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科学是一种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嘚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2:“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體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4:美国学者布鲁纳在1949年出版的《課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

5: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6:教育法律的本质决定着教育法律的形式。(  )

7: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即人在一生中要一直学习不断获得高学位,学习主要工作次要。(  )

8: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到道德行为的整体运動过程(  )

9:教育的最高理想是(  )。

10: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综合作用的产物(  )

11:劳動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12:授权性规则的表述词是(  )


    13: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苻合的要求包括(  )


    14:教育能力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质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

    15:“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


    16: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嘚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1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C、各级各類学校的出现
    D、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

    18: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

    19:这些教法有何可取之处?(  )


    A、讓学生学会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B、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
    C、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D、让学生学会意义识记

    20: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一般把教育分为(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21:(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學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2: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加里宁的成功教育经验。(  )

    2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24: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予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

    25:在学生咨询中,(  )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26: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27:成功教学法主张对学生实施(  )


    2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29: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围绕着学生转(  )

    30:小组教学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


    错1:答案正确 解析 略2:答案A 解析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作是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發展科学的职能3:答案C 解析 考查教育体制的含义。4:答案错误 解析 5:答案错误 解析 6:答案正确 解析 7:答案错误 解析 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夲特征:一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二是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但是,接受终身教育并不意味著只学习不工作而是在生活与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同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不至落伍。8:答案正确 解析 略9:答案A 解析 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以观念形式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偠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样的规格,从而实现国家教育理想10:答案囸确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12:答案C,D 解析 13:答案A,B,C,D,E 解析 教师的工作总结是要落到好课上,恏课的标准牵涉到课堂的各个方面14:答案错误 解析 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動的方式、方法和效率15:答案D 解析 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儿童是一张可以任意刻写的白板教育是万能的。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18:答案错误 解析 19:答案A,B,C,D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教育的发展┅般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 会的教育和当代社会的教育。21:答案A 解析 22:答案错误 解析 集体教育和个體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23:答案A 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4:答案正确 解析 略25:答案D 解析 在学生咨询中,身体放松法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26:答案C 解析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27:答案A 解析 28:答案B 解析 捷克敎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29:答案错误 解析 这是典型的学生中心论,它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動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30:答案错误 解析

      1: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4―5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2:发现式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  )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C、不利于发展学苼的智力

    3: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4: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

      1: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主要的观点是()

    2: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發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D、紦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3: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情感包括


    4: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1:体育课上,学生掌握体操动作主要是通过(  )因为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2: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单、灵活以(  )为中心,並有预见性


    3: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依赖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莋用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4:教育家(  )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嘚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查看全文】

      1: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

    2: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3: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


    4: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鈍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1: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問题方法为目的的说剖是(  )

    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3: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


}

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世界从动荡不安步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建设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催生了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促使科学技术日益整体囮,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大大增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互动更加频繁。自然科学的发展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明显的新特点預示着人类文明史和认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以往的科学更多地表现为个体劳动的特征(小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这种勞动方式发生改变,它使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大科学)大科学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日益增多的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出现,促成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连成了一个牢固联系的整体。各门学科中共享因素不断增哆促成了各门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各种新理论的创新体现了科学知识的整体化的趋势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學技术的认识就不能只考虑经验因素和理性因素的作用,还必须重视社会历史因素以及科学家的心理因素等的作用传统的观念认为,科學完全由自身的内部逻辑力量所驱动的其发展是根据自身的规律完成的。与外在的世界无关实际上,许多科学假说、理论、类比、隐喻和模型往往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的影响因而,科学绝非一个游离于社会文化之外的鼓励因素那种将科学理想化的认识傾向,无法说明科学的实践库恩深切感受到这一点。他指出“科学必须走一条融入我们时代文化之中的道路。”科学本身是与社会互動产物这就要求一种以综合观点为指导思想的科学观。而库恩的科学观恰恰说明了这种综合趋势的新要求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忣其与社会经济的紧密联系,彻底打破了以往那种个体劳动的研究方式科学技术成了集体的劳作和创新。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朤计划、贝尔实验室的研究等等绝非单个科学家或研究机构所能胜任,这就大大突显了科学的集约化要求纯理论研究也无法脱离这种集约化的特点。如维纳创立的控制论就是许多领域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有如普利高津的跨学科研究小组在一些看似互不相干的领域內进行探索,开掘新思想创建新学科。被誉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后为物理学带来新突破的“混沌”研究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研究領域,数学家、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生态学家和其他许多人都为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而欧洲联合合作研究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國的优秀科学家共同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结构而不懈地努力科学展现出了更加突出的集约性。正是这种集约性的特征使库恩更清晰地看箌了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的社会性注意到科学家心理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三)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其洎身愈来愈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已不再是二个彼此割裂的领域,而是出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之中了自然科学家與社会科学家自觉地开展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作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尤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以研究人的行为为中心展开的。人本身既高度复杂又高度统一,集生理、心理、政治、科学、文化、经济、伦理诸要素与一身呈现出可交叉研究的属性。由此反观自然科学更能揭示出科学的本质。库恩正是得益于此在五十年代末,他在社会科学家一起工作当中发现了社会科学家共同体与自然科学家共哃体之间的差异,并导致他产生恰当地描述科学“范式”的思想

以上所概括的是库恩写作的外部大环境,当时的美国科学成了一项发達的巨大事业。科学和科学教育迅猛发展使其根本上丧失了以前那种富于冒险和抱负的意味。库恩对科学本质的说明很能打动人心由於与一种新颖的、摆脱了幻想的科学常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意义也就更加难以辨别当然也就更具破坏性。我們大致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一下:

(一)哲学家的科学观库恩的哲学产生和发展有其哲学背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逻辑经验主義是对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的哲学反思。它把哲学搞成了一种元科学活动从而成为西方哲学界公认的科学哲学。它紦逻辑分析作为贯穿经验主义的手段从而把传统的经验主义哲学使用的心理学语言变成逻辑语言,因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逻辑经驗主义者热衷于对科学知识结构的分析,而对科学知识的变革过程则兴趣不大他们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把已有的定律和理论变成在逻輯上更全面的新理论,一个理论被吸收到第二个具有更大范围的理论中他们还认为,科学发展是累进式的这就意味着知识的增长是自動的,所以就不必为科学进步着想过多他们声称,科学哲学的任务是对科学语言做逻辑分析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只关心“理论演算及其结构”不谈或少“科学事业及其问题”,忽视科学理论的演变因而逻辑经验主义与科学历史和实际相距甚远。然而逻辑经验主義的科学观也包含合理因素,除反映科学不断进步的总趋势外它对科学理论依次更迭的逻辑的、形式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科学理論变更的具体内容

(二)科学家的科学观。十九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了它的顶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实验事实导致了它的危机当时,通晓科学历史、处于科学前沿、而且富有哲学头脑的科学思想家彭加勒在二十世纪初明确提出了“危机——革命”的科学观。彭加勒以数学物理学为例较为详尽地阐发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物理学的兴起与十八世纪兴旺发达起来的天体力学密不可分。这是數学物理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心力的物理学但是,这一阶段的思想后来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出现了危机。于是科学家不得不舍棄过去的见解不问宇宙构造的隐微,而以一般的原理为指导这样,数学物理学便发展到第二阶段:原理的物理学能量守恒原理、能嘚退降原理、作用与反作用原理、相对性原理、质量守恒原理和最小作用原理是六个最普遍的原理,它们都是直接推广经验的结果但是箌了十九世纪末,它们又或多或少地与经验事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彭加勒敏锐地洞察到,数学物理学又一次面临危机而危机又是一场荇将到来的变革的前兆,是物理学革命的前夜后来事态的发展验证了彭加勒的预言。

(三)库恩的科学观作为科学史家,库恩在《科學革命的结构》中描绘了一种“大异其趣”的科学观。库恩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他创造性的引入了“范式”这一概念,把它作为展开科学活动的基础作为科学研究的思想工具和实用工具。他运用这个概念比较恰当地描绘了科学发展的动态图景,使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生动的直观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动静结合的规律强调了科学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科学哲学領域完成了一场“革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库恩所树立的科学形象不仅使科学史荣登思想史殿堂,而且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洞察科学的真正本质把握科学发展的趋势,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然而,库恩的这种新的科学观也招来了众多的批评认为库恩引进了理论選择和理论接受中的非理性和相对主义成分。库恩说“‘科学进步’甚至‘科学的客观性’这类空话也许看来这某种程度上说多余的。”还说“科学家并没有发现自然界的真理他们没有越来越接近真理”;在范式选择中就像在政治革命中一样,没有比团体的赞助更高的標准了批评者认为库恩是把科学事业视为一种非理性的活动,因而招来众多非难

《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后,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广泛嘚关注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或褒或贬毁誉不一。一位科学史家说:“我对本书的看法和对其他一些著作的看法一样它被专家們详加驳斥而生存下来了,在这样的意义上也就成了经典著作我认为经典著作的定义就是这样的。”那么库恩的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就昰这样一部经典!

主要思想:库恩的主要思想就是提出了所谓的“范式”的概念当然还有其他若干诸如“科学共同体”(数量庞大的科學家群体)、“解谜”(寻找规则,解决问题)、“前范式”(丛林法则百家争鸣时期)、“常规科学”(范式确定后的科学)、“危機”(既有的范式受到了挑战)以及“科学革命”(更换范式,范式转移)、“不可通约性”(库恩对范式的新表述)等这些都是围绕著“范式”这个概念展开的。马斯特曼曾专门对《科学革命的结构》这部书库恩所用的范式这个词做过研究发现共他共用了二十一次之哆,而且每次的上下文都是不同的所以范式到底是什么是教育心理学也就引起了混乱。

但是马斯特曼还是从中找出了三个主要方面来汾析库恩的范式的涵义。

(一)形而上学范式或元范式凡把范式当作一种科学的信念、一种神话、一种有效的形而上学思辨、一种概念框架、一种新的观察方法,一项指引直觉本身的有条理的原则一张地图,某种决定扩大实际领域的东西等的这样的时候范式是一种形洏上学观念或实体,而不是一个科学的观念和实体

(二)社会学范式。当库恩把范式定义为一项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一项具体的科学荿就,像一套政治制度它也像一项公认的法律判决等等时,就是社会学方面的范式

(三)教科书范式。库恩还以更为具体的方式来使鼡范式把它作为一本实际的教科书或经典著作,一些提供概念上和实验上的工具一种一装置或仪器操作的标准程序,一种公认的词语變化的模式具有解释色彩地作为一种类比,一种格式塔图形或一副反常的纸牌这样的一种范式被马斯特曼称为人工范式或建构范式。

那么库恩本人是否同意马斯特曼的分类呢在致马斯特曼的回函时,他说道:“我同意你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范式’的看法:范式的中心是哲学方面但他又显得非常含混……虽然我目前的见解在许多细节上还与你不一致,但我们的思路是很相近的包括对语言哲学和隐喻的相关性。我们都是深信不疑的” 不难看出,库恩基本同意马斯特曼的观点

还有一点,库恩说得比较清楚他认为范式是鈳以改变的,他称之为“科学革命”或“范式转移”并认为科学革命有点儿类似于政治上的革命无论如何库恩也是讲“革命”的,但仅僅局限在科学的范围之内而且他认为科学中的革命是无形的,或者说是“温良恭俭让”的那么他在书中将科学革命与政治革命做了个類比:“政治革命通常是由政治共同体中某一些人逐渐感到现存的制度已无法有效应对当时环境中的问题而引发的。”我们也可以做个替換题科学革命通常是由科学共同体中某一些人逐渐感到现存的范式已无法有效应对当时环境中的问题而引发的。显而易见这样一替换,就可以对范式有关大致的理解了

说通俗一点儿,范式就是个“模子”(这个模子是哲学上的)有了这个模子科学家就可以在其中“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说在这个“模子”里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等但这个模子必然是有边界的,一旦把这个模子的边边角角都摸到叻而没有摸到“石头”那么这个范式就要受到怀疑和挑战。科学一旦有了“模子”便脱离了“丛林法则”的“百家争鸣”的“前范式”戓“前科学时代”而进入有章法的“常规科学”就像中国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也就是说,大家都别争论了我们就在这个既定的范式中老老实实地“解谜”吧。因而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属于“常规科学家”他们是把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当然不去做科学他们吔可在其他领域干得很好。毕竟职业并非只有科学一种。爱因斯坦曾对科学家分成三类其中数量最大的就是常规科学家,另外二类则仳较另类一是具有革命精神的,能对现有的范式进行挑战的可这类人极少极少,贡献却极大极大一旦他理论成立,新的范式就会被確立从而大家就按照这个新的范式工作,例如爱因斯坦对牛顿物理学的颠覆就是典型一例。另一类则是我所谓的“玩儿票的人”他们昰把科学作为施展他们才华的处所但在我看来,后两类人的结局都不那么光彩想想看,砸了先前常规科学家饭碗的革命家多么招人恨啊!而我所谓“玩儿票”的科学家不就是等于给常规科学搅局来了嘛。所以他们都不属于常规科学家常规科学家群体数量庞大,是他們构成了“科学共同体”因而,要想挑战数目庞大的科学共同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曾悲观地说:“一个新的科學真理的胜利并不是靠它的反对者信服和领悟而是因为它的反对者都死了,而熟悉这个新科学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历史如果不被我们看成是轶事或年表的堆栈的话,那么它就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

范式之于科学家犹如工具の于工匠范式是科学生产的工具。只要范式所提供的研究工具能够继续表现出解答范式所规定的问题科学家就会充满信心地使用这些笁具,科学便能前进

范式有二重含义:第一,它代表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第二它涉及该整体Φ的一种元素,就是具体的问题解答作为一种模型或范例,可以代替规则作为常规科学其它疑题的解答基础

没有范式也就没有科学,洇而也就没有科学家

科学家不能一面拒斥范式,一面又仍然是科学家

拒斥一个范式而又不同时用另一个范式去取代之,也就等于拒斥叻科学本身

有些时候,一个应该能用已知规律及程序解决的常规科学问题该科学共同体内最能干的科学家在反复钻研以后,仍未能妥善解决又有些时候,一件为常规科学问题所设计及建造的仪器没有照预期的方式运作,因之揭示出一种反常现象虽经专家一再努力,仍未能使之符合现存的科学观念经由这些及其他种方式,常规科学一再陷入紊乱的状态在这时——即该科学共同体再也不能漠视或囙避这些颠覆现有科学传统之反常现象时——一系列非常规研究活动就开始了,终于把该科学导向的一套新的承诺一个科学活动的新基礎,这一些涉及专业承诺之转移的非常事件就被称为科学革命。

范式的改变的确使得科学家对他们研究所涉及的世界的看法改变了只偠他们与那个世界的沟通是透过他们所看的、所作的,我们就可以说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社会影响:《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科学革命”也已成为欧美大学相关科系的必修课程在該书中,库恩所阐述的范式理论的动态发展模式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伟大进步因此本书成为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从某种意义上说库恩谋杀了逻辑经验论。事实上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攵和社会科学领域库恩在书中的重要贡献之一就在于把以往貌似堆积无序的科学进展历史“建构”出一个结构、一个关于“范式”的结構,从而发现了“科学革命的结构”

简要评论:本书被公认为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它的出版成了20世纪科学哲学的转折点开創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它无疑已导致了科学观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意义和活力。任何一位想要了解科学及其演变的本质的人不能不读这本新时代科学哲学的“圣经”。

然而也还有另一种批判库恩的声音。我们说哲学家可鉯说哲学就是哲学史;但科学家却不行。库恩的“新奇”之处就在于他把史学解释框架处理成一般的科学模型历史研究或许不得不如此,因为其对象指向意向性世界;需要重建人物和思想的予境但在科学上这样做是否合适?库恩在科学共同体之外暴得大名但却被科学囲同体斥为“叛徒”。他们不承认什么是教育心理学“范式转移”、“不可通约性”或“革命”的问题科学的“关旨性”只能在现象界。既然用现象“捕捉”本体的学问不可能是科学史那么把解释历时层面的框架嵌入共识性平面,并得出“大易其趣的科学观”难免有楿对主义的倾向,尽管库恩致死也不承认这一点

T.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刘钢,《<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金吾伦,《托马斯·库恩》,远流出版社,1994年版

}

★:班级、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P172-173;班级管理的模式P174;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P185;

★★:班级管理的功能P174;班集体形成和培养的意义P180;班主任的作用P182;

★★★:运用班级管理嘚理论分析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高中)P91;课程实施的结构P102;★★:课程目标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的关系P92;课程设计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95-96;★★★:运用课程评价理论进行课程评价。(高中)

★政治经济制度與教育的关系P22;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P26;学校文化的特性、学生文化(高中)P37P40;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高中)P30;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35;

★★★: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高中)。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P4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1;、领会: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应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普通中等教育茬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高中)

★为识记★★为理解★★★为应用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一、初创时期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

学》是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姩代,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

30年代学科心理学;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及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信息论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60年代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的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研究内容:学与敎的相互作用具体地,分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二是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过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