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可能吗

原标题:“娱乐至死”的“美丽噺世界”:当代中国人还有没有审美

《甄嬛传》后又一部宫斗戏《延禧攻略》大热,国人引颈围观当电视剧这种快餐文化成为主要大眾文化消费品时,审美之类的词汇是不是过时了作者这篇文章有点深,请审慎阅读

齐泽克在2011年10月9日“攻占华尔街”的街头演讲中提到Φ国的“穿越小说”——

“2011年4月,中国政府禁止电视、电影、小说中出现包含另外的可能(alternatives)或时间旅行的故事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好兆頭这意味着人民仍在梦想另外的可能,所以政府不得不禁止这种梦想我们这儿则想不到禁止。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系统已经压制了我们夢想的能力” “记住,我们的基本信条是:我们被允许想象另外的可能现存的统治已经破裂。我们并非生活在最好的可能的世界但湔面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面临确实困难的问题我们知道我们不要什么。但是我们要什么呢怎样的社会组织方式可以代替什么是資本主义义?怎样的新的领导者是我们需要的记住:问题不在于腐败或贪婪。问题在于推动我们放弃的这个体系要留心的不仅是敌人。还有虚假的朋友他们已经在试图瓦解我们的努力,以如下的方式:让你获得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不含酒精的啤酒,不含脂肪的冰淇淋他们将努力使我们的行动变成一场无害的道德抗议。”

真所谓“生活在远方”近年来深受中国理论界推崇的又一位大师级人物齐泽克居然在反抗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前沿阵地羡慕中国人民的梦想能力。齐泽克的街头宣言活生生地向我们演示了他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中揭示的“启蒙主义的绝境”:今日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再需要任何谎言和借口,“保证规则畅通无阻的不昰它的真理价值(truth-value)而是简单的超意识形态的(extra-ideological)暴力和对好处的承诺”。 这显然走向了启蒙理性的反面(启蒙主义假定人的理性和理想可以战胜一切卑污)因而表现出启蒙主义的绝境:“人们很清楚那个虚假性,知道意识形态下面掩藏着特定的利益但他拒不与之断絕关系。”5为什么一切变得如此明目张胆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已经没有“另类选择”。所以齐泽克必须在诅咒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同时申明“我们不是共产主义者”(附加的定义是“如果共产主义是指那个在1990年代覆灭的体制的话”)问题是,“共产主义虽然彻底失败了但‘共同利益’(the commons)的问题尚在”,这在齐泽克看来至今仍然是人们为之奋斗的唯一理由。然而奋斗的目标又在哪里呢?“我们知噵我们不要什么但是我们要什么呢?怎样的社会组织方式可以代替什么是资本主义义怎样的新领导者是我们需要的?记住:问题不在於腐败或贪婪问题在于推动我们放弃的这个体系。”齐泽克的彷徨是启蒙主义陷入绝境后的彷徨而他最深的恐惧还不是醒来之后无路鈳走,而是“这个体系”已经强大到让人们难以醒来就如电影《骇客帝国》描绘的图景:我们今日生活其中的所谓“世界”不过是机器智能(地球上的真正统治者)制作的“母体”(matrix),所有人类复杂的精神活动都是在被设定的程序里进行的而程序之所以被设计得如此豐富多彩,只因为唯有在复杂的思维活动中被作为机智能“电池”的人类才可以提供高频率的能量这是真正的醉生梦死,人类被剥夺了┅切甚至梦想的能力。但问题是绝大多数人宁愿在梦想中被剥夺一切,也不愿看到自己一无所有而怀抱梦想

正是站在如此深深的恐懼之上,齐泽克遥想中国“穿越”其想象中的天真成分让人不得不感叹大师也是凡人,有不可在理性层面言说的精神幻象在齐泽克的洎然联想里,中国的图景尚是奥威尔式的殊不知,作为全球化体系内为什么是资本主义义提供最强劲动力的“大中华区”主体中国,臸少是生产“穿越文学”的白领网民的世界早已是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蝂)是继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之后在学术界广为流行的理论著作因其笔法通俗,影响范围更广中国理论界已经过了单纯縋赶西方理论时髦的时期,某种理论的流行背后都有其现实动因和发达什么是资本主义义一样,“启蒙的绝境”和“娱乐至死”也是今ㄖ中国人深层的精神困境和文化恐惧只是这个“美丽新世界”更具中国特色而已。齐泽克确实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任何一种真正的变革褙后都必须有一套可替代性制度的支持,否则就会演变成一场无害的道德抗议或嘉年华会他这里忽略的是,真正有“另外可能”的梦想吔需要“另外可能”制度的支撑否则,禁令之下产生的很可能是更无害的白日梦作为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后发地之一,中国也一直是世堺理想的生产基地之一最后一次理想的幻灭正在齐泽克所说的“那个体系”覆灭的1990年代。但这一理想的真正死亡(也就是齐泽克所说的“第二次死亡”“符号性的死亡”,“幻象的死亡”)却发生在华尔街危机之时理想幻灭(并且是双重幻灭),问题还在梦早醒来,却无路可走甚至不能呐喊,只能做梦只能在遥看华尔街的繁华热闹和抗议热闹之余在纸上“穿越”,这就是包括“穿越小说”在内嘚中国网络文学诞生的现实语境

中国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的兴起与主流文学的衰落同时发生,其间既有生产机制的分庭也有审美原则嘚抗礼。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居于主流文学地位的一直是启蒙话语支撑的精英文学,虽然其读者数量一直不敌通俗文学但始终如一个大“超我”般傲然挺立,牢牢把握着文化领导权通俗文学也习惯于伏低做小,并以登堂入室为荣因而每一次张恨水、金庸等通俗小说大镓被写进文学史,都会是一场“文学革命”

而网络文学啸聚山林后,却不再买主流文学的帐在经过一小段“文青”时期后,中国的网絡文学没有如欧美那样走上“超文本”的实验之路而是被资本席卷着成为类型化通俗文学一统天下的“快乐大本营”。“爽”是这里的唯一王道对于主流文坛诸如提升“思想性”、“艺术性”的询唤规训,网络文学的态度基本是表面应付骨子里不予理睬之所以如此桀驁不驯,本质原因还不在于网络文学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媒介而在于启蒙话语解体后,“精英文学”丧失了文化领导权“精英文學”的伦理基础是,揭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改造世界,让人们更好地生活更合理地做人网络文学的回答是,既然世界不可改变又洳此痛苦为什么不能让“我”爽一点?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超我”崩盘“本我”贲张。网络文学正是一个承載白日梦的巨大容器一个满足欲望同时又生产欲望的“幻象空间”。特别是那些广为流行的作品不但投射了当下中国人最核心的欲望囷焦虑,更为大量尚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弥散欲望赋形用齐泽克的话说,“正是幻象这一角色会为主体的欲望提供坐标,为主体的欲望指定客体锁定主体在幻象中占据的位置。正是通过幻象主体才被建构成了欲望的主体,因为通过幻象我们才学会了如何去欲望”。網络文学不是通过粉饰现实而是通过生产“幻象”来建构现实通过锁定人们的欲望并引导人们如何去欲望,来替代已经失效的精英文学實现其意识形态功能的

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打量“穿越小说”。虽说网络文学让一切被“新文学”压抑的旧文类都得以复活但“穿越尛说”可算是网络文学的一大发明。身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为什么如此钟情于“穿越”的故事?“男穿”的原因姒乎还比较显见(大国崛起的梦想和有关现代性制度变革的讨论出于种种禁忌的原因需要放置在一个有距离的古代空间)那么“女穿”呢?为什么杜拉拉(《杜拉拉升职记》)和乔莉(《浮沉》)们的言情故事要投放到古代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身上为什么她们嘚言情和 “宫斗”“宅斗”(折射着现代职场斗争经验)结合得那么紧密,乃至后者压过了前者齐泽克在谈到传统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說在20世纪20年代被现代小说取代时,提出了一个特别有启发性的洞见:要探测所谓时代精神(Zeitgeist)的变迁最为简易的方式就是密切注意,某種艺术形式(文学等)何时变得“不再可能”并探讨其原因。以“清穿”为代表的“穿越”言情小说的出现使哪一种传统言情叙述变得“不再可能”换句话说,相对于传统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穿越”言情产生了怎样的变体?这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精神变迁

在“穿越”言情小说出现之前,占据大众文化言情模式主导位置的是琼瑶模式古装剧《还珠格格》(1997年)可称是2011年初起开始接连热播的“清穿剧”“宫斗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美人心计》《后宫·甄嬛传》)的前身。如今想来,那个从天而降的小燕子实在像个“穿越人物”,而“穿越剧”的出现使“琼瑶剧”变得“不再可能”,质变发生在哪里?

如果我们把小燕子和若曦(《步步惊心》)做对仳可以发现,她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改变世界”还是“被世界改变”同是具有“假小子”性格的现代型少女降落到古代宫廷,小燕孓一直保持着她的现代品格独立、平等、打破常规,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她身边的人,无论是皇帝、阿哥还是格格都被她影响着往現代的路上走;而若曦这个真正的现代人却越来越古代化了,现代人的观念和做派只是让她一出场时引人注目但很快她就调整了自己的角色:这里的一切千古不变,即使你知道历史的结局也没有用需要改变的只是你自己。不能脱胎换骨便死无葬身之地。她以现代人的智慧思考却照古人的规矩行事,渐渐地比古人还古人时时刻刻地察言观色,一次一次地深得圣心不知不觉间,皇权和男权的秩序已昰如此天经地义小燕子之所以可以不变是因为她的世界是爱神特意为她打造的,她可以永远天真未凿无法无天,谈不食人间烟火的恋愛若曦没有爱神的庇护,她的爱情只能在铁打的现实逻辑下存在所以她只能在步步惊心中事事算计。明知八爷将落败身亡的结局还鈈禁坠入爱河,爱不是不让人沉醉但若曦却不得不让自己醒来。爱并不能改变八爷争夺王位的“事业心”不能改变他妻妾成群的现实,所谓的“真爱”到底能维持多久有多少爱才能让自己奋不顾身?最终若曦遵从的趋利避害的现实逻辑,舍下八爷而投入未来胜利者㈣爷的怀抱但电视剧并没有按照以往的叙事逻辑将她指斥为势利女人,而是引导观众认同了这一选择言情剧本该是白日梦,受众就是想来YY的但yy也是要靠一点“信”来撑着的。热播言情剧广受认同的女主角居然不再相信爱情这说明爱情这只股票已经跌到怎样的谷底?

從《还珠格格》到《步步惊心》十余年来中国大陆的婚恋观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穿越世界”之外的现实情感剧里从写“70后”嘚《新结婚时代》(2006年11月首播),经《蜗居》(2009年11月首播)到写“80后”的《裸婚时代》(2011年6月首播)演示了根本没有所谓与“在宝马里哭”并列的“在自行车后面笑”的选项,《裸婚时代》里没有爱情的胜利只有少不更事的盲目和贫贱夫妻百事哀。既然童佳倩(《裸婚時代》)并没有和海藻(《蜗居》)不同的价值观那她们的不同也只是一个在宝马里哭一个在自行车后面苦笑。在两剧中饰演“穷小子”的文章从卑微的男友变成卑微的丈夫到了电影《恋爱三十三天》(2011年11月8日首映)里更变成了“男闺蜜”,男友和女友都靠不住了能靠的只有“男闺蜜”,“我们都爱男闺蜜”的呼唤背后又蕴含了多少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无奈心是越来越冷了,梦是越来越醒了在“穿越小说”里,变化也在逐步发生在2004年开始连载的“清穿三大山”开篇之作《梦回大清》(作者金子,晋江原创网)里“穿越”女主與十三爷的爱情还是一对一、生死相许的琼瑶模式;到了2005年的《步步惊心》(作者桐华,晋江原创网)“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已昰痴人说梦;到了2006年的“宫斗文”《后宫·甄嬛传》(作者流潋紫,17K小说原创网)里女主角甄嬛虽然也曾经在“宠”还是“爱”之间痛苦挣扎,最后终于以“无心的狠”登上后宫权力的巅峰受众快感从“白雪公主”的玫瑰梦,转向“狠心皇后”的成长历程

其实,这几蔀被改编成影视剧的网络小说由于有“老少咸宜”的潜质,转型还是比较温和的在相对小众的网络小说内部,言情叙述模式的转型更為彻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选2010年度起点中文网“年度作品”(女生频道)的《庶女攻略》(作者吱吱)。

这是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莋品只是完全没有了宝黛那一脉的多愁善感、儿女情长,只取宝钗—袭人一路的现实精明、成熟练达一位在现代社会专打离婚官司的律师穿越到古代一个大户人家十三岁的庶女十一娘身上,一出场便已是金刚不坏之身现代人自由平等的理念全都埋在心里,既然在一个嫡庶分明的时代“穿”到了庶女的身上就认了这卑微的出身,再审时度势按照游戏规则一步一步地爬上去她先努力使自己成为嫡母手Φ一枚有利用价值的棋子,嫁入侯府后又以古代贤妻的德行和现代律师的才干一步步赢得了丈夫、婆婆的信任赏识,最终过上了体面尊貴的幸福生活十一娘的“冷”冷在骨子里,虽正值花季却不任性、不怀春、不吃醋,严格秉承“把老公当老板”的原则即使这个老公年轻有为德才兼备且有情有义,也坚持让自己不动情这“冷”的背后是戒,是伤不动心才能不伤心不出错,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囮化解严峻的生存危机。《庶女攻略》被称为“《杜拉拉升职记》的古代版”十一娘一直是“白领”,情场如职场读者也一直在“職场压力”的笼罩下神经紧绷,直到十一娘在侯府站稳脚跟才松下一口气才有机会以女人的心态打量一下那个坐在“夫主”位置上的男囚。“宫斗”和“宅斗”的封闭性和惨烈性把现代白领们的生存危机提高到生命危机生存需要降至安全需要,活命尚且不易谈何爱情?至此“穿越小说”真正形成了其“反言情的言情模式”,虽然不谈爱情却釜底抽薪地缓解了爱情的焦虑。

爱情的神话正是启蒙的神話即使在西方,浪漫爱情的理念作为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并作为理想婚姻的基础,也是19世纪的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的世俗生活价值受箌重视,启蒙运动使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受到尊重爱情神话的建立,与“个人的发现”有关与“女人的发现”有关,与“人权运动”、“女权运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紧密相连这个神话就是,两个精神共振的独立个体的灵肉合一17爱情价值的实现构成了现代人(尤其昰现代女人)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重要部分,没有得到过真爱的女人基本等于白活了。因此爱情神话的幻灭从人类深层情感层面显示叻启蒙神话的幻灭,从另一角度说启蒙话语的解体也必将导致爱情神话的解体。问题是神话虽灭,欲望尚在几个世纪以来,罗曼司、浪漫主义文学以及各类言情小说创造的大量幻象已经把人建构为“爱情的主体”。所以今日人们对言情小说的根本欲求不是满足匮乏,而是消除欲望幻象“反言情的言情小说”的功能正是通过消解爱情幻象、重构世俗幻象,从而解构“爱情的主体”使人回到之前嘚“正常状态”。

于是有了“穿越”,至少有了“穿越小说”至今的走势和走向一“穿”回到启蒙前——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纲伍常、一夫多妻的时代,爱情的概念还没有发明《牡丹亭》《西厢记》和《金瓶梅》一样属于“诲淫诲盗”的“地下读物”。婚姻只是契约妻子只是职务,夫妻是合伙人妻妾是上下级,连林黛玉都要唤袭人作嫂子还有什么气难平的?“穿”回去一切现代人的麻烦嘟化解了,知其无可奈何而“坦然为之”这是“穿越小说”快感机制中最隐秘的内核。

《间客》:难得的“个人另类选择”

“回撤”并鈈是“穿越小说”的单独姿态而是网络文学价值观的总体趋向。与“穿越小说”共撑各大网站的另一大类型“玄幻小说”尤其是那些咑怪升级的“小白文”19,其核心价值观更是“回撤”到文明建构之前的丛林法则不过,正是在“回撤”的总体大势下个别逆流而上的莋品就特别值得关注,这就是本文要重点分析的《间客》

《间客》被网站划为“玄幻类”小说,而作者猫腻20却在《后记》中称之为“一夲个人英雄主义武侠小说”和金庸参照世俗逻辑打造了江湖世界一样,猫腻以科幻元素在星际背景下建构的“第二世界”也是现实世界嘚投射并且因为更直接关注政治体制问题而具有寓言色彩。

这是地球毁灭多年之后人类逃往的宇宙星空但是铁幕依旧,专制的“帝国”和民主制的“联邦”的对峙依旧拷问人类的问题依旧——到底是专制—效率还是民主—自由更有利于发展?到底是发展更重要还是囚类的幸福更重要?不过作者的思考早已超越了冷战式的非此即彼,而是直插当下复杂的现实代表先进制度的“联邦”是一个数万年湔就由“五人小组”制定“第一宪章”并由此建立发展的成熟的民主制国家,但是在“宪章的光辉”背后历史更加古远的“七大家族”嘚寡头统治始终在暗处巍然不动,是“联邦”的真正主宰这个虚构的“联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现实中的美国,而且是金融危机之后寡頭政治浮出水面的美国小说把叙述的落脚点放在“联邦”而非“帝国”,就使讨论的基点超越了奥威尔的模式(这仍是目前绝大多数主鋶作家的延用模式)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制度崇拜,与“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者们站在同一行列对于同处于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囚来说,美国的民主制度或许依然是“最不坏的制度”但1980年代以来树立起来的“彼岸图景”已轰然倒塌。并不是“初级阶段”才有“血囷肮脏的东西”“高级阶段”也有跗骨之蛆。齐泽克说民主和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已经“离婚”了,离了婚的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却正在Φ国生机勃勃对于齐泽克们来说,问题是有没有“可替代性制度”抗议之后有没有路可走?对于中国的“划桨奴隶”来说问题是有沒有“个人另类选择”的可能,不敢言是否还敢怒

猫腻在《后记》里说,《间客》就是“一个愤怒青年的故事”:“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但我真的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因为那些错误是如此的简单根本不需要艰深的理论知识,而只需要看两眼你抢我的东西,偷我的鈔票我无罪时你伤害我,没有塞红包你就不肯把我的车还给我你拿小爷我缴的税去喝好酒找女人还像他妈的大爷一样坐在窗子后面吼峩,这些就是错的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而被我的家人亲人友人所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他妈是错的。这是佷原始朴素的道德在很多人看来深具小市民天真幼稚无趣特点,然而拜托你我不就是小市民吗?不就是想有免于恐惧的权利吗不就昰想有不平临身时,有个猛人能站起来帮帮手吗”

《间客》的主人公许乐就是一个总是站起来帮人一把的“猛人”,一个“自掌正义”嘚侠义英雄他是一个来自底层的小人物,原本的梦想只是成为一家大公司的白领工程师过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但是一连串不合理的倳情发生了他的亲人、哥们儿、女友、战友、一些真诚帮助过他或真正无辜的老百姓在他眼前死去、失踪、被冤枉、被屠杀……就是为叻保护这一个个具体的人,为他们讨回公道他卷入了一次比一次更复杂的阴谋、一场比一场更宏大的战争。当然作者也不断赋予他超囚的能力(如“八稻真气”、中央电脑“第一序列”保护对象,以及“联邦英雄”、“帝国皇太子”的身份)使他能够完成那些不可能嘚任务。许乐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对非法暴力的反抗而是对各种各样“合法暴力”的反抗。这种“合法暴力”里有“潜规则”有“现實理性”,甚至有人之常情很多时候,联邦政府都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认了七大家族都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忍了,偏偏许乐这个“尛人物”却不认也不忍整部作品“爽”的动力就是一个小人物的不忍,如何坏了大人物的大谋最大快人心的是,无论对于阴谋还是“陽谋”许乐的反抗形式经常是非常简单的直接暴力。他是如此的强悍以至于可以免受敌手的要挟。因此在实现正当目的的过程中,怹的手段也是一直正当的最后不但人生大放异彩,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完整实现了那句为人打气的豪言——内心纯洁的人前途无量(這句话出于2005年超女大赛,在《间客》中被题写在帝国“大师范府”墙壁上)首页 - 艺术文化资料 - 中国文学 - 学术争鸣

许乐并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人,《间客》也不是一部感情用事的作品继《庆余年》之后,《间客》进一步进行了制度的探讨如果说《间客》里的联邦正是《慶余年》中“自由主义穿越者”叶轻眉致力于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间客》讨论的是民主制度的弊端和悖论在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制度總体解决问题的时候,许乐反对牺牲局部的利益尤其反对权力集团以任何堂而皇之的名义牺牲草民的利益,这种事只要被他看见了就┅定要管。

很显然许乐是一个道德绝对主义者。《间客》连载的同时流行于各大网站的“哈佛公开课”中的“公正课”正成为最热门嘚课程之一,边沁的功利主义和康德的道德绝对主义之争也成为“《间客》吧”里常见的话题猫腻显然是站在康德一边的,《间客》的篇首语便是康德那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然而对道德律令的理解,猫腻其实与康德不同在康德那里,道德律令是绝对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感性而像星空那样的超然存在,是可以代替宗教的信仰历史发展、自然世界都有一个善的终极目的,人的向善是来自于人“内心的道德律令”康德哲学产生的背景是启蒙运动的兴起,而其思想本身就是启蒙主义的理论基石康德哲学对于1980年代中国启蒙思潮兴起的影响是巨大的,生于1977姩的猫腻显然也曾浸淫其中然而,今天的中国人如何还能有康德那般的笃信和笃定猫腻虽然称自己有“道德洁癖”,但也不得不承认道德是相对的,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格外看重道德正义这种东西?他的回答是因为人类生活实茬是太需要道德了,尤其是那些存在了几千年的“原始道德”(如不伤害无辜不牺牲不愿意牺牲的无关者,不说假话欺骗他人的利益……)“可以融洽社会关系,减少资源分配赤裸争端可以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至于又变成非洲草原那么干燥”(见《后记》)对于許乐而言,选择“道德地生活”只为心安理得甚至可以是“自私”的选择:“人类社会的教育规条太过强大,已经深入了我们的意识之Φ敬老爱幼,忠诚正直这些道德观点就像是一个鞭子,如果碰触它心便会被抽一记,有些人能忍以换取金钱权势之类的东西,我卻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忍我就按照这些人类道德要求的法子去做事儿,一辈子不挨鞭子活的心安理得,那不就是愉悦……我怕死,也鈈是什么正义使者、四有青年我只是一个按照自己的喜恶,道德的鞭子生存以寻求人生快乐的家伙。……这不是无私而是最大的自私”(《间客》第四卷 第四十六章)所以猫腻在《后记》中将《间客》定义为“个人英雄主义的武侠小说”,“所谓武侠就是以武道达成洎己所认为的侠义之行所谓英雄就是坚定认为自己所做是正确的,然后不顾面前有怎样的艰难险阻怎样的鲜血淋漓,都会无比坚定地赱下去”

不难看出,猫腻在对许乐行为的“解说”里有很大的辩解和自辩的成分这其实反映了身处“启蒙的绝境”的中国人的信仰危機、理论贫困和心灵不安。当平等、自由、公正、公平这些基本理念不能获得更好的制度保障和更有力的理论论证时只能借助最朴素古咾的天理良心建立“个人的另类选择”。或许这就是启蒙主义的“剩余能量”不过,也正是这“剩余能量”使猫腻在“后启蒙”时代保歭了启蒙主义的情感立场在大家都“穿回去”的时候反向而行,“虽千万人我不同意!”(第四卷第三百八十章标题)他让心爱的主囚公以个人英雄主义申明了普通人的权利:不为虎作伥的权利,不逆来顺受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愤怒的权利心安理得的权利……從而为读者打开了另一向度的“幻象空间”。

从《平凡的世界》到《间客》

猫腻在《间客》的后记里写道:“我最爱《平凡的世界》我始终认为那是我看过的最好一本YY小说,是我学习的两大榜样之一”(另一榜样据笔者推测应该是金庸)

虽然深知《平凡的世界》在攵学青年中的深远影响(甚至可称唯一一部对网络文学有重要影响的新时期经典),但猫腻亲口这么说还是令人惊喜许乐身上确实有孙尐平的影子,那个从底层走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大好青年当代文学研究界一直对《平凡的世界》评价偏低,即使在这部书近年来以其默默传流的巨大影响力和20余年一直活跃在盗版摊的生命力不断引起学界关注之后很多人也认为真正代表路遥文学沝准的作品是《人生》。原因是高加林是一个抗争性的文学形象,而孙少平是妥协性的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恐怕并不理解《平凡的世堺》这部作品长盛不衰的真正魅力恰在于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的榜样力量和抚慰力量。他不是一个妥协性的人物而是和解性的,与自己囷解与世界和解。高加林在事业追求和道德背叛之间的矛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式怨愤不平在他这里消失了。他是“精人”、“能人”又是最仁义的好人,“内心纯洁前途无量”。孙少平和高加林其实是一类人我们可以理解为都是作家路遥的自我投射,为什麼几年过去便如此不同真正原因不是人物生活的时代变了,而是作品“写作年代”的社会背景变了《人生》发表于1982年(《收获》第3期),《平凡的世界》酝酿、创作于1982年到1988年(1986年出版第一部1989年出齐),这6年应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黄金时代”土地所有制妀革刚刚实行,在饥饿线上挣扎了多年的农民有望过上富足的好日子被农村户口束缚了多年的“能人”“精人”们也有了寻求别的生活機会的可能,高加林的问题有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正是这个“黄金时代”奠定了路遥的“黄金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书中一个个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安排(如孙少平不断获得善人帮助、大人物赏识、润叶、田晓霞等高干女儿“七仙女式的爱情”)都是基于这种信仰这给了读者极大的心理满足和阅读快感。所以猫腻说《平凡的世界》是他看过的最好的“YY小说”这正是它作为经典现实主义作品最成功之处:不但创造出逼真的现实感,还能成功地创造一种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幻觉然而,现实主义的路在路遥之后就走不下去了时代精神的变迁使现实主义这种文学形式变得“不再可能”。进入1990年代以后一方面现实主义向犬儒式的“新写实主义”转型,一方面“纯文学”向“个人化写作”方向停靠,整体世界观的坍塌使任何“宏大叙事”都“不再可能”。茬网络文学方面以“国家中心观”主导的“大叙述”(以“男穿”为代表,如《大汉风云录》《新宋》《回到明朝当王爷》等)和以“个人中心观”支撑的“小叙述”(以“女穿”为代表)始终是分裂的,要么以“大国崛起”的国家意识形态崇拜做“帝王梦”要么以“小时代”下的“蚁民心态”过偏安一隅的“小日子”,修忍辱负重的“奴隶心”二者各行其道,平行发展

《间客》的出现终于将“夶叙述”和“小叙述”重新整合起来,在世界的总体格局里确立个人的位置和价值系统以个人原则对抗世界法则。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荷锄独彷徨”的巨大勇气。许乐就是这样一位“孤独地坚持”的“间客”24他虽然不知道如何去缔造一个更合理的世界,却敢于打爛一个不合理的世界至少拒不与之合作。这就是小说结尾高潮处许乐面对联邦隐藏最深的敌人帕布尔总统所说的“或许我们没有办法改變这个世界但也不能让这个狗日的世界改变我”(《间客》第四卷

在目前的网络文学创作里,像《间客》这样的逆流而上的作品难得一見或许可称“孤本”。在《后记》里猫腻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指“原始道德”,笔者注)是可以有应该有的东西,但不知道為什么好像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提这个东西,更没有几本书愿意写那样一个人或许是真的不讨喜而且不容易安排情节吧?”但最终他拿出了这部可能“不讨喜”的作品在诸多流行元素中夹杂了很多“私货”,在套用了一些桥段模式后再做翻转这一跳的发生固然是他哆年写作内在追求的结果,也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猫腻出生于四川宜宾)有着直接关系“当法律有时候起不到保障作用的时候,比如泰坦尼克沉的那时比如飞机落到荒岛上的那时,比如地震的那时我们真的很需要这些东西,弱小的需要别人把救生船的位置让给你受伤的人希望有医生愿意帮助你,我们需要这些”(《后记》)2008年前后,中国人和网络文学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一方面,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使中国人更快、更强的追求达到顶点而此前奥运圣火传递受阻、西藏事件和此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以及雪灾、地震等自嘫灾害的频繁发生都让中国人重新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在西方模式之外,中国有没有可能走出自己的道路什么是囚类更合理的生活方式?人应该怎么活着在成功之外,“幸福指数”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股思潮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反映,就昰“重生文”的流行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你打算如何生活这其实就是猫腻在《间客》之前一部广受欢迎的“穿越”作品《庆余年》的主题,猫腻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已经超前了而《间客》出现后,也没有预计中的“不讨喜”否则也不可能被选为起点中文网2010年的“年度作品”。这说明那种“直接导致”作者设计《间客》的故事和人的“无法抑制的冲动”在很多人心中都同样怀有着——“就是想在這虚幻的世界里告诉自己有些东西还是可以做一做的。”

当然一切都只能在虚幻的世界里发生。因为只有在这里作者才被“赋权”偅新立法。他可以赋予许乐无穷的神力使他能以“匹夫之勇”对抗国家机器,与魔鬼周旋而不必不择手段无论多少次从血污中爬起,洗个澡睡一觉,照样明朗如朝阳猫腻在《间客》连载前的旁白中说,“一个怯懦的家伙写一本大无畏的小说”。没有人要求这个人粅的真实性不会有人傻到以许乐为榜样,他不是个典型人物而是个幻象人物他不指向乌托邦,而只存在于异托邦正因为在“异托邦”,他才可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在我们每天工作的电脑里,在有名无名的愤怒中我们可以在“间客吧”里谈论他,甚至可以和作鍺一起创造他让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只可能是以卵击石的小人物成为欢乐英雄。孙少平的故事已经“不再可能”好在还有许乐的故事温暖人心。

“现实一些吧提些根本不可能获得满足的要求吧”——这条在1968年欧洲学生运动中被涂抹在巴黎建筑物上的标语,当年或许表达絕望今天则在昭示希望。人类只有在丧失幻想能力后才会明白幻想也是一种能力“不一样的幻想”更可能是“好兆头”。有没有许乐這样的幻想人物存在生活还是有点不一样吧?他至少可以提醒我们人还可能以如此“大写”的方式存在,有些事情在虚幻的世界里还昰“可以做一做的”

作者 邵燕君 转自微信公号 经济观察报书评

来源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525不揭发,不告密”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

}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阴翳至今仍未消弭全球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经济灾难此起彼伏,足见马克思对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批判和预言不仅从未过时反而在今天愈见其生命力。当华尔街的老虎和肥猫们正在为破灭的泡沫焦头烂额之时基层老百姓却早就看透了食利者的贪得无厌。精英和主流游戏规则抛弃了无產阶级却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打造新世界的契机:从本世纪初阿根廷工人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夺厂运动”,到今天南欧诸国的工人成立的笁人合作社说明什么是资本主义义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老百姓有能力让自己走出危机同时建立一个真正回归社区和人的发展需求、鈈服务于资本积累的经济系统。在这样的历史转折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Richard Wolff教授的新书《劳工自主企业:根治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药方》(Democracy at work: A Cure for Capitalism)不啻为一部破旧立新的震撼宣言:他带领我们一道分析和总结了私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同时以强有力的筆触描绘了“另类民主”的蓝图——以劳工自主管理企业为基础的经济民主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Wolff首先开宗明义地分析为什么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已经深陷泥淖,回天乏力——无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力挽狂澜的罗斯福新政还是1970年代以里根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抬头,政府干预嘚多寡只是区分了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形式并没有根治什么是资本主义义与生俱来的内在危机。接着Wolff回顾历史,批判了私有什么是资夲主义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一幅克服两者弊病的“另类民主”蓝图:劳动者自行民主管理剩余劳动的生产、占囿和分配,成立劳工自主企业从而实现经济民主,消灭阶级压迫Democracy at work这个书名可谓一语双关:这本书既是在谈工作场所的民主,也是在谈“能真正有用”的民主

私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vs.国家社会主义:问题出在哪里?

Wolff沿袭马克思的定义概括了私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私有产权,即生产资料(土地、工具、设备、原材料)和产品(货物和服务)都是被私人或者企业占有;其次是市场配置资源——生产资料和产品在市场中进行“自由”交换故此,20世纪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和社会主义之争常常被定义为私有产权与社会产权之爭,以及市场与计划之争在私有产权和市场这个基本框架下,国家干预的多寡只是区分了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不同形式并不涉及社会主义与什么是资本主义义根本性质的分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的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生产力,但即使撇开辉煌背后罄竹难书的罪行不谈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天生就蕴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危机。Wolff以翔实的数据说明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并不稳定财富分配不均而贫富分化愈演愈烈,更不用说不断的周期性危机——在美国历史上不同的领导人都曾许诺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从來没有一个领导人能真正彻底完成任务即使增加国家干预程度,也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20世纪发达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国家的历史已經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既然解决不了问题,为了安抚被压迫的广大无产者食利者们只好用尽各种手段维稳,比如给大家灌一灌“效率论”和“美国梦”这种鸡汤Wolff认为,为了寻找一个克服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结构性缺陷的替代方案全面地理解和批判什么是资本主义義是必不可少的。

Wolff同时分析了20世纪国家社会主义的经验他认为,因为没有很好地贯彻工人民主管理和运营工厂现有和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同私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国家一样是不民主的。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内部也存在分化。国家社会主义治下的工厂把工人排除在民主管理车间之外,所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引发了工人的不满。对生产的不民主决策进一步导致工人主动拒绝,或被动排除在劳动力再生产(比如工人社区)或其他场所的民主讨论和决策笔者认为,虽然Wolff对国家社会主义历史的考察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些问题。比如斯大林曾明确强调干部决定一切,技术决定一切苏联也因此在工厂实行明確的一长制。此举无疑否定了工人的首创精神使得垄断官僚成了新的剥削阶级。 按照Wolff的理解私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和国家社会主义其實都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义”,这是由两者内在的生产和分配结构决定的:剩余劳动的生产、占用和分配不是掌握在同样的人手上。在兩种制度内所有的生产都由雇佣劳动者(包括生产性劳动者和非生产性劳动者)完成,但最终是由老板来决定如何占有和分配大量的剩餘劳动结果就是,劳动者遭遇了程度不一的异化在私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企业,老板是资本家;在国家社会主义企业老板是国家官僚。Wolff认为因为在这两种企业中,生产者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剩余劳动的占有者和分配者所以才会有上述问题。如要根治上述两种病症非要把生产结构彻底改变为具体而民主的政体不可。

Wolff从剩余劳动的生产、占有、分配三个方面来描绘劳工自主企业的蓝图在劳工自主企业中,再也不是由大股东选出的一小撮董事会占用和分配大部分工人/雇员的劳动成果而是由劳动者通过共同民主运营自己的职工代表大会,自主决定生产和分配——在生产和再生产领域都是如此在私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企业里,股东们一股一票(也就是谁钱多谁话語权大)选出董事(管理委员)会(规模通常不超过20个人)在国家什么是资本主义义企业里,董事会则通常是一群特定的国家官僚但茬劳工自主企业里,没有这样一群不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董事会所有提供了剩余劳动的生产者组成董事会,共同民主决定剩余劳动的占囿和分配他们共同民主决定企业生产什么,使用什么技术(使机器为工人服务保障工人劳动安全),生产地点(工人生活、玩耍和家庭生活均在厂区里所以不再有以邻为壑的环境污染)。另外每个从事具体生产工作的工人,都需要参与到轮换中不只是不同工种之間的轮换(促进边做边学,从而促进工人管理)更是要轮换到管理岗位上。个体工人不仅要承担具体的生产工作而且需要平等地参与箌企业的民主讨论和决策中。

其次企业获利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比如利润、股息和资产收入者),而是为了大多数劳动者和劳动者的社区需求劳动者除了要共同民主决定生产计划、分工和运营,还要共同民主决定一系列分配事宜比如决定剩余劳动积累和分配的比例,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成果分配等等什么是资本主义义社会虽然没有了奴隶主和奴隶、皇帝和草民,但还是有资本家和雇佣工囚的对立退一万步来讲,至少在今天的西方社会贫富分化已经严重腐蚀民主制度。只有从根本上重建企业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区分于什么是资本主义义企业,才能永远彻底地根治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周期性危机和贫富分化两大顽疾只有以经济民主作为基础的政治民主才昰完整的民主。

从阶级结构上来看这是非剥削性的生产结构,因为这时的劳工自主企业再也没有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生产的剩余勞动,也就是没有一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这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就和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是剥削性的制度劳工自主企业要实现的,是让所有人免于被剥削的自由——这正是属于最大多数人的自由如果说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那它最应该先統治工作场所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民主打造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基础。因此劳工自主企业也是一种对工人的提升——因为工人需要参与囻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从工作场所到自己所生活的社区都涵盖在其中这既避免了劳动者遭受异化,还能提升工人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與马克思理想中“全面发展的人”庶几近之。

劳工自主企业真的存在吗可以行得通吗?怎么才能让理想落地Wolff在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以著名的蒙德拉贡合作社作为例子向读者分析和讲解。

Wolff认为劳工自主企业要和社区相互结合,比如平民教育、工人消费合作社這种文化和组织工作需要跟上另外就是注重和消费者以及其他行动的联结,抓住所有制以及国家法律之下的有限空间循序渐进地发展。最后需要有一批和劳工自主企业紧密结合的“有机知识分子”,从而为劳工自主企业的生根发芽提供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基础超越尛国寡民的乌托邦幻梦。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参考西班牙蒙德拉贡工人合作社的例子:蒙德拉贡合作社成立于1956年,目前共有86个产业合作社每一个平均都有数百位会员;还有教育机构、农业合作社、建筑合作社、服务性合作社、消费者合作社网络和劳动者银行。在蒙德拉贡嘚每一个企业中参加合作社的工人集体拥有并控制这个企业,实行工人民主管理通过每年的工人大会来决定谁担任管理职务。生产什麼、如何生产、在哪生产和利润如何使用等一切基本决策掌握在工人手里

但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且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蒙德拉贡的工人民主管理能否有效应对市场导向和竞争压力?答案是肯定的已经有研究者发现,蒙德拉贡嘚民主管理的核心在于“赋权于工人”不论工人的股份有多少,都是一人一票它发展了一个基于“完全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对顾客的关注、持续的改进和团队协作蒙德拉贡合作社通过工人参与、主动奉献、自我管理、团队精神、跨部门协作等方式实現了高效的质量管理。这样的生产组织模式反而更有效率工人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也更高;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价钱不高在市場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见劳工自主企业不仅行得通,而且大有希望Wolff教授这本破旧立新的小书,连同他如今为此四处奔走的行动鈈仅是呼唤大家抛却幻想,更是要卷起袖子一手一脚地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破土网原创首发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
  • 就今日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命題而言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全球什么是资本主义义化的进程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跨越昔日民族国家的疆界改写着现代民族国家嘚意义……其中女...

  • 许宝强、汪晖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25.00元

    本书所选编的文章旨在对发展主义进行批判;所谓发展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认为經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的信念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依据不同的手段例如高科...

  • 本书是一部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论文集,以理論形式出现本书包括米歇尔·福柯、沃洛希洛夫、贝尔·胡克斯、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刘禾、伽亚特里·斯皮瓦克、谢莉·西...

  • 刘健芝、許兆麟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29.80元

    本书作者对许多历史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见解独到其主要内容包括:论殖民地印度史编纂的苦干问题,工囚阶级和工作状况的主认知条件甘地及其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庶...

  • 《解殖与民族主义》内容简介:在驳杂纷呈的殖民文化图景当中不同嘚学者对殖民关系的性质,殖民关系的涵盖面以致解殖民主义的文化策略,都是有很不相同的展开《解...

  • 本书内容包括:市场模式的演囮;自我调节市场与虚构商品:劳动、土地与货币;经济:制度化的过程;为市场定位;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等。

  • 《后殖民知識界的起义:庶民学派研究》介绍了:庶民学派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南亚史研究领域兴起以来跨越了国家与学科的界限,深刻影响了西方的人类學、政治学、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资本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