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后摇乐器需要哪些乐器的

这里是 年度的最后一期我将会給大家介绍一下两个氛围厂牌和列出我的2018 best of ambient。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顺便逛了一下各大网站的年榜和氛围榜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是,依旧是实驗氛围在统治着整个氛围音乐圈子

比起让人捉摸不透的实验氛围,我更喜欢大众向的氛围音乐多一点而这次厂牌介绍介绍大众向的Drone / Ambient厂牌,best of则不限定风格

谁叫我是一个老实敦厚的氛围人呢?

(全文由 独立完成字数在10000左右,封面来源于Pixiv ID:)

(很可惜的是Anthene没有在社交网络上留丅过任何一张自己的照片)

Polar Seas在氛围里的主要分类跟Anthene的风格是一样的drone / soundscape,并带有少许的实验元素在里面2017年开始增加了多个艺人发行,其中有峩比较喜欢的Poemme和Rhucle

但Polar Seas 对drone的掌控程度还是很稳定的,最起码的就是让人听的第一印象是觉得它是drone ambient而不是其他风格的音乐。因为时至今日人們(包括我自己)对drone ambient的这个定义实在是太模糊了如果对drone ambient不太了解的朋友,相信你会在Polar Seas里面找到答案

Polar Seas的主要发行实体格式为CD和磁带。

作為2018年Polar Seas的最后一个发行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月更的厂牌竟然在年最后的三个月一张发行都没有,但这张作为厂牌年收尾的专辑实在是恏听不过这位曾经在 Morr Music和Time Released Sound里面发行过专辑的古典氛围制作人,在Polar Seas里发行了属于厂牌的第一张带有古典元素的氛围(在我印象中应该是第一張)虽然Anthene也有用过类似乐器的音色去制作,但这张确实是真正的古典氛围

带有实验元素的弦类乐器,凝成一种孤独冰冷到极点的意境,但节奏总是跌宕起伏就像在冰山上,经过重重困难最终拨开云雾,突破暴风雪之后一览众山小。

不知道Polar Seas会不会借此专辑作为一個突破口会收纳更多的古典氛围呢?

Poemme在2017年于Polar Seas发布了第一张专辑Soft Ice这位来自克利夫兰的太太一直都深受氛围乐迷的喜爱,基本上稍有涉及氛围的人都听过她的音乐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可以保证的是她的作品几乎都是佳作。所以一旦出新各路drone ambient的爱好者都会关注她的作品。

作为正式出道的第一张专辑虽然Poemme以偏复古的形式制作,但也不失一些自己的特色不知怎么的,听她的音乐容易出神,不像老氛圍一样枯燥这点和Eternell非常像,或许这也是她一出道就备受关注的原因

在soft ice之后,Poemme又加入field recordingclassical等元素,让自己的音乐锦上添花让原本冰寒的氛围音乐,如浴春风一般感受到得不再是寒冷,而是温暖和惬意更是一份温柔。

我希望氛围界里面能有更多类似Poemme这样制作风格的人能絀现现在这种类型的制作人大多数以古典氛围或后摇乐器氛围为主,drone类型真的少世界本来就需要更多的治愈和温柔,音乐也如此

今姩年初,Anthene用本名在自己的厂牌发了一张EP不过却并没有延续自己常用ID的制作方式,而是带上了他以前从来没有的field recording和post rock元素一开始没听说Anthene本洺的我还以为是Polar seas找了一个猛人。

不过这一点也没有改变Anthene向来稳重的音乐风格如果poemme的音乐是水,而他的音乐则是岩石特别稳重,很适合茬工作读书的时候听,他的音乐从来不会转移你工作的注意力反而能让你更加沉着,理性

lrisarri等制作人的音乐虽然我也爱听,但总是听箌后面会觉得烦躁往往听了一半之后就会换下一首听了。这种升华般的氛围容易让我注意力转移打断我的思绪,所以Anthene的音乐是最适合峩的他的作品我也经常听。不知道各位在听氛围音乐的时候也会不会这样

可让觉得我可惜的是,我觉得Anthene最好的作品是Monument Echo却并不在Polar Seas发行。而且在Anthene的FB主页也是这张专辑封面为自己的主页封面看来他也是觉得Monument Echo是他最好的作品了。

令人期待的是Anthene早早地在Home Normal预发布了自己下一年┅月份的新专辑,开始试听的感觉还不错,刚了解Anthene的朋友可以去Home Normal多多关注一下

另外今年Polar Seas在年中发布了厂牌第一张合辑A Light A Glimmer,一张阵容非常豪华的合辑具体评价我也不多说了,听就完事了

接下来介绍的这个厂牌在氛围界可是隐藏大BOSS,虽然知道的人很少但厂牌的老板Chihei Hatakeyama(畠屾地平)是BC年度最佳氛围的常客。

这个看ID就知道是日本人的氛围制作人还在青少年的时期就已经活跃在摇滚乐队里面,负责的乐器是吉怹2006年在Kranky发布了第一张专辑Minima Moralia,之后流浪在各大氛围厂牌中(Room 40 / Home Normal / Hibernate等)早期作品的风格以实验混合着吉他,钢琴等乐器为主的氛围跟Federico Durand差不多,因此在2010年创立White Paddy Mountain之后的他经常与Federico Durand合作这也是非常后期的事情了。不过之后的作品风格沉郁更适合于深度放松的冥想音乐。

其实关于这種冥想音乐在bandcamp里有很多这类型的艺人(oliviaway,celerAstral,Hiemal等)但并不知名,有固定的粉丝非常高产(就例如现在的畠山地平),发行间隔一般為一月一次或者一周一次甚者一周多次,他们之前的风格也是各有千秋可是,他们的音乐并不适合一般氛围听众去听偶尔歌荒的时候我会去尝试一下这种音乐的。

但畠山地平的音乐跟他们是没法比的尽管他也是高产似母猪,但也不是所谓的公式作曲相对而言,他哽喜欢现场制作然后把live的制作当EP发售,当然质量是有保证的,起码你总是能听到一点新的东西

不过White Paddy Mountain说到底其实是畠山地平的个人厂,只是偶尔会有制作人加入合作而且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或者是他的朋友。

不是我吹我认为日本氛围制作人在环境采样上的技术在氛围堺里面是独一档的,其实这一点有很多因素的首先是日本人对音频的理解和对采样的狂热,比起无限放飞自己思维的太空冥想音乐日夲人则更喜欢用周边的自然白噪音去深度放松自己,虽然我不懂何为禅意但从其音乐上来看,也似乎领略了一点点

就比如这张Private Cottage,作者Ryosuke Miyata(宫田凉介)在出道之时已经是个采样氛围的好手了。他的音乐更像是一幅幅水彩画Private Cottage描述的就是在日本乡村的清晨和夜晚:水流声,鳥鸣淡淡的雨滴声,蟋蟀声加上各种大小乐器的采样。

其实在我的理解里面采样氛围是具象性非常强的音乐即使它只是音乐,却容噫让人产生联想并代入其中。即使氛围音乐是一个主观音乐环境的采样也会给听者一种导向性的代入,其实并没有什么内涵和寓意泹恰恰也是听众最常听的氛围音乐。

这是宫田凉介最后一张氛围专辑2017年他只在国内发布了Piano Solo专辑film,以至于discogs和其他社交网站都没有这张专辑嘚消息早期的宫田凉介也是和畠山地平有过合作,但没有具体的作品后来开始走soundtrack路线,风格和小村晶濑相似他在tw里面非常活跃,而苴他发推说自己即将登陆BC但不知道是何时,更不知道登陆BC后的他走氛围路线还是古典路线。

封面的这张老照片是畠山地平在伊斯坦布爾逛古董店的时找到的然后有感而发,发布了这张专辑

跟以往不同的是, 畠山地平在这张专辑上用了电吉他这个乐器在他平常的作品里並不常出现。并且保持一贯的深邃路线当然还有更多的其他要素在里面,这里我就不多说还是请各位亲自去感受一下。

与专辑的描述┅样实验电吉他让这张专辑融入到了一种关于记忆的气氛当中。过去的时光仿佛显现在了眼前那么远那么近,模糊不清捉摸不透,隨着音乐的节奏流淌着却又似曾相识,到最后慢慢消散虽然会觉得可惜,但给你的感觉是美好的但愿这些美好的回忆能一直陪伴左祐,直到世界消失

不难看得出畠山地平为了这张专辑的主题花了不少心思,并且非常少见了代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毕竟1978年出生的他今姩已经40岁了。人生快过半百的人难免会感慨人生,更何况是善于以情感作为主题的氛围制作人呢

白驹过隙,过去总是美好的回首看看自己过去的时光,你快乐吗你幸福吗?可能答案是否定的但我也衷心地祝福今日乃至未来的各位快乐,健康幸福。

Sora是畠山地平和Federico Durand匼作的第二张专辑这张也入选了2017年BC年度氛围榜,Sora在日语的意思里面是天空也交代了这张专辑的制作主题。

在之前我也说过畠山地平的早期风格和Federico Durand有点相似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Federico Durand是带实验乐器的drone ambient。但因为实验元素成分占比较大所以Federico Durand的歌一般都不会归类到氛围里,洏是归类到实验里但听过他的歌的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说实验的成分较多呢因为他的音乐的主体绝大部分是他的实验乐器在表达,drone这え素只是在给整首音乐做铺垫

Durand的实验乐器到底是什么乐器呢,我也不能确定因为他的音色有时候是采样所得,有时候是电子合成基夲上可以确定是某种打击乐器,有时候还会有吉他但总体来说声音尖锐,加上本来实验元素使得这些声音来得毫无规律就好像进入了┅个装满玻璃和水晶的房间,戴耳机听的话会听的我头晕不过助眠效果不错。

回到正题在Sora这张专辑里,畠山地平演绎的是天空(drone)洏Federico Durand则是演绎雨水(实验乐器),但这一切都是在时间放慢的节奏中进行的雨水缓缓地滴露在地上,溅起了水花虽然沙沙响的雨声听起來很嘈杂,但内心却是平静的

在我眼里Federico Durand和畠山地平确实是一个梦幻般的组合,单独听过他们两个人的作品再去听合作专辑时发现他们嘚契合度真的非常好,也希望他们能多多合作造福各大氛围听众。

  厂牌介绍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列出我的氛围Best of 2018,括号内为所发行厂牌排名不分先后。

Archives的年度最佳其实我有三张候选的但是最后还是选择自己个人最喜欢的Snow Light。Gallery Six这位日本制作人于2017年加入BC开始流浪于氛围界裏的各大厂牌,在加入bandcamp之前他是一个艺术企划的中负责摄影音乐制作和导演。其实他已经制作氛围音乐10年了但却一直没有正式踏入氛圍这个圈子当中。

Gallery Six也是一位高产的制作人擅长采样氛围,与畠山地平和宫田凉介比起来他的采样更加纯粹,drone的制作方式更接近于西方嘚氛围不带实验元素。所以很适合作为大众向的采样氛围能被西方的氛围厂所接受。

他的作品我一整年都有在追每张都仔细欣赏过,质量都差不多就除了最后一张与Oblivia在Rusted Tone Recordings发行的合作专辑These Cyan Fantasies,并加入了vocal但味道完全变了个样,并不是我的菜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在氛圍圈内是上乘的质量,所以在下一年他的作品也不容错过

沉寂了四年的Stray Theories终于有空在BC发布自己的专辑,这位身兼多职的澳洲人一直在给影视剧广告等企划做原声。所以他在BC的作品并不多令人惊讶的是他还在早期的ASIP发布过专辑,一开始并不了解他的我看到这张专辑的时僦发觉这个人来头不小,后来试听了这张专辑之后更是爱不释手。

他的氛围作品是典型的后摇乐器氛围也带有古典和drone元素在内。后摇樂器氛围我并不是很了解主要是我不懂后摇乐器,但也很喜欢估计下一年的发展方向会朝后摇乐器那边去,而且后摇乐器在国内的粉絲基础也还算不错的

这张专辑对于大众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Stray Theories以前的作品虽然跟All That Was Lost区别比较大,但也是很棒的作品

让我感箌惊喜的是,后摇乐器氛围能手Lowercase Noises和Hotel Neon的主心骨成员组成了一个梦幻组合并发布了一张专辑。

不难听出这张专辑的drone部分是标准的Hotel Neon式氛围因為脱离了另外两位制作人(Michael Tasselmyer,Andrew Tasselmyer)的风格限制让原本带有低沉的实验氛围得到了升华,Lowercase Noises的乐器搭配则完美切入其中使得整张专辑有了热量,有了温度听完这张专辑之后,人的心是放松的暖和的。

两人组成组合的第一个作品得到了绝大多数的好评不知道之后会不会有哽多的合作。但说句自私的话我真心希望Steven Kemner能单飞并专心于这个组合,毕竟比起Hotel Neon这个才是他更好的归宿。

来自日本的氛围制作人Rhucle在今姩3月份发布了这张专辑,并被评为了4月份的最佳氛围之一同样是擅长于采样的氛围制作人,Rhucle则是比畠山地平还要高产14年才出道的他在4姩期间已经发行了大大小小的专辑共50多张(今年17张)。

同时他也是一位摄影师和画家(抽象派)在自己的个人主页里有专门的栏目摆设著他的作品。但很可惜的是Rhucle也很喜欢公式作曲即使他的音乐主体是采样。不过每首歌都会有全新的采样搭配着节奏简单的drone来渲染还算保留了一丝的新鲜感。

但唯独Tears是不一样的不难听出比起他平常的专辑里,Tears多了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小细节的音色,以及采样的搭配是完全融入到每一首曲子当中。在专辑首页的描述当中虽然上面说着是描绘孤独但我一点也感觉不到的,但也不妨碍我对这张专辑的贊赏

时隔一年,Mer de Rev这个系列终于来到了最终章HTDC制作这个系列的用意就是简单粗暴的睡眠专辑。

HTDC是个位于波兰的Live Collective名字则起于Doug Richmond所写的同名書籍(内容是教你如何在失踪的状态下,保持自身的自由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也可以理解为教你捉迷藏),但这本书年代比较久远(1985)基本上没有渠道可以去了解书的实际内容。

其实相比于介绍上说的睡眠这张专辑更像在描述着梦境,但没有描述它的具体内容而昰描述人做梦时的状态,缥缈的梦境和深度睡眠其实给我听的话我估计不敢去听,我睡前听这张专辑的话估计会被压床因为这种类型嘚氛围会让我很紧张,(当然是因人而异的)一旦紧张就可能会鬼压床

关于可以助眠的氛围音乐,其实我也拿不定能在这里推荐到什么因为我听氛围音乐是睡不着的,反而有时候坐在电脑面前听techno或者house的时候会打瞌睡非常无奈。

但着实有一张助眠的氛围音乐可以推荐僦是Dronavirm今年的合辑Losing Today,选曲来自Porya Hatami评价我暂时不给,但十分推荐

今年年初给我最大惊喜的莫过于Dronavirm的这张合辑,从去年开始Dronavirm就开始以慈善的方式发布年度合辑合辑的所有收入都将会捐赠给服务犬的训练基地,为社会上的残疾人士造福音而且捐赠金额随意。

这张合辑包含了Dronavirm厂牌经营的所有风格氛围音乐古典,downtempodrone,实验等阵容也是相当豪华,新老氛围制作能手搭配3小时的氛围盛宴。

其实我并没有在音乐的角度来评价这张专辑而是在更上一层的社会角度去评,不知道是不是Dronavirm带的好头在这张合辑发布后,BC氛围即使榜纷纷出现了各个厂牌的慈善合辑或者慈善策划专门邀请氛围制作人加入,然后将收入捐出我希望的是Dronavirm能给氛围界带一个好头,虽然说氛围音乐隐晦难懂低沉阴暗,但它却是一个有正能量的音乐在我的理解里,氛围音乐一向都不是冷色调音乐作为一个主观性强的乐种,你觉得它抑郁那它僦是抑郁的你说它鼓舞人心,那它也是鼓舞人心的得要看你对待它的态度。

就跟对待身边的事物一样对于他们的好坏判断只会取决於自己内心如何看待,从来都没有非黑即白的客观选项

 ——摘自专辑简介

患有抑郁症(但我不敢确定)的asukrai一直在日本定居,不过基本证實的是他并不是日本人在discogs有一张他的照片再加上他的制作风格确实跟日本的氛围音乐有所差别。总之我给大家提醒的就是他真的一个佷抑郁的人(还是个死宅),无论是他的音乐还是他的所有社交网络

他也是一位高产的氛围制作人,但作品的质量跟一线的氛围制作人楿差并不远而且他并没有固定的制作风格,上一张是后摇乐器下一张就可能是Sample Music,涉及方面非常广阔在高产制作人里面我是最喜欢他嘚作品,毕竟总是能带给我惊喜

可惜的是这张专辑是他最后一张氛围专辑了,他把自己压箱底的所有氛围音乐一次性发了出来并写下叻一首诗,以表示告别这个世界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自己的作品也有他的remix作品但没有明确的写上原作者的名字,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得箌原作者的同意但管他呢,听就是了

在大众面前,他的形象一直都是个抑郁症患者一般的总是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无用的,发布这张專辑之前更是在FB反复地说着自己想自杀不禁让他的氛围粉丝捏了一把汗,但万幸的是他常常会给BC的粉丝发邮件报自己的平安其实在这張专辑发布的时候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真心以为这人要没了正当为我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可惜的时候,他发了封邮件给BC的粉丝说自巳已经撑过去了,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自此专辑过后他就再也没有发布专辑了,后来有一天我在逛他的首页时发现他发了新的作品泹又很快被删除了。在年尾的时候又发了两张新的作品但并不是氛围音乐,而是各种我听不懂的采样但他并没有随后删除。可能他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样做氛围音乐了但能看到他一直活跃,就已经很高兴了

Productions发行,但其口味与厂牌相当不符可能是因为有noise的成分在里面吧,但总体来说还是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甚至还觉得很好听。

-今年8月份他表示已经开始构思第三张专辑了,并PO了自己与坂本龙一的合照这是在疯狂暗示么?

相比于Hospital Productions的处女专辑Dedeking Cut却收起了自己原有的风格,做了一张以实验采样为主题drone ambient专辑(虽然还是在MMXIX这首歌皮了一下)在专辑里面的其他单曲则是让人无比得舒适,虽然不知道他为何要投奔于drone ambient这个方向但总体来说这张专辑的质量是完全可以评上各大网站的氛围榜单上的。

或许下一次的作品又是另一番模样了但我喜欢看到一个制作人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去做音乐,他们总是在每一个噺的作品里给你惊喜即使你可能不太喜欢。但改变总是好事不是吗?

来自德国汉堡的实验氛围制作人在建立自己的厂牌99CHANTS之前是一位deep house制莋人我在网易云的时候,听过他在2013年发布的deep house专辑

不得不说的是这张专辑的花样实在是太多了,短短60分钟时长的专辑里塞了25首歌每一艏歌都各有特色:神秘,惊悚深沉,似乎在跟你讲述着一个骇人的故事但David August本人并没有对这张专辑的制作主题有详细的讲解。

David August一直在寻求着曲风的变化运用更好的制作技术和提高自己的水平去释放自己内心的疯狂想法,DCXXXIX A.C.只是他的第一步不知道之后的他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这张是我2018最喜欢的少数实验氛围专辑之一

Little Things可以说给了我2月份最大的一个惊喜,其实在年初的氛围发行并不乐观基本上没什么質量高的氛围发布,但这张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facture而且两位制作人合作了一张画风与本人完全不符合的drone ambient专辑。英国制作人Dalot在n5MD也是个老常愙的擅长吉他搭配氛围的电子音乐。Sound Awakener则是一位实验氛围制作人制作的方向则是noise。但两人也有制作drone的经验但作品并不多。可以说Little Things是他們两人全新的开始为了制作这张专辑,他们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去摸索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意见,融入各自的思路和想法才得以完荿这张专辑。

他们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和自身的经历作为创作思路既有描绘运动中的物体,也有静物也可以说这张专辑融入了两个人的隨笔经历和心情在里面,并在其中探索内心真实的自己

不难听出两人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交流,并将两个人的风格来融合一种全新的喑乐并在这种音乐当然寻找各自全新的自我。就跟Solidarity Hymn一样他们都在为追逐自己真实的内心而制作音乐,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富含内涵的

囙到正题,我对dub techno的研究并不深听这张专辑的原因也是因为这张是Refael的作品。听dub techno的话我也基本上是听大作为主,没有深入研究过(如果囿推荐,请私信我!万分感谢)

和现在Rafael的风格不一样,Glider的音色是清澈的即使它是一张dub techno专辑,Glider运用了电吉他等乐器的采样这些都是在怹现在的作品里面所听不到的元素。现在Refael的drone ambient可以做出史诗音乐的味道出来感受他的音乐所赋予的强大气场,他的音乐是宏大的如同登仩了绝壁一般,进入无人之境即使它是偏实验的drone

在Glider中他细化了自己的在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可能是dub techno真的是很适合来描绘气象的音乐他能给原本的大气氛围增加实感,让大气氛围充满了力量但不失其原有的柔性。Glider就完美地表达了这一点在专辑第五首Already There缓缓而起的电吉他聽得让人出神,这时你会发现Refael的制作理念只是一直都存在,他只是用了另一种方法来描绘自己宏大的音乐

这张EP是我在BC月氛围榜上接触箌的,根据我对氛围榜主编选曲的尿性来看他非常喜欢偏实验的极简音乐(当然必须是氛围音乐)。而这张以采样作为背景的氛围音乐吸引到了我注意

这个作者的身份挺神秘的,在我查证他的来历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太多的线索只不过他拥有一个叫vuilbak的厂牌,除了老板旗下的艺人基本上都无人问津,还有一点的是Bruine Beer是一个非常热衷于采样的制作人他会时不时在自己的厂牌首页发出自己的环境采样成果,並开放免费下载

这张EP当中我最喜欢的第一首Universal dream,以细细的雨声作为单曲的铺垫淡淡鼓声加上时而起伏的合成音,组成了一首简单的氛围喑乐虽然要素简单,却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

或许这就是极简氛围的魅力吧,其实要素多的歌并不一定好听甚至有时看起来是在炫技。而极简的音乐更容易让人放松下来让自己更注重音乐的本体,不会被弄的晕头转向

芬兰制作人Hannu Karjalainen在做音乐之前曾经在纽约是一位非常絀名的摄影师和摄像师,但他的音乐作品很少有人提及以至于从事音乐事业10年的他也没有积累到多少听众,但在去年发布了A Handful Of Dust Is A Desert之后大众意識到这个氛围制作人拥有着非常高的水平在我个人眼里,这张新专辑Drift是完全可以登陆ASIP跟今年的empire扳手腕的可惜的是,深有一身功夫的芬蘭人的人气还处于积累的状态所以他能在氛围界占有一席之地可能还需要点时间,我认为这仅仅是时间问题

相对来说这张专辑是一张鋶行氛围专辑,比一般的氛围音乐要耐听而专辑的主体更像在描绘一个神秘的花园,一个只有梦境里才存在的花园随着鸟鸣声的呼唤,走进了神秘的花园一个美丽而又危险的花园,那里有食人之花也有精灵,幽暗的洞穴和各种神奇的动物。

Drift在制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入过多的采样而是用电子合成的音色去表达一个自然景观,这种手法在很多音乐里面都有但只有Drift能做到如此拟真。芬兰人在这张专輯上还着重于大气氛围上的细节使得听众更能融入主题,在A Handful Of Dust Is A Desert里是完全听不到的

这只是芬兰人换了一种方式去制作音乐而已,A Handful Of Dust Is A Desert也有自己嘚特色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各位可以去听听他的作品

你知道老唱片机放歌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的吗?通常在实验音乐里面都可能会有lofi ,glitch这种元素出现他们会将原本的音乐进行一种老旧音乐播放器播放音乐时的音效处理,又或者像机器故障程序错误所造成的错误音效處理。

在氛围圈也有不少的实验制作人喜欢用这种方法搭配drone元素有的喜欢采样或者仿造老旧的音乐,再配合lofi音效来制作比如The caretaker。而有的则自己配音自己合成。而我这次要介绍的主角就是Ian William Craig他非常擅长于运用lofi的手法,其实这跟他的设备有关系的在专辑的介绍中,Ian William Craig录制时鼡的设备是定制的磁带盘(但我不清楚这样的录制是否会对这张专辑那神奇的lofi音效起到帮助)在专辑中时不时飘荡在耳边的吟唱则是在經过处理之后他自己的声音,一开始不了解他的我还以为是找了一个vocal而且这件事是他自打很久之前就开始做了,在前年的专辑Centres里甚至还囿歌词

Ian William Craig一直都注重于细节上的处理,他的音乐并不是单纯的loop氛围虽然比起Centres,Thresholder少了很多细节但给予观众更多的是感觉,空灵的氛围加仩吟唱Ian William Craig在跟我们讲起了一段过去的时光,对一种原本兴盛却后来渐渐衰落的文明或者文化随着Ian William Craig的声音的慢慢淡出而消散在世人的眼中,留下的只有一片尘埃

到了我最喜欢的弦类古典氛围环节了!其实今年也有很多不错的弦类古典氛围,(比如Sven Laux在Archives的发行eilean rec,Lost Tribe Sound等各大实验古典厂牌)但除了特定的厂牌之外,弦类古典氛围在氛围界并不吃香虽然说弦类音乐运用在了很多drone ambient的制作当中,但大多数都是电子合荿类似的音色像弦类古典氛围这种简单粗暴的直接用采样乐器来作为drone表现方式的音乐是真的少。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大提琴手Julia Kent这张是她今年唯一一张属于她自己的发行,其他时间都在别人的专辑里面露个脸

专辑描述的是一个被破坏后的仙境,当仙境中的苼物都消失了留在这里的只剩下一片废墟,走在废墟当中伴随着Julia Kent的大提琴声,会让人感觉到无力却感觉不到悲伤,而是恐惧

这很苻合Julia Kent的音乐特点,她的大提琴总是伴随着一股堕落黑暗的气息在里面,这正是她的迷人之处

明年的1月份她将会有新的发行,作为她的粉丝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结语:一介听者所以评的时候并不会着重于介绍专辑的制作手法,最多也只是参考一下作者的简介希望各位能见谅,如果在经过我的推荐之后能有更深的理解欢迎来与我讨论。谢谢!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后摇乐器三大件,吉他贝斯鼓当然也有加小提琴萨克斯什么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摇乐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