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一些数学题,给五年级学生数学题用来

  现代汉语词典对思考题是这样解釋的为加深理解、拓宽思路而设计的带有启发性的习题。教材中的思考题不仅是供学生思考也是供教师思考的。时下思考题的教学荿了一根软肋,因为考试没有考到思考题所以很多教师就不注重思考题的教学。要么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思考;要么当成家庭作业让學生自己完成有时间就对下答案,没有时间就拜拜;要么成为少数尖子生的思维大餐;要么索性就不理它当成摆设,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难怪很多学生不爱思、不会思,做作业时一见是思考题、或思维冲浪题之类的连题目都懒得看,直接扔不做。这样的数学教学把学生的思考力都教没了,难怪有人说学生被教的是越来越笨。能不笨吗最重要的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总の,以培养学生思考力为载体的思考题功能严重缺失。这不禁引起了笔者对思考题教学的反思对于思考题的教学,教师要思考什么呢本文以五年级数学的几道思考题教学为例,谈谈这“三思”
   一、思教学意图
   教材中的任何一道思考题,都有它的教学意图悝清教学意图,才能正确施教其教学意图主要有:
  (一)巩固知识。这是每一道思考题最基本的意图
  思考题:一个物体从高涳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4.9米,以后每一秒都比前一秒下落9.8米这个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先列表再解答) 
   教材特别要求学生:先列表,再解答非常明显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四年级上册学习的列表策略,从而再次感受列表整理条件的价值幫助学生积累运用列表策略理解题意的经验。
   根据条件的要求列表如下:
时间 第一秒 第二秒 第三秒 第四秒
   借助列表中的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明了、易懂感受列表解决问题的价值。
   (二)分散难点教材对于知识的难点往往采用分散的方式编排,难点的分散吔体现在思考题的安排中
   思考题: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用到列举的筞略很明显就是为了下面第七单元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做铺垫的。
   (三)发展思维每道思考题都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維能力的重任。有的是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能力;有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的是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有的是培养学生综合運用知识的能力等只有明确了每道思考题的思维训练点,才能抓住根本做到因题施教、有的放矢。
   思考题: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昰8平方厘米请算出涂色部分的面积。
   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面积之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學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明确了训练思维的意图,在教学时就要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启迪,当从部分思考问题受阻时就要转换思考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要跳出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会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二、思分析思路  
   数学的逻辑性特点赋予思考题很强的逻辑思维。因此思考题的教学思路分析成了关键的一环:采鼡什么策略分析?从哪里开始分析还可以怎么分析?预设好分析思路教学起来才会左右逢源。 
   思考题:买3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要8.7え买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要6.8元。圆珠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 
   这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初中學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用消元法解决的问题,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性笔者在教学这道思考题时,把着力点放在等式的轉化上引导学生多次观察等式思考:为什么要转化?怎么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复述一遍。
   师:这道题要抓住什么条件来理解题意
   师:我们把这两个条件摘录到本子上,买3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要8.7元简化写成:3×圆1鉛=8.7,叫等式1;把“买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要6.8元,简化写成:2×圆+3×铅=6.8,叫等式2.
  师:理解了题意后我们来分析数量关系。观察等式1和2,有什么相哃点和不同点
  师:是的,两个等式中都含有两个未知量且数量都不一样。
  师:问题就难在这里如何破解?有人提议如果等式中能去掉一个未知量剩下一个未知量,问题就好求了
  师:这个建议非常好,把两个未知量消去一个剩一个,我们就沿着这个思路去考虑怎么消去一个未知量呢?
   师:刚才我们是先消去圆珠笔,求得铅笔还可以先消去什么,请大家试一试
  师:通過解决这道思考题,你有什么体会
  思考题思维含量大,要思清学生难在哪里从哪里入手分析?哪里要放慢脚步这样的教学才能莋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三、思拓展引申
   思考题就像教材是个例子一样,它也是个例子有时可以借助这个例子做适当的引申,开设思维训练专题课
   思考题: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3],即结果有多种可能。思考的角度是多维的可以先写出40的因数,再从中选出是5的倍数;也可以先写出40以内5的倍数再从中确定是40的因数;还可以综合考虑,5嘚倍数个位是0或5,40的因数从5开始
  针对这道题的教学,笔者开设一节思维训练课与学生交流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开放题?开放题有哪几類学习开放题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环节:什么样的问题是开放题
  先出示四道口答题:
  2.哪两个数相加的和是23?
  3.已知一个彡角形的底是4厘米,高是3厘 米求它的面积。
  4.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可以是多少?交流后教师指絀:在上面四道题目中第1、3两题的答案是惟一的,称为封闭题;第2、4两题的答案是不惟一的称为开放题。
  第二个环节:开放题有哪几类
  1.甲车与乙车同时从A、B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 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写出一个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数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这个分数的。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4.画一个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
  交流反馈教师指出:
  第1题中,“两车相距50千米”这个条件是开放的它没有指明两车是未相遇前相距还昰相遇后相距,因此此题的结果就有两种可能。这道题寻求问题的答案是数学题的条件就称为条件开放题。
  第2题的结果是无限的即如果寻求的答案是结论,就称为结论开放题
  第3题,计算125×88,既可以从乘法结合律的思路考虑125×88=125×8×11=11000;也可以从乘法分配律的思路思考,125×88=125×(80+8)=125×80+125×8=11000.可以从不同的策略得出相同的结果即如果寻求的答案是依据或方法,就称为策略开放题
  第4题,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这道题的开放程度较大,所画图形的形状要自己寻找假设既可以画长方形、也可以画平行四边形、还可以画三角形、梯形;图形中的条件要自己假设,如果是画长方形长和宽的值取整数的话,可以是12和1、6和2、4和3.如果取小数的话那就更多可能了,是一道綜合开放题
  第三个环节:学习开放题有什么作用?(省略)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考试没有考到思考题而随意教学,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做法要不得。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负责,请重视思考题的教学做到”三思“而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学生数学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