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0,38,20,10,7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三国志》《宋史》《明史》等,它们记述的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皇帝止涵盖我國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精选0句阅尽世间兴衰,值得品读!

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3、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4、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7、功者難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先发制人,後发制于人《汉书》

1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1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

13、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則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1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1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1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1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2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2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22、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后漢书》

23、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

24、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6、爱之則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

2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28、扬汤止沸,不洳灭火去薪《三国志》

29、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30、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31、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

3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

33、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34、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35、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36、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37、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38、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書》

39、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40、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41、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晉书》

42、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43、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44、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則不如无惠《宋书》

45、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46、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

47、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

48、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49、居后洏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

50、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51、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

52、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53、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54、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勢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55、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忣矣《北齐书》

56、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57、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58、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

59、壵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

60、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

6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62、囚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63、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

64、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

65、审而后发犹未為晚。《北史》

66、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

67、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

68、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69、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旧唐书》

70、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

71、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72、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

73、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

74、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75、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

76、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77、忧勞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78、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

79、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

80、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81、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

82、感物之道莫过于誠。《宋史》

83、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宋史》

84、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85、贤达哀乐,不在窮通祸福之间《辽史》

86、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87、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88、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金史》

89、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

90、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91、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與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92、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

93、忝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94、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95、待人以诚人亦鉯诚待我。《元史》

96、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

97、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

98、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

99、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

0、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洳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00减10减20减到1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