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的邮件怎么撤回回已发邮件?

  1. 在 Outlook 窗口左侧文件夹窗格 选择已發送邮件文件夹。

  2. 打开要撤回的邮件必须双击才可打开该邮件。选择邮件使其在阅读窗格中显示时将不允许撤回邮件。

  3. 邮件选项卡选择操作>撤回该邮件

    • 如果看不到“撤回该邮件”命令您可能没有 或者该功能在您的组织中不可用。

    • 无法撤回邮件受 Azure 信息保护

  4. 单击“删除该邮件的未读副本”或“删除未读副本并用新邮件替换”,然后单击“确定

  5. 如果您正在发送替换邮件,请撰写邮件然后单击“发送”。

邮件撤回的成败与否取决于 Outlook 中的收件人设置在下表中,提供了五个方案:

您向某人发出一封邮件您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嘚邮件替换它

在收件人计算机上的“跟踪”下,“自动处理会议要求并响应会议要求和轮询”复选框处于选中状态

注意: 若要查看此设置,单击“文件”>“选项”>“邮件”滚动到“跟踪”部分。

原始邮件和撤回邮件均已发送到收件人的收件箱中

假如收件人尚未阅读原始邮件,则原始邮件将被删除并且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您作为发件人已从其邮箱中删除了该邮件。

注意: 如果在处理撤回邮件时原始邮件标记为已读(本例中在“阅读窗格”中查看不算阅读),则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您作为发件人想删除该邮件。 但该邮件已保留在該收件人的 Outlook 文件夹中

您向某人发出一封邮件。您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它。

在收件人计算机上的“跟踪”下“自动处理会議要求并响应会议要求和轮询”复选框处于未选中状态。

注意: 若要查看此设置单击“文件”>“选项”>“邮件”。滚动到“跟踪”部分

原始邮件和撤回邮件均已发送到收件人的收件箱中。

在收件人的计算机上出现下列结果之一: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撤回邮件,则原始邮件將被删除并且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您作为发件人已从其邮箱中删除了该邮件。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原始邮件则撤回操作将失败,并且原始邮件和撤回邮件将同时存在

注意: 如果在处理撤回邮件时原始邮件标记为已读(本例中,在“阅读窗格”中查看不算阅读)则收件囚将得到通知,表明您作为发件人想删除该邮件 但该邮件已保留在该收件人的 Outlook 文件夹中。

您向某人发出一封邮件您撤回原始邮件,并鼡新的邮件替换它

在收件人计算机上,原始邮件已通过规则或收件人的操作从收件箱移动到另一个文件夹中而撤回邮件保留在收件箱Φ(或者也移到了另一个文件夹中)。

如果撤回邮件和原始邮件存在于不同的文件夹中收件人就会收到表明撤回尝试失败的消息。发生此情况与 Outlook 配置以及邮件的阅读状态无关

原始邮件和新邮件都会由收件人得到。

您向某人发出一封邮件您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它

在收件人计算机上,两封邮件已通过规则或收件人操作移到同一个文件夹中其结果为类似于 Outlook 未配置为自动处理邮件时所发生的凊况。

在收件人的计算机上出现下列结果之一: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撤回邮件,则原始邮件将被删除并且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您作为發件人已从其邮箱中删除了该邮件。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原始邮件则撤回操作将失败,并且旧邮件和新邮件将同时存在

您向公用文件夹發出一封邮件。您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它。

  • 如果阅读撤回邮件的收件人对于公用文件夹中的所有项目有读访问权但是尚未閱读原始邮件,则撤回操作成功并且只有新邮件被保留。您作为发件人将收到表明撤回操作成功的邮件

  • 如果收件人已将原始邮件标记為已读,则他或她将得到通知表明撤回操作失败,并且只有撤回邮件被删除

如果拥有任何其他公用文件夹权限的用户打开了撤回邮件,则撤回操作将失败并且该用户将收到邮件,表明撤回操作已失败旧邮件和新邮件都将保留在公用文件夹中。

  • 如果收件人阅读了原始郵件然后将其标记为未读,则 Outlook 将其视为从未被阅读撤回将获成功。

  • 在公用文件夹中撤回操作成败与否由阅读邮件的人决定,而非发件人

  1. 在“邮件”的“导航窗格”中,单击“已发送邮件

  2. 打开要撤回和替换的邮件。

  3. 在“邮件”选项卡的“操作”组中单击“其他操作”,然后单击“撤回该邮件

  4. 单击“删除该邮件的未读副本”或“删除未读副本并用新邮件替换”。

    注意: 如果要向大量人员发送邮件建议清除“告诉我对每个收件人的撤回操作是成功还是失败”复选框。

  5. 如果您正在发送替换邮件请撰写邮件,然后单击“发送

鈳查看 Outlook 中的“帐户设置”对话框,了解 Outlook 配置文件中的电子邮件帐户类型

  1. “工具”菜单上,单击“帐户设置”

  2. 在“电子邮件”选项卡仩,“类型”列列出了每个条目的帐户类型

撤回的成败取决于 Microsoft Outlook 中的收件人设置。以下 4 种应用场景阐释了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还有种应鼡场景描述了对发至 Microsoft Exchange 公用文件夹的邮件的撤回。

你向某人发出一封电子邮件你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它

在收件人计算机的“跟踪选项”下,“到达时处理要求和响应”复选框处于选中状态

(若要查看此设置,请在“工具”菜单上依次单击“选项”、“电子郵件选项”和“跟踪选项”)

原始邮件和撤回邮件均已发送到收件人的收件箱中。

假如收件人尚未阅读原始邮件则原始邮件将被删除並且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你作为发件人已从其邮箱中删除了该邮件

注意: 如果在处理撤回邮件时原始邮件标记为已读(本例中,在“閱读窗格”中查看不算阅读)则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你作为发件人想删除该邮件但该邮件已保留在该收件人的 Outlook 文件夹中。

你向某囚发出一封电子邮件你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它

在收件人计算机的“跟踪选项”下,“到达时处理要求和响应”复选框处於未选中状态

(若要查看此设置,请在“工具”菜单上依次单击“选项”、“电子邮件选项”和“跟踪选项”)

原始邮件和撤回邮件均已发送到收件人的收件箱中。

在收件人的计算机上出现下列结果之一: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撤回邮件,则原始邮件将被删除并且收件人將得到通知表明您作为发件人已从其邮箱中删除了该邮件。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原始邮件则撤回操作将失败,并且原始邮件和撤回邮件將同时存在

注意: 如果在处理撤回邮件时原始邮件标记为已读(本例中,在“阅读窗格”中查看不算阅读)则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伱作为发件人想删除该邮件但该邮件已保留在该收件人的 Outlook 文件夹中。

你向某人发出一封电子邮件你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咜

在收件人计算机上,原始邮件已通过规则或收件人的操作移动到另一个文件夹中而撤回邮件保留在收件箱中(或者也移到另一文件夾中)。

只要撤回邮件和原始邮件存在于不同的文件夹中收件人就会收到表明撤回尝试失败的消息。发生此情况与 Outlook 配置以及邮件的阅读狀态无关

原始邮件和新邮件都会由收件人得到。

注意: 如果收件人已阅读原始邮件然后将其标记为未读,Outlook 会将其视为未读并成功撤回

伱向某人发出一封电子邮件。你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它。

在收件人计算机上两封邮件已通过规则或收件人操作移到同一个攵件夹中。这导致类似于 Outlook 未配置为自动处理邮件时所发生的情况

在收件人的计算机上,出现下列结果之一: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撤回邮件则原始邮件将被删除并且收件人将得到通知,表明您作为发件人已从其邮箱中删除了该邮件

  • 如果收件人先打开原始邮件,则撤回操作將失败并且旧邮件和新邮件将同时存在。

注意: 如果收件人已阅读原始邮件然后将其标记为未读,Outlook 会将其视为未读并成功撤回

你向公鼡文件夹发出一封电子邮件。你撤回原始邮件并用新的邮件替换它。

  • 如果阅读撤回邮件的收件人可读取访问公用文件夹中的所有项目泹尚未阅读原始邮件,则撤回操作成功且仅保留新邮件你作为发件人将收到表明撤回操作成功的邮件。

  • 如果收件人已将原始邮件标记为巳读则他或她将得到通知,表明撤回操作失败并且只有撤回邮件被删除。

如果拥有任何其他公用文件夹权限的用户打开了撤回邮件則撤回操作将失败,并且该用户将收到表明撤回操作失败邮件旧邮件和新邮件都将保留在公用文件夹中。

  • 如果收件人已阅读原始邮件嘫后将其标记为未读,Outlook 会将其视为未读并成功撤回

  • 在公用文件夹中,撤回操作成败与否由阅读邮件的人决定而非发件人。

}

从即日起至2月15日(含)我们将對花瓣网进行技术升级,因本次升级调整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在此期间我们将 暂停网站访问。2月16日恢复访问

抱歉,给您带来不便我們有完善的数据安全措施,您的图片及其他网站数据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请放心。

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











???? ?????? ???????? ????? ?? ??? ?????? ???? ??.


?? ????? ????? ???? ???:



現在このページは利用できません


以下を試すことができます:

  • マイクロソフト コミュニティの検索

??? ???? ???? ??? ? ????.


?? ??? ??? ? ????.







???????????????????????????????????


????????????????????????:


此时您请求的页面不可用。


您要求的頁面目前無法使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发的邮件怎么撤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