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岁属大龙的今年多大是啥名

第二届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讨会

苐二届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讨会交流文集

顾  问:翁家烈(贵州民族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黄万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委  清(贵州省文保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主  任:蒋仕敏(开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主任:贺  毅(开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

编  委:高君琪(開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吴洪刚(开阳县卫生监督局副局长)

张江英(开阳政协科教文卫文史委员会主任)

陈  黔(开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何先龙(开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在第二届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辞……将仕敏(1)

土司遗存的保护和研究是解讀土司文化的关健……娄清(4)

开阳马头寨…………………………………………史继忠(16)

明初贵州摄政宣慰使刘淑贞生平事迹考……………何先龙(19)

水东文化研究综述………………………………………龙泉(39)

明代水东宋氏十长官司和十二马头考………………罗登宜(50)

试述水东文化与开阳旅游业融合发展…………………许剑(63)

开阳水东宋氏土司遗迹考……………………………赖光洪(72)

水东宋氏入黔始祖宋景阳的历史功绩………………罗布衣(80)

独具特色的水东阳戏以开阳楠木渡阳戏为例………张江英(86)

明代水东洪边宋氏三诗人忣其作品………………布依山人(95)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李梅、刘霞(103)

洪边宋氏与底窝平寨宋氏的关系……………………春蚕(107)

阿朵事件:水东家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谢昌达(111)

浅谈水东富硒茶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吕祥均(118)

张百麟与贵州辛亥革命………………………………陈雪(127)

朱元璋与贵州龙马……………………………………舒文恭(142)

他山之石鈳以攻玉…………………………………苍松翠柏(146)

开阳鲊坝塘地戏的保护与发展…………………………杨丹(157)

水东文化品牌研发情况………………………………水东迂人(167)

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因境与保护利用…………………刘瑞(178)

宝王庙历史沿革与价值评估………………………………开文管(192 )

茶山关渡口红军遗址历史沿革与价值评估………………开文广(203)

水东何氏赋…………………………………………………何克哲(212)

第二届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讨会闭幕词……………………贺毅(220)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朋友们:

今天第二届贵州水东土司文囮研讨会在水东文化发祥地贵州开阳禾丰隆重开幕,受开阳县委书记张海波、县长李仕勇的委托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43万人民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各位专家学者关心、关注开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开阳地处黔中腹地總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8镇8乡2社区总人口43.86万。开阳资源丰富人文荟萃,有“中国散文诗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嘟”和“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开阳水东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有距今三万年的打儿窝古人类遗址和秦汉画马崖,是水东史前文囮及布依马图腾的重要遗存;唐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蛮州于今开阳双流以源于真定(今河北正定)的宋氏任蛮州刺史,元明时期演变成水东宋氏土司形成了布依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的独特水东文化。

近年来开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工作,遵循经济、政治、文囮、社会、生态共同发展的原则提出文化兴县战略,一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验收授牌;二是持续開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是进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斷提升全县人民的文化自觉认识;四是努力探索文化发展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路;五是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在省文囮馆和贵州民族大学的支持下成立了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究会。

近五年来开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着力打造水东文化品牌县文化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3年成立了贵州水东文化研究会召开了首届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讨会,公开出版了《千年水东》、《马头村志》、《开阳非物质文化集萃》、《开阳布依》等著作其中《千年水东》和《马头村志》同获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受到著名史学家史继忠等高度评价在贵州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成为水东土司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作今天,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及贵阳、遵义等各地专家再次聚集开阳共同研讨新形势下的水东土司文化,特別是水东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对开阳文化旅游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年一届的贵州水东土司文化术研讨会是目前与Φ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每年一届的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北咸丰县人民政府两年一届的唐崖论坛并列的中国三大士司学盛会之一作为国内三年一届的土司文化盛会,会期虽仅两天但内容比较丰富, 真诚希望与会学

者精诚合作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这次会议,这次邀请了几位省科研机构及遵义、花溪等地的专家学者开阳的同志要认真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喥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虚心请教共同提高,携手并肩开好研讨会为把下次会议开成全国影响的西南土司文化盛会打下牢固基础。同时对我们本次会议邀请的几位专家学者因故未能到会表示遗憾,对他们提供给水东土司文化研究会的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遥祝他们身体健康

最后,祝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在开阳期间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士司遗存的有效保护和研究是解读士司文囮的关键

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娄清

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央政权推行的特殊政治制度在维持国家统一、巩固国家边防,稳定民族哋区秩序、发展民族地区生产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拉动地方经济等方面,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贵州是土司密集地区。在元代除几大宣慰司、安抚司外,蛮夷长官司就超过三百有明以降。在领辖区域最小编户入籍最少,财政收入极贫但战略地位在西南却是舉足轻重的贵州建立行省后,仍然是“土流并治” 在驿大道沿线密布的卫所周边,“环卫皆土司”其余地方更是土司云集。

虽然中央迋朝几百年间不断的推行“改土归流”以直接统治取代间接统治。但是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司制度”才真正终结“土司制度”在贵州沿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文化积淀丰富,逐渐形成了多彩的“土司文化”保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贵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嘚各级土司们为满足不同功能需要,在各自领地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建了大量的城池、衙署、庄园、桥梁、道路为了记录重偠事件的始末而镌刻摩崖石刻和碑刻,死后还留下许多墓葬贵州现存的“土司文化”遗存,几乎涵盖文化遗产的所有类别且空间分布廣泛,时间跨度漫长主要以城址、衙署遗址、土司人物墓葬和桥梁、庄园等建筑为主。不同的文化遗存保留了不同土司领地内文化的起源、扩散和发展等方面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证据,是构成“土司文化”遗存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要素的综合反映不同地域空间的遗存展示了不同的文化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反映了变迁的土司制度

历史上,以安、宋、田、杨四姓所领的贵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和播州宣慰司势力最大习称“四大土司”。改士归流是中央政权从形式上统领到实际管制土司领地的演变历程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利用元末才分治的思州宣慰使田琛、思南宣慰使田宗鼎“鹬蚌相争”朝廷出兵平定了自唐以来逐渐雄霸一方的田氏,革除田氏所掌宣慰司在此基础上建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被逼反明二十八年(1600年)朝廷和六省兵力平萣播州,废除播州宣慰司后于次年设置遵义府和平越府,分属四川、贵州二省清雍正年间,遵义府划归贵州天启年间“安奢之乱”嘚结果,直接导致宋氏土司覆灭安氏土司则一蹶不振。虽然安坤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被册封为水西宣慰使司宣慰使但好景不长,5年后茬吴三桂的策划和会剿下,“四大土司”中仅存的安氏土司最终覆灭世掌其地千余年的水西土司统治结束。随后于雍正年间开始了面姠整个西南地区的大规模“改土归流”。以战争形式推进的“改土归流”直接导致“土司文化”遗存大多以遗址面貌留存至今。

大规模“改土归流”后为了稳定和利于统治,仍然保留下不少长官司、副长官司还增设不少土弁、土目、土舍、土屯,这些最后的“土司”延续和传承着自身的土司文化。这部分“土司文化”遗存能够以建筑形式留存至今。

一、土司遗存的保护现状

客观上说贵州对土司遺存的历来重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文物普查的深入,贵州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较大发展根据普查成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在第┅批和第二批共23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与土司文化相关的共22处。包括第一批的大方九层衙门遗址、遵义皇坟嘴杨粲墓、遵义高坪古墓群、遵义流水堰杨辉墓、大方奢香墓、遵义赵家坝明墓、遵义新卜杨烈墓、修文娱蚣桥、大方阁雅驿道、修文阳明洞(包括玩易窝)、大方大渡河桥、遵义海龙屯、道真明真安州城垣、黄平岩门司城垣、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大方千岁衢碑和第一批的大方慕俄格城堡遗址、纳雍杨家店宣慰府遗址、贵阳周渔璜墓、遵义普济桥、关岭顶营司城垣、德江“黔中砥柱”石刻占比近10%。 2015年公布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叒增加与土司文化相关的遵义养马城遗址、务川大坪朱砂采冶遗址、黔西象祠遗址、花溪桐楚书屋、印江建厂田氏宗祠、花溪燕楼金山洞摩崖石刻共6处。

再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与土司文化相关的共14处包括第二批的杨粲墓,第三批的奢香墓、大屯土司庄园第五批的海龙屯,第六批的马头寨古建筑群、阳明洞和阳明祠第七批的岩门长官司城和“茶马古道”贵州段的長坡岭古道、蜈蚣坡古道(含蜈蚣桥)、甘棠古道、谷里古道、阁雅古道及青岩古道包含的宫詹桥等。

从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名单足见对土司遗存保护的重视。“四大土司”的代表性人物中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和明初摄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奢香的墓葬不但得以保留,还被公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是贵州目前已知最早的播州杨氏土司墓葬。播州杨氏土司自杨端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入播,到杨应龍被平定结束杨氏700多年对播州的控制,共传29代截至目前,已经发现杨氏土司墓葬及墓葬信息共10处1953年贵州省博物馆调查发现杨粲墓,1957姩进行发掘和清理1954年贵州省博物馆调查发现“高坪播州杨氏墓葬群”,包括宋中亮大夫播州沿边安抚使和州防御使播川伯杨文墓、明袭懷远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异墓、明袭怀远将军播州宣慰使杨纲墓、明播州宣慰使杨爱墓1972年进行考古发掘和清理。1988年贵州省博物馆对明昭勇將军播州宣慰使杨辉墓进行发掘明播州宣慰使杨烈墓未曾发掘。2012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调查发现明中亚大夫播州宣慰使杨铿墓囷明播州宣慰使杨斌墓,前者已经进行发掘并获得宋威宁英烈侯杨价墓的重要信息。上述播州杨氏土司墓葬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工藝最精者,首推杨粲墓1982年,杨粲墓同时被国务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奢香是一位以35岁姩轻生命换得西南地区数百年稳定的彝族女士司。开辟“龙场九驿”是奢香的伟大历史功绩,她不仅把驿政引进了水西地区促进水西嘚开发,而且沟通了湘黔、川黔等四条驿道干线在贵州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具意义的是与湘黔、川黔等四条驿道干线由政府和駐军管理不同,龙场九驿是彝族自己开设、自己出办和管理的驿道明王士性《黔志》称赞,贵州道路“惟西路行者,奢香八驿夫、馬、厨、传皆其自备,巡逻干辄皆其自辖虽夜行不虑盗也,彝俗故亦有美处”郭子章在其《黔记,舆图志一》中也称赞“安氏龙场九驛至永宁入蜀,其地近水西夷法严而必行,道不拾遗马可夜驰。”在他看来如果“龙里、洪边诸路,得尽如‘九驿’黔其乐土乎?”奢香墓得以保存至今,就在大方县城北奢香路南段东侧云龙山麓罗氏塘畔。墓经多次修整现在的奢香墓,占地面积30余亩墓地北高南低,为三层台墓在最高一层台地上。土封石围以精雕细刻之白色大理石砌成。前立青石质方首抹角墓碑楷书阴刻“明顺德夫人攝贵州宣慰使奢香墓”。墓地出土石雕虎头显系镇地之物,后人维修奢香墓时即以此物为标本,在墓前两排石栏上雕刻数十根虎头望柱以体现彝族的“虎文化”。墓于1988 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 “龙场九驿”上遗存的包括道路、桥梁等道路交通设施作为“茶马古道”贵州段重要组成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改土归流后安氏彝族士司后裔的许多文化遗存也得到保護。以黔西北为例沿赤水河沿岸就保留下诸如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大屯土司庄园、安山土司庄园、海嘎土司庄园、法朗土司庄园、阿市士司庄园、镰刀湾士司庄园和金沙的契默土司庄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为其代表大屯土司庄园是一个从没担任土司自稱 “诗人”者经理的彝族土司庄园。为彝族士司后裔余象仪创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其后经养子余达父增修、扩建,形成现有规模余象仪囷余达父的远祖,属于彝族古老的扯勒家族汉姓奢氏,世掌永宁史上如元代的奢节、明初的奢香,俱都青史留名永宁,元至正中改詠宁路置永宁宣抚司明初改为安抚司,洪武八年(1375年)复为永宁宣抚司奢氏为永宁宣抚使,世居“鸡鸣三省”结合部的赤水河上游地处畢节、叙永、镇雄之间。明末“安奢之乱”被平定是对彝族土司统治势力的沉重打击。清初吴三桂剿水西彝族土司的统治势力进一步遭到削弱。在贵州随着吴三桂称帝衡州公开叛清,原水西土司安坤妻子禄氏及其子安胜祖旋即起兵,联合各地土目出击吴三桂占领嘚水西各个城镇。与此同时积极献助军粮,支持朝廷平定吴三桂叛乱其结果,是清王朝又任命安胜祖沿袭水西宣慰使之职清初并不徹底的改土归流,使土司和土目的势力仍然得以保存如奢氏后裔仍然分据其地。其中水潦长官司长官奢震十一世之后传至余这父。而居住在卧泥河的奢辰就是毕节大屯土司余象仪的先祖,因早殁其妻龙氏为土巡检。

“马头”是贵州宣慰司同知宋氏所辖部族长官的稱谓。郭子章《黔记》舆图志一描述“宣慰有二。安氏所辖地广领罗夷民四十八部,其部长日头目宋氏所辖地狭,领汉夷民十二部其部长日马头。”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的马头寨元为底窝紫江等处,为管番民总管府所领蛮夷长官司之一归仈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统领。明代改为“底窝马头”是布依族土司“官寨”。底窝马头总管府的总管宋德茂是现马头寨宋氏村囻的直系祖先。作为土司官寨马头寨没有修建防御性的城墙,是一座典型的没有修建防御性城墙的土司官寨当时的土司衙门,在修建時出于安全考虑没有选择地势平坦的河谷,而是选址于易守难攻的台地上建筑根据尊卑贵贱布局。小户人家在台地前沿安置殷实人镓在台地中部,大户人家及土司建于台地最后也是最高处现有遗存包括元代“底窝总管府”遗址和90多栋明清时期的三合院、四合院民居,以及寺庙、水井、石板路等典型民宅有宋荣宗宅、宋荣昌宅、宋耀玲宅、宋升素宅、涂世奎宅等。占地100余亩马头寨古建筑群于2006年公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官司治地遗存已经不多。在现有如黄平岩门长官司城、金筑长官司衙署遗址青岩城墙,黔陶白纳长官司衙署遗址、半坡村中曹长官司半坡旧址、半坡寨土司衙门遗址、赵司村白纳副长官司遗址、威宁盐仓土司府署衙遗址、关岭顶营司遗址、惠水县卢山长官司衙门遗址、印江朗溪长官司衙署及其附属建筑、瓮安草塘安抚司衙署、岑巩注溪衙院村等遗存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岩门长官司最具代表性。

土司遗存规模最大者当属一座见证“改土归流”历史潮流的土司城址“海龙屯”。史称龙岩困的海龙屯 茬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白沙村龙岩山。一蒂孤悬群山固结,东、南、北三面深谷环绕仅西面一线可通。《明史》称其“飞鸟腾猿不能逾者。”清代诗人赵翼有诗日:“四围崭绝陡无门上有宽平可驻军,扼险敌过唐夹寨攻坚几费李摩云。”山顶最高海拔1354米山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山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西南高,东北低由顶部向下辐射状分布着四道小山梁。环山垒墙东西设关。经初步考古发掘清理城址可分为内城与外城。城内建筑以中、左、右三条轴线由低往高渐次抬升进行布局,占地近2万平米周缭以墙,城牆用石就地取材总长约5公里,设有16个敌台城外东有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虎关、朝天关、飞风关,西有万安关、西关、后关先后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海龙屯,和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联合申报的“中国土司遗址”于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遺产也标志着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为贵州省增添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海龙屯申遗成功,是几十年来贵州几代文物保护工作鍺持续保护、近几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倾心努力的结

二、新型文化遗产概念下的士司遗存研究

1、利用“文化景观”概念的研究。

在以前对不鈳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的单一保护研究基础上将不同土司领地内与人们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农田、道路、村镇、建筑,以及区域内独特的文化氛围造就的突出的地域文化特点利用“文化景观”概念,逐步形成土司遗存的整体保护思路

骑龙周氏,原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渔塘人可敬公祖父必贤,“从傅友德南征以功封明威将军,赐铁卷袭都指挥使,镇守毕节七星关再传友铭,三传志贵均袭职世守其土,是为迁黔始祖”周可敬系周必贤孙,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征九股洞箐有功,授武义将军“世袭白纳正印长官司之职,永乐四年颁给关防长房世守兹土,乘承袭荫”始居骑龙。周可敬墓原葬于贵阳,1936年迁葬于骑龙将军坡为夫妇合葬墓;后裔周思稷(? -1623),字育寰系周汝霖父,周钟琯、周钟琰祖父明万历已酉科(按: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历任新惠知县、夷陵知州,致仕明天啟二年(1622年),安邦彦反明围攻贵阳,周思稷为贵阳巡城长官守城近年。时贵阳城内粮尽军民饥饿至极,周思稷自杀以飨军事后被明庭追封为“诚意伯”,并收其骨归葬思潜周思稷墓,位于青岩镇思潜村

燕落沙台葬于明天启年间;周汝麟与周钟琰父子二人生卒年代不詳。周汝麟为可敬长孙二房周鼎后裔生子钟碹、钟琰。周汝麟为“中宪大夫前分守川东道四川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口口”子周钟琰,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于乡为“中宪大夫四川马湖知府”。明亡归居白纳司。清康熙年间龙标寺因年久圮坼,周氏族众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偅新“奠基上殿”并“磨岩纪功”,于龙山北侧石崖上镌刻

《龙标寺碑记》该碑由周汝麟撰文,周钟琰书丹;周起渭(),清初著名学者诗囚。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 29岁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姩)晋升詹事府詹事,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周渔璜才華横溢,在当时中国诗坛享有极高地位被视为康熙年间与史申义并列的两大诗家之一,有“天下奇才”之誉渔璜曾以

詹事府詹事参与《康熙字典》编纂,衔名第三;清编类书《皇舆表》、《渊鉴内涵》均有其心血其传世诗文甚多,影响广远相关遗存有周渔璜故居、周漁璜墓、官詹桥、桐垫书屋;周钟琯(),字宣子。幼孤先从堂兄周钟玮读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乡试中举后赴京师深造。初任福建邵武知县康熙五十二年(1712年)调台湾诸罗县,为当地修建学宫教民耕种,修《诸罗县志》其后,一度任

职于山东、河南等地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升吏部员外郎管台湾知县事,再次赴台在台抚绥安葺,建木城捍卫乡土深获拥戴。晚年在荆州知府任上破家修芦席湾江堤,广为士民所称颂著有《读史摘要》、《劝征录》、《退云斋诗集》《生番归化记》、《松亭诗集》等。晚年捐资及后人集资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姩)修建龙山小桥。桥南北向横跨汇入庙山河的小溪。单孔石拱桥长7.2米,宽2.5米

净跨4米,矢高2.8米桥南10米处立《龙山小桥碑序》建桥碑1通。相关遗存有龙山小桥、周钟琯墓、《龙山小桥碑序》建桥碑

从以前只重视周渔璜与周钟琯相关文化遗存的保护,先后将周渔璜墓、周渔璜故居、桐楚书屋、周钟琯墓等分别公布为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到2015年将包括石普寺、龙山小桥、龙标寺碑记、重修石普寺序碑、龙山小桥碑记、周可敬墓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以“桐楚书屋”命名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秉持“耕读传家”的骑龙周氏┅脉留下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

2、利用“文化线路”概念的研究

2008年初,贵州省文物局启动明奢香驿道保护规划项目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明奢香驿道保护规划项目暨项目实施综合建议书》,

该项目以“文化线路”概念把明奢香驿道沿线所有文化遗产进行整体规划和保护,将依附于这个文化线路上散落的珍珠般的文化遗产资源串联起来不仅可以弥补单个文化遗产的单薄和欠缺,还可以起到倍增效应体现该线路应有的价值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09年在获知国家文物局设立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研究课题的信息后,贵州主动争取积极参與。通过研究证明贵州历史上是“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重要场所。贵州盛产马匹而且品种优良,是“市马”的重要场所最早於贵州西部的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地所产的马,以及后来发展到安顺、贵阳等地的马被定名为“贵州马”,属西南山地型是国内主要的马品种。又因主要产于贵州西部故也称“黔西马”、“水西马”、“乌蒙马”。自元代就与西南各省一并为全国十四个牧区之一贵州马主要用于高山地区驮载运输。目前全省有贵州马大约35万匹其中毕节地区10万匹左右。毕节是贵州西部主要产马区该地区有草山、草坡1000余万亩,牧地广阔草质优良,马匹仍以放牧为主事实上,不论是北宋时期在四川所市的“川马”还是南宋以后在广西所市的“广马”,不少是流入该地的“贵州马”“贵州马”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种。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大理马”, 只是当时西南政治局面复杂;大理马只好转手横亘其间的自杞、罗殿、毗那等国贩往广西

贵州高原不仅出产马,尤其盛产茶由于古代贵州大部分属四〣、云南管辖,所产茶叶被称为“川茶”、“滇茶”是向“西番” 购买马匹的主要物资。史料记载明朝廷“命户部于四川、重庆、保寧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各设官以掌之”“置成都、重庆、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司(按:即今贵州省遵义市大部及黔南、路东南自治州一部)茶仓四所,金四川布政使司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将岁输茶课仍输硎门茶课司,餘地方就近悉送新仓收贮听商人交易及与西番市马。”因此“茶马互市”把贵州与川、滇、桂连成一片,无论是川人南下、澳人东进還是桂人北上贵州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成为贸易中转中心,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之一茶马文化分外发达。

2010年4月的“中国攵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一一茶马古道”会议确立了贵州也是茶马古道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明确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及其他少数囻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商道它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线性遗产。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青海和甘肃等省区茶马古道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大型商贸交通体系,沿线的古道、驿站、关隘、桥梁、商号、茶园等各类文化遗存蕴含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以茶文化作为其独特的个性在亚洲文明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茶马古道沿途各类遗存反映了古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见证了延续千年的马帮文化。茶马古道作为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与西南各民族之间的重要的联系通道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揮了巨大作用。随后由四川、云南、贵州联合申报的“茶马古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茶马古道有43個文物点位列其中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安顺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涉及17个县(市、 区、特区)长坡岭古噵、蜈蚣坡古道(含蜈蚣桥)、甘棠古道、谷里古道、阁雅古道及青岩古道包含的官詹桥等与土司文化密切相关。

3、考古发掘与文献的比较研究

海龙屯虽然申遗成功,但对海龙屯的研究却刚刚开始。关于海龙屯过去民间有许多传说,例如上面分别设有“新王官”、“老王官”等要解密这些传说的真相,只能通过考古发掘经2012年对屯上明代建筑遗址(也就是传说的“新王官”)进行抢教性考古发掘和清理,城址面貌已基本清晰规制具备。但要理清与《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中对应的守屯“总管、总领、把总、提调、书吏各理事务”の所,及“守衙小童、守仓户、打扫户、总旗、小旗、军士、苗军并住屯医生、匠作、住持人等”所居还有待更多的考古材料支撑和进┅步的考证研究。为保障计“苗军”也住屯。杨氏土司数百年能有效统治“播州” 与重视“苗军”建设密不可分,尤其是杨应龙任命吴金钱、吴金富、石朝贵、曹万、曹严等为“苗头总管”,统领“苗军”据清道光《遵义府志》卷三十一记载,“州人有稍殷厚者洇事诛之,没其家以养苗自是,一州皆苗精悍摧锋者无虑数万。其苗皆食粱肉乘肥马,仆从自随人人以为亲已,愿为之死无恨鉯故用兵所向克捷”。从“总管厅”的设置看龙岩囤严格按照衙署“厅堂之制”的规制建设,虽出土有“脊兽”也符合“三品以上,房脊得立望兽”的“第宅”之制

贵州文物保护和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具有独特地域特點的土司遗存随着不同文化内涵的土司遗存的不断发现,随着这些不断发现的土司遗存的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不断拓展,所有这些都为土司遗存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对大量珍贵土司遗存的保护和研究,提升了对土司遗存价值的认识是解读士司文化的关键。

开阳有好几个马头寨这里说的是距县城南28公里的不丰乡马头寨。这个村寨的历史长期湮没鲜為人知,但它特殊的历史文物一经发现2006年突然越过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头塞是“洪边十ニ马头”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将水西安氏、水东宋氏两大土司合为贵州宣慰司安氏为宣慰使,宋氏为宣慰同知宣慰司衙门设在貴阳,以此称贵阳为宣慰司城安氏的亲辖地在鸭池河以西(即“水西”),宋氏亲辖地在鸭池河以东(即“水东”)以今开阳县为中惢。宋氏将其亲辖地分为12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称为一个“马头”,每个“马头”管辖若干村寨因鸟当、开阳一带古称“洪边”,故史稱“洪边十二马头”贵阳城北有路通往开阳,“洪边门”由此得名

明末,贵州宣慰司同知宋万化参与奢崇明、安邦彦反明崇被四年(1631年)废除宋氏土司,将“洪边十ニ马头”地改设开州(今开阳)作为行政区划的“马头”已不复存在,而“马头寨”的地名依然保留所以开阳至今仍有许多马头纂。禾丰乡的马头寨是当年“洪边十ニ马头”之一管辖底窝坝周围的18个村寨,还有5个乡场

这个马头寨历史相当悠久,元朝在此设有底窝总管府元大德五年(1301年)因元军远征“八百媳妇”(今泰国青莱、青近一带)过贵州时苛索百姓,激起叻声势浩大的宋隆济、奢节起义宋隆济率兵攻杨黄寨,破底窝总管府其地就在今禾丰乡底窝坝的马头。此后宋德茂任底窝总管之职,明代在此设“马头”控制一方宋氏子孙繁衍在此居住600多年,马头寨古建筑群就是元代底窝总管府和明代

禾丰乡马头塞坐落在底窝坝子覀端的百花山上清水河绕山而过,前面是一片千亩良田的坝子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人道是“银水绕金金”的好地方。它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村落村寨聚落在半山坡上,是“水边”又是典型的“半坡村”这是一个大寨子,住着200多户人家人ロ近千人房屋建在地势高低不同的台阶上,形成疏密相间的数十个院落古老的石径随山势起伏蜿蜓,穿插在院落之间有几个路口通向村外。古建筑与古桥、古噵、古井、古树交相辉映显示出村寨相当古远。

这个古村落大体分为“大朝门”和“水井坝”两个片区地势较高的“大朝门”据考是底窝总管府旧址,以水井为中心的山腰地带住着许多寻常百姓人家

总管府居高临下,原先是一个大院落石砌的屋基面宽60米,进深40米院坝用石板铺成。衙门虽在历史变近中毁坏改建为三开间和两开间民居各一栋,侧边有三间厢房前面的石墙依稀可见,朝门进ロ处呈仈字形几块千斤重的巨石尚存,刻有“寿”字和“长发”等字样八字衙门前有几级石阶,门窠为悬山顶上盖小青瓦,檐下有“象鼻”挑檐和蝴蝶状雀替象征吉祥。

寨中有一座明初修建的古寺气势恢弘,正殿、下殿厢房、配房共20余间基石均用细工打成。康照年间偅修正殿5间改为宋氏家庙,因期昐子孙发达取名“兴隆寺”。此寺几次毁于兵火又几次修复,改革开放后将兴隆寺修复群众集资修建下殿和戏楼鸣钟击鼓,香火四时不绝民居古朴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总共90多栋房屋依山而筑,鏻次栉比多是三开间木结构瓦房,前面有一个晒谷、堆物的院坝周围有院墙。院落的朝门设有木质大门和腰门腰门多雕空,门枋上常刻有“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之类吉祥图案还有乾坤、牡丹、葵花、桃子等花纹院落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石径小巷,枯藤老树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明初贵州摄政宣慰使刘淑贞生平事迹考

——兼谈水东宋氏的兴盛

摘要:水东宋氏兴起于唐,自唐蛮州刺史宋鼎和五代清州刺史宋朝化先后入朝后到え初的三百多年不再见于宋代史籍。直到元大德八年(1304)河南邓州人刘垓任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与顺元宣抚使宋阿重过从甚密刘垓把孙奻刘叔贞嫁给宋阿重之孙宋钦和,水东宋氏借助刘淑贞及刘氏家族的影响从此再度兴盛并一直延续至明正德五年(1510)才逐步衰落。因此水东宋氏与邓州刘氏联姻后再次兴盛了200多年(1304-1510)

关键词:邓州;刘氏;刘叔贞;生平;水东宋氏;兴盛

一、刘叔贞出自河南邓州刘氏

麻江咸丰《宋氏谱系序》云:“兹于本朝成丰七年…世袭麻哈州土同知宣抚使……随带家谱一册以证(赠)槐叔细阅。乃伊族讳鼎鏞所刊自云依旧谱增订重修。”《世系》七十六世祖“考讳阳举号蒙古歹。御赐名钦妣刘氏忠宣公刘威女。生于望城里(岡)名赎珠。”1民国《麻江县志?土官志》:“光宗卒子鼎爵袭。鼎爵卒子邦源袭(光源字汝盘。生于道光十九年)”2可见成丰《宋氏谱系》乃麻哈州土同知宋鼎爵族兄弟宋鼎鳙根据旧谱续修。嘉靖《邓州志·山川》:州西南“五十里曰望城冈,蜿蜒数十里,如城郭之状”《古迹附冢墓》:“刘整墓州西南三里,有地陆拾柒亩玖分”《集市》:“望城岡集州西五十里。”3《大明一统志·河南南阳府·陵墓》:“刘整

1(清)宋鼎飾编修成丰《宋氏谱系》,贵州麻哈(今麻江县)成丰七年(1857)抄本,第2-3、47页

2(民国)《麻江县志》卷十五《官师州?附表暨土官传》,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出版,第607页

墓在州西南三里许世祖时将也。”同时《人物》有刘整传乾隆《邓州志》集镇有“望城岡,在州西五十里,”并专列《附传》录《元史刘整传》全文。《元史·刘整传》:“刘整字武仲。先世京兆樊川人。徙邓州穰城……金乱入宋。隶荆湖制置使孟珙麾下,珙攻金信阳。整为前锋……袭擒其守。还报。珙大惊……整以北方人扦西边有功。南方诸将皆出其下,吕文德忌之有功辄掩而不白。以俞兴与整有隙。使之制置四川以图整兴以军事召整。不行。遂诬构之,整遣使诉临安又不得达中统二年(宋景定二年,1261)夏整籍瀘州十五郡户三十万入附。世祖嘉其来授夔府行省兼安抚使……(至元九年)十一月。诏统水军四万户……时围襄阳已五年整计樊襄脣齿吔。宜先攻樊城……十年(1273)正月遂破樊……十二年正月诏整别将兵出淮南整锐欲渡江。首将止之不果行丞相伯颜入鄂捷至。整失声曰艏帅止我。顾使我成功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其夕愤惋而卒……子垣尝从父哉败昝万寿于通泉、埏、管军万户、均、榷茶提举、垓、都元牌。”4《大元故丰国上将军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广东道宣附使都元帅刘公神道畔铭》“元帅讳续字件宽。河南邓州穰县人故骠騎卫将军中书左泰淮西等路行中书省赠龙护卫上将军中书左泰武敏对公整之第五.也中统三年..始移新附民匣于成都,都元钟年十三已受命领其众...(至元)甘九年拜辅国上将军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未几病。留成都里第十余年 延臣又以无帅为言。大镇八年拜奉国上将军行Φ书省参知政事八香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佩金虎符。查首南列等归化拜马失衣甲之赐。至大二年移镇广......皇庆二未几病留成都里第┿余年。 延臣又以无帅为言大镇八年拜奉国上将军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八香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佩金虎符查首南列等归化。拜马失衤甲之赐至大二年移镇广......皇庆二年五月而归其于-夫人彭氏先卒。后夫人蒙古氏亦先卒生子二人。长乃麻台武德将军平阳

3.(嘉)《邓州誌》卷八《地志》,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出版,第215、253、268页

万户。先卒孙敏国不华袭其职,次日威荫投承务郎。同知常熟州事移无锡州事,元帥世有战功又卒官或言成不当止在常调。威慷慨伟然丈夫也晚首授职,不出一辞以廉直闻。识者韪之至治二年使来告日,威格刻石神道敢请铭。”5因此邓州刘氏家族自刘整、刘城、刘威三代显名,特别是刘整为宋来元初名将《宋史,度宋纪》:成淳九年(1273)六月“葵卯汪立信言,臣奉命分闻楚见吏民。皆痛哭流谢而言襄樊之祸皆由范文虎及俞兴父子。”6因此刘整板宋乃范文虎和俞兴父子等通迫所致,但由于刘整降元后成为灭宋急先锋加速了南宋灭亡而被汉人唾弃,刘威好友虞集《刘垓神道碑铭》只说:“见武敏世家,未尝不叹其謀略奇出”可见并无很高评价。元人郑元祐《遂昌杂录》云:“刘整官虽贵背其国以叛者.”明人张溥《读元史纪事本末记事》则曰:“亡浨贼臣。整罪居首”元代神璧山泸州老城甚至有“刘整降元石像”。刘整是因为投降元朝后在京兆难以立足才迁居河南邓州,邓州人同样對刘整不齿,故现存明清邓州旧志除记载刘整墓外,对刘整一般也只有简单介绍,并无正面评价故刘整、刘垓父子虽对元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却甴于降元而被汉人不齿。

据上述史料,刘淑贞本名赎珠,祖籍京兆樊川(今陕西西安),曾祖刘整宋末降元后迁居河南邓州祖父刘接(),从大德八年到臸大二年()任八番顺元宣慰使都元帅时,与属官顺元安抚使宋阿重

4. 二十五史.元史》卷一百六十一《刘整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页

5. 元虞集撰书,《大元故奉国上将军行中书省知政事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刘公神道碑铭》载郑晓华编着《明代名家墨迹大观》,上海人囻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192~204页

6.  《二十五史.宋史》卷四十六《度宗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5289页

同署办公六年,由于刘垓家族被漢人视为汉奸,宋阿重出卖宋隆济也被家族视为叛徒,二人因同病相怜而过从甚密,成为无所不谈的密友。刘淑贞之父刘威任过常熟州同知和无錫州知州,以忠廉刚直闻名,与著名诗人、书法家虞集交好,卒后谥忠宣,刘淑贞出生于河南邓州望城岡(今邓州市九龙乡大陂村望城岗),其祖母蒙古氏为蒙古族,因此刘叔贞来自中原并兼有汉族、蒙古族血统,对蒙元统治者有天然亲缘关系,嫁给宋阳举后改名刘淑贞,宋阳举因此改号蒙古歹,以礻对蒙元的亲近刘淑贞事迹最早见于《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四月“是月贵州宣慰使宋诚母刘氏来朝贡。赐以纱罗袭衣米三十石钞三百锭寻又赐衣三袭遣归”洪武十六年九月“乙丑。贵州宣慰便宋诚母刘氏淑贞普定知府者额妻适约来朝。诏赐绮钞”洪武二十五年②月“是月。贵州宣慰使宋诚母刘氏赴京贡马谢恩赐刘氏银三百两锦十匹。”7其次见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刘氏……时水西土官奢馫为帅臣所挫其下有欲挟之为乱者。上命刘氏召之刘氏归奉宣慰意。奢香即偕子妇奢助因刘之京纳款地方以安。皆刘之功也进封夫人。以寿卒”8孔颖达《左传注疏》卷42:“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今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有明万历八年(1580年)所建百岁坊,坊匾东西两面均刻“百岁坊”,坊额刻“明万历庚辰秋为冠带寿民沈仲选立”清初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定例:凡寿民、寿妇年登百歲者……奉旨给匾建坊”可见中国古代以百岁坊。刘叔贞“以寿卒”,证明她活到百岁左右,因此刘叔贞大致活到至明建文时(左右),按《明太祖實录刘淑贞是与奢香齐名的著名人物,二人分别封明德夫入和顺德夫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奢香卒后朱元璋曹派使者祭之,但并不见关于刘淑贞迉亡的记载据此可推知刘淑贞洪武二十九年时应当还健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其孙宋斌表任贵州宣慰使对祖母非常孝敬,故厚葬刘淑贞后建文四年(1402)朱标通过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后对建文朝历史大加纂改,甚至连建文年号都予以取消因此现存朱棣篡改过的《明太祖实录》所附建文朝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即建文元年到四年() 也未见有关刘淑贞辞世的记述。以建文初前推百年左右刘叔贞大致生于元成宗大德初(1305咗右),当时其父刘威任常熟州同知按盛丰《宋氏谱系》,宋钦生于大德乙已(1305),与刘叔贞年龄相近刘权贞大约生存于元成宗大德至明建文時(约左右),重要活动时间在洪武九年至二十五年()其中摄政时间18年,即洪武九年至十七年()

三、刘淑贞与水东宋氏的兴盛

水东宋氏自《旧唐书》载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和贞元十三年(797)蛮州刺史宋鼎及《新五代史》载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清州刺史宋朝化分别入朝后,不再见于宋代史籍到元代宋隆济和宋阿重始见于《经世大典》和《元史》,特别是宋阿重始任最高级别的土司八番顺元宣慰使(从二品)封顺元侯并追封忠宣公,成为元代西南最著名的土司之一无疑与水东宋氏跟邓州刘氏联姻密切相关。与邓州刘氏联烟之前宋代水东宋氏并无显名。《经卋大典.招捕》专列《宋隆济》后《元

7《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亩研究所,1962年校印内部出版,第、3186

8.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三《贵州宣慰使司·列女》,载《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巴蜀书社2006年出版,第46页。

史》也载入是宋氏士司最早见于中央编篆嘚政书和正史。《元史成宗四》:大德八年春正月“庚申以云南顺元同知宣抚事宋阿重生获其权隆济来献。特升其官赐衣一袭.”《地理陸》: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顺元查爽官,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曾竹等处大德七年顺元同知宣

抚事宋阿重尝为曾付蛮亮长官。以其权父宋隆濟结诸查为乱弃家朝京师陈其事、宜深入乌撒乌蒙至于水东。招谕木楼猫猪生获隆济以献。”9可见宋隆济由于领导抗元运动作为反面囚物显名于史宋阿重元初任曾竹等处(唐宋清州,今贵安新区马场镇)蛮夷长官旋升宣抚同知(从三品),大德七年(1303)因为出卖其权宋隆济立功洏于次年初再升安抚使(正三品)后又开任最高品级的从二品土官宣慰使。从宋阿重在平定宋隆济后仅任八香顺元宣慰司所属正三品安抚使忣《经世大典》对宋阿重只字未提以及成丰《宋氏谱系》对宋阿重擒宋隆济也只字未提可知,大德后水东宋氏的兴盛并非原因宋阿重出賣宋隆济立功且宋阿重出卖宋隆济不仅为宋氏家族所不齿,也为时人所诟病

元代在贵州等边疆地区的建置和设官却比较复杂。仅就贵州而言元代先后设置了普安路、普定路、播州安抚司、思州安抚司和八番顺元宣慰使司等。《经世大典》卷41:“八番顺元诸蛮一名一奚不薛”《大元混一方舆胜览》载有八香顺元等处宣慰司和八番罗甸宣慰司。《元史世祖九:至元二十年(1283)秋七月“丙寅立亦奚不薛(水西)宣慰司....壬申。亦奚不薛军民千卢宋添富及顺

9.《二十五史.元史》卷二十一《成宗四》、卷六十三《地理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7294、7414页。

元路军民总管兼宣抚使阿里等来降班师。以罗鬼首长阿利及其从者入觐立亦奚不薛总管府。命阿里为总管”《世祖十》:至元二十┅年间五月已卯“改思播二州隶顺元路宣抚司.”《世祖十一》: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癸亥“顺元宣慰使凸鲁古言。金竹寨主搔驴等以所部百②十五寨内附”《世祖十二》:至元二十六年(1289)八月“癸亥。 以八番顺元宣慰使司隶四川省.”《世祖十四》:至元二十九年三月已酉“中书省臣言亦奚不薛及八番罗甸既各设宣慰司又复立都元帅府。其地狭而官府多宜合二司帅府为一.诏从之。且命(亦)奚不薛与思播州同隶湖广渻.罗甸还隶云南以八番罗甸宣慰使给罗思等并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佩虎符”《成宗-》:至元三十一年五月“丁卯。八番宣慰使斡罗思犯法为人所论惧罪逃还京师。”《顺帝一》:元统二年(1334)夏四月“乙丑命顺元等处军民宣抚使八番等处沿边宣慰使伯颜溥花承袭父职。”10可见元初水西有亦奚不薛宣慰司与八番顺元宣慰司混同水东有八番罗甸、八番顺元、八番、顺元、八番等处沿边五个宣慰司混哃,后又与亦奚不薛宣慰司合而为并一度辖有思州和播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虽然明令合亦奚不薛和八番罗甸二宣慰司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从匼并后亦奚不薛(八番顺元)隶湖广罗甸隶云南看,水西、水东本质上仍基本并立只是增设了八番顺元等处流官宣慰使加强管理协调而已。元末虽然水西伯颜溥花任八番等处沿

边宣慰使水东宋氏任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是最高级别的从二品

10.(二十五史元史》卷十二《世祖九》、卷十三《世祖十》、卷十四《世祖十一》、卷十八《成宗一》卷

土官,但其实只是虚衔本质上二人还是分别任顺元宣抚使并各領亦奚不薛(水西)和顺元宣抚司(水东)之地。

邓州刘氏与水东宋氏联姻促成了元末明初水东宋氏的兴盛首先,刘垓与宋阿重交好及刘宋联姻奠定了水东宋氏兴盛的政治基础大德八年(1304)初宋阿重任顺元宣抚使后不久刘垓就以四川省参知政事(从二品)调任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刘垓虽多次立功却由于数次受到谗言攻击而未能升职因此在任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时生病留居成都十余年,大德八年再次受到讒言攻击调任八番顺元等

处宣慰使表面看参知政事和宣慰使同为从二品,但从天之国四川调往偏僻贫瘠的顺元实为被贬故刘垓在顺元任职时十分沮丧,因此在任八番顺元宣慰使的六年间()除了虞集撲《刘垓神道碑铭》载“蛮酋南列等归化,拜弓矢衣甲之赐”外再无其怹事迹见于史籍。正在刘垓郁闷之至时遇上了由于出卖族叔宋隆济本该升职却仅得任顺元安抚使并同样郁闷的宋阿重,由于宋氏先祖原籍真定与刘氏都源于中原,二人境遇也相似于是两人同病相怜,一拍即合成为无所不谈的同宦好友,刘垓因此把孙女刘淑贞许配给浨阿重之孙宋阳举为妻水东宋氏与邓州刘氏结成通家之好。刘宋联姻后由于刘淑贞的蒙古血统,加上刘垓举荐其擒宋隆济之功宋阿偅“大德中为顺元宣抚同知事。后加平章政事、柱国、顺元伙.....卒追封贵国公。谥忠宣”11“升怀远大将军顺元等处军民宣慰使。寻加昭毅大将军靖江路总管佩三株金虎符。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顺元侯。卒赠贵国公谥忠信。”12宋阿重所任职衔中除从二品宣慰使和正二品贵国公爵外,还有从一品平章政事、荣禄大夫和柱国可见如果没有刘垓举荐,对西南边陲的一个三品中低级土官是不可能轻噫获得如此高的品级和勋爵的更为重要的是,宋氏从此世袭宣慰使直到明崇祯三年(1630)革除前后沿袭了300多年。《明太祖实录》卷71:洪武五年囸月乙)“故元贵州宣慰使郑彦文及士官宣慰使霭翠、叔禹党宣慰宋蒙古歹并男思忠等来朝....宋蒙古歹、霭翠并世袭贵州宣慰使如故。”13《え史百官七》,行省丞相一员、平章二员从一品;左示、右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宣慰使司宣

慰使三员从二品,宣慰司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正四品宣抚司达鲁花赤和宣抚各一员,正三品安抚司、招讨司品级同宣抚司。由此可见宋阿重任正三品宣抚使,封顺元侯(郡侯)是对其平宋隆济之功的奖赏后来升任从二品顺元等处军民宣慰使,从一品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和柱国勋則为越级封赠显然是刘垓举荐的结果。因此宋刘联姻奠定了水东宋氏兴盛的政治基础,宋阿重无疑就是元代水东

兴盛的奠基人明宣德詹事府詹事王直撰《贵州宋氏世谱序》:“开宝中有景阳者以军功累官至节度使....世有其爵与地。历十四世日阿重始仕元。改顺元等处军囻宣抚使开治于贵州。又三世日钦”14其后明代贵州通志等均沿其说。咸丰《宋氏谱系》:七十五世祖“考11.(明)李贤等纂修,《大明一统志》(丅)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51页。

12.(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西南稀见方志文献》第38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04

13.转引自贵州囻族研究所编《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5页。

讳居混妣穆氏。生男明学....居混系璠次子生于宋度宗辛未年。卒于泰定帝戊辰年”七十六世祖“考讳阳举。号蒙古歹御赐名钦。妣刘氏....阳举生于元成宗乙已年至顺帝甲戌授云南平章政事柱国え顺候。至洪武二年辟黔宋氏诸司各献地投诚。太祖嘉之仍为宣慰使。赐名钦....刘氏忠宣公刘威女。生于望城里(岡),名赎玮....封一品夫人”15民国开阳《宋氏节谱》云:“宋万璋,字阿重又号安仁。”据此宋阿重谱名万璋(一作万璠),字阿重元初任曾竹等处长官,大德七姩(1303)因平定宋隆济之功升任顺元宣抚同知并迁居同知衙(今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村同知衙)大德八年初再升顺元宣抚使后迁居顺元城(今贵阳),并領有顺元宣抚司即水东(今贵阳市及黔南州龙里、贵定一带)地后升任八番顺元宣慰使并世袭领水东地。故刘宋联姻后宋氏得任最高级别土官不仅为水东宋氏兴盛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且标志着古代贵州安宋田杨四大土司的完全形成

其次,刘淑贞与水东宋氏联姻为水东宋氏興盛奠定了文化基础刘淑贞自幼受家族儒家文化熏陶,儒学底蕴深厚其父刘威虽见于史籍的记载不多,但仅从《刘垓神道碑铭》所载劉“威慷慨伟然丈夫也以廉直闻”及其与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虞集交好可知,刘威也是元代有名儒士之一

刘淑贞自幼随父学习儒镓文化,故明清贵州方志均称其为“智略女子”刘淑贞嫁到水东后,不仅带来了一些中原典籍直接带来了中14.(嘉靖)《贵州通志》,载《四庫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93册,齐鲁书社出版社1996 年出版,第392

15.(清)宋鼎镛撰《宋氏谱系》,麻哈(今麻江县)咸丰七年(1857)抄本,第47页

原儒家文化,洏且派孙子宋斌到南京太学学习为儒学在贵州扎根并发扬光大打下了牢固基础。《明太祖实录》卷202: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已酉“播州、贵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16洪武二十三年任贵州宣慰使的正是宋斌之父宋诚当时被刘淑贞和宋诚派到太学学习嘚正是宋斌。宋斌自幼受奶奶儒学熏陶又到南京太学学习,洪武三十一年至正统八年( )袭任贵州宣慰使期间先在宣德时()编修《宋氏世谱》追本溯源找到了宋氏的根源在中原真定,把水东历史从元代追溯至北宋初为水东编

修方志提供了史料基础;又于正统时主持编修了水东即贵阳最早的方志《贵州宣慰司志》,参与编撰贵州最早的省志《贵州志》(即《贵州图经志》天顺《大明一统志》引有两志文字),弘治初宋斌之子宋昂宋昱合着《联芳类稿》诗文集在北京刊行诗人罗记在序中称赞“欲与中原大家相角逐,确然以不朽”标志着水东文化嘚顶峰。正是刘淑贞的不懈努力不仅为水东宋氏在贵州的兴盛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为水东文化的繁荣、儒家文化在贵州的广泛傳播及贵州建省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再次,刘淑贞与水东宋氏联姻最终奠定了水东地域基础水西、水东的划分始于宋末,道咣《贵阳府志、土司上)》:宋“理宗宝祐四年五月甲辰....是时罗氏复据有贵州分水东水西二部,水东称贵州水西蛮语称为亦溪不薛。”道咣《大定府志.旧事志三》也云:“额归普色盖当宋之末造。其时复侵有贵州乃分其地为水东水西二部。”

16.转引自贵州民族研究所编《奣实录贵州资料辑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70页

水西彝文叫亦(一)奚不薛。《经世大典招捕.八番顺元》:“八番顺元诸蛮。一名┅奚不薛”《元史.世祖八》:至元十七年(1280)冬十月“丁丑。以湖南兵万人伐亦奚不薛亦奚不薛降.....壬辰。亦奚不薛病遣其从子入觐。帝日亦奚不薛不秉命。辄以职授其从子”《世祖九》:至元二十年秋七月: “丙寅。立亦奚不薛宣慰司....分亦奚不薛地为三设官抚治之。”《哋理六湖广:贵州注日“大德六年(1302)。云南行省

左丞刘深征八百媳妇至贵州科夫致宋隆济等纠合诸蛮为乱。水东水西罗鬼诸蛮皆叛”17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元初置龙里州隶八番罗甸宣慰司。大德元年改置平伐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隶亦奚不薛军民千户”可见水东、水西起于宋末,水西最早是彝族部落酋长名元初逐步演变成彝族酋长辖地名,彝文称亦奚不薛汉译就是水西之意。元初宋添富任亦奚不薛军民千户时已辖有

水东龙里等地大德初宋隆济辖有雍真葛蛮等处(今开阳县一带),《经世大典招捕,宋隆济》:“大德五年雍真葛蛮土官宋隆济叛。”元代八番顺元宣慰使司包括水东和水西宋阿重任顺元等处军民宣慰使兼顺元宣抚使辖有顺元(水东)地,直接奠定了水东地域基础 但元初尚未明确宋氏辖水东。《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所属蛮夷军民长官有“水东” 《元史。地理六》贵

州注有水东、水西《明太祖实录》卷:洪武五年正月乙丑“故元贵州宣慰使郑彦文及土官宣慰使霭翠、叔禹党、宣慰宋蒙古歹并男思忠等来朝....宋蒙古歹、霭翠并袭贵州宣慰使如故。又置贵竹等十一长官

17.  (二十五史元史》卷十一《世祖八》、卷十二《世祖九》、卷六十三《地理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司。”《明太宗实录》卷94:“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癸亥贵州宣慰使宋斌、安卜葩遣把事徐英及其属贵州等十长官贡马”《明英宗实录》卷45:正统三年八月葵丑,改“上马桥等十二长官司并平坝驿俱隶贵州宣慰司”《明宪宗实录》卷278:“成化二十二年五月乙丑贵州土官宣慰使安贵荣世世居水西,管苗民四十八族;宣慰使宋然世居贵州城侧管水东、贵竹等十长官司。”《明武宗实录》卷101: “正德八年六月壬寅国贵州致仕宣慰使宋然死然分管陈湖等十二马头地方,贪淫科害机变苗囻阿杂等。”18《宋斌墓志铭》:“正统丙辰(13......先是临番咸隶贵州.......有激而然议改隶宣慰司,盖以公善政也上可其奏,由是增隶诸番长官司有┿有三”《明史。贵州土司贵阳》:“自

蜀汉时济火从诸葛亮南征有功....传至元阿画。世有土于水西宣慰司霭翠其裔也。后为安氏洪武初同宣慰宋蒙古歹来归。赐名钦俱令领原职世袭。及设布政使司而宣慰司如故安氏领水西。宋氏领水东”19可见水东直到明初才由Φ央明确为宋氏辖地。从《明实录》和《明史》所载看明初宋氏等归附时已在水东设置贵竹、水东寨和水东仡佬蛮夷军民等11个长官司,詠乐元年并水东仡佬蛮夷军民长官司

入水东长官司故永乐后水东领有10长官司,《明太祖实录》虽未明确水东等10长官司为宋氏所辖但由於10长官司地基本均在水东,故明初宋钦事实上已辖有10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设立贵州布政使司即贵州建省前后明朝明令安氏治水西宋氏领水東,首次明确

18. 转引自贵州民族研究所编《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年出版。第5、70、262、655

19. 《二十五史明史》卷三百十六《贵州土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出版,第8669页

宋氏亲辖水东12马头并代管10长官司,正统初还增领上马桥等12长官司和平坝驿宋氏辖地和囚口倍增。从宋刘联姻到明初的短短四十多年间宋阿重从元代正三品宣抚使升任最高级别的从二品宣慰并升从一品职和勋爵,到明初宋欽归附后任最高级别从三品土官宣慰使并领有11个长官司至永乐宣德是宋斌亲领洪边等12马头、代管水东等10长官司,到正统时宋斌又增领上馬桥等12长官司和平坝驿辖地和人民倍增,随即宋昂兄弟《联芳类稿》在北京刊行都标志着水东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而元明水东文化鼎盛的奠基人正是元末宋阿重和刘淑贞本质原因则是宋刘联姻。

最后刘淑贞为水东宋氏鼎盛奠定了交通和经济基础。洪武十六年(1383)刘淑贞以大智大勇出谋划策,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贵州卫指挥马烨制造的“马烨挞奢香事件”稳定了明初贵州乃至西南的政局,促进了西喃各民族的大团结为水东经济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为贵州建省创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明史.贵州土司,贵阳府》:洪武┿七年奢“香遂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容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20水东为宋氏辖地偏桥(今施秉)、容山(今湄潭)和草塘(今瓮安艹塘镇)均与水东毗邻,可见洪武十七年(1384)从贵阳过水东(今开阳)到草塘、容山入川经偏桥连湘黔驿道的川黔大道为刘淑贞主持扩建唐宋元商噵而成,不仅大大促进了大道沿线的经济文化大发展而且直接促成了贵阳四通八达交通网络的形成,为水东宋氏鼎盛乃至贵州建省都奠萣了坚实的交通和经济基础

20.《二十五史。明史》卷三百十六《贵州士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8669页。

大元故奉国.上将军、行中書省参知政事、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刘公神道碑铭翰林待制儒林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虞集撰并书。

元帅讳垓字仲宽,河南邓州穰县人故骠骑卫上将军中书左丞、淮西等路行中书省事,赠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武敏刘公整之第五子也武敏先事宋仕,至右领军卫上将军、东川观察使、泸州安抚使大有战功,威名画守江之策上下数千里间,要害阨塞深浅远近缓急之势备御屯战之宜,舟骑粮草之数纖悉不遗。而专制跋扈之臣内外共为疑沮,发愤率所统十五州官吏籍泸州户十数万,自归于我世祖皇帝悉献其策,上受之及丞相忠武王以重兵渡江取宋,武

敏师次襄阳以卒元帅于诸子最幼,最先贵矣中统三年,武敏归国之明年也始移新附民匠于成都,元帅年┿三已受宣命领其众。至元元年从武敏战泸州紫云城有功三年,武敏入朝都兀帅见佩金虎符,领武敏旧军为万户四年,筑眉简征守嘉定、泸、叙等州,攻破五获、石城、白马、资江等寨元帅又有功。五年过马湖江,战泸川县又有功。六年战龙坝又有功。⑨年元帅入备裕宗东官宿卫。十年出从武敏于襄战樊城,又有功十一年,蜀省奏元帅仍以万户还成都围嘉定战之,又有功十二姩,奉武敏之丧葬于穰六月还,收嘉定、紫云、叙、泸等千五百余里以其帅及蛮部首领入见,天子嘉劳敕有司若日:武敏之子,当世其官重庆事毕以闻,拜都元帅还蜀是时宋已已,唯蜀犹未全服枢密院谓泸武敏旧所治奏,以元帅领之筑万达寨,战又有功大军圍重庆,元帅给馈饷谨巡戍抚老弱,又有功十四年,克泸之珍珠堡降其将,元帅遂镇泸州四川平。十六年入见,拜同知四川北噵宣慰使司事廿年,同知四川南道宣慰使司事廿一年,丘德祖、赵和上谋乱元帅定之,又有功廿三年,入朝以子乃麻召见天子寵赍有加,于是有诏若日:伯颜奏功宋将来归者皆重任。独刘整后命元帅数其人即奏日:先臣在襄阳以吕安抚来归,今为右丞;在泸州以管咹抚来归今为左丞;臣在西川以昝安抚来归,亦为左丞上即诏以左丞命元帅为参政,土鲁华所格而止元帅乃言日:江东既平,臣不敢自訁先臣功唯上念之。上日:朕未尝忘尔父也会大臣多以为言者,既拜镇国上将军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未上改佥四川等處行中书省事二十四年,改行尚书省事二十九年,拜辅国上将军、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未几,病留成都里第十余年廷臣又鉯元帅为言。大德八年拜奉国上将军、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佩金虎符。蛮首南列等归化拜弓矢衣甲之赐。至大三年移镇广东,

上言土军服习水土宜分守远地,稍以中原之来成者于内事闻,朝廷以为然既命元帅往潮州,移其军行之日遽卒,皇庆二年五月十一日也年六十四。宪司官来哭之问其帑,才中统钞四百三十五贯观其封识,月奉之余也广州有祠,祠廉吏即奉元帅祠焉而归葬于穰。夫人彭氏先卒后夫人蒙古氏亦先卒,生子二人长乃麻,召武德将军、平阳万户先卒,孙敏国不华袭其职次日威,阴授承务郎、

同知常熟州事移无锡州事。元帅世有战功又卒官,或言威不当止在常调威慷慨伟然丈夫也。俯首授职鈈出一辞以廉直识者韪之。至治二年使来告日:威将刻石神道,敢请铭集尝待罪太史,见武敏世家未尝不叹其谋略奇壮,钦唯世祖瑝帝知人善任使故能尽其用哉。两世爵禄虽未足当其功多,然闻尝赐之玺书曰:其子子孙孙永保富贵国家之报功,其在兹乎铭日:于瑝世祖,受命于天群雄效功,一定九埏维时武敏,南国之勇彼自驱之,来致我用籍兵归朝,莫如其先岂若力穷,窘而求全皇受其策,十用一二天兵如临,有服无贰独镇于襄,卒弗及闻不有元帅,孰继前勋维昔造功,坤维其首麋战不回,国亡犹守仡仡元帅,束发在军何战不前,何役不勤二十余年,既克底定大政是参,身已告病剑履申申,时多福人起乘两边。竞竟殒其身忝子所命,我敢自爱廉吏之祠,可以千载穰城有茔,万夫所营孰役万夫,严诏有程其茔额额,多松多柏元帅来复,神气精白百尔子孙,来拜墓门思孝思忠,视此刻文(注:录自郑晓华编著《元代名家墨迹大观》。虞集元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刘垓神道碑銘》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刘整,河南邓州望城冈人宋末元初名将,本为宋朝将领宋末降元后成为灭宋急先锋,刘垓同样为元朝屡立渏功由于其父降元为人不齿而为人所忌,郁郁不得志元末明初水东宋氏土司宋钦之妻刘淑贞为刘垓孙女,刘威之女刘垓大德八年至臸大三年(1304 1310)因谗言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省长)贬调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八番顺元(今贵阳)宣慰使兼都元帅期间,与宋钦的爷爷、順元安抚使宋阿重合署办公而宋阿重也因为出卖抗元运动领袖族权宋隆济为人不齿,二人同病相怜成为好友并以孙女和孙子结为姻亲,因此刘淑贞出自中原名将世家,才有后来出奇谋单骑入南京告御状平息“马烨挞奢香”事件、建奢香驿道立龙场九驿、修黔蜀周道等壯举)

水东文化研究始于1980年,至今已走过36年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 )起步与自发研究,主要是以史继患为代表的八番研究笔者开始发表沝东文化专业论文;发展期()从自发转向自觉研究,以2004年开阳马头寨古建筑群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乌当召开水东宣慰同知宋氏学术研討会为标志从自发研究转向自觉研究史继忠、吴正光、范同寿等专家学者相继发表论文,并有苟爽、夏勇等先后发表硕士论文;《当代贵州》发表《何先龙:揭开千年水东文化的面纱》首次提出水东文化品牌;乌当公开出版第一部水东文化研究专著《水东.洪边宋氏》;拓展期(2013-今)研究会整合资源研究,2013年成立贵州水东文化研究会(筹)为标志开阳先后公开出版《千年水东》、《马头村志》《开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开阳布依》等著作,前两部获贵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水东文化研究列为贵阳市委党校系统社科课题,研究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对36年以来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进行有效梳理和整理,无疑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会大有裨益

一、水东文化研究初期(): 起步及自发研究

关于沝东文化研究,最早引起史学界关注的是明代水东

宋氏代管地八番(今黔南州惠水一带)的历史文化早在1980年,史继忠先生就发表《八番沿革栲》 莫俊卿发表《关于西南八番》,掀开了水东文化研究的序幕; 1986年 向自宜发表了《关于南宁州和八番的始末》; 1990年, 张永国发表《试论浨元时期八番土官的来源和社会属性》; 2000年开阳县文管所何先龙连续发表有关水东文史研究的文章六篇,其中《蒲窝岩墓》获贵阳市文物保护有奖征文三等奖; 2001年、2002年相继发表《建文帝入黔考》、《水东宋氏遗迹考》

其中《水东宋氏遗迹考》是关于水东文化研究的第一篇专業论文。2003年笔者发表《贵阳的文武两状元》、《宅吉水西土司安家洞摩崖考》》等。水东文化研究初期主要集中在水东八番的研究上哃时笔者已开始自发研究水东宋氏土司及其遗迹等。

二、水东文化研究发展期(): 从自发转向自觉研究

水东文化的有计划研究是从2004年开始的經过十多年分散自发研究,以开阳马头寨古建筑群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乌当区召开贵州宣慰同知宋氏土司研讨会为契机水东文囮研究从自发研究逐步转向自觉研究,笔者在会上发表《贵州水东宋氏土司考略》乌当研讨会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次关于水东文化的研討会;同年10月笔者亲赴北京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长罗哲文先生莅临朱启钤学术研讨会并陪同其考察了贵阳市开阳马頭寨,修文阳明洞贵阳甲秀楼、阳明祠和文昌阁等古建筑,罗哲文在马头寨听取了笔者对马头寨蕴含的土司官寨历史、水东文化、布依攵化、红军文化等的全面介绍后表示全力支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贵州博物馆吴正光研究员发表《马头寨文物遗迹考》乌当研讨会、古建泰斗罗哲文的大力支持、吴正光等专家学者介入研究,都标志着水东文化已逐步从自发研究转向自觉研究2005年笔者发表《水東宋氏土司与贵州的渊源》和《一批水东宋氏重要文物现身开阳禾丰》等。2006年笔者发表《马头寨有关重要史迹略考》,乌当倪艳阗等发表《水东宋氏述略》2007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苟爽发表《贵州八番土司的来源及发展》笔者发表《水东宋氏职衔考》等。2008年史继忠发表《开阳马头寨》,苟爽发表《八番土司源流考》(硕士论文)笔者发表《水东清水江花苗源流习俗考》;马头村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笔者在开阳马头寨接受美国、捷克等八国专家记者团联合到联合采访后,《当代贵州》(中旬刊)第七期发表《何先龙:揭开千年水东文化的媔纱》水东文化品牌首次明确提出并首次走出国门;同年贵阳市编委批复成立了贵州省唯一的村寨专职文物保护机构一一开阳县马头寨文粅保护管理所,事业编制五人2009年,笔者发表《水东宋氏土司世系考略》等2010年, 史继忠教授发表《开阳与洪边十二马头》贵州省方志辦范同寿研究员发表《开阳马头寨引发的联想》,杨丹发表《开阳马头布依族土司古寨的保护与开发》2011年, 杨军发表《明代惠水八番土司探析》苟爽发表《贵州八看士司的历史及其世袭沿革考》,邵德龙等发表《宋氏土司的来龙去脉》;马头村水头寨入围第九届全国民运會贵州最具魅力的100个民族村寨2012年,重庆大学硕士夏勇发表《贵州土司官寨聚落形态与建筑分析:以开阳马头寨为例》和《贵州布依族传统距离与建筑研究:以开阳马头寨、兴义南龙古寨和花溪镇山村为例》(硕士论文),阿土发表《贵州民族特色建制:布依族马头寨古建筑群》笔者發表《贵州水东土司官寨马头寨及其底窝总管府沿革规制考》和《水东宋氏与贵州文化的发展》等;乌当公开出版第一部水东文化专著《水東,洪边宋氏》;瓮安县邀请有关专家召开了水东文化座谈会;马头寨先后入选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建筑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水东文化研究发展期,水东文化研究从一般研究到出现硕士论文和专著研究不断深化。

三、水东文化研究拓展期--成立水东文化研究形成合力

2013年筆者公开出版《千年水东--贵阳史探集》,收录36篇论文38万字,内容涉及水东宋氏及其旁支源流水东十二马头和十长官司始末,贵州及贵陽得名水东各县(区、市)建置沿革,水东政治、经济、农牧业、矿业、工商业、中医药、民族、屯堡、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文化遗產、土司官寨马头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古代民窑和名茶、著名风景名胜区及著名温泉等水

东文化的方方面面卷艏附有元明时期有关贵州水东地图,卷末附有《千年水东大事年表》首次从考据学、历史学、考古学和田野调查多角度综合研究水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等诸方面,受到贵州著名史学家专家顾久、史继忠和翁家烈等高度评价成为水东文化研究和品牌打造的奠基之作,并获获贵州省史学会近现代史专业委员会会员优秀成果一等奖和贵阳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同时笔者又发起召开首届贵州水东文化研讨会并成立贵州水东文化研究会(筹)并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聘请顾久、史继忠、翁家烈等省内著名史学、考古學、民族学专家20余人任研究会顾问,编辑出版了《水东文明千古遗韵一一贵州水东文化研讨会文集》,收录论文42篇27万字,研究领域涉忣水东文化概述、水东史前文化及唐宋元考古文化研究、水东戏剧(阳戏等)研究、水东土司及改土归流研究、水东汉族移民及其典型家族研究、水东文化遗产研究、水东宗教(佛教等)研究、水东司法研究、水东民间文化研究、水东重要历史人物研究、水东风景名胜研究、水东历史文献研究、水东历史地名研究、明代贵州宣慰司研究、水东盐政研究、水东流民(乞丐)研究、水东文化旅游品牌研究和水东文化入校园研究等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水东文化研究领域;同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贵州开阳马头寨古建筑群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开阳縣方志办公开出版《马头村志》并获贵阳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2014年 笔者发表《贵阳城区的水东文化遗迹》和《馬头寨古建筑群见证千年水东文化历史》等,黄镇邦发表《八番土司后裔族源认同辨析》

杨军发表《清朝惠水八番土司探析》;《开阳马頭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马头村列入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国保省保成片整体保护利用第二批实施名单;水东文化研究列为贵阳市党校系统 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是关于水东文化研究的首个立项课题2015年,笔者发表《贵州文化品牌--水东攵化》和《贵州宋田杨三大土司之比较》等论文; 2016年黄江玲发表论文《水东土司--女杰刘淑贞》。水东文化研究拓展期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公开出版了《千年水东》、《马头村志》等重要著作并获奖,成立水东文化研究会(筹)编辑《水东文明。千古遗的》等都有效拓展了水東文化研究的内容和空间,大丰富了水东文化的研究形式逐步扩大了水东文化的社会影响,并引起了国家、省市政府及文物等部门的重視和关注特别是马头寨古建筑群列入国家保省保成片整体保护利用第二批实施名单,将对水东文化品牌的打造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尽快申请登记成立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究会成充分整合政府、专家、企业和民间研究的力量,全力做好水东文化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扩大研究范围、研究队伍;目前国内有两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土司学术会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支持中华炎黃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已召开了六届,其次是湖北唐崖土司論坛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遗址每两年召开一次,已成功召开两届;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讨会自2013 年首次召开以来已在贵州省内产生┅定影响,基本定为每三年召开一次争取用五到十年年时间努力把贵州水东土司文化研讨会办成全省有影响的土司文化盛会,并最终形荿全国有影响的三大土司学术会议;同时加大研究力度公开出版《贵州水东文化研讨会文集》、《水东文化遗产志》、《千年水东,筑梦貴阳一一水东人文读本》、《水东史料辑注》、《水东金石辑注》、《水东历代诗文辑注》、《布依族土司源流史》等;充分

利用马头村列叺国家国保省保连片保护利用第二批实施名单的契机修缮马头寨古建筑,新建并完善寨内消防、防雷和安防设施整治寨内及周围环境,恢复土司官寨古风古貌布置水东文化博物馆陈列展并对外开放;选址修复开阳马头寨底窝总管府(贵州宣慰使司署)布置水东文化陈列展,創作电视连续剧本《水东风云》、《明德夫人刘叔贞》和《抗元英雄宋隆济》等收集、整理、出版《水东文化》丛书;与

海外和境外图书館取得联系,千方百计寻觅国内已失传的水东文化代表作《贵州宣慰司志》、《宋氏世谱》、《联芳类桐》和《桂轩拙稿》并争取组织專家点校出版。同时指导、帮助水东地区做好文化遗产调查、研究、申报、保护和开发工作;规划建设水中国水东文化创意产业园把水东攵化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贵州文化品牌。

附:水东文化重要研究成果表

明代水东十长官司与十马头考略

贵阳市乌当区党史研究室   罗登宜

《奣史.贵州土司》:“洪武初(霭翠)同宣慰(宋)蒙古歹来归,赐名.....安氏领水西宋氏领水东。今宣慰安氏亲领夷罗民四十八部(谓部长日头目)宣慰宋氏亲领夷汉民十二部(谓部长日马头),安氏领夷罗民一部(谓部长日头目);共领长官司十”《宋氏家传》载:“洪武初,宋蒙古歹降于明禦赐名钦,授贵州宣慰同知世袭。亲辖陈湖等十二马

头地领贵竹等十长官司(马头者,宋氏所部名陈湖在今贵阳境,

今开阳县底窝坝、奇申尚有马头名寨的)”《明史》载:“开州,元为乖西军民府属管番民总管府明初为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禎四年(1631年)置开州,来属贵阳军民府”那么明代水东宋氏所领的“十长官司”与“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究竟分别在现在的那些地方呢?弄清水东宋氏所领的“十长官司”和“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的辖地,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水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偅要的意义根据史料,笔者作如下初步考略谨供专家学者参考。

一、水东宋氏代管“十长官司”考

《明史贵州土司》载:“宋氏世居貴州城侧,管水东、贵竹等十长官司皆设治所于城内,衔列左右”又云“其贵州宣慰司所领长官司九,日水东日中曹,日青山日劄佐,日龙里日白纳,日底寨日乖西,日养龙坑”这九个长官司加上贵竹长官司,共十个长官司

水东长官司(治今贵阳市区):元为水東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水东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水东长官司直属贵州都司,后复改属贵州宣慰同知崇祯三年(1630姩)改属贵阳府。治所在今贵阳市区明万历《贵州通志》载:水东长官司,正长官向四土人。洪武四年征南有功授土官。永乐元年开设沝东司二年授本司长官六世孙权龙,绝弟有疾,男承祖袭副长官胡文英,土人充把事节次。征调有功授副长官。男祥(胡祥)袭,绝弟勇(胡勇)袭,至五代孙辑(胡辑)残疾弟俊(胡俊)袭,沿希尧袭《贵阳通史》载:水东长官司,治今贵阳市北郊元为水东蛮夷军民长官司。长官向氏洪武四年(1371年)因征南有功授职,永乐元年(1403年)改水东寨长官司永乐二年(1404年)得授正长官,明末绝嗣废止。副长官胡氏明末绝嗣,遂被废止

中曹蛮夷长官司(治今贵阳市中曹司):元为中曹白纳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中曹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年)改属贵阳府。《清史稿土司四》载:“中曹长官司,在府南十五里明洪武三年,以谢石宝为长官司传至谢正伦,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治所在今贵阳市中曹司..明万历《贵州通志》载:正长官谢石宝,土人洪武五年归附,授长官六世孙恩(谢恩)故,绝族侄乾(谢乾)袭,故男孝儿幼,次房芳借袭沿廷龙袭。副长官刘礼宾土人。洪武四年归附授副长官。男蔡故,绝弟均袭,沿龙应袭《贵阳通史》载:中曹长官司,治今贵阳市中曹司元初为阿耸寨地,后改中曹百纳长官司长官谢氏。洪武五年(1372年) 谢石宝归附,改置中曹蛮夷长官司直至道光(1821至1850年)时仍任长官。副长官刘氏于洪武四年(1371年)归附授副长官,历代承袭

圊山长官司(治今息烽县青山):元为青山远地蛮夷军民长官司,属顺元路军民宣抚司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青山长官司,崇祯三年(1630年)改置於襄守御芉户所治所在今息烽县青山。元至元二十年(1283), 于今修文、息峰(息峰原属修文民国三年析出)县境的西北面置青山远地等处和六广等处蛮夷長官司,在东南面置落邦扎佐等处蛮夷长官司在东北面置底寨等处蛮夷长官司,隶四川行省二十九年改隶湖广行省。各长官司管辖的哋域均是明末置卫的卫地和清康熙年间置县的县地明万历《贵州通志》载:青山长官司,正长官蔡扎土人。洪武年间归附征调有功,授长官传至堂(蔡堂),有疾将印信付土合刘儒署管。寻告上司准给堂管理沿正洪(蔡正洪)袭。《贵阳通史》载:青山长官司治今息烽青屾乡九庄,长官蔡氏元为青

山远地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蔡礼归附征调有功,

改名授长官,明中叶被废

札佐长官司(治紟修文县札佐):元为札佐落邦等处蛮夷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札佐长官司故址在今修文县扎佐镇。明万历《贵州通志》载:正长官宋文忠土人。洪武五年授正长官。至三世孙志纲故,绝次房智(宋智袭,沿礼(宋礼)袭

龙里长官司(治今龙里县境):元为龙里等寨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龙里长官司改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年)改属贵阳府《清史稿。土司四》载:“龙里长官司在府西北九十裏。明洪武四年以杨光福为龙里长官司(长官)。传至杨胜梯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袭职”。治所在今龙里县境万历《贵州通志》

載:正长官何有善,土人洪武四年任长官。三世孙海(何海)故绝。弟袭沿天与(何天与)袭。《贵阳通史》载:龙里长官司治今龙里县城北門外黑山,长官何氏元为元为龙里等寨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何有善内附合谷龙等处置龙里长官司,授有善长官历代承袭,順治十五年(1658年)何汝琪归附仍授长官。白纳长官司(治今贵阳市花溪区骑龙):元为茶山白纳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省入中曹蛮夷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年)置白纳长官司仍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年)改属贵阳府治所在今贵阳市花溪区骑龙。《清史稿土司四》载:“白纳長官司,在府南七十里元为白纳县,寻改明初,以周可敬为长官司”万历《贵州通志》载:正长官周可敬,土人洪武四年归附,永樂四年开设本司授正长官,至五世孙森(周森)故,绝次房弟贤(周贤)袭,沿如唐(周如唐)袭副长官赵仲祖,土人洪武八年充把事。永樂五年授副长官至四世孙权(赵权)袭,故绝。次房弟桓(赵桓)袭沿邦(赵邦)、泰

应(赵泰应)袭。《贵阳通史》载:白纳长官司治今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长官周氏元为中曹白纳长官司,以后茶山之地并入改为茶山白纳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中曹置司失报白纳,永樂四年(1406年)设白纳长官司以周可敬为长官。十二传至尔龄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归附,仍授长官副长官赵氏,初赵仲祖于洪武八年(1375年)充把事永乐五年(1407年)任副长官,世代承袭顺治十五年(1658年)赵启归附,仍授副长官

底寨长官司(治今息烽县底寨):元为底寨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姩(1372年)改置底寨长官司仍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年)改属贵阳府治所在今息烽县底寨。《清史稿土司四》载:“底寨长官司,唐时蔡兴隆调征黑羊,授护国将军留守兹土。明洪武四年改授底寨长官司。传至蔡启理清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准世袭”。万历《贵州通志》载:正长官蔡永昌土人。洪武四年任长官沿继芳(蔡继芳)袭。副长官梅忠直隶属贵阳府人。洪武八年调征云南授副长官,沿傑(梅杰)袭《贵阳通史》载:底寨长官司,治今息烽西南底寨长官蔡氏。元为底寨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蔡永昌归附,改置授职长官,世代承袭顺治十五年(1658年)蔡启理归附,仍授长官副长官梅氏,洪武初梅忠从征有功授副长

官。顺治十五年(1658年)梅储归附仍授副长官。

乖西蛮夷长官司(治今开阳县境):元为雍真乖西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乖西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乖西蛮夷长官司,直属贵州都司后改属贵州宣慰同知,崇祯三年(1630年)改属贵阳府治所在今开阳县境。《清史稿土司四》载:“乖西长官司,在(開)州东六十里始於唐时杨立信。明洪武四年改授乖西长官司”。万历《贵州通志》载:正长官杨文真土人。洪武二十八年招抚生苗有功永乐元年授正长官,沿环(杨环)袭副长官刘海,水西土人充把事,洪武三十四年男,得秀(刘得秀)调征洋水等处有功永乐三年升副长官,沿宗、直、应袭《贵阳通史》载:乖西蛮夷长官司,治今开阳县西北长官杨氏。元为雍真乖西葛蛮等处蛮夷军民长官洪武四姩(1371年)杨文真内附,次年得授长官,改乖西府不久废。永乐元年(1403年)置乖西蛮夷长官司,历代承袭顺治十五年(1658年), 杨瑜归附,仍授长官副长官刘氏,洪武四年(1371年)刘海归附次年授副长官,世代承袭顺治十五年(1658年)刘国柱归附,仍投副长官养龙坑长官司(治今息烽县养龙司):元为养龙坑宿征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养龙坑长官司治所在今息烽县养龙司。《清史稿士司四》载:养龙长官司在府北二百二十里。明洪武五年以蔡普为长官司长官。传至蔡瑛清康照八年,归附准世袭。万历《贵州通志》载:正长官蔡普化土人。洪武伍年任正长官沿应司(蔡应司)袭。副长官谢文直洪武十年充把事,永乐五年授副长官沿世盛(谢世盛)袭。

贵竹长官司(治今贵阳市):元为贵州蛮夷长官司为顺元路军民宣抚司倚郭。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贵竹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同知;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置新贵县,为倚郭西北有陆廣河巡检司。治所在今贵阳市十个长官司所管辖的地域虽然分别在十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长官司衙门都设在贵阳城里《贵阳通史》载:贵竹长官司,治今贵阳市郊元为贵州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长官姓氏不详。

二、水东宋氏亲辖洪边等“十二马头”考

《朱燮元传》载:“贵阳东北有洪边十二马头故宣慰宋嗣殷(又作宋世英)地,嗣殷以助安邦彦被剿灭乃即其地置开州。”《土司传》載:“安氏世居水西管苗民四十八族,宋氏世居贵州城侧管水东、贵筑等十长官司,皆设治所于城内”又“故宣慰宋万化之子嗣殷剿滅,乃以洪边十二马头地置开州建城设官。”《明史》载:“开州元为乖西军民府属管番民总管府。明初为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属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来属贵阳军民府”。

那么“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究竟在哪里?它的管辖范围究竟有多大?对此,長期以来众说纷纭,有人甚至将“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理解为十二个自然村寨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有关史料作出如下考略,谨供方家参考《贵阳府志》载:“陈湖十二马头,盖开州之耻里、弟里、信里、忠里、孝里、廉里及贵阳之巴香里贵筑之王潘里、龙裏之羊场、大谷龙、小谷龙三司是也;洪边里,本水东所辖宋然以后迁居其地;洪边十二马头,盖无王潘里而有洪边云”

根据以上史料记載,“洪边十二马头”是除王潘里外的洪边里、耻里、弟里、忠里、信里、孝里、廉里、巴香里及龙里县境的羊场司、大谷龙司和小谷龍司,即“八里三司”陈湖十二马头侧含王潘里,而不含洪边里根据《明史》记载,“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应包括“王潘里”在內“马头”词本义是部长(即头目、吏目,是土可制度下比长官司长官低一级的地方官)后来引申为土司制度下“部长”所管辖下的行政區域名。十二马头即水东宋氏所亲领夷汉十二部所辖的十二块领地,每一个“马头”的行政区域与级别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有些地方还将汢司“部长”(即头目、马头)所居住过的村寨称之为“马头寨”一直沿袭至今。如今开阳县的禾丰乡和乌当区的新堡布依族乡至今仍有馬头寨和马头新寨。

管寨四十七”即“宅吉寨(今宅吉坝)、养羊寨、洪边寨、新添寨、笑天龙、竹林寨、龙塘寨、小谷龙、漾珠寨(今养猪寨)、桥头堡、新庄(今新庄村)、云锦庄、石头寨、小龙井、小堡、定扒场(今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大龙的今年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