂。然而,儿童读书却不是如此的。儿童读书就像牛吃草一样,开始只管埋头吃,什么时候消化先不管,读到一定程度,那些“海量阅读”的内容和背下的经典,就会慢慢消化掉,“量”的积累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

  “闲书”——“连滚带爬读”。读“闲书”,指的是听从孩子的兴趣,读一些似乎和学业、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书。天文地理、历史科学、军事科幻,甚至漫画幽默等等,只要孩子愿意读、喜欢读,那就让他“连滚带爬”读起来,不必追究获取了什么知识,提高了什么能力。不带功利性地读“闲书”,就等于把他们送到浩瀚的书海之中,让他们自由穿梭,这是引发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数学名师王宏伟  

  “数学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喜欢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自觉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熟悉的生活世界更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基于生活的教学情景,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就能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因为小学生天生就是一个探索家、发现者,好胜心强,所以,设计探索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可以包括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活动体验、实验探索、观察比较、猜测想象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得到广泛的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既是玩具又是学具的积木套装、神秘有趣的数学魔术、简单益智的七巧板……都可以成为数学学习的材料。

  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鼓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因此鼓励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提出一系列连续的更精炼的问题,即更能体现已知信息与目标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提出的同时也将总的解决问题的目标分解为一层层的次目标,通过次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实现对原问题的解决。

  感受探究过程的愉悦

  科学名师李张宇  

  探究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就会充满愉悦和激情,获得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是直接被告知现成答案的学生无法体验到的,就如同登山者背包攀登险峰时产生的乐趣,是坐索道者无法享受到的一样。

  思维探究和科学阅读习惯是家长帮助孩子科学学习的良药妙方。孩子的问题,不只是“可爱萌”。

  广场上,孩子看着爸爸,一会挡住左眼,一会挡住右眼。他问:“爸爸,我有两只眼睛,每只眼睛都能看到你,可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两个你呢?”孩子这样问你时,你会笑着摸摸他的头,感叹他的“可爱萌”吧?你小瞧孩子了。科学家正是通过这样看似幼稚的问题,探索视觉的奥秘。如果下次孩子问你:“为什么苹果和桃子的味道不一样?”请你为他骄傲。因为,他正站在探索味觉奥秘的起点上。

  孩子的猜想,不只是“脑洞大”。动物园里,孩子挽着妈妈的手,一会看看这边,一会看看那里。她问:“妈妈,我觉得猴子跟我们长得有点像,我们是不是猴子变的呢?”孩子这样问你时,你会忍不住望着她可爱的脸,嘲笑她的“脑洞”好大吧?你又小瞧孩子了。科学家正是凭着这样看似愚蠢的猜想,发现进化的规律。如果下次孩子问你:“我和妹妹都是妈妈生的,为什么我和她长得不一样呢?”请为她自豪。因为,她正在尝试解释遗传繁殖的现象。

  会提问,会质疑,会迁移,这些都是伴随孩子成长且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不管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培养。我们理解儿童的成长,是让儿童自觉成为“自己”,自我成长,成就“自己”。他,拥有独立的思维、批判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拥有悦纳对方、相互成全、携手共进的胸怀。

  阅读,对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至关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通过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人格养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构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在小学阶段,阅读可以激发孩子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帮助孩子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法布尔昆虫记》《森林报》《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神奇校车》《有趣的科学》《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它们是怎么来的》《自己动手小机灵》《布瓜系列》以及“小机灵鬼协会”系列图书……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这样的科普书籍还有很多。

  智慧家庭,快乐成长

  怎样让孩子不将学习视为负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形成一种家庭氛围——看书、学习是所有人的事,全家阅读,一起去图书馆、购书中心;快乐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趣事,零散、多角度、以游戏的形式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环境和榜样的刺激——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另外,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精通一项技能、运动、游戏、乐器。整个学习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学习方法。

  家长是否智慧,其说话水平和沟通艺术非常重要。一些家长的说话方式可能是这样的,“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这其实是在贬低和批评孩子。还有家长说“你再不快点做作业,等爸爸回来,我就告诉他”,这是对孩子的威胁和恐吓。

  其实家长可以多对孩子重复积极的语言。“我看了一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妈妈相信你是个自控能力强的孩子。”这样的话既是关爱,也有督促作用。

  “还记得你4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情了,很快就能独立了。”话语里包含着肯定和希望。

  “如果在爸爸回来之前,你能做完作业,他会非常高兴的,而且你也有时间和他下棋了。”孩子可以从中感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孩子会主动倾听,同时鼓励孩子主动表达,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家长们可以测一测,看看下面的情况有多少项是你们家存在的。

  1.我每天早上要叫孩子好几遍,还要给他穿好衣服,他才起床。

  2.我会把牙膏给孩子挤在牙刷上,帮他节约时间。

  3.孩子的铅笔都是我帮他削好的。

  4.孩子很粗心,每晚我都要帮他把第二天的学习用品准备好。

  5.如果忽然发现孩子的学习用品没有带,我会立即给他送去。

  6.我很少与班主任联系。

  7.我不愿意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挫折。

  8.如果孩子与伙伴打架,我会向别人道歉,再将孩子带走。

  9.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愿意去上学,我会想方设法把他赶到学校。

  10.双休日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如画画、音乐、舞蹈等。

  这些题符合得越多,说明教育方式越需要改进。1、2、3、4题与依赖性有关,5、7、8、9题与耐挫力有关,第6题考查家长是否和老师合作,第10题与家长的期望有关。

  孩子应养成9个良好的学习习惯:1.做完作业再玩;2.预习和复习;3.独立思考;4.仔细审题;5.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6.发现错误后及时订正;7.不懂就问;8.按时完成作业,讲究学习效率;9.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名师报告会上4位老师的精彩讲解,赢得了现场不断的掌声,随后的互动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记者总结了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与回答,供家长们参考。

  Q1.怎样培养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提出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家长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还是一起探索?

  黄周琴:“听、说、读、写”都很重要,比如听课,上课时能否参与到课堂中,跟着老师的节奏,是很重要的。“说”是一种大胆的表达,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日常交际,有问题,让孩子去问,类似问路、买东西询问售货员,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关心一下今天课堂上他是否提问了。阅读方面,家长在前期对孩子要有更多的陪伴。写字方面,比如握笔,讲究“一拳一尺一寸”。作为家长,更多的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是否正确,是否做到位。

  李张宇:直接告诉答案的话,孩子以后可能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很多问题我们家长可能也不知道如何解答,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去探究,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对孩子来说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成功与否并非是最重要的,学习的能力、探究的精神才是最值得保护的。 

  Q2.孩子不喜欢说话,有时候没做到第一就乱发脾气怎么办?

  向婕: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孩子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另一个则是孩子情绪控制的能力。孩子和别人的交流和交往,很多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非常乐观、善于交朋友,孩子也会表现出这样的特质。情绪控制这一点上,没做到第一就乱发脾气,从正面方向理解,孩子非常有好胜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或者过于纠结,家长要对孩子做心理疏导,释放他的情绪。  

  Q3.小学几年级可以开始学奥数?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王宏伟:家长在做出选择时,首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你的孩子有时间吗?你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学奥数是为了什么?你是否愿意花时间来取得良好的效果,或者只是追求一般的效果?你的孩子喜不喜欢奥数?如果这些问题有了答案后,你打算让孩子学奥数,我认为三年级开始比较合适。

  对于培养数学兴趣,做计算的确比较枯燥,但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必备的技能,有些技能是需要训练的,但要控制好时间和难度,不要让孩子经常做机械的、无趣的事情。另外,可以适当改变形式,孩子就会产生新的兴趣。计算不是最终的目的,要把握好度。  

  Q4.数学中一些题目,由于出题方式不同,孩子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够,出现畏难情绪,怎么办?

  王宏伟:第一是孩子没理解,原来的例题没理解,就无法举一反三,家长要去追溯前面的学习是否有效、深刻。第二不要着急,数学有变式,在基本的例题学完以后,之后的变式是有一定难度的,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数学有N多变式,刚开始不会是正常的,要慢慢来。  

  Q5.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写字很慢,怎么办?

  黄周琴:这是比较正常的,一年级的孩子手指肌肉发育程度还不够,这决定了他无法拥有较快的写字速度。不同家长的要求也不同,如果是要求孩子一笔一画,每个字都写出笔锋,孩子写字是不会快的。大部分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写字,速度都不会太快,随着日积月累的锻炼,速度会逐渐提升的。  

  Q6.孩子读小学四年级,写作文错别字太多怎么办?

  黄周琴:这个现象还是蛮普遍的,原因主要是原教材注重先认后写,还有就是孩子对字词掌握不是非常扎实,没有真正过关。如果有时间的话,有必要进行适量练习。当然阅读也非常重要,读得多了,会发现字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运用。  

  Q7.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喜欢看杨红樱等作家写的小说,对于这些小说需要适当控制阅读量吗?

  黄周琴:我觉得要适当控制,因为读这些书籍可以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不是特别经典。  

  Q8.如何让六年级的孩子喜欢上科学,提升孩子的科学成绩?

  李张宇:我建议去找找孩子不太喜欢科学的原因是什么,是对上课的老师不喜欢,还是组织活动时在小组里得不到操作或表达的机会而不喜欢,抑或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不喜欢等等。家长陪伴孩子去找这个学科里喜欢的地方,多跟孩子沟通交流,抓住几个喜欢的点做文章,我觉得可以拉回来。  

  Q9.我的孩子是一年级新生,专注力、纪律性不好,怎样有效培养专注力和纪律性呢?

  向婕:我觉得注意力和专注力要通过一定的训练,而不是只从理论方面去认识。不能指望孩子在家里是个吊儿郎当、很难专注跟父母沟通或者专注做一件事的人,到学校就脱胎换骨,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这是矛盾的。我建议从家里的点滴做起,可以对孩子做一些注意力方面的专项训练,比如串珠子,比如在一定时间内让孩子拼搭积木或者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模型。  

  Q10.孩子即将读幼儿园大班,明年升小学,有没有必要上幼小衔接班?

  向婕:对于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我觉得从知识层面来考虑是可上可不上的,从形式层面的话,我会建议上一上,只要孩子不反对。上幼小衔接班,主要目的还是让孩子能在暑假中适应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毕竟从幼儿园到小学段,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如果孩子能提前适应,并在幼小衔接班中有所收获,对他顺利过渡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如果想要在衔接班学会很多小学里学习的内容,我觉得可能无法实现。很多一年级要做的准备还是应在家庭教育中完成,包括孩子的识字量,不可能在幼小衔接班里做到,更多的是在平时交流等方面积累,所以我觉得上幼小衔接班的目的可能更多的还是在于形式上的适应。

  助力“嘉”里学生成长

  精锐教育嘉兴翰林府第学习中心校长 房洪彬  

  小学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一直是家长和学生们特别关注的热点,从讲座上就能看出来,爆满的人气、4位老师毫无保留的讲解、积极踊跃的提问、不断响起的热烈掌声……听完了整场讲座,觉得很受用,也特别有感触。

  晚报的教育公益活动给了家长和学生们一个平台,能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沟通、互动,形成合力,助力学生成长。我们能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中来,是一种见证,也是一种荣幸。

  “学习力成就未来”是精锐教育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助力,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听讲环境,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获得政策的解读和经验的分享。  

  自2015年5月入驻嘉兴以来,精锐教育不断致力于打造家庭、学校以外的“第三课堂”,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进行有益补充,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孩子,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提升学习力,成就辉煌未来。3年多来,精锐已得到禾城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与支持,我们会一直努力,陪伴左右,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助力“嘉”里学生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都五六年级还不着急学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