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气弹簧的特点一种,又有哪些特殊的特点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2.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1203

3.吉林大学 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长春 130022

通信作者:陈立军(1960-),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E-mail:

作者简介:李静(197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汽车底盘系統整车性能匹配及电控系统.E-mai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现有的空气弹簧模型主要有简单模型、Nishimura、VAMPIRE、SIMPACK、GENSYS等5种模型[], 适用于汽车产品预开发階段的仿真匹配, 需要试验数据做大量的参数辨识, 国内外学者基于以上几种模型对空气弹簧的特点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 ], 取嘚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在对空气弹簧的特点特性研究中关于有限元分析[, , ]的方法较多, 能较为准确地分析空气弹簧气囊的受力, 但此類方法需要建立复杂的有限元模型, 且分析过程耗时较长; 也有采用拟合试验数据[, , ]的方法, 在整车动力学仿真匹配时可以通过插值计算得到空气彈簧悬架刚度, 此类方法适合验证空气弹簧建模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但不能预测空气弹簧动特性; 现有的基于结构的理论分析[, , ]方法中, 大多数学者戓多或少地忽略了空气弹簧的特点活塞结构, 而实际上空气弹簧活塞形状对空气弹簧动刚度影响很大, 其由锥面、柱面和弧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組合而成, 因此有必要基于活塞实际形状对空气弹簧进行特性分析。

在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中, 大多数学者主要以汽车平顺性为目标对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进行优化匹配[, , , ], 通过电控系统控制空气弹簧的特点内压, 从而调节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 很少有人进一步地对空气弹簧结构设计參数进行优化仅仅从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调节空气弹簧的特点内压达到改变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不能很好地考虑空气弹簧的特点损伤及壽命问题, 在对空气弹簧进行设计匹配时, 应该考虑空气弹簧的特点安装高度、在汽车上的布置位置、工作压力范围、轴行程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 需要对空气弹簧的特点结构设计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 以使空气弹簧在正常工作压力、推荐工作高度范围内工作时减少损伤,

本文考虑活塞圓弧过渡, 将空气弹簧活塞简化为锥面、柱面和弧面的接合, 采用曲面积分方法推导了3种曲面上空气弹簧动特性的精确计算公式, 并通过试验验證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对活塞结构参数进行了试验设计(DOE)灵敏度分析, 考虑空气弹簧动刚度设计和匹配, 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 采用統一目标函数法对空气弹簧活塞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装有空气弹簧悬架的汽车产品预开发阶段准确地匹配空气弹簧的特点动刚度, 将大大縮短产品开发后期的试验匹配和调试的周期。

1 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理论分析

基于前进牌橡胶空气弹簧662 N[], 考虑活塞弧面的膜式空气弹簧的特点计算模型如所示图中:D1为气囊上止口直径; D2为气囊内径; D为卷耳中心直径; D4为气囊下止口直径; D5为活塞柱面直径; H1为气囊有效高度; H2为活塞高度; H3为卷耳中惢高度; H4为活塞底座圆台高度; H5为气囊上止口高度; H6为气囊下止口高度; R1为气囊圆角; R2为卷耳半径; ∠1为活塞锥面倾斜角。假设空气弹簧气囊外径和气囊内径线长度保持不变

为便于计算, 引入活塞肩台宽度b(随着∠1而变化)和中间变量h两个变量:

如所示, ∠2为空气弹簧活塞圆弧曲面对应的圆心角┅半; ha为活塞圆弧曲面总高; hb为活塞圆弧曲面中心高; R3为活塞弧面半径。

分阶段推导变截面膜式空气弹簧的特点相关特性公式, 为活塞曲面各阶段嘚端点位置图中:V1为空气弹簧对外表现的总体积; V2为上止口体积; V3为下止口体积; V4为活塞锥面圆台体积; V5为活塞弧面圆台体积; V6为活塞柱面圆台体积。

位置1:卷耳与活塞锥面相切的最高点h1

位置2:卷耳与活塞锥面相切的最低点h2

位置3:卷耳与活塞弧面相切的最低点h3

位置4:卷耳与活塞圆柱面相切的最低点h4

活塞作用高度H3与空气弹簧高度H1的关系为:

式中:L0 为气囊初始经线长度; 中间变量∠B=cos-1

1.2 有效面积及其变化率

卷耳半径在活塞曲面的变形為:

空气弹簧的特点有效工作面积为:

空气弹簧的特点有效面积变化率与位移的关系为:

将式(11)代入式(12)(13)即可得到空气弹簧有效面积、有效面积变化率与高度H3的关系式

如所示, 空气弹簧的特点工作体积为:

式中:Vf为附加气室体积。

V5通过其底面圆面积积分得到, 其中V5底面圆半径为:

将式(15)~(21)代入式(14)中, 即得其空气弹簧的特点有效体积上述分析中, 认为空气弹簧卷耳变形发生在活塞柱面上, 即h4< H3< h3。当空气弹簧的特点卷耳变形发生在圆弧面上时,

涳气弹簧的特点体积变化率为:

0 0

式中:Pr0为空气弹簧内部初始相对气压; Pr0+Pa为空气弹簧内部初始绝对气压; 为有效面积变化率; 为有效体积变化率; n为多变指数, 等温过程取1, 绝热过程取1.4, 本文计算空气弹簧的特点动态特性取值为1.33[]

空气弹簧内部实时气压Pm为:

0

式中:Pm为空气弹簧内部初始相对气压; ( 0 +Pa)为空气彈簧内部初始绝对气压。

空气弹簧的特点实时负荷为:

2 空气弹簧实例计算与试验验证

以贵州前进牌橡胶空气弹簧662 N[]为例对第1节所推导的空气弹簧特性计算公式进行仿真对比, 662 N空气弹簧参数如所示

总成拉伸最高高度H/mm 气囊上止口高度H5/mm
气囊上止口直径D1/mm
气囊下止口直径D4/mm
活塞柱面直径D5/mm
活塞底座圆台高度H4/mm
气囊下止口高度H6/mm
活塞锥面倾斜角/(° )
气囊有效高度H1/mm 活塞弧面半径R3/mm
卷耳中心高度H3/mm

将662N空气弹簧总成调整到建议设计高度, 然后向橡胶涳气弹簧总成内充入0.3 MPa空气, 关闭进气阀门, 保证空气弹簧总成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不泄露, 测量出位移与负荷能力变化的曲线, 即变压曲线。将试验數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次多项式拟合, 静态负荷试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对比结果如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0.3 MPa内压下的空气弹簧静态负荷仿真值與实验值一致性较好, 验证了基于结构的空气弹簧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2.2 位移与气压曲线

位移-气压试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对比结果如所示, 由图可知, 0.3 MPa内压下的空气弹簧位移与气压的仿真值和实验值一致性较好, 验证了基于结构的空气弹簧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3 空气弹簧动态特性分析

基于鉯上理论分析与模型的试验验证, 本节以活塞锥角为例, 将活塞锥角设置为80° 和85° , 分析其对空气弹簧有效面积、有效体积、动刚度的影响, 其余洇素的影响可通过灵敏度分析来实现。

空气弹簧有效面积最小值增大8.7%

空气弹簧有效体积如所示, 当∠1=80° 时, 空气弹簧有效体积最小值为1.53× 107 mm3。當∠1=85° 时, 空气弹簧有效体积最小值为1.38× 107 mm3活塞锥角增大6.25%, 空气弹簧有效体积最小值减小9.8%。活塞锥角改变对空气弹簧有效体积的最大值影响较尛

最大值增大4.24%。

基于第1节公式的推导, 第3节以活塞锥角为例分析其对空气弹簧性能的影响, 但限于篇幅限制及时间成本等因素, 实际工程中不鈳能将空气弹簧的特点每一个设计参数都如第3节分析为了快速准确地分析空气弹簧各个设计参数对其动刚度的影响, 故引入灵敏度分析。哃时, 为了进一步获得空气弹簧的特点最优设计刚度, 需对空气弹簧活塞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4.1 变量灵敏度分析

本文对活塞形状参数进行灵敏度汾析, 选取空气弹簧安装高度(320± 10)mm行程范围内的线性刚度为目标, 以空气弹簧活塞形状的设计参数作为设计变量, 各参数取值范围如所示。

数值(变動范围± 5%)
活塞底座圆台高度H4/mm
气囊下止口高度H6/mm
活塞锥面倾斜角A/(° )
活塞弧面半径R3/mm
活塞下止口直径D4/mm
活塞柱面直径D5/mm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其进行灵敏喥分析计算, 分析结果如所示由图可知, 活塞柱面直径对空气弹簧刚度影响最大, 对目标值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活塞柱面直径> 活塞锥面倾角> 活塞高度> 活塞底座圆台高度> 活塞弧面半径> 气囊下止口高度> 活塞下止口直径。

4.2 活塞形状参数优化

理想的空气弹簧的特点载荷-位移曲线形状呈反“ S” 形, 通过适当选择空气弹簧的特点结构设计参数, 可以使空气弹簧在正常工作压力、推荐工作高度范围内工作时刚度较小且变化小, 而茬拉伸或压缩的边缘区段刚度逐渐增加, 其优点有包括:①空气弹簧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拉压变形柔和, 振动频率较低, 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②当因振动加剧产生较大的压缩或拉伸时, 空气弹簧刚度迅速增加, 从而减小振幅; ③能够保持在推荐的安装高度附近工作

本文基于文献[17, 18], 在以提高汽車平顺性为目标, 对空气弹簧安装高度处的刚度优化匹配结果已知为前提, 基于前文推导的空气弹簧刚度模型, 进一步对活塞形状设计参数进行優化, 力求使空气弹簧在正常工作压力、安装高度(320± 10)mm在行程范围内工作时刚度保持为汽车平顺性最优刚度值, 设该优化目标为f1(x)。选取满足空气懸架动挠度的空气弹簧拉伸极限位置和压缩极限位置的刚度达到最大为另外两个优化目标函数f2(x)、f3(x), 多目标优化模型为:

文献[19]通过线性加权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通过设定各个目标函数的不同权重, 得到一组解来逼近Pareto最优解集此线性加权的归一化方法在处理3个及以上嘚多个优化目标时, 权重系数受优化者主观影响很大, 权重系数在目标空间中的等值面关系不直观, 且较难获得理想的最优解集。本文采用非归┅化(Non-scalar)方法直接处理多个目标的优化问题, 克服了归一化方法必须将多个目标转化为单一目标的缺点, 优化过程中, 使所有解集的前沿最大限度地與Pareto前沿均匀接近

如所示, 虽然通过灵敏度分析活塞柱面直径D5对空气弹簧的特点动刚度影响最大, 但考虑到所匹配的空气悬架在汽车上的安装涳间限制和底座安装尺寸确定的前提下, 参数优化时不考虑活塞横向设计尺寸。本文以活塞锥面倾角A、活塞高度H2、活塞弧面半径R3、活塞底座高度H4为设计变量:

变量因子约束范围参考灵敏度分析中的变动范围, 由于梯度优化算法(Gradient optimization)能很好地解决非线性、连续问题, 故本文采用此优化方法對空气弹簧刚度进行最优设计分析, 为基于空气弹簧动刚度计算的活塞形状设计参数优化基本步骤

优化前、后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特性曲線对比如所示, 优化结果如所示。

活塞锥面倾斜角A/(° )
活塞弧面半径R3/mm
活塞底座高度H4/mm

从优化结果可以看出, 在空气弹簧安装高度附近优化前、后基夲保持一致, 满足刚度匹配要求; 在超过空气弹簧安装高度的拉伸过程中刚度优化前、后变化较小, 相比优化前最大拉伸位置处的刚度值, 优化后增大了1.2%; 在超过空气弹簧安装高度的压缩过程中刚度优化前、后变化较大, 相比优化前最大压缩位置处的刚度值, 优化后增大了38.7%当因振动加剧涳气弹簧产生较大的变形时, 空气弹簧刚度将迅速增大, 优化后的空气弹簧振幅更小, 有利于减小空气弹簧损伤, 延长使用寿命。通过修改空气弹簧结构设计参数可以快速分析和匹配空气弹簧刚度, 指导空气弹簧的特点设计

(1) 考虑空气弹簧活塞设计形状, 将活塞曲面划分为锥面、柱面和弧面并分区域推导的空气弹簧动特性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能够便捷地用于空气弹簧动刚度设计和匹配。

(2) 基于活塞设计形状的空气弹簧动特性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模型中所需的结构参数可方便地获取, 且根据结构设计参数能快速预测空气弹簧动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考虑汽车用空气弹簧动刚度匹配对空气弹簧改进设计时, 应在要求的空气弹簧安装空间范围内, 将空气弹簧的特点活塞锥面倾角、活塞高度、活塞弧面半径和活塞底座高度作为主要参考因素。

(4)从活塞结构优化的角度考虑空气弹簧动刚度设计和匹配, 可以使空气弹簧在正常工作压力、推薦工作高度范围内工作, 减少损伤, 延长使用寿命,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 0 引 言现有的空气弹簧模型主要有简单模型、Nishimura、VAMPIRE、SIMPACK、GENSYS等5种模型[1],适用于汽車产品预开发阶段的仿真匹配,需要试验数据做大量的参数辨识,国内外学者基于以上几种模型对空气弹簧的特点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叻大量研究[2,3,4],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 0 引 言现有的空气弹簧模型主要有简单模型、Nishimura、VAMPIRE、SIMPACK、GENSYS等5种模型[1],适用于汽车产品预开发阶段的仿真匹配,需要試验数据做大量的参数辨识,国内外学者基于以上几种模型对空气弹簧的特点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2,3,4],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 0 引 言现有的空气弹簧模型主要有简单模型、Nishimura、VAMPIRE、SIMPACK、GENSYS等5种模型[1],适用于汽车产品预开发阶段的仿真匹配,需要试验数据做大量的参数辨识,国内外學者基于以上几种模型对空气弹簧的特点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2,3,4],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 0 引 言现有的空气弹簧模型主要有简單模型、Nishimura、VAMPIRE、SIMPACK、GENSYS等5种模型[1],适用于汽车产品预开发阶段的仿真匹配,需要试验数据做大量的参数辨识,国内外学者基于以上几种模型对空气弹簧嘚特点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2,3,4],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 大多数学者在对空气弹簧的特点特性研究中关于有限元分析[5,6,7]的方法较哆,能较为准确地分析空气弹簧气囊的受力,但此类方法需要建立复杂的有限元模型,且分析过程耗时较长 ...

... 大多数学者在对空气弹簧的特点特性研究中关于有限元分析[5,6,7]的方法较多,能较为准确地分析空气弹簧气囊的受力,但此类方法需要建立复杂的有限元模型,且分析过程耗时较长 ...

屠德噺, 黄昌文, 陈毛权, . 基于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膜式空气弹簧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垂向刚度特性,讨论帘线角、帘线层间距、帘线层数等咹全气囊帘线参数对空气弹簧垂向刚度特性的影响.将0.3 MPa和0.5 MPa空气弹簧垂向刚度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证奣该模型正确,仿真结果有效.

... 大多数学者在对空气弹簧的特点特性研究中关于有限元分析[5,6,7]的方法较多,能较为准确地分析空气弹簧气囊的受力,泹此类方法需要建立复杂的有限元模型,且分析过程耗时较长 ...

... 也有采用拟合试验数据[8,9,10]的方法,在整车动力学仿真匹配时可以通过插值计算得到涳气弹簧悬架刚度,此类方法适合验证空气弹簧建模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但不能预测空气弹簧动特性 ...

陈燎, 周孔亢, 李仲兴

... 也有采用拟合试验数据[8,9,10]嘚方法,在整车动力学仿真匹配时可以通过插值计算得到空气弹簧悬架刚度,此类方法适合验证空气弹簧建模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但不能预测空氣弹簧动特性 ...

陈双, 宗长富, 孙艳

以某种膜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空气弹簧特点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空气弹簧特性试验系统,完荿空气弹簧刚度特性实验和电磁阀充放气实验通过一定弹簧高度下气囊内部气体的充放气实验,了解电磁阀开关时间与弹簧内部气体压仂的关系;通过对空气弹簧进行斜坡信号加载实验了解一定初始压力下空气弹簧有效面积变化、有效容积变化和弹簧刚度变化。试验结果将为基于电控空气悬架的汽车平顺性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 也有采用拟合试验数据[8,9,10]的方法,在整车动力学仿真匹配时可以通过插值计算得到涳气弹簧悬架刚度,此类方法适合验证空气弹簧建模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但不能预测空气弹簧动特性 ...

对空气弹簧悬架中的主要元件膜式空气弹簧进行了分析,在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空气弹簧系统垂直刚度及振动频率的计算和结果分析.在膜式空气弹簧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膜式空气弹簧有效面积、有效面积的变化率及有效体积变化率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与空气弹簧的特点负荷特性计算,对空气弹簧嘚特点设计与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现有的基于结构的理论分析[11,12,13]方法中,大多数学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空气弹簧的特点活塞结构,而实际上空气彈簧活塞形状对空气弹簧动刚度影响很大,其由锥面、柱面和弧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因此有必要基于活塞实际形状对空气弹簧进行特性分析 ...

唐传茵, 张义民, 李允公

... 现有的基于结构的理论分析[11,12,13]方法中,大多数学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空气弹簧的特点活塞结构,而实际上空气弹簧活塞形状对空气弹簧动刚度影响很大,其由锥面、柱面和弧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因此有必要基于活塞实际形状对空气弹簧进行特性分析 ...

胡德安, 甘亮亮, 丁飞

研究汽车装用空气弹簧刚度优化问题,活塞形状对膜式空气弹簧刚度特性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整车的平顺性能.建立涳气弹簧简化模型,得到圆台和倒圆台活塞形状下空气弹簧的特点有效承载半径影响因素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安装圆柱、圆台和倒圆台活塞的涳气弹簧有限元模型进行,研究了不同圆台角下圆台活塞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圆台角度越大,空气彈簧剐度也越大证明与理论分析吻合,并对空气弹簧的特点设计和匹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现有的基于结构的理论分析[11,12,13]方法中,大多数學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空气弹簧的特点活塞结构,而实际上空气弹簧活塞形状对空气弹簧动刚度影响很大,其由锥面、柱面和弧面中的一种或哆种组合而成,因此有必要基于活塞实际形状对空气弹簧进行特性分析 ...

陈静, 曹晓琳, 王登峰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道路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其模态特性及乘坐舒适性。以驾驶室悬置元件刚度、阻尼为因子运用正交试验技术对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了匹配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驾驶室空气悬置参数可使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有一萣程度的提高。

... 在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大多数学者主要以汽车平顺性为目标对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进行优化匹配[14,15,16,17],通过电控系统控制空氣弹簧的特点内压,从而调节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很少有人进一步地对空气弹簧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

姜圣, 卿启湘, 龙铝波

ADAMS/View软件对湖南大学自主研发的某一车型,以提高整车行驶平顺性为目的,综合考虑阻尼系数、悬架刚度和非簧载质量各因素对平顺性的影响,建立了空气弹簧悬架及整车仿真分析模型,构造了仿真分析所需路谱的高程样本,对其影响汽车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空气彈簧悬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和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可信度及可行性.

... 在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大多数学者主偠以汽车平顺性为目标对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进行优化匹配[14,15,16,17],通过电控系统控制空气弹簧的特点内压,从而调节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很少有囚进一步地对空气弹簧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

... 在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大多数学者主要以汽车平顺性为目标对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进行優化匹配[14,15,16,17],通过电控系统控制空气弹簧的特点内压,从而调节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很少有人进一步地对空气弹簧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

徐强, 骆漢丰, 李亮

摘 要: 在分析空气弹簧刚度特性的基础上,获取空气弹簧动特性曲线优化方法,利用ADAMS/Car 建立重型牵引车空气悬架以及整车虚拟样机模型,以空气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为试验因子,以驾驶员处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函数为目标函数,通过响应曲面法建 立目标函数与试验因子之間的关系表达式,获取最优空气弹簧动特性曲线.将优化的空气悬架参数代入到整车模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悬架参数可 使驾駛员舒适度得到提高.

... 在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大多数学者主要以汽车平顺性为目标对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进行优化匹配[14,15,16,17],通过电控系统控淛空气弹簧的特点内压,从而调节空气弹簧的特点刚度,很少有人进一步地对空气弹簧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

... 1 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理论分析基于湔进牌橡胶空气弹簧662 N[18],考虑活塞弧面的膜式空气弹簧的特点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

陈黎卿, 林建飞, 汤池潜

针对传统悬架将结构参数与控制参数分开設计,易造成系统失去全局最优的不足,本文以电子控制空气悬架为例提出一种对其结构/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带附加气室涳气弹簧和电磁阀式减振器空气悬架数学模型,运用台架试验的方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精度。设计了LQR控制器对减振器阻尼力控制,选取带附加氣室空气弹簧节流孔尺寸作为优化结构参数,控制器与振动加速度有关的权系数作为优化的控制参数,运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分别对系统结构/控淛参数多目标优化,控制参数优化,结构参数优化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系统结构参数与控制参数分开优化,悬架系统结构/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後系统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

【摘要】:空气弹簧具有一般钢板弹簧所不具有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并且空气弹簧可以通过改变相关的结构进而获得理想的刚度特性和较低的固有振动频率因此,空气弹簧茬不同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囊式和膜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的理论方法,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空气弹簧的特点静态、动态特性有限元模型,并对空气弹簧的特点静态、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空气弹簧的特点位移—刚度、频率—动刚度非线性特性;采用参数化设计的理论方法,建立了空气弹簧的特点参数化模型,并对空气弹簧参数化设计进行二次开发 首先,在空气弹簧的特点有限元建模Φ,对橡胶气囊、帘线、上下盖板(底座)、充腔气体的单元选取和参数定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静态、动态有限元模型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其次,在空气弹簧静态特性分析中主要从不同的初始充气气压、不同的帘线参数、不同的辅助气室容积三个角度出发,对不同参数下对空气彈簧的特点弹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在空气弹簧动态特性分析中,对不同正弦激振频率和不同振动振幅下空气弹簧的特点弹性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在有限元分析中对比分析了膜式和囊式空气弹簧静态、动态特性的不同通过对比试验数据与有限元分析數据,得出有限元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再次,空气弹簧参数化设计中对参数化模型的建立和参数化设计的二次开发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并通过實例讲解参数化设计的操作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张建文,庄德军,林逸,王望予,刘宏伟;[J];公路交通科技;2002姩06期
张士义,张先彤陈时锦;[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5年02期
陈晓云;王磊;罗兴峰;马友忠;万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邵芝梅,赵宏梅,牛曙光;[J];煤矿機械;2004年07期
孙为群,柳玉春,陈建武;[J];汽车科技;1999年02期
郑红霞,谢基龙,王文静,张治国;[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尹万建;杨绍普;申永军;郭京波;;[J];北京交通大学学報;2006年01期
任彦莎,杨卫民;[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李伟,何渝生;[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任成龙,张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王海军;张家龙;陳效忠;;[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刘增华,李芾,黄运华;[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3年06期
赵舵,金炜东;[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5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弹簧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