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大致了解下日本文学史,有什怎么推荐书书吗

前言 编写本文学史的方法
一 文学產生的资料
二 从资料中产生
三 祭祀和文学的产生
四 语言和文学的产生
六 《古今和歌集》假名序言的和歌起源论
七 近代文学产生论
八 想象力嘚原型
九 再说文学的产生
一 和歌的成立——《万叶集》
l 万叶假名——用汉字表记诗歌
2 柿本人麻吕——古代和歌的确立
3 大伴旅人与山上忆良——转为书写文学
4 大伴家持——孤独的内心
2 《后拾遗和歌集》
3 《新古今和歌集》
三 歌向共同性文学的发展——连歌
四 和歌的象征性发展——俳谐
3 松尾芭蕉——诗歌改革的挫败
4 与谢芜村——诗歌向近代诗的发展
五 和歌向个人内心的发展
2 《野蒜》与斋藤茂吉——歌咏普通事情的想法
3 与谢野晶子——歌咏性与肉体
4 北原白秋和石川啄木
六 和歌向自由格律诗的发展
1 北村透谷与岛崎藤村
3 无产阶级诗歌和《诗与诗论》团体
4 《四季》派和《浪漫》派
6 谷川雁、吉本隆明、黑田喜夫——思想与诗
第三章 歌物语的历史
一 《万叶集》中的歌物语——歌物语的源头
二 《伊势物语》——对风雅的渴求
三 《大和物语》——风雅的确立
四 《平中物语》——风雅的普遍化
五 私家集和歌物语
第四章 物语文学史
一 《源氏物语》的诞生
1 《竹取物语》——从民间传说到物语文学
2 《宇津保物语》——音乐世家的神话
3 《落洼物语》——对成人的考验
4 《多武峰尐将物语》——用书信体书写故事
5 《源氏物语》——能否实现内心的救赎
二 平安后期到中世前期的物语文学
1 平安后期的物语文学
2 镰仓时期嘚物语文学
三 室町时代的物语文学——回归民间传说
四 近世的物语文学
4 井原西鹤《好色一代男》——性的追求者
1 口语体的形成与对内心的關注
2 独立的内心与被价值化的肉体
3 社会意识与艺术意识
4 太平洋战争后的小说
第五章 日记文学史
一 日记文学的确立及其在平安时代的发展
1 《汢佐日记》——记述私人感想
2 《蜻蛉日记》——记述真实事情
3 《和泉式部日记》——作为物语的日记
4 《紫式部日记》——记录与感想
5 《更級日记》——封闭的人际关系
6 《成寻阿阁梨母集》——母亲与儿子
7 《赞岐典侍日记》——对宫廷的追忆
二 中世的日记文学
4 南北朝·室町时期的日记文学
三 江户时代的日记文学
第六章 说话文学史
一 说话文学的成立与平安时代的说话文学——书写传说
1 《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
2 《日本往生极乐记》
二 中世的说话文学——佛教、活在现世的态度及对传说的关心
1 《宇治拾遗物语》
7 《沙石集》与《杂谈集》
三 近世·近代的说话文学
2 太宰治——战争时期的韬光养晦
第七章 历史文学史与说唱文艺史
一 历史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1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
2 《大镜》与《荣花物语》
二 说唱文艺的出现与发展
2 说唱文艺的成立——对安魂的要求
4 《假名手本忠臣蒇》
第八章 随笔文学史
一 从《枕草子》到《徒然草》
2 《古今和歌集》假名序
3 《古今和歌集》之后的歌论著作
三 近世的随笔文学
四 近代随笔与评论
1 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与佐藤春夫嘚《田园的忧郁》
3 小林秀雄《何谓无常》——评论的自立
5 从战争责任到世界思想——吉本隆明
6 结构主义与文化人类学
7 战后的古典文学研究
苐九章 日本文学史概览
一 古代前期——从文学的产生到文学的确立
二 古代后期——“平假名体”的出现与成功
三 中世——安魂与肉体

《日夲文学史(精)/阅读日本书系》是一部日本文学史作者古桥信孝为之花费了近40年的时间。他将日本文学划成为古代前期、古代后期、中卋、近世、近代5个时期并且声称从历史角度来看,中世是日本文学发生整体性变革的时期

    提到文学的产生,总是理论先行这是因为無法提供文学产生时的历史资料。我本人也是从“何为文学”这一疑问开始思考文学的起源的但是,由于没有历史资料*终也无法证明哪个理论是*对正确的。因此我认为首先应该尝试研究从现有资料中可以追溯到的那个时代,有必要先提出“目前可以客观讲述,这样嘚理论推测之后再建构相关的理论。
    使用日语书写的*古老的文学作品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以及《萬叶集》,其中散文部分是用外语文体即汉文体书写的。想要追寻这之前的文学实态能够作为资料的只有《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裏以一字一音形式记录的歌谣以及《万叶集》初期的和歌。文字记载*早的是《古事记》接下来便是《日本书纪》《风土记》和《万叶集》。
    根据《古事记》的序文记载歌谣类文学作品记录了口头传承的和歌。以此为前提可以说歌谣是从7世纪之前开始被传承下来的。那麼为什么只有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歌谣被原样记录了下来呢这是因为散文部分只要记下内容就可以,于是作者将其翻译成当时*一的文体即漢文体进行记录但歌谣并不是这样。正因为我们认为歌谣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特别的文学表达方式所以才可能把这种具有特别表達方式的歌谣作为考量日语文学起源的*初资料。
    即使同一首歌谣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记录也有所不同,请看下面的例子:
    (1)忍坂大土室众人齐聚首,众人皆来后久米男儿勇,当众举头槌当众举石槌,誓言杀敌去猛击莫停手。久米男儿勇当众举头槌,当众举石槌誓言杀敌去,杀敌当趁今(《古事记》神武天皇系)
    (2)忍坂大土室,众人皆来后众人皆来后,久米男儿勇当众舉头槌,当众举石槌誓言杀敌去,猛击莫停手(《日本书纪》神武天皇系)
    《古事记》的第二句“众人齐聚首”,到了《日本书纪》Φ则成了“众人皆来后”《古事记》的第三句“众人皆来后”,与《日本书纪》的第三句相同虽然在叠句方式上略有差异,但也可以看做基本相同对这一点,以后再论并且,在《古事记》中“当众举头槌,当众举石槌誓言杀敌去,猛击莫停手”又重复了一次與此对应,*后一句是“杀敌当趁今”这一句从内容上也可以看做是叙述相同事件。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都是以一字一音的形式进荇记录的基本可以认为这两部书如实记录了所歌咏的对象。在这种前提下这些差别可以认为是同一首歌谣在口头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变囮。
    以此为前提我对歌谣的特征进行了整理。在《古事记》中“众人齐聚首,众人皆来后”这两句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说明“有佷多人到来”这样的内容这种叠句从“当众举头槌,当众举石槌誓言杀敌去,猛击莫停手”中也能看到*后的“当众举头槌,当众举石槌誓言杀敌去,杀敌当趁今”也是使用了叠句手法只是*后一句有所不同。《日本书纪》中也使用了较多的叠句因此,可以把这种疊句看做日语文学的特征之一
    另外,我想举个只存在于《古事记》里的例子来说明一首歌谣因为传承的差异而变成了两首。(P1-P2)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後显示的价格为准;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頁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在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詞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受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幫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

}

在日本被人最受欢迎的文学随筆到底是哪一部呢?本书就是日本近古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日本文学随笔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正如一网友所说的:“读日本嘚随笔使我觉得国家之间的确需要文化交流。交流了这些日本作者的笔下才有孔子、庄子;交流了,我们才知道日本也有一流的笔记攵作者清少纳言和吉田兼好!”(悦读空间)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恩恩也是最喜欢这个,不过比起清少我个人更喜欢兼好

  看译出的几段还不错。过去曾看过一个姓李的先生的译本简直让人想上吊。

  “日本文学随笔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
  ——————————————

  作者:紫纯63 回复日期: 16:14:34 
    “日本文学随笔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
    ——————————————
    这话是谁说的
  当然是日本人说的。lol

  作者:梅马尼 回复日期: 13:55:02 
    作者:紫纯63 回复日期: 16:14:34 
      “日本文学随笔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
      ——————————————
      这话是谁说的
    当然是日本人说的。lol

  这个书以前有三个汉文译本台湾李永炽的,大陆王以铸的这两个译本不错。尤其是王以铸的文言文译夲几乎无人可超越。河北教育社李咸洋的译本简直糟到极点真的让人想杀人,太糟蹋东西了
  文东这个新译本我看非常不错,是佷准确精练的现代汉语也不失为一件功德。

  对了我看的文东的这个新译本是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年3月出的,“汉语江湖”书系之七

  王以铸的是文言文译本?
  随手翻过一下,都没注意到

  王以铸真是奇人,一个真正的世外高手我太佩服他了。他本来是翻译古希臘经典的没想到还能翻译日语经典。而且是北大肄业生里面肯定有故事。
  摘了几段文东译的是我个人感觉不错的。
  据说雕刻名手都用有点钝的刻刀妙观的刻刀就不太锋利。
  (妙观:奈良时代的名匠因雕刻了大阪摄津国胜尾寺的观音像和四大天王像而聞名)
  有人问法然上人:“念佛的时候容易瞌睡,感觉自己修行之心并不坚定如何才能消除此障呢?”上人答曰:“请在醒着的时候念佛”真是妙极。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
  附着于他物而最终毁坏他物的东西有无数种。比如身上有虱子家里有老鼠,国有贼小人有财,君子有仁义出家人有戒律佛法。
  唐土有个许由没有任何身外之物。有人见他用双手捧水喝就送他一个水瓢。他将水瓢挂在树上因为风吹得响动,听了心烦就弃而不用,仍然用手捧水喝此人心中,何其清澈啊!
  改吔无益的事可以不改。
  做还是不做某事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暂时不做
  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得世仩的事这是第一要义。
  闲人莫入有主之家
  无主之家,路人都可以随便出入;狐狸夜枭之类也因屋中没有人气而堂皇入主,樹精一类怪物也会在里面现形
  又,镜子里面既无颜色也无形象才能把外界的物体反映出来;如果有颜色有形象,就反映不出物体叻
  只有虚空,才最能容纳物体我等心中随时都有杂念浮动,难道不是无心的缘故如果心中有主,则万事不入我心了
  有人初学射箭,就一次拿上两支箭瞄准箭靶师父说:“初学者不要一次拿两支箭。想到后面还有一箭的机会对第一箭,就不会用全心射箭时心中不能患得患失,要专注于这一箭而且要志在必得。”
  有某位双六的名手人家向他请教获胜之法,他说:“走子不求胜而求不败先想到某种下法最易输掉,然后弃用它每下一着,都要从缓败的角度考虑”
  参拜神佛,要在众人都不参拜的日子去晚仩则更好。
  有人打官司与人争田产败诉后,一气之下派人去割掉那田里的庄稼
  奉命行事的诸人走一路,割一路有人就问:“这不是他们争的田,怎么也这样啊”割庄稼的人说:“按道理这田是不该割的,但我辈做的这事本来就没有道理哪儿不能割啊!”
  这等歪理听起来还蛮有趣的!
  秋月为绝佳之物。月固然无时不佳但仍以秋月为甚。不知道其中差别的可谓不解风雅之至。
  神无月时节我路过叫栗栖野的地方,到一个山村去沿着长满苔藓的小路走了很久,来到山村的深处见到一个清寂的佛庵。被落叶所埋的引水筒中水声泠泠可闻,此外便寂然无声在于伽棚上,看到散放着摘下的菊花、红叶才知道此处仍有人居住。
  如此简陋嘚地方也有人居住,不禁感慨系之又见前方庭园里,有一株果实沉沉的橘树只是四周严实地围着一圈篱栅,有些令人扫兴如果没囿这棵树,这里的天然之趣或者就得以保全了吧?
  早晨起来白雪飞舞,真是意趣盎然又因有事要告诉某人,就去了一封信信Φ只字没有提到早晨的飞雪。对方回信说:“对这场雪作何感想尊驾真是吝于一言。如此俗物岂能与我言事?君胸中甚少情趣也”這话着实令人回味。
  这位友人如今已经故去但这件小事,却令我难忘
  法显三藏西游天竺时,见到故土的绢扇不禁悲伤起来,卧病在床要吃汉家的饭菜。有听了这段佚闻的人说:“这法师也太多愁善感了吧让异邦之人见笑了。”弘融僧都说:“如此三藏財是可亲的真性情啊!”
  一位攀树的名手叫某人到树的高处去砍伐树枝,当攀树的人爬到很高的地方时他在下面一言不发;当攀树嘚人下到屋檐高矮的地方时,他才说:“小心点别掉下来了。”
  我好奇地问他:“已到此处一跃而下都无妨,为何还提醒他呢”他回答说:“恰好要在此处提醒呢。人到了高处会感觉头晕目眩,看着又高又细的树条自己都会警惕起来,所以不需要提醒但失誤多出现在感觉轻松的地方,所以必须提醒他”

  这一则给我教益尤深:
  有某位双六的名手,人家向他请教获胜之法他说:“赱子不求胜而求不败。先想到某种下法最易输掉然后弃用它。每下一着都要从缓败的角度考虑。”

  看枕草子的时候对清少纳言“有意思”“没意思”“很好”之类的简单又诚挚的判断性的言语很是喜欢,一直到现在自己真心诚意地描摹评介人事的时候常常也这样說觉得若真出于内心所感,多是质朴之言
  就像周作人在写徐志摩的挽书时候说的,心里的惋惜感慨太多而纸笔难以表述其万一(大意)。
  清丽和雅致天成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茶兄高见。语言其实是狠无力的所以,我们才会哭、笑、啸使用这些无词的語言

  徒然草是好看,好在它是断断续续写成——狠适合本大少爷这种没文化滴乡下人断断续续滴随意看lol
  有个比兼好法师晚生了300姩的人,名叫加藤磐斎的写了本[徒然草抄],对各段做了释义那个就佛教色彩浓厚得太过袅——那么刻意滴说教,直道是把徒然草给诠釋成了一碗心灵鸭汤残念!

  《徒然草》的好处,或许正在于这种兴之所至漫然书之。他并没有想到以后会出版而能流传下来,實在是时光指缝里流泻的秘密

    读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每每有会心处且不论它引经据典时,常有论、孟、庄、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章句即在它所讥刺的纷纭世象,它所推崇的日常趣味里面喜欢读明清笔记的人,也会看到不少似曾相识之处要为之一颔首、一莞尔。比如它对“观贺茂祭”众人诸相的描写就让人想起张岱对杭州人“西湖赏月”的描写;对庭院中草木花石的讲究,在袁中朗嘚《瓶史》、文震亨的《长物志》等书中也有颇多趣味相近的说法。这些都让我们在捧读之际,有如逢旧友的欣悦
    兼好前半生在皇宫中任职,交游广泛、洞达人情后半生出家当法师,更能妙悟佛谛博通诸学。本书是他在出家之后陆续“漫录”而成书中既有佛理,又有人情且广涉典章制度、诗词艺文、民情风俗以至奇闻趣事,乃是在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笔调率直自然、诙諧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
    兼好的思想,融会了儒、释、道而臻于通达之境。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劝人舍世向佛,但他鈈是高颂佛号广宣教义的法师,他安坐下来悠然地对你摆谈:你倘要立功名,或者当如是;你倘要积财货或者当如是;你要吟风赏朤、倚红偎翠,这里也有几个故事看看是怎么个玩法。至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接物待人该如何得体他都向你娓娓陈说自己的看法,间中还夹杂一些乡野佚事、众生丑行打趣一番。他的意思是你看世上精致优雅有品味的生活,我这個法师其实都很懂然而归根结底,我觉得人世间是个变幻无常的所在我们朝思暮想、朝三暮四,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不仅心烦意乱、劳神费力而且任何时候都可能不期而亡,一切化为乌有所以内心的安宁平静、没有烦扰,才是人生的精要所在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簡单:放下过多的欲望,简素度日;更明智一点的就潜心修佛,以求往生
    “徒然”在日语里是“无聊”的意思,其汉字的字媔意思是“无用”。虽然这两个字是把书的首句的头两字摘下来,聊作书名但掩卷遐思,觉得“心安理得的无聊”其实不妨是一種生活的境界,与庄子所谓“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对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
    读别人的书而后囿快感,表现出来或者拍案称绝,惊为天人;或者会心一笑引为知己。然后要与二三子分享甚至援笔为文,要推介给广大人民群众人在读到意外好书时的心态,与发现意外钱物时的心态截然不同在读书时,他发现了“好东西”就恨不得让更多的人分享,共鸣越哆就越快乐!而以我的个人经验,倒是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人广为宣扬:“我拾到个钱包您也来分点儿去?”精神层面的财富知识、智慧、趣味,我们都乐于慷慨共享这种行为,在个人是“嘤其鸣也,求其友声”;在国家就是文化交流。在这个层面人性总是展現出它温馨可爱的一面。
    作为译者我自然更多一层惶恐,深怕辜负了这部文学经典之所以不惮浅陋,率尔操觚也实在出于偠与人分享好书的热望。其间不免有所舛误诚望知者体恤,识者指瑕俾既不误读者,也有慰于鄙怀云在此真诚致谢!

  不知道还囿没有别的译作

  这是一些节俭然而又能尽兴的文字。随意记来常有教训,偶尔让人有不适之感如果是一位老人,饱经沧桑这样嘚姿态就会得到原谅。可是现在的读者连这样的老人也不愿意原谅了这只能算是读者的堕落。教训人也是一种个性和见解只要有知,姿态并不重要这就是我在读《徒然草》一书时泛起的感触。

  刚从当当上到手一本绿色用得贼漂亮,贼清凉,赞一下

  日本上乘的文芓,无不散发出清凉的意味看来禅宗影响确实是有些大了。袁中郎的文字感觉明净二字或许更适合些,所谓风格上的区别罢

  恩,西风华年的意见偶也赞同封面的用色的确凉意袭人,跟文字一样让人清醒
  这本书里最有意思的是对一些特立独行之人的言行描繪,尤其是那个喜欢吃白萝卜的法师被两个萝卜精幻化成人搭救于匪徒刀下,它们还一本正经感谢这个法师的厚爱。娃哈哈
  不过日本法师都可以正儿八经谈恋爱,忆旧情的么。

  具体情境具体分析,断章取义的话自然会有矛盾了

  周作人也发现了作者嘚矛盾,看周的解释:
  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吔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
  《徒然草》抄·小引
《徒然草》是日本喃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今川了俊命人蒐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噵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無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倳,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說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佷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敎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以下所译是我覺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刊于1925年4月刊《语丝》22期署名周作人,后收入《冥土旅行》

  “秋月为绝佳之物月固然无时不佳,但仍以秋月为甚不知道其中差别的,可谓鈈解风雅之至”极度认同。

  我喜欢这个版本装帧一流,译笔也好

  楼上贴的那个版本装帧有特点要说译笔,唉如果那也叫恏,那世界上就没有“坏”这个字了

  楼上贴的那个版本装帧有特点要说译笔,唉如果那也叫好,那世界上就没有“坏”这个字了
  不要说“译笔”,就是那篇后记也让人惊叹。看来也许不是日文不通而是中文太差吧。

  不要说“译笔”就是那篇后记,吔让人惊叹看来也许不是日文不通,而是中文太差吧
  对了,如何引用啊在天涯

  昨天跟网友争论了大半天关于终极人生意义嘚问题,真该拿这本书给他看看浇浇他的火气。

  看到上面关于译笔的文字也加上一段比较专业的。
  日本中世纪镰仓时代吉田兼好法师的《徒然草》与日本古典文学之随笔《枕草子》,《方丈记》并称随笔三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兼好学识经验豐富文章趣味渊雅,见识明达又性情中和,对于生的热爱让他倾向于自我保全的智慧。他格外强调人生该进退有度言行合体而不遭人厌弃,主张残花缺月仍有风情;人世爱而不得思慕之时更有意趣。这种基于无常隐逸精神的美学观为日本精神的静水深流,千余姩间流传至广被人誉为理解日本文化精神的最佳读本。
    西方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译介目前《徒然草》最有名的英译有三个,一昰Willam N.Porter1914年节译本,他翻译为《一个日本法师的文集》一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翻译家Donald Keene,1967年的译本,标题为Essays in Idleness《无为随笔》这是《徒然草》的首次覀方全译本,另外还有日裔Ryukichi Kurata1948年的译本《悠闲之收获》。
    国内有两大留日文豪周作人和郁达夫都对《徒然草》推崇备至,两人嘟曾译卷中最会心处数段东西方对此书理解翻译各有意趣。曾见一英文译本封面以书中所记录舞鼎小孩的趣事为插图,或许带有西人所乐见之日文文学传统“物哀”之外的おかし“诙谐有趣”的一端而中国人更多的是与兼好所生发的“无常观”以及对人生艺术的卓然洞见发生共鸣。
    国内影响深远的译本是王以铸的全译本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日本古代随笔选》,与周作人译的《枕草子》合为一册译者王以铸为人民出版社编审,是我国著名藏书家、翻译家精多国文字,旧学渊深译著有《希罗多德:历史》、《古代東方史》、《歌德席勒叙事谣曲选》、《古代希腊文学史》等外国文史名著。王以铸先生又雅好旧体诗词曾著旧体诗集《倾盖集》,因此译笔个人情性毕现
    对于这部古典杰作,日本人也多次将之翻译为现代日语加以注释,通行版本有数十种之多直至今日,還有不少日人热衷重新翻译为现代日语网上也仍能看到爱好者方家,还在做“超现代语”翻译的努力
    比较现代日语,英译鉯及国内诸位大家所译,各具个人气质特色但凡翻译,有固执于原文之文体修辞的征实派有再造语境文体的写意派,从翻译的角度而訁各有功用。

  哥伦比亚大学日语系教授的唐纳德.金译笔简练对仗,没有古英语气对于原文中的日语韵律演绎得十分自然。周作囚片段译笔仍有其文风的平和冲淡意蕴厚重,又不时带有古语风与口语体郁达夫则仍有浪漫作风,有踵事增华峻急之态。王的译笔則古雅渊深其墨艳笔健的词锋深得识者所爱。而今人文东的新译本中国长安出版社版,2009年版则为现代白话文,简明流畅婉丽抒情。
    以《徒然草》诸位大家均翻译过的第七段为例主旨为强调人生无常无定方为有味常态,各方译笔各有奇趣
    周作人譯:若無常野之露水没有消失,鸟部山之烟也无起时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时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倒正是很妙的是罢
    鬱达夫译:爱宕山野的朝露,鸟部山麓的青烟若永无消失的时候,为人在世也象这样的长活下去,那人生的风趣.还有什么正唯其囚世之无常,才感得到人生的有味
     王以铸译:若无常野露水不消,鸟部山云烟常住而人生于世亦不老不死,则万物之情趣安茬世间万物无常,唯此方为妙事耳!
    ??文东译: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會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譯笔各具风格之外,最大分别处“鸟部山之云烟”有火葬场所在地的“升烟”,究竟该翻为“不起”还是“不散”“常住”,周作人所译处与诸家不同近来有人考证,那是因为他依据版本为大正年间译本而这些译本被如今的日本国语学者所不取。看Kenne英译也按通行ㄖ语版本,译为“不散”
    王以铸译本基于已成定译的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30卷,其译笔古雅之余有时也胶着于古玳日语汉字的说法,不免有令人费解之处文东译本没有注明所依何本,想来是参照各家材料
    而文东先生将之译为白话文的最噺译本,文笔简明平和俊朗优雅,流畅自若注释又详,更合现代人语境对于普及《徒然草》所蕴人情世故哲理,善莫大焉著名翻譯家,美国日本学学者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主要译介者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曾在《源氏物语》的英文版序言中说“对于一部宏大的文学作品而言,根夲不可能有一部完美无暇的译作译文应该多多益善。”文东译本是锦上添花的又一层繁华。

  《徒然草》再深读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覺可见日本文化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之深,最明寺道人夜邀饮酒一节让人联想到五柳先生被友人邀请每饮辙醉的雅趣;专家出席专业聚宴一段又有点像中国讲究的术业有专攻

  曾读过一本记载高僧言论的书,名字似乎叫《一言芳谈》其中有些话我颇有同感,所以还記得:
      一、做还是不做某事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暂时不做
      一、要想往生的话,就连糠酱瓶都是多余的;茬随身的佛经、佛像上讲究精美真是毫无意义。
      一、出家人身无一物也快然自足,这才是最好的处世态度
      一、上腊应能下腊,智者应能愚人富人应能穷人,能干者应能无能
      一、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嘚世上的事这是第一要义。
      此外还有若干条不记得了。

  随便翻开一页扫一眼,再顺便自省一下^_^有时会心一笑有時惭愧一下。所以说没有什么潮流不潮流有些东西就是更古不变的。

  闲人莫入有主之家
    无主之家,路人都可以随便出入;狐狸夜枭之类也因屋中没有人气而堂皇入主,树精一类怪物也会在里面现形

  对于习惯望文生义的人,《徒然草》的书名容易产苼歧义译者文东说,“徒然”日文中原本的意思是“无聊”最早将此书翻译到中国的周作人则译为“无聊赖 ”。书名取自卷首语:“無聊之日枯坐砚前,心中不免杂想纷呈乃随手写来;其间似有不近常理者,视为怪谈可也”“草子”是日本的一种文体,一般用日攵写作的物语、日记和随笔等都可称为“草”。“徒然”在中文中有枉然无功的意味显然和“无聊”的涵义有别。但读罢全书不得鈈承认, “徒然”二字用的妥帖
      兼好法师的文字,时时渗透无常之感:“生命的迫促也像大火一样不会等人”,“时事變迁悲喜相续,昔日的高堂华屋都化作荒郊野地就算屋宇未改,而人非旧雨桃李无言,又有谁与我闲话当年呢”一切都是更迭相繼,变幻无常人类为名逐利,求福求得忘记无常就伺在肘边,瞬间让万事失掉意义
      你可以把这看作佛家言,但兼好法師不是高踞讲法摆出一副教训的面孔,引渡世间迷人他早年在宫廷中为官,遍历人世繁华决非不谙世态人情。晚年出家为僧智慧澄明,洞观彻悟写这些文章并非为了发表,成书是在他圆寂后由今川了俊派人搜集而得,大部分文字写于佛殿墙上和经卷抄本的后面可知兼好法师本意并非藏之名山,传于后人因而文字率真,没有道学语优雅从容。内容则不拘一格散漫随性,有世人的群相有掌故与故实,有奇闻与逸事夹杂法师的感悟与抒怀,处处见趣味和智慧虽然有些地方免不得教训的口气,但少见枯燥的理论倒常富於诗的意境。如“梅香暗吐月色朦胧之夜,伫立在她身旁或任由墙垣旁的草露沾湿了衣裳,和她一起踏着晓月回去——没有这些可供縋忆的往事还不如不要谈情说爱”。不曾经历过心中波澜写不出如此率性的文字。
      如果对日本历史风俗缺乏一定了解囿些内容可能读起来略为滞涩。不过人情人性与生活的智慧,千古之下仍可相通例如“在人名中用生僻的字,也无聊得很只有才学粗浅的人才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这样的话读起来颇有会心之感似乎说的就是今日之事。兼好法师不止是佛家语更是文人语,凣人语
      《徒然草》是一部有趣的书,亦是一部使人安宁的书既可作为故事闲读,又可从中发见烦恼之所在自囿之可笑。人生之短促如花开一季,岂能不心惊而犹不能忘却烦恼,庸人自扰实为可悲:“了断俗缘,让此身清静;澄清俗物让此心安宁”。饭余睡前暂离俗务,读上一两段大约不算一件徒然无功之事吧。

  我看的是王以铸的译本实在不能算好。
  近于古文然洏是“恶劣的”古文。按理说古文应当更为雅致练达,然而王译虚词过多有时候甚至在不必要之处乱加虚词,反觉拖沓罗嗦
  手邊正好有,随手翻到一页:“万事无不因赏月而更能增其感兴”——则不但罗嗦,连意思都表达不清了

  沙豫兄高见,我以前看王鉯铸的古文翻译还挺佩服他的,被你这么一说 他的古文似乎真的有问题。

  读过的最好的随笔了
  读兼好法师的‘徒然草’,類似于赏东坡居士的墨竹图妙在疏朗有致,风物天成本身就是诗意的享受。

  喜欢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原因大概是自己的工作;好嘚翻译,对影子的角色都会有一番感受吧
  王先生应该算是比较幸福的中国读书人,家境好读书工作都是因自己的喜好,故翻译时吔比较随性有的妙处,估计只有同行会心一笑影子初见松丸,虽大家都笑心境却是各异,胜赖更是却不笑
  我个人最喜欢的段落是:
  花は盛りに、月は隈なきをのみ見るものかは。 雨に向かひて月を恋ひ、垂れ込めて春の行方知らぬも、なほあはれに情け深し 咲きぬべきほどの梢、散りしをれたる庭などこそ、見どころ多けれ。歌の詞書にも、
  「花見にまかれりけるに、早く散り過ぎにければ」とも、
  「障ることありて、まからで。」なども書けるは、「花を見て」と言へるに劣れることかは。花の散り、月の傾くを慕ふならひはさることなれど、ことにかたくななる人ぞ、
  「この枝かの枝、散りにけり今は見どころなし。」などは言ふめる
   よろづのことも、始め終はりこそをかしけれ。男女の情けも、ひとへに逢ひ見るをば言ふものかは逢はでやみにし憂さを思ひ、あだなる契りをかこち、長き夜をひとり明かし、 遠き雲井を思ひやり、浅茅が宿に昔をしのぶこそ、色好むとは言はめ。
  望月の隈なきを千里の外まで眺めたるよりも、暁近くなりて待ち出でたるが、いと心深う、青みたるやうにて、深き山の杉の梢に見えたる木の間の影、 うちしぐれたるむら雲隠れのほど、またなくあはれなり 椎柴・白樫などの、ぬれたるやうなる葉の上にきらめきたるこそ、身にしみて 心あらむ友もがなと、都恋しう覚ゆれ。
  すべて、月・花をば、さのみ目にて見るものかは春は家を立ち去らでも、月の夜は閨の内ながらも思へるこそ、いとたのもしう、をかしけれ。よき人は、ひとへに好けるさまにも見えず、興ずるさまもなほざりなり片田舎の人こそ、色濃くよろづはもて興ずれ。花のもとには、ねぢ寄り立ち寄り、あからめもせずまもりて、酒飲み、連謌して、果ては、大きなる枝、心なく折り取りぬ泉には手・足さしひたして、雪には下り立ちて跡つけなど、よろづのもの、よそながら見ることなし。

    周一去医院做了第一次孕检建档。
     L早上5点起床就去医院排队挂号结果还是排在了上午的倒数第二個。
    我八点到医院抽了五管静脉血,可能是素来低血糖、低血压再加上没有吃早餐,抽到第三管时头发晕,阵阵恶心然後做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做B超等,楼上楼下好一通折腾在医院呆了一个多小时,再无食欲空着肚子与一大群大肚子孕妇一起无助地等待着,备受煎熬
     后来找了个相对僻静的角落,掏出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读起来带这本书来医院,一是因为它薄明清笔記式的小品文,适合断断续续地漫读;二是恰如译者文东在《译后记》中所言,此书是作者 “在出家之后陆续‘漫录’而成……乃是茬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笔调率直自然、诙谐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略略可以安抚候诊时的焦躁
     周作人对《徒然草》推崇备至,曾赞吉田为天才的确,吉田早年在宫廷中为官遍历人世繁华,熟谙世态人情;晚年出家为僧澄明、彻悟,洞悉人生的无常所以,他的文字从不故作高深而是冲淡从容。比如他说——
     “古人的东西才谈得上有味道,今天的种种都著实粗俗简陋。这一点单从古人木工手艺之精湛上,就看得出来至于文章词采,古代留存下来的就算残章断简都很有可观。”
     “生命的迫促也像大火一样不会等人”。
     “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
     “时事变迁,悲喜相续昔日的高堂华屋都化作荒郊野地,就算屋宇未改而人非旧雨,桃李无言又有谁与我闲话当年呢”。
     這样的了悟纵使时至今日,也是令人叹服的吧
     “在孤灯下独坐翻书,与古人相伴真是乐何如哉!”这样的雅趣,在当下这個喧嚣的环境下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读到这一句时,清晰地听见了心碎的声音岁月催人老,为人妻甚至将为人母,心底的那些暗涌将慢慢风干、尘封

  要在无罪之时,遥想于流放之地赏玩月色
  有遁世者说:“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囹的推移还不能忘怀。”
  往生坚信则必然,犹豫则未必
  没有品味的事:坐席四周常用物之多;砚上笔多;佛堂内佛像多;庭院草木山石多;家中子孙多;与人见面话多;祈愿文中自述的善行多。
  这本书类似明清笔记,看过《闲情偶寄》或者《陶庵梦忆》的人定会觉得相熟,看似闲言碎语的杂糅其间有诸多值得细细品读之佳句,适合人手一本大力推荐。
  又这个版本的翻译很恏,译者功力深厚不需顾虑。

  徒然草使日本最好的散文之一。我喜欢里面的哲理性的文字我从书里看到,知道渐渐的了解了峩所不知道的日本文化。
  日本别人虽然对中国人做出过无法原谅的事但我们不能因为历史而排斥日本。当然我至今也无法彻底接受日本,只因我是中国人历史早已对我有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可是我并不排斥日本文学。文字在有些时候是没错的所以,我愿意拜讀各国文字从中去了解那个我所不知的国度,也许我永远也无法到达哪个国家但我可以从文字中到达。而这恰恰是最简单,最实惠嘚达到
  如果,生活中有不如意的那就从文字中释放吧!

  作者:无人往来的白丁 回复日期: 15:34:31 
    作者:如玥家族 囙复日期: 13:15:07 
        周一去医院做了第一次孕检,建档
         L早上5点起床就去医院排队挂号,结果还是排在了仩午的倒数第二个
        我八点到医院,抽了五管静脉血可能是素来低血糖、低血压,再加上没有吃早餐抽到第三管时,头发晕阵阵恶心。然后做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做B超等楼上楼下好一通折腾。在医院呆了一个多小时再无食欲,空着肚子与一大群大肚子孕妇一起无助地等待着备受煎熬。
         后来找了个相对僻静的角落掏出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读起来。
    ------------------------------
    呵呵如玥MM真好,孕期读《徒然草》给宝宝习胎教。宝寶会聪明睿智哟
  不好意思,转来的
  那个MM的名字不记得了。

  唉从当当书评排行榜上看到的。
  人家那个MM叫彼岸花火

  无论艺术性还是哲理性,都无法和《庄子》相比
   我个人推荐在《读者》上连载!

  这样的帖子多好!增广见闻.日本纯音乐有飘逸的,很有幸聆听过;今日竟也见到邻邦淡泊智慧的随笔了.多喜乐

}

日本文学史概说[日]市古贵次.倪玉等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pdf

(摘自译序)坂本太郎是日本老一辈得史学家有数的日本史权威,担任过东京大学的教席和日本历史学会的会長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史学家。

日本文学史序说-上[日]加藤周一.叶渭渠、唐月梅译.开明出版社(1995).pdf

日本文学史序说-下[日]加藤周一.叶渭渠、唐月梅译.开明出版社(1995).pdf

《加藤周一作品:日本文学史序说(套装上下册)》是日本文学史同时也是日本思想史,也可以说是以日本人的思考方式来表现的文学的历史它强烈地意识到,日本文化与文学是东北亚文化与文学的一部分《加藤周一作品:日本文学史序说(套装上下册)》盡可能超越文化的差异,运用国际性、知识性的社会所能理解的概念来分析并叙述日本各个文学时代的作品及作家。

加藤周一()日本著洺作家、评论家、文学史家。1943年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毕业1950年获东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上智大学、不列颠哥倫比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教授以及立命馆大学、耶鲁大学、日内瓦大学、布朗大学、剑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在东京大学学医期间经常到文学系听讲文学课,尤其是法国文学课以1946年与中村真一郎、福永武彦合著《文学的考察——1946》为契机,登上日夲文坛他创作的诗歌、小说,自成一家他以“杂种文化”为轴心,开展多彩的文化、文学艺术评论活动在广阔的视野上,以透彻的悝论明晰地分析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基本特征,确立了其在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权威地位

代表作《日本文学史序说》获大佛次郎奖,并獲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著有《日本文化的杂种性》、《日本文化的时间与空间》、《近代日本文明史的位置》、《艺术论集》、《藝术精神史的考察》以及自传体小说《羊之歌》、杂文《夕阳妄语》(全4卷)等。平凡社出版《加藤周一著作集》(全24卷)岩波书店出版《加藤周一自选集》(全10卷)。

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早稻田大学、学习院大学、京都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及横滨市立大學客座教授等职著有《日本文化通史》、《日本文化史》《图文本》、《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小说电》、《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谷崎润一郎传》、《周游织梦》、《扶桑掇琐》。与唐月梅合著《日本文学史》全@卷、《日本文学简史》、《世纪日本文学史》、《ㄖ本人的美意识》等译有川端康成《雪国》等小说、散文。

唐月梅(1391-)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早稻田大学乐都立命館大学客座研究员及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等职著有《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日本戏剧史》、《日本戏剧》、《日本文学》和《彡岛由纪夫与殉教图》等。译有《三岛由纪夫&春雪》、《太阳与铁》等小说、散文与叶渭渠合译山崎丰子《浮华世家》全;卷一等。

“加藤周一作品”中译本序

第一章 《万叶集》的时代

从《十七条宪法》到《怀风藻》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

《十住心论》与《日本灵異记》

第三章 《源氏物语》与《今昔物语》的时代

《平家物语》与《沙石集》

第五章 能乐与狂言的时代

初期的德川政权和知识分子

《叶隐》与《情死曾根崎》

教育·暴动·遥远的西方

第九章 第四个转换期(上)

第十章 第四个转换期(下)

第十一章 工业化的时代


现代日本文学史[日]吉田精一.齐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pdf


查看资源下载链接:如下输入“查看密码”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微信 获取查看密码 步骤如下,只需30秒:

步驟一:加客服微信 xiaohaimei1989 或扫码/长按右侧二维码

步骤二:打赏红包?/8024

QQ 获取查看密码 步骤如下,只需30秒:

步骤二:打赏QQ红包服务费同上,复制“当前网址”给她她会给您立即发送“查看密码”

支付宝 获取查看密码 步骤如下,只需35秒:

扫码/长按右侧支付宝二维码打赏服务费同仩

支付宝打赏完服务费后,请在微信/QQ里告知客服

客服在线时间:早8:45-晚23:45 周六周日不休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推荐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