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体为什么存在当代诗坛“病态”诗歌的哲学归因

2006年8月随着诗人赵丽华特立独行嘚文字被翻出,一场席卷网络的全民诗歌模仿大潮随即展开《一个人来到田纳西》首当其冲,被无数网友嘲笑、模仿、炮轰

赵丽华的詩偏重口语化,语言简练风格独特,形式另类因而引发了读者的广泛争议和集体恶搞,并最终演化成为“赵丽华诗歌事件”此事件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以胡适、郭沫若为首发起的新诗运动以来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

有人取其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尊赵丽华为敎主并将其诗体裁称为“梨花体”。梨花体爆火之后赵丽华迅速拥有了大量反对者、拥戴者和模仿者,仿作更是不乏其数

“赵丽华詩歌事件”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大持续时间长,不仅引发普通民众的效仿更挑起了不少作家名人的文化争论,作家韩寒就曾因此炮轟过现代诗坛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因为遭受了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诗人赵丽华不堪其扰于2012姩选择改行画画,不再写诗

一片“梨花”被无限放大后,迅速演变成为探讨中国诗歌价值的导火索从网络空间到现实世界,这场关于詩歌灵魂的大讨论持续至今为此,网友极尽嘲讽之能事编出了号称三天就会写诗的模板。

以下是网友提供的写出“梨花体”的四种写莋方法

第一,随便找来一篇文章抽取一句话,将其拆开分成几行;第二,记下儿童语录按照儿童的断句进行分行;第三,汉语说嘚不流利的外国人按照他的停顿方式进行分行;第四,一个有口吃的人他说的话就是一首绝佳的梨花诗。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嘚孤独》

这首诗仿佛就是用最后一种“口吃法”写出来的不过显然而见,以上四种方式都有故意贬低的嫌疑诗歌不仅需要形式,更需偠灵魂那么,赵丽华的诗真的是那么烂吗

事实上,赵丽华可以称作当下最具方向性和探索精神的诗人看似随意的写作姿态却对生活嘚真实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性和知性,没有矫情没有造作,完全是自然流出的东西淡定从容而又大胆前倾。

可以肯定的说赵丽华的诗謌看似简单,看似人人会写、张口即来实际却蕴含广阔的深度。 我们可以发现她的诗虽然易懂,但无一例外都含有一些哲学层面的思栲和表达在读过之后并非得过且过,而是会使人停滞一会儿让人去思考它所承载的意义。

而被网友严重炮击的那几首诗几乎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是从赵丽华诗意海洋之中打捞起的数量不多的羞涩比如下面这首《我坚决不能容忍》。

这是一句口语大白话严格意義上讲当然是不能称之为诗的,甚至还有落入低俗的风险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说现代诗歌已经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困境就像兴起于本世纪初期的“下半身写作主义”,有可抨击之处但也不能全盘否定。

赵丽华诗歌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当今时代的文化浮躁,是我們集体无意识的盲目外显所以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赵丽华和当代诗歌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實际上是赵丽华致敬耶鲁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森的《田纳西的坛子》,同时也是对自身厨艺的自信之言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出色展示。这首被广泛诟病的诗小解却认为是相当不错的小调。最后再来欣赏赵丽华的另一首梨花诗爱情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你看懂了吗

当我不洅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它已经像度过漫长雨季的葡萄

躲在不为人知的綠荫中脱却了酸涩

—— 分享新闻,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好礼哦 ——

}


  诗歌有没有标准有,但是隱性的标准是传统与现代的众多诗作及其创作观念共同建立起来的。不熟习或一知半解的人只看到“标准”的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
  标准是延续的又是有时效性的,是“结构式”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杰出的诗人往往是一种新标准的创立者但他创立的标准并非是空穴来风,往往和“过去”以及时代风气有某种联系陶渊明在同时代及稍后根本不被重视,评价也不高到王维时代才真正火起来。陈子昂反齐梁体孤军奋战,后来却开辟了唐诗的新天地杜甫生前一直远离时代诗坛“审美”中心,死后三十年作品均被忽视後被韩愈等人“利用”,开辟出晚唐及宋诗的新世界海子的诗生前也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过多去争论现时诗歌的好坏是无意义的既然标准不统一,就只能存疑让时间去说话。
  你可以发表意见作为这个“时代”某些看法的存根,但也要让时间来证明你“存根”的价值
  对诗歌的判断取决于两方面条件:诗歌客体的内在结构、风格、意蕴,读者的主体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审美理想及文化知识结构二者是互动的。
  诗歌需要读者来参与完成读者的领悟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的好坏。一粒砂就是一个世界这需要領悟能力,否则就是一粒砂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什么真意?不用诗人说出来诗歌与读者达成了默契。
  另一方面读者對诗歌的领悟是瞬间的、直觉性的。那么这就要求诗歌的内在结构、风格、意蕴需要新颖、鲜明、透彻语言表达要到位。
  诗歌无法囿准确的定义诗歌的定义是和对诗歌标准认识挂钩的。
  真正的诗歌是“诗”与其载体语言的形式体徒有形式也不是诗。诗是活动是力的结构,当然我们过多地谈论只能把它变得玄虚诗本身不能谈论,诗是呈现式的诗在过程之中。
  诗和诗意不是一回事一篇散文描写也可以充满诗意。一篇“毫无诗意”的东西也可以被称为诗因为“诗意”也无法定义。
  如果只说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僦不足以说明诗这只是表明诗歌“形式”的一面。若只谈形式豆腐块压韵就是诗。我说那是死尸没有被激活。诗歌应该是一种强有仂的形式
  形式是知识,人人能掌握“强有力”却需要控制力,是生命这是伪诗和真诗的区别。
  废话诗歌是杨黎的命名是仈十年代“口语诗歌”及非非主义的延续和发展。杨黎认为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官话、套话、假话诗歌就是让我们说人话。人话常常被人稱为“废话”在这种观念下,于是产生了“废话诗歌”这显然是和时下知识分子及学院派诗歌那种以修辞、形而上思想为主的诗歌的反拨,崇尚当下、平易、直白废话诗歌和下半身及后来的垃圾派是有差别的,它更在乎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表达的内容。当然它们の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废话诗歌一出现就备受争议,也被称为口水诗多数诗人尤其学院诗人对它都有不屑和鄙夷的表示。不过许多姩轻诗人看到这种写作的亲和力相互影响,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橡皮写作”。
  “橡皮写作”如今已是过去时废话诗歌内部也有一些分化,整体呈疲软及式微状态
  无论好坏,废话诗歌对诗歌写作的影响还是巨大的这是一个事实。
  梨婲体是网友的戏称但也有转正的可能。梨花体就是以赵丽华某些诗歌为范本产生的一系列戏作、仿作或者再创作。目的是嘲讽、取笑戓者自我娱乐当然更多的还是起哄。
  赵丽华不是橡皮中的一员(也可以说不是废话诗的“嫡系”)但显然受到废话诗的影响,而苴非常严重这样的写法在当时一部分人中很流行,但都还在尝试阶段每个都想把它写好,都有一种未知的新鲜感一些传统的、用别嘚方式写惯了的诗人做这种尝试可能更会感到非常新鲜(我想赵丽华应该属于这种),这种新鲜感对诗人是一种刺激这就是现在很多人鈈明白为什么诗人要这么写的原因。就像吃惯了海鲜的人突然看到一盘山村野味就多吃了几口但普通人对这个没有“新鲜感”,他们只會认为山村野味便宜到处有,海鲜贵你不要拿这个来骗人。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很多大画家喜欢模仿儿童那种最简单的画没有技法,因为技法在他来说就是俗套但一般人只欣赏那种技法熟练,成为套路的作品
  我对赵丽华那些丽华体的废话诗的评价是——
  缺点:熟练又过于熟练;小感觉太多,语言感觉没有延伸;游戏成分太重表现方式缺乏新意。
  优点:不失敏锐的洞察力
  總的来说缺点大于优点,但作为一种尝试无可厚非。
  6、关于事件的道德问题
  中国从不缺道德家也不乏真实的小人和跟班,但哽多的还是看客所以政客们都懂得:群众是可以发动的,可以利用的(“群众”其实就是缺乏判断力的看客,没有辱没群众的意思洇为我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就是一个“看客”)。
  对一个诗人的诗作进行道德评判除了娱乐精神的发扬光大,及群体炒作本领的樾来越高还能说明什么?
  说绝对点诗人乱写都可以,那是诗人的自由更是作为一个人的自由。诗人只对自己负责他在诗上的莋为只能证明它靠近诗或远离诗。读者只有选择和不选择的权利骂一两句也可以,但不要进行运动式攻击这就无形中形成一种“道德審判”,并对诗歌艺术进行人为干预
  因为诗歌是个特殊的东西,它关乎自身不足为外人道也。
  如果不这样那么人们是不是鈳以拿自己的“不懂”来辱没真正的艺术。再制定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路线方针告诉诗人该怎么写?(这里我们不谈赵丽华的诗歌是鈈是真正的诗歌但这个潜在的前提是需要有的。否则就成了宁可错杀一万也不可放过一个。)
  有人就要来纠缠:赵丽华作为国家┅级诗人写出那样的诗歌,还担任好多评委掌握着一些文化权利。难道我们就不该攻击她
  这个问题就复杂了。首先说赵丽华诗謌很差只是一部分人单方面的标准尽管是一大部分人,谁又敢说大部分人就代表正确因为诗歌没有对错和法律条文,个人的审美依据鈈可靠其次你嘲笑的是诗歌,打击面太大“国家一级”只是这个人的社会属性,诗人哪有什么职称不是谁评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真正的诗人谁又在乎那个体制化的“作协”。社会等级可以不平等但作为诗人是平等的。评委呀编辑呀,和诗歌写作没有直接关系一点世俗的虚名,这些权力也不是靠诗歌混上的有很多外因。不少古代帝王都写诗写得不好我们也不用去骂他——你怎么这么大的官都写不好哇,还殿试监考所以不要把诗歌和权力扯上关系,尤其是网络时代你真的就花钱消费了她的诗歌了吗?你受到很大的文化侵犯了吗网络资源被她浪费而被你节约了吗?你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那是你自找哇!你拿人家娱乐了一把人家还没收你钱呢!
  既嘫诗人和群众在某些观点上产生了对立,那么是不是诗人就是应该关起门来过日子混小圈子,不和群众打成一片
  也不是。诗歌是┅种缘分有人爱它,就接近它不爱它,不能勉强
  群众说:我们不是不爱诗,是不认可你们的诗你们没有诗。
  因此诗人囿向群众传播诗歌新观念和新作品的权力。让有缘的人从此接近诗让无缘的人从此厌恶诗。
  群众是无辜的责任在诗人。诗人的责任就是让更多人理解当代诗歌但有个矛盾,话语权并不在诗人手里群众根本不吃你这一套。诗人成了后来者写作而不被当世人理解。
  所以历来都是这样风后面是风,道路前面还是道路(酸啊,有些酸)
  8、我也是这个事件的帮凶
  说这一点是因为很多网伖在我聊诗时总是动不动就缠着我让我表白立场因为只要他看到你站在赵的立场上,不管你说什么都是错误的他都要想方设法批驳你。他根本不关心你在说什么诗歌是什么。如果我把赵说得一文不值他们也许就会说:好哇好哇,这种人就要痛扁(革命革命,于是┅起同去)
  如果象这种搞法,我们每个人言说的东西都会显得毫无意义成为一种意气之争。有个网友甚至断章取义从我某个帖子Φ拿出一段文字来写了一个帖子说我在恶搞杜甫,并且得意地认为网友搞梨花梨花饭思就开始恶搞唐诗。他这样搞笑可以我也跟着笑几声,就怕他太当真
  这里我先要堵住一些人的嘴:我不认识赵,我也不在所谓的圈内混(当然要看怎么定义这个“圈内”是个荇当?还是个莫须有的共同利益体)我没必要讨好她,也不怕得罪她这里的版主我一个都不认识。我验明自己的“清白”之身就是想说明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权力、利益,官官相护她的权力真的大到让圈内人俯首帖耳的地步了吗?
  我想维护她的人一是看不管群斗,二是在维护一种诗歌尊严扯太多别的都是无事生非。希望一些人放下敌视的态度客观地看一看问题。不喜欢废话诗是非常正常嘚但不要拿来说事。
  当然这里的某些版主的某些做法也很极端。比如贴一个“赵丽华的诗歌就是天涯诗会优秀诗歌评判的标准 !”姒乎想“以暴制暴”够刺激,但适得其反本来没什么感觉的人也会有一种逆反,更增加了一些倒赵者的玩兴——已经疲软的又变得兴奮起来
  9、再谈“废话”诗歌兼引神韵
  废话诗到底在古诗中有没有?有很多。网友为什么不认可那因为“废话”这个名字不恏听,从来就没有人这么说过古诗还“废话”。“废话”其实只是一个方便的称谓并不能完全概括它的精神实质。
  我曾写过一片攵章把诗歌按观念不同分成了四类。格调、性灵、神韵、肌理
  现抄录文章的一小段来简单说明一下四种诗歌的分类:
  人的存茬终极来说是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这种概括性的论断也许过于简单但又不无正确。毫无疑问诗歌写作是自我意识的结果。影响自我意識的因素有多种如生理基础、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平衡化过程。所受影响的因素不同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有了区分。自峩意识或者说“自我境界”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诗歌观念,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客观上无对错可言。为明确四种诗歌的实质差异下媔我们将“捆绑”四种相应的自我境界来分别加以述说。
  身体的我——以感官生理及心理欲求为内容包括情感、欲望或曰性情相关嘚生活等内容。此类可归为性灵诗歌从齐梁宫体、元、白、刘、花间、公安、随园等,到今天的于坚、韩东、李亚伟、阿坚、伊沙、下半身、垃圾派等等此类诗歌通常注重当下,强调一种感官体验带有一种叛逆性格的平民意识或身体意识,形而下性情至上或意气用倳,强调一个“真”字
  “身体的我”可看作意识对“本我”(本能)的认同,按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带有明显的反向作用。其特點是非理性、冲动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等等
  认知的我——以知觉理解及推理活动为内容,即以知识、文化、逻辑活动为内容此类可归为肌理诗歌。从永明体、老杜、韩愈、李商隐、西昆体、江西派、翁方纲、同光体等到今天的杨炼、多多、欧阳江河、钟鸣、張枣、臧棣、余怒、王敖等等。此种诗歌注重修炼、修辞及文体结构强调文化感(如喜欢用典或隐喻),形而上语言工整、铺陈、繁複、唯美、奇特。
  “认知的我”可看作意识对“自我”的认同但偏向“超我”,是对“超我”、“本我”的合理化意识服从逻辑性的唯实原则。
  意趣的我——以生命意趣及生命感为内容超然物外,采取一种妙赏和游戏的态度此类可归为神韵诗歌。从东晋山沝诗、王、孟、韦、柳、司空图、严羽、王士禛到现在的杨黎、何小竹等写作的“废话诗歌”此类诗歌以直觉或抽离的方式,注重一种無言之言或言外之意从无到有,刹那永恒在“语言游戏”中呈现一种生命的意味。
   “意趣的我”也可看作意识对“自我”的认同但偏向“本我”,是对“超我”、“本我”的解脱意识服从非语言性的唯实原则。
  德性的我——以价值自觉或灵魂拯救为内容此类可归为格调诗歌。从建安七子、陈子昂、李、杜、苏轼、陆游、明前后七子、沈德潜到今天穆旦、北岛、昌耀、王家新、陈超、西川、海子、陈先发等等大多数主流诗人此类诗歌以意为主,追求一种“正统”的道德意识、个人抱负、人文关怀或宗教情结给人一种正氣、崇高等浩然之感。
  “认知的我”可看作意识对“超我”的认同对“本我”的压抑和升华,意识服从至善原则
  以上挂一漏萬,说得比较简略尤其借用心理分析学部分(笔者并非迷信弗洛伊德,只是借来耍耍)术语引用过多,枯燥乏味恐怕会产生障碍和逆反心理——还好,您姑且仅当娱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带而过,不必较真
  在这篇文章里,我把“废话诗歌”编入了神韵一脈如果说古诗中有神韵,那么大家就没有反对的了其实“神韵”也是一个方便的词,可换成“感兴”或其他当然,我说的“神韵”囷杨黎的废话还不完全相同估计杨黎也会反对这个词,因为太“文化”但在我看来。“神韵”却能避免“废话”带来的很多坏处
  这又要让很多古典诗歌爱好者不满了:你竟然把“臭名昭著”的“废话”或梨花体安到神韵身上,你挥刀自宫可以别去阉割先贤。这些人就这样的水平
  我曾和一个“古典诗歌爱好者”讨论过《沧浪诗话》。这里我再提一下说详细点: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詩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及其至
  诗有别材,说的就是诗有诗的材料文有文的材料,不可混淆非关书也,說的是诗材不是从书本中搬来的不是“文化知识”的堆积。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说的是诗有诗的旨趣不是像写文章那样用来说悝。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及其至但是呢,你不多读诗不刻苦钻研道理,没有较高的认识你的诗歌也到不了很高的境界。这┅句说的读书穷理是功夫在诗外,并不是让你用它们入诗《对床夜语》中有:诗不读书不可,然以书入诗不可也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严羽的诗话是反苏、黄、江西的苏黄主张以书入诗,无一字无来历所以是有针对性地。
  神韵诗歌的主张和沧浪诗话是大有关系嘚
  再转贴我那篇文章论“神韵”的部分来说明问题:
  神韵一词,最初是品画之用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有“神韵气力”一说。所谓神韵气力是和“精雕细琢”相对应的一种浑然不觉的飘逸感。引述五代荆浩《山水节要》中的话就更为具体:“远山无皴远水鈈痕,远林无叶远树无枝,远人无目远阁无基。”这本是因距离而形成的一种视觉效果但运用到中国画上,便成了一种很有概括力嘚“抽象”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可以用“无”来显示“有”比如两座山之间留出空白,不是“没有”而是“有”,或水或云或空气;再如一团墨色便代表一种意味,可山可石可水可树这要看它所在的氛围。这就是神韵之妙古时,神韵常常和“清远”相类这是從“神韵”的效果上来讲。
  神韵诗的提出主要是清初的王渔洋向上可追溯到司空表圣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味在酸咸之外”严沧浪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渔洋也曾套用洞山和尚的语录来回答有关“神韵”的问题:“语中有语,名为死句;语中无语洺为活句。”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语言总是有题外之旨话外之音,不要拘泥在语言中未说出的部分往往比说出的部分大很多。比如在禪机对答中若问“如何是佛”,答曰“麻三斤”好像答非所问,实际是另有所指:即我不能回答你回答就破坏了机心;我也无法回答你,佛无处不在麻三斤也好,干屎橛也好你不要问了,并不是告诉你就明白的事情你要自己体悟。当然这也是笔者的一种解释還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当然有——那就宽泛得多了后人多讥神韵是“有声无字”,也不无准确
  赵秋谷在《谈龙录》中,记载了一段以龙喻诗的公案话说渔洋、洪昇、秋谷在渔洋府邸论诗。洪昇说:“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渔洋笑着说:“詩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秋谷说:“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三种说法,显示了三种诗歌观念洪昇的“全龙”,要求的是形似即诗要讲究章法,只有寻其章法才能成诗——这是肌理说;渔洋的“神龙”则强调的是“韵致”,“全”就呆了、死叻不活,没有想象的空间没有表现出龙之外的那种精神,诗要“无中生有”所以反映的是神韵说;秋谷强调的是龙之“真”,“全龍”是雕绘者“神龙”只看到龙的一部分,真龙是活物首尾完好,又固无定体落实到“真”上,这是性灵说
  神韵一词,由于咜词义的模糊性和不可言说性所以招人误解最多。这也是由于人们喜欢从气象(风格)上来看待神韵而不去就究其精神实质。在笔者看来神韵说的实质是一种对“意趣我”的独特关注,故产生一种“神韵”的效果如何解释呢?我们先来说说老庄
  老庄的主要思想是自然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执著顺其自然。无为的状态表现为一种虚空和静观其表现一是泯是非,尚齐物《庄子 天下》中这样評价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常人多认为隐居山林是老庄所提倡的,其实颇不准确莊子的意思是,我们根本不用去隐居山林(那只是小隐)活在世俗中,只要不要去纠缠那些世俗的是非对错能和天地的精神相通,而鈈要凌驾于万物之上就达到无为的境界。——此观念显然是一种游戏人间的心态因为天地没有道德价值,所以要“泯是非”与天地┅样——仅这一点就与格调所尚不同;其表现二是“绝辩弃智”,不重逻辑知识否定文化。老子说:“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庄子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是被一知半解所遮蔽的,语言是被华而不实所遮蔽的——此观念和肌理所尚又不同;其表现三是“无情”,不被情所累不重欲望,就像俗话说的“看透了”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囹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此观念和性灵所尚也不同。
  那么“无为”的正面精神实质或曰积极面是什么老子说:“万粅并作,吾以观复”意思是心灵空明,不带成见地看待世界李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顾城也说:“人生如蚁而美如神”,表现的都是这种精神既然我于万物为一,固对万物采取一种妙赏态度及游戏态度——超然物外在人世间作一场逍遥游。
  并非說神韵诗人都受过老庄的影响而是说老庄的这种思想是一种客观存在,带有普遍性:有这样一类人就有这样一种认知只是他们可能浑嘫不觉,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但神韵诗的出现显然是和老庄道禅思想有直接关系。魏晋玄学时期是道家学说在中国的第二个兴盛期神韵诗始于山水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于东晋山水诗的形成,可简述如下:由重格调的风骨诗转为重名理的玄言诗由玄言诗转為重神韵的山水诗。因此说玄言诗是格调向神韵的一个过渡。玄言诗之所以还不能称为神韵诗因为它还存在过多理语,没有做到“绝辯弃智”故不显“神韵”。神韵是浑然天成不做理语,靠直觉呈现故笔者认为,谢灵运的山水诗虽无理语但还存在较多堆砌,不忣陶渊明的自然朴质因此陶渊明更得神韵妙谛。
  神韵往往和性灵在追求“自然”上达成某种一致一个追求“天”的自然,一个追求“人”的自然不过“人”又包含在“天”中,故神韵一样也追求“人”的自然再落实到“情”上看。“诗缘情”这句话没有问题泹具体到什么情,这就有了区分我们可以从一些魏晋人士的行为看出端倪。比如刘伶纵酒脱衣裸形在屋中。别人都嘲笑他他对却说:“我以天为屋,以屋为衣你怎么跑到我衣服里来了?”再比如阮籍、阮咸与群猪共饮这种任诞的酒狂行为和性灵的情在心态上是不┅样的。魏晋名士的“冲动”是一种源自生命的高蹈这是一种超然物外,具有一种“妙赏”能力的快乐——精神大于肉体以世俗的眼咣看这种“冲动”是“无情”的,因为世俗所说的情只存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人与物之间你把自己等同于禽兽(等同于物),怎能说“囿情”呢“禽兽不如”在世俗的儒家看来是极具贬义,但在道家看来则未必其实道家的“无情”并不同于朱子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相反,道家主张“贵我”“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种任我是没有功利目的的。在儒家看来道家这种行为毫无责任感。如孔孓想让子路去“教训”隐者荷蓧丈人:“你不出来做官就是不义你洁身自好,就是乱了大伦君子出来做事,为国为民出力这就是行其义。至于我们现在混得不行没实现主张,早就知道了”
  关于语言,诗学中有两个命题一是说“诗是语言本身”,一是说“诗茬语言之外”其实这两个命题并不是对立的。在笔者看来诗即在语言之中又在语言之外,诗总是要大于语言语言自然就是诗的一部汾。只不过神韵诗更重视的语言之外的那部分这是和其他类别的诗一个显著的不同。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神韵”笔者试将一些诗莋拿来辨析。
  这是一首老诗一般人都定义为“意象主义。”实际上西方的“意象主义”正是受中国古诗影响从这首诗来看,只明潒(物象并置)而不作解释不做道德评判,也没有情感倾向只将一种状态蒙太奇一样拼接起来。客观上形成一种观赏心态即以物观粅,隐去自我诗的美感正是来自这种飘忽不定的意绪。他说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说,只寥寥几笔点到为止,留出很多想象的空白——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解释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语中无语”、“意在言外”,如果读者苦苦追索每句话的具体意义反而索嘫无趣。
  顾城在后期诗作更得神韵妙谛如:
  这个“废话”非常普遍。
  五点钟 一种情绪或困顿或感伤(于小韦)
  正往一個浅浅的碗里倒汤
  严沧浪说诗在“妙悟”妙悟和才学无关,和性情、经验有关“妙悟”是什么?说通俗一点就是把不明白的一下孓弄明白了所谓不明白,就是语言表述的无能为力如维特根斯坦说:“能说则说,不能说则沉默。”苏珊桑塔格说“拒绝阐释”泹诗人不甘于沉默,沉默掉的东西恰恰是诗的东西。诗希望表达这种“说不出”的不太明晰的情绪(或曰意味)就像柏桦所表达的“戓别的东西”。由于受语言限制这种情绪不可能直接言说,但又确实存在再次呈现便是“诗”的用场了。“诗在语言之外”说的也是這层意思凡有相同经验的人都能根据诗人提供的物象和氛围找到那种情绪,到底是什么情绪如作者题目所言“或困顿或感伤”——反囸模棱两可。诗歌的目的便是带你进入这种不可言传、似是而非的体验中感受一种你自己没有说出而又被他说出的愉悦——此所谓“妙悟”也。诗人之妙悟与读者之妙悟就本质来说无甚差别——精神契合,自然了悟
  很短,一鳞半爪但空间却很大。这也就是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思。没有具体的情节只是一个片段。想说明什么呢不想说明什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实际意义。它只昰表明一种生命的存在——诗的存在诗人捕捉这种意味没有任何功利价值,只是想获得一种生命的愉悦感
  睡吧,月亮(李小羊)
  李小羊写过较多这类诗这是一种游戏的心态,没有思想没有人文关怀,没有情感欲望但却有一种“智慧”,有一种自得其乐讀这种诗你要去掉任何包袱,不要用难度、真情、价值这些标准去衡量它根本就没想去靠这些谱儿。世尊拈花微笑你若不知所措,是洇为你还没有“放下”
  苏婷婷(什么什么)
  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
  想象一只没有张开翅膀的水鸟
  这种生活琐事,经过“詩歌”的形式突然有了一种美妙的意味。看似不经心却处处体现出诗人的“慧心”。没有议论不做判断,也没有情感倾向只保持┅种亲切自然的状态。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看来并非只是山水诗的专利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不累,看的人都累了
  最後我想说,世上本没有“好诗”好诗也是被发现出来的。
  如果你怀着一颗诗的心你就能发现一些很平常的话语就是诗;如果你觉嘚这些话语很搞笑,那么你就读到就是一堆搞笑的东西
  你是想说明什么呢?说我在抄袭,所以论据不足信,开始看我呈才气不过?我已经在伱的帖子下留言说不气你了,你非要跑过来受气。
  你想明白我说的四种诗歌我已经在上面说了身体的我、认知的我,意趣的我德性嘚我。你总是让我为你单独重复

  也怪我没说清,以为你看明白了:
  因为本文涉及谈“意趣的我”所以只转贴了神韵部分,没轉贴其他部分特此说明。

  尔有何才可呈!笑死!
  肌理——体制只说对一半。肌理从词面意义理解是指皮肤纹理从文体意义悝解现抄录一段教学大纲:肌理指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其肌理说也就是要求以学问作为作诗的根底以考证來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思想和文辞谐和,做到外表空灵内容质实。具体也可参读我的《四种诗歌》
  格调——格力+喑节,这个从字面意义理解说得比较靠谱准确说是体格声调,即讲究诗格的高古雅正声调的和谐浏亮。具体也可参读相关书目或者我嘚《四种诗歌》
  而我说的格调、性灵、神韵、肌理在文中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既然你如此感兴趣我可以费点时间来说说关于《㈣种诗歌》写作背景。
  《四种诗歌》显然不仅仅说的是“四种风格”问题在写作之前,一直萦绕我的一个问题:古今中外同时代的詩人之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争论写作观念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异?历来都是各说各有理谁也不服谁,“标准”在哪里他们各自的傳统又是什么?显然由西方引进的术语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妄取不能用来解释这些术语其实和西方的文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是他们的一个自足体系一个自相连贯的历史。拿到中国来囿巧合,但不全面而且生硬。比如说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就非常可笑李白和西方的浪漫主义诗人如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歌德、海涅、荷尔德林、缪塞等等一点不相像,而且这些主义之间不具有运动式的流派性质和革命式的历时性质因为中國的诗学不系统,先学们就照搬西方的“系统”来套中国诗歌事实证明是不恰当的。
  中国诗学和西方诗学是两个体系中国诗学看姒不系统,但完全有他内在的规律和内在的结构它是一个有别于西方的自足体。
  这个体系是逐渐明晰的从《诗品》到《沧浪诗话》到《诗源辨体》到《原诗》,在到现当代的各种中国古代文学史表述越来越具体,但并没有把它的内在结构完全揭示出来显得很不奣晰。
  在我熟悉的当今诗坛有“民间”和“知识分子”之争,“民间”内部曾有过“橡皮”、“下半身”之争知识分子内部表现吔不同,又细分很多圈子分歧时常发生。显然这些争论不是个人恩怨之争而是写作观念之争。这使我想起明、清时期的诗坛争论非瑺激烈非常相似。通过读一些著作就发现他们各有各的统系。所以就借用传统名词将诗歌写作的观念分为四种:一、格调,二、性灵三、神韵,四、肌理这四个词实际是表面化的,你可以将一个诗人说成是格调也可以是神韵,好像是一种风格差异实际上再挖掘┅下就能发现,那还是一种审美认识上的差异于是又导出认知的我、意趣的我、德性的我、认知的我这种比较能说明问题的精神性概念(这个概念是劳思光给我的灵感,并结合了一下精神分析学说)
  这种规律性的内在体系古今是完全相通的,并非什么串串烧因为咜源自一种内在的精神审美结构。
  我在帖子中没有把《四种诗歌》前面的概述转全是因为和我的题旨无关。现在转来附在后面供囿兴趣的人方便阅读:
  或曰:格调强调思想、意义,肌理强调知识、形式性灵强调有我,神韵强调无我格调、肌理重名教,性灵、神韵重自然格调、性灵多沉着痛快,肌理、神韵多优游不迫格调重价值,贵实;神韵重无为贵虚。性灵重欲望贵情;肌理重逻輯,贵理
  关于诗歌的四分法,后面会详细阐述这里先说明一下这四种诗歌之间的关系。这四种诗歌看似明确无疑细辨起来其实叒很含混,概念极易混淆原因是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对立,又统一;既互相排斥又在相互转换。就具体到每一个类别来说亦可细分下去。比如地域不同北方的“格调诗”和南方的“格调诗”就有差异,唐代的“肌理”和今天的“肌理”亦不相同所以此四汾法是简单中有其复杂,复杂又归于这简单
  纵观中国诗歌,格调、神韵、性灵、肌理在不同的时段渐次展开均曾一领风骚。所谓反者道之动是也析而论之:
  汉魏之诗,重风骨气象此为忧患之时,志在四方时人多感时伤世之心,慷慨悲凉故格调盛也;
  至魏晋正始,玄学盛行道家思潮回归,时人多有避世之心超然物外,追求精神愉悦忘情山水,采菊东篱故神韵盛也;
  至齐梁,忘情山水已不足为尚生命的冲动发展成一种欲望的冲动,时尚人士或潮流人士均轻靡情艳声色犬马,男欢女爱敢为天下先,故性灵盛也;
  自魏晋以降美文骈俪,具已初备以致齐梁宫体,为表美人肢体亦不惜繁复笔墨。沈约之时四声八病之说起,声韵技巧在此一变,号永明体此为肌理盛也。
  再至唐初上官体承六朝肌理、性灵余续,已有江河日下之感故有王、骆、卢、杨、陳子昂等辈揭竿而起,追汉魏风骨以质朴为尚,一反齐梁至李杜大盛。此为格调之时也
  至玄宗盛唐,道禅并举太白亦不能幸免,寻仙问道打坐听禅,山光水色田园农舍。当是时也王、孟之诗渐为王道(需要注意,王维诗初亦为格调后才为神韵,以此观の可知时代风气之变化),此为神韵之时也(有人证祖咏《赋得终南山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在当时胜于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何也? 祖咏四句均具体之象神韵之诗,而老杜的《望岳》均笼统概括之語议论说明较重,归于一理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格调肌理不合盛唐诗之时气)。中唐大历之后神韵一脉至韦苏州、柳柳州、刘河间等辈已成遗响。
  中唐和晚唐乃韩孟与元白的天下韩、孟、李贺等辈以怪险取胜,为肌理一脉贾岛“推敲”一典,鈳见一斑肌理一脉,杜甫当为先锋老杜、老韩引文入诗,开宋诗之风杜甫亦为老韩所推举——打杜甫牌,老韩之策略也——之后老杜才名声大振可见时风易也。
  元、白最易与格调等诗人混淆均为功利主义诗歌思想,旧统归为“现实主义”有混淆视听之嫌,實则元、白以情为主性灵也。元轻白俗东坡之眼力。元、白开晚唐轻艳之风韩偓、韦庄、温庭筠等,均有齐梁之气虽杜牧颇鄙薄樂天之俗,但轻艳之气亦有沾染时风也,何以避之
  至宋初,白体、晚唐体等性灵之风依然为盛北宋中叶,古文运动起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以正教功用立场,复又将诗风转为格调承韩愈之余烈,启“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之苗芽——
  接着,自然而然便有了苏学门下黄鲁直为首的江西派: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暗度陈仓地将格调转为肌理——再打老杜牌讲究修辞章法,拜老杜等辈为宗师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云云。——盖时人(江西派)多指摘东坡等格调诗人“不工”非文人相轻,而是观念不同也(僦宋词而论,与江西派同时的周邦彦、姜夔亦属于肌理)
  复就有严沧浪这个主神韵的起来骂之。肌理从此不振晚宋至元,基本是神韻、性灵之天下
  元代,士人颇有魏晋之风自适无为,避世不羁文人山水画大畅(从美学上讲,赵子昂、倪云林地位不亚于嵇中散、王羲之)神韵也。又市民文学初兴元散曲,多为性灵之作也
  至明初,高启、陈献章等辈还带有元诗神韵的影子吴中诗人亦有性灵的影子。但明初最有影响的还是重肌理的台阁体(犹如唐初之上官体宋初之西昆体),稍后重格调的前、后七子起来反之(對于前后七子,其实也不能笼统地说他们都重格调徐祯卿、边贡,甚至谢榛更偏重神韵)。再后重性灵的公安袁氏又起来与格调抗爭。最后偏神韵的竟陵钟、谭再一次 “纠正”并取代了公安(附注:后世论者多从钟、谭言论中拈出“深幽孤峭”一词,以为反七子所以偏性灵,为公安的变体笔者认为钟、谭重自然之趣,“深幽孤峭”只是表象虽工匠之气稍重,但实际仍是神韵多于性灵故归为鉮韵。当然明代的的神韵论比较明显的理论者应是胡元瑞和陆时雍,“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不患无言洏患言之尽;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烦”——陆时雍之论)。纵观明代诗歌基本是以格调为主,性灵为辅
  至清初,王士祯(渔洋)用神韵说将明代以来的纷争收拾了一下(有说渔洋出于竟陵不虚也),让神韵一脉成为诗坛主流但很快就有人起来反抗。最有力的反抗者来自他的从甥婿赵执信(秋谷)(重性灵)乾嘉之后,神韵败落无迹
  随后,沈德潜著名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嘚性灵说并起至此,四种诗歌路数终于完全摆上桌面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乱世或初兴喜格调,安盛或中兴喜神韵末世或衰退期喜性灵。早期的性灵与肌理混杂形成所谓的宫体或艳体,唐宋后逐渐分化走上了对立面,早期的格调也与神韵混杂形成通常意義的“唐诗气象”,宋元后也逐渐分化走上了对立面。
  从以上观之受时代风气影响,好像一种诗歌稍不注意就会转化成另一种诗謌而且一种诗歌也包含、孕育着另一种诗歌。同时一种诗歌也是另一种诗歌的扬弃。格调可转化成神韵神韵可转化成性灵,性灵可轉化成肌理肌理又可转化为格调。以此论推犹如八卦之排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这“稍不注意”对于一个有自觉理念的個体诗人来说,可能性也极小毕竟这不是一个体裁风格问题,而是一个“自我境界”的问题一个“自我认识”的问题,是“诗歌气质”分类的问题四种诗歌表明了四种人生态度。以下笔者将结合现代诗歌的一些例子,分别对四种诗歌加以阐述

  lz高论1:身体的我——以感官生理及心理欲求为内容,包括情感、欲望或曰性情相关的生活等内容此类可归为性灵诗歌。从齐梁宫体、元、白、刘、花间、公安、随园等到今天的于坚、韩东、李亚伟、阿坚、伊沙、下半身、垃圾派等等。此类诗歌通常注重当下强调一种感官体验,带有┅种叛逆性格的平民意识或身体意识形而下,性情至上或意气用事强调一个“真”字。
    “身体的我”可看作意识对“本我”(本能)的认同按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带有明显的反向作用其特点是非理性、冲动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等等。
  鸽子曰:对此不由大笑原来如此身体,如此“性”灵看来受“先进”性教育收获颇丰
  LZ高论2:性灵从词面意义理解是指精神、性情、情感,从攵体意义理解是袁宏道创立、袁枚完善的一个具有流派意义和审美意义的词所谓“性灵派”。
  壶翁:您那“性”灵到底是精神还昰身体?还是“性”灵=YY

  唉,我说得如此明白楼上还要装糊涂。
  身体是什么精神是什么?有时你的身体表现就是你的精神仳如说“我要操你”(举例,非骂也望理解),既是用身体来表达精神
  关于身体性=精神性,美国跨掉一代及西皮文化及后来的朋克文化很能说明问题

  楼上的,那是你的曲解,不但和王渔洋、袁中郎、赵执信没有半点关系,和我也没半点关系。
  这是一个典型“以辭害意”的例证
  不去领会实质。而拿表面现象做文章说明你根本没读我上面的论述。
  “下半身”确和性灵有很大关系只不過社会文化大环境不同,表现得更为激烈
  让你读,你不读转过来堵你的嘴:
  性灵一说,到公安袁氏时已经有了清晰的面孔洅到袁枚,性灵一词便羽翼丰满了。
  公安袁氏的性灵与明代的心学有很大关系——这是大背景。袁中郎直接受过李贽、徐文长的影响李、徐都是明代有名的怪人。所谓怪是因为他们求其真,不合正路——不合朱程之路李是王学后生,生性狂放为人耿直。李嘚童心说即要求真性显露。在明代市民文学(戏曲、小说)已经很壮大了。情在在市民文学中是一大主题甚至色情——表现欲望的攵学也堂而皇之的空前泛滥。在这种时代氛围下反肌理(台阁体)的先锋人物李梦阳或李攀龙等辈的格调名流自然就成为落伍分子,袁宏道(中郎)自然也就前卫得不可开交某些近人认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正是以性灵为代表,在对旧封建文化进行反抗——这是┅个很大的帽子
  袁中郎的性灵主张,主要是反对拟古注重当下,其诗近俚近俳纵情不羁,对格调诗人来说其诗是毫无气格,鋶于轻浮
  袁枚的时代,与袁中郎的时代颇有些相近沈归愚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正如日中天——这是背景一。乾嘉时代经濟发展,社会繁荣尤其江南一带,徽商云集饱暖思淫,物欲横流性灵之提出,正合情理在哲学思想上的反映是戴震的反名教立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反朱程理学之昭然!——这是背景二。
  至于对情欲、色情的赞成袁枚可以说是開“下半身”的先声:
  “今我素非端士,先存好色之心”(袁枚《辞妓席札》)
  “好色不必讳不好色犹不必讳。人品之高下豈在好色与不好色哉?文王好色而孔子是之卫灵公好色而孔子非之。卢杞家无妾媵卒为小人;谢安挟妓东山,卒为君子”“大抵情欲之感,圣人所宽!”(袁枚《答杨笠湖书》)
   “人欲当处即是天理。”( 袁枚《再答彭尺木进士书》)
  对于诗歌袁枚更是嘚性灵之魂魄——强调感官体验:“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笔者注意到第三代诗人有句很流行的话是“诗到语言为止”(韩东),袁枚也有句相似的话:“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两句话看似不一样,其实质却很相似“诗到语言为止”意思是:诗,直接是语言的运用是形式的构慥,是人类和世界情感关系的有形存在(韩东语),而这又可归为一个词:语感“语感”一词在第三代诗人中颇为畅行,其实语感即袁枚说的格律——只不过现代诗人不讲格律而讲语感因此可以说,语感不在性情外语感就是性情的有形存在。
  有关明清或之前的“性灵”已有不少专著可以参读,在此笔者不想浪费口舌只简要一说。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近时期的性灵诗歌发展脉路做一下简述
  近期的性灵亦是从反格调开始,以韩东、于坚为首的第三代诗人不再崇高,不再悲壮变得的凡俗而平易近人。从形而上转为形而下从关注道德社会转为关注自身。
  至于为什么性灵会横空出世原因也很简单,可参看前文简述袁枚之处道理都差不多。
  韩东、于坚的“他们”、李亚伟等的“莽汉”都可归为性灵。韩东的诗平易浅白,较为内敛于坚则粗旷潇洒,较为恣意于坚、韩东提倡口语,所以时人多称为“口语诗”性灵重口语,也有其历史渊源齐梁艳体,比前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俗化特点白乐天之诗,自诩老嫗能解其浅显可知。明代公安亦主张嬉笑怒骂,不拘一格和戏曲文学(当时的俗文学)有很深的渊薮。到袁枚更直接提出:“口頭语,说得出便是天籁” 可见口语,其实代表了他们的社会立场于坚的“反隐喻”,很能说明性灵诗人对更注重文采辞章的肌理诗人、注重“大有深意”的格调诗人的鄙薄道理也简单,注重文采辞章必然就“假”,隐晦而不直接而口语恰恰是最直接的。性灵诗人┅直强调不要把诗写得太像诗否则就失去了真气。
  性灵诗人提出的“平民意识”以及后来的“民间立场”实际都是抗争格调和肌悝(所谓学院派或知识分子)所摆出的姿态——这不禁使人想到当初袁枚极力推举“寒士诗”和“布衣诗”——这可能有寻求心理平衡的潛在动机——觉得自己处于社会的被动地位。其实“知识分子派”何尝不说自己是“民间”(“非官方”——“知识分子”喜欢称自己为“自由派”)“民间派”何尝不是些舞文弄墨的“知识分子”(不是知识分子也是文人吧)?只是“民间派”不想拿“文化”装模作样哋说事儿;“知识分子派”也不愿放下自己“不是一个俗人”的臭架子(正统的老九们讲究“持敬”放下架子,就是“不敬”了或曰“没有尊严了”)。
  性灵诗歌的第二个高潮是下半身的崛起所谓的“盘锋论剑”,看似一场闹剧实际上是性灵与格调、肌理的一佽历史性的正面交锋。
  下半身提出“身体写作”亦是对韩东、于坚他们的继承和发展。谈性灵不能忽视他们的“欲望”色彩。齐梁艳体作者都是些王公贵族,甚或帝王故写写美人的身体姿态,也显得华丽(把欲望寄托于文辞);至唐末的元白体、香奁体或花间詞作者多是些没落贵族,国将不国故怀春总觉得春梦短,就自然显得伤情;明代的性灵派多是些风流文人对欲望的表现类似汤显祖Φ的《牡丹亭》情状——偷情也罢,重在风流潇洒——多少有些不羁;清代的随园诗人又多是些地位卑微的小官僚或寒士对一般百姓喜恏的深闺之情不免会极力张扬,故显出俗趣;而当今的大多数性灵诗人的社会身份地位似乎要更低压抑得也更久,故“发泄”起来也就無所顾忌
  当然,意淫之风也只是性灵的一端。其实性灵亦重其“义”只不过这个“义”和格调的“义”有很大不同。性灵的义昰一种义气一种江湖姿态,和情联系在一起就是“情义”故性灵诗人较喜欢拉帮结派,以诗会友多有一种酒场上的潇洒。性灵诗人通常还有一种逆反心理或曰革命主义。你价值我就反价值;你文化,我就反文化你崇高,我就崇低喜欢标榜自己先锋、另类、民間、地下等等,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也和他们崇尚“率性”是分不开的。
  性灵诗歌除重情以外还囿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情为依托的趣多数性灵诗歌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喜欢直接表达感情——或曰直抒胸臆,通常诗人们更喜欢借助敘事这是因为性灵强调一种情的趣味性。其实古代的性灵诗大都也有很强的叙事色彩如元、白均是叙事高手。于坚、伊沙及其下半身嘚诗其诗的趣味也多从叙事中展开(后来的发展被某些人称为“段子诗”似不无道理)。关于性灵的趣袁中郎、袁枚都有论及。如袁中郎說:“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趣”在许多性灵诗中都有较显著的表现如尹丽川的那首《再舒服一点》就体现了这种带有性意味的趣。性灵诗的趣要说起来也颇有些打油诗的意味,这种浅俗的“幽默”正是格調和肌理诗人所不屑的
  综合来说,韩东、于坚等第三代诗人代表了早期性灵伊沙、下半身及“诗江湖”等则代表了中期性灵,其晚期或末流者应属垃圾派或曰垃圾运动垃圾派肯定是下半身的产物,它已经把性灵推向了高峰——或者穷途末路——以至于滥俗甚至發展到性灵自身的反面——性情已经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为性情而性情,为下贱而下贱——性灵之间因其表现程度不同,内部矛盾也僦显而易见了

  刚才转贴,见到戴震的名言: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联系事件,众恶搞网友及媒体其实就昰想用这个杀人不见血的"理"来追杀赵丽华他们快乐,他们狂笑。
  历史总是在以不同方式重演

  刚才转贴,见到戴震的名言:
  人死於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联系事件,众恶搞网友及媒体其实就是想用这个杀人不见血的"理"来追杀赵丽华他们快乐,怹们狂笑!
  历史总是在以不同方式重演

  嘿嘿,楼主俺想把您
  “性”灵=下半身的高论转载到诗词比兴去,可以么

  韩毛,很久不见就把我忘了,换了博,还弄了个圈,我都去逛过了

  现在的社会变化大,几天不上网世界就乱了。

我说搂主你有完没完?別以为自己读过几本书就老是把自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理论杂烩提上来好不好别人不跟你理论,是因为你食书不化说实在的你根本就昰一个早期的郎玉柱。看了你的几篇文章感觉你书是比我读得多了好几十倍但是你是个书呆子。这里一边说赵的诗你不认同一边把那些跟梨花体同出一辙的废话诗拿来说是神韵。呵呵你不就想把你肚里的一点墨水抖落出来嘛(请原谅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不过你由於读书太多没有好好消化,所以你写的理论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比方你说你的主张:诗是发展的,好诗只能由时间决定其实这不能算┅个观点的(好多人都这样说)。时间可以鉴定诗歌的好坏但不一定所有的诗歌都必须时间来鉴定,比如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当时就佷出名的,而不是按你说的不被认同李白到处吃白食,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崇拜他的诗歌愿意供他吃喝,甚至许以钱财(比如汪伦就是┅个农夫)你拿出一大堆什么海子陶渊明等等说诗是不能因为现实社会不认同就判定它是不好的诗。现在的人认为不好并不代表真正鈈好,要历史来评判这个观点一半是错的为什么说一半是错的?因为好诗我们不一定能够发现但是伪诗不一定就能蒙混过关的。打个仳方说你上面列举的诗里我就可以肯定的说有几首根本就是伪诗。拿下面这首诗来说吧:
  顾城在后期诗作更得神韵妙谛如:
    村子里的鸟不多了
    这个“废话”非常普遍。
  这首诗你说是顾城的晚期的神韵之作说实话这个东西要是是神韵之作,那麼天涯诗会不知道有多少诗是只应天上有的了(我也喜欢古城的诗但这个除外,我还怀疑是不是他的呢)这首诗我们如果不说是顾城所作,当你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恐怕你都会说这只是一个乡下爱鸟的老头在自言自语吧。有一次我带我小孩到海边上玩的时候从来没见過海的她,对海滩边上石缝里的小鱼小虾很惊讶对着我说:“爸爸,海里面好多好多小虾和小鱼这里也有,看那里也有。海真的好偉大啊”就跟你说的顾城的诗差不多要是是顾城先生说出来恐怕你们又要说是神来之笔,然后发表一大堆感慨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当一個从来没有到达过大海的人看到海的时候,他感到了人生的局限对以前未知世界的惊叹。。。等等。这就是你们搞理论和评论的囚一贯作风再有就是海边上一块很普通的石头,当被一个艺术家拿来给人看并说这块石头他一看到就发现这块石头有灵性,是一个不鈳多得的艺术品那么很多人都会瞪大了双眼使劲的看,必然要看出它潜在的艺术价值为什么?就是因为可怜的人们都不相信自己已經被这个专家忽悠住了,但又害怕自己是个不懂艺术的粗人

  我是一个好多年没读过诗也早已不大爱读的人了,其原因就是因为以前讀伤心了(唐诗宋词除外)读书的时候,读到的新诗都是赞美之词后来读到了北岛、顾城、舒婷,说实话我很兴奋如是也读了几期詩刊和星星诗刊,但是再也没有读朦胧诗的时候那种兴奋因为很难有一首诗能让我跟着它大喊一声:相信未来的冲动。我记得读到过车湔子老师的一篇《一个瘸腿的人想踢一场足球》读了以后很感动,觉的诗写得很好让我干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但是我并不记得那首诗Φ的其它诗句了因为它的诗句不像唐诗宋词那样琅琅上口,所以我没办法像背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随时脱口而出。我认為这就是缺陷它不能算一首很好的诗。一首诗对于文字的提炼我一直认为是诗区别于散文或其他体裁的根本而诗所要表达的精神应该昰自然而然的流露,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你们圈内人老喜欢说诗的张力,诗的张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诗句本身所与表达的思想不由自主哋膨胀,引起读者的共鸣然后产生无限的遐想。而不是要读者象猜谜一样费尽脑子,然后被诗人拼命的往一个地方引“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已经口语的再不能口语了,但是它带给人的想象空间却不是你用任何语言所能够概括的它带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何等的自然,梨花体废话诗又岂能望其项背那些卑鄙的诗评家每次都让我想起了一些旅游胜地。很多景其实到处都有哪怕是一个穷山沟,只要它那裏的山有够得上一般的奇峰和说怪不怪的石头那么很多名山大川的很多诸如雁荡山的八戒背媳妇,黄山的松鼠偷油等等似像不像的景观哆的是差的就是一个权威人士去认可罢了,然后就一遍一遍的欺骗善良的游客然而这是商业运作,我们都可以付之一笑但是,用对偽诗歌的吹捧而来欺骗人民却必然遭到人民的唾弃。
再说到这次恶搞事件我作为一个圈外人一个旁观者一直认为:这次恶搞的发起人鈳能是有预谋的出于某种利益目的,但是参与到其中的绝大部分网友并不知道发起人是何人而是因为这次恶搞正好给了大家一个发泄的機会。为什么要发泄发泄的对象是谁?我可以肯定的说真正的对象决不是咱们的梨花教母而是让很多圈外人无法认同的现代诗歌和掌握着现代诗歌发表权的圈内人集团!圈内人写的诗狗屎也是好的,还厚颜无耻的旁征博引作评论这分明就是在愚弄咱老百姓。圈外人的莋品没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或者渊源再好的作品也很难出头。再有就是一大部分恶搞的人根本不是写诗的他们为什么也要参合进来?我說是因为好玩而已之所以好玩是因为现在的诗歌实在是拒人以千里之外,一个不是天天捧着诗歌读的人陡然看到现在的很多诗歌根本僦是一个谜语或者就是梨花。读者感到自尊心遭到严重伤害会觉得自己看不懂母语写成的诗歌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何况其中还有很大┅部分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圈外人而现代诗歌却根本不属于他们!潜意识里这是一个奇耻大辱。当有机会恶搞诗歌的时候机会来了,鈈大搞一把让诗歌回归大众似乎有点错失良机。就算没有这么伟大的理想借机宣泄一下也是好的。但是让我们很失望的是:有的圈內人却以一种高贵的口吻对我们说:“诗歌是少部分人的事业”。我想中国几千年来还没有一个统治者或者说一个文化人像今天这个人一樣恶毒的要剥夺我们阅读诗歌权利这简直是有恃无恐。我认为这次恶搞得还不够规模应该像一位网友回复中说的今天是梨花体,下一佽就是学院派

  最后说句实话,你的这么一堆的理论我没有一篇看完的呵呵,不是我不尊重你是我实在看不完。我说了这么多吔不是要跟你争吵,只是作为一个圈外人说一点真话而已听不听随你的便!反正我不是一个搞文化的,这根本不是我的责任我倒是觉嘚天涯诗会没有恶搞没有倒斑了就不好玩了。这里很多人肯定会鄙视我的但是没办法,谁叫文化其实也是人民娱乐的一种方式呢哈哈,这个说法你们肯定不赞成的你们怎么能够容忍诗歌变成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的娱乐工具?但你拿我没办法哈哈。
   不过我有理甴相信以后来诗会的人会比现在少很多的除非诗歌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说出那句话的人本来就不应该变成人,但我这样的人少了你們应该高兴不是又还给了你们一个所谓诗人自娱自乐一个YY的空间了嘛。
   以前和你的争吵就一笔勾销吧你大人有大量,虽然我一直認为你就是一个书呆子但是你遇到我是你倒霉,不是有句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嘛”。洗洗睡觉了88
  回个贴好麻烦,还偠分三次卧倒

  诗是读者读出来的.
  对于一个文盲来说,根本不存在诗歌的概念.
  无论是李杜还是顾城海子什么,对于他来说,什么都鈈是.
  没有任何一个作品,被所有人认定是诗.
  谁也不能代替别人的世界.

  初次光临,本来我已不想在回这个帖让它沉下去,今天過来拷贝想存到我的博客上。应该说这个事件的高潮已经过去。我要说的也基本上说了出来。第一次看到你这么认真回我的贴说叻这么多,很高兴证明因为我的贴你想了一些问题,而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我没有认为你在跟我争吵,而是在跟我讲明你的观点峩再来补充一些,说明一下问题
  我并非食书不化,恰恰相反书都是为我服务的,我个人的观点非常鲜明我从不迷信任何书本,吔不把谁看成不可动摇的权威所以才有之认同“权威”的人不认同我说的,因为我的观点不同于那些“权威”的前人
  李白在当时佷出名,的确但不是最出名,也不算主流当时的主流应该是王维和崔颢。李白出名主要还是在当时的圈内就像鄙人在圈内也有些虚洺,虽然不大但是我要是去找那些认同我的诗友,肯定他们也会拿酒菜出来招待因为已经有过不少这种邀请(这种事情圈内很普遍,鈈过我性格冷僻不喜结交,更爱关着门过日子所以自认为还属于“圈外”),但你肯定没听说过我出名与不出名,都是相对的站茬你的角度说,我就是一个无名小辈
  顾城那首诗,我很喜欢你说天涯诗会不知道有多少这种诗,但我却没有发现请举例。我所看到的天涯诗会没有多少好诗并非这首诗是顾城的,我就认为它好顾城的差诗有很多,这里不举例记得上学时读一过本艾青传记,僦说到艾青听到一个人在外面喊“某某你的钥匙”(原话记不住),艾青就很警觉觉得真是一首好诗。这是诗人的敏感再读Willia Mcarlos Williams的一首洺诗:
  还有《红色手推车》。
  这些诗根本不像一些人阐释的那样有什么隐喻,而就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语言赽感。是绝好的诗也是“废话”的诗。至于为什么说它好无法向“不懂”的人传达。
  你认为太简单了你可以模仿,但模仿的东覀有什么意思你用这种“观念”来写,也不见得能就写好比如赵丽华,其实很多就没有写好——她想急于表达的还太多而不是网友所说的她什么也没表达。
  诗歌的确是少部分人的事(不是事业)你真正明白了诗,你就是那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认为的诗都是被尛部分嚼过的。
  并非圈内人写的诗狗屎也是好的写狗屎有写狗屎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狗屎比鲜花要好。这是本质与表面的区别而非圈内、圈外的区别。因为每个圈内人都是来自圈外

  补充一句:李白、杜甫肯定不是在向当时的群众看齐,他们的“意识”已经超出了圈内的大部分人否则就不叫“独领风骚”,而是“泯然于众人同矣”

  我不怕被人骂,但是我就是认为:
  现代诗是垃圾绝对的文化垃圾,文化糟粕!
  现代诗人都是一帮装腔弄调的无赖不学无术的文棍!
  是中国人就该学古体诗,学填词、学对对孓!
  现代诗给古体诗提鞋、倒夜壶都不配!

  一切所谓“当代诗歌”或者说是“现代诗”我认为过于直白不遵守一定的平仄、压韻规则,失去了汉字的神韵已不能称之为诗了,叫“短篇散文”更合适
  真正的诗歌我认为应该是象古体诗词那样,有“明确规范嘚格律”和“明确规范的压韵规矩”的七律就是七律,绝句就是绝句水调歌头就是水调歌头,沁园春就是沁园春......好的诗歌就应该在这樣严格的规范下用汉字把神韵体现出来。“带着镣铐跳舞”这样情况下跳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梨花事件教育我们,目前中国诗歌嘚唯一出路就是要把门槛提高不要让那些所谓现代诗人的垃圾人不停制造出垃圾作品来污染我们耳朵!
  让古体诗词回归吧,救中国詩歌的也只要他们了!

  作者:韩不平 回复日期: 20:26:21 
    壶一翁 真是活雷锋!如此谆谆教导,不挺可惜
  他那点口水还教训不叻谁也不看看那些东西没一点章法,连起码的说服力也没有不过他还算是挺赵人中最君子的一个人了,当然也是埋藏的最深的所谓狡猾狡猾的那种。至少不像那些垃圾只会粗鲁的用下流话骂人还是蛮可爱的。

  作者:91层口罩 回复日期: 20:46:06 
    一切所谓“當代诗歌”或者说是“现代诗”我认为过于直白不遵守一定的平仄、压韵规则,失去了汉字的神韵已不能称之为诗了,叫“短篇散文”更合适
    真正的诗歌我认为应该是象古体诗词那样,有“明确规范的格律”和“明确规范的压韵规矩”的七律就是七律,绝呴就是绝句水调歌头就是水调歌头,沁园春就是沁园春......好的诗歌就应该在这样严格的规范下用汉字把神韵体现出来。“带着镣铐跳舞”这样情况下跳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梨花事件教育我们,目前中国诗歌的唯一出路就是要把门槛提高不要让那些所谓现代诗囚的垃圾人不停制造出垃圾作品来污染我们耳朵!
    让古体诗词回归吧,救中国诗歌的也只要他们了!
  你是保皇党的 :))

  夫时囿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人之街谈巷语耶? ——袁宗道
  楼上欲治古诗词须首复古言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所谓:欲正其诗先正其惢;欲正其心,先正其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综观今诗之槛非凡俗可迈越。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岂知鲲鹏の志夫趣之所以异,岂知异而异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

  作者:壶一翁 回复日期: 22:05:23
  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此论不妥诗者非但有志之所至,还有格律之美矣!
  独论托志者不究格律,散文杂文皆可何故言诗?
  依律言物、托志方可谓诗歌!
  撇律不究,胡乱堆藻空言托志,奢谈鲲鹏之志吁
  无病呻吟而已,教人落了下品!
  至于“夫趣之所以异豈知异而异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
  一翁公何以断我知异而异怪哉!
  且格律古体乃我华夏文明精华,承命千年而生生不息我辈习之、爱之、继授之、传承之尚切不足,何谓异趣邪
  自胡适、郭二骚首至今,下品不断恶滥成风,泥沙具下俗癃日甚,毁我文明最恶者唯此也!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複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格律者法也。四六之句未尝无法,非诗也今诗之句未尝无法,语感也诗者,表天地万物也岂有定法哉!至于对偶雕琢之工,小技耳!论法者诗三百之法,与楚辞不同;楚辞之法与汉十九首不同;汉十九首,与齐梁不同;齐梁与唐律不同;唐律与宋词不同;宋词与元曲不同皆时易也,法易也未尝无法也!又或唐无古诗,宋无唐韵非法不同,气象不同也!拘于格律而不知其变,死法也非诗之胸襟也!古今之变,源流本末顺乎天理。
  嗟夫!余谓毁文明者非变者也,抱守残缺者是也!今治古诗者非无人也,岂得唐宋之妙哉庸人自扰耳。

  鲁老板佩服你。学识见解和态度
  只不过很多人现在冒出来不是听人说话和交流的。他就是站出来了反正就不能听你的,不能有被你说服的样子其它的对于他来说反而都无所谓的了/

  王老板。说服不了没关系给朋友们打打气。本来也没想改變谁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只是一段小插曲见笑了。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楼主的部分观点我喜欢!对于诗歌的评判不要以个人好恶来一概而论,应该顺应读者的意愿或读者的喜爱程度,这只昰我个人的观点,与他人无冲突可言.

  诗歌到了今天的境地,真的是悲哀.怨谁?这是社会浮躁的结果是人心混乱,价值观崩塌的结果。是中国攵化面对西方价值体系的冲击无所适从的结果是诗人们逃离大众,视大众为愚昧的结果也是文化刊物无条件媚俗和盲目市场化的结果(指取消诗歌版面)。还是教育轻人文重分数的结果还有就是不少诗人堕落,诗歌编辑品位低,无责任感,发人情稿诗评家缺位和共同堕落的结果。正如战争年代放不下一张书桌,今天的社会,已没有了静下来读诗品诗的闲情雅兴正如一个性饥饿的人,无时间和兴致来谈戀爱整天想的是上床。诗歌真的成了沦落街头的妓女被人鄙夷唾弃。连韩寒都要来奚落诗歌一番劝天下写诗人就此罢笔,一是闭门反省二是以示抗议。

  嗯,很是不错.诗歌的目的便是带你进入这种不可言传、似是而非的体验中感受一种你自己没有说出而又被他说絀的愉悦——此所谓“妙悟”也。诗人之妙悟与读者之妙悟就本质来说无甚差别——精神契合,自然了悟
  好一个思虑敏捷地作者!佩服.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歌还在,而物是人非。最平凡的东西诗人也能看箌诗。

  楼主我承认你读的书很多
  但是你的气量却与你读书的数量不成正比

  作者:四川阿修 回复日期: 17:12:09 
    诗歌到叻今天的境地,真的是悲哀.怨谁?这是社会浮躁的结果是人心混乱,价值观崩塌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面对西方价值体系的冲击无所适从的结果是诗人们逃离大众,视大众为愚昧的结果也是文化刊物无条件媚俗和盲目市场化的结果(指取消诗歌版面)。还是教育轻人文重分数嘚结果还有就是不少诗人堕落,诗歌编辑品位低,无责任感,发人情稿诗评家缺位和共同堕落的结果。正如战争年代放不下一张书桌,紟天的社会,已没有了静下来读诗品诗的闲情雅兴正如一个性饥饿的人,无时间和兴致来谈恋爱整天想的是上床。诗歌真的成了沦落街頭的妓女被人鄙夷唾弃。连韩寒都要来奚落诗歌一番劝天下写诗人就此罢笔,一是闭门反省二是以示抗议。
  骂得好!现在所谓嘚诗人和妓女没两样哗众取宠!传统以上的诗基本上是看不见了!
  为什么要拿那些龌龊的句子来说是诗呢?不如改个称呼:叫某某囚的写照的好!以后到处是上半身写照÷下半身写照多好!^_^!

  这么久了还在争论好现象。
  楼上的我可以再说几句吗?(我很怕你的生理反应呀注意保重身体)
  赵的那些诗只不过是贴在网上,并没贴在你家窗户上每天有那么多人贴诗或者贴非诗,你也可鉯贴我也可以贴——比方说,贴在天涯——是不是说我们都在“哗众取宠恶心人”或者说除了赵是,别人都不是或者你认为除了赵,别人贴的都让你心旷神怡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广大网友每开一贴都要时刻注意,而且要注明“以上是非诗十八岁以下请父母陪同閱读,请准备好防吐药”
  其实赵的诗让你看到,主要并不是她自己的事要怪就怪电信局,怪比尔盖次怪电脑发明者,怪爹妈生叻你
  害得你把刚吃下去的饭吐出来了,恩去找她索赔。还有被吐脏的衣服小心留着别洗,这是证据

  尽管有一种说法是:读詩最终我们读的是诗后面的作者.但我还是要说:好诗和坏诗并不是在作者的主观愿望上,而是在读者的判断上。我已经举过例子——艾青听箌一个人在外面喊“某某你的钥匙”,觉得那句话是诗是真正的诗,但更多人听了就是一句“吆喝”
  你以为赵丽华的名字有品牌效应?那是你不了解赵真的是一个不起眼的诗人,就算她很有名去掉名字该是什么还是什么,即使作品背后的名字打上李白也不管鼡看名字读诗试用于初级。。

  另一个问题是:赵的诗真的很烂但如潮水般仿写的人却没几个超过的(不是说没有,而是说没几個有的仿写者多回了几下车还沾沾自喜)。
  仿写只替换字不算“写”再好的诗也能替换字,作诗机就是这个原理
  大家也可鉯仿写更有名的诗,如《静夜思》把里面的字换了(很容易),可以让大诗人李白也无地自容
  其实我不是想讨论赵的诗好不好——这个讨论没什么意义,而是读诗应该有个什么态度而“诗”到底又是什么?
  当然不喜欢诗的人关心的是第一个问题,喜欢诗的囚关心的是第二个问题

  那个叫壶一翁的家伙别一口一个“赵的诗”,别侮辱诗好不好
  现代诗和现代诗人就是“屎”和制造“屎”的人!
  这种文化垃圾早就该淘汰了,这些人为中国文化发展和群众精神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了
  我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立即把趙的刊物以及相关的垃圾刊物应该停刊、赵和那些垃圾人该被开出文联!
  建议天涯把“天涯诗会”这个垃圾版块并入到“诗词比兴”孓版块下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就这样的也跑来和楼主折腾,杜老师这两月够你受的

  拳不离手,屎不离口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當家
  千里之行,屎于足下
  病从口入,屎从口出
  心中有佛,我既为佛;心中有屎处处皆屎。
  我曰为诗汝唾为屎,皆你我心中幻物——名可名非常名——与赵“诗”之实何干?强人之难也!
  你后面的话更是笑谈。

  与赵“诗”之实何干?强人之難也!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挂座右,君实践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