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悠的所有作品怎么会在他的作品上写秦国的文字

墨翟,《史记》在《孟子荀卿列传》留下了24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我想从四方面来简介这一位孔孟之间诸子百家最伟大的人——墨子。

1.生于何时。从这短短的24个字当中,我们无法判定墨子究竟姓甚名谁。据考证,墨翟应该与孔子弟子——子夏同一时代,差不多是差了孔子一辈;大约活动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2.姓甚名谁。墨子,有人说他姓墨,有人说他比较黑,所以叫墨子,这也可能,因为墨家门徒个个都是在列国奔走,晒太阳比较多。

3.出生何地。关于墨子的出生地,司马迁说他是宋国人,有人说是楚国人,胡怀琛、卫聚贤说他是印度人,全祖同、陈盛良笃定他是阿拉伯人。

4.师出何门。《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子曾是儒家门徒。

我们不难看出,墨子就是个谜,如同他的墨家,为何首领叫做巨子。老鲍称呼墨子为帝国的叛徒,我斗胆提出,墨子实在是帝国的民工。

墨子在学习儒学时,“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创立了墨家,且应者云集,《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1.兼爱。爱这个字,不是这里的重点,因为爱是普世价值,东西方所共同尊崇;就是在春秋战国,儒家也是提倡爱,仁者,爱人。墨子的爱,重点在兼,即无差别的爱。我们不能小看这入儒墨二者在爱之间的差别,因为一旦我们将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上升到国家伦理层面,就很可怕。儒家提倡有别爱(分等级的爱),所以要“亲亲”,在政治上就要任人唯亲;墨家要兼爱,所有要“尚贤”,在政治上就要任人唯贤。

我们在价值尺度层面,自然很容易认同,兼爱要优于别爱;一旦我们回到事实尺度面前,如何实现兼爱,墨子的论证也是很微弱的,他说,第一,尧舜禹都是兼爱尚贤的,所以有禅让;第二,君王提倡的,老百姓都会响应,他举例子,如楚灵王好细腰,大臣百姓自觉挨饿;越王勾践好勇士,士兵们不惜生命;晋文公重耳好敝衣,人们纷纷穿破衣;挨饿、好勇、敝衣,这三种难事,君王提倡,也能形成风气,何况是“兼爱”,这一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呢!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论证似乎有一点可笑,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墨子的良好心愿呢!

墨子基于兼爱的基础上,认为,天下混乱是因为人们不相爱,而这不相爱正是由于亲亲,亲亲就会自私,自私乃为天下害,墨子何其犀利也,他第一个石破天惊指出,统治者是自私的本质。当孔子还在迷信周的公天下时,他早已看穿了不过是家天下的把戏。

2.尚贤。尚贤这一诉求,基本上是墨子这一底层劳动者,帝国民工的政治诉求。墨子指出,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富贵,不过是因为他们是王公大人的骨肉至亲,这样的人一定聪明吗?如果不聪明,如何能够治理好国家。墨子指出了封建世袭之弊端。我们如果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来看这一段历史,尚贤这一主张,不正是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关键一跃吗?

历史学家何炳棣就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但事实上,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

3.非攻。电影《墨攻》,刘德华所饰演的墨者革离帮助守住了梁城。墨子本人也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

4.节用。节用包括了非乐。墨子倡导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在那个年代,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就连孟子所倡导的王道,也是七十岁的人才可以吃肉、五十岁的人才可以穿好衣服,物质匮乏的年代,以农耕文明为主的黄河、长江文明圈,生产力水平有限。400多年后,汉武帝将几代之积累全部耗尽;又800多年后,唐帝国在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怛罗斯之战之后,盛唐气象一蹶不振。值得关注的是,墨子那时候就有计划生育的政策主张,他指出,男子二十必娶、女子十五须嫁。

墨子一连用了四个非,《非儒》《非命》《非乐》《非攻》,可见墨子对以儒家尊崇的礼乐的周王朝文化的否定。

墨子的政治构想中,已经没有了周天子,他是第一个以国家为主题的思想家,他把诸侯之国和大夫之家合并为国家,以代替天下这个概念,他在为诸侯大夫提供政治之水,因为国家从这些诸侯大夫中产生,所有的臣工都要尚贤中出来。

墨子所推崇的最高位——天,因而他有鬼神之说,在这里,无论是墨子还是孔子,对鬼神之说,都是采取同一主张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墨子认为有鬼神存在,我们千万不要嘲笑这些大师,他们居然信鬼神,请注意,孔子已经告诉我们了,如在?何意?祭祀的时候信,平时是不信的。墨子也一样。因为在那个时代,在各自的哲学架构中,一旦没有了鬼神之说,人们就会缺乏终极敬畏。

神在这里,不过是一种权力之外的约束。大哉,墨子。

来看一个小故事。传说,公元前439年,楚惠王(在位57年)在公输班(就是鲁班)的劝说下,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就去楚国跟公输班辩论,阻止了楚国伐宋,然而墨子回到宋国时,宋国人却不让墨子进城。【墨翟陈辞,止楚攻宋,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

再来,看看北上广深的都市圈,诚然,需要像《致青春》里面的陈孝正、郑微这样的人类文明设计师,更需要是千千万万的民工在奋斗,而他们却很难买得起房。他们唯一能够去得起的自己创造的地方大概是公园。

所以,我说墨子是帝国的民工。一来与其出身相符,二来与其事迹相合。

最后,我想以何先生的一段话来结束本篇,完成此篇《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论文之后,不由得对墨子及其忠实信徒非讲一两句纯感情的话不可:墨者原有兼爱非攻无私救世的清补良药,竟被时代巨变无情地化为本身生命的强酸消溶剂——这是国史和人类史上值得讴歌赞叹的永恒悲剧!

}
习题题目 34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4.8%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3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4--2014年安徽亳州市利辛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习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1)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于什么时期?他们的涌现形成了思想领域的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材料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方士、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三:(3)材料三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材料四:(4)材料四中的图片是清代丁云鹏所绘《三教共栖图》,三教指什么?“三教共栖”反映的是怎样的局面?这一现象应当出现于何时?(6分)(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采取截然不同态度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持什么态度?(4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第(1)题考查了人物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开创了墨家思想,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开创的法家思想,这些思想的涌现使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2)题结合材料中“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和“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可以判断这是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的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此措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手法残忍,残暴。
第(3)题辨别图片中的人物特征及文字提示,可知此人物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董仲舒提出的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并进行推行,使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而且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因此董仲舒是汉朝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第(4)题中丁云鹏所绘的《三教共栖图》描绘了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这是作者的想象图,其中释迦两侧的岩石上,分画孔子与老子侧坐,他们分别是儒教、道教、佛教的开创者。三教共栖是指儒释道三教思想并行于世,反映出中国改变了自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统治思想,对三教思想兼容并包!
第(5)题可以从两个统治者制定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方面来考虑,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以最终维护封建统治。在当今党和政府在思想方面实行的是兼容并包的政策,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并且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继承创新。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1)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于什么时期?他们的涌现形成了思想领域的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材料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1)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于什么时期?他们的涌现形成了思想领域的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材料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方士、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三:(3)材料三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材料四:(4)材料四中的图片是清代丁云鹏所绘《三教共栖图》,三教指什么?“三教共栖”反映的是怎样的局面?这一现象应当出现于何时?(6分)(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采取截然不同态度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持什么态度?(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1)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于什么时期?他们的涌现形成了思想领域的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材料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方士、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三:(3)材料三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材料四:(4)材料四中的图片是清代丁云鹏所绘《三教共栖图》,三教指什么?“三教共栖”反映的是怎样的局面?这一现象应当出现于何时?(6分)(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采取截然不同态度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持什么态度?(4分)”相似的习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子悠的所有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