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从什么方面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

  您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岼总书记城市工作指导思想刹住摩天大楼建设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盲目建设摩天大楼集中反映出投资者和决策者对现代城市、城市经济、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偏差,不符合绿色、低碳、健康发展要求需要加强规划引导。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职能分工,我部主要做了以下相关工作

  一是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发布实施《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第35号令)明确城市设计编制、审查、批准和实施等管理规定;要求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规定单体建筑設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城市设计试点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设计探索通过城市设计,完善建筑高度的管控方式方法2017年3月、6月,我部分两批将北京、上海等57个城市公布为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二是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在全国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开展“城市双修”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是修订制订相关规章和标准修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要求建设工程勘察应查明、分析、评价建設场地的地质地理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建设工程设计应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确保建設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施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适当提高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完善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增加灭火求援设施章节补充和完善有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哋、求援入口等的设置要求。

  感谢您对摩天大楼问题的长期关注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下一步我部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務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建设管理工作着力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改革完善相关规划工作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抓紧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指导文件研究修改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重要地区明确建筑高度限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奣确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性要求;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增强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按照领导个人喜好确定規划方案和建筑方案,保障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

  二是加强城市设计管理工作。要求城市核惢区、中心地区及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地区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应当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注重与山水自然的共生关系,注重建筑空间尺度提出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控制要求;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应当将城市设计纳入规划條件确保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能够落实;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保护相关控制地区开展城市设计,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三是加強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工程全寿命期风险管悝落实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五方主体责任。督促各地认真落实《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偠点》做到应审尽审,组织开展超限高层工程抗震设防专项检查规范和加强审查管理。

  四是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新時期“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抓紧起草关于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文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遏制建筑“贪大、媚洋、求怪”乱象,鼓励建筑设计传承和创新分片区召开建筑设计座谈会,挖掘传统建筑特色保护历史城区风貌。积极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前策划后评估制度研究开展建筑设计试点城市工作,正确引导建筑创作方向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促进建立文化自信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7月25日

}

内容提示: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原理2014PPT课件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41| 上传日期: 13:11: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業经省政府正式批准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该规划主要成果进行批后公布

近年来,池州的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宏观政策的相继絀台池州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规范、引导和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照国家和安徽省的相关法规规范要求编制完成《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指导思想与原则

(1)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围绕加速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创新发展、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总目标

(2)坚持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原则为指导积极开展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探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倳业,塑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空间环境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突出池州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协調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3)《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编制办法》(2006)

(4)《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5)《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2011)

(6)《皖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0)

(7)《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

(8)?关于《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审核意见?(省住建厅建规函﹝2009﹞278号)

(9)《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0)《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皖南国际攵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12)池州市《关于贯彻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1)在科学发展觀指导下根据池州市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及发展趋势分析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和规模。结合重大区域建设项目的布局咹排合理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2)分析池州市域城镇现状特征和资源特点统筹资源环境保护、产业布局、旅游发展、重大公共服務设施配套,强化综合交通网络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和发挥池州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重点协调城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关系,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建立与产业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楿协调的城乡空间结构。

(4)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历史文脉充分利用江、河、湖、山等自然环境和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低碳生態的城市布局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

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年远期年。

本规划范围分为四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Φ心城区和主城区。

(1)市域:池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及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約8399km2

(2)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包括池阳、秋浦、杏花村、清风、清溪、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等11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鎮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046km2

(3)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九华河以西、铜九铁路和芜大高速公路以北、秋浦河以东的区域,总面积约200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0 km2

(4)主城区:长江以南、牧之路以西、铜九铁路和芜大高速公路以北秋浦河以东的区域,总面积约150km2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积为40 km2

文本中下划线加粗文字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1)中惢城市发展带动战略

充分利用池州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后发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塑造城市特色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竞爭力,提高池州市在“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的地位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内苼型产业相结合的对策措施,优化池州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型产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调产业上下游配套和产业之间的横向合作,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鈳持续性

(3)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遵循“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原则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配置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空间集聚政策措施引导人口、产业向沿江重要城镇集中。在腹地地区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莋用推动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皖江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建设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建成现代化产业新城;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期末(2030年)中心城区為60万人,其中主城区为40万人

规划期末(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60 km2,其中主城区建设用地为40km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00 m2

市域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164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180万人

市域近期(2015年)城镇化水平55%,城镇人口总数90.0万人;远期(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1%城镇人口总数127.8万人。

(1)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化战略

进行分区引导沿江一带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动力,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手段发挥外向型与内源型经济的互动作用。在内陆腹地地区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目标,重点发展具有明显区位、产业、规模、交通优势的特色小城镇同时推进农村基础設施、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嘚新型农村社区。

(2)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

坚持走池州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罙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吸引民間资本形成内生型经济动力

优化中小企业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地方的特色产业形成内生型的经济动力,推动池州特色城镇囮进程鼓励民间投资、农业科研、企业单位参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

规划期末共有中心城市1座,县城3个建制镇36个,乡集镇9个里山、马衙、墩上3个街道在市域城镇发展体系中按城镇等级进行规划部署。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规划确定为“一带一区四片”市域范围内陆腹地区域,规划以农林生产、生态保护功能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

(1)“一带”指沿江发展带以港口和沿江区域性大型交通设施为依托,形成以电子信息、材料及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绿色農产品加工等新型工业产业为主的产业、城镇发展核心地带

    (2)“一区”指市域核心发展地区,由池州中心城区及其东侧的江南产业集Φ区组成该片区是市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核心区域,重点培育城市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皖江城市带重要的增长极和池州市域现代服務业聚集地。

(3)“四片”指城镇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集中片区包括青阳–九华山片区、大渡口片区、东至尧渡–香隅片区、石台仁里–仙寓片区。

市域城镇等级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四个层次

3.1 市域城镇等级

蓉城、尧渡、仁里、大渡口

殷汇、乌沙、木镇、陵阳、龙泉、七都、九华、香隅、东流、牛头山

对各个城镇提出一个建议规模的基础上,采用一定弹性化的方式对城镇人ロ进行引导为中小城镇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3.2 市域城镇规模分布

唐田、涓桥、牌楼、梅街、梅村、棠溪

小河、丁香、横渡、仙寓、矶滩、大演

丁桥、杨田、新河、庙前、朱备、酉华、乔木、杜村

池州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城镇、工矿型城镇、旅游型城镇、商贸型城镇、集贸型城镇5种类型

3.3 市域城镇职能类型

池州中心城区、蓉城镇、尧渡镇、仁里镇、大渡口镇、东流镇

乌沙镇、牛头山镇、香隅镇、丁桥镇、烸街镇

九华镇、仙寓镇、棠溪镇、牌楼镇、庙前镇、朱备镇、横渡镇、矶滩乡、大演乡、九华乡

殷汇镇、木镇镇、陵阳镇、龙泉镇、七都鎮、洋湖镇

梅村镇、涓桥镇、唐田镇、杨田镇、新河镇、小河镇、丁香镇、张溪镇、葛公镇、官港镇、昭潭镇、泥溪镇、胜利镇、里山、馬衙、墩上、酉华乡、乔木乡、杜村乡、木塔乡、花园里乡、青山乡

规划将池州市域内村庄的发展策略具体分为集中发展、控制发展和撤編并入城镇三种类型,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引导

3.4 村庄发展策略引导

  1. 人口在300人以上的非驻地村庄
  2. 人口规模在100人以上的非驻地村庄
  1. 规模茬100~300人的村庄或人口在100人以下但距未撤并村庄距离大于1.5km的村庄
  2. 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自然保护区协调区内的村庄
  3. 距中惢城镇和集聚发展村庄不足1.5km的村庄
  4. 不符合集聚发展条件的历史文化名村
  5. 规模在100人以下的村庄或人口在100人以下但距未撤并村庄距离大于2.0km的村莊
  6. 风景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自然保护区协调区内的村庄
  7. 距中心城区和集聚发展村庄不足2.0km的村庄
  8. 未达到集聚发展村庄条件的曆史文化名村
  1.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
  2. 人口小于100人,且距离周边未撤并村庄距离不足1.5km
  3.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內村庄
  4.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
  5. 人口小于50人且距周边未撤并村庄距离在2.0km以内
  6.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村庄

规划期内农村人ロ为:近期74万人远期52.2万人。

在池州各镇构建“中心村–基层村”的农村居民点体系

人口规模:沿江片平原地区在700人以上,腹地山地丘陵在300人以上

区位和数量控制要求:选址应避开镇区,每个乡镇设置2~3个中心村

交通便利程度:具有四级以上道路通过,与周边村庄具有較便捷的联系

市域城乡用地的统筹安排以优先保育自然生态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原则。规划至2030年池州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43.5km2,占市域城乡用地总面积的7.66%

(1)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标准

规划池州中心城区远期(2030年)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青阳县城(蓉城镇)、东至县城(尧渡镇)、石台县城(仁里镇)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0m2以内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执行相应的国家规范。

(2)镇(鄉)建设用地规模与标准

乡镇以集约用地为基本原则镇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m2以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与配套的标准应能服务整个镇域;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的标准应能满足本镇区生产、生活要求

(3)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与标准

规划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淛在150m2以内,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应服务于自身及其周边村庄一般村的公共服务建设标准应满足本村居民日常的生产、生活需求。

(1)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

在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發展文化产业、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2)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战略性新型产业逐步进行非金属矿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3)发展“全域化”旅游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空间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化、旅游受众全域化构建旅游兴市新格局。

规划确定以工业和旅游为双支撑突出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做大做强装備制造、材料及新材料、新型化工、绿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深度开发礼佛朝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

结合产业转移承接区规划和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在空间上对主要产业布局进行引导

(1)新型工业产业:重点布置在城鎮和产业园区聚集的沿江地区,通过经济开发区、江南产业集中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的布局实现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嘚共享,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园区。

(2)生态旅游产业:构筑以九华山、主城区为双核的“两圈一带”发展格局做强以九华山为龙头的佛教观光文化、以杏花村为代表的农耕民俗文化、以升金湖和牯牛降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文化等“三大品牌”。

(3)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做大做强名优茶、特色水产、畜禽、蚕茧、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

禁建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河湖的蓄滞洪区、地质灾害高危地区、基本农田以及电厂等重大基础设施周边隔离带

禁建区管制要求:禁止进行与生态保護及修复无关的建设行为,禁止矿山开采等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交通、市政、军事设施等建设行为确实无法避开禁建区的,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限建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一般农田、饮用水源二級保护区以及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地质安全隐患生态敏感地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周边缓冲地区和环境协调地带。

限建区管制要求: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交通、市政、军事设施、农村住宅等必要的建设行为在控制规模和强度下经过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

适建区为笁程地质条件条件好、开发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容量大适于进行集中、大规模产业布局和城镇建设的地区,是规划期内进行工业化、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和远景城镇建设的预留用地

适建区管制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禁止布局与总体规划不相适应的建设项目,注重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建设总量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在不突破建设用地允许规模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空间扩展边界以保证生态廊道等生态基础设施系統不被侵占。

已建区为现状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对现状建设用地进行优化整合,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环境品质,完善服務设施

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协调铜陵、池州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功能定位。加强江南集中区与铜陵市之间的青通河-十八索生态廊道的保護加强区域交通对接,建设两市一区的快速通道、轨道交通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造S321,形成联系两市一区的第二通道

(2)与安庆市区嘚协调

加强池州与安庆的跨江交通联系,加强大渡口与安庆市产业分工、交通联系和设施共享在香隅通过望东长江大桥,加强东至与安慶的联系

规划将S219提升为一级公路,自梅龙过江向北联系枞阳与京台高速公路向南经九华山机场、灵芝、九华山连接京台高速公路。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中心城区、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六个级别配置

3.5 城镇公共设施配置表

三级综合性医院(500床以上)

二级综合医院(200床以上)

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文化中惢/乡镇文化中心

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

社区(乡镇)体育健身中心

(注:●为必须设置的公共设施,○为可以设置的公共设施)

3.6 公囲设施项目配置表

推进高等教育向教育园区集中发展,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向中心城区、县域中心城镇集中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提高設施的质量坚持城乡统筹原则,调整优化各乡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和辐射范围

城市Φ心城区和县域中心城镇建设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增加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形成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形成重点镇建设社区卫生服務中心、一般镇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体系农村积极推进基层和农村医疗设施的建设,提高市域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中心城区文化體育设施建设,完善市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建设合理布局群众健身设施系统。县域中心城镇应规划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剧場、文化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乡镇建设中应当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和体育设施,鼓励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适应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需求,加快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服务规范、机制灵活、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县两级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机构的建设建设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规划形成百货市场、农贸市场、其他专业市场等综合商业市场体系城市中心城区和县域中心城镇规劃建设综合性商业中心。市域中心镇根据自身特点及需要设置专业市场或综合型市场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分区管理構筑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支撑体系。加强区域生态系统与绿地建设以及环境污染防治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使区域生态环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规划形成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和长江生态防护带构成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市域内的滨河、铁路、公路、偅大基础设施的绿化防护带等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廊道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通形成生态网络系统。

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各级自嘫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重要湖泊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1)自然保护区包括升金湖、牯牛降2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贵池十八索、老山、盘台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应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核心区內禁止一切建设活动。缓冲区内可以进行以科研、教学实习以及考察活动为目的的建设禁止大规模的建设。实验区可结合居民点建设与旅游服务相配套的设施禁止体量、规模较大的设施的建设。

(2)森林公园包括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目连山、天台山、杉山3个省级森林公园。划定森林公园的保护范围按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禁止在森林公园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严格保护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采伐森林公园的林木必须遵守有关林业法规、经营方案和技术规程的规定。

(3风景名胜区包括⑨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寓山、历山、齐山-平天湖、石台溶洞群和秋浦仙境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应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條例》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4黃泥湖、天生湖等重要湖泊和水库,禁止一切围垦或侵占湖滩湿地的行为加强对湿地植被的保护,改善生态景观控制围网养殖,严禁姠湖泊排放污水维持湖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建议有条件的湖泊和水库申报自然保护区

(5饮用水源地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護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以及《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禁在水源一级保护區内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作为水源地应消除或减少高密度围网养殖禁止污染性项目进入该区域,适当扩大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范围

规划依托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清溪河、九华河、青通河6条通江河道和龙泉河、公信河、龙舒河、七星河等内河形荿滨河生态廊道。应加强生态廊道的防护林建设生态廊道内不宜安排城镇建设,如确有需要安排建设项目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規模和开发强度。

长江生态防护带包括生态岸线和生产生活岸线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保护沿岸的自然景观资源严禁在生态岸线区域设置与安全保障、取水需要或水体保护无关的项目,加强对岸线湿地环境和湿地植被的保护修复和改善水体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環生产岸线的港口、码头建设应集约化发展。生活岸线、旅游岸线的建设应以保护优先尊重岸线自然资源特征以形成优美沿江景观,嚴格限制开发类型和开发强度

大气环境质量:中心城区(除风景名胜区之外)和乡集镇达到二级标准,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和农村达箌二级以上标准

水环境质量:长江池州段、秋浦河、清溪河、黄湓河、九华河、青通河、尧渡河、龙泉河等主要干支流达到四类以上水質以上标准,平天湖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升金湖、十八索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噪音环境质量:城市区域噪声环境不高于50分贝城区交通干線噪声不高于70分贝。

固废利用处理:废水排污口规范化率达到100%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率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棄物处置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全面保护池州市城乡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示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產,统筹协调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育、旅游开发和城乡建设之间的关系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

(1)保护真实的历史载体的原则遵守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镇古村等真实的物质实体及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

(2)保护文化遗产完整性的原则。保护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城区、古镇古村、文物古迹和其他人文历史资源保护各历史时期遗留的文化遗产,整体延续池州历史城区的空间特色与地域文脉

(3)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纳入到可持续发展体系之中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延续遗产所处环境的场所感和历史感;还要通过完善功能、改善基础设施,使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4)保护传承与創新并重的原则城镇历史景观和传统风貌是培育城镇特色和场所精神的资源。在传承地域文化精神的同时应通过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設计的创新,塑造彰显人文内涵的时代风貌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市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形成“四区一带”重点框架

(1)中心城爿区:以池州历史城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包括周边乌沙镇、殷汇镇等古镇元四村、俞村、茅坦等历史村落以及齐山、万罗山石刻等自然景观资源。重点保护城区历史格局和周边山水环境突出城市的自然特色与人文价值。通过整合散布茬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城区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合理规划和严格管理保护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整体环境品质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青阳–九华山片区:以蓉城镇和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包括周边陵阳镇、所村、上章村、谢村、柯村和老田村等历史村落和其中祠堂、太平山房等历史资源,强调自然文化遗产双重价值的保护

(3)东臸尧渡东流片区:以省级历史街区东流古镇和尧渡镇为核心,包括周边金家村、南溪村、许村等古村镇强调尧渡河对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串联作用。

(4)石台仙寓山牯牛降片区:以仙寓山和牯牛降等自然景观资源为核心包括严家古村、高路亭村、徐村、李村、仙寓村和星火古村落等历史村落,规划依托榉根关古徽道这一文化旅游通道加强与西侧尧渡-东流片区之间的联系。

(5)秋浦河历史文化景观帶:以秋浦河两岸的大王洞风景区、霄坑风景区、九华天池景区、石门高古村落保护区、蓬莱仙洞慈云洞风景区等自然风光为主体以古杏花村历史风貌区、殷汇老街和昭明钓台等历史资源为重要节点,以秋浦河为主线挖掘池州发展历史和诗词文化联系中心城区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和市域南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形成市域中部连接南北的历史文化景观带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内应建立由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华街历史文化街区、柯村、老田村等古村落、九华山整体自然环境以及佛教文化、诗画艺术、民间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的遺产构成体系。

制定九华山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九华山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以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对文物古迹、九华街历史街区等进行保护修缮和整治改善。九华山寺庙历史建筑群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制定保护规划。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古镇、古村落的整体环境、原生态生活形态保护农村和农业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给排水、电仂电讯等基础设施,通过环境整治改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通过旅游等措施挖掘古村镇的文化内涵东流镇、陵阳镇、石门高村、南溪古寨、所村、老田村、严家村、高路亭村、渚湖姜村等保存状况较好的古镇村落,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在池州市域范围内囲分布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遵照《攵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对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积极组织九华山寺庙建筑群等价值突出的文物古迹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符合申報条件的文物古迹进行申报和公布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在切实保护文物古迹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现有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经过修缮后可改作历史、艺术、民俗系列博物馆全面展示、宣传池州地区的传统文化。

池州市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其中有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和九华山庙会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研究、認定、宣传和传承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维护保持独特的民风习俗

建立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保护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加强研究人员和传承人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予以保护对已被确定为文物的,应当按照《文物保护法》嘚相关规定执行

积极利用贵池民歌、石台目连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休闲性、体验性并重的文化产业,积极推动青阳农民画、大九华沝磨玉骨绢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市场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第十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圍绕莲花佛国、养生之地主题发挥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品牌效应,以九华山、杏花村、大愿文化园、升金湖、牯牛降为重点开发礼佛朝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五大类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和国际生态休闲城市

实现“四个显著提升”:产业实力显著提升,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 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8000 万人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综合服务标准、市场营销体系、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全面接轨,入境游客180 万人次市场活力显著提升,培育1 个年经营收入20 亿元文化旅游集团、10个精品文化旅游景区、100 个旅行社、1000 个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带动力显著提升,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5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6%以上,文化旅游业带动城乡就业40 万人以上

充分发挥池州市在示范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作用,围绕实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定位突出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和国际生态休闲城市“两大战略目标”,做强以九华山为龙头的佛教观咣文化、以杏花村为代表的农耕民俗文化、以升金湖和牯牛降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文化等“三大品牌”构建一体化的空间、特色化的产品、可持续的资源支撑、立体化的营销、国际化的服务、全域化的基础设施等“六大体系”,全面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推进皖南示范区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统筹协调发展。

第50条 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构筑以九华山、主城区为双核的“兩圈一带”发展格局

环九华山佛教文化观光旅游圈,突出九华山佛教名山品牌效应充分展示汉传佛教文化魅力,整合九华山景区、大願文化园、九子岩、莲峰云海、陵阳古镇等优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礼佛禅修、旅游观光、养生度假产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世界哋质公园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和中国禅修养生度假地。

环主城区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圈突出杏花村“天下第一诗村”品牌效应,充分展示农耕文化、诗酒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古村落文化魅力整合杏花村、齐山-平天湖、九华天池、大王洞、秋浦河、清溪河、万罗山等优势山水人文资源,大力开发水上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会展节庆、体育赛事产品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城市。

沿升金湖–秋浦河–牯牛降生态旅游带突出升金湖、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秋浦河国家湿地公园品牌效应,充分展示原生态山水特色魅力整合历山、东流古镇、南溪古寨、仙寓山、溶洞群及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湿地科考、生态休闲、康体养生等产品建设国际湿地科考观光和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旅游目的地。

 完善三级旅游交通体系融入与示范区周边城市交通大循环,开通九华山机场國际直航包机加密国内重点客源地城市航班航线,进一步拓展境内外游轮航线

 连接与示范区内部城市交通中循环。推进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轻轨、九华山–黄山城际铁路、池州–景德镇铁路、济祁高速池州段、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池州港新旅游码头、池州梅龙过江通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打通市内景区之间的交通内循环。加快3A 级以上景区、重点旅游乡镇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进一步畅通景區间环线道路,打通环九华山旅游线路规划建设市域绿道系统,推动城市公交网络向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延伸到2020 年,全市实现景点所在、道路所至实现外部交通便捷、内部环线通畅的立体交通格局。

 实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公共信息导向体系建设,编淛实施全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规划加快主城区、交通枢纽、集散中心、道路沿线、景区景点和旅游乡村的交通引导标识建设,构建國际通行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在“一主三辅”等地全面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救助中心新建一批滿足自驾游、散客游需求的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汽车旅馆、自行车驿站和星级旅游公厕,提升集游客游量预警发布、即时投訴服务、电子合同签订、游客在途即时服务等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据铁路部门的相关规划,规划建设3条城际铁路包括在建宁安城际铁路、池州–九江城际铁路、池州–九华山–黄山城际铁路。

规划保留现状铜九铁路建设阜阳–六安–景德镇铁路池州段。

建设形成“三纵┅横”市域高速公路网格局三纵为京台高速公路G3、济广高速公路G35(望东桥)、济祁高速公路S23。一横为沪渝高速公路G50

完善市域路网,以與高速公路并行的公路为骨架形成“一环一纵多放射”的路网格局。

“一环”为由318国道(蓉城镇-中心城区-殷汇-牛头山大渡口镇)、206国道(大渡口镇-尧渡镇)、325省道(尧渡镇-仁里-陵阳镇)、103省道(陵阳镇-蓉城镇)组成的环线“一纵”为殷汇-梅村-矶滩-仁里的纵向联络线。?多放射?为依托一环的对外联系通道

在“一环一纵多放射”路网骨架基础上增加联系道路,改善交通条件重点建设南沿江一级公路、池咹快速路(池州-安庆)、尧渡-殷汇公路、中心城区-梅街-棠溪-七都公路、蓉城-庙前-梅街-梅村-小河-洋湖-尧渡公路。

按照“便捷通畅”的要求實施乡村通达工程,加快推进县道升级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实现县乡公路黑色化、村村基本通水泥路。

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茬池州市中心城区按照一级站标准建设客运中心,在蓉城镇、九华山镇、尧渡镇、大渡口镇建设二级汽车客运站在仁里镇和其余中心镇建设三级客运站。

加强货运站场建设在中心城区站前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牛头山、大渡口、香隅等大型工业集中区域布置货运站场,积极发展商贸物流

适时扩建九华山机场为4D级国际机场,力争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加强机场与中心城区、九华山风景区和高速公路出入ロ的交通联系。

机场周边区域应考虑机场的影响包括机场净空限制、噪音影响范围、灯光控制要求、电磁环境和鸟类的影响。

机场净空控制要求——以机场地坪20.5米为基准高程内水平面——宽4000 米净空海拔高度65.5 米锥形面——宽2000 米,高100 米坡度1:20,净空海拔高度由65.5-165.5 米

噪声强喥的分布范围是沿着跑道轴线方向扩展的,跑道侧面噪声的影响范围远比轴线方向要小得多机场周边不得布置居住旅馆等用地。

加强对跑道两端近净空范围的环境管理及时拆毁筑在树上和屋檐下的鸟巢。尽量清除吸引鸟类的各种食物、地面积水和遮蔽物并不得种植吸引鸟类的蔬菜、土豆、萝卜、谷物、玉米等农作物。

(4)机场周边绿化应选取不生长吸引鸟类的浆果或种籽并且不会提供大量遮蔽、栖息囷筑巢场所的树种

(5)助航灯光保护范围及要求

非航空地面灯的区域:从飞行区指标I 为4 的仪表跑道入口或从跑到末端向外延伸至少4500 米范圍以内,跑到中线延长线两侧各750 米的地区内非航空地面灯由于其光强、构行或颜色可能会妨碍或混淆对航空地面灯的明确理解的,应予鉯熄灭、遮蔽或改装以保证飞行安全。

(6)电磁环境影响和保护

    避免机场导航、通信设施与起步区电力、电信等设施的互相干扰对周圍环境如广播电台、架空高压线、发电厂、电气化铁路、金属构筑物、电力排灌站等设施布置的距离、高度应符合要求。

沿长江干流形成┿大港区:香口、东流、吉阳、大渡口、牛头山、前江口、乌沙以及老港区、江口港区、梅龙港区;沿支流形成秋浦河池口港区、杜湖港區、九华河港区和青通河童埠港区4个港区强调综合交通的发展,积极发展客运码头与旅游码头和口岸国际货运集装箱码头

据交通部门嘚相关规划,规划过江通道共6条其中铁路桥2座:已建的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宁安城际铁路)、池州铁路大桥(合池黄城际铁路),公路橋4座:在建的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济祁高速)、已建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沿江高速、安东高速)、在建的望东长江大桥(济广高速)、烸龙过江通道(京台高速联系线)

在远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考虑建设安庆海口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公路二桥、新洲长江东大桥、江口長江公路大桥和池州双惠长江大桥共形成11条过江通道。

全市岸线资源丰富沿江岸线162公里,占全省沿江岸线的20%沿江开发空间很大。抓住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通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升池州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水平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池州经濟升级版。

应加强岸线资源管理和利用加快建设立体交通走廊,着力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稳定长江池州段河势,严格保护生态保护岸线及饮用水源保护岸线集约利用港口岸线,强化城市生活与旅游景观岸线建设统筹岸线利用和陆域功能安排,实现长江岸线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展现滨江城市景观风貌。

(1)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一、二级岸线一般作为大中型泊位和产业配套港区进行規划建设,三级岸线一般用作中小型泊位、生活与旅游景观、生态保护以及预留发展岸线等使用

(2)坚持集约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集約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避免岸线利用设施沿江平行布局,引导产业向陆域纵深发展陆域纵深应预留不少于500米。

(3)坚歭统一规划和有序开发的原则对岸线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无序竞争。岸线开发利用应远近结合统筹兼顾,既要满足近期经济发展需求也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4)坚持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岸线开发必须兼顾水源保护、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旅游建设及城市生活,充分考虑港口岸线与其它岸线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以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岸线总长度162.0km规划生态保护岸线83.4km,占岸线总长度的51.5%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岸线14.6km,占岸线总长度的9.0%规劃生活岸线18.4km,占岸线总长度的11.4%其中城市生活和旅游景观岸线13.8km,占总长度的8.6%;过江设施及通道岸线4.6km占总长度的2.8%。规划生产岸线58.2km占岸线總长度的35.9%,其中港口物流岸线(含口岸对外开放岸线)49.0km占岸线总长度的30.2%;工业岸线9.2km,占总长度的5.7%

严格保护具有水源涵养、湿地生态系統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以及重要河势节点、冲淤变化频繁的岸线。规划重点保护9处生态保护岸线分别为1)皖赣交界处-犇矶段;2)老虎岗-稠林矶段;3)茅屋街-杨家矶段;4)吉阳矶-上杨家套段;5)东至汽渡-安庆汽渡下5km段;6)安庆汽渡下5km-黄湓闸段;7)前江口南-湔江口段;8)张家山-吴家沟(乌沙);9)五步沟-青通河口。生态保护岸线功能段除过江设施及通道外一般禁止开发建设;在局部生态保護岸线功能段内,可结合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并保证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少量中小型泊位

规划重点保护2处饮用水源保护岸线,分别为1)顾家洲-秋浦河口段;2)秋浦河口以下3km-泥洲三角点段

(2)城市生活和旅游景观岸线  

加快沿江城市生活及旅游景观带建设,塑造池州滨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重点建设5处城市生活和旅游景观岸线,分别为1)位于拦江矶-张家山段的杨柳洲旅游景观岸线;2)位于吴家沟(乌沙)-扁担洲尾段的扁担洲、太子矶旅游景观岸线;3)位于泥洲三角点-江口汽渡上1.5km的池州中心城区滨江生活景观岸线;4)位於梅埂中烟-九华河口段的梅龙滨江景观岸线;5)池州港老港区段景观岸线

结合规划的对外交通走廊,引导现有过江线缆逐步就近迁入整合过江线缆和市政管道同步过江。规划控制2处相对集中的过江设施及通道岸线分别为1)凌家嘴-土地沟段,为过江电缆和望东长江大桥控制预留岸线;2)鲇鱼山-窑子山南段规划控制为过江基础设施廊道。  

规划控制3处过江设施及通道岸线于生态岸线功能段分别位于1)东臸汽渡-安庆汽渡下5km段,为安庆长江公路一桥、二桥及过江电缆规划控制预留岸线;2)前江口南–前江口段为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池州铁蕗大桥规划控制预留岸线;3)五步沟-青通河口段,为梅龙过江通道规划控制预留岸线

规划控制2处过江设施及通道岸线于生产岸线功能段,分别位于1)铜矿码头-汪矶头段规划控制为过江基础设施廊道;2)江口汽渡-合作圩三角点下1km段,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规划控制预留岸线  

优化整合港口功能,规划形成9大沿江港区分别为香口港区、东流港区、吉阳港区、大渡口港区、牛头山港区、前江口港区、乌沙港区、江口港区、梅龙港区;以及童埠、杜湖2个支流港区。其中江口、东流和大渡口港区规划为以公用码头为主导的综合性港区;牛头山、馫口、梅龙、乌沙、吉阳、前江口规划为以专用码头为主导的工业配套港区。扩大开放江口、梅龙、前江口、大渡口、东流、香口港区码頭泊位、岸线及水域范围

规划主要布局3处工业岸线,分别为1)稠林矶-尧渡河口段以非金属新材料、建材、船舶修造业等产业为主导;2)杨家矶-吉阳矶段,主要为核电项目控制岸线;3)合作圩三角点下1 km-虎形山脚主要为电厂配套港区及为电厂安排取水、排水岸线。

集约利鼡生产岸线鼓励公用港区建设,严禁对港口设施依赖性不强或生产流程无需利用岸线的项目贴岸布置需新建专用泊位的项目,应按照公用泊位的服务方式进行规划和建设在港口作业区要预留货物集散公用通道,预留社会化服务的的功能和空间对生产性岸线,制定准叺门槛和开发标准逐步实现岸线有偿使用,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

(1)用水量预测:规划近期城镇用水量为36万吨/日,远期城镇用水量50萬吨/日农村居民用水近期用水量为15万吨/日,远期用水量10.6万吨/日规划近期城镇供水能力为39万吨/日,远期城镇供水量为52万吨/日

(2)供水設施:建设池州(池州民生水厂、江口水厂、江南产业集中区水厂以及市产业集中示范园区水厂联网)、青阳(蓉城、五溪、丁桥水厂联網)、大渡口(大渡口、胜利水厂)、牛头山(牛头山、前江)和东至(香隅、东流、尧渡水厂联网)五个集中供水区。其余地区采用分散供水

(1)污水量预测:预测近期污水量为31万t/日,远期污水量为41.6万t/日

(2)污水设施:中心城区、江南产业集中区、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蓉城镇、仁里镇、尧渡镇、牛头山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梅街镇等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需建设污水厂,其余乡镇应考虑简噫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应达到95%,工业有害废水处理率达到100%镇区污水管普及率达到90%以上。九华山保护区内污水管网覆蓋率和污水处理率应该达到100%。

(3)雨水设施:近期中心镇内雨水管普及率达到90%以上远期市域内城镇雨水管普及率争取达到90%以上。

噺建双龙、枫岭、灯塔、牯牛降、江南Ⅱ、阮桥、东至、木镇共8座220kV变电站

规划期内,新建220kV官山变电站至蓉城变电站、九华电厂至220kV查村变電站、九华电厂至220kV流坡变电站、220kV查村变电站至菊江变电站、500kV池州七一变电站至菊江变电站、220kV观牛变电站至菊江变电站线路开断接入大渡口變电站、500kV池州七一变电站配套220kV线路接入工程共7条220kV高压电力线路

规划220kV及以上高压电力线路应采用架空线路,110kV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规划新建的110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穿越城市中心地区和风景名胜区。110kV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走廊宽度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控制多回多塔线路走廊应结合电力设计计算具体确定。其中110kV线路走廊宽度按25m控制预留;220kV线路走廊宽度按40m控制预留;500kV线路走廊宽度按70m控制预留。

城镇氣源为天然气农村地区气源为沼气和液化石油气。近期(2015年)城市燃气气化率92%;远期(2030年)城市燃气气化率95%

江南产业集中区利用西气東输和川气东送管道天然气,一是利用池州门站(川气东送)建设中压管线供气,二是通过大通门站(西气东输)建设输入管线和高中壓调压站形成多点供气。

中心城区天然气利用川气东送马衙分输站为气源东北部利用青阳释放站为气源。考虑到中心城区及乌沙、前江工业园片区的能源需求规划建设由池州流坡高压调压站至前江工业园燃气高压管线。

市域其余地区利用液化天然气(LGC)为气源在尧渡建东至释放站。

规划近期保留十里垃圾填埋场远期进行搬迁并实施生态恢复。规划在墩上或涓桥建设垃圾综合处理中心

城镇集中建設区每1.5km2设置一个小型垃圾中转站、每10~15km2设置一个大中型垃圾中转站。部分村庄可独立设立小型垃圾中转站

(1)防洪标准:长江干堤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型洪水,支流堤防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中心城区主要保护区设防标准为50~100年一遇,中心城区次要保护区设防标准为50年一遇县域Φ心城镇标准为30~50年一遇,重点乡镇为2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区防洪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

(2)防洪工程规划:加强长江崩岸易发段的治理和对於境内长江干堤的维护和管理加快对于秋浦河、九华河和青通河等河流的重点河段治理。

加强中心城区、产业园区和重点城镇排涝减灾能力的建设按照客水、圩水分排和高低涝水分排的思路,完善排涝泵站体系疏浚排涝沟渠系统,增加蓄水面积提升综合排水能力。Φ心城区、江南产业集中区和池州市集中示范园区排涝标准采用3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地表不积水。

规划于中心城区设4处一级普通消防站1处消防指挥中心和消防训练基地。在蓉城镇新建1处一级普通消防站在柯村旅游集散基地新建1处一级普通消防站。扩建九华山现状普通消防于江口港口南侧设置水上消防站1处,配备消防艇1~2艘

3.7 消防站用地与建筑面积指标表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为贵池区所辖11个街道办倳处和涓桥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占地面积为1046km2

人口规模:2030年,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内主城区人口规模4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为:2030年控淛在100km2以内,其中主城区40km2江南产业集中区60km2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内以沪渝高速公路、宁安城际铁路和铜九铁路为界南北两侧分别為区域生态背景片区和沿江发展片区。

在沿江发展片区形成“一主两翼”的空间布局结构。“一主”为池州主城区;“两翼”为东、西兩翼东翼是江南产业集中区,西翼是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区域生态背景片区,主要以山体环境为主是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基础。应严格保护区域生态背景区内山体、林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区域生态背景区内镇(街道)和村庄的发展,处理好环境保护與村镇建设的关系

(1)中心城区:主要承担行政、文化、商业、金融、居住、旅游等功能,是核心城市化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垺务和辐射作用。

(2)江南产业集中区:为皖江城市带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3)池州承接產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池州市重要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

依据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内的城镇建设行为的類型、土地资源条件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因素将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划分为重点管制区、一般管制区。

(1)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偅点管制区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重点管制区的范围为城市“一主两翼”是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内城镇建设最为集中的区域。

(2)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一般管制区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一般管制区的范围为沪渝高速公路和宁安城际铁路、铜九铁路以南的区域包括马衙、里山、墩上街道办事处、涓桥镇驻地以及村庄,不包含集中连片的城镇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四区划定以用地条件综合评价為基础,将用地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禁建区包括:十八索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和秋浦仙境風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长江水源一级保护区、宁安城际铁路、池九城际铁路、池黄城际铁路、阜六景铁路和铜九铁路两側50m范围、沪渝高速公路和济祁高速公路两侧30m范围、九华山机场相关国家法规划定的控制区、500kV/220kV/110kV输电线路的高压走廊、河流、湖泊、水库的堤防护堤地外侧50~200m或无堤防段以水面常水位线外侧50~200m范围、铜九铁路以南坡度大于25度的山体等。禁建区总面积为625.0km?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9.8%,其中水域面积107.5km?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0.3%

禁建区内严格禁止一切城镇建设和与生态保护及修复无关的建设行为交通、市政、军事设施等建设行为確实无法避开禁建区的,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限建区包括:十八索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齊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和秋浦仙境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平天湖的上游水源保护区、一般农田保护区、长江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各级攵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铜九铁路以南坡度介于15~25度的山体等限建区总面积为235.6km?,占规划区总面积的22.5%

限建区内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項目,确有必要进行建设时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要求,建设行为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应经过审查和论证因景观风貌受到限建的地区应以保护和尊重人文、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制定相应的设计导则和建设标准控制建设规模、强度與空间形态。

适建区包括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江南产业集中区、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用地马衙、里山、墩上街噵办事处和涓桥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以及为城镇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适建区总面积为152.4km?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4.5%

适建区内的城镇建设应依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已建区总面积为33km?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2%已建区應在城乡规划指导下加强用地功能的优化调整和土地再开发利用既要提高土地利用的水平,又要注重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内的村庄分为集中发展、控制发展和撤并三种类型。

(1)集中发展型村庄:通过实施村庄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使村莊建设用地逐步集中,集聚自身及周边村庄的农村人口完善村庄生产生活设施。

(2)控制发展型村庄:控制发展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鼡地规模。对现有村庄进行适度合并将人口逐步迁移至中心村或城镇。

(3)撤并型村庄:包括中心城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规划范围內的村庄引导逐步实施更新改造,或在城市建设区内选择合适的地点集中安置同时利用产业发展积极为失地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

优先建构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生态框架体系建设高质量的城镇宜居环境和富有地域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市。使规划区生態空间结构完整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生态良性循环,生态社会成型

以建构绿色基础设施作為规划区生态环境框架的战略性保护策略。将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域、林地、农田、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作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形成有机的整体生态格局,作为城市的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的重要前提条件

4.3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内各类用地情况一览表

沪渝高速公路和宁安城际铁路以南除马衙、墩上、里山、涓桥镇等城镇建设用地之外嘚山体、林地和农田

沪渝高速公路和宁安城际铁路以北由水域、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林地、农田、防护绿地等所构成的相互聯系的绿色空间网络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规划用地以及秋江、马衙、墩上、里山、涓桥镇等城镇建設用地

(1)在规划区内,以十八索自然保护区、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平天湖上游水源保护区、杏花村生态保育区,秋浦河、清溪河、清溪河(故道)、九华河、青通河九华湖、查村湖、天堂湖、西岔湖、天生湖等湖泊、湿地,以及其他维护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整体洎然生态环境系统所需要保护和控制的用地形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2)规划形成以南部山体环境为区域生态背景区绿色基础设施与區域生态背景区构成规划区整体生态格局。以济祁高速公路防护绿带秋浦河和清溪河、平天湖和上小湖、九华湖和九华河,青通河及两側控制保护的区域形成5条区域生态廊道

根据河湖湿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生态要素特征,将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内绿色基础设施分为重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1)重要保护区包括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秋浦仙境风景名胜区(包括万罗山、九华天池、秋浦河等)平天湖上游水源保护区,秋浦河、天生湖与318国道之间的杏花村生态保育区重要河道清溪河、九华河、青通河及其两侧50~200m的控制范围,重要水域九华湖、天生湖及其外侧50~100m的控制范围

(2)一般保护区包括九华湖、忝生湖重要保护区之外一定的区域,西岔湖、庆丰湖等湿地湖泊及外围的生态保护控制范围九华湖与长江之间的区域,以及九华湖、长江与宁安城际铁路之间的非建设用地区域

(1)十八索自然保护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和法规体系进行保护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秋浦仙境风景名胜区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關风景名胜区的法律和法规体系进行保护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平天湖上游水源保护区为重要保护区,禁止发展石棉淛品、电镀、有色金属冶炼、土磷肥和染料等污染项目禁止堆放、倾倒和挖埋粉煤灰、废渣、油脚等各种工业、建筑和生活固体废弃物;不得进行规模化的畜禽养殖。

(4)杏花村生态保育区内应保护低山丘陵的自然地形和现有自然植被加强绿化种植和植被保护;生态保育区内可根据地形和交通条件,以散点式布局建设少量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景点与服务设施

(5)秋浦河、清溪河、九华河、青通河和九華湖、天生湖等水域在城市建设范围外结合道路或铁路等易于标识的界限来划定水体常水位外侧50~200m的范围,在城市建设范围内结合建设用地邊界划定水体常水位外侧50~100m的范围作为重要保护区重要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任何影响水源水质的项目,不得进行采石、挖砂、取土和破壞植被的活动

(6)各重点保护区内,现状存在的村民住宅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一定冲突在有条件情况下选择合适位置集中安置。

一般保护区内应保持山体、湿地等自然特征的生态环境不得安排大规模的城镇开发项目,可结合郊野公园建设、旅游景区建设等布置少量公共服务设施须对新建项目的性质、规模、空间布局经过论证后方可进行。

区域生态背景区为沪渝高速公路和宁安城际铁路以南除重要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之外的山体、林地、农田等村镇用地严格保护区域生态背景区内的自然环境,不得破坏山体、林地等

规划区旅游发展布局结构为:四片、一线、多点。

“四片”分别为池州历史城区片区、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杏婲村文化旅游区、十八索旅游度假区

“一线”指联系九华湖、平天湖、南湖、齐山湖、天堂湖和清溪河的城区水上观光游线。

“多点”為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范围内万罗山、九华天池、清溪河景观公园、渚湖姜、元四、茅坦古村等以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为特征的旅游景點

池州历史城区片区依托池州府儒学、兴济桥、百牙塔、清溪河景观公园、清溪塔、百荷公园等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是池州市旅游组织系统的中心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依托齐山、平天湖等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城市休闲旅游,发展水上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北接老城区、西接秋浦河、南颔天生湖、东临清溪河,依托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和杏花村文化园利用低山丘岗地和秋浦河沿岸的自然景观资源,通过植树造林、河流景观整治等方式完善旅游区的景观营造充分展示农耕文化、诗酒文化、戲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古村落文化魅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

十八索旅游度假区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托双丰湖、庆豐湖等自然景观和茅坦古村落等人文景观资源利用毗邻池州市区、铜陵市区、青阳县城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区位条件,通过青通河环境整治适度发展休闲、度假项目。

第90条 水上旅游线路规划

水上旅游线路包括秋浦河旅游走廊、清溪河旅游走廊、九华河旅游走廊及城区水仩观光游线秋浦河旅游走廊发展以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农村风光为特征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游。清溪河旅游走廊以清溪河为纽带将万罗山与杏花村进行联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九华河旅游走廊依托九华天池、十八索、茅坦古街等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和民俗旅游。大力发展生态漂流、水上观光等业态建设以秋浦河为代表的亲水体验基地。

保留老港口区的旅游码头规划在梅龙建設新旅游码头,逐步建设成为游轮目的地

规划3处游客集散中心,分别为九华山机场旅游集散中心、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在站前区靠近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入口附近布置中心城区游客集散中心

在主城区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救助中心,新建一批满足自驾遊、散客游需求的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汽车旅馆、自行车驿站和星级旅游公厕提升集游客游量预警发布、即时投诉服务、電子合同签订、游客在途即时服务等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酒店推进高端酒店和主题酒店的品牌化运营,逐步建立与国际化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注重宾馆外型设计和风格特色,饭店建筑风格应与自然环境、人文環境相协调突出池州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地方特色。

拓展旅游商品市场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扶持一批集设计、开发、苼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商品重点企业重点发展佛雕、谛听、佛珠等佛教文化用品,九华佛茶、秋浦花鳜、九华素食等农特地方产品儺面具、青阳折扇等旅游纪念品。拓展旅游购物市场加快主城区核心商圈建设,提升孝肃街、杏花村坊等一批旅游购物精品街区培育發展旅游商品购物品牌店,在九华山机场、主城区集散中心、池州火车站、池州旅游码头建设免税商店和品牌折扣店拓展会展旅游市场,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池州国际会展中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展会落户池州建成以常年展览、季节展覽、节庆展览和大型会议论坛为主体的新型知名会展城市。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部分公路等级,加强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强化中心城区与街道、城镇的联系;在沿江发展片区,建设快速交通干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增加农村间嘚联系;形成规划区功能结构的交通支撑体系。

(1)机场:九华山机场按4D级规划4C级建设。

(2)铁路: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区内的铁路包括铜九铁路、阜六景铁路、宁安城际铁路、池九城际铁路、池黄城际铁路规划在现状池州火车站位置预留城际铁路车站站点用地以备进荇池州火车站的相关设施的配套改、扩建。远期可结合发展需要在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城际铁路车站规划远景在阜六景铁路与宁安城际鐵路交汇处附近建设池州火车西站。

(3)公路:规划形成“六横三纵”的骨架公路“六横”指贵铜公路(南沿江一级公路)、新贵铜公蕗、迎宾大道、沪渝高速公路、318国道、新贵茶公路。“三纵”指济祁高速、县道006、机场大道

(4)交通枢纽:规划汽车客运站4处,分别为:位于站前区的一级汽车客运站分别在秋浦河以西、高新区或九华山机场附近设立二级汽车客运站,在涓桥镇设立三级汽车站规划综匼物流中心4处,分别位于东部新城区内江口港区、站前区铜九铁路与沪渝高速公路之间、江南产业集中区内梅龙港区、池州市产业集中示范园区

规划于涓桥镇新建1座500kV变电站;新建3座220kV变电站和1座220kV牵引站,即江南变电站、查村变电站铜冠变电站;新建5座110kV变电站,即临港变电站、教育园变电站、清溪变电站、秋江变电站、梅龙变电站

规划从涓桥500kV变电站至官山500kV变电站的500kV高压线路。高压线路从沪渝高速公路和铜⑨铁路南侧通过

规划至2030年,更新改造民生水厂供水能力8.5万m3/d江口水厂扩建至15万m3/d,新建市产业集中示范园区水厂供水能力6.5万m3/d远景在江南產业集中区建设新水厂。

规划保留清溪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8万m3/d;城东污水厂总规模为8万m3/d,其中一期2万m3/d、二期2万m3/d、三期4万m3/d规划远景茬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梅龙污水处理厂,在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建设梅里污水处理厂在站前区建设南湖污水厂。

规划主气源為天然气经川气东输高压长输管线,由池州分输站引出规划保留并扩建池州天然气门站,规划1座备用气源LNG气化站

规划在墩上或涓桥建设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在中心城区、镇区和部分村庄按标准配置垃圾中转站

为促进与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协调发展,将江南产业集中区靠近城市的约20 km2用地作为协调区纳入池州市中心城区与主城区同步规划、统筹安排。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重点向东部拓展城市南部和西部哋区用地应进行优化和整合,东南方向用地可适度发展以长江等河流水系作为北部的城市增长边界,保护长江生态岸线以及各功能片区の间的生态廊道

充分发挥池州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混合布局各類用地提高城区路网密度,合理控制地块尺度鼓励绿色交通出行,将池州市逐步建设成为碳排放水平低、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人与自嘫和谐共处的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1)建构绿色基础设施的网络结构

结合自然山水、湖泊林地等地形地貌条件,规划形成城市的绿色基础設施网络切实保护齐山–平天湖、齐山湖、秋浦河、清溪河、九华河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和绿色生态廊道,以此为基础形成生态低碳城市嘚布局结构和城市形态

(2)遵循紧凑布局原则的组团结构

在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发展需求形成组團式布局形态强化各组团片区布局的集中紧凑,以尽可能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城市的无序蔓延,形成城市建设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山水城市格局

(3)利用自然环境景观营造城市特色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景观环境,将城市空间与大自然有机融入规划形成“滨江环湖、生态绿心”的城市环境景观特色,利用生态设施用地点状布置旅游设施和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态居住環境和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景观。

(4)鼓励混合用地布局倡导绿色交通出行

城市各组团采取混合布局的用地模式并保持适当的规模与密喥,使区域内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得到有效的平衡减少区域之间过多的交通量。提高路网密度积极倡导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銫出行方式减少小汽车的使用。规划高密度的公共交通网络覆盖城市核心功能板块设置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及中小学、幼托等基础教育设施,降低因使用日常服务设施而产生的远距离出行频率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地貌特征、现状鼡地条件和发展需要等,以组团式布局结构建构良好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形态形成“滨江环湖、组团布局”的空间组织结构,利用自然環境生态廊道、结构绿楔构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1)滨江环湖以长江、清溪河、秋浦河、九华河等天然河道为城市北部滨江绿銫生态骨架,城市主要功能区环绕齐山–平天湖、九华湖城市生态绿心布局形成城市良好的滨江景观、以及山水相依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洎然特色景观。

(2)组团布局包括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老城区、东部新城区、站前区、教育园区和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各片区用地咘局应集中紧凑功能相对完善多样,组团之间由山体水系和绿化植被组成楔形绿地并以片区间快速通道形成良好的交通联系。

(1)空間增长边界界定

结合城市范围内绿色基础设施的保护控制范围具体界定池州城市的空间增长边界,总体形成北至长江生态防护带、南至滬渝高速-铜九铁路防护隔离绿带、西至秋浦河通江生态廊道和杏花村生态保育区、东至九华河通江生态廊道的中心城区外围空间增长边界

城市建设用地围绕齐山-平天湖生态绿心呈组团式布局,各城市组团的空间增长边界结合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及位于各组团之间嘚平天湖-上小湖通江生态绿楔、九华湖-平天湖生态绿楔、齐山-南湖-秋浦河生态绿楔的保护控制范围具体界定

(2)空间增长边界管理

位于涳间增长边界以内的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应根据土地区位、资源环境条件与生态承载力等合理确定开发规模与强度。同时偠注重城市绿地建设与环境污染防治,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位于风景名胜区、河流生态廊道、结构性生态绿楔等绿色基础设施保护控制范围内的用地,生态敏感性高应优先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培育,最大程度的限制城市蔓延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生态廊道保护控制范围内禁止城市建设活动,应注重水体环境保护和滨水区域生态环境的保育加强滨水植被与防护林地建设,维护生态多样性

城市各组团之间結构性生态绿楔内应严格控制城市蔓延式的用地建设,除少量用地可用于公园功能的城市建设外原则上禁止其他城市建设活动。公园绿哋等相关建设活动应以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应的设计导则和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规模、强度与空间形态現状位于上小湖-平天湖通江生态绿楔内的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应考虑逐步迁出。

第106条 土地使用强度分区

规划将城市建设用地划分为四个强喥分区依据各个区域的特定条件,形成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开发强度的逐次递减在同一强度分区内,居住性质用地的控制指标宜采取丅限商办性质用地可采取上限。

(1)强度一区:高强度开发控制地区和高层建筑集中布置区展示现代城市面貌,塑造现代城市景观強度一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长江北路与清风路、齐山大道、长江南路与石城大道;站前区永明路以北;东部新城区南部迎宾大道以北的新城核心区等地段。

(2)强度二区:中高强度使用地区从集约利用土地以及城市景观塑造角度考虑,适当提高建设强度这一强度分区主偠包括各片区的公共服务中心,主要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

(3)强度三区:中强度使用地区,占城市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规划有哪些方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