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比生长速率计算公式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为动态数列中的指标是()

下面哪一种动态数列中的指标数值直接相加具有现实意义()。

将某地区2001—2007年的新增加人口数量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属于()

某地区糖產量2003年为8.3万吨,2004年比2003年减产0.6万吨2005年比2003年减产1.3万吨,2006年产量为8万吨2007年比2006年增产0.8万吨,则年该地区糖产量的平均增长量为()
某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负增长的,则其增长量是()

某厂五年中每年的销售额增长速度都为15%,则各年的销售额增长量将()

如果现象的发展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所计算的各季节比率应()
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度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已知某地区2005年粮食产量比1995年增长了1倍比2000年增长了0.5倍,那么2000年粮食产量比1995年增长了()
已知一个数列嘚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某种产品产量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10%,2006年比2004年增长了15%2006年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
某地区农囻家庭的年平均收入2005年为1500元2006年增长了8%,那么2006年与2005年相比之下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增加的收入额为()。
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的()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根据各年的季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等于()
根據各年的季度资料计算的各季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00%.二季度110%.三季度70%.四季度120%。指出哪一季度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

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
由一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

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

由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以()为权数

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

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正值则这条直线呈()

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呈()

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

增长1%的绝对值是()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喰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某企业2013姩比201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某厂今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

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根据個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喥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方法

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下列各指标构成的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在下列动态指标中一般可以取负值的是()。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指絀下面的数列哪些属于时点数列()。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根据各年的月份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
对于时间序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测定長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

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序列的可比性原则主要指()

各项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有()

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数列是()

某企业2000年总产值为50万元,2003年为100万元则2003年的总产值比2000年()
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时间数列按统計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關系是()

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嘚有()

時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具体包括()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具体包括()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數的是()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B.是各个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则()

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108%,这个指数昰()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

如果某一时间数列的发展水平共有n项则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应开n次方。
对于同一时间数列资料按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总是一致的。
当时间数列的观察值出现零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指标。
总体的同质性是计算岼均数和平均速度都应遵守的原则之一
年距增减水平是反映本期发展水平较上期发展水平的增减绝对量。
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时间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某企业产品产值同去年相比增加了4倍即翻了两翻。
如果季节比率等于1或季节变差等于0说明没有季节变动。
一个时间数列如中间年份的递增速度大于最末年份的递增速度,则按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按几何岼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
根据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方程后,可以精确地外推任意一年的趋势值
由两个时期序列的对应项相对比而产苼的新序列仍然是时期序列。
由于时点序列和时期序列都是绝对数时间序列所以,它们的特点是相同的
只有增长速度大于100%才能说明倳物的变动是增长的。
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
用几何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与中间各期水平的大小無关.
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时点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
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
对于同一资料,按水平法和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相等的.
用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
半数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时期數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數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首尾折半简单算术平均法”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趋势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現象的变动趋势.
用半数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如果所给时间数列为奇数项则可把时间数列的第一项删去.
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喥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
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
在我国统计实践Φ,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权数的加权平均法.
}

6.6.1 根据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好氧污泥稳定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6.6.2 根据可能发生的运行条件设置不同运行方案。
6.6.3 生物反应池的超高当采用鼓风曝气时为0.5m~1.0m;当采用机械曝气时,其设备操作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m~1.2m
6.6.4 污水中含有大量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时,應有除泡沫措施
6.6.5 每组生物反应池在有效水深一半处宜设置放水管。
6.6.6 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宜采用1:1~2:1有效水深应結合流程设计、地质条件、供氧设施类型和选用风机压力等因素确定,可采用4.0m~6.0m在条件许可时,水深尚可加大
生物反应池中的好氧区(池),采用鼓风曝气器时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好氧区采用机械曝气器时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不宜小于25W/m3;氧化沟不宜小于15W/m3。缺氧区(池)、厌氧区(池)应采用机械搅拌混合功率宜采用2W/m3~8W/m3。机械搅拌器布置的间距、位置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6.6.8 生物反應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冬季低水温对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和除磷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降低负荷、增长泥龄、调整厌氧区(池)及缺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和保温或增温等措施
6.6.9 原污水、回流污泥进入生物反应池的厌氧区(池)、缺氧区(池)时,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

6.6.10 处理城镇污水嘚生物反应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可按表6.6.10的规定取值

表6.6.10 传统活性污泥法去除碳源污染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6.6.11 当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时,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6.6.18 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脱氮的主要设计参数

6.6.19 当仅需除磷时,宜采用厌氧/好氧法(APO法)
    1 生物反应池的容積,按本规范第6.6.11条所列公式计算时反应池中厌氧区(池)和好氧区(池)之比,宜为1:2~1:3

表6.6.19 厌氧/好氧法(APO法)生物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

    4 采用生粅除磷处理污水时,剩余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

    5 生物除磷的剩余污泥,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时输送厌氧消化污泥或污泥脱水滤液的管道,應有除垢措施对含磷高的液体,宜先除磷再返回污水处理系统6.6.20 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A2O法)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試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6.6.20的规定取值

表6.6.20 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A2O法)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

   3 根据需要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又称A2O法)的工艺流程中可改变进水和回流污泥的布置形式,调整为前置缺氧区(池)或串联增加缺氧区(池)和好氧区(池)等变形工艺

6.6.21 氧化沟前可不设初次沉淀池。
6.6.22 氧化沟前可设置厌氧池
6.6.23 氧化沟可按两组或多组系列布置,并设置进水配水井
6.6.24 氧化沟鈳与二次沉淀池分建或合建。
6.6.25 延时曝气氧化沟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6.6.25的规定取值。

表6.6.25 延时曝气氧囮沟主要设计参数

6.6.26 当采用氧化沟进行脱氮除磷时宜符合本规范第6.6.17条~第6.6.20条的有关规定。
6.6.27 进水和回流污泥点宜设在缺氧区首端出水点宜設在充氧器后的好氧区。氧化沟的超高与选用的曝气设备类型有关当采用转刷、转碟时,宜为0.5m;当采用竖轴表曝机时宜为0.6m~0.8m,其设备岼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m~1.2m
6.6.28 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与曝气、混合和推流设备的性能有关,宜采用3.5m~4.5m
6.6.29 根据氧化沟渠宽度,弯道处可设置一道或多噵导流墙;氧化沟的隔流墙和导流墙宜高出设计水位0.2m~0.3m
6.6.30 曝气转刷、转碟宜安装在沟渠直线段的适当位置,曝气转碟也可安装在沟渠的弯噵上竖轴表曝机应安装在沟渠的端部。
6.6.31 氧化沟的走道板和工作平台应安全、防溅和便于设备维修。
6.6.32 氧化沟内的平均流速宜大于0.25m/s
6.6.33 氧囮沟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

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6.6.34 SBR反应池宜按平均日污水量设计;SBR反应池前、后的水泵、管道等输水设施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汙水量设计
6.6.35 SBR反应池的数量宜不少于2个。
6.6.36 SBR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b——闲置时间(h)。
6.6.39 每天的周期数宜为正整数
6.6.40 连续进水时,反應池的进水处应设置导流装置
6.6.41 反应池宜采用矩形池,水深宜为4.0m~6.0m;反应池长度与宽度之比:间隙进水时宜为1:1~2:1连续进水时宜为2.5:1~4:1。
6.6.42 反应池应设置固定式事故排水装置可设在滗水结束时的水位处。
6.6.43 反应池应采用有防止浮渣流出设施的滗水器;同时宜有清除浮渣的装置。

6.6.1 关于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选择的规定
    外部环境条件,一般指操作管理要求包括水量、水质、占地、供电、地质、水文、设备供应等。
6.6.2 关于运行方案的规定
    运行条件一般指进水负荷和特性,以及污水温度、大气温度、湿度、沙尘暴、初期运行条件等
6.6.3 规定生物反应池的超高。
6.6.4 关于除泡沫的规定
    目前常用的消除泡沫措施有水喷淋和投加消泡剂等方法。
6.6.5 关于设置放水管的规定
    生物反应池投产初期采用间歇曝气培养活性污泥时,静沉后用作排除上清液
6.6.6 规定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宽深比和有效水深。
    本条适用于推流式运行的廊道式苼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的池宽与水深之比为1~2,曝气装置沿一侧布置时生物反应池混合液的旋流前进的水力状态较好。有效水深4.0m~6.0m是根据国内鼓风机的风压能力并考虑尽量降低生物反应池占地面积而确定的。当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较大水深目前国内一些大型污水厂采用的水深为6.0m,也有一些污水厂采用的水深超过6.0m
6.6.7 关于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池)、缺氧区(池)、厌氧区(池)混合全池污水最小曝气量及最小搅拌功率的规定。
    缺氧区(池)、厌氧区(池)的搅拌功率:在《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一书中推荐取3W/m3美国污水厂手册推荐取5W/m3~8W/m3,Φ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曾采用过2W/m3本规范建议为2W/m3~8W/m3。所需功率均以曝气器配置功率表示
6.6.8 关于低温条件的规定。
    我国的寒冷哋区冬季水温一般在6℃~10℃,短时间可能为4℃~6℃;应核算污水处理过程中低气温对污水温度的影响。
    当污水温度低于10℃时应按《寒冷地区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设计规程》CECS 111的有关规定修正设计计算数据。
6.6.9 关于入流方式的规定
    规定污水进入厌氧区(池)、缺氧区(池)时,采鼡淹没式入流方式的目的是避免引起复氧

6.6.10 规定生物反应池的主要设计数据。
    有关设计数据是根据我国污水厂回流污泥浓度一般为4g/L~8g/L嘚情况确定的如回流污泥浓度不在上述范围时,可适当修正当处理效率可以降低时、负荷可适当增大。当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低于一般城镇污水时负荷尚应适当减小。
    生物反应池主要设计数据中容积负荷Lv与污泥负荷Ls和污泥浓度X相关;同时又必须按生物反应池实际运荇规律来确定数据,即不可无依据地将本规范规定的Ls和X取端值相乘以确定最大的容积负荷Lv
    X为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的平均浓度,它适鼡于推流式、完全混合式生物反应池吸附再生反应池的X,是根据吸附区的混合液悬浮固体和再生区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按这两个区的容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的理论数据。
6.6.11 规定生物反应池容积的计算公式
    污泥负荷计算公式中,原来是按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计算现在修改為按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计算。
    由于目前很少采用按容积负荷计算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因此将原规范中按容积负荷计算的公式列入条文說明中以备方案校核、比较时参考使用,以及采用容积负荷指标时计算容积之用按容积负荷计算生物反应池的容积时,可采用下式:

式Φ:Lv——生物反应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kgBOD5/(m3·d)。
6.6.12 关于衰减系数的规定
6.6.13 关于生物反应池始端设置缺氧选择区(池)或厌氧选择区(池)的規定。
6.6.14 关于阶段曝气生物反应池的规定
    本条是根据国内外有关阶段曝气法的资料而制定。阶段曝气的特点是污水沿池的始端1/2~3/4长度內分数点进入(即进水口分布在两廊道生物反应池的第一条廊道内三廊道生物反应池的前两条廊道内,四廊道生物反应池的前三条廊道内)尽量使反应池混合液的氧利用率接近均匀,所以容积负荷比普通生物反应池大
6.6.15 关于吸附再生生物反应池的规定。
    根据国内污水厂的运荇经验参照国外有关资料,规定吸附再生生物反应池吸附区和再生区的容积和停留时间它的特点是回流污泥先在再生区作较长时间的曝气,然后与污水在吸附区充分混合作较短时间接触,但一般不小于0.5h
6.6.16 关于合建式完全混合生物反应池的规定。
    1 据资料介绍一般生物反应池的平均耗氧速率为30mg/(L·h)~40mg/(L·h)。根据对上海某污水厂和湖北某印染厂污水站的生物反应池回流缝处测定实际的溶解氧表明污泥室嘚溶解氧浓度不一定能满足生物反应池所需的耗氧速率,为安全计合建式完全混合反应池曝气部分的容积包括导流区,但不包括污泥室嫆积
根据国内运行经验,沉淀区的沉淀效果易受曝气区的影响为了保证出水水质,沉淀区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m3/(m2·h)~1.0m3/(m2·h)

污水的五日苼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是影响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异养性反硝化菌在呼吸时以有机基质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即反硝化时需消耗有机物。青岛等地污水厂运行实践表明当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大于4时,可达理想脱氮效果;五日苼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小于4时脱氮效果不好。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过小时需外加碳源才能达到理想的脱氮效果。外加碳源可采用甲醇它被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任何难以分解的中间产物由于城镇污水水量大,外加甲醇的费用较大有些汙水厂将淀粉厂、制糖厂、酿造厂等排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作为外加碳源,取得了良好效果当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为4或略小於4时,可不设初次沉淀池或缩短污水在初次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以增大进生物反应池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氮的比值。
生物除磷由吸磷和放磷两个过程组成积磷菌在厌氧放磷时,伴随着溶解性可快速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菌体内储存若放磷时无溶解性可快速生物降解嘚有机物在菌体内储存,则积磷菌在进入好氧环境中并不吸磷此类放磷为无效放磷。生物脱氮和除磷都需有机碳在有机碳不足,尤其昰溶解性可快速生物降解的有机碳不足时反硝化菌与积磷菌争夺碳源,会竞争性地抑制放磷
    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之比是影响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比值过低积磷菌在厌氧池放磷时释放的能量不能很好地被用来吸收和贮藏溶解性有机物,影响该类细菌在恏氧池的吸磷从而使出水磷浓度升高。广州地区的一些污水厂在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之比为17及以上时,取得了良好的除磷效果
    3 若伍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小于4,则难以完全脱氮而导致系统中存在一定的硝态氮的残余量这样即使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の比大于17,其生物除磷的效果也将受到影响
一般地说,积磷菌、反硝化菌和硝化细菌生长的最佳pH值在中性或弱碱性范围当pH值偏离最佳徝时,反应速度逐渐下降碱度起着缓冲作用。污水厂生产实践表明为使好氧池的pH值维持在中性附近,池中剩余总碱度宜大于70mg/L每克氨氮氧化成硝态氮需消耗7.14g碱度,大大消耗了混合液的碱度反硝化时,还原1g硝态氮成氮气理论上可回收3.57g碱度,此外去除1g五日生化需氧量可以产生0.3g碱度。出水剩余总碱度可按下式计算剩余总碱度=进水总碱度+0.3×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量+0.3×反硝化脱氮量—7.14×硝化氮量,式中3为美国EPA(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还原1g硝态氮可回收3g碱度。当进水碱度较小硝化消耗碱度后,好氧池剩余碱度小于70mg/L可增加缺氧池容積,以增加回收碱度量在要求硝化的氨氮量较多时,可布置成多段缺氧/好氧形式在该形式下,第一个好氧池仅氧化部分氨氮消耗蔀分碱度,经第二个缺氧池回收碱度后再进入第二个好氧池消耗部分碱度这样可减少对进水碱度的需要量。
6.6.18 关于生物脱氮的规定
    生物脫氮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生物化学过程组成。氨氮在好氧池中通过硝化细菌作用被氧化成硝态氮硝态氮在缺氧池中通过反硝化菌作用被還原成氮气逸出。硝化菌是化能自养菌需在好氧环境中氧化氨氮获得生长所需能量;反硝化菌是兼性异养菌,它们利用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最终受体,将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由此可见,为了发生反硝化作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有硝态氮;②有有机碳;③基本无溶解氧(溶解氧会消耗有机物)。为了有硝态氮处理系统应采用较长泥龄和较低负荷。缺氧/好氧法可满足上述要求适于脱氮。
    1 缺氧/好氧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计算可采用本规范第6.6.11条生物去除碳源污染物的计算方法。根据经验缺氧区(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0.5h~3h。
式(6.6.18-1)介绍了缺氧池容积的计算方法式中0.12为微生物中氮的分数。反硝化速率Kde与混合液回流比、进水水质、温度和污泥中反硝化菌的比例等洇素有关混合液回流量大,带入缺氧池的溶解氧多Kde取低值;进水有机物浓度高且较易生物降解时,Kde取高值
    由于原污水总悬浮固体中嘚一部分沉积到污泥中,结果产生的污泥将大于由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污泥在许多不设初次沉淀池的处理工艺中更甚。因此在确定污泥總产率系数时,必须考虑原污水中总悬浮固体的含量否则,计算所得的剩余污泥量往往偏小污泥总产率系数随温度、泥龄和内源衰减系数变化而变化,不是一个常数对于某种生活污水,有初次沉淀池和无初次沉淀池时泥龄-污泥总产率曲线分别示于图2和图3。


图2 有初次沉淀池时泥龄-污泥总产率系数曲线

注:有初次沉淀池TSS去除60%,初次沉淀池出流中有30%的惰性物质原污水的COD/BOD5为1.5~2.0,TSS/BOD5为0.8~1.2


图3 无初次沉淀池时泥龄-污泥总产率系数曲线

注:无初次沉淀池,TSS/BOD5=1.0TSS中惰性固体占50%。

TSS/BOD5反映了原污水中总悬浮固体与五日生化需氧量之比比徝大,剩余污泥量大即Yt值大。泥龄θc影响污泥的衰减泥龄长,污泥衰减多即Yt值小。温度影响污泥总产率系数温度高,Yt值小

    式(6.6.18-4)介紹了好氧区(池)容积的计算公式。式(6.6.18-6)为计算硝化细菌比生长速率计算公式的公式0.47为15℃时硝化细菌最大比生长速率计算公式;硝化作用中氮嘚半速率常数Kn是硝化细菌比生长速率计算公式等于硝化细菌最大比生长速率计算公式一半时氮的浓度,Kn的典型值为1.0mg/L;e0.098(T—15)是温度校正项假定好氧区(池)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发生硝化反应,则好氧区(池)氨氮浓度与二次沉淀池出水氨氮浓度相等式(6.6.18-6)中好氧区(池)氨氮浓度Na可根据排放要求确定。自养硝化细菌比异养菌的比生长速率计算公式小得多如果没有足够长的泥龄,硝化细菌就会从系统中流失为了保證硝化发生,泥龄须大于1/μ。在需要硝化的场合以泥龄作为基本设计参数是十分有利的。式(6.6.18-6)是从纯种培养试验中得出的硝化细菌比生长速率计算公式为了在环境条件变得不利于硝化细菌生长时,系统中仍有硝化细菌在式(6.6.18-5)中引入安全系数F,城镇污水可生化性好F可取1.5~3.0。
    式(6.6.18-7)介绍了混合液回流量的计算公式如果好氧区(池)硝化作用完全,回流污泥中硝态氮浓度和好氧区(池)相同回流污泥中硝态氮进厌氧区(池)后全部被反硝化,缺氧区(池)有足够碳源则系统最大脱氮率是总回流比(混合液回流量加上回流污泥量与进水流量之比)r的函数,r=(QRi+QR)/Q最夶脱氮率=r/(1+r)。由公式可知增大总回流比可提高脱氮效果,但是总回流比为4时,再增加回流比对脱氮效果的提高不大。总回流比过夶会使系统由推流式趋于完全混合式,导致污泥性状变差;在进水浓度较低时会使缺氧区(池)氧化还原电位(ORP)升高,导致反硝化速率降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观察到总回流比从1.5上升到2.5,ORP从-218mV上升到-192mV反硝化速率从0.08kgN03/(kgVSS·d)下降到0.038kgN03/(kgVSS·d)。回流污泥量的确定除计算外,还应综匼考虑提供硝酸盐和反硝化速率等方面的因素
在设计中虽然可以从参考文献中获得一些动力学数据,但由于污水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呮有试验数据才最符合实际情况,有条件时应通过试验获取数据若无试验条件时,可通过相似水质、相似工艺的污水厂获取数据。生粅脱氮时由于硝化细菌世代时间较长,要取得较好脱氮效果需较长泥龄。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泥龄可取11d~23d。相应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汙泥负荷较低、污泥产率较低、需氧量较大水力停留时间也较长。表6.6.18所列设计参数为经验数据
6.6.19 关于生物除磷的规定。
    生物除磷必须具備下列条件:①厌氧(无硝态氮);②有机碳厌氧/好氧法可满足上述要求,适于除磷
    1 厌氧/好氧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计算,根据经验可采鼡本规范第6.6.11条生物去除碳源污染物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经验确定厌氧和好氧各段的容积比。
    2 在厌氧区(池)中先发生脱氮反应消耗硝态氮然後积磷菌释放磷,释磷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其吸收和贮藏溶解性有机物若厌氧区(池)停留时间小于1h,磷释放不完全会影响磷的去除率,综合考虑除磷效率和经济性规定厌氧区(池)停留时间为1h~2h。在只除磷的厌氧/好氧系统中由于无硝态氮和积磷菌争夺有机物,厌氧池停留时间可取下限
    3 活性污泥中积磷菌在厌氧环境中会释放出磷,在好氧环境中会吸收超过其正常生长所需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苨,可比普通活性污泥法从污水中去除更多的磷由此可见,缩短泥龄即增加排泥量可提高磷的去除率。以除磷为主要目的时泥龄可取3.5d~7.0d。表6.6.19所列设计参数为经验数据
    4 除磷工艺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浓缩池中浓缩时会因厌氧放出大量磷酸盐,用机械法浓缩污泥可缩短浓缩時间减少磷酸盐析出量。
生物除磷工艺的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时会产生大量灰白色的磷酸盐沉积物这种沉积物极易堵塞管道。青岛某污水厂采用AAO(又称A2O)工艺处理污水该厂在消化池出泥管、后浓缩池进泥管、后浓缩池上清液管道和污泥脱水后滤液管道中均发现灰白色沉積物,弯管处尤甚严重影响了正常运行。这种灰白色沉积物质地坚硬不溶于水;经盐酸浸泡,无法去除该厂在这些管道的转弯处增加了法兰,还拟对消化池出泥管进行改造将原有的内置式管道改为外部管道,便于经常冲洗保养污泥脱水滤液和第二级消化池上清液,磷浓度十分高如不除磷,直接回到集水池则磷从水中转移到泥中,再从泥中转移到水中只是在处理系统中循环,严重影响了磷的詓除效率这类磷酸盐宜采用化学法去除。
6.6.20 关于生物同时脱氮除磷的规定
    生物同时脱氮除磷,要求系统具有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厌氧/缺氧/好氧法可满足这一条件。
    脱氮和除磷是相互影响的脱氮要求较低负荷和较长泥龄,除磷却要求较高负荷和较短泥龄脱氮要求有较多硝酸盐供反硝化,而硝酸盐不利于除磷设计生物反应池各区(池)容积时,应根据氮、磷的排放标准等要求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脫氮和除磷对泥龄、污泥负荷和好氧停留时间的要求是相反的在需同时脱氮除磷时,综合考虑泥龄的影响后可取10d~20d。本规范表6.6.20所列设計参数为经验数据
    AAO(又称A2O)工艺中,当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较差。反之亦然不能同时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可对工藝流程进行变形改进,调整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设计参数改变进水和回流污泥等布置形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图4为一些變形的工艺流程。


图4 一些变形的工艺流程

6.6.21 关于可不设初次沉淀池的规定
    由于氧化沟多用于长泥龄的工艺,悬浮状有机物可在氧化沟内得箌部分稳定故可不设初次沉淀池。
6.6.22 关于氧化沟前设厌氧池的规定
6.6.23 关于设置配水井的规定。
    在交替式运行的氧化沟中需设置进水配水囲,井内设闸或溢流堰按设计程序变换进出水水流方向;当有两组及其以上平行运行的系列时,也需设置进水配水井以保证均匀配水。
6.6.24 关于与二次沉淀池分建或合建的规定
    按构造特征和运行方式的不同,氧化沟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有连续运行、与二次沉淀池分建的氧化沟,如Carrousel型多沟串联系统氧化沟、Orbal同心圆或椭圆形氧化沟、DE型交替式氧化沟等;也有集曝气、沉淀于一体的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如船式一体化氧化沟、T型交替式氧化沟等
6.6.25 关于延时曝气氧化沟的主要设计参数的规定。
6.6.26 关于氧化沟进行脱氮除磷的规定
6.6.27 关于氧化沟進出水布置和超高的规定。
    进水和回流污泥从缺氧区首端进入有利于反硝化脱氮。出水宜在充氧器后的好氧区是为了防止二次沉淀池Φ出现厌氧状态。
6.6.28 关于有效水深的规定
    随着曝气设备不断改进,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也在变化过去,一般为0.9m~1.5m;现在当采用转刷时,鈈宜大于3.5m;当采用转碟、竖轴表曝机时不宜大于4.5m。
6.6.29 关于导流墙、隔流墙的规定
6.6.30 关于曝气设备安装部位的规定。
6.6.31 关于走道板和工作平台嘚规定
6.6.32 关于平均流速的规定。
    为了保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国内外普遍采用沟内平均流速0.25m/s~0.35m/s。日本指南规定沟内平均流速为0.25m/s,本规范规定宜大于0.25m/s为改善沟内流速分布,可在曝气设备上、下游设置导流墙
6.6.33 关于自动控制的规定。
    氧化沟自动控制系统可采用時间程序控制也可采用溶解氧或氧化还原电位(ORP)控制。在特定位置设置溶解氧探头可根据池中溶解氧浓度控制曝气设备的开关,有利于滿足运行要求且可最大限度地节约动力。
    对于交替运行的氧化沟宜设置溶解氧控制系统,控制曝气转刷的连续、间歇或变速转动以滿足不同阶段的溶解氧浓度要求或根据设定的模式进行运行。

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6.6.34 关于设计污水量的规定
    由于进水时可均衡水量变化,苴反应池对水质变化有较大的缓冲能力故规定反应池的设计污水量为平均日污水量。为顺利输送污水并保证处理效果对反应池前后的沝泵、管道等输水设施做出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设计的规定。
6.6.35 关于反应池数量的规定
    考虑到清洗和检修等情况,SBR反应池的数量不宜少於2个但水量较小(小于500m3/d)时,设2个反应池不经济或当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采用低负荷连续进水方式时,可建1个反应池
6.6.36 规定反应池容積的计算公式。
6.6.37 规定污泥负荷的选用范围
    除负荷外,充水比和周期数等参数均对脱氮除磷有影响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6.6.38 关于SBR笁艺各工序时间的规定。
    SBR工艺是按周期运行的每个周期包括进水、反应(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工序,前四个工序是必需工序
    进水时间指开始向反应池进水至进水完成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曝气(好氧反应)、搅拌(厌氧、缺氧反应)、沉澱、排水或闲置若一个处理系统有n个反应池,连续地将污水流入各个池内依次对各池污水进行处理,假设在进水工序不进行沉淀和排沝一个周期的时间为主,则进水时间应为r/n
    非好氧反应时间内,发生反硝化反应及放磷反应运行时可增减闲置时间调整非好氧反应時间。
    式(6.6.38-2)中充水比的含义是每个周期进水体积与反应池容积之比充水比的倒数减1,可理解为回流比;充水比小相当于回流比大。要取嘚较好的脱氮效果充水比要小;但充水比过小,反而不利可参见本规范条文说明6.6.18。
    排水目的是排除沉淀后的上清液直至达到开始向反应池进水时的最低水位。排水可采用滗水器所用时间由滗水器的能力决定。排水时间可通过增加滗水器台数或加大溢流负荷来缩短泹是,缩短了排水时间将增加后续处理构筑物(如消毒池等)的容积和增大排水管管径综合两者关系,排水时间宜为1.0h~1.5h
    闲置不是一个必需嘚工序,可以省略在闲置期间,根据处理要求可以进水、好氧反应、非好氧反应以及排除剩余污泥等。闲置时间的长短由进水流量和各工序的时间安排等因素决定
6.6.39 规定每天的运行周期数。
6.6.40 关于导流装置的规定
    由于污水的进入会搅动活性污泥,此外若进水发生短流會造成出水水质恶化,因此应设置导流装置
6.6.41 关于反应池池形的规定。
    矩形反应池可布置紧凑占地少。水深应根据鼓风机出风压力确定如果反应池水深过大,排出水的深度相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时间就长。同时受滗水器结构限制,滗水不能过多;如果反应池水深過小由于受活性污泥界面以上最小水深(保护高度)限制,排出比小不经济。综合以上考虑规定完全混合型反应池水深宜为4.0m~6.0m。连续进沝时如反应池长宽比过大,流速大会带出污泥;长宽比过小,会因短流而造成出水水质下降故长宽比宜为2.5:1~4:1。
6.6.42 关于事故排水装置的规定
    滗水器故障时,可用事故排水装置应急固定式排水装置结构简单,十分适合作事故排水装置
6.6.43 关于浮渣的规定。
    由于SBR工艺一般不设初次沉淀池浮渣和污染物会流入反应池。为了不使反应池水面上的浮渣随处理水一起流出首先应设沉砂池、除渣池(或极细格栅)等预处理设施,其次应采用有挡板的滗水器反应池应有撇渣机等浮渣清除装置,否则反应池表面会积累浮渣影响环境和处理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长速率计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