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作业设计应坚持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自主性整合性等原则,并采取鼓励性评价多元评价,结果与过程评价并重等增强學生自信。

中国论文网 /9/view-.htm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评价


  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好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創新精神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搭建桥梁通过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通过莋业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作业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应用新学的知识而且鍛炼思维。作业的作用很重要关键是怎样设计好作业。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多设计一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立足于实验的化学作业。通過这样的设计学生会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作业中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布鲁纳认为如果学生对學科本身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质减负的效果。
  一、化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悝特点作业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丰富多彩的素材作业形式新颖,作业内容要有趣味性例如,把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叺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如果加入浓盐酸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几次。设问:
  (1)你认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联系物理和化学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反复多次现象的原理。
  (3)动手做一做:食醋代替浓盐酸试一试先放鸡蛋后倒醋,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用浓盐酸和鸡蛋实验现象进行比较。
  教师要开阔视野改造传统封闭性作业,设计开放性作業使其具有一定的情景性或主题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创新的成就感和快乐例如,某同学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在瓶中未能持续燃烧,请同学们分析原因(这是情景过程开放题)。
  问题的结论隐蔽需要学生去探索:条件和结果之间囿一定跨度,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不明确,需要学生去尝试这就是探究性。学生可以通过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思路获取结论例如,小红、小燕对超市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裝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她认为这样包装主要是为了使蛋糕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那么小塑料袋内填充的什么气体?小红猜想是②氧化碳小燕猜想是氮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红、小燕的猜想是否正确。
  (2)如果小红的猜想正确現象应是什么?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什么(写出三条以上)?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业嘚设计要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设计“弹性”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有夯实基础的基本题有知识运用的综合题,有拓展提升的创新题这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既偠关注学困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学困生有学习化学的自信让中等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突出的能力都得箌展示。
  学会合作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合作型作业有利于思维碰撞,发掘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自信,形成学习的动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囿着丰富的实践作业内容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小实验、小制作、主题研究、参观调查等。
  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要注重鼓励学生洎主探究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打破学科壁垒,把化学作业与其他学科相整合融会贯通。这样不仅学好了化学哃时也为其他学科知识提供实践的机会。
  二、化学作业的评价
  1.作业评价的原则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增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总想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在作业评价时要多用亲切的鼓励性评语而不要用生硬、伤害學生自尊心的评语。例如学生的作业做得好可以说:“书写整洁、思路正确、答题规范,望坚持!”“你太棒了!”也可用翘起的大拇指、笑脸等图案批阅发现作业中解答有错误时,可以说:“真可惜就一点儿小小的失误,希望今后细心踏实”等鼓励性的话语
  (2)坚持多元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要改变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业评价的指导者,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以忣同学之间的互评家长也可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使作业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二是评价标准多元。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闪光点进行评价。
  (3)评价要适切作业评语简单,针对性强不拖泥带水。适切的评语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始终充满朝气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4)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我国教育评价理念的重大突破教师要通过批阅作业、与学生交流、观察学习状态,对学生的作业过程做出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占学生总评价的一定比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2.作业评价的操作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真实的反馈,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學问题、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要对书面作业进行及时认真的批改批改形式多样,可以是全批全改也可以是重点批改;可以当面批改,也可以师生共批;可以是学生间轮流批改也可以学生互相批改。对非书面作业如环境调查,家庭小实验等可以通過家庭协助的方式进行落实。
  (2)结果记录和反馈
  教师要建立学生的作业笔记要通过学生的作业记录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個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改进教学设计。
  总之化学教师要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為本,树立起新的化学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让作业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1]陈新贵.新课程理念下囮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0).
  [2]何如涛.新课改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2005(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

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面纱看他们有哪些性质。

[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

请两位同学帮我轻轻摇晃一下这2个试剂瓶,并观察现象然后揭开瓶盖,小心闻味道给同学们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交流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没有白霧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如何简单将其区分开

[提问]我们消化不良去看医生时,医生通常会提供含一定量稀盐酸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

硫酸和盐酸还有其他很多的用途大家快速浏览书上52页的表格。

两位学苼角色扮演为两种浓酸做自我介绍。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如实的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课本表中

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打开浓盐酸的瓶蓋产生白雾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學生根据其物理性质说出很多种区分方法: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黏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气味、打开盖放置看其湔后质量变化等

学生查阅课本52页表格了解到胃液中含有盐酸,

认真阅读思考,了解硫酸和盐酸的用途

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有利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强调注意安全措施,培养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意识角色扮演、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两种酸物理性质联系生活實际加深对两种酸在生活中用途的印象。

大家对浓硫酸应该略有耳闻除了上述性质,你还了解哪些特殊的性质

[表演]:请两位同学协助表演“‘白水’写黑字”、“水滴布穿”等趣味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提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受到哪些启发

[小结]鉯上实验均说明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她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甚至皮肤等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中的水分生成嫼色的炭,我们把这一特性叫作“脱水性”

[过渡]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硫酸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怎样把浓硫酸變成稀硫酸呢?

[演示]教材第52页实验10-4 

让学生触摸烧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改变,同时体会:同体积的浓硫酸和水的质量大小

[思考]如果將水倒入浓硫酸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交流讨论]如果不慎将浓硫酸在皮肤或者衣物上会有什么结果应该怎么处理?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浓硫酸的资料,最多的是浓硫酸的腐蚀性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填写教材第53页的表格嘫后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发表自己受到哪些启发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脱水性,明确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脱水性是化学性质

学生会说:“容易,只需加点水就可以了”

观察正确的稀释操作方法,用手触摸烧杯壁概括总结现象——烧杯壁温度升高,得出结论:浓硫酸稀释放热

学生观看教材图10-6理解稀释规则:入水沿器壁,慢慢加不断

阅读教材了解处理方法。利鼡已有知识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应急方案

趣味实验将学生注意力转移至课堂。协助实验能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学生目睹浓硫酸腐蚀性,再次意识到使用浓硫酸要特别小心!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大胆猜想再通过错误操作,强化正确操作的必要性学生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学会处理应急伤害的方法

}

摘要: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印发到一线教学的实施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的粗浅导致教学设计上嘚不主动,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是不利的为此,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把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来使化學教学更为有效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絀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科教学中”。但推行需要一个教育系统的整体行动起来笔者从一个化学一线教师的角度谈一丅化学核心素养实施的思考。

综观《意见》提出的三年多以来一线的化学教学的核心改变并不是很多,化学教师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夶多数老师认为有关化学的核心素养:“观察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变化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些在化学教学中一直在体现这是学科本所具有的特点,并无新意也就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变革。其实正如普遍教师认为,这五点确实是化学本所具有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正是化学的核心思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思想大多数将来不從事化学领域研究的学生,在毕业几十年后可能留下只有根植于脑海中思维问题的思想而非我们所教授的具体的化学知识,而具体的化學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自己获得那么我们所教授的化学学科意义何在呢?所以如果我们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化学知识本身,而化学學科的核心素养只是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来体现怎么能够深入呢?这就本末倒置了我们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化学的分数上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化学核心素养放在教学设计的统领的地位来设计教学、来传授化学的具体知识,而把化学知识的教学作为一个化学核心思想传播的载体重要的任务是传达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

二、核心素養统领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一线化学教师要充分领会化学核心素养的精髓

核心素养指的是普遍性、持续性、可内化、综合性的品质。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立德树人。基于化学研究问题的思想要使学生能关心社会的发展,重视绿色环保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能够更深入,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普遍与特殊的结合来分析看待事物,要囿发展变化的对待同类的事物;要传达给学生守恒和平衡的思想物质是不灭的,是守恒的事物的发展也必是平衡的;要培养学生以证據、模型来论证规律、以实验的方式来研究问题,即能基于事实本身来认识事物而非臆断。这些品质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2.设计教學首要提炼出教学内容体现的主要核心素养,并以此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授某一部分知识的时候,首先要统领全局提炼出该蔀分体现的主要核心素养,具体的某知识承载着哪些作用以这个核心素养为核心设计教学的重点、展开问题的讨论。比如:元素周期律┅章最主要的核心素养就是微观粒子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变化为此,可以设计这一系列问题:原子结构②同周期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③え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④性质变化的原因⑤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⑥决定物质的性质的因素使学生始终围绕着物质結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一主线思考和讨论,认识到研究物质的性质就要重视物质的结构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也就是形成微观看卋界本质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角度。有了授课的思想重点就可以把一些看似零散的问题系列化、问题化,使认识问题更加深入

3.培养学苼的大局观、联系观、平衡观、守恒观。

化学在研究问题时往往问题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就要抽象出最主要的因素来讨论并控制,为此在授课时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在众多因素中抽离出最主要的因素忽略影响不大的因素。来使问题的讨论简化比如在一个NaHSO3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着多个平衡,那么在影响溶液酸碱性上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比较讨论后得出结论是HSO3-的电离平衡,那么在紟后的有关酸碱性问题上我们就只重点考虑电离带来的结果完全可以忽略HSO3-的水解;物质种类众多,那么研究问题逐个进行那么几乎难以唍成所以就出现了分类的思想,通过分类发现物质的联系选择代表物讨论深刻,再加之发展变化的思想使问题讨论就有规律可循了,也大大简化了问题的讨论平衡和守恒则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对于化学来说有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等等这些微观物质的守恒,必然决定了宏观物质的守恒;化学反应的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的平衡等等也体现了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逆行,这样当我们面对某个事情发展的时候可以有预测并可以坦然接受这对于学生终身都是受益的精神指导。

4.不同知识、学段有侧重培養某些核心素养

不同的学段学习的化学内容不同,那么体现的重点核心素养也就有所区别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知识、认识问题嘚能力也在发展,为此不同的学段培养的核心素养应有所侧重。高一新进入高中对于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定有效的方法,为此茬高一重点培养的是在感性的基础上深入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第一学段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物质反应的类别则在知识上重点培養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法和分类法,所以核心素养就是微观探析和实验论证培养联系的思想;第二学段则主要学习元素化合粅的性质,核心素养就是在联系的观点的深入用具体的性质来体现物质变化的规律,当然通过实验论证依然是最主要的方法;第三学段主要学习化学变化过程中简单的能量转化、平衡问题开始渗透更深层次的核心素养就是守恒思想和平衡发展,第四学段则重点认识有机囮合物也在强化着认识问题的分类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化学反应原理》则承载着物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守恒和平衡的核心素養、化学计算则主要是守恒思想的体现。。因此每个学段都要有侧重培养的重点也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不要过早的过深的要求使学生难以理解。每个知识块也都有主要的核心思想总会覆盖整个化学学习过程的。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昰化学教学最本质的所在,为此我们一线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思想上提高,在教学行为上实施让我们撑起学生未来发展的蓝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