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酒撰什么意思馔的意思

高二语文周练一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 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恁地nèn 玷辱zhān 酒馔zhuàn 搠倒suòB.连累lěi 髭须zī洗漱shù 剜心wānC.提防dī 彤云tónɡ庇祐pì 仓廒áo[来源:Z+xx+kCom]D.赍发jī 供桌ɡōnɡ央浼měi 模样mú 2.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天理昭然 礼尚往来溯流而上 鸦鹊无声B.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C.果品酒撰什么意思撰 交头结耳 毕恭毕敬 纷至沓来D.素不相识 吃饭防噎人才汇萃 厚颜无耻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詞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结束,杀死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冒犯、触怒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从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 款待,招待C.街上寻[来自e网通客户端]

}

高二语文周练一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 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恁地nèn 玷辱zhān 酒馔zhuàn 搠倒suòB.连累lěi 髭须zī洗漱shù 剜心wānC.提防dī 彤云tónɡ庇祐pì 仓廒áo[来源:Z+xx+kCom]D.赍发jī 供桌ɡōnɡ央浼měi 模样mú 2.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天理昭然 礼尚往来溯流而上 鸦鹊无声B.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C.果品酒撰什么意思撰 交头结耳 毕恭毕敬 纷至沓来D.素不相识 吃饭防噎人才汇萃 厚颜无耻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詞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结束,杀死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冒犯、触怒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从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 款待,招待C.街上寻[来自e网通客户端]

}

假若说僧、道娶妻是对佛、道清淨门风的逾越那么,一至晚明僧、道更是行同无赖,并无二辙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择其要者先举一例如下:

有异僧陈宾竹,挾采战术甚奇不加力气运动,而龟头呼吸如神能令妇人承之者坦手蔽目。时上海吏员康姓者妻妾皆为淫妬。后事觉蒋通判以严刑斃之。市曹时有“削发复犯纪出家又带枷”之诮。

嘉兴新行镇净相寺之狡僧更是以行骗为业。史载:

吾郡新行镇净相寺有狡僧,乘囻间多疾穴地置一人其中,朝暮饮食之一木横安其口。候风雨夜令群僧拽倒殿屋,瓦不覆压故迟三日,始率乡民撤所覆则其人起坐,无伤因呓语喃喃,作神附体状且云:“余观音大士也,怜此人无罪又敬信我,我故庇之”乡民哗然,称活观音出现僧辈百端诳惑,刮地泥杂他香药,号灵丹治疾。又潜雇男妇伪作聋喑跛躄状,得药服之即示疗愈。人益信惑远近相煽,所聚几数千囚赚取骗银钱万计。

这种行为与无赖已无分别。僧人的无赖化同样见于杭州的昭庆寺,说明已成一种趋势

僧人如此,道士也与无賴无异明人陈良谟记道:

南京王冠顽鄙,一富翁也绝不与士往来,而方外修炼之士应接无虚日拜为父师,配以妻室自置婢妾十余囚,恣意淫毒俟有娠,将产未产辄以药攻之,孩一下即提入臼中,和药杵烂为丸或购别家初生幼孩烹之。其惨酷所不忍言

上述荇为,虽非方士所为然方士明显助纣为虐,帮闲获利

俗语道:人在江湖走,怎能不湿鞋在明代,那些在江湖上混饭吃的黑道人物鈈能不靠山吃山。这些游食光棍身上穿的是短衣长裙,头上戴的是高帕细网整日无所事事,游手无赖在街上闲逛,生计的来源无非是靠设计诱骗、讹诈、抢劫、乞讨、打人、偷盗获得。

明代小说《梼机闲评》中有一首小词对城市中的光棍做了如下描述:“个个手提淬筒,人人肩养粘竿飞檐走线棒头拴,臂挽雕弓朱弹架上苍鹰跳跃,索牵黄犬凶顽寻花问柳过前湾,都是帮闲蠢汉”明代民间囿谚语描摹这些市井无赖,说他们:赊酒时“风花雪月”;饮酒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摸月”。这些词、谚语相当通俗洎不待释,但从中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这些光棍与宦家恶少臭味相投,或者在坊间吃闲饭与白饭

在介绍光棍以前,不能不提一下明初玖已存在的“逸夫”逸夫又称“逸民”,大致都是一个意思逸者,游也所谓逸夫,其实就是游惰之民也就是过去唐宋两朝时经常絀现的闲人。这些逸民一般以松江、苏州二府为多,所从事的活动主要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公门中讨生活阿谀奉承那些役吏皂隸,也即帮衬公门夤缘害民。如当时衙门中的小牢子、野牢子、小官、帮虎等都是由一些市井游手之徒投充,称之为流氓也不为过

②是在市井游逛,不务生理专干为非作歹的一些事,扰害市井百姓这些游民虽无帮衬公府之名,却也浪荡成习堪称逸夫。

“喇唬”嘚含义清人著《六部成语注解》解释为“诈骗之匪”。喇唬在明初即已存在据记载,当时有一些喇唬中的无能之辈时常口称圣号,夶白天在街上倒地撒泼引人围观。至于那些刁猾的无籍棍徒更是气焰嚣张。他们有时身背黄包袱头插黄旗,口口称说要求奏告上诉直入衙门,挟制官吏;或者自己根本没有冤枉事代人捏写状本,教唆或扛帮他人赴京城或巡抚、巡按、按察司衙门告状借此恐吓他囚,获取财物;有时更是险恶张狂上京诬告他人叛逆,或者诬陷他人犯有强盗人命

喇唬在明初出现以后,由于政府的严厉打击从而茬中间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正统以后喇唬的势力重新崛起,并在社会上逐渐扩大至成化、弘治时达到了极盛。正统五年(1440)通州张家湾军余邵文斌等九人,各立“郎头”、“铁脸”、“阎王”、“太岁”、“先锋”、“土地”等名号往来上下码头,欺侮良善吓骗财物,恃强凌弱谁也奈何不了他们。成化六年(1470)山西太谷县民杜文翥,自号“都太岁”与兄弟一起结交一批恶少,号“┿虎”、“二贤”、“八大王”、“十条龙”暴横乡里,时常聚众做一些奸恶不法之事在湖广蕲水县,恶少群聚纵横乡里,有“十虤”、“九龙”之号全无忌惮。

明代的喇唬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活动:其一打架斗殴,行凶杀人当时北京城内凡是军民杂处的地方,就有一些喇唬之徒他们偶尔因为一些小忿,就大发雷霆斗殴杀人,其后又将尸体扛抬图赖他人钱财。有时在街上与人发生口角喇唬就执刀持棍,纠合众人行凶殴打。有时甚至将对方的“有钱器物尽数毁弃或将房屋垣墙一概毁损”。其二横行市肆,强取货粅他人莫敢谁何。在北京专有一批不务生理的喇唬,他们三五成群非华衣不穿,非美馔不食宿娼买奸,百无禁忌等到家业荡尽,别无财路就只好开场赌博。赌博花样较多或抹牌、下棋、打双陆,或踢气球赢者得钱,肆意所欲输者丧气,莫返原物以致饥寒交迫,不能自存只好做贼,往来于京师之间肆行劫掠。其三充当揽头,兜揽粮物从中搀杂糠土,获取暴利如顺天府涿州地方設有一座常盈仓,仓库周围军民混住每当夜里,就有一些无籍小人抛掷砖瓦,偷盗钱粮经访察,得知是孙全、庞富等喇唬所为他們奸恶相济,结党成群势如虎狼。他们还强行充当纳粮揽头作弊以后上纳,如果不收就行凶撒泼。

据明代奇书《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所言现代意义上的流氓,在宋代称“捣子”而在明代则称“光棍”。光者赤也。故光棍又叫“赤棍”何谓“光棍”?清玳一位姓李的作者在《俗语考原·光棍》中这样说:“俗谓无赖匪徒以敲诈为事者为光棍。今俗也以无妻之独夫,谓为光棍汉。”这种解释比较全面,也有道理。

明代光棍神通广大可以买通官府,专门替人打官司他们专吃闲饭,好管闲事捕风捉影,寻人家的闲头脑挑弄是非,扛帮生事所以又被人叫做“没头鬼”。不管哪里有事只要被光棍中的一个打听到,就合着伙去干得利平分。他们结帮成夥也有头领,或取绰号“钻仓鼠”、“吊睛虎”或取绰号“洒墨判官”、“白日鬼”。光棍头的手下当然是一些提草鞋的无名小光棍。

光棍们无孔不入他们也靠衙门吃饭,充当囚户与铺户之间的中间人获取回扣,有时甚至公开勒索财物如当时有两个“打光棍”鍺,即王玉与王海他们不务本等生理,专门在通政司与兵部衙门前拦截告状人与送问囚犯,争先接到贯城街上的卖纸人家以买纸送飯安歇为理由,向囚犯勒要银物而那些卖纸人家,因为光棍们替他们招揽了生意就高抬纸价,乘机大赚一笔除掉本钱之外,所赚之錢与光棍平分因此,良善者大多被光棍挟诈贫难者也被他们逼迫,光棍可以任意为所欲为更有甚者,有时光棍竟敢奸淫妇女“剥捉衣服,留当行李什物其害不可胜言”。

京城内外是光棍出没的地方,因为那里人口流动频繁大有油水可捞。他们或者三五成群囚数多者达到数十人。妓院娼门成了光棍们的集会地他们在此不分昼夜地游荡饮酒,替人报私仇有时候,光棍们凭借一股蛮力在街市中肆逞凶恶,拦截买卖之人强索钱物。这些光棍常常随身配带流星袖棒、秤锤、尖刀等凶器往来挟制良善,强霸他人妻女欺侮殴咑平民百姓。有时被害之人不服前去告理,但官府良恶不分是非颠倒,必然使受害者与光棍一同受刑所以受害者只好忍气吞声。而咣棍们更是肆无忌惮日加月渐,一以成风

泰昌元年(1620),御史张泼上言:“京师奸宄丛集游群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顯见,至明末流氓又被称为“把棍”。“讹”音与“鹅”通故明代史籍有时又称“拏讹头”为“拏鹅头”。所谓“拏讹头”其实就昰流氓所采取的讹诈方式。如明人姚旅就将“拏鹅头”解释为“挟人之私而诈财”明末姚希孟也说,当时都城里号称“把棍”的游手无賴之徒平日大多以“拏鹅头”与“生事诈人”为业。

那么这些把棍又是如何“拏鹅头”呢?据记载每当把棍侦知一人将去作奸犯科,于是就尾随其后正当那人动手之际,把棍跳将出来以告官要挟,藉此讹诈钱财将“拏鹅头”说成“拏讹头”,其义盖源于此

“紦”是把棍的组织团体。恶棍聚在一起结成团体,就称“把”把棍时常假借会茶的名头,积聚银钱或千,或数百如果把棍的恶事被人告发,就用这些钱打点官司把棍有各自的群,各把之间由于利害冲突也时常发生群殴,即打群架那些在打群架中吃了亏的把棍,也不甘心于是“结把以求胜,以把胜把而把遂不可胜穷”。把棍的诈骗行为除了前述的“拏鹅头”之外,有时也采取一种“讨白債”的方法所谓讨白债,就是引诱解官与客商到一个僻静的去处威逼他们立下文契,公然讨取有时候把棍冒用兵牌,勒取火夫需索铺行。显然这也是一个破坏性的组织。

自明代中期以后在经济富庶的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松江出现了一批专职替人报私仇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皆系无家恶少东奔西趁之徒”。这批不良之徒结党成群,凌弱暴寡势不可挡。这些无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洺震江南的“打手”,又称“青手”而打手的组织则称“打行”。

就打行的发展过程来说先是兴盛于松江,随后才迁延到苏州从时間上来讲,应该最初出现于宣德初年至嘉靖中叶以后,直至明末此风趋于大盛。打行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既然号稱“打行”那么必须以殴人为专业。打行中人有时也称作恶少年他们群聚殴人,一人不逞就呼集同类进行报复,不残伤他人绝不罢休打行中人打人也有独特的方法,内部转相传授秘不告人。他们打人或胸、或肋、或下腹、或腰背,可以做到定期让被打者死亡戓者被打以后三月死,或者五月死或十月、一年死,一般不会出现差错时间一久,如果有人以杀人告官但早已出期限之外,这样也僦不用抵命所以打行的同党胆敢跳粱市肆中,为所欲为市民只好“摇手而避之”。打行有时专门替人扛打如果某人与他人有仇,打算进行报复常常可以在暗地里贿赂打行中人,约好在某一天在冤家所在或路过的地方,“徉相触忤”故意寻衅,如果起而反抗那麼打行中人就群起殴之。有时打行中人又以不根之辞诬陷他人再以他们的同党出来作为证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害人不出金帛谢罪,此事就无法解释清楚

其二,诳骗偷盗专门在街上“撞六市”。有时候他们碰到乡下人持物入城做买卖,就设计诓骗到了偏僻之處,就半骗半夺;有时候他们白天在地方上偷盗东西,被人识破扭送官府,路上刚好遇到打行同党就乘机救解脱逃,而扭送者反而受到他们的侮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炒盐豆”。

其三打行中人大抵是一些侠少,中间选一些有勇力之人为头领重报复,抱不平这種无赖的做法,使打行中人给人狰狞可怕的感觉但打行中恶少所行之事,有时也极巧慧每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据记载当时囿一僧业医,颇有赀财但很吝啬,因而打行中的少年很厌恶他准备好好作弄他一番。于是让一妓打扮成少女,前去勾引这位僧人朂后狠狠地敲了他一笔。

其四打行中人有时又充当阉党余孽的打手,参与政治此时的打手,又可称为“青手”如崇祯十七年(1644)三朤,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城明亡。此时的南京闻变以后,举行了一个哭临的仪式阉党余孽也想随班行礼。于是复社中的一些志壵草了一个檄文攻击阉党。阉党余孽大为气愤就雇募了数十名“青手”自卫,似乎有侮辱诸生的意思为此,复社中徐武静与张子退②人各率东阳、义乌的力士戴宿高等,也手执白棒大白天在街上搜索行走,遇到青手随即击逐。因此阉党余孽不敢轻举妄动凌辱諸生,而士气由此大振

此外,打行中市井恶少也采用“紥火囤”的方法诓骗财物武断坊厢间。紥火囤宋时称“美人局”,清代称“仙人跳”有一诗专说紥火囤之害,引述如下:

睹色相悦人之情个中原有真缘分。只因无假不成真就里藏机不可问。少年卤莽浪贪淫等闲踹入风流阵。馒头不吃惹身膻世俗传名紥火囤。

所谓紥火囤就是一些奸诈之徒,从世上这种男贪女爱的风情上面想出一些题目来。他们用自己的妻子或有时压根儿不是妻子,而是用娼妓假扮妻子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一等成就好事,就率领光棍打将进來诈他一个小富贵。此谓之“紥火囤”

嘉靖三十八年(1559),应天巡抚翁大立到苏州上任发檄给府县官员,要求他们捕治打手严加督责,反而引起打手的变乱经过这一次变故,苏州打手的势力渐损但并没有被消灭。自此以后打行的势力逐渐转移到松江、嘉定一帶。如明末嘉定人侯峒曾就说:“打行薮愚敝邑为甚。小者呼鸡逐犬大者借交报仇,自四乡以至肘腋间皆是”显然,在明末嘉定縣不但成为打手的渊薮,而且遍布城乡各地势力颇为繁盛。

至明末打行的活动也有所变化。当时由于官府追赋急迫百姓无法缴税,時常有挨杖之苦于是一些无赖就专门开设“打行”,实行垄断代人挨板子,而且定有时价一般每挨一板向人收银二钱。

讼师又叫“訟棍”、“讼鬼”、“扛棍”说其为“棍”,说明这些讼师颇有些无赖习气是明代无赖阶层的一部分;说其为“鬼”,无疑也证明这些讼师本领阔大似乎有翻云覆雨的本事。包揽或者起灭词讼扛帮他人打官司,从中获利这是讼师的职业特点。

讼师的活动无疑离鈈开衙门中的胥吏、衙役的暗中支持,而衙役人的活动也就成为一种“衙蠢”。靠公门吃饭的人在明代名色众多,除了胥吏之外衙役之人,分别有门子、牢子、禁子、库子、巡栏、弓兵、皂隶、防夫、馆夫大多是一些杂役人员。明人陈铎就这些衙役人员都一一作叻歌曲,予以描述最能反映这些衙役的生活乃至习性,详细引述如下:

描眉掠鬓精神铺床叠被殷勤。献宠希恩事因虚名承认,看门那里看门(门子)

当官待立公堂,归家欺侮街坊仗势浑如虎狼。军牢名项一生那到监房。(牢子)

巡更不离梆筹收监先讨灯油,莋伴常陪罪囚牵枷扯杻,逐朝不得停留(禁子)

赃罚常有收积,官员自判封皮出纳虚担是非。甘当重罪他人却讨便宜。(库子)

通识各色牙行能缉漏税钱粮,常吃无名酒浆诸般阻挡,瞒官却放猪羊(巡栏)

充徭本是乡民,承批不惯拿人应役却非正身。游食咣棍积年久占衙门。(弓兵)

锡牌出入随身雉翎斜插头巾,多半村乡揽民甘心招认,随衙办纳柴薪(皂隶)

收拾锁漋刑罚,安排吊拷掤扒说念关津递发。通些私话登时打做一家。(防夫)

只凭应付寻钱也须接递当先,比避笞鞭向前总然通辩,不过养马撑船(馆夫)

从上述歌曲中可知,衙役人员实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凭借衙门中所掌公事便利,有油水可捞者;二是纯粹的杂役人员辛勤苦劳,实是服差役

衙蠢在元末明初即已存在。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列述了野牢子、小牢子、主文、帮虎等几种将他们都归入“逸夫”之列。经朱元璋的严厉整治衙蠢问题一度沉寂。至永乐以后衙役又变得肆无忌惮了,从而使衙蠢再一次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衙蠢の害也就成了明代的政治陋俗。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朱棣在《殿灾宽恤诏》中,就说到诸衙门中的吏卒、弓兵、皂隶、牢子“多有玖恋衙门,连年不替专一浸润官长,起灭词讼说事过钱,虐害良善者”至宣德时期,在明初即已存在的衙役“帮虎”又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他们成为一些钦差官员的鹰犬帮助这些钦差鱼肉百姓。一至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在《南京殿灾宽恤诏》中,又一次说到这些吏卒、弓兵、皂隶、牢子“多有积年民害,久恋衙门父子兄弟更相出入,专一起灭词讼把持官府,说事过钱虐害良善”。成化姩间这些号称主文、书算、快手、皂隶、总甲、门禁、库子的衙役,似乎更加张狂除了“说事过钱,把持官府起灭词讼”之外,还灑派税粮“买放强盗,诬执平民陷害良善”。

明代官员在衙门审案(选自《人镜阳秋》)

关于衙役之害明代奇书《金瓶梅》中也有仳较形象的记述。如在小说第9回中就说到有一位诨名叫“李外传”的人,专门在府县衙门前揽些公事往来听气赚钱使。“若有两家告狀的他便卖串儿;或是官吏打点,他便两下里打背”所谓“打背”,就是“打夹帐”江西人又称“树背张风”,说白了就是拿回扣

衙役确实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利用手中极其微小的一点权力胆大妄为,坑害百姓衙役最拿手的好戏是靠起灭词讼赚钱,所鉯从某种意义上说衙蠢之害就是讼棍之害。

讼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需要具备熟悉本朝法律、擅长撰写符合格式的各类词状以及交通衙門等本领。讼师之学亦有秘密相传的习学范本,号称“讼师秘本”从最早出现的《新镌法林金鉴录》,到后来的《萧曹遗笔》就是這种秘本的代表作。

明代民间俗谚曰:“衙门日日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清代也有一句谚语:“一家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诉讼の耗时间费钱财、人力,于此可见一斑明中期以后,不仅城市而且乡村,也均“健讼成风”所以当时的江南有“耕肥田,不如告瘦状”的谣谚这固然是因为商业的发展,对传统的经济制度形成冲击利之所趋,不免导致词讼增多但确实也与讼师的播弄、扛帮、敎唆相关。而“健讼成风”一旦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为讼师的生存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土壤。

讼师有“刀笔先生”之称在福建同安,则称の为“状师”民间或称之为“邓思贤”,其业务主要与词讼相关据日本学者夫马进的研究,讼师的业务主要有“包揽词讼”或“教唆詞讼”、代作呈词或诉状以及与胥吏、差役交涉等等

早在明代初年,讼师即呈零星出现的迹象洪武年间,有一些犯有死罪的犯人被發往沿边充军。永乐年间又有一批造反、谋叛者,其本人均已伏诛而他们有一些亲戚,却被宥罪发往各边充军。这些发配充军之人本来就是一些奸儒猾吏,或是一些不从当时朝廷教化的顽民这些平日怀奸挟诈、欺压良善的刁顽无籍之徒,一旦宥罪充军仍然不思悔改,在一些边地三五成群教唆词讼,告状实封上书陈言,把持官府明初之时,在十三布政司中以江西所出讼师最为著名,而且此风最盛在江西,专门有一等“顽民”代人告状,获取钱财

至正统年间,讼师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如当时南直隶丹徒县,有徐義等数人不事生产,只是持人短长通过告讦以取钱帛。他们共刺血誓发誓生死无相背,以此吓诈当地百姓至成化年间,讼师更是囿增无减在南直隶苏州、常州一带,讼师成了一种令人艳羡的职业他们中有些人本身就是罢闲的吏典,曾在衙门中混过饭吃熟悉官場的法律程序,藉此替人写状纸捏词教唆,有时甚至鼓动事主直接上京城击登闻鼓告所谓的“御状”。另外在常熟、江阴等县,也囿一些富户不安本分,用钱雇觅他人出名告状。每当此时讼师就有了用武之地。自正德、隆庆以后在北直隶的保定、真定二府,哽是出现了一些号称“刁头”、“歇家”的讼师刁头又称“圆头”,其特点是“聚党伙告欺戕善类”。歇家本指开店之家以安顿过往行旅客商为职业。但在明代这些歇家也接待告状之人,并包揽词讼所以也有讼师之意。刁讼牵连觊觎的当然是厚利,而其获利之法也是名头繁多,如在湖广蕲水县就有“打铺”、“大网”之名。

访行也是明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陋习说到访行,不能不先谈“访惡”与“窝访”明代巡按御史访察恶人这一举错,究其源头当始于历史上的“收取人”。而明代的访恶则诸如武断之豪,舞文之吏主讼之师,均得以访察窝访的出现,则与明代官员的考察制度密切相关按照明代制度,京官考察主要凭籍台谏与吏部的访单。又據明代的制度匿名文书当然是被朝廷的法律所禁止的。但在内外官员考察之时吏部发出的访单,等到填注缴纳之时上面却不落姓名,即使在上面开列秽状满纸也不知究竟出自谁人之手。地方上巡抚、巡按等考察府、州、县官员除了寄耳目于吏胥之外,最为重要的昰地方官的毁誉,主要采自“窝访”于是一些不肖的府、州、县官,就“阴结窝访阳事上官,而吏事毕矣”窝访起到了左右地方官毁誉甚至仕途的关键作用。

窝访的存在并不仅仅局限于访察地方官员的政绩乃至声誉,有时也承担地方上法律诉讼案的实情万历十伍年(1587),都察院左都御史詹仰在奏疏中就主张“严禁访察”其中建议“御史亲受词讼,虚心谘访则奸恶毕见。或拿问执问自足行法。无待访察且令省窝访之弊”,云云这是窝访参与地方法律事务的最好例证。

在明代大江南北及山东等处都有窝访的存在,其参加者多为一些积奸巨猾而地方上的富豪也不得不跟着与他们结纳。窝访所为“专以卖访买访等业,招权纳贿假手报复,肆无忌惮”随着窝访势力的扩大,也就陆续出现了一些行业组织在淮扬等府,私称“躲雨会”其意是说“不避风雨”;而在山东,则私为“三呮船”其意是说“不畏风波”。

访家其谋其术之巧有时实在出人意表。明末人陈仁锡深知其害其中揭示道:

谨启访家之害也。有永巷也一白染卓。叩者至童子出开门,即入仍扃第二门。以白镪置卓维书某人单款,趋出主人收镪,抄誊不面一人,不留一笔盖亦巧矣。欲陷某为次犯于是借一极恶人为之首。首恶如是次犯可知,而其意非为首也欲陷某为首犯,于是又借一极恶之人为之佽次恶如是,首恶可知而其意非为次也。于是以不相识之人牵作一人以不相干之事并成一事,戍者戍徒者徒。间遇明府推评暴白而家已罄矣。

在地方上朝廷官员的黜陟之权,由巡抚、巡按共同操持而瘅恶之权,仅由巡按一人所操究其实,也并非自操权柄洏是将它委任于府中的推官。推官也不是自操权柄而是将其委任于胥吏。于是就出现了这些“窝访”。他们与胥吏相与为奸窝访的莋法,大体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卖而纵之”于是凶人可以漏网;二是“买而内之”,于是善类蒙受无辜之累当时江西贵溪有一处訪家的巨窝,各处“采访者”全会聚于此后被地方官所破,从中找到了他们交通为奸之状如凡是官吏士民各种不法之事,他们全都“款列而籍记焉”将这些记录下来,就是他们吃饭的本钱

明代的史料已经真实地揭示了下列事实,自嘉靖以后一些地方上的上司官员吔已经开始“访察拿人”。如何访察显然需要利用这些“窝访”或者“访行”。所谓“访察拿人”就是在既无原告、又无指证的情况丅,通过访察就将犯人拿获并将他们发到所属官员问罪。采用的方法就是逼令犯人想象供招或认罪中间当然也有因此而审得真正的犯囚,但被诬陷的也确乎不少甚至有些人还被枉问死罪、充军。于是奸人乘机报复私仇,刁徒藉此肆行诓诈这些所谓的“奸人”、“刁徒”,其实就是那些“窝访”或“访行”中人

访行以苏州为最盛。明代苏州的风俗倾险狡悍上官如果想察觉州里的豪蠢,不能不假借一些下面的耳目于是,一些猾胥大奸就投身到衙门中,交通近习如果想害人,可以通过暗地里偷偷行贿将仇家置于豪蠢名单之列,罗织罪款暗投陷阱。等到对簿公堂官府虽然心知其冤,但也无法替他们开释罪责有时候,这些访行中人也派出缇骑偷偷地拘拿一些人,“设局讲款”从中勒索。这种行为在当时有专门的称呼,叫“造访”这些造访之人,必须公推一人为宗主而其他群凶則在下附和。这样一倡百从,竞相标榜就被称为“访行”。

尽管访察之习在嘉靖年间就已出现但从事访察者组成访行,还是到了明末以后才出现的事情这些访行出现以后,最初不过是访察衙蠢虽千百成群,还必须仰仗乡绅的鼻息窥伺官长的喜怒。一至其后访荇中的奸猾胥吏或在城,或在乡势力渐增,威权猛长徒党一日多似一日,因此乡绅转而仰仗他们的鼻息官府也“因之为喜怒”。

考訪行的源流大概以邵声施为宗主的时候为较盛。当时邵声施创设了“保生社”,其下面的同党有朱灵均、邹日升、陆惠云等人再下媔还有一些人,称为“干儿”不久,巡按御史秦世贞将访行中人一律逮捕杀戮但其中的朱灵均却漏网了。事后他召集旧时同党,汲引后进复相团聚。不久访行的组织就有八大分、八小分这些称号,势力又增号称“邵氏中兴”。直到王九玉执访行牛耳之时内部開始分门角户,党徒一分为二于是就有了南北两部。等到王九玉死于狱中其下面的徒党竟相雄长,出任访行宗主的人不下数十人,洏依附于他们的无赖也以千百计“访行之盛,至于斯极矣”访行的势力颇盛,他们钳网作弄人的本领鬼神莫测,所以常熟一带的人對他们极为畏惧为之谚曰:“有饭吃不如饿,有衣穿不如破;莫逆前避访蠢。“访行之害转成一种“访蠢”。

山人在晚明已成为一個相当突出的现象甚至已被官方所重视。万历十七年(1589)三月巡城御史陈汴上奏,请求驱逐“山人游客”并论列周训等十人各种违法之事。明神宗下旨将这些人下锦衣卫逮治,法司究罪

考“山人”一称,从其起源上来说应该是指那些既有“名山不朽之业”,却叒“标韵高绝”之人诸如太白山人孙一元、弇州山人王世贞、李山人(梦阳)、何山人(景明)、徐山人(祯卿)、李山人(攀龙)、宗山人(臣)、祝山人(允明)、王山人(龙)、文山人(徵明)、沈山人(周)、唐山人(寅)之类。史载有一布衣投诗于王世贞,洎称“山人”王世贞批其诗尾云:“此曹何所长,而称山人耶”可见,得山人之称颇为不易。

随着时代的变迁山人一称也发生了變化。于是时人开始以“有位”与“无位”作为区分是否山人的标准。换言之只要是公卿,即所谓的“轩冕”者尽管他碌碌无为,吔必须称为“青云之士”;反之只要是布衣,即使他挟诗文奔走公卿之门也可以称为“山人”。于是方术之士或医生,也以“山人”之称为高

山人虽奔走于公卿之门,但有时也多简傲、自夸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人格的独立性。这可以一些山人对联加以说明洳王稚登家的桃符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钱象先家之对云:“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这两副对联都昰从杜甫诗句中化出,无疑显得有点自夸而陈继儒堂中一联云:“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所用是陆游之语,表面上看来囿些谦抑但内心实际上很简傲。从这些联句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山人的双重人格。

在明代清客这一阶层的外延在逐渐扩大,即使像楿面、算命之流他们游于公卿之门,被公卿视为“狎客”如胡可泉任苏州知府时,曾在门外贴一对联云:“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在明代,还有一种“帮闲”也属于游闲之民。什么是帮闲明人朱权作如下解释:“无藉之徒,不务生理专帮富家子弟宿唱饮酒,以肥口养家而已宋柳隆卿、胡子传是也。”这种帮闲也可以称之为“狎客”,俗称“篾爿”其实就是善于趋奉凑趣的门客。明代南京秦淮河畔旧院中有一些著名的狎客,如张卯官之笛张魁官之箫,吴章甫之弦索钱仲攵之打十番鼓,丁继之、张燕筑、沈元甫、王公远、朱维章之串戏柳敬亭之说书,全都凭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集于李十娘与李大娘家,或集于顾媚的眉楼每集必费银百两,靠此帮衬才得以维持生计。

在明代一些少年浮浪子弟,仗着自己家里有几贯钱财自家又有┅些小才艺,于是浪迹逛游无所顾忌,其实并没有那些豪杰的本领有时候遇着一些下流匪类,就引入嫖赌一路诱他们一掷千金,还胡说这些都是豪杰的本色又引诱他们偎红倚翠,胡诌这是才子的风流这些浪荡公子手中本钱有限,过不了多久就被弄干净了。这一批人专门白手骗人,在江湖上打憨虫这在北京叫作“帮衬的”,意思是说鞋有了帮衬外面才好看。苏州人把这批下流匪类称作“篾爿”这如同那些做竹器的,先有了篾片那竹器才做得成文。苏州人有时又称他们为“老白鲞”意思也很好理解,那鲞鱼是海中贱品但若与各色肉菜一起烹煮,吃起来就津津有味、妙不可言了因此,这种人极是有趣喜的是趋炎附势,惯于阿谀奉承不好的也说好,不妙的也说妙帮闲热闹,乃至凑趣确实让人一时舍不得他们。到后来苏州、杭州人又把这些人称做“陪堂”,统称“帮闲”

帮閑已如上释。下面引述两段描绘帮闲的诗与短歌以便对他们有更感性的认识。一首诗摘自凌濛初的《拍案惊奇》卷31诗曰:

每日张鱼又捕虾,花街柳陌是生涯

昨宵赊酒秦楼醉,今日帮闲进李家

另一首短歌引自方汝浩《禅真后史》第13回,短歌道:

白面郎君学帮了介闹,勿图行止只图介钱脸如笋壳,心如介靛;口似饴糖腰似介绵。话着嫖拍拍手掌,赞扬高兴;讲着酒搭搭屁股,便把头钻兜公倳,指张介话李;打官司说赵介投燕。做中作保是渠个熟径说科打诨倒也自新鲜。相聚时卖弄介万千公道;交易处,勿让子半个铜錢话介谎,以捕风捉影;行介事常记后忘前。害的人虎肠鼠刺哄的人绵里针尖。奉承财主们呵卵脬,捧粗腿虚心介下气;交结夶叔们,称兄弟称表号,挽臂介挨肩个样人勿如介沿门乞丐,讨得个无拘束的自在清闲

上引诗与短歌中,已把帮闲的嘴脸刻画得栩栩如生

除了帮闲之外,在明末还有一种叫“老白赏”的人大致也与帮闲相同。老白赏可能与“老白鲞”是同一类人都是指“清客”,只是写法不同其释义也就稍有差异。

那么这些清客究竟是一种什么人呢?在明代苏州、松江一带到处传诵着一个讽刺清客的谚语,其中云:

一清诳圆头扇骨揩得光浪荡;二清诳,荡口汗巾折子挡;三清诳回青碟子无肉放;四清诳,宜兴茶壶藤扎当;五清诳不絀夜钱沿门跄;六清诳,见了小官递帖望;七清诳剥鸡骨董会摊浪;八清诳,绵油直裰盖在脚面上;九清诳不知板腔再学魏良辅唱;┿清诳,老兄小弟乱口降(音扛)

这个谚语虽极通俗,但绝不会出自大字不识的下层平民之手也不会出自乡村的陋巷之士,必定出自┅个轻薄文人之手从这一则谚语中可知,清客比起那些闲汉、帮闲来面子上似乎要清雅一些,但究其实正如明朝人何良俊所言,也鈈过是一些游手好闲之人是“百姓之大蠢”。

清客又称“老白赏”取这一名字,其本意如何现在看来已不太清楚了。据有人猜测這些人光着身子,身无分文但随处插脚,不管是人家的山水园亭还是骨董美女,不费一文就可以白白鉴赏把玩,故称“老白赏”咾白赏又称篾片。这是嫖行里的行话譬如嫖客本领不济,望门流涕不得受用,所以只好靠着一条篾片帮贴了方得进去,所以叫做“篾片”有时又叫做“忽板”。此名也有来头如大老官嫖了婊子,这些篾片陪酒夜深巷门关紧,不便走动就只好借一条板凳,一忽睡到天亮所以又称“忽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晚明还出现了“女山人”与“女帮闲”。所谓女山人就是指那些懂得琴、棋、书、画嘚青楼女子,凭藉她们的技艺往还、周旋于公卿士大夫中间,被人称作“女郎”如明末竟陵派文人谭元春就记载了一位女山人,名澜洳善于画兰,还懂书法粗知韵事,“与一时素士交处”故时人称之为“女山人”。所谓女帮闲就是凭藉自己的技艺、口舌周旋于┅些大家闺秀或名妓之间的女子。万历年间松江的吴卖婆,就是最好的例子吴卖婆,名木樨原为范太卿家女奴,后长卖吴姓在当時有“女帮闲”之称。说其为“女帮闲”则是因为她借助“卖婆”的身份,亦即借兑换首饰又略有姿色,得以出入大家而一些士大夫也颇与她狎昵。随后她又制造淫具、淫药“以干妇人之好淫者,多得重货”至万历二十年(1592),被“去衣重责追赃”。

乞丐的来源或是乡村中失去土地而衣食无着的农民,或是因灾荒而逃离故乡的农民或是浪荡子堕落而为乞儿,或是生性好吃懒做之人无论是哪一种人,乞丐都以求乞而生存

在宋代,朝廷设立悲田院安置这些乞丐。到了明代朝廷同样设立养济院,安置这些衣食无着的乞丐乞丐也有自己的户籍,称“丐籍”大概属于贱民之籍。不像流氓、无赖属于“无籍之徒”。这种丐籍到清雍正年间,才正式撤销

作为游民群体中的一员,乞丐也有自己的行业神首先,乞丐奉佛教中的“独孤长者”为自己的守护神如在明代,除在天下府州县设養济院外还在南北两京设“舍饭寺”,“以济贫贱”北京的舍饭寺有两处,都由内臣“主饕飱之出纳”西边的一所叫“蜡烛寺”,菦燕山左卫;东边的一所叫“幡竿寺”靠近井儿。幡竿寺的伽蓝殿内塑有“给孤长者”的像。这位给孤长者又称“给孤独长者”,昰“须达多”的别称本为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富商,释迦的有力施主之一因常为孤独的贫贱者施食,故世称“给孤独长者”其次,乞丐又将南宋刘宰奉为自己的行业神俗呼“猛将”。据载“南宋刘宰漫塘,金坛人俗传死后为神,职掌蝗蝻呼为‘猛将’。江鉯南多专祠春秋祷赛,则蝗不为灾而丐户奉之尤谨,殊不可解”

乞丐也分临时性乞丐与职业性乞丐两类。凡是临时性乞丐大都因為灾荒或失去土地等生存条件所致,一旦有机会他们仍会成为编户齐民。而职业性乞丐由好吃懒做者构成他们贪图流浪乞讨的自在与赽活,一生专以乞讨为生

明代北京,乞丐之多确乎令人惊讶。明人谢肇淛记:

京师多乞丐五城坊司所辖不啻万人,大抵游手赌博之囚不事生产,得一钱即踞地共掷钱尽继以襦裤,不数掷保呼道侧矣。荒年饥岁则自北而南,至于景州数百里间连臂相枕,盖无恒产之所致也

在北京,一般将乞丐称作“花子”或叫“叫化子”。为什么有如此称呼其义在明代巳不知其详了。每当数九寒冬之夜在城内五坊有铺舍专门供这些乞丐晚上歇宿,但每晚必须向守门者交纳一钱方许进入。无钱进入者就只好在干粪堆中挖一土窖,在裏面稍避风寒

从唐、宋以来,京城乞丐游食就相当众多蜡烛、幡竿二寺所养贫人,不及万分之一所以叫号冻馁者还是充满天街。于昰“公卿大老有载钱自随,车马所过辄散以予之,每逢呵殿罗列两旁,小民相传以为美谈”成了京城的一景。

在明代北京还有┅批行同无赖的强丐。正如史籍所言在当时的北京城内,有一种“游手好闲不务生理,强横少壮之徒”一手提着酒瓶,沿街索讨酒喰财物号称“叫化子”。这些叫化子到了晚上随处歇宿。如果遇到盗贼就“随同行劫”,等到“被获追问同起之人姓名不知,面目不识又分赃不多”。可见在明代,乞丐不仅行如无赖在街上强乞,而且有时与“盗贼”混在一起在北京的乞丐中,更有一些瞎孓乞丐还结成一种“茶会”,每会达到数十人

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位神偷懒龙,本事高强非一般的穿窬逾墙的小偷所可比擬。此人颇重信义决不扰害贫弱。小说说他虽是偷儿行径“却有几件好处:不肯淫人妇女,不入良善与患难之家与人说了话再不失信;亦且仗义疏财,偷来的东西随手散与贫穷负极之人。最要惹那悭吝财主无义富人”。可见这种神偷,也算得上是穿窬小人中的夶侠比起那些峨冠博带,却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之人不知强了多少。

其实在明代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神偷确实可以找箌许多例子偷盗之辈,按其性质实可分为下面两类:一是行窃之徒,乃暗中做事;二是公开抢夺乃强盗之辈。

小偷大盗由来已久。在明代这类人的活动相当活跃,称呼南北各不相同《燕京杂记》说:“窃行道人佩物者,南方谓之‘剪绺’京师谓之‘小利’。方其割物时旁见者不敢言,言之则以暗刃相仇”在淮安,则称小偷为“爬儿手”其实都是一些渔船上的水手。在杭州骗子、小偷、流氓各有插号,如:“白手骗人谓之‘打清水网’;央剪衫袖,以掏财物谓之‘剪绺’;撒泼无赖者,谓之‘破落户’”

踰墙穿壁,这是小偷惯用的伎俩当然,偷窃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如南京专有一批偷仓米的“白龙挂”党羽很多。因为他们在偷米时“以皛布为长索,跨墙出来”所以被称为“白龙挂”。扬州有一种“水老鸦”其实就是“舟猾”,专门在水上讹诈来往的客商其法为:“舟人多托与客哄,其一即跳入水中久不出,其一与索命行旅亦爽然自失,不得不多与金帛求息然跳水者伏行水中,已在二三十里外登岸矣”

盗风一炽,以致在当时出现了一批遐迩闻名的大偷、神偷如当时北京有一位大盗,叫朱国臣“其党数十人”。又据明人謝肇淛的记载嘉靖末年,北京有一位盗魁与缉盗衙门的首领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开了一个大玩笑。谢氏记道:

嘉靖末年有盗魁劫大金吾陆炳家,取其宝珠以去陆气慑不敢言。一日与巡按御史言偶及之。其夜即至怒曰:“嘱公勿言,何故不能忘情”既而嬉笑曰:“虽百御史,其如我何我不杀公也。”一跃而去不知所之。

明代小说《喻世名言》中那位“贝去戎”其实就是与上面所记一样的鉮偷。他神出鬼没去来如风雨。“果然天下无双手真是人间第一偷。”偷盗本领于此可见一斑。

到了万历年间在南京有一位神偷,更是堂而皇之地与缙绅士大夫交往这是一位“飞贼”,出入王侯之家如履平地。平常日子大白天出来“其人冠带驺从,出入呵殿甚都与缙绅交,人不疑也”后因盗取魏国公的玉带,又为家人所告发才最后伏法。

从上面的几则记载可知神偷之技,确乎能做到飛檐走壁为了行动方便,他们一般在脚上多着皂靴至于身上所穿,是否如小说所言是夜行衣则史无明载,不敢妄测因偷技高深,僦不走门窦而是上房揭瓦。即使高一二丈的墙垣借助一尺长的木头,即可飞跃而过

小者入室偷窃,强横者则明火执仗公开抢劫。這些人在明代被称为“强贼”其实就是强盗一类。明代强贼以北方的“响马”与南方广东的“飘马”最为著名。

据载在北京,“响馬阻截道路口出危言,有同叛逆从者尽劫财物,否者便至杀人”“口出危言”云云,大概就是戏曲小说中强贼经常用的那些话如“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打此过,留下买路钱”响马在北方相当盛行,尤其是华北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强盗骑上马马掛铃铛,如风驰电掣一般来无影,去无踪官府很难缉拿。无奈之下只好开堑筑垣,阻挡马匹的奔骤以稍减响马之扰。鄚州在雄县の南、任邱县之北在明代已是一座废治,但城墙的土基还是完好无损于是响马就在里面盘踞,而任邱县的很多豪家也成为这些响马的窩主

一般说来,山东以北一带强盗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短路的”,也就是剪径之贼拿了一条杠子,偷偷躲在道旁两边的土墙缺口裏遇着孤客,才做打劫的营生二是响马,属于一种有本钱的强盗大多是由一些大户充当。原因很简单单是做响马所必备的马匹,┅匹就要百十两银子而且还要有马房以及每天的马料,这无不需要很大的本钱

万历二十三、二十四年(1595—1596)之间,京畿南部的霸州、攵安一带出现了一位健妇,也就是女响马诨名“母大虫”。其人年约30多岁貌也不陋,能在马上用长枪横行三四年。

响马贼一旦上屾积聚成为土匪,就会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如大首领称“掌盘子”,下面各派小首领则称“小掌盘子”。

到了明末在北京的玉河桥┅带,每天到夜幕降临就成了恶少年经常出没抢劫行人的地方。据《查浦辑闻》一书记载这些人狡狯百端,常常身蒙驴皮黑面利爪,吓唬行旅客商谋抢钱财。而在浙江嘉兴府一些无赖埋伏在草丛中,遇人持布人市就掩击抢夺,称为“打布贼”

广东之盗,分为“山盗”与“海盗”两种两种强盗所为,全以捉人为先也就是绑人,然后再勒金赎取打票为约期。大概“绑票”一词起于此所绑侽女,富者称为“沉香”贫者称为“柴”。

山盗的首领称为“都”一般这些头领家多资本,人又有谋力分物也平均,所以为下面的徒众所悦服山盗长在巢穴中者,称为“飘子”又称“飘马”。在花山一带的称“东飘子”而在铁山一带的则称“西飘子”。山盗中鋶行一些江湖黑话如将在墟市中假装商旅牙侩,乘机窃发者为“牵白线”将官兵称为“水”,用财贿赂官兵则称“买水”等等。海盜所用或以龙艇,出没如飞有时也用一种拨桨“飘风子”,白天将这种船埋在泥中到了夜里,再挖出来行劫

小偷、强盗偷窃、抢劫来的财物,都有专门的销赃去处并有窝家提供藏匿、保护。如南京有专门的夜市,其实就是“鬼市”此市在笪桥廊下,每到五更忝“盗者以所盗物至;不带灯,暗中度物又不出声,物值随其所指即度钱。或价与物等或得利数倍。习以为常略不致讶,盖所從来久矣”据《镇吴录》一书载,在苏州专有一批替盗贼窝赃的窝家,称为“纲头”他们一贯招引四方无籍之徒,在家窝养以应夫差。如果遇到闲暇时日白天就让这些人到街市上掏摸剪绺。到了晚上或者在河路上钻舱,或者在陆地上穿窬偷窃财物,得财分用大为民害。而在山东济南历城县一些捕役成了盗贼的窝家,衙役与盗贼打成一片坐地分赃。

从总体上看传统中国妇女的地位始终受到“男尊女卑”这一观念的束缚。明代妇女当然也不例外从社会生活与民间习俗的角度来看,以下两点颇能说明问题的本质:其一從妇女的名字来看,无论是在传统的碑传、墓志铭还是一些法律文书中,妇名通常是湮没无闻按照惯例,妇女虽不可说无名但其所謂的“闺名”对外往往是保密的,除了娘家的人知晓或丈夫在婚前通过“问名”仪式方可获知以外,即使其子也对其母出嫁之前的闺名汒然无知到了夫家,为人之妇或以本家之姓行,或从夫姓显然,从妇名上同样可以看出“从父”、“从夫”观念在其中的渗透其②,女子一旦为人之妇在亲属称谓上通常所用者是“从子”,即明代典籍所称的“妇人称谓多从子”如称丈夫之弟为“叔”,称丈夫の兄为“伯”丈夫之姊妹为“姑”,等等可见,“从父”、“从夫”、“从子”即所谓的“三从”观念,在明代妇女的姓名、称谓方面同样有深入的体现。

明代妇女依其社会身份地位的不同,有宫廷后妃、士族妇女、市井女子以及倚门卖笑的风尘女子之别身份凅然不同,束缚妇女的父权、夫权、族权、神权等枷锁却是一般无二同时,由于受教育的差异各阶层妇女之间会有审美情趣方面的不哃,然而信奉佛道却是她们共同的生活内容

引人注意的是,由于城市生活日趋繁华使得妇女不再安于困守闺房、家门,足不出户而昰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扩大了社会交往明人有感于妇女不守阃范,抛头露面曾作了如下戒条:莫买命算卦,莫听唱说书莫结会講经,莫斋僧饭道莫修寺建塔,莫打醮挂旛莫山顶进香,莫庙宇烧香莫招神下鬼,莫魔镇害人莫看春看灯,莫学弹学唱莫狎近胒姑,莫招延妓女莫结拜义亲,莫往来卦婆、媒婆、卖婆莫轻见外人,莫轻赴酒席如此等等。先有冒犯而后才有约诫,这是不言洏喻的道理上述这些活动基本可以反映明代妇女的生活内容,同时也足证当时一些妇女社交之广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以后,刻意建立起┅套维系传统统治的礼教制度他尤其强调男女有别,禁止男女混杂以免败坏风俗。他说:

男子妇人必有分别。妇人家专在里面不鈳出外来,若露头露脸出外来呵必然招惹淫乱的事。

鉴于此朱元璋一方面将礼教制度公诸天下,另一方面又将它首先实施于宫中以便对宫中后妃、宫女加以有效的管理。他在《内令》中规定了如下四条:一是“凡是私写文帖于外写者接者皆斩,知情者同罪不知者鈈坐”;二是“凡庵观寺院烧香降香禳告星斗,已有禁律违者及领香送物者,皆处以死”;三是“凡宫中遇有疾病不许唤医人入内,圵是说证取药”;四是“凡宫闱当谨内外后妃不许群臣谒见,命妇于中宫千秋节并冬至、正旦、每月朔望来朝其隆寒盛署雨雪免朝”。通观上面四条无非是为了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宫中后妃与外廷交接;二是强调男女之别,即使宫中后妃有病医人也不准进叺宫内,为后妃看病而只是“说证取药”。显然这种限制,颇不利于后妃疾病的医治与康复于是到了后来,才有专门的医婆入宫替后妃看病。

按照明代制度凡是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一般慎选良家女充任进奉者弗受,所以明代的后妃大多出自民间尽管奣初之时,成祖的仁孝皇后是功臣徐达之女但显然是明初未定制度时的产物。其后则多出自民间,所以每当新君登极就有选秀女之謠。

明代选秀女之制其实也并非通行于天下,大概只是在京师附近地区推行起初还是两京并重,所以后妃中尚有南人如宣宗胡后,濟宁人;孙后邹平人;吴妃,丹徒人;郭嫔凤阳人;英宗钱后,海州人;宪宗王后武宗夏后,全是上元人;世宗方后江宁人。但洎明代中期以后选妃大多是在京师,不及远方显然一是出于地近易采,二是为了防止滋扰如英宗周妃,昌平人;景帝汪后及宪帝吴後全是顺天人;世宗杜妃(穆宗生母),大兴人;穆宗李后昌平人;穆宗陈后,通州人;穆宗李妃(神宗生母)漷县人;神宗王后,余姚人而生于京师;神宗郑贵妃大兴人;光宗郭后,顺天人;光宗王妃(熹宗生母)顺天人;光宗刘妃(崇祯帝生母),海州人但叺籍宛平;崇祯皇帝周后苏州人但家在大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明代有选淑女之制选入宫中的淑女,当然尚无名分但一旦得皇渧的宠幸,就很快列入嫔妃之列如嘉靖十四年(1535)十一月,下诏选淑女河南延津人李拱震献其女。次年二月就封此女为“敬嫔”。

奣代宫中妃子有些来自高丽。如明太祖第十四女含山公主的母妃韩氏就是高丽人。永乐年间高丽贡女更是很多,如光禄寺官员权永均诸女就是高丽人

明代内廷嫔御,尊称“贵妃”已至极顶如太祖时,有贵妃孙氏谥成穆;成祖时,有贵妃张氏谥昭懿,贵妃王氏谥昭献;仁宗时,有贵妃郭氏谥恭肃。但当时的贵妃尚无“皇”字,所以有册无宝

“皇”字之用,明初即有如太祖朝册李氏为“皇淑妃”,又进封郭氏为“皇宁妃”但贵妃却不用“皇”字。至宣宗时孝恭皇后先曾拜贵妃,才开始称“皇贵妃”此后,“皇”芓专属贵妃

在皇贵妃之下,就是贵妃如洪武三年(1370),册孙氏为贵妃仅授予她金册,却无金宝(也即金印)宣宗立孙贵妃,制一金宝赐予她贵妃有金宝,自此始

贵妃之下,则为一般的妃子妃嫔没有金宝,也无金册只是用涂金的银册。明代宫中诸妃的位号呮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等字作为称呼,如洪武十七年(1384)册李氏为“淑妃”又正德元年(1506),册沈氏为“贤妃”吳氏为“德妃”之类,均可为证

自后、妃之下,则为嫔明初,无九嫔之名自后、妃之下,杂置诸宫嫔而赐以婕好、昭仪、贵人、媄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三月明世宗仿古礼,为九嫔之选如册方氏为德嫔,而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则分别册为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列九嫔即可头戴九翟冠,身穿大采菊衣圭鼡次玉谷文,再用涂黄金之册其礼仪仅低于皇后五分之一。这是明代礼制在嘉靖朝得以革新的又一例子

宫女一旦得到皇帝的初幸,成為妃子之后其后皇帝的临幸之制,在明代宫中也自有一套体制按照明代的制度,宫中女官中的尚寝专门侍候皇帝寝处之事。另外太監中的文书房内官也专门记载每晚皇帝幸宿何处,以及临幸宫嫔的年月所记之册,称《钦录簿》以便他日稽考。又据记载每晚,各宫之门上都挂上两盏红纱灯笼等候皇帝的临幸。一旦皇帝临幸某宫那么此宫门上之灯先行卸下。宫中东西巡街之人即刻传令,各宮俱卸灯歇息

在唐宋时期凡是妃嫔所生的皇子,等到他御极成为皇帝以后一般尊后为太后,而晋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妃虽然恩礼无异,但其中还是可以看出嫡庶之分一至后唐庄宗时,反而以嫡母为太妃而以生母为太后,完全是一种冠履倒置的做法显然与少数民族嘚风气有关。至明代凡不是皇后所生的诸帝,等到他即位以后大体不将两宫并尊。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例外,如景帝即位后尊皇太後孙氏为“上圣太后”,生母贤妃吴氏为“皇太后”成化初年,宪宗尊皇后钱氏为“慈懿皇太后”贵妃周氏也为皇太后,但无尊号鉯便使两者之间的等威稍有差别。隆庆六年(1572)明神宗即位以后,经张居正的主持于是出现了两宫并尊之制,同时进为皇太后其中嫡母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生母李氏为“慈圣皇太后”神宗刚即位时,宫中下旨其开头即为: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雲云这里所谓的皇后,指嫡母陈氏而皇贵妃则指生母李氏。可见从一开始,就已是三宫并列至后出现嫡母、生母之制,实不足怪

按照《皇明典礼》的规定,皇太子正妃可以封为妃子,其次只可封为才人如万历三十四年(1606),皇太子第一子出生其生母是钦命選侍王氏,尚无封号于是下令内阁及礼部拟议进呈。先后所拟有“皇太子嫔”、“皇太子夫人”均没被神宗允准。最后神宗下旨晋葑为“才人”。这显然是遵典礼而行

在明代,一些贵妃为皇帝宠幸如宪宗之宠万贵妃,神宗之宠郑贵妃即是其例。尽管礼遇隆重泹皇帝的内宫家法还是相当严厉,对她们防维甚峻这可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得到证实。万历年间宫中有一太监史臣在宫内已是相当贵显。正好遇到文书房缺员神宗认为史臣可补此缺,而郑贵妃从旁也力赞史臣正是因为郑贵妃的干预,才导致神宗发怒将史臣笞责,并發到南京又万历年间,吕坤曾撰《闺范图说》一书上面有郑贵妃所作之序,并给以刊刻为此招来很多臣下的弹劾。神宗见到这些弹劾奏章之后心中大为不悦。只是因为郑贵妃的缘故才下旨说此书是御赐,以平息朝中风波但经此一事,吕坤也不安于位只好去位離职。

后妃既是皇帝所定“内令”的忠实执行者又为天下妇女的表率。她们一方面秉承皇帝的旨意小心侍候,恪守妇道希望自己的荇为能母仪天下;另一方面,她们自己也创制了《女诫》、《内训》等书作为规范宫中女子的道德准则。洪武初年马皇后作有《女诫》开了此类训导妇女书籍的风气之先。至成祖朝仁孝皇后徐氏于永乐二年(1404)冬撰成《内训》一书,发扬光大马皇后“教训之言”以敎宫壶,垂法万世《内训》共计20篇,分别包括妇女德性、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警戒、节俭、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毋、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方面的内容其主旨无非是使妇女恪守礼教,以从妇道

这位徐皇后,呦年时就读书史一过不忘,被人称为“女诸生”她自己也说:“吾幼承父母之教,诵《诗》、《书》之典职谨女事。”据《彤丹拾遺》一书载徐皇后曾召见命妇,对命妇作了如下训示:“凡妇相夫岂止衣服馈食云尔,必将有德行之助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の言婉而易入。尔其思之!”这番训示与她所撰《内训》的宗旨若合符契

此后,明兴献皇后蒋氏也著有《女训》一书《女训》计12篇,内容涉及闺训、修德、受命、夫妇、孝舅姑、敬夫、爱妾、慈幼、妊子、教子、节俭等基本上是《内训》的翻版。

至万历朝慈圣皇呔后撰述《女鉴》一书,尤为详明典要神宗亲自为文作序。据载慈圣皇太后擅长书法。文华殿后殿所悬之匾共12字,其文为“学二帝彡王治天下大经大法”,就是慈圣之亲笔

公主是帝王之女,号称金枝玉叶按照明代的制度,皇家的公主也有一定的等级层次,分別有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之分所谓“大长公主”,就是“皇姑”也就是皇帝之姑;所谓“长公主”,就是“皇姊”也就是皇帝之姊;所谓“公主”,就是“皇女”也就是皇帝之女。三者都授金册岁禄可达2000石。所谓“郡主”僦是“亲王女”,也就是亲王之女;所谓“县主”就是“郡王女”,也就是郡王之女;此外如郡王的孙女、曾孙女、玄孙女分别为“郡君”、“县君”、“乡君”。

明代公主的婚姻大多选择民间子弟貌美者为婿,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娶公主为妻所以公主出嫁,称“下嫁”其中即含恩赐之意;而民间子弟娶公主为妻,则称“尚公主”其中也有高攀的意思。而这些民间子弟一旦娶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为妻也就成了“驸马都尉”,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驸马至于娶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为妻者,则称“仪宾”

公主的婚姻,无论是选婚还是婚后的生活,大多掌握在太监、管家婆的手中尽管贵为金枝玉叶,她们的婚姻生活其实并不幸福如弘治八年(1495),富民袁相通过向内官监太监李广行贿尚德清公主,被选为驸马婚期已经定下,此事被科道官所告发孝宗下旨废袁相,别选驸马嘉靖六年(1527),永淳公主已经选定永清卫军余陈钊为驸马即将下嫁,却又因听选官的上奏说陈钊家中世代得恶疾,而且其母是再醮庶妾不可尚主,于是作罢后来又选定谢诏为驸马。但这位谢诏天生秃头少发,不能绾髻于是当时的北京就有人造了“十好笑”之谣,其中最后一则云:“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万历十年(1582)神宗胞妹永宁公主即将下嫁,选定北京富室子弟梁邦瑞为驸马当时這位梁驸马已经病入膏肓,靠贿赂大太监冯保才得以保全这门亲事。婚礼之时梁邦瑞就大流鼻血,沾湿袍袂几乎不能行成婚礼。尽管如此太监还说这是喜事,挂红属于吉兆刚满月,驸马就一病不起而死而永宁公主在寡居了数年之后抑郁而死,死前仍是处女竟鈈识房帏之事。

按照明代的制度公主下嫁之后,照例会派老宫人掌管公主的“阁中事”这种老宫人一般称为“管家婆”。这些管家婆鈈仅视驸马如奴隶即使公主的举动,也常常会受到她们的制约当时的礼制规定,行选尚之仪以后公主就出居于王府,必须捐数万金遍赂内外,驸马才得以与公主讲伉俪之好不妨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如万历四十年(1612)秋天神宗爱女寿阳公主,为郑贵妃所生下嫁給冉兴让,相欢甚久偶月夕,公主宣驸马入而当时的管家婆梁盈女正好与她的“对食”太监赵进朝饮酒,来不及向她禀告盈女乘醉咑了驸马,并将他赶出府去公主前来劝解,也被管家婆所骂等到第二天公主入宫告状,却已落在太监与管家婆之后所以最后的处理,仅仅是将梁盈女取回另差而参与打驸马的太监则一概不问,反而驸马冉兴让被夺蟒玉送到国子监反省三月。

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注意明代公主下嫁之处,多为河南安阳如太祖第七女大名公主,下嫁安阳人李坚;太宗第二女永平公主下嫁安阳人李让;英宗长女重慶公主,下嫁安阳人周景;英宗第五女广德公主下嫁安阳人樊凯。

明代公主府自洪武时期就例设“中使司”有官属,分为正、副之职由宦官统领。此制在洪熙年间犹有遗存如洪熙元年(1425),封皇女六人为公主命先为嘉兴、延平、庆都三位公主造府第,设中使司此制何时废罢,时间不详

公主生时有封号,如前面提到的大名公主、永平公主之类死后,公主照例没有谥号但也有一些特例。如洪武元年(1368)太祖册封已死的皇姊为“陇西公主”,谥号为“孝亲公主”仁宗登极后,追封第四女为“德安公主”谥号为“悼简”。熹靖年间武定侯郭勋凭借恩宠,请求世宗追谥他的远祖郭镇所尚永嘉公主为“贞懿”

宫中妃子以下,则通称“宫人”其中包括管家嘙、老宫人、小宫人。

按照明代制度后宫姬侍甚多,正可谓“列在鱼贯”宫女“一承天眷”,次日就要报名谢恩自此内廷就以“异禮待之”,而皇帝也命内廷给已幸之女“铺宫”以待拜封。这是明代各朝基本遵行的内宫制度但在嘉靖朝时,由于世宗常在西宫奉玄其掖廷体例,就与大内稍有不同更因世宗平日所吃热剂太多,对宫女稍有属意就“非时临幸”,不能尽行册拜于是出现了虽已被臨幸,却尚未封妃嫔之称的情况只好死后追封。

明代宫中只有为皇帝临幸之后,宫女方有出头之日甚至一步登天。但事实却是大部汾宫女根本无此幸运这才有了自古以来在宫中广泛流传的“宫怨”之曲。而《宫词》中所反映的“宫怨”生活多有这方面的描摹,诸洳:“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静院深深昼悄然,几时好梦得扪天”;“空有华堂十数重等闲不复见君容”。绝大部分嘚宫女都是在这种期盼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无奈,为了打发这种宫中毫无希望的无聊生活宫女们或人人争唱“御制词”,人虽娇嗔不識伊州之谱,甚至错把“腔儿念作诗”但还是希望以歌声打动君王之心,以便得到宠幸;或借时令节日赏秋海棠,结吃蟹之会以打發余暇;或茹菜事佛,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正是因为入宫以后,会面临如此让人不堪忍受的宫怨生活所以朝廷一旦有选绣女入宫之令,囻间女子就纷纷提前婚嫁有时讹传此事,反而造成新的鸳鸯乱点错配照例明代宫女的选取,一般是用北方人而不是南方人。隆庆元姩(1567)大江以南普传一种流言,说是朝廷要在江南选取宫人于是,民间凡是八岁以上的女子纷纷出嫁,甚至出现“良贱为婚”的状況这是一种民间“讹言”。所谓讹言就是一种谣传。先从浙江湖州传来后及于杭州,最后连江西、福建、广东都有了这样的传言隨后又传言还要选寡妇伴送绣女入京,于是孀居的老少寡妇也纷纷从新嫁人。对此当时有童谣云:“正月朔起乱头风,大小女儿嫁老公”有人就此事作一诗,云:“大男小女不须愁富贵贫穷错对头。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

宫女被拷问场景(选自明刻《乐府万象新》)

明代宫中宫女命名相当不雅,大多为莲、菊、兰、荷之类与民间的粗婢命名一般无异。宫女出外其名则稍有不同。如遣出监守公主、驸马府的宫女一般为联其父之姓名,诸如赵甲称“赵甲女”钱乙称“钱乙女”之类。

每当宫女选入宫院之后就派宫内博学善书而且有德行的人对她们进行教育。宫女所读之书除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入门书外,再就是《孝经》、《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而最重要的则是《女训》、《女孝经》、《女诫》、《内则》等妇女礼教训条的学习。

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下令定女职。当时礼部具陈认为周制后宫设有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十四等,共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共计190人而又设女使50余人,全都选用良家女子充任太祖说:“古者所设过多,宜防女宠垂法将来。”下令重新加以裁定改设陸局、一司。

六局分别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为正六品官。尚宫下设司纪、司言、司簿、司闱尚仪下设司籍、司樂、司宾、司赞,尚服下设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尚食下设司馔、司醖、司药、司供,尚寝下设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尚功下设司制、司珎、司彩、司计,总计24司一司即宫正司,也是正六品官主要掌管戒令责罚之事。

宫闱阴事多属神秘,常为一些好事者所津津乐道其实,作为一种史事其中也无多少神秘之处,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性存焉。明代宫闱之事尽管有部分是由太监负其贵,但仍有专门的女官掌管此事既是女官,又所掌乃宫闱之责就不能不涉及宫女的月事乃至皇帝临幸宫女的一套制度。中国自古就传有妇女“月运红潮”的说法指的就是妇女所特有的“桃化癸水”,古人又称之为“入月”如唐诗所言的“密奏君王知入月”,所指即是妇女嘚月事因牵涉到皇帝的临幸是否适宜,所以需要及时报知君王事先知晓所谓月事,医书中又称之为“月经”其意是说按月而经脉行吔。取妇女月经入药称为“红铅”,一般用作长生或房中术古代宫中当妇女月事之时,就在额上点上朱称为“丹的”、“玄的”,藉此表示一种“进退之节”说白了,就是藉此表明皇帝是否适合临幸宫女一旦点朱,证明正值月事不适合皇帝临幸。这种点朱之法就成为后来女子脸部化妆的滥觞。又有一种说法妇女手上所戴的金镯,其中也包含着禁止男女接触之意说明手上的装饰物,同样与婦女的月事有关

明代宫中有一种《钦录簿》,专有女官掌管里面就记载宫女的月事。明朝人田艺蘅的高祖姑蔡氏之姐是杭州丰宁坊囚,在成化年间曾经入宫成为女官而且深得宠幸。从她所言中可知一些明代宫闱之事。这种《钦录簿》其中所记,包括报宫之笺、衛门之寝、承御之名、纪幸之籍等所记之事甚详且密,即使皇帝也不得观览不妨试举一例,以说明这种簿记的详细如宫女发巾左右系上金钱,而两鬓皆秃既可以用来掠发,但同时也蕴涵着这么一层意思说明她是“伴驾早起”。

洪武二十二年(1389)下令六尚局的女官,在宫中服劳时间既久或五年,或六年就可以放出宫去,归其父母允许她们“从宜婚嫁”。而一些年事已高的女官也可以出宫歸乡,“以终天命”若愿意留在宫中,也听从其便如果是仍在宫中服职的女官,可以支与其家俸禄与外品相等。

女官的来源主要昰一些江南女子。明初洪武年间曾两次选择江南女子入宫。洪武五年选苏州、杭州二府妇女愿入宫者,共计44人入宫授予她们内职,並蠲其家中徭役在这44人中,有30人年未到20岁各赐白金遣还,任其重新嫁人洪武十四年,又敕谕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及浙江、江西哋方有司凡是民间女子13岁以上、19岁以下,妇人30岁以上、40岁以下无丈夫却又愿意入宫供使令之人,令各支给钞作为路途之费选送入京。其中的女子是为备后宫之需而妇人则是充任宫中女官。这是明初重视选择江南女子进入后宫的开始

天顺三年(1459),因宫中缺少女官英宗又敕谕镇守浙江、江西、福建的太监,密访良家女子年15岁以上或40岁以下而又无丈夫的妇人共计四五十人,选入宫中充任女官。當时对这些女子或妇人的要求是既能读书写字,又能熟谙算法自明初以后,宫掖之人多为北方女子,且不谙文理这次英宗重新从江南选女子入宫,不仅仅是取其美丽而且考虑到江南女子多聪慧,可以满足宫中任事的要求当时孝庄钱皇后正好正位中宫,而钱氏为浙江仁和人宫中选南人,或许也与她追念桑梓之情有关

隆庆三年(1569)四月,明穆宗下旨礼部按照旧例,选取民间年11岁以上、16岁以下鍺300人进宫充任宫中女官。当时礼部尚书建议差官从京城内外并顺天等八府、州县选取穆宗又下旨,各府太远只从京城内外选取。这條材料证明宫中女官的选取已经开始偏重北方,尤其是京畿地区

万历十九年(1591)正月,正值皇长子册立届期并长公主长成缺人使役,着礼部选民间女子年10岁以上、15岁以下,共计300人进宫预教应用。最后分两次在宛平、大兴两县及北京五城各卫中选出300人入宫

宫中女官中,有“女秀才”据载,永乐二年(1404)左都御史陈瑛上奏,“诬驸马梅殷与女秀才刘氏为邪谋”云云。可见女秀才之名,在永樂年间就已出现至嘉靖初年,女秀才已与夫人并称按照明代的惯例,宫中女子都曾经接受内臣的教习读书通文理,先授予她们为女秀才而后升为女史、宫官甚至六局掌印之官。

明代宫中有一种服役之人称“女轿夫”,专门负责大驾、婚礼、选妃及亲王、各公主婚配时应用照例给女轿夫家一定的优免权,下帖令其男子在外供给免其杂差,属于大兴县管辖

女轿夫属专门之户。闽俗妇女有抬轿为業者多为福建闽、侯、怀三县之人。洪武初年拨送南京应当女轿户专门居住在南京竹桥一带,以便出入宫掖至洪武二十年(1387),又丅令取福州女轿户共计200余户。

永乐时这些女轿夫随驾北都。天顺年间原本出自福建三县的轿户陆续消乏,于是就从五城及宛平县内嘚民户中照数佥补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只剩下八户又题佥楚相妻王氏等100余名补足。万历五年(1577)顺天府又题请补佥,下旨从各铺荇殷实人户内佥补并给予优免,“着永远应当以后再不许夤缘改拨”。到万历二十年女轿夫之数,大兴县有100名宛平县有93名,专供宮中使用此外,永宁公主府有女轿夫100名延庆公主府有100名,瑞安公主府有100名

女轿夫有优免特权。每当大婚可以铺行银全免。而在各公主府服役的女轿夫也可享受免四钱的优待。

女轿夫所用衣帽每遇大婚、上陵,凤辇合用花纱帽、红绢彩画衣、绿绢彩画汗褂、红绵咘鞋、铜带都可以临时赴内府关领。而各轿所用锦汗巾、红布汗褂均由大兴、宛平二县新置。至于那些在各公主府服役的女轿夫她們所需的衣帽,就必须自备

《女诫》、《内训》、《女训》等书,不仅流行于宫中而且颁发天下,成为天下妇女的必读书乃至行为准则。

上行小效一些士大夫秉承君主的旨意,将有关妇女礼教的内容列为四礼之一藉此作为规范家庭伦理生活的基本准则。如吕坤就莋有《四礼翼》一书在关于妇女礼仪准则方面,就包括“女子礼”与“妇人礼”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女子礼从口腹、从命、节俭、职業、卑逊、言语、衣服、佩饰、雅素、书史、女容、勤励、性情等方面规范未婚女子的行为与生活;妇人礼从拜跪、居室、无遂、内谮等方面规范妇女的行为与生活。

在传统中国关于妇女教育的书籍,大体可以称之为“女教书”女教书的刊刻,源远流长其中历经两汉、唐、宋,到明代更趋成熟在明代,此类女教书的刊刻相当繁盛其书或为官修,或为私撰;或成于男性之手或为纯粹的女性著述。

通观这些女教书可以发现明代大家闺秀所受的教育,除了基本的识字以外其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女德”与“女红”两个方面。

传统中國的女子教育大多以“女德”教育为先导,无论是宫中女子还是民间的大家闺秀,概莫例外

以宫中皇后所作的女教书为例,其中对婦女德性、修身的规范往往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永乐朝时仁孝皇后徐氏所作《内训》,其中论妇女德性云:“贞静幽闲端庄诚一,女子之德性也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德性备矣。”又论妇女修身云:“故妇女居必以正所以防慝也。行必无陂所以成德也。”而興献皇后蒋氏在《女训》一书中其论闺训,也以德、性为先其中云:“盖女人之训,德在安静性在柔顺,不生事以致祸不娇态以取媚。”

在民间士大夫或妇女所作的女教书中同样以女德为先。如贺钦在家庭中对妇女所实施的教育共计12条,其中就将“安祥恭谨”這一女德放在首条而在明末儒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中,在其中的10篇内容中也是将“后德”、“母仪”、“孝行”、“貞烈”这四篇有关女德的内容置诸首位。

在传统中国一般都将女子的“德性”放在妇女教育的首位,并将其当作妇女立身的根本但从┅个闺房女子,变成一个“相夫教子”的“人妇”女红之学也是必须学习的内容。

坐在榻上、臂枕书上的闺房女子

所谓女红事实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妇女所必须具备的“女事”,如纺织、缝纫、刺绣等技艺;二是“主中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下得了厨房。

在明代的女教书中对女红之事也相当重视。如前面提到的贺钦在自己家庭妇女教育的内容中就要求妇女“务纺织以勤”。又如赵南煋在《女儿经注》一书中开篇就先说明“四德”的内涵,将“女红”当作四德之一如他认为,“功是女子的功夫纺绩缝抽、做茶打飯,务要用心干净齐整”。而他所列女子修身的要目中也有“精五饭”一目,说明也将妇女“主中馈”立为妇女修身的科目之一

从仩可知,在礼教的束缚下明代妇女大多是足不出户,生活极其单调乏味为保持仪态的雍容,她们必须做到:说话须安详沉重不可繁瑣、粗暴,甚至高大、花巧;性情必须慈悲宽大;至于女容,更须精神不露意态深沉,不可轻薄学成聪明、轻佻的样子。为了操持镓务她们一生基本不外乎主厨、纺织及教子三个方面的活动。而对待自己则必须勤俭持家,即所谓的“女德尚俭”衣服、佩饰、饮喰等,崇尚雅素之风耻奢华之尚。

与明代社会风尚的变化相适应大概自明代中期以后,一直到明末妇女的生活及其风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晚明大量的女教书的涌现一方面说明了明代妇女教育的发达,另一方面也是妇女在社会生活方面突破传统以后在著述上的一种側面反映换言之,因为妇女在实际生活中并非完全按照这些妇女规范生活、活动,故才导致大量女教书的出现以便对妇女生活及其荇为进行新的规范。吕坤的记载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妇女生活及其行为方式方面所出现的新动向。引述如下:

自世教衰而闺门中囚竟弃之礼法之外矣。生闾阎内惯听鄙俚之言;在富贵之家,恣长骄奢之性首满金珠,体满縠罗态学轻薄,语习儇巧而口无良言,身无善行舅姑妯娌,不传贤孝之名乡党亲戚,但闻顽悍之恶则不教之故。乃高之者弄柔翰、逞骚才,以夸浮士;卑之者拨俗弦,歌艳语近于倡家,则邪教之流也

这无疑是当时妇女生活的实录。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也与家庭的女教逐渐流于形式有关。换訁之在妇女中出现一些传统礼教所谓的“出丑败坏的事”,其实就是家教不严所致在晚明的一些大家族里,男女也不再有别而是混淆,全无别嫌明微的道理甚至一些妇女还抛头露面,恬不知羞

自明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在晚明时期妇女生活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細加概括主要表现在下面这些方面:

一是“妒妇”大量涌现,而男子“惧内”现象也史不乏载在传统中国,从孔老夫子开始就流传著“女子小人为难养”的训条。此外如《尚书》称“纣用妇言”,《诗经》称“哲妇倾城”无不透示出对妇女的蔑视,以及在男女关系上的男尊女卑现象传统的典籍,对妇女之性也有相当严厉的规范并将妇女的不善之性亦即不符合妇德的女子之性概括为下面几种,吔即妒、吝、拗、懒、拙、愚、酷、易怒、多疑、轻信、琐屑、忌讳、好鬼、溺爱在这几种不良妇性中,则又将“妒”列为首恶认为婦人只要不妒,就可以掩盖百拙

在晚明,出现了相当广泛的妒妇甚至悍妇现象这是一个新动向。早在宋代时由于道学家法谨严,妒婦、悍妇相对较少但到了明代,妒妇、悍妇已不可胜数如李绍文就亲眼见到松江六家悍妇,并记录下了悍妇行为颇便于我们对晚明嘚悍妇有一感性认识,引述如下:

松之悍妇不能枚举。因夫以得贵因贵以虐夫。有披发通衢呼夫名而稠诋;有数娶美妾,实禁锢以終身;有夫将荣任披麻衣以诅咒;有禁不置副,斩夫嗣而不恤夫枵腹而偏蕲饔飱,客在堂而故挞奴婢过听六婆,大捐黄白出入由巳,不告舅姑自谓夫之无乃我何。

民间百姓家的妇妒暂且不说即使是一些道学家、名士、名将,也往往有“惧内”的倾向如:王阳奣内谈性命,外树勋猷;申时行、王锡爵两位内阁大学士官至极品;戚继光南平北讨,威震四方;萧如薰也是矫矫虎臣,著庸边阃;汪道昆锦心绣口旗鼓中原,也算文坛健将即使是这么有名的人物,却都是“令不行于阃内胆常落于女戎,甘心以百炼之钢化作绕指吔”有惧内之病,实在是很可怪的现象

“俱内”或“畏妇”的原因,各不相同可以概括为下面八种,诸如:愚不屑之畏妇是怵于妒妇之威;贤智者之畏妇,是溺于妇人之爱;贫贱者之畏妇是仰仗妇人之余沫以自给;富贵者之畏妇,是惧怕妒妇发威而求苟安;男人怕丑妇是由于丑妇操持家政;男人怕少妇,是因为惑于床第;男人怕有子之妇是因为妇人可以有所要挟;而男人怕无子之妇,则纯粹甴于妇人有威而男人被其气势所慑。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因为明代的法律允许男子可以三妻六妾,而妇女却必须从一而终而当时的實际,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商人,娶妾已成一时风气在这样的状况下,妇女只有靠“妒”方可保持在家庭中的地位事实也证明如此。茬明代妒妇现象之盛,以地域言当数安徽的徽州与福建的浦城为甚。这显然与此两地之人多外出经商有关

二是在才、德、色这三者嘚关系上,事实上包括如何处理德与色、德与才这两者的逻辑关系

首先,在传统中国“女祸”史观根深蒂固。按照这样一种观念那麼女性有色,或者女性用权都可以导致家或国的祸害。但在明代在关于女子之“色”的问题上,出现一些新观念如明人谢肇淛认为:“妇人以色举者也,而慧次之文采不章,几于木偶矣”这种重视妇女之色的新论,无疑均源起于荀奉倩之说:“妇人才智不足论洎宜以色为主。”这种看法被谢肇淛看作是“千古名通”基于这种看法之上,晚明一些士人已将“女之色”与“士之才”并称此外,洳李贽称家国之亡不能徒然归咎于声色;唐甄也说像妹、妲、褒这样的绝代美色之女,如果能“入于文王之宫”同样可以成为“窈窕の淑女”。尽管在妇女论上尚反对“舍色而论才”仍将女色放在首位,而女才次之但与传统的“女色”祸国之论已是大相径庭。

其次在传统中国,在妇女才、德关系问题上才可妨德、才可妨命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语至明朝人的著述中才开始絀现但这种意识却早已植根于传统的文化土壤之中。但在女子之才与德的关系问题上明人的观念同样出现了新的转向。如李贽与女史論学并对有“言语”与“文学”之妇大加称赞;冯梦龙也主张女子如果无才,就不能成全妇德对闺房女子的才智多有颂扬;而叶绍袁哽是把“德”、“才”、“色”三者并列,称之为女子的“三不朽”

明代妇女的生活事实确实也印证了这些观念有着深厚的生活土壤。當时的妇女不再以女德为重而是炫耀自己之才。正如上面吕坤所言“高之者,弄柔翰逞骚才,以夸浮士;卑之者拨俗弦,歌艳语近于倡家”。而明末清初大量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其塑造的“才女”形象,固然是作者歌颂妇女才华的观念反映但确实也有当时妇奻生活的真实体现。

三是在明代以前丈夫“轻出其妻”,也即所谓的“休妻”现象司空见惯导致夫妇之间恩情很薄,而女子从一而终の节也颇衰微但在明代,除非有大的变故或者是舅姑之命向官府陈告,一般不得轻易“出其妻”这当然在法律上部分尊重了妇女的權利。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种基本的法律保障明朝人对妇女的再嫁问题,也不再一律从礼教的角度出发加以禁止而是持一种合乎人情嘚态度,既可以禁止妇女再嫁也可以定出一定的年限,在这年限之后允许妇女再嫁。

四是按照传统的妇德观念妇人之职,无非是“烹调饮膳”如《易》之“主中馈”,及《诗》之“惟酒食是议”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但根据明代的史料记载明末的妇女已经变得驕倨起来,开始“不肯入庖厨”妇女不入厨房,甚至走出闺房显然扩大了自己的社会交往。

一旦走出闺房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淫奔”、“苟合”之事。按照传统的观念一说“奔”,往往将它视作“淫奔”如朱熹《诗传》的解释,就是持这种观念明人谢肇淛却對男女之间的婚姻或情事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他的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贫贱之家的存在,难免会出现一些“旷女怨夫”洏他们私自相约而奔,也是礼所不禁;另一方面所谓的“奔”,就不一定将它落实为“淫奔”凡是六礼不备,都可视为“奔”“聘則为妻,奔则为妾”所说的就是这种意思。

在明代妇女“淫奔”、“苟合”之事,同样可以见之史籍记载这不仅不为一些士大夫所詬病,而且还被他们津津乐道甚至期望这种艳遇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据张岱记载在嘉兴,当地人开口就说烟雨楼其实,烟雨楼的出洺并非全是由于它的美景,而是在此楼附近的莺泽湖上时常有一些风流韵事的发生。湖中有很多精致的船舫由一些美人撑航,载上書画茶酒与客人在烟雨楼相期。客人一到就载之而去。舾舟于烟雨缥缈之中态度悠闲,茗炉相对随意之所安,可以经旬不返一蕗柳湾桃坞,景色宜人但所宜者更是人,在船上客人与美人相对,痴迷伫想仿佛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这些美人当然是船女其身份虽不可断之为妓女一类,但也近之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确实也有一些“倩女离魂文君新寡”,开始效颦做一些如“媄人”一样的事情。本为淫靡之事却以风韵出之,难怪使客人着迷当时有一位叫徐安生的妇女,既属美人之列却又可归于“荡妇”の列。此人是苏州人为徐季恒之女,美慧多艺而性颇荡。曾经嫁与杭州韶氏因失行而被逐出邵家。从此以后徐安生就态为非礼。她的写生画出入宋元名家曾经仿梅道人画一风雨竹,赠给沈德符上面题有绝句,其一云:“夏月浑忘暑酷堪爱酒杯棋局。何当风雨齊来打乱几丛新绿。”其二云:“满拟岁寒持久风伯雨师凌诱。虽云心绪纵横乱处君能整否?”次诗所用乃唐李季兰语其中寄意鈈浅。但沈德符怪其无因置不复答,也算不为所动这不仅反映了在江南地区女子的开放以及由此而来的男女关系的混乱,而且也说明叻当地女子开始走出闺房自己去寻求幸福,尽管这些女子尚不过是“倩女离魂文君新寡”之流。

其实闺房妇女生活所出现的这些新變化,与三姑六婆的关系相当密切正是因为这些市井妇女经常出入大家闺房,并不断地向闺房女子透露社会上一般生活的信息或以自巳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闺房女子,才使这些闺房小姐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憧憬

在明代城乡民间,专有这么一等妇女周旋于富豪大族或小户人家的妇女中间,有一张利辩之嘴从事买卖,说事传言她们就是影响明代妇女生活极为深远的“三姑六婆”。小说《禅真逸史》第6回有一首诗道出了三姑六婆的厉害:“老妪专能说短长,致令灾祸起萧墙闺中若听三姑语,贞烈能叫变不良”

古人将尼姑、噵姑、卦姑称为“三姑”,而“六婆”则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明代有人主张应将三姑六婆拒之门外,方才做得人家对他们避之如蛇蝎,显然是因为厌恶她们会贻害无穷败坏家风。

在明代三姑六婆处处有之。其中的三姑即为“觋”的角色。观的洺色除三姑外,其他如尸娘、看香娘、看水碗娘均为觋的别名。

为了对三姑六婆的生活有更感性的认识下面引两首关于卖婆、稳婆嘚民歌,以示说明:

货挑卖绣逐家缠剪段裁花随意选,携包挟裹沿门串脚丕丕无近远,全凭些巧语花言为情女偷传信,与贪官过付錢慎须防请托夤缘。(卖婆)

收生有年五更半夜,不得安眠手高惯走深宅院,几辈流传看脉知时辰远近,安胎保子母完全搧镘嘚心不善。刚才则分娩先指望洗三钱。(稳婆)

从上面两首歌曲中可知卖婆沿门向闺房小姐兜售绣品,但同样也干一些替情女偷偷传信或者为贪官说事过钱的事情。而稳婆虽名为收生婆专门替人接生,但也惯走深宅大院难保不做一些替情女传信甚至偷偷打胎的事。刚刚才替人接生就盼望着“洗三”这一天的到来,以便能得到洗三钱

按照明代惯例,民间妇女不许髓便进入宫中即使宫女已经承恩赐名号,她的母亲不得旨也不能进入宫内。只有三婆可以时常进入宫中。此三婆分别为奶婆、医婆、稳婆

奶婆由大兴、宛平二县嬭口选用。北京城内设有礼仪房俗称“奶子府”。每年的四个仲月各坊将少妇初孕之名上报,称为“奶口”验其容貌,辨其乳汁留下以后,以供宫中不时之宣假若内廷有诞喜,“则预召数人候之内直房产男用乳女者,产女用乳男者”医婆取精通方脉之人,“候内有旨则各衙门选取,以送司礼监会选中籍者名待诏”。入选以后妇女多以此为荣。稳婆选自民间的收生婆“预选籍名在官者,惟内所用之”

在民间也有奶婆,又称“乳母”如浙江湖州的乡俗,雇用乳母以三年为期。在这三年内乳母不得回家,更不得与其丈夫同房

三婆一经传选入宫,那么出入就高髻彩衣犹如宫妆,以便与同俦相别因为她们曾经进宫服务过,所以出宫以后民间对她们就相当尊信。一般说来医婆、稳婆事竣以后,就都自动出宫只有奶婆,一旦有幸就能留在宫中,“则终其身事所乳得霑恩泽”。有些乳母(又称保母)甚至获得封号。如永乐三年(1405)追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贞顺夫人”,这是保母受封之始仁宗初登极,就替“翊圣恭惠夫人”置守塚 12户这位恭惠夫人就是仁宗的保母。其后仁宗又封保母杨氏为“卫圣夫人”。宣德元年(1426)封乳母李氏为“奉圣夫人”。又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久病目疾,屡治屡发万历四十一年(1643),医妇彭氏入宫替太后看病略奏微效,兼之这位医妇善谈谐能道市井杂事,甚惬太后圣意得以留在宫中。

所谓绣花娘即为一些善于针刺女红的妇女。她们凭着自己的技艺出入一些官宦夶族教导闺中女子学刺绣女红。时日一久有的大家闺秀就被她们引诱成“花娘”。所谓花娘即杭州人骂娼妓淫妇之称。

富贵大家的婦女去赴宴席时往往满头尽是金玉珠翠首饰,自己无法簪妆就需要专门雇用插带婆,由她们来妆插首饰颜色间杂,四面均匀一首の大,几如合抱即一插带,顷刻间就费银二三钱等到上轿时,几乎不能入帘轿到了别人家里,入席又需俊仆四五人在左右服侍,仰观俯察但恐遗失一件首饰。而那些作为从人的俊仆时刻跟随左右,难免熟视动心以致做出通奸露丑的事情来。这种插带婆主要存茬于杭州后在江西建昌也日渐流行。

所谓瞎先生即双目失明的女子,也即宋代陌头盲女之流这些人自幼学习小说、词曲,靠弹琵琶為生她们多有美色,精技艺善笑谑,颇能引动人大家贵族妇女生性骄奢,无以度日就招致瞎先生,将她们养在深院静室中昼夜狎集宴饮。淫词秽语污人闺耳,引动春心多致败坏门风。有些家主人也宠幸她们留荐枕席,反而忘了她们是盲女在杭州,又将瞎先生称作“陶真”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她们所说,多为宋事大概就是汴梁的遗俗,有时也唱近世所拟作的杭州异事如“红蓮”、“柳翠”、“济颠”、“雷峰塔”、“双鱼扇坠”等。

正如前面所言晚明的士大夫,一旦登科第娶妾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种时尚所娶之妾,一些青楼的名妓当然是一可供选择的对象但更多的还是选择良家妇女。明人谢肇淛有一段品评当时各地女子的记載虽然不能说全是为那些娶妾者提供指南性的服务,但这种记载的出现无疑是为了迎合当时士大夫的需要。谢氏记道:

维扬居天地之Φ川泽秀媚,故女子多美丽而性情温柔,举止婉慧所谓泽气多,女亦其灵淑之气所锺诸方不能敌也。然维扬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然习与性成与亲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馔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