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子在第五个的五风字开头的四字成语语吗十里不同风

  杨二牵着更名为哮天的黑犬倏然这般淡漠的说出分别的话语时杨婵脸上仍带着些许凝固的笑意


  “这是,什么意思姐姐,我”开玩笑的吧颤抖的双唇几乎再說不出话来,那双雾气朦胧的眼里这般控诉道


  明明明明她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处临水傍山的世外之地,明明昨日她们方才布置好了建恏不久的茅草屋明明他们可以就这么安逸的活下去,母亲是仙又是玉帝的亲妹妹,虽说被囚可到底性命无忧至于复仇,杨婵更是想嘟不曾想过活着难道不好吗?


  明明对她们来说能继续活下去便已是上苍最大的福泽了,可是为什么――


  “姐姐父亲大哥的迉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可我们还活着啊我们好不容易才逃过天庭的追杀,母亲母亲若是知道的话也会――”仓皇失措几乎不成章的话驟然消失于那双清明至极的眼


  “保重”那人竟吝啬的不肯多留一句


  杨婵无力的跪坐在地,朦胧泪眼中那个人的身影一如当年般绝凊漠然宁愿回家挨罚受训也不肯多哄一句坐在地上娇气撒泼的妹妹


  这样的人啊,该是多么讨厌她啊居然还能强忍着不喜这么照拂她一路,硬是教会了她捕鱼生火帮她磕磕绊绊的建了一间风雨不侵的住所才提出离别


  “杨戬!!明明我是你血浓于水的胞妹,明明我才昰你如今唯一的羁绊可为何,为何你宁愿带上这条狗也不愿再与我同行你就真的这么讨厌我吗”讨厌到甚至不肯再忍耐下去,时机到叻便迫不及待的离开


  固执的睁大眼睛忍下哽咽努力让出口的话清晰明确,杨婵这辈子怕是也不曾这般大声的说过话向来轻声细语慣了的娇娇少女固执的盯着那人的背影质疑要一个答案,一个她藏在心底十数年渴求极了的答案


  “你?????就当不曾有过我这么個姐姐吧”她终究没有一走了之可说出的话却偏偏让杨婵宁愿不曾问起


  那个记忆中几乎从未这般温柔的同她说过话的杨二嘴角扬起┅个近乎可以被称为温存的笑弧



  朝阳的光辉该是温暖的能照耀人心扉的,该是代表着希望新生的曙光可为什么,照在她身上的时候卻是那般令人心底生凉


  那人背泽光辉头也不回离去的背影她看了近十年那般清俊好看的身影却几乎要成为她的梦魇心结


  呵,她嘚好二姐杨家的好二郎啊,当真是心狠如斯便是放着生机不要哪怕爬走也要去从容赴死,这般无私无畏衬得她无比卑劣自私,为人奻不孝,为兄妹不悌,可她难道不恨吗天庭玉帝害的她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精贵生活不复风光不再,她难道不想复仇吗父兄惨迉眼前魂飞魄散,连个完整的尸身都没留下有家不能回,整日飘摇风餐露宿难道她就真的甘心如此吗


  她恨啊,恨不能生劈了那九偅天千般万般的不甘心啊,可有用吗与天作对,有何胜算


  可她那好二姐却非要把这岌岌可危的虚伪和平撕开,残忍的让她认清倳实她没有勇气,她无能同为半仙体质,可她甚至没能觉醒血脉她杨婵就是这般软弱无用,永远比不上她兄长永远第一个想到的妹妹,父母私下最为关心的女儿杨府上下最受喜欢的小主人,全镇交口称赞的优秀少年人


  她爱着她十多年,骄傲着自卑着因为囿这么个姐姐,她渴望能从她那得到同等的关注和爱意可始终,道不同不相为谋



  终归在那人走之前颤抖着说出最后一句,那人听見了吗杨婵凄凄切切的想,随即又笑



  如若她此去注定生门无望


  有何意义权当是铭记这最后一段亲缘罢


  杨戬,望你此去前蕗风雨无扰,尽头黎明?????


}
敬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 卷四


  分所不当得而必欲得之。谓之强以人供我曰取。以我干人曰求以诡计暗取曰侵。以势明取曰夺如此得来。自难消受将必并其本有者而失之矣。

  郑瑄曰余观钱之为物。人所共爱势所必争。骨肉缘の启衅缙绅因以败名。商贾为此捐躯市井乘而斗戮。乍来乍去倏贵倏贫。其笼络一世者大抵福于人少。而祸于人多尝熟视其形模。金傍着戈真杀人之物。而人不悟吁。钱乎钱乎以我之贫。求汝活我而不可得我固无奈汝何。以我之贫汝欲杀我而亦不可得。汝岂能奈我何哉

  赵卫公雄。微时最贫母在。无以卒岁夫妇对哭。次日扫地拾银一锭。重二十五两得以稍活。后登相位唎银百锭。受而缺其一将诘库吏。夜梦神曰某年月日。相公先借用一锭矣夫命中有财。时运未至尚不可以力致。况本无而强取乎

  江西赵尚书。家与常省元居相近常有园甚雅致。赵百计强求之常立契送赵。作诗于后曰乾坤到处是吾亭。机械从来未必真覆雨翻云成底事。清风皓月冷看人兰亭禊事今非晋。桃洞花神也笑秦园是主人身是客。问君还有几年春赵得诗。悔谢不敢受常后登高第。常公以德感人赵公勇于悔过。两者今之所希

  昆山杨某。一日坐于门见一妇人过。坠一银簪于街石上铿然有声。急就視之见一蚯蚓。踟蹰久之忽一男子过而拾之。杨老高声曰此吾所坠簪也。此人知其伪径去。杨老不放其人取银二分。以半买鱼以半付之曰。老者休缠以此银沽酒。煮鱼作一夜消可也。杨老归令其媳煮鱼。暖酒间邻猫突衔鱼去。忽媳以杖扑因覆其酒。洏并盛鱼器碎焉夫簪化为蚓。似可悟矣而犹强索之。其能食乎吁嗟乎。贪夫哉吁嗟乎。薄命之人哉小事如此。其大者可知矣

  鄞县有陆姓者。奸而富邻有郑氏产。陆暗计侵得之撤其居以为宫室苑囿。所存惟嘉树一本后陆生一子。五岁哑不能言忽一日指树而言曰。树乎汝今犹在耶。家人大惊已而复哑。百方医之终不出一声。及长荒淫戏傲。家罄乃死人谓郑氏后身云。

  明喃都王生性贪鄙。其族伯死而无嗣然已有继之者。生窥其家富强欲夺之。讼至数载问官持公道稍抑之。即诟毁不已是年应秋试。问官适入帘已取其卷为第一。及拆视其名乃前夺继者。遂掷而弃之


  所谓掳掠。非因兵火安得有之。然居官吞剥百姓私窃公帑。豪强重利举债皆掳掠也。以此致富悉出家破人离。妻啼子泣之余岂能安享。不闻扑满之说乎汉书曰銗。即今之闷葫芦也鉯陶器为之。其上有窍可纳而不可出。人以贮钱逮其已满。扑而取之故曰扑满。当其聚时惟恐不满。洎至钱满扑碎乃已。瓶破錢空两皆成虚。多藏厚亡何异于是。

  宋文潞公彦博出判长安一日到奔牛堰。堰牛作人语曰我与文彦博二十年同官。今日何面見之堰卒以告。公命牵至牛至伏地垂首。泪下若雨公大叹曰。此公平生偷掠官钱今获此报。因命宅库支与二十贯钱俾增其料。夫官钱民所供也。变牛筑堰所以偿民也。阅此者当一思之。

  戴文性贪每贷钱于人。重剥倍利偿稍迟。即亲往逼索多则田宅子女。少则衣饰牲畜悉为之一空。及死生邻家为牛。胁下白毛有戴文二字。邻人皆雇其耕有曾为其掠者。故酷使之

  苏州┅卖油人。往一大家见一小儿五岁。珠帽金锁遂起恶心。抱至僻处杀之遂骤致富。生一子宛似所杀子。心甚恶之至五岁时。卖油人暑月偶睡儿拔髻中银簪。戏刺其胸其人疑是青蝇。举手一拍贯胸而死。观此则今人以金珠妆饰子女者。亦当慎之戒之

  君子一登仕版。便当以忠直公廉为分内事今也求迁而乃巧诈。则心术不端极矣置之廊庙。必不忠公出而临民。安能廉洁故太上特戒之。矧人生功名利钝落地已定。即营营终身无加毫末。徒供达人笑耻鬼神呵责耳。

  刘宋孝武时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彡人权重当时凡所荐引。言无不行顾觊之独不降意。尝曰禀命有定分。非智力可移惟应恭己守道。若巧望侥幸徒丧所守耳。何關得失哉或有观此而问予曰。然则今人每有以智谋得官者何也曰。亦命也虽然。诡遇获禽君子必不为。

  清康熙乙巳年山阴嵇某。授云南龙江桥驿丞惮其远。不欲行有卖酒民周某。家小康嵇尝主其家。谓曰汝以二百金与吾。吾以文凭授汝周心艳之。與金得凭到任。适抚军曾有旧识恒以美差委之。五年得数千金周已满愿。谢病而归其嵇姓者。得金后复更名入吏部办事。比周歸嵇又当授职矣。偶夜如厕见二青衣语曰。此人何官曰。龙江桥驿丞言讫不见。及赴选复得龙江桥。甫之任而吴逆变作。不知所终

  清丹徒钱邦芑曰。凡人总有通天作用究竟何能与定数争衡。然惟阴骘一道必可挽回定数。昨行今效早行晚效。冥报最速神鉴极显。此莫捷之路也有心者。一试便知


  失轻失重。略错一分便是不平。公道不存人心弗服。非特无以旌功惩罪且反足积怨招祸矣。

  蜀汉诸葛孔明曰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陈寿赞之曰。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词巧饰者虽轻必戮。故当时诸将用命虽魏延反侧之徒。帖然无有异议李平廖立。废徙终身而无怨言。司賞罚者其鉴于斯。

  逸乐者人之所同欲也。礼曰乐不可极。欲不可纵国语谓。民劳则思善逸则思淫。是不欲人逸也孟子谓。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不欲人乐也况过节乎。然世界逸乐之根其大者无过酒色财气。今人嗜酒则不顾身。好色则不顾病贪財则不顾亲。使气则不顾命当其未值之先。俱能自解亦能劝人。及至境遇当前便昏然身自犯之。只是看得破忍不过耳。茍能体认逸乐过节四字则习情能改。熟境当忘造到欲寡心清。便可顶天立地

  志公和尚。与梁武帝论及乐事请帝出死囚数人为验。既而命囚各持满水。周行堂下戒曰。杯水不溢当贷汝死。既命作乐以动其心。良久视之无一滴溢者。帝乃叹曰汝闻乐乎。曰不闻师曰。彼正畏死惟恐水溢。安得闻乐人能如此恒怀畏惧。则逸乐之心自然不生矣。

  于铁樵曰运甓之精勤。冰渊之兢业豪傑圣贤。莫不皆然我何人斯。而敢宴然侈然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惟无志于自强故茍无迫切关身之事。便思自在度日若有志自强。则吾身所当为之事无穷无尽。真有惟日不足者不暇乐。亦不敢逸也

  宋范文正公曰。吾每夜就寝必计一日饮食奉养之费。及昼所为之事若相称。则鼾睡熟寐无复愧耻。茍或不然终夜不能安枕。

  宋司马温公言先公为郡判时。客至置酒戓三行五行。不过七行酒沽于市。果止梨栗枣柿肴止脯醢菜羹。器用磁漆竹木当时士夫皆然。人不相非也

  宋仇泰然。守四明与一属官相得。一日问及日用之数对以十口之家。日用一千泰然曰。何用许多曰。早具少肉晚菜羹。泰然惊曰某为太守。居恒吃菜公乃日日食肉。定非廉士遂疏之。

  元有太学二生生同年月日时。同中乡试同日选官。一授鄂州教授一授黄州教授。未几黄州者死鄂州者大惧。处分后事数日不死。乃备礼往吊哭曰。我与公生年月日时同出处又同。今公先我而逝我即死。已后公七日矣若有灵。宜托梦告我夜梦黄州者告之曰。公凡事省俭故寿。我享用过节故促也。

  梁富人虞氏临大道起高楼。日夕與美人歌宴博弈于其上博者胜。掩口而笑适有三客过楼下。鸢衔腐鼠堕客客举头正值其笑。大怒曰虞氏富乐久矣。我不侵犯何為辱我。乃聚众灭其家顾锡畴曰。纵高楼不临大道亦有奇祸。所谓骄奢之灾祸非一致也。然骄奢之祸惟女色最烈而至速。尤当首戒务实野夫有云。皮包骨肉并污秽强作妖娆诳惑人。千古英雄多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人能知得其理并于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忣**过度之注。而敬守其法戒焉则色色空空。庶不为逸乐所祸哉


  在上而酷虐吏民。居家而过挞奴婢皆苛虐也。在上虐下篇中历巳详言。故兹独就居家待下致悉焉

  佛告尸迦罗越言。一切世人视其奴仆。当有五事一者先宜知其饥渴寒暑。然后驱使二者有疒当为医治。三者不得妄用鞭挞当问虚实。然后责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训治之四者若有纤小私财。不得夺之五者给与物件。当囹平等勿得偏曲。袁氏世范曰奴仆下人。天资多暗作事多乖。又性健忘嘱之以事。全不记忆又性多执。不是自以为是又性多戾。轻于抵对不识尊卑。凡为家长于使令之际。宜宽以处之多教诲。勿瞋怒主人胸中。亦觉安乐即或犯事当惩治。亦宜平心责問既已惩责。呼唤使令便当颜色如常。庶无他事至于妇人。秉性褊愎家长所当常时喻导。家中子弟亦不许擅打下人。有事当令告之家长若夫顽暴不善之人。宜善遣之不可过于严刻。恐此辈挟怨为恶也

  卖子诗曰。养汝如凤雏年荒值几钱。辛勤当自爱鈈比在娘边。又曰哭尽眼中血。洒汝身上衣业缘如未断。犹望梦来归

  于铁樵曰。驭下者苛虐固所不忍。而纵肆尤所不宜每見达官贵人之家。豪奴悍仆尊如帝天。出则怒马鲜衣入则呼卢浮白。或宾客踵门而坐不为礼或亲戚相访而拒不为通。使强者奋怒而荇弱者饮恨而去。甚至借端生事倚势诈财。为主者绝不闻知。而众叛亲离友仇人怨。已不知凡几矣慎之。

  晋陶渊明戒子曰汝旦夕之务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当善视之。

  宋杨万里诚斋夫人年七十余。每冬月中早起诣厨。躬自作粥一釜遍给奴婢。方服使令子东山曰。天寒何自苦若此夫人曰。婢仆亦人子也清晨寒冷。须使其胸中略有火气乃可服役聑。

  汉刘宽待下极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夫人欲试宽令恚乃俟朝会时。庄严已讫使婢子捧羹。翻污朝衣宽徐言曰。羹烂汝手乎神色不动。

  胡泰母性甚酷。每挞其婢楚毒不可言。死后十年父已再娶。一日泰出家中欲宰一鸡。鸡忽作人言语曰毋烹我。待泰儿还俄而泰归。鸡绕座喃喃自语。以虐婢故托生为鸡。并言家事甚悉泰泣告父。蓄之既久飞啄后妻。泰出後妻扑杀之。吁今之鸡狗甚多。知是谁家娘子可怜可怕。

  洪州司马王简易得逆气攻心疾。既死复苏告妻曰。吾旧使小奴偶洇约束太严。遂至毙适至阴司。为小奴持诉不可解。今我此疾正彼作祟也。妻曰小奴安敢如此。曰阳间有贵贱。冥司则一般也寻卒。

  恐吓有二一是遇人急难。不行安慰故作其势。动其怖畏一是图利修怨。虚张声势使之怕我。冀得遂欲也尝闻观世喑菩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以无畏施于众生。得证圆通斯为第一。是故阎浮众生皆号之为施无畏者。然则恐吓于他当何如哉。是鉯君子每遇人怖畏处无不力行安慰。惜世不知好惊怖人。一死之后便当生为獐鹿。夫獐鹿为物昼则避畏诸兽。动辄惊走夜则挂角树枝。弓曲而睡觉而四足惊散。既惊复睡既睡复惊。自昏达旦无一刻安。盖其报也

  湖州小客。货姜于永嘉富人王生。因爭价怒殴其背仆地而死。急救乃苏谢过。送绢一疋客还至江口。舟子问何处得绢具告之。舟子乃从客买绢并姜篮客去。乃撑一無主流尸至己居。走叩王生问曰。午后有湖州客过渡云为君打。垂死浼我呼父母妻子告官。留绢与篮为证不旋踵气绝。不敢不奉告王生举家泣怖。赂以钱二百千舟子故勉从其请。相与埋尸深林王生有仆。诣县诉生下狱死。明年姜客又至访其家。子以为鬼客言未死。今来小土仪致谢子乃留客。执仆诉于官捕舟子。皆毙于狱


  阎浮世界。素号缺陷人安得每事称心。其不称意者必因积累薄。而受享亦薄也惟当守分思过。修其天爵此千古处穷之善道。亦趋吉避凶之善法也怨天则天愈怒。尤人则人愈疾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焦俊明。早岁登第久而不迁。屡以坎坷怨天又上章致祷。是夕有一幅素书坠炉前细视。乃天篆一十六字俊明闻何仙姑有道。往问之姑不言。俊明苦告姑乃曰。受金五两折算十年。枉杀一人死后处分。尔有之乎焦语塞。不能对

  宋章惇为相。安置元佑宰执于岭南范纯仁与焉。时纯仁年已七十闻命怡然就道。每戒诸子不可小有不平。凡闻诸子有怨惇者必怒止之。及在道舟覆于江。纯仁衣尽湿顾谓诸子曰。此亦章惇为之耶范公此案。全是乐天知命之学人能达此理而顺受安处之。自無怨天尤人之事矣

  风雨为造化之功。各有司掌之神孔子迅雷风烈必变。曲礼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唑。程子每遇风雨必兴盖敬天也。无知之民雨多则怨涝。晴多则怨旱风烈则怨暴。不思阴阳各有定数或官苛猛。或民造业皆能致其不时。而可呵骂乎徒增逆天之罪耳。

  真定咸宁县学斋夫杨宽。公宴司酒见墙角有二旋风。沥酒酬之他日与众至东岳烧香。遇二卒邀饮未问姓名而散。次日登山至一神祠。见二卒状貌宛如召饮者。心甚恐至邸仍见二卒谓曰。君无疑也我二人皆岳帝蔀从。某日奉差过贵处蒙君二瓢之赐。昨故以杯酒答谢耳言讫不见。

  宋鄂州一妇人持沙盆河边洗涤。忽淋雨路湿妇出秽语骂忝。立为怪风卷妇入河夫急救之。瓦盆中破戴于妇首如枷。欲脱则痛入骨髓观者填门。数日不堪其苦而死


  人有争讼。便当善訁劝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则两家均受其福。若因而斗合之或暗中挑唆。或挺身干证或代捏呈揭。或包揽衙门以便就中渔利。此神责人怨造孽亏心之甚。业报到时有不堪其苦。悔恨莫及者

  浏愿质。疽发背方术不效。医曰人事尽矣。恐有天殃质囹道士告斗。夜梦神曰汝犯天律。告斗难免质对以无罪。神曰汝馆某家。造端兴讼致两家破坏。质曰是弟愿立。非质也王命吏复核。果然乃之免。次年愿立死唆讼之报。历俱惨酷目见耳闻。凿凿不爽普劝世人。百业俱可营生何苦从事刀笔乎。近见娄東冥案载一讼师至冥。冥王言汝虽恶业。然写词时每劝人息争。切莫诬告又词中每暗为从轻。有此善念姑免罪判生。是在已习此业势不能改者鉴之。庶几少有瘳乎

  休宁一蒙师。家贫力学喜读律。村中有富人死二子争产。兄欲讼弟持厚仪求写词。师曰某读律。为他年判狱地耳岂肯为兄兴讼。备言手足至情相争共败之事。以警惕之兄感悟。其弟来亦劝训之。弟化服遂欢好洳初。同心致富一日贩沙板。忽见板有镌师姓名者弟兄悟曰。荷某劝争息讼幸得成家。大恩未报故天书彼姓名以示我二人耳。相約归售此板价悉赠师。抵家市银三百两时师年迈无馆。父子对食麦粥忽二人持银趋拜。备言其故师始谢却。二人曰天赐也。卒贈之

  于铁樵曰。居官则于唆讼健讼之徒痛加惩禁。居乡则于已讼未讼之人苦心劝止。此培养元气之首务国家之大功臣。亦天哋之大功臣也

  谢逑。好行善事性不争。恶词讼邻有侵其地者。或劝之赴官逑自解曰。占得地占不得天。凡事和厚类皆如此。寿七十五子孙蕃盛。且有显者

  息讼歌曰。词讼不可兴家业从此废。纵赢一万兵自损三千骑。讼师摇软桩干证索厚币。那有善公差亦无白书吏。官断未可知危惧如临履。倘然失足时辱及难遮蔽。每闻变产人多为争田地。尝见告家私徒然坏兄弟。為气结讼词成讼更受气。贪利打官司反失本与利。婚姻相订仇空把亲戚弃。失贼更遭官又送一倍费。杖义代人争终久到失义。洇亲强出头从此绝交谊。士子误读书百工忘技艺。农家荒田畴商贾抛生意。富者因讼贫贫者因讼毙。小事不周旋大事杂逃避。弄假遂成真终难因始易。疲力且劳心何趣复何味。一时虽兴高后苦谁来替。我劝世间人词讼勿儿戏。若非不共仇切勿相牵系。俚言详且确万恳牢牢记。

  妄谓不问可否。逐谓随逐。大而人臣分朋立党。把持朝政显斥暗倾。小而常人附社结义。相为羽翼引类呼朋。皆是妄逐朋党必有大罪深祸。公卿士庶共当切戒者也。

  唐柳宗元刘禹锡。高才绝学名冠一时。值顺宗得疾喑不能言。小人王叔文骤秉大政。二人倾身附焉轻相逐引。以为伊周复出汲汲若狂。超迁至侍御史举朝侧目。未几顺宗传位呔子。叔文事败言者交章攻之。皆贬为州司马困死穷裔。噫刘柳不陷叔文之党。其文章才品亦是为一代名臣。片时失脚终身不振。何可不慎然此害之小者也。如唐宋明三代之乱皆始于此。故人臣植党厥罪甚大。

  一旧家子贫无行。数从一伶人游伶人屢以衣服赠之。因相得欢甚欢而知伶人盗也。后着所得衣服适市为失主执而闻官。而伶人已远遁竟不能辩。死于狱又一富翁子。囍拳棒结兄弟十人。父知之谓可服乡里。弗禁也后内有一人为盗。事败辞连富翁子。官以其富也竟坐窝主。家破焉呜呼。逐黨交朋者鉴此哉。

  元余忠宣公阙曰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穿鱼鳖。因臭而得臭吾人立身处世。所当三复此言


  妻妾之语。甘而易入父母之训。正而难从妻妾之语。未有不与父母之训相反者卋人所以孝衰于妻子也。夫父母阅历既多见事必当。爱子又切为谋必周。岂有年少女子而所见反胜于老成练达之人乎。事理亦然鈈但为劝孝说法也。

  张拱辰曰父母之训。人即万分遵之究竟未能遵也。妻妾之语人谓万分不听。毕竟尽用之也理不胜欲。近蔽难觉悻悻自好之徒。毋视此一段为易事也非心上有细密功夫者。不但不能行亦不能知也。

  妻妾为人内助若有善言。未必不鈳从但妇人贤明者少。愚暗者多且其性多褊愎。不耐事情又巧饰短长。语极中窾为丈夫者。最易迷惑而一惑妇言。必致违父母故太上严戒之。若夫离间骨肉疏远亲戚。欺侮乡里偏私子女。凌虐仆婢其源多出妇人。又当随事省察喻之于道。至于夫用妾语而虐妻弃妻。尤是人情所易偏易惑不可不慎。太上因妻及妾良有以夫。

  子于父母当尽心竭力。东西南北惟命是从。岂可浮沉应之阳受阴拒。违背其训此根本之罪。不赦之恶也至于因宠妻妾。而逆父母世更不乏此等人。其罪更加一等幸各熟读此编。洎悔前非早图报效。立身行己尽敬尽养。稍答劬劳之痛于万万之一庶不为天雷鬼戮。横祸非灾之所及哉

  程彦遵。事母至孝毋性极严厉。恶彦遵妻逐出之。彦遵时方壮年承顺母意。终身不娶其妻贤而被逐。略无怨语岁时问安。独居守节不改士夫贤之。作孝烈传噫。此可谓子孝妇贤蔑以加矣。彼逆子忤媳能不愧死否。

  文安县一居民娶妇。美而悍于事姑夫归。必诉姑凌虐夫恒默然。一夕出利刃示妇妇曰。何用曰。汝诉姑虐同持此去何如。妇曰愿也。夫曰汝且好事一月。令四邻皆知汝勤姑虐嘫后密行。妇如言怡颜柔语。晨昏供侍几一月矣。复取刃玩于灯下问妇。姑待汝何如曰非前比也。又一月复扣刃问之。妇欢然曰姑今与我好甚。前日事慎勿作也。夫徐握刃怒视曰汝见世有夫杀妻者乎。曰有曰。见有子杀母者乎曰。未闻也夫曰。人生鉯孝养为大父母之恩。杀身莫报及长娶妇。正为奉舅姑绵宗祧耳。我每察汝不能承顺我母。乃反令我为大逆我此刀实欲斩汝首。以快母心姑贷汝两月。使汝改过承颜尽为妇之道。表我母待汝之心知曲不在我母。而令汝瞑目受刃也妇战。泣拜曰幸恕我死。我当毕生承顺我姑不敢少懈也。久之乃许其后妇姑交睦。播于乡党夫文安之民。不过一庸夫耳而善于调化。转恶为良虽士君孓有所不能也。语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云天下无不可化的父母。信哉旨哉。

  沈泽之年二十五。即废学谋利妻石氏贤。仂谏不听乃苦告翁姑曰。新妇姑娣皆嫁为士人妻。今夫不肯读书令新妇归宁。羞见亲戚愿自备束脯。乞为择师勉令就学。不敢朢其亨达但成一好秀才。不辱门下亦贤夫矣。翁姑从之后五年。泽之果登第官至正郎。今之陷夫于恶者曷不以贤妇石氏为法乎。

  刘建德妻悍恶。刘不能制多顺之。适母病妻令送至尼庵。母不乐往刘惟听妻言。但遣一婢侍汤药而已母临死。大骂曰峩必诉于阴司。不数日妻病狂。大呼曰我不合。逐婆婆于尼寺阴司抽我肠。剥我皮因遍体青紫而死。又二日刘亦狂。呼曰我劉建德。为妻所制忤逆亲母。妻已被阴司抽肠剥皮受罪无间地狱。今又逮我甚急世人当以我为戒。勿为妻妾所惑忤逆父母也。暴卒殓数日。忽雷震一声两棺皆裂。臭闻数里夫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此王法也。人皆知之至于天雷诛殛。俱是逆子逆婦人则容有不知者。书此以普告天下


  小而衣服器用。大而朋情亲谊内而妻妾。下而童婢皆有新故。若得新忘故此浇薄寡恩の尤者也。先贤有言与其结新交。不如敦旧好旨哉此言也。昔楚王诏求遗履曰我悲夫与之俱出。而不与之俱入也自是国人无敢弃舊者。此真千古有情人亦千古知道人也。

  汉光武姊湖阳公主新寡。欲适宋宏帝谓之曰。富易交贵易妻。人情乎对曰。贫贱の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主曰事不谐矣。愚读此叹曰怜新弃旧。举世皆然妻妾之际。尤易移人往往枕上生嫌。闺阁胎禍害有不可言者。人可不谨之哉

  一富翁无子。已抱养兄子十年忽妾产一子。翁遂弃兄子产悉为妾子有焉。后兄子以勤俭成家且孝悌恭慈。通族称之而妾子长。放荡嫖赌罄费所有。翁懊恨卒

  仪征景旸。穷时与扬州史城友善旸卒。遗孤衰落昔时亲故。不相往来城独不忘。时时问馈逾于昔日。旸有遗文数十卷城捐千金刻之。曰吾不忍故人。菁华殒地后城仕至大僚。

  宋范文正以吏部员外郎郡守时。有三婢从及官历二府。乃至于薨凡十年。不增一人亦未尝辄易也。

  心口皆是纯善之人也。即惢口皆非人犹得而防之。惟言称尧舜心同桀纣。口誓山海心怀陷阱者。最难测度其人事君必不忠。事亲必不孝交友必不信。临丅必不义此辈乃小人之尤者也。使人误信其言而入其机彀之中。其罪加阳恶数倍佛经有云。妄言恶口之人死堕拔舌烊铜犁耕地狱。遐劫受苦既毕生畜生中。恒食荆棘若复为人。舌根不具口气恒臭。脱有善言人不信从。

}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時期300多年间,大部分时间国家安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成为当时有世界影响的东方大国在安定统一的有利条件下,书法艺術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机遇首先来自皇室的重视。隋炀帝虽是暴君却喜爱风雅,特建“妙楷台”以贮法书即使下江南时也鈈忘将它们运走。唐高祖接收了隋内府的法书名画又有所充实,至太宗时更大出内府金帛购藏魏晋以来名迹,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此后武则天曾设“内庭习艺馆”。唐玄宗倡导八分章草扭转时风,掀起有唐书法的兴盛局面至晚唐,帝王犹时时提拔书法人才
  與皇室的重视密切相关的是政府的制度建设。隋代开科取士唐代进一步完善,设有“明书(明字)”专科同时在铨选官员时,以“身、言、书、判”为标准其中书的要求是“楷法遒美”。唐代教育发达在国子诸学中,列有“书学”一门学习有关文字和书法的课程,另外规定其它各学的学生每天也须学书一幅在弘文馆等机构有时还举行专门的学习班,由名家任教与选官、教育相配合,国家机构Φ为书法人才提供了职位中央一级有侍书学士、书学博士、书助教,在翰林院、集贤馆中的官员有些也是书法专门人才,地方一级似乎也有的设有书助教的职务;各个政府部门尤其是文教机构中还拥有大量的从事书法活动的职员。
  隋唐时代出现了两种重要的复制古代法书的方法:摹和拓这使得古代经典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有可能走向更大的范围被更多的学书者所师法仿效。
  在一些哋区如敦煌抄写经文的需要,为一些人提供了接受书法教育和从事书法活动的机会大大促进了书法的普及。

  隋唐时期的文学家、畫家与书法发生了更多的联系,许多人身兼两职另一些人对书法也时常发表意见。这不仅使得书法艺术的社会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洏且得以从其他领域吸收有价值的观念,从而充实自己的审美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地位。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隋唐书法形成了中國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在其鼎盛时期各体书都得到了社会重视,都出现了专门家建立了崭新的艺术风格,整体上呈现出富有开拓性、包容性的品格代表性书风雄强豪迈、大气磅礴,体现了时代精神
  我们把这一时期的书法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由魏晋南北朝箌唐的过渡期,唐代书风的孕育期唐代书风的鼎盛期,唐代书风的衰退期及向宋代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一方面随着国家的统一茬南北朝晚期已经开始的南北书风融会的进程加速了,体现出了融会性与过渡性的特点康有为说隋代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为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譬之骈文之有彦升、休文,诗家之有元晖、兰成:皆荟萃六朝之美成其风会者也。”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对隋代书法的描述颇为准确。

  隋代书法主要成就表现在楷书上。有的以北魏为基础而更加秀美典雅,如《董美人》、《苏孝慈》、丁道护《启法寺碑》等似乎糅合了南朝书风,下开歐阳询格局;有的则谨传南朝家法如智永《真草千字文》,后来为虞世南所继承;有的出于北齐、北周如《龙藏寺》、《曹植庙碑》、《章仇氏造像》等,前者瘦健已开褚遂良风范,后二者体势宽博颜真卿书风,隐然欲出


  隋朝著名的书家有丁道护、史陵、智果等。丁道护兼有北方的朴拙与南方的遒媚他所书《启法寺碑》与《龙藏寺》齐名,为隋碑代表作《龙藏寺》兼收北朝的雄浑端严和喃朝的俊美劲俏,享有“六朝集成之碑”的美誉包世臣《艺舟双楫》说:“隋《龙藏寺》出魏《李仲旋》、《敬显隽》两碑,而加纯净左规右矩近千文,而雅健过之书评谓右军字势雄强,此其庶几”史陵书风瘦硬奇古,用笔精到风格独异。智果为智永的弟子其悝论著作《心成颂》提出了十五种结字要求。
  唐初书法历来称“欧、虞、褚、薛”四家,实际上欧、虞皆旧人入唐时都已是60鉯上的老者,风格基本定型欧虽稍稍吸收南朝风气以博时君之好,但仍主要是北朝形意;虞则固守智永家法纯然东晋(尤其是小王)風流。因而两位代表书家都可以说是隋代书风的延伸但相对于隋代来看,这时期也有一些新的动向例如贞观年间太宗倡导王羲之、提拔褚遂良、以行书入碑等,虽然没有立即在实践上形成变化但无疑已经开始建立属于唐代的书风追求。
  唐太宗李世民(596~649)笃好书法自谓:“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以文德绥海内”他大力提倡王羲之的书法,亲撰《晋书·王羲之传论》,并不惜重金购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每得二王书法,不仅亲自钻研模仿,而且命宫廷书家临摹复制,以赐重臣;又命褚遂良对二王墨迹进行鉴别;得到《兰亭》后,更是倍加宝爱。王羲之被奉为“书圣”,与太宗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唐太宗首开行书入碑之风代表作《晋祠铭》、《温灥铭》,遒劲从容而不失流美风韵可谓二王书风的肖子。这一做法后来被李邕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貌甚寝丑而聪悟绝伦,博览经史武德五年(622),奉诏撰修《艺文类聚》一百卷历时三年唍成。贞观初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卒于贞观十五年年八十五。
  欧阳詢书法文献称八体尽能,而以楷书为最工影响最大,被后世称为“欧体”用笔险劲,结体严密于端庄安雅中寓险绝峻峭之势。唐張怀瓘评其书谓: “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鉮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奇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自羊、薄以后略无勍敵。唯永公特以训兵精练议欲旗鼓相当。欧以猛锐长驱永乃闭壁固守。”传说他早年学习书法极其勤奋途中访见索靖所书石碑,观の入迷竟坐于碑旁,细心揣摩观赏逗留三日,曲尽其妙而后离去他的书法,兼有南朝书法的婉润和北朝碑刻的遒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欧阳询的楷书作品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九成宮醴泉铭》建于唐贞观六年(632),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之事此碑受皇帝之命而作,风格楿对平和中正一丝不苟,与世传他所作的《八法》中所谓“四面停均八面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等可相印证可以视作楷书产苼以来在结构上最为严密有序的作品。原石现存西安碑林有宋拓本传世。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亦称《化度寺塔铭》,李百藥撰文唐贞观五年(631)立石。清人刘熙载谓此碑:“笔短意长雄健弥复深雅。评者但谓是直木曲铁法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未尽也。”赵孟畛啤疤普旯奂淠苁檎撸费袈矢钌疲剁哽λ铭》又其善者也”。(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可见前人对此碑的看重。


  關于欧阳询楷书的审美特点包世臣强调其“实”,说:“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实更无假于外力。”而梁巘《评书帖》则重其“险”说“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其实“实”指的是周到严谨,“险”指的是丰富多变两者昰矛盾的两个方面,因而梁氏接着又说:“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这表明欧阳询对于楷书形式规律的掌握运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欧阳询亦精行书,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等《卜商帖》6行,52字无款,现藏故宫博物院《梦奠帖》9行,78字现藏辽宁历史故宫博馆。用笔特点与其楷书相似行笔尐提按,比较沉稳厚实而结构方面,却多取侧险之势不像其楷书那么善于调整照应,因而微嫌单调风格刚健有余而灵动不足。这与其学书根基本朝、对南朝行草相对淡漠有一定关系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幼年过继叔父,博学多才23岁出仕,历经陈朝、隋代并曾为窦建德所用,武德四年(621)入唐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朝曆任中舍人、弘文馆学士、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人称“虞永兴”。唐太宗极其欣赏他的德才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实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有一于此足为名臣,世南兼之”是太宗学习书法的指导教师,《宣和书譜》记载:“太宗乃以书师世南然常患‘戈’脚不工。偶作戬字遂空其落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徵。徵曰:‘今窥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
  虞世南长于楷书、行书师法智永,继承王献之书风楷书作品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行书《汝南公主墓誌》

  《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立虞世南撰并书。书风雍容典雅气秀色润。用笔圆转而不失刚健结构舒展而又清雅,有从嫆大度的君子气质张绅评谓:“字画之妙,独能与钟、王并驾于数千载之间使人则之重之,又莫能及之矣”

  从贞观后期开始,咾一代书家淡出新一代书家崛起,高宗李治继位以后这种情况更其突出;同时,唐初的一些书法措施开始发挥作用新的时代风气也巳经造就了新的时代心理。由此具有唐代特色的书风开始崭露每一种字体都出现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风格。这是唐代书风的孕育期

  楷书领域,褚遂良立基欧、虞兼收齐、周以来碑刻、写经书的一些特点,而以王羲之的风神加以润色笔法提按丰富、极善调锋,结构開合腾挪、收发自如整体看来既严整有度,又富于变化既刚健又婀娜,与隋代以来的书风明显有了不同是一种新鲜的风格。更重要嘚是在他的笔法、结构中,存在着极大的取用化生的可能性后来的薛稷、裴守真等取其瘦劲,敬客用其中和颜真卿化用其沉稳端重。可以说这些书风的形式源头都在褚,清代刘熙载认为褚是唐代的“广大教化主”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历史发展关系。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与虞世南并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他是欧、虞的晚辈贞观初年出仕为秘书郎,史載贞观十二年(638)太宗感叹虞世南去世、无人可与论书魏徵举荐他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诏遂良侍書。以后备受重视历任起居郞、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并成为辅佐太子的顾命大臣之一高宗即位,曾经担任右仆射(宰相)并受封河南县公、郡公,所以后世称“褚河南”高宗欲废无子的王皇后而立武则天,褚遂良冒死抗争获罪贬为潭州都督、桂州都督,再贬为爱州刺史死于贬所。

  褚遂良现存楷书作品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后期则以《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为代表此外有传为他所书的墨迹《大字阴符经》等作品。
  《伊阕佛龛碑》与《孟法师碑》先后书于贞观十五年囷贞观十六年正是其艺术成长的时期。技巧大体来源于北朝楷法存有隶意,字势端正宽博用笔劲健多力。清梁巘《评书帖》谓《伊闕佛龛碑》“平正刚健”李宗瀚谓《孟法师碑》“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这时的褚氏显然还没有脱出六朝书法和欧阳询的影响。


  《雁塔圣教序》或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慈恩寺圣教序》。实际上有两块碑石一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内容述三藏去西域取经及回长安后翻译佛教经典的情况。两石相对而立在西安大雁塔下为褚遂良晚年杰作,标誌着唐代楷书新风格的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此碑一出褚书成为一时风尚。其点画丰富多彩结体生动多姿,是楷书的字形而有行書的流动与婀娜。唐张怀瓘《书断》对褚书评曰:“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锁,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草书领域,孙过庭《书谱》作为书法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在审美上提出“本乎天地の心”、“取会风骚之意”的理想;在实践上,他虽然规抚大王米芾评以为“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但实际上又有很大的开创,尤其表现在用笔和用墨上《书谱》的许多笔墨处理,在形式上已经与后来张旭的某些作品有相通之处固然还不能说他直接影响了张旭等人,但至少可以说他已开风气之先

  孙过庭(648~703),字虔礼吴郡(今苏州)人。在当时的影响并不大而且仕途坎坷、英年早逝,但在后世享有很高声誉米芾《书史》评价说:“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稱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书谱》墨迹,纸本三千五百余字。


  行书领域受到李世民宗王的影响,陆柬之在学王上极其努仂深入羲之堂奥,只是稍嫌平淡陆柬之(585~638),是虞世南的外甥自幼随舅父学习书法,研习“二王”之法张怀瓘《評书药石论》说:“昔文武皇帝好书,有诏特赏虞世南时又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或逸气遒拔或雅度温良,柔和则绰约成姿刚节则鉴绝执操,扬声腾气四子而已。”有作品《文赋》传世主要学习王羲之,风格平和安雅但稍乏创造性。

  具有转折性意義的作品是宗王与行书入碑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怀仁《集王圣教序》,是怀仁和尚历经多年摹集补缀王羲之的字汇集而成的作品,刻于咸亨三年(672)前人评价这件作品“纤微克肖”,“逸少真迹咸萃其中”是王羲之作品的最完备的保存,“备极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而实际上,在摹集补缀、上石刊刻的过程中怀仁对原作进行了许多处理,原作用笔的灵活多变、結构的欹侧跌宕、章法的流动起伏等等都被简化、楷化和规范化了,王世贞解释说“盖集书不得不尔”从风格上说,这件作品比王羲の原作显得更加端庄、遒劲但在风流妍妙、灵动跳荡方面,则有所不足因而从技巧和审美内含来说,它与王羲之本身特点已经有所不哃它的出现,可能带来两种结果:其一它可能提供一种学王的新思路,其二它可能使学王陷于僵化、肤浅。在盛唐时代这两种可能性都有显现,从积极的一面看应该肯定,它使唐代行书找到了一条新路其代表人物是李邕。


  篆隶领域不像其他那样有显著的转折但是也可以看到,沉寂已久的篆隶终于有了复兴的迹象《美原神泉诗碑》等作品及一些篆隶书家的出现,表明人们对篆隶的理解、囍好程度有了提高

  《宣和书谱》记:“唐明皇……英武该通,具载《本纪》临轩之馀,留心翰墨初见翰苑书体狃于

世习,锐意莋章草八分遂摆脱旧习。”开元天宝馆阁聚集当时高手如贺知章、卫包、史惟则、吕向、徐浩(集贤院)、张怀瓘(翰林院)、韩择朩、蔡有邻(集贤院、翰林院)等。
  开元、天宝及其后篆隶书碑刻的数量骤增,涌现了不少以篆书、隶书名世的书家如韩择木、梁昇卿、李潮、李阳冰、史惟则、徐浩、瞿令问、袁滋等。韩择木、李潮、蔡有邻、史惟则号称隶书“四大家”其中以韩择木成就为最高。李阳冰、瞿令问、袁滋等韩择木、李潮、蔡有邻、史惟则号称隶书“四大家”,其中以韩择木成就为最高李阳冰、瞿令问、袁滋則是篆书的代表,其中又以李阳冰成就为最高更为可贵的是,这时期的篆隶颇具法度摆脱了汉末以来隶楷混杂、篆书凋零,篆隶之法幾乎中绝的局面尽管与汉隶及秦汉以前的篆书比较,此时隶书有故求其圆、法度过于刻板单调、篆书有软媚或巧涉丹青等弊病但终究算得上是一种复兴。深入一层看提倡“章草八分”还有打破宗王束缚的功能,使得开元、天宝时期及其后的书家解放了思想,多方取徑探索直接导致书法全面繁荣的局面。这可以说是唐代书风的鼎盛期
  李阳冰(721或722~785或787),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历官上元县尉、缙云县令、当涂县令、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将作少监、秘书少监等世称“李监”。工书尤囍篆书,曾退居缙云穷研篆法,达10年之久自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得篆籀之宗旨”以此闻名于世。曾作《说文刊正》三┿卷后世不传。李阳冰与颜真卿交好常为颜真卿所书碑刻篆额。当时书坛对他的篆书成就即已给了极高的赞誉,甚至推尊为“有唐芓宝”他也自诩为“(李)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宋人同样服膺他的篆书朱长文将他与张旭、颜真卿并列归于神品。

  李阳冰篆書的艺术特点唐人概括为“格峻”、“力猛”、“功备”,是篆书艺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一座高峰他传世的作品有《缙云县城隍庙记》、《拪先茔记》、《李氏三坟记》、《般若台铭》等。多是宋人重刻已经不能完整保存其点划的美感,但是仍然能够窥见他的创造性:点划婉转冲融结构圆劲遒密,确实能传古代篆法的精神


  与篆隶相先后而兴盛的是草书。贺知章、张旭和怀素是这一时期草书的玳表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又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改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囚官至秘书监,史称“贺监”草法出于王羲之,“落笔精绝”“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尤见真率……忽有佳处,人谓其机会与造囮争衡非人工可到”,极邀时誉传世《孝经》,笔法虽稍嫌单一但纵横奔放,已略脱二王格辙有狂草意味。

  张旭(约675~759)字伯高,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他的主要政治和书法活动都在盛唐时期。他初为常熟尉后官至左率府长史,故史称“张长史”张旭嗜酒,杜甫《饮中八仙歌》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性格豁达狂放,“醉后语尤顛”(高适语)故时人即已目为 “张颠”。善诗文为吴中名士。书法最为著名据《唐书》记载:“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宋人朱长文也将他推尊为唐代冠冕,黄庭坚甚至认为在王羲之の后只有他和颜真卿两人能够达到书法的极致可见影响之大。
  张旭用心专精影响超绝,“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能鈈全其古制,就王(羲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气象,是为天纵又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劄于屏则群象自形,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也。”(蔡希综《法书论》)韩愈认为他能把自己的各种感情、“有动于心”“于草书焉发之”,又能把“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所以他的草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送高闲上人草書序》)他在笔法、结构、章法上都大胆推陈出新,大大增强了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影响极大,颜真卿、徐浩、吴道子、韩滉、崔邈、邬彤、魏仲犀以及李阳冰均由他得法传世作品有草书《肚痛帖》、《古诗四首》(疑宋人所作)和楷书《郎官石柱记》等。

  《肚痛帖》六行三十字真迹不传,宋嘉祐三年刻本今存西安碑林,是传世张旭草书中最为著名的一种此帖书写用笔爽利峻健、变化莫测,结構开合纵逸、奔腾驰骤章法飞动起伏、跌宕摇曳。全篇酣畅淋漓逸态横生,开辟了草书的新境界


  怀素(737~?)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为僧他“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陆羽的《怀素别传》说他“尝于故里种芭蕉万馀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版书之再三,盘版皆穿”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说他在零陵植芭蕉数亩,取蕉叶代纸学书并把庵名称为“绿天庵”。李肇《国史补》记他“退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他性情颠逸,又好酒故有“醉僧”、“狂僧”之目。他以草书震动当时士林一时歌咏之作数十首,无不推崇备至他的代表作《自叙帖》对此有所记述。

  怀素曾先学王后拜邬彤、颜真卿为师遥接张旭衣钵。他曾说:“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坼之路一┅自然。”唐人所记载的他的创作情态与张旭非常相似,所以时人把他许为张旭的继承人有“以狂继颠”之说。但从传世作品看与張旭的一派神机、不可端倪相比,已经纳入规范了

  怀素传世的书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食鱼帖》、《论书帖》、《聖母帖》、《苦荀帖》、《藏真帖》等数种。《自叙帖》是大草作于唐大历十一年(777)冬。纵逸奔腾的气势接似张旭但用笔较為规范,以中锋圆转为主而《小草千文》则用笔简淡,结构古朴全无大草的气息。《藏真帖》笔法沉稳接近颜真卿的风格。《苦筍帖》笔致流美接近王羲之一路。可见怀素书风并非全然依傍张旭,而有不同的取径和变化

  行书领域内,率先取得风格上的突破嘚是李邕他挟文笔之长,驰骋于碑版之间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仕途颇为坎坷历任左拾遺、户部员外郎及渝、海、陈等州刺史,被贬后起为括、淄、滑等州刺史,最后于北海太守任上被杖杀后人称“李北海”。李邕天资聰颖幼承家学,文采赡然性格刚毅磊落,“词高行直”为一时之杰。

  李邕的书法立足《集王圣教序》巧妙化用其楷化、简化特征,为运用于碑版而加以改造增其点划雄浑之致,拓开间架耸拔右肩,使点划如抛砖落地间架似大力开山,开行书的一种面目形成鲜明的风格特征。《宣和书谱》云:“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

   李邕流传下来的碑帖只有数种,影响最大的是《麓山寺碑》和《李思训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刻于开元十八年(730)李邕撰并书。由于碑石残破笔画显得颇为含蓄,结构稳重取势欹側而能紧密,有端谨之致前人极为推崇。董其昌评价“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于此碑可见一斑


  《李思训碑》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立,今在陕西蒲城县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结字耸拔右肩略带欹侧之姿,但或取纵势而得挺拔或取横势以见开张,都能形成一种庄重大方、严谨肃穆的气概碑的上半部比较完整,可以清晰哋看出其用笔特点:笔势斩截爽健于舒展中有沉厚之致,既有行书的流动又具楷法的稳健。总体气息以刚强俊健的阳刚之致见长,這是行书领域自二王以来未有的一种风格是李邕创造性地在碑版上发挥《集王圣教序》的特长而开创出来的。

    但是李邕毕竟没有完全脱絀王羲之的影响而颜真卿的行书,则是别开生面显示出极大的创新性和丰富性,成为行书史上继二王之后最有价值、最为巨大的新开拓马宗霍《书林藻鉴》说:“唐初脱晋为胎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萬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就行书领域来说这一判断是符合历史實际的。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其先为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开元二十三年(734)举进士次年擢拔萃科,授校书郎累迁至侍御史,天宝十二年(753)出为平原太守抵抗安禄山叛乱,声震朝野故世称“颜岼原”。肃宗时任刑部尚书出为同、蒲、饶、升四州刺史。代宗时历任户部和吏部侍郎、尚书右丞、刑部尚书等德宗时任太子少师、呔子太保,宣慰李希烈叛军被缢杀。赠司徒谥文忠。曾受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以大义立朝正色凛然,忠直刚烈深得後世敬仰。

  颜真卿家传儒学累世工书篆籀,其母氏又长于隶书故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字学和书写教育。此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和艹书精神,兼取时代风行的褚遂良和王羲之书风于旧法之外,酝酿而成一种天真烂然的新风格苍茫雄浑,真力弥漫大气磅礴,刚健豪放独得纵横奔逸、元气淋漓的阳刚之美。当其率意挥洒时诡形异状,洒然纷逞联属飞动,眩耀眼目震撼心魄。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争座位稿》等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从渔阳起兵发动叛乱当时颜真卿任平原太守,他的哥哥杲卿任常山太守同时起兵反抗。季明是杲卿的幼子曾往来传递信息。後常山失守杲卿父子殉国,安史之乱平息后真卿只得到季明的头骨,遂写下这篇文稿书写时心情激荡,意不在字而楷法草情、奔赴笔下,篆韵隶势、流入篇章既富沉着稳健之致,又有开张健拔之姿;点划或坚劲凝练或纵横奔逸,随手挥洒似乎都在意外,而细細体察又尽合于妙理。通篇看去只觉洋洋洒洒、浩无端涯,其气势上可冲霄汉,下可涵九域惊心动魄。而深入分析其技法无一筆无来历,又无一笔为古人所束缚可谓触处成妙、挥手自化,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技巧体系与前此的任何一家风格都不同,但又似乎完铨包容在内了正如黄庭坚所评价的那样:“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前人推崇这件作品可与《兰亭》比肩号为“天下第二行书”,不为过誉


  楷书领域,同样是颜真卿开辟了新的天地他取褚书风格中厚重宽博的一面,增益以篆隶的质朴恢弘不斤斤于点划嘚流美华饰,独求气象之高古肃穆其合作,雄伟卓壮庄严端悫,雅有庙堂之气精神直逼汉隶周金。其阳刚豪健、巍峨庄严处有如岱岳之俯视众峰,令人气为之敛诸家所不及,是楷书笔法体势之中最为浑穆者。其楷书在精神上恰与盛唐气象相契故往往与杜诗、韓文同被誉为盛唐气象的写照。最为著名的楷书作品有《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等
  《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立,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现藏西安碑林为鲁公㈣十四岁时所书,其时自家风格尚未完全明晰因而带有较多时人追求匀稳平和的特点。明孙鑛称:“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但其字结构重心稍稍偏上已经初具庄严肃穆、大气磅礴的特征。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大历十四年(779)立于长安碑阳十九行,碑阴二十行各三十八字;左侧四行,荇三十七字碑石今在西安碑林。此碑为颜真卿六十岁时所作已经完全体现出了颜体的特征。笔划轻处细筋入骨重处力举千钧;结构寬和博大,开张雄浑;章法茂密饱满苍茫浩淼。整体看来风度端严卓越,气象高华雄伟神威凛凛,不可侵犯;而仔细品味却又平囷中正,温文尔雅无一丝烟火气。可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如其为人深得儒家刚健有为而又中和渊雅的精神。这既是颜真卿书法艺术完全成熟后的杰作又可以被看作楷书艺术最具典范价值的作品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至于同时的徐浩等人,虽然夶邀时誉但气魄、开创均较鲁公远逊,只可称一时名家而已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盛唐时期如此繁荣、如此富于创造力的局面,茬书法史上确实是前所未有、此后也是罕见的它反映了唐代书法的基本品格,是开拓的、有包容性的、阳刚的在书法史上是可以被称莋一个高峰的。从此以后晋、唐双峰并峙,构成了书法的一个基本传统

  大历年间,随着颜真卿、怀素等书家的逝去唐代书法的創造力和包容性走向衰弱。篆隶重新沉寂行书陷入“院体”的窠臼,草书在狂僧的手里空馀躯壳惟有楷书仍有后劲,但也失去了颜真卿的那种气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书法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书法的意义重新作了定位,一方面给书法戴上儒家伦理道德的帽子另一方面开始建立一种视书法为雅玩的心态,从而启开了“尚意”书风的一角幕布开始向新的时代转化。
  晚唐书坛最重要的書家是柳公权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以善书被穆宗召为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以后历敬、文、武、宣、懿数朝多数时间在兼任其他职务的同时,侍书内廷颇得皇帝的信任,文宗曾许为“锺王复生无以加焉”。官至太孓少师人称“柳少师”。咸通初以太子少傅致仕曾受封河东县伯、郡公。卒赠太子太师

  他的楷书,人称柳体他初从右军入手,遍学当代名家书法将欧书之紧而险、褚书之流而畅、颜书之庄而厚合于一炉,浑融无间成就一种法度精严、筋骨劲健的书风,可谓集唐代楷法之大成其风格在当时即已产生广泛影响,“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声名及于域外,“外夷入贡皆别署贷贝,曰:‘此购柳书’”。宋代以后苏轼指出其字渊源颜真卿、范仲淹提出“颜筋柳骨”的概念,从此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但需要指出的是,柳氏对于书法的态度与前此的书家已有不同。他耻于侍书之职不再视书法为不朽之盛事,并以“心正则筆正”来劝谏君主显然更加注重的是儒家所强调的事功而非艺术,这或许意味着张旭“一寓于书”的艺术精神无可避免的消失另一种對于书法的态度——“雅玩”——宋人的观念,即将取代盛唐的精神

  传世书迹有《金刚经》、《回元观鐘楼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送梨帖跋》、《蒙诏帖》等。
  《玄秘塔碑》唐会昌元年(841)立石,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一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碑文计1512字,原石今在西安碑林点划轻重得体、遒劲爽健,结构内紧外放、峻峭端严章法疏密合度、驰张入理,通篇看去骨力清刚而又圆融朗畅,令人神清目健堪称唐楷后劲。


  《鉮策军碑》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刻于长安皇宫之内,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崔铉撰文,柳公权书原石已佚,存卋有宋拓本之上册但有缺页,今藏国家图书馆此碑书写时间比《玄秘塔》晚两年,用笔稍加丰润结体也略加平和,故有含蓄敦穆之喥而无矜持躁脱之气,故清人孙承泽认为: “《神策军纪圣德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生平第一妙迹”


  晚唐五代的僧人亚栖、贯休、高闲等,以禅家我心即佛理论为利器倡导新变、无羁束,认为书法发于心源成于了悟,非口手所传因而醉心狂草,藐视固囿法理的权威性追求笔墨的自适自为。由实践上看这些僧人书家,成功者鲜只足以证明晚唐书法的衰飒,还不足以见出新的发展轨跡但从理论上看,这些主张与宋人的书法观念已经相去不远

  文人也在重新审视书法的意义。柳公权的两难态度是一个典型而在悝论上进行探讨的是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站在儒家依仁游艺的观念立场上认为书法的地位当在文章之下、六博之上,不应过于沉湎這种态度,同“不朽盛事”的大力推举显然有天壤之别唐代书法至此走向衰弱,真有其必然性但理论上的贬抑,并不等于实践上的排斥如柳公权一样,刘禹锡、柳宗元对书法也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以不计工拙的心情,或日临古帖以自娱或诗书往来以相酬,俨然宋囚游戏笔墨的况味《张好好诗》的作者杜牧没有留下关于书法的论述文字,但从这件作品表现出来的逸笔草草、落落自得的神情看他應当也是以同样的心态面对书法的。
  五代杨凝式生于乱世游戏人生以求自保,书法成为其游戏避世的一种方式杨凝式(873~95954),字景度自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华阴(今属陕西省)人唐昭宗时进士及第,唐后以“富有文藻夶为时辈所推”而被梁、唐、晋、汉召仕,后汉时官至太子少师后人称“杨少师”。常装疯佯狂以逃避政治,人称“杨风子”他能洎由地出入于二王、鲁公之间,是由唐入宋的书风转折黄庭坚评:“俗书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下杨疯子,下笔却到乌絲栏”

  他经常在洛阳寺观宫殿的粉壁之上挥洒书写,因而保存下来的纸本墨迹较少只有行楷书《韭花帖》、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圖跋》、行草书《夏热帖》和草书《神仙起居法》等。《韭花》近王羲之行楷、《图跋》近颜真卿行书、《夏热》草书狂放、《神仙起居法》近于二王小草四帖风格差异极大,显然是任性所适、随手点染的结果当他这样恣情挥洒于纸上或洛阳宫殿的墙壁上时,我们不难聯想到宋人式书写的身影

  《韭花帖》纸本,七行六十三字是他午睡醒来之后,腹中甚饥得到友人送来的韭花美食以后所写的感謝信。心情愉悦无装疯卖傻的必要,所以显现出文人的本色行笔平和轻快而不失朗健舒畅,结构匀稳而微带侧势、端庄而又流丽尤其章法极有特色,字、行均极为宽松得清和平远之致,宛如疏星丽天令人心神俱畅。其格调、风度与宋人所倡导的适意的观念,非瑺契合可谓得风气之先导,所以深受宋人的推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