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习者行厌   勿以恶弃喜  勿以悲为怒   勿以喜忘初

  女孩为追求体型,自杀式减肥只剩20斤!据最新消息,在医院病床上昏迷已久,突然苏醒过来,但是失去了许多以前的记忆,这种小说里的狗血剧情的确发生了。这位患者是一名女孩,她已经21岁了,身高有1米67,她的体重却只有50斤。究竟是怎样才能做到这样恐怖的体重呢?她为什么又选择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自杀式减肥呢?

  体重只有50斤的女孩叫做小倩,她在入院前,曾经好几年进行自杀式减肥,每天只摄入正常人所需的能量的1/3,就连医生说她活下来也是一个奇迹了。

  小倩曾是一名艺术生,在狭小的寝室里,她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和其他舍友出去玩。当时她才18岁,身高1.67米,体重近110斤,算是比较正常的体重了,不胖也不瘦。然而在小倩看来,自己非常的胖,她不喜欢和室友们出去逛街,也是因为不想和他们站在一起,然后被其他人比较。小倩的母亲对她也非常的严格,一直都在严格控制她的体型,而小倩自己又是一个艺术生,她对“胖”这个词特别的敏感。别人的一句无心评论都可以让她难受很久。

  于是小倩找人买了许多有减肥作用的保健品,开始准备减肥,然后开始节食。从此以后她只吃一天一餐,随着体重的下降,她渐渐地也不想吃饭了,有的时候拿着食物闻一闻就满足了。小倩每天会计算自己摄入的能量,在如此严格的节食条件下,她还不断跳绳来消耗自己的卡路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瘦到了50斤。

  由于减肥,她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但是她的脑组织日益萎缩,身体情况都变得宛如老人一般。她每天都控制自己的食量,不配合医生,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是不够瘦。这种自杀式减肥真的要不得,这不是在减肥,而是在玩命。

  小倩因为减肥已经不成人样了,她的照片惨不忍睹。然后在这次苏醒过后,小倩失去了以往的记忆,她向医生要求说,“我想吃饭。”

  医生友情提醒大家,不要进行盲目减肥,节食要适量,不要过于虐待自己的身体,不科学的减肥会导致厌食,希望大家不要重蹈小倩的覆辙。

合理减肥,关爱身体健康

  原本减肥减到50斤的小倩,已经重新长了20斤了,她正在慢慢恢复健康,也对未来出充满了期待!

}

最近,网络上关于"农民以前交的'公粮'能否转成社保"的话题,引起了数以万计的人进行讨论。在多数人眼里,农民交了30多年的"公粮",到现在连基本的社保都没有,应该把"公粮"转成社保,以保障农民的生活。

说起"公粮",生于1992年的笔者并不陌生。大概五六岁的时候,父母推着载满麦子、玉米的架子车去乡镇交"公粮",交完之后,家里的粮食所剩无几,经常吃不饱饭。

其实,那些年农民交的"公粮",也就是所谓的农业税,主要供给城市里没有土地的人们。中国农民在自己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担起供养全国人民的任务,直到2006年1月1日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才得以"解放"。

时移世易,交过"公粮"的那些人都已年过半百,但保障不全,生活越来越艰难。因此,农民以前交的"公粮"转成社保的呼声愈加高涨。那么,农民以前交的"公粮"可能转成社保吗?

尽管笔者的内心无比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但理智思考后,发现这件事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方面,在"公粮"之后,国家给农民提供了一些政策补助——农业补贴,一亩地补助一些钱,算是还"公粮"的情。悲哀的是,农业补贴来了,种子、农药、化肥涨价了,农民已经种不起地了,这让农民觉得很吃亏。

另一方面,"公粮"和社保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不具备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公粮"和我们现在交的个人所得税差不多,税收和社保属于两个系统,合二为一不可能。再者说,交过"公粮"的人群庞大,国家的社保资金够用吗?所以,公粮转成社保的可行性不高。

另外,"农民以前交的'公粮'转成社保"这个话题的重点并不是社保,而是农民看病、养老的问题难以解决,内心不安。或许你会觉得,农村不是有新农合、新农保吗,有什么好担心的?但在农民心中,新农合、新农保很坑,不愿意缴。

新农合一人一年180元(这是去年的价格,前年是160元,今年估计要200元了),人口多点的家庭,光新农合都得交上千元,对于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这已经是天价了。而且,新农合报销有标准,不住院就报销不了,但就算报销的话,也只能报销一小部分。这就造成了,农民小病自己花钱,大病掏空家底,听天由命。

相比于新农合,新农保的普及率较低。新农保针对的是未就业且未参加社保的农村户籍居民,个人自愿缴纳,没有强制性。

具体缴多少钱,各地分的档次不一样,有的是5档,有的是12档,但是基本都是在100元、200元...2000元,遵循多缴多得的原则,缴满15年,等60岁时,就可以每月领钱了。但是,很多农民并不愿意提前把钱花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况且,这并不是一笔小支出。

说到底,还是农民手里没钱,生活艰辛,急需国家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