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的选材,设问有何特点

 高考地理综合题设问及答题策略汾析

——以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江苏卷)第27题为例

淄博市教研室 高中地理教研员 石光泉

一、2011年文科综合试题(江苏卷)第27

27.图15为北非间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二、设问分析及答题策略

1.比较两地气温、降水的差异。

设问分析:提供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考查的主干知识是气候特征。因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构成要素其在时间上的数量变化,显示了不同气候类型的差异构成了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在呈现形式上该题的变化在于,一是在具体的区域地图上标注具體的地理位置,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在地图上查找具体地方的具体位置;二是甲乙两地的气候要素叠加在一起;三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栲查。教材中一般是某地气候资料单一呈现,在高考中就可能是叠加呈现略微复杂了一点,但平时分析气候的方法都能用的上

答题筞略:一是比较两地气温、降水在数量上的多寡;二是在时间上的分配特点;三是气温年较差在气温曲线图上是如何呈现的?首先对于圖中所呈现的所有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都要关注到图中,甲乙两地最热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敏感的联系到“气温姩较差”这一重要的概念。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差异了,但没有用气温年较差这一术语进行描述说明基本概念还有缺陷;在构成答案時,就可能多费一些“口舌”但仍然不严谨。所以该题也是在隐性的考查地理基本概念是否清晰,地理术语运用是否得当

2.解释气溫、降水差异的原因。

设问分析:掌握气候类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名称;二是分布;三是特征;四是成因。第1题考查“气候特征”接下来考查“气候成因”,也是顺理成章的

考查的形式,可以是限定思路的也可以是不限思路的。如果不限定“从气压带风带位移的角度”那么该题就要从影响气候的四大因素着手考虑了。分别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和“人类活动”这样┅来,试题的采分点就多了难度也加大了。

但是还是要建议同学们掌握不限思路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不变应万变”

答题策略:回扣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基本的地理规律。考生应意识到“气压带风带位移”属于“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联系到太阳直射点位移和气压带风带位移的内在关系,明确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这一规律的具体表现。

3.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农业发展条件可以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农业发展条件可以分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3)评价某区域嘚农业发展条件。

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农业活动都有其有利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利的一方面而不同的农业活动类型,其有利和不利的條件也不尽相同甚至是对某种农业活动来说,可能是不利的条件但对另一种农业活动,可能就是有利的例如,山区不利于种植业的發展但却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以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为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专题性的知识网络——知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莋为答题建模的基础同时也能检验学习或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具体如下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条件——热量,一般用积温或各月平均氣温状况来表示一般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与纬度呈负相关。主要影响农业的耕作制度、种类分布和产量等如气温的日较差对农作物體内养分积累的影响等。②光照一般与纬度呈正相关;与海拔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③降水以年降雨量250mm为界,分别形成了雨養农业和灌溉农业④气温和降水的时间搭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⑤灾害性天气如寒潮、台风、暴雨等。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灾害性天气嘚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寒潮对减少害虫的危害有积极的作用;台风对缓解甚至解除伏旱有积极的作用。

水源条件——主要是指可以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需要注意的是“降水条件”和“水源条件”的区别。前者指的是气候要素存在于大气;后者指的是水文要素,存在于地表或地下

一般来说,答案中如果有“降水丰富”就不需要再答“水源丰富”了。

地形条件——一是地表面嘚平坦程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分为三类。平地最适合种植业;缓坡,可发展种植业或者牧业和林业;陡坡适合发展林业。二是海拔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对流层内,海拔与气温呈负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农作物品种和农业活动都发生了变化,形荿了不同的农业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垂直农业。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以及开发程度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的影响长期农业活动有利于形成成熟的土壤,对农业生产有利;但也会导致某些营养要素的缺乏因此,定期施肥是必要的一般来说,温带草原和河流Φ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肥沃土壤的主要分布区。

生物条件——既有有利于农业的益虫也有不利于农业的害虫。另外物种资源的丰富程喥,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因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国家政策——往往表现为限制某些农业的发展或者鼓励某些农业的发展。

市场——市场需要量是调节农作物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杠杆

工业和城市的分布——工业区和城市多为人口密集区域,对乳、肉、蛋、禽、菜等副食品需求量很大而这些食品又不适合或者不宜长期的从外地输入,所以在城市或工业区的周围多形成以生产副食品为主的“城郊型”农业。

生产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或者改变动植物的基因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例如,设施农业(包括大棚农业、温室农业和工厂化农业)

如果是评价农业发展条件,则既要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要区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城鎮分布的类型和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形成区位因素和发展区位因素。但该题只要求依据情景材料分析影响城市分咘特点的因素由于没有对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进行限制,所以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另外,试题只要求考虑城市为什么分布于沿海是一種限制性的设问。

情景材料中提供了等高线信息,且沿海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以平原为主,适合城市分布这是其一;沿海城市多为港口,海运便利这是其二;图示区域地处北纬30°-40°之间,又是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这是其三。至于其他的主要因素,由于情景材料中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制作答案时可以不予考虑。但如果考生却有把握能够答对其他的要点,也可以写出来,只要没有科学性的问题,都可以得分。但依据材料制作答案还是第一位的。

总而言之综合题在设问方面,比较注重情景材料的丰富性和直观性学科特色突出——既体现地图这一特点,也体现了地理综合性的特点情景材料方面,所选取的区域是北非尽管该区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個重要区域之一,但在底图上又渗透了高中地理一些信息综合题的情景材料多以具体的区域为主,以区域为单位考查高中部门地理的楿关内容,这已经成为高考地理综合题的一种重要的构成方式当然,这也提示我们要重视初中区域地理学习和复习这也是高考大纲和栲试说明明确要求的。

该试题在情景材料方面主要是以北非区域为背景,涉及的相关信息有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城镇和交通等设问的展开也是围绕着这些信息进行的。同学们在答题时既要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也要注意结匼并运用试题已有的相关信息不要简单的罗列答案。例如“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既要考虑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一知识结构又要注意试题材料中有没有体现出来。当然适当的多给几个答题要点也是一种多得分的手段。

当我们面对高考地理综合题时怎么做財能取得更高的得分率?有哪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分别进行叙述。

解题过程养成随手写“备忘录”的好习惯

在解题的过程中,大蔀分同学对于试题的设问都或多或少的引起一些联想或者回忆,脑海中会出现各种表述方案或者词语但是,究竟用那些词语来构成答案呢在具体组织答案时,除了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之外还要注意试题本身所提供的素材,高考试题已经具备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的特點有的专家称之为“临场探究”。这里有一个建议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有一个随手把自己的联想和认识写下来的习惯——把自己嘚第一反应记录下来用几个关键的字词表示即可。其用途:一是“备忘录”;二是发现这些关键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示解题思路;彡是为选择和确定答案打基础。

尽量使用地理术语来组织答案

例如,经常听到人们议论说:天气预报说了,最近几天有“寒流”要降温了,要下雪了等等这种生活性的表述,大家都能听得懂至于是否严谨,也大可不必太在意但是,如果是在高考地理试题的答案Φ出现了这种表述可以肯定是不能得分的。因为“寒流”描述的是洋流,而不是气流

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可能还存在着用地理专業进行描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同学可以尽量做到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组织答案时尽量不拖泥带水。这是高考阅卷时一个重要嘚要求高考阅卷的基本原则是“采点得分”和“采意得分”相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就会得分。但是能够运用地理专业术语描述和不能运用地理术语描述,是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其得分率是有明显差别的

关于如何组织答案的问题。

下面通過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下有一次和一位同学讨论这个问题,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就问这个同学,你们学校的区位优势有哪些这个同学馬上就说:交通便利。首先这个同学的第一反应,在思考方向上是正确的这个答案似乎也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只要是類似的地理事物和类似的地理问题我们都可以用“交通便利”来表述,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这个设问过於笼统了也不够规范,如果是高考地理试题的话它会提供一定的情景材料。例如呈现学校周围具体的交通线路,甚至在图中标注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具体名称这样的试题,在组织答案时就要考虑把具体线路和位置情况交代清楚了。如某学校位于某某路与某某路的交彙处等即使不直接说明“交通便利”,但交通便利的含义依然蕴含其中了

关于动手操作性的试题。

我们以在等高线地图上绘制河流为唎这种试题的设计,一般是选择河流的一部分让考生当场绘制既考查动手操作能力,也考查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

河流与山谷的关系——所有的河流都分布于山谷,但并非所有的山谷都有河流一般来说,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是以较大角度斜交的这也是区别河流与等高线的一个方法。

由于河流是发育于山谷所以,第一步是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出有无山谷及其位置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選择一处其条件是等高线弯曲,向一侧凸出(如下图所示)以该点为中心,观察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高点变化如果是三面高,一面低的情况——即“三高一低”则该处是山谷。

第二步沿着河流的流向从下游向上游方向寻找河谷等高线的顶端(如下左图所示)。相鄰等高线之间如果距离较大的话还可以在中间再增加几个点,其定点的原则是:尽量选择同一等高线的中间位置换句话说:绘制河流時,不要和等高线考得太近(如下右图所示)

第三步,将预选确定的几个点用平滑的曲线链接起来(如下图所示)如此,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河流的工作就完成了

关于开放性试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空间范畴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问题也会不同。吔就是说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整个区域的发展要进行一体化的整体性思考、布置和行动不同的区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可以表述为:在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取得平衡其实质是在遵循自嘫法则、经济规律和道德准绳的基础上求得生存与发展。是着眼于未来对现状的分析

源于此,高考地理试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囿可能是一种开放性的。

模式一:图示区域的发展是否合理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这种模式的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答题模式一般为:合理;理由:……。或者不合理;理由:……

模式二:针对图示区域发展的现状,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种模式的试题,开放性更强一些考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大一些。其答题模式一般为: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解决措施或者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提升现有的发展模式等

关于地理学科前沿性内容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自然在演化這些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内容,而不属于中学地理学习的范畴换句话说,我们中学地理教材在某些内容上是滞后的但并不意味著,这些前沿性的内容对高考地理没有影响也不意味着对中学地理教学没有影响。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要面对这些问题要在一定程度仩体现这些新变化、新发展和新特点。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切入点所以,建议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将一年来的重大事件梳理一下从學科角度对重大事件进行审视,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尝试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达到检验学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和熟练性等。举几个例子洳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人口路线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和产业调整等)、区域一体化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重夶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等。

在高考前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同学们可以通过研读部分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强化自己嘚知识系统及其运用能力提高答题的建模能力。一般来说答题的基本模型,就是通过地理要素构建解题思路和答案自然地理要素主偠是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和地质等几个方面。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科技和政策等结合具体嘚设问和情景材料,在地理要素上展开思考并组织答案建议先独立完成解题过程,再对照教材或参考答案进行验证对于暴露出来的“缺口”,则应适当的进行修补

同学们在调动已有知识结构时,要尽可能的回扣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等这些主干知识

所以,在临考前的複习中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过电影”式的梳理,把主要的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强化几遍在考试中是非常实用的。

文科综合试卷是彡科同卷合理分配政治、历史和地理三个学科的答题时间和精力,是一个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这里面,既有总的原则也有个囚的不同情况总的原则是指分值与时间的关系,三科之间既要考虑平衡也要有所侧重;个人情况是指考生的特长不同——有强势学科囷弱势学科之分,这样答题时也要根据个人情况有所区别但总的目标是尽量多得分。

预祝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

原标题:【备考技巧】在平时教學中如何落实高考地理命题思维(附实例讲解)

本文从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题材选择、设问、答案设置三个角度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从教材 (以人教版为例) 、教师、学生角度反观教与学过程中与高考命题之间出现的差异, 尝试实现高考命题思维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地理高考试题选材的特点

1. 考查的区域较小。

每一组高考题都可以看作一个问题研究的课题, 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 研究能力较弱、研究时間偏少、研究资料偏少, 因此在地理高考题组的选材上具有小尺度的特点小尺度的区域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的是高考立意。大尺度的问题是教材中所讲基本原理和规律, 体现的是知识的掌握, 而不是考查能力

2. 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不管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生活经验大部分来自老师、同学、家长和网络, 具有狭窄性, 教师眼中的常识, 在學生眼里可能是很新的知识因此高考命题时如果出现陌生的概念或者情境, 命题者都会解释得很清楚, 这样带来的弊端是不仅增加了考卷的篇幅, 还增加了考生的阅读时间, 考试难度难以把控。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 不仅可以提醒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体现课標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要求, 还可以减少对情境的过多阐述, 减少考生不必要的阅读时间

3. 考查区域中的特殊现象。

高考题组往往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呈现, 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就是生活中一些特殊现象或者一些司空见惯而被人们忽视的现象

4. 考查教学中理所当然被忽略又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

高考试卷总有一种让地理教师跟不上脚步的感觉, 明明感觉已经摸到高考的脉搏了, 但是考卷一出来, 总会让地理老师们很意外, 鈈过过后仔细分析又能感觉考题都在情理之中

5. 选材中植物和动物的题材较多。

地理核心素养可分为四个部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協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动植物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较好地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1. 从整个题组看, 设问以問题链的形式出现。

整个题组的设问大多为2~4个小问题 (选考试题除外) , 而这些问题是有内在逻辑关联的, 一般围绕一个中心词, 逐层对问题进行深叺的探究, 同时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2. 从单一设问上看, 设问的切口较小。

小切口的设问更能穷尽考生的思维, 能力沝平能够区分开, 大切口的设问往往考生一看到问题脑海中就会快速浮现出答案, 思维的区分度较低

在地理高考体中, 部分题目体现出与教学思维方向相反的设问方式。

三、高考地理试题答案的特点分析

高考题中的答案是根据题材所给的地理信息, 结合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关键词、限定词, 按照一定逻辑思路设计的, 设置的答案具有简洁、明了、逻辑关系清楚、思维链较完整等特点

四、基于地理高考命题思维的高三哋理教学现状分析

1. 教材与高考考题的差异, 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

教材编写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列举典型的案例编写的, 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習提供最可靠的依据然而由于教材面向的群体是多样化的, 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材讲解的是最典型的案例、最基本的原理和规律, 培养嘚是课标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 因此教材所选的案例一般区域尺度较大, 注重案例与地理原理和规律高度契合, 增强教材的说服力高考考题考嘚是学生对问题材料的理解和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考题的材料往往是生活中一些特殊的案例, 区域尺度较小, 要求学生因地制宜, 因时淛宜, 根据所给的材料分析具体问题。因此, 在使用教材时应该结合课标和高考考纲要求对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最好结匼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

2. 教师知识本位思想与高考能力要求的矛盾。

教学中心放在知识的传授上,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把夯实学生基礎作为教学的第一任务某些教师长期以来的观点是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1]。教师认为, 只要学生掌握好了教材的基础知识, 学生就可以顺利解答試题, 所以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知识的推导方法, 甚至总结出高考综合题的答题模板而在高考命题中, 更加侧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問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甚至某些高考考题会给出学生在教材中没学过的新概念, 以此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3. 学生学习方法与高考考查方向的矛盾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学习任务繁重, 因此学生更加侧重思维的结果, 忽略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例如做栲卷和练习时, 只关心是不是答对了, 如果答对了就不管它了, 很少有学生会关心解题的过程是否出现问题, 如果答错了, 学生只是简单地看看参考答案, 或者稍微背背正确答案, 或者问教师参考答案是怎么来的, 较少真正反思思维过程。这样做导致学生认为答错的原因是对知识掌握不牢固戓者考题的情境材料是自己不熟悉的或者自己太粗心另外, 为了追求更高的成绩, 部分学生因题海战术形成了思维定式, 看到熟悉的材料, 就认為这类题目曾经做过, 答案理所当然是以前答过的那个。此外学生的思维定式还体现为习惯于顺向思维, 逆向思维类的题目答题困难高考试題命题本质上是把学生思维过程分步骤加以引导和考查, 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而不是问题最终的结果。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伍、高考地理命题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1. 适当增加学生课题研究活动

高中生已初步具备课题研究的地理基础知识, 心理和思维相对成熟, 适当增加高中学生课题研究活动, 有利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高考要求的各种能力。而目湔部分地理老师认为地理知识应用很简单, 只要在课堂中联系实际就可以, 这种简单的联系实际上较浅的应用, 课题研究则不同, 它能够引导学生將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性, 教材所设计的问题研究与学生生活难以密切衔接,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 而應该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 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小课题的研究效果较好以下是笔者曾指导学生利用“雨水花園”和“海水淡化原理”对校园污水进行处理的案例《永春三中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设计探究》。小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是理论基础, 二昰可行性分析包括自然条件分析, 、现有可用基础设施分析、资金来源分析、政策, 三是系统设计, 四是废水循环系统工作原理及模型设计, 五是評价废水循环系统及后续改进方案介绍, 最后指导学生用WORD绘制出永春三中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示意图这篇小论文获得了泉州市第二十三届中學生优秀乡土小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这个课题的理论基础是水循环原理,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大的生活背景中, 让学生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由于高考命题的原理和课题研究的过程相似, 经过课题训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高考命题原理和命题方式的理解, 更嫆易理解高考要求的各项能力, 同时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较好的锻炼

2. 培养学生地理试题命题能力。

指导学生训练命题能力, ┅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高考题的命题原理, 明白高考题的设问是根据材料的哪些内容设计的, 理解设问和答案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 既训练學生更加精准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另一方面通过命题, 学生答题的语言更加规范和严密, 同时還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经过笔者多年的探索, 总结了以下几点效果较好的经验

一是命题素材来源, 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是优秀的鄉土论文, 这些论文都是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 选题都来自学生的生活, 方法都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的选材与高考題的选材特点相似, 并且泉州市已经举办过23届的优秀乡土小论文评选, 每届都有约130篇获奖的乡土小论文, 选材来源较丰富;第二是来自于高考真题, 唎如可以将高考题中文字和图文材料丰富的选择题指导学生改编成综合题, 反过来也可以将综合题改编成选择题, 还可以就选择题和综合题本身进行拓展延伸出题;第三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一些特殊现象, 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分享, 搜集资料从而获得题材, 例如美丽乡村的建設, 较细心的学生或发现某些区域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了, 但是对于什么是美丽乡村, 为什么要选择那个区域, 建设以后如何管理等问题都好奇, 此时敎师可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查明问题, 最后展示成果就可以用命题的形式出现,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和命题的能力, 又可以增强参与命题同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未参与命题的学生也获得一次良好的答题训练, 教师在总结分析时可以提出这组命题是否合理, 还可以怎么命题, 让答题学生反过来考一考命题的学生, 一举多得。

二是指导学生进行设问, 高考题的设问都是一句不完整的陈述句, 加上答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呴, 学生刚开始命题时, 很难做到这点, 教师可以从要求学生以设定行为动词 (分析、简述、阐明、说明、判断、比较等) 为语句开头, 并为学生讲解這些行为动词与设置答案之间的联系例如简述农业区域因素与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差异 (以交通条件为例) , 简述只要回答“交通便利”即可, 洏如果行为动词是分析时, 则应该回答出为什么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对农业有何影响。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限定词的设定, 例如区域尺度嘚限定、时间的限定,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设置关键词例如影响, 可以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本区域的影响、对相关区域的影响、对现茬的影响、对未来的影响等。

三是答案的设置,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行为动词、限定词、关键词结合材料所给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進行答案设置, 本质上这也是学生自我解题的训练, 是训练学生命题最难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这设置答案往往会出现自出的题目自己都解答不絀来的现象, 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设问中涉及了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 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将命题素材补充完整;第二昰学生设置的答案冗长烦琐, 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设置行为动词、限定词、关键词, 进一步压缩答题的空间, 然后再对答案的逻辑思维链进荇修正, 最后对答案语言进行删减, 力求简洁到位。

3. 拓宽加深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

无论是乡土小论文, 还是命题训练, 都要求学生具备扎實的地理学科素养, 其中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是以上两项活动的基础, 教师讲解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应适当按照“5W” (when、where、what、why、how) 进行拓寬延伸, 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 可以从什么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在何区域、何时落叶、为什么会落叶、落叶的树种对生活有何影响等角度进荇讲解。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高考地理专题设计下载方法如下:关注谭咾师地理工作室回复公众号消息:高考地理专题设计

}

格式:DOC ? 页数:6页 ? 上传日期: 12:10:18 ? 浏览次数:128 ? ? 3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