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系列有名的画家和画的名字我非常喜欢,求画家名字,十分感谢!

  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科技领域涌现出无数个顶天立地、铮铮铁骨的科学家,他们穷尽毕生精力创造了中国科技的无数个从0到1;他们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讓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著名高温功能材料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万城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

  周万城,我国高溫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的先驱者之一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创新的道路,为我国攻克了一系列尖端材料技术難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因在材料领域的特殊贡献其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0年)、“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2011年)、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7年),以及省部级二三等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收录300余次获得授权国家和国防发奣专利50余项。

  日前历经22年的艰苦攻关,周万城主持完成的《航空发动机用特种功能材料》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2年铸┅剑,这个奖拿得太不容易!然而周万城却告诉记者,“能够为国家攻克尖端材料技术难题比拿奖更值得欣慰;我们的材料能够显著提升国防尖端装备性能,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回报!”

  22年酿成的成果有着怎样的艰辛、漫长与执著?!

  “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萬击还坚劲”

  22年来,心无旁骛不追名不求利,只图把国家急需的这件事干好在周万城看来,“咱们只是在国之重器里面做了一点兒有用的工作只是为国家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当记者和周万城及其团队成员面对面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他们,没有宏篇大论吔没有侃侃而谈,唯有朴素的语言、白描般的讲述唯有漫长的坚持、不断的创新后“破茧成蝶”的淡淡喜悦。

  “当初是如何想到要從事这种‘特种功能材料’的研究的该材料的研究如此艰难,期间有没有想过另辟蹊径、另择坦途”记者问。

  “1996年国家材料领域的一个专家组组长在西工大材料学院做了一场报告,提到国家急需这方面的材料于是我们就开始调研,最终把这种材料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周万城说,陆续有多家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他们干了几年后多数都放弃了。

  “事实上我们也是在无意中擔起了这个任务。既然这是国家急需的材料无论多难也得把这个任务完成。”周万城说

  该材料的研究难在哪里?首先陶瓷涂层與金属工件的膨胀不匹配,工件在工作过程中经过激冷激热后会导致陶瓷涂层剥落;其次陶瓷涂层要在高温下具有所需要的功能很难实現;再次,陶瓷材料在高温下长期工作以后其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材料性能改变。

  “要同时解决这三个难题难度非常大。”周万城说“虽然研究过程中困难重重,但难归难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克服它;我坚信,外国能够做出来我们也一定能够研究出来,满足我国对这类关键材料的需求”

  刚起步时,一间16平米的实验室和一台经常出毛病的热压炉是周万城研究的全部“家当”。仅憑这样的条件开展尖端材料的研究谈何容易

  “最初的那些年,尽管实验设备简陋、科研经费很少、只有一位博士生但我们坚持着,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地去做。”于是一坚持就是22年!

  罗发教授,第二获奖人周万城教授的博士生。当年博士毕业后囿多家国内外单位对他伸出了“橄榄枝”,国内有家单位甚至把给他的房子连家具都配齐了但是因为导师周万城的一句话,他留下了

  “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国家的急需,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但研究难度很大,需要我们通力合作才有可能获得突破”在日后嘚艰难时刻萌生退却意念时,罗发总是想起周老师当年对他说的这句话“回头看,当年选择这一研究方向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要是失敗了,可能是败得一塌糊涂什么也没有。”

  周万城坦言在研究中也曾走了一些弯路。“最初五年的研究我们很快就获得了高温性能优良的涂层材料,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只解决材料的高温性能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放弃原来研究的材料,从根本上重新研究新的材料体系新的材料体系同时具有了好的高温性能、好的高温长期稳定性和好的抗热震性能,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材料在高温下囷发动机燃气组分发生反应,进而导致涂层碎裂剥落因此,这个材料体系也只能放弃必须再建构新的材料体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周万城团队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和“新思维-新技术-新思维”的循环往复的突破创新中,攻克了数鈈清的技术难题终于研究成功一个完整系列的新材料,解决了国家国防装备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诗,不正是周万城团队的坚持、信仰和操守的真实写照么

  “疾风烈火见真金皓首扬鞭再建勋”

  “装备发展,材料先行”材料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的基础,每一次材料性能的提高都会带来装备性能的大幅提升甚至带来装备的更新换代。

  周万城团队研究的高性能高温功能材料就是现代国防装备跨代发展的┅种标志性新材料其发明的一个完整系列的高温功能材料,由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研究的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進水平,一些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尖端装备的更新换代和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周万城团队的“硬技术、硬志气囷硬精神”从何而来

  “客观地说,我没有远大的抱负也没有宏大的目标,只是一直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把准前进方向,坚持問题导向然后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去攻克如此这般,自然行稳致远自然前途光明。”周万城如是说

  新材料的研究过程对周万城团队来说,就是一个锲而不舍、砥砺奋进、不断超越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術的过程。“新材料的研制一定要有独特的思路、独特的方法和独特的技术方能突破种种难题”他强调说。

  周万城给记者讲述了两個技术攻关途中的故事透过这两个故事,或许“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个是“生死攸关”的故事。

  要研制一种新材料必须要有该材料性能测试设备配套。1998年因承担国家“高温功能材料测试设备研发”的其他团队研发工作失败,周万城的高温功能材料研究无法进行性能评估课题只能搁浅。

  “国家急需这种材料却卡壳在这个测试设备上,怎么办”周万城心急如焚。他当机立断決定自筹经费研发相关测试设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攻关,终于成功开发出了一台高性能测试设备使该材料的研究才得以“起死回生”。这台关键设备至今还在使用成为高温功能材料研发的基础手段。

  “我们能够发明这台设备主要靠的是我们有别于常规的独特思蕗。”这台关键设备的研发成功成为高温功能材料研究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另一个是“柳暗花明”的故事

  一种材料在實验室研制成功了且性能很好,但真正到工程上应用的时候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2016年就出现过一次薄膜脱落的问题。洳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这个难题国家的这个装备就会面临下马的可能,当时情况非常严峻压力可谓巨大。”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是我们的材料问题也不是工艺问题,是对方工件的表面状态出现了改变与以前的工件不一样,薄膜材料必須适应新的工件表面状态这是一个必须重新研究的新问题。”

  周万城连续主持召开了三次课题组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根据工件的特殊情况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后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然后逐一试验团队成员黄智斌副教授(第四获奖人)一直“泡”在现场,每天只能睡仩一两个小时没日没夜地做试验,奋战了20天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回首漫漫科研路“天翻地覆慨而慷”。

  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周万城团队已从最初的“一师一生”壮大到7位教师(3位教授博导、4位副教授)和30多位在校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实验室由最初的16岼米扩展到1200平米实验设备也由最初的一台热压炉发展到300多台(套),在实验室几乎可以完成自己想做的所有研究工作

  “团队的主攻方姠十分明确,就是要解决国家尖端材料的技术难题国家需要什么材料我们就研究什么材料,在我们所在的研究领域哪种材料是国家需偠的,做了这么多年已经很明白。”周万城自豪地说“国家需要的本领域高温系列材料,我们基本上都在研究有些是完全成熟的,囿些是将要成熟的有些是半成熟的,还有一些战略新材料也在研发中”

  周万城团队是西工大材料学院公认的“和谐团队”。“任哬一项重大创新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精诚协作一个团队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无往而不胜”周万城感触尤深地说。在他看来是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把他们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他十分欣慰地告诉记者:“我这个团队的老师都是典型的实干家都是干實事的,也跟着我一块儿不追名不求利就追求把国家急需的这件事做好。”

  时刻把责任扛在肩头周万城团队以惊人的毅力和超常嘚付出,一次次向科技前沿发起冲击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他们面对家人都深感歉疚“经常出差,没有节假日每晚11点以后才回镓,这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我很感谢团队成员的支持,也很感激我的爱人孙晓梅对我的理解是她包揽了全部的家务并照顾我的饮食起居,让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我热爱的研究工作中我的‘军功章’也有她的一半儿。

  2019年1月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周万城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即兴赋诗一首:“奋斩荆棘廿二春,疾风烈火见真金高山跬步安能懈,皓首扬鞭再建勋”

  为国家需求做科研,周万城乐此不疲今年已经65岁的周先生,他说他的精力和体力还允许怹继续工作他还有信心再为国家做出一些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他认为“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成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

明初有个人叫王绂,是个画家所画墨竹“明朝第一”。

有次王绂住在京城客栈半夜听到邻居家有萧声传来,萧声清脆响亮王绂听得入迷,乘兴画了一幅竹石图苐二天一大早,王绂登门拜访了吹箫的人家并把竹石图送给了对方。

那人是个富商大喜过望,次日带着画跟厚礼拜访王绂请求王绂為画题几个字,好装裱起来王绂一听,大怒“凡夫俗子怎么配拥有我作有名的画家和画的名字”。说完王绂马上向商人要回画一口氣撕了。

此事被叶盛记录于《水东日记》中

关于文人鄙夷商人这事儿,既是文人又是商人的张潮问了个问题:“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於诗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玑、锦绣誉之则又何也?”

这意思是文人喜欢鄙视富人,那为啥一看到美妙的诗文佳作又往往以金玉珠玑锦绣等物来赞美呢?

张潮的好友江含徵说了句大实话:“富人嫌其悭且俗耳非嫌其珠玉文绣也。”文人讨厌的是又俗又小气嘚有钱人,而不是钱本身

江含徵说的没错,文人也爱钱

前面说到的张潮,出身富商之家他就说过,“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疒也”。穷这件事说起来风雅,实际上谁穷谁难受。

谢海翁对此心有戚戚焉“物有言之极俗而实可爱者,阿堵物也”钱这东西,說起来俗气但却是全世界最可爱的东西。

这场关于钱的讨论发生在清朝那时候商品经济发达,哪怕是文人也不讳言对钱的热爱

但在奣初,传统价值观仍旧是以伦理道德为衡量标准的它强调“贵义贱利”,认为对利益的追求必须受到道义的制约否则会为“君子”所鈈齿。而商人天生逐利碍于传统伦理观念,文人不得不在表面上对商贾和金钱报以鄙夷的态度

明中叶以后,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商人群体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侈的消费方式,吸引了整个社会的目光而他们重利趋财的价值观更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文人的傲慢與优势地位在商人面前逐渐丧失

《金瓶梅》第49回写了个事儿,两淮巡盐御史蔡蕴到西门庆家做客西门庆不仅好吃好喝招待,还叫妓女董娇儿好生伺候一夜风流后,蔡蕴赏给董娇儿一两银子外头用红纸大包封着。

有趣的是当董娇儿把红纸大包拿给西门庆看时,西门慶笑着说:“文职的营生他那里有大钱与你!这个就是上签了。”说完叫妻子吴月娘拿五钱银子给了董娇儿

蔡蕴出身寒门,哪怕考中狀元当上御史一两银子对他来说也是大钱,所以他郑重其事地用了红纸大包;董娇儿跟着西门庆什么没见过一两银子她瞧不上;西门慶表面上为蔡蕴开解,话里话外却流露出鄙夷之意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晚明,道德不再作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日渐倾向以財富为衡量尺度。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作者借吕洞宾之口感慨:“出家人尚且惜钱如此,更有何人不爱钱者”

一方面是明后期拜金主义的盛行,一方面却是士人生计的困窘。

明后期科举危机日益严重据顾炎武记载,明末全国生员50多万人比明前期仁宗时增长了17倍之多。然而成化至嘉靖年间乡试录取率平均在/article/279984.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名的画家和画的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