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固本的食物补气固肾汤能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吗?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63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继海 黄怀吉&&&&作者单位:448000 湖北荆门,荆门康复医院中西结合科
【关键词】& 慢性肾炎
&&& 慢性肾炎属祖国传统医学&风水&、&尿血&、&水肿&、&虚损&的范畴,近年来,我科采用补脾益肾、解毒活血利水法为主治疗慢性肾炎63例,疗效较好,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两组均为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肾炎(尿毒症期除外)的住院或门诊患者。治疗组63例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17~55岁,平均40.2&12.8岁;病程7个月~19.8年,平均6.4&2.8年。对照组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58岁,平均38.7&11.6岁;病程1.2~18.4年,平均5.9&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1.2& 治疗方法
&&& 1.2.1& 治疗组& 以补肾健脾、解毒活血利水法为主。基本处方:党参15g,黄芪60g,丹参45g,熟地30g,山药25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杜仲10g,益母草30g,川芎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茯苓15g,泽泻10g,炙甘草6g。偏脾肾阳虚,见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者,加附子3g,肉桂2g,鹿角胶10g(烊化);阴虚阳亢,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者,加生龙牡各30g,牛膝10g,鳖甲10g;水肿甚者加车前子(包)10g,车前草10g,猪苓15g;血尿明显者加三七6g,白茅根15g,旱莲草15g;蛋白尿重者加金樱子15g,芡实15g;肾功能不全者加酒大黄20g,生牡蛎30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 1.2.2& 对照组& 给予肌注或静滴青霉素,口服强的松、复方丹参片、潘生丁、肾炎四物片,水肿明显者口服利尿剂,血压高者加服卡托普利等治疗。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个月。
&&& 2& 结果
&&& 2.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订的慢性肾炎疗效判断标准评定。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0.2g,常规尿检及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24h测定<1g,高倍镜下尿内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检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一个+,24h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5g,高倍镜下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基本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改善达不到上述标准或加重者。
&&& 2.2&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尿蛋白、尿红细胞、肾功能变化情况。
&&& 2.3&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
&&& 3& 讨论
&&&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腰痛&、&虚劳&等病证范畴。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而成。笔者认为此病往往由于水湿内侵,劳倦太过,饮食无度,伤及脾肾,使脾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输布津液,伤及肾脏而致开阖不利,气化失施;同时,由于病情缠绵,久病致瘀,使津、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腰酸、疲乏、浮肿、夜尿频数或不利、面色晦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发病率高。病机中兼有表证、湿热瘀血。水肿的成因与瘀血有关,因此在治法上应重视血瘀这一环节。慢性肾炎肾脏普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毛细血管狭窄、闭塞而缺血。许多临床医学家认为水肿病病情缠绵难愈,难以速求,其原因在于湿热贯穿了病程的始终,血瘀的形成也与湿热一样,存在于本病的各个病变类型和病变过程中。病变部位主要在肾脏,肾主水,藏精,脾主运化水湿,本病迁延日久,必然导致肾脾二脏的虚损,使肾不主水、藏精,脾失运化,从而使水肿、尿蛋白持续难消,这是本病的根本。而由于肾脾亏虚导致的湿浊瘀毒是病之标,因此,把调补脾肾、解毒活血利水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扶正药物能增强体质,保护有效的肾单位。如黄芪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肾炎的恢复;丹参能抑制肾小球内凝血,阻止肾小球纤维化。故本基本方能有效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排除体内毒素,消除或减少尿蛋白及红细胞,从而不同程度地恢复肾脏功能。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症加减,疗效更佳。
&&&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多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IgG、IgA和CTT均低于正常,并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尤为重要。影响肾小球疾病预后的一个独立的因素是蛋白尿。慢性肾炎不同的病理类型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的反应也不尽一致,其预后也可能不同,黄芪、党参等补气中药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既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同时可改善由肿瘤坏死因子所致的肾内凝血,而阻止肾功能恶化,同时,化瘀利水类药物还可有效地减轻水肿。黄芪、党参、茯苓等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与药物益气摄精,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很大关系。中药治疗又能避免西药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 采用健脾补肾、祛浊利尿、活血生新等中医治疗,治疗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血尿、蛋白尿为主症的肾脏疾患。针对慢性肾炎的发病特征,针对病因病机,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治疗原则,以解毒、化瘀、健脾、固肾之剂组方,立法独特,治疗因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血尿、蛋白尿疗效确切、显著。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在治疗上为了祛除水肿、蛋白尿及尿中红细胞,大多采用通便逐水的峻下方法,在短期内的确能较好地消除水肿,但对消除尿蛋白及红细胞并无明显作用。笔者认为此类患者往往起病隐匿,病程冗长,正气虚弱,不堪峻伐,宜扶正而袪邪。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补中益气汤新用3则--《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补中益气汤新用3则
【摘要】:补中益气汤新用3则张德祥,胡思九甘肃清水传统医学研究所(741400)1.淋浊李某,男,45岁,1989年3月12日诊。面色苍白,短气乏力,食少纳呆,腰膝无力,小便淋沥不断,尿为白浊,舌淡苔白,脉细微弱。证属中气不足,肾元不固,治宜补气固肾,涩精缩尿...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89.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清国;[J];新中医;1994年02期
何奇宽;[J];新中医;1994年07期
于扬波;[J];四川中医;1994年02期
陈庆善!546800;[J];四川中医;1994年03期
江武;[J];四川中医;1994年05期
张渝萍;[J];四川中医;1994年05期
林康;[J];四川中医;1994年05期
王玉芬!257400,李国庆;[J];四川中医;1994年06期
沈遐君;[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年06期
陈余健;[J];陕西中医;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学礼;陈玉芳;;[A];甘肃省钱币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专辑[C];2001年
徐永模;;[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王致道;杨雨阳;李雪琴;曾凯军;;[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陈祥坤;杨宪峰;;[A];2002年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十周年纪念专集()[C];2003年
刘华;别晓东;万海同;孟祥磊;余道军;;[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李克勇;赵宁军;祝江才;;[A];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罗荣城;蔡红兵;;[A];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罗荣城;蔡红兵;李爱民;石敏;缪景霞;;[A];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于家军;李志民;;[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雷永乐;[N];广东科技报;2000年
解放军第260医院
姚农庄;[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丰光;[N];科学时报;2000年
钟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赵荣立;[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李宇俊;[N];中国医药报;2000年
蔡秀芳;[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余大强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邓理有;[N];中国医药报;2001年
李水银;[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玉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李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马林霞;[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刘新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郝振耕;[D];西北大学;2002年
张擎;[D];长安大学;2003年
吕光耀;[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迟昊妍;[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叶俏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学娅;[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固肾安胎汤治疗胎动不安60例--《吉林中医药》1994年04期
固肾安胎汤治疗胎动不安60例
【摘要】:固肾安胎汤治疗胎动不安60例河北邯郸市丛台区中医院(056002)姬云海【关键词】固肾安胎汤,胎动不安笔者自1985~1990年间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为治则,自拟固肾安胎汤治疗胎动不安60例,通过疗效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0例...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71.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效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05期
韩瑞清;[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章逢润;;[J];陕西中医;1983年02期
邢灿潮;[J];新中医;1984年02期
罗仁;[J];新中医;1984年04期
,顿宝生;[J];陕西中医;1984年03期
郭国栋;;[J];中原医刊;1984年02期
门定平;;[J];现代中医药;1984年03期
杨有凤;[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陈仁华;[J];新中医;198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蓉娟;唐红;王寿生;钟家宝;朱良争;胡健炜;;[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张合群;冯其海;;[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曹安文;;[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黄有伟;余兰姐;;[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张喜奎;张振忠;赵明君;;[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李静萍;孔繁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姚憬;杜笥凤;;[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王萌;;[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耒寿良;;[A];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案与研究进展——第三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李智;;[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北京日报;2000年
付晓荣;[N];解放日报;2000年
王丽芳;[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张平;[N];中国医药报;2000年
;[N];西藏日报;2001年
应明春;[N];医药经济报;2001年
谢旧我;[N];中国妇女报;2002年
许永付;[N];医药经济报;2002年
郭振东;[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刘山;[N];民族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余泽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李爱民;[D];青岛大学;2002年
蔡晓红;[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陈烨乐;[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阳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