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不算饭,女人不算人,女人不算人。是什么意思?

一碗面条可以占卜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你信不信?
一碗面条可以占卜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你信不信?
何哥看天下
一碗面条可以占卜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你信不信?用一碗面条就可以占卜出一个女子未来的幸福,这不是什么神奇的法术,而是一个曾经长期真实存在的民俗。华亭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中国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擅长做面食的特点,在华亭这个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居家的,还是外出的游子,一碗筋道、酸辣鲜香的华亭“长面”,永远是最舒服的美食和对家乡最缠绵的牵挂。华亭“长面”的滋味,渗透到了华亭乡土风情的各个角落:家里小孩出生,坐月子的女人必吃“长面”,但要求面条更细、滋味淡雅,既是身体恢复的营养需要,也有对新生命的悠远祝福。新媳妇娶回家的第一天下午,新人和前来帮忙、贺喜的人必定要吃一碗“长面”,这碗面叫“下马面”。华亭是个山区,那种八抬大轿的场面在沟沟坎坎众多的华亭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所以过去的新媳妇都是用马、驴驮回来的,脚沾了夫家的土,就是夫家的人,一碗热气腾腾的“下马面”,既是对迎亲、帮忙、贺喜人群的犒劳,也寓意新媳妇从此会像长长的面条一样,在新的土地上生新根、发新芽,开枝散叶,花繁果硕。老人过寿吃的面叫长寿面,这个各地都有,不必细说。就连大年初一,其余地方的饮食传统是吃饺子或者其他宴席,但传统的华亭人一定要吃“长面”,寓意新的一年细水长流,好运连绵……一碗面条,对于华亭人的重要可见一斑。但对于华亭女子,一碗面条对她们的意义绝不仅是美食、文化,而是意味着人生价值和终身幸福。当然,现在的华亭女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走南闯北打天下,凭借的是各种过人的本事,已经很少有人会做地道的华亭“长面”,甚至会做饭的女子都为数不多。但在过去,一个不会做“长面”,甚至不会做饭的女子,在华亭人眼里就是另类,是难以让人想象的。在传统社会,一个女子不仅要品貌端正,女红和饮食是两项必不可缺的基本技能。相比而言,南方人重女红,所以就有苏绣、湘绣、粤绣、川绣驰名古今,“艳”惊四海。受地域特征和物产资源的限制,华亭人更注重女人的“茶饭”。一个女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开始涉足厨房,在母亲的教导下,从添柴烧火、拣菜洗碗、帮工打杂起步,按技术难度次第,由易至难,逐步学习“长面”制作的和面、揉面、擀面、炒菜和调汤。这个过程,因为母亲的教授水平和女孩的领悟能力的高低会有长短之别,但无论学习成果如何,这个“培训”必须在女孩进入适婚年龄的时候“结业”。一家有女百家求。一个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女孩,香花初开,粉蝶纷至。保守的华亭人,感情含蓄内敛,缺乏那些热辣辣的表白和缠绵绵爱恋。很多有男孩的家庭,或者已经偷偷相中这个女孩的家庭,就会开始关注。但那些走乡串户,以牵线搭桥为职业的媒人们,则没有诸多约束,会纷纷登门“侦查”。媒人们大多都是街坊邻居,年龄啊、性格啊基本情况大多一目了然,到家之后不过是麦子荞麦的一顿闲扯,“侦查”任务的核心是一定要吃一顿由女孩亲自操作的“长面”。一碗面端上来,媒人们会充分动用所有的感觉器官,对这碗面的色、香、味、触进行苛刻地评判。这些长期吃“百家饭”的职业“美食评论家”,会在对一碗面的细嚼慢咽里,对女孩的健康、人品、性格、才智做出一个近乎准确的判断。乃至以这份判断为依据,会划定这个女孩适合嫁给什么样的人家,嫁给什么样的人,还会隐隐约约揣测到这个女孩嫁入人家以后的家道兴衰。媒人的这些判断,并没有任何神秘的学问在内。华亭“长面”的做工虽然繁琐,但大体可以分为面、菜、汤三个部分。和面、揉面、擀面相对是个粗糙的体力活,面条筋道、厚薄均匀、入水不烂、上筷不断,说明做面的人用足了体力和功夫,身体是强健的。菜料的搭配、切菜、炒制,炝菜、“汤头”的制作,既是对做饭女子刀功、火候的考量,也能看出这个女子是否精打细算,会过日子。菜料的色彩、形制的搭配和品相里,还能看出这个女子是不是心灵手巧,具备基本的美学天赋。而对一碗“长面”的价值起权重作用的是汤。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里,宰相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处理各种具体事务,而是协助皇帝调整、协同好各种关系,用标准的术语讲就是“调合阴阳,理顺五行”。在长久的大农业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女主人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宰相”。一锅好汤,远不是“好厨子一把盐”那么简单,其中隐含着高深的学问。里面既有对盐、醋、辣椒、调料等食材的体验和运用,也有对酸辣苦甜咸五味的理解,还包含着对味道之间的生克、冲合关系的掌控。调制一口好汤的技巧,会从碗里衍生到“锅”外,成为一个女主人的处理、协调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关系乃至社会资源的生活智慧。“长面”是华亭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能将“长面”做好的女人,“茶饭”水平也差不到哪里去;有能做好“长面”的女人的家庭,幸福指数也绝不会低。试想,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家里,捧着一口大碗,吃着香辣可口的“长面”,热气腾腾,吸吸溜溜,该是多么惬意和舒适。口腹之欲获得极大释放人,情绪也不会很差。这样家庭,必然言笑多、欢乐多。互相“对卯”的男女两家,就进入婚嫁程序。先是“看家”,女孩会在重要亲属陪同下去男方家,实地考察男方的居地环境,道路、房屋、存粮、家畜、取水这几大件都在考察之列。如果这些符合女方标准,女方就会同意进入第二程序“喝酒”,也就是邀请男方到女方家详谈。名叫“喝酒”,其实喝酒不是重点。“喝酒”这个环节,男女两家就会讨论结婚的具体事宜,例如彩礼、陪嫁等钱财方面的事项。谈钱伤感情,所以得须有几杯酒遮遮颜面。“喝酒”这个环节,饮食的重点依然是“长面”,而“美食评论师”则以男方家人为主。除过对一碗“长面”色香味触的评价,男方会更注重女孩的美食作品与自己一家人口味的协调性。每个人的饮食口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如果一碗“长面”的风味和男方家习惯的味觉感受差异过大,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暗暗打退堂鼓。这并非危言耸听。饮食调味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操作形成的,由于无数次的重复,会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思维习惯乃至心性,所以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进了一家门,就意味着要长期“在一个锅里搅勺把”,因为口味差异吃不到一块,就会徒然增添很多麻烦和冲突。或许会有人以“爱”的名义,高唱为了真爱排除一切差别与障碍的口号,但婚姻是一个很现实,甚至很“俗”,俗不可耐,浑身上下沾满了烟火气的话题。首先,在过去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时代,要让两个平素并不熟悉的人相爱并深爱,首要任务就是尽力排除一切可能让两个人、两个家庭产生冲突的因素。饮食男女,饮食口味就排在首位。其次,口味的差异也多少蕴藏着家庭文化的冲突。口味虽然具有惯性,但也不是牢不可破的防线,更不是刚强无比的底线,可以在长久的日子里调适和宽容。在新的婚姻家庭时期,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结婚以后,小两口、老两口分家生活,口味差异已经很难影响到婆媳、夫家与娘家的关系。所以,只要双方其他方面匹配和满意,口味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往往这样冲突不仅仅停留在饮食层面,而已渗透到家风、习性等更深层次。这不难理解,一个习惯清汤淡味的家庭,大多保守淡泊;一个无辣不欢、嗜味浓烈的女子,多半泼辣干练,刚烈性急……在崇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理念的华亭,一碗“长面”绝不是小事。一碗“长面”,既是家庭成员们维持生命、恢复体力、保持活力和凝聚力的基础,更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和形象。华亭人憨厚实诚,长久就信奉“夜夜做贼不富,天天待客不穷”的生活法则,谁家家里常常招呼人吃饭,就说明谁家人缘好、人脉广,日子过得好。这除过得益于一家人的为人处世、人品性格等“软件”因素,还取决于女主人是否有一手让客人称赞、让家人有面子的好“茶饭”。很多人误以为吃饭酒店的星级越高、宴会越奢华、菜品越高贵,接待的档次越高。其实,最高规格的接待是家宴,最亲密的关系往往是在家里吃饭。华亭人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交厚,经常是从“来家里吃个便饭”、“去你家吃碗面”开启的。很多家庭的人际交往、社会名望是以灶台为基础建立的,一个华亭男人的成功和前程,或多或少依赖着那碗“长面”的滋养。挖掘地方文化,绽放地域魅力,共话地方话题。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欢迎以各种方式参与互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何哥看天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观天地万象,察世间百态,品人情冷暖。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条不算饭,女人不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