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卫生法学激励理论的运用与实践解决卫生改革和医学高科技发展中的新问题

您当前的位置:
考生:请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学哪些课程,好学吗?大连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学的课程小编已经收集整理好啦,至于好不好学,这个真说不上来,因人而异吧。专业中文名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文名称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六年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主干学科公共管理类主干课程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医疗保障、医药企业经营管理、卫生监督、预防医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是分析和评价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制定卫生政策和决策的主要工具。
  本课程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卫生服务需求、供给分析;卫生服务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卫生服务成本与价格;卫生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结合我国卫生经济管理和卫生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绪论、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因素与健康、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社会病防治以及慢性病的社会防治。
卫生事业管理
  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与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交叉学科。主要理论包括卫生工作方针、初级卫生保健理论、大卫生观、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健制度、三级网及卫生体系、卫生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益理论等。主要技能有卫生服务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包括健康询问的调查、医疗需要量、卫生服务利用、卫生服务评价,以及卫生规划和制定卫生政策和理论研究等。
医院管理学
  医院管理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管理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内容丰富,实践性强。课程分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系统地讲授医院组织、质量、领导、信息、医疗、医疗安全、卫生学、感染、病案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内外医院管理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熟悉现代医院管理的特征、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了解我国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先进经验,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医院管理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筹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库存论、图论、决策论、对策论、排队论、博弈论、可靠性理论等。
  统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的核心课程,是学习和掌握不少课程的基础。保险概论课程立足于广 义保险学的框架,在基础理论内容里介绍保险的概念、数理基础、保险合同和其基本原则,透彻掌握基本理论。在保险实务介绍中,按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和政策保 险的三大分类,介绍了寿险、产险、再保险及社会保险等各类品种,使学生初步了解保险业务知识,同时本课程还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及监管理论进行介绍,分析 讲授保险费率厘定,保险准备金提留,保险资金运用,承保和理赔等经营环节知识和监管模式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熟悉保险合同和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理 论和实务知识,为学习其他保险专业课程夯实牢固基础。
  包括医疗保险学基本原理、社会医疗保险系统、医疗保险的模式、医疗保险需求与供给、医疗保险基金的测算、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医疗服务提供管理、社会医疗保险、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等
医药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管理理论基础、医药企业组织与组织制度、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医药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质量管理、医药企业营销管理、医药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医药企业文化、医药企业危机管理、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卫生监督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卫生法的特征、渊源、调整对象,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卫生法的制定与实施,各种卫生法律制度,卫生争议的解决,国际卫生立法理论与实践以及如何运用卫生法理论解决卫生改革和医学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卫生法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突出特点。卫生法学实验是卫生法学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的验证与综合运用。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卫生法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参观、专题讨论与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加强学生对理论课所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预防医学概论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观念、环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由于教学时数有限,着重从实际出发,环境医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结合流行病学的有关部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世界范围内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兴未艾,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课程总结我国传统人事管理经验及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经验,吸收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两方面阐述。
& 2017 zjut.cc皇马线上娱乐
当前位置: >>
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06 年 理论热点面对面 盼健康DD如何认识看病难、 DD如何认识看病难 奔小康 盼健康DD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怎样认识医疗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怎样认识医疗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怎样使农民看病不再愁? 怎样使农民看病不再愁? 怎样使城镇居民看病不再忧? 怎样使城镇居民看病不再忧? 2006年3月31日,人民网举行了“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网上座谈会。有关部门的领 导和专家,与网民共同探讨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座谈会期间,强国论坛在线 人数最高时近12万人,2万多人在线收看视频报道,直播和论坛的页面浏览量达3500万次。人民网、 新华网、央视国际网等网站的网民留言和跟帖提问达2800多条,内容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别开生面的网上座谈,使很多人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有了进 一步的了解。 如何认识看病难、 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状况如何,通常主要反映在这个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 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 孕产妇死亡率。从这三大指标来看,无论是与我们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的现实作横向 比较,应该说我国医疗卫生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总体上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但也要看到,目前医疗服务体系还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 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 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 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这种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和极不均衡状 况,直接导致群众有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 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 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一些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1/3。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 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 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 倾向,不仅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 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 “卖药的比吃药的多” 。由于 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 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扰乱了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市场,造成医药费居高不下。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 的原因之一。 怎样认识医疗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怎样认识医疗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不应由政 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的方针。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投入,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其中,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经费保障,改革医疗机构创收机制;切实加强卫生服务监管,保证医疗秩序、 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价格监管,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等,是几项最重要的任务。 “医院管理年”活动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从2005年4月起,用一年时间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部参加这项活动,同时指导 各类民营医疗机构参加活动。活动共分为3个阶段。2005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5月― 1 1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月―3月为总结阶段。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实力还不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 存在。所以,也要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 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导他们独立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完善医疗卫生 服务网络。现在,不少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不但有捐助和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愿望,也具备这个能力, 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 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 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医疗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长期的、 艰巨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以满足 群众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为工作目标,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怎样使农民看病不再愁? 怎样使农民看病不再愁? 2005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人们曾为来自贵州省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李春 燕所深深打动。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上行走,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 温暖的医院。 ”我们在被李春燕的事迹感动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当前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紧迫性。农 村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的环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党和政 府对解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逐步建立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开始在全国部分地 区进行试点。这项制度不是强制,而是农民自愿、自主参加。其主要做法就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 小病,农民个人筹资一小部分,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一大部分,用这些钱建立由县统筹的合作医疗基金, 农民可凭医疗证按比例从基金中报销医药费。从2006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标准又提高了一倍, 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于交不起合作医疗费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或者无法承担自付医疗费用的农民,国家通过医疗救 助制度,给予政策优惠和补贴。 那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究竟管不管用呢?对这个问题,农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位参加试点的 农民这样说: “交上10元钱,看病管一年,这个政策我支持! ”山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王老汉, 2003年因患心脏病,住院治疗花去了2万多元,当他拿到10442元的补偿金时激动地说: “做梦也 没有想到,只交10元参保费,最后却得到上万元补助。过去因为没钱,不敢上医院,现在好了,合作医 疗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 经过3年多的发展,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国已 有31个省区市的678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占总数的23.7%;合作医疗网覆盖的2.36 亿农民中,有1.79亿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占覆盖人口总数的75.8%;其中1.22亿农民得到合 作医疗补偿,资金支出总额61.76亿元,占当年筹资总额的81.9%。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将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由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的。2005 年6月底正式启动。在3年内组织城市1万余名医师到县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2005年共安排支援中西部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医院,支援西藏4所县医院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所团场医院,共计600所医院。中西部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 本区域内三级医院向本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医院派驻5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或高年资主治医 师。 为使该制度经常化、规范化,卫生部规定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 累计工作1年;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必须到农村服务1年。 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党和政府在其他方面还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启动农村卫生 基础建设规划,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筹资,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另一方面,着手建立农村 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医疗管理规范,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此外,还将进 一步加强农村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疫情防控网络。总的目标就是要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初级卫生保健服 务。 怎样使城镇居民看病不再忧? 怎样使城镇居民看病不再忧? 如今,我国很多城市大医院的规模已经堪称“巨无霸” 。上千张床位的医院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达到了 2 六七千张床位。与此同时,小医院却在萎缩,社区医院更是少人问津。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大量 患者涌向了大医院,小病也要看专家,谁也不愿进社区医院,形成了“全国人民上同仁,同仁医生看全国” 的奇特现象。 有人形象地把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喻成“金字塔” ,大医院就处在“塔尖”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处 在“塔基” 。目前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塔尖”太重了, “塔基”太轻又不够坚实。 目前全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仅占城镇医疗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政府补助经 费占1%。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小,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服务质量难以取得群众信 任。 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具有看 病方便、收费便宜等优势,既有利于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的看病压力,又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减 轻城市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2006年2月,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做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切 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已就如何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出了 具体部署,着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胡锦涛温家宝对做好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批示 胡锦涛同志批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 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 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积极发展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以造福人民群众。 温家宝同志批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 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改革机制,完善 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和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要合理调整和配置社区卫生资源。新增城市卫生投入要重点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要将现有 的一批小医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方面要强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监督,不断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和 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机制,将符 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常用药品。 同时,要积极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 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改变“以药补医”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收费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继续在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 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奔小康、盼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 就必须认真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亿万群众用双手创造 自己美好的生活。我们有能力解决13亿人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个奇迹;我们同样有信心解决13亿人的 健康问题,再创一个奇迹。 深度阅读 1.《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中国政府网2006年2月24日。 2.《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国办发[2003]3号,2003年1月10日。 相关链接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20 05年版。 2.高强: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卫生部网站2005年8月3日。2008 年 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谈起―― ――为什么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从 7.3 从 7.3 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谈起――为什么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撑起护卫人民健康的保护伞 把全民健康提升到更高水平 近日,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重庆市江津区的徐云贵老人,写下平生第一篇散文,歌颂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 原来, 老人 2007 年患脑溢血住院用去 1.2 万元, 却拿到了 1.075 万元的报销款。 2007 年, 全国 24483 个县(区、市)里有 7.3 亿像徐云贵一样的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 86%,累 计受益人次接近 2 亿。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党和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之一,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与其他惠民利民的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一起,朝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稳步推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有健康,才有将来。 ”健康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 生命的旅程中,每个人随时都有罹患疾病的风险,这时就需要求医看病以恢复健康。因此,医疗卫生作为 服务于每个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社会事业,是当今世界各国为其国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 由于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为其国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与覆盖面相差 很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一向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新要求中的一项具体内容,还把“病有所医”列为社会建设的“五有”目标之一。这是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党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出现的新形势,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 康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亮点在于“人人享有” 。这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的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要求。马克思 主义历来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做自己的理想目标,并认为这是一个在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持续推进、 进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的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以发达的生产力、累积的社会财富为 现实基础,更需要以发展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健康为前提条件。作为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健 康,就会失去一切,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只有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 众的健康才有最基本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最稳固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才有最坚实的支撑。此 外,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设定,确立了我国医 疗卫生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向覆盖全体居民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全体 成员共同受益,也有助于减少疾病流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经济,也要注重促进公平正义。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正是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如果不是“人人” ,而是只有一部分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一方面,这种服务往往会成为一种“特权” ,而不能享受这种权利的常常又是弱势群体,此时 反而会加大社会不公;另一方面,没有资格享受这种服务的人也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其他方式来谋取这种权 利,形成所谓“绿洲效应” ,从而导致不公平行为的蔓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体现了人与人之 间的共济互助,有利于社会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将来会患什么病、需要多少钱等相关因素是不可预知的, 因而发生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比其他经济、社会风险更大。一旦发生大病,此时仅靠单个人自身的储蓄积 累往往是无法承受的。应对疾病风险,更应该依靠参保群体之间的横向再分配和共济互助。也就是说,靠 大多数不生病的人,用基本上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少量资金投入医疗保险项目,以帮助少数生病的人渡过难 关;而不生病的人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也享有了在自己生病时获得帮助的权利,这是一种符合大数定律的 “双赢”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社会稳定和谐。 撑起护卫人民健康的保护伞 说起医改,可能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随着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日渐凸显,与老百姓切身 利益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医改的性质、方向以及具体方案也引发了 全社会的大讨论,成为近两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20 多年的医改历程,恰似我国改革开放以 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鲜明地反映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状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 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基本上建立起一个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农村集体经济相适应的,由公费医疗制度、劳保 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组成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医 疗卫生模式僵化的弊端不断显现,农村合作医疗也逐渐难以为继。1985 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医疗卫生制度 改革。医改的逐步推进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很大的活力,解决了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但也带 来了公益性质淡化等一些副作用。与此同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 峻:卫生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 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医患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引 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入分析,果断决策,不断深化医疗卫 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问题。近年来,除了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发 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遏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势头等具体措施,还重点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到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支持。 2002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决定在农村地区推行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主要做法就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小病,农民个人筹资一小部分,国家和地 方政府补贴一大部分。由于解决了农民医疗费用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情高涨, 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的速度越来越快。原计划是 2010 年达到农村地区“全覆盖” ,从目前的发 展态势看,2008 年就能实现“全覆盖” 。 2007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针对除城镇职工以外的 4 非从业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适时推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试点工作已于 2007 年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始启动,2008 年将扩大试点,争取 2009 年试点城市达到 80%以上,2010 年在全国全 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 此外,自 20 世纪末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覆盖的 人口不断增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 1998 年的 5%增长到 2007 年第 从 三季度的 64.6%。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合人数达到 7.3 亿人,超过农村常住人口的 90%以上,若以户籍人 口计算,则达到 86%。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 1.80 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人数达到 0.41 亿人, 两者相加为 2.21 亿人, 大约为城镇常住人口的 40%, 若以户籍人口计算, 则已近 50%。 医疗保障体系是整个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部分,对于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新一轮医改的初步方案已经制定。在方案中,将继续促进建立覆盖全民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三项不断衔接的制度,恰似一座稳定牢固的三角架,高高撑起一把护卫全体居 民健康的保护伞,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全民健康提升到更高水平 目标是灯塔,指引着航船的方向。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设定,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 良好的健康素质的需求,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也是蓝图, 需要全面细致的规划,脚踏实地的建设。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必须深入贯彻 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制度,从基础性框架起步, 朝着更加全面的水平发展;从覆盖面不够大,朝着逐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发展。 当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建立好这一制度,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两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 公益性是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本质属性,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命线。要强化政府提供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坚决杜绝那种“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的现象。二是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俗话说, “良医治未病”“预防为主” 。 ,就是着眼于人民群 众的切身和长远利益,重视诊治“未病之病”“欲病之病”“以农村为重点” 、 。 ,就是要更加关注农民健康问 题。农村一直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短板” ,新增卫生投入与制定政策要优先向农村倾斜,使农民最终与 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中西医并重” ,就是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 西医、中西药相协调。这两大原则,是医改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 系共同组成的。建立好这一基本制度,也就意味着要推进四大体系协调发展。 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是健全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技术等服 务网络,特别是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这样有助于抵御像“非典” 那样的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的侵袭。 建设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政事分开、 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参与、依法创办医疗机构, 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性的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建设医疗保障体系,重点是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 相互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以慈善事业为补充,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引导群众合理就医,这是实现“病 有所医”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国家基本药物实 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保证群众基本用药,这样有助于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从根本 上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 为了保障上述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还要深化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经费投 入机制、医疗服务与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等改革,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 展,把全民健康不断提升到更高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决了 13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从 事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面对未来,我们豪情万丈。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 共同努力,让 13 亿人全部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更加伟大的世界奇迹就一定能够实现!2009 年 迈向“病有所医” ――如何看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迈向“病有所医”新时代 ――如何看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医改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新医改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怎样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到实处? 怎样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到实处? 2009 年 4 月 6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终于在公众的企盼中公布。 次日,作为《意见》实施细则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年)》也正式公布。医 改,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3 年前,满载着老百姓对看病不再难不再贵热切渴望的新一轮医改“重装上 5 阵” 年来,新医改方案从无到有,集思广益,数易其稿,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期望。那么,新医改 。3 开出的“新药方”会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实惠呢? 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甲型 H1Nl 流感,这个陌生的名词,从 2009 年 3 月底以来开始为国人所熟悉。对于这种最先暴发于墨 西哥的新型流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及时部署,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项防控工作有序 展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保持正常,相关信息公开透明,群众情绪普遍稳定。可以说,这次我们一切提前 考虑、提前规划、提前准备,全力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严防严控甲型 H1N1 流感的积极举措,反 映了近年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新进展,也反映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 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2007 年,全国医院床位总数比 1978 年增长 81%,全国医疗卫生人员比 1980 年增长 67%,每千人口医生、护士(师)数已超过了亚洲地区平均水平。上述几个指标表明,近年来我国医 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卫生系统的保障能力、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人民群众获得卫生服务更为方 便。 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在农村,从 2003 年起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 2008 年上 半年,全国累计已有 11.6 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补偿资金共 847 亿元,原计划到 2010 年农村地区“全 覆盖”的目标已于 2008 年提前实现。在城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 2 亿多人口,2007 年又开 始针对城镇职工以外的非从业居民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目前,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 l0 亿多城乡居民,一个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医药费用涨幅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为减轻群众 用药负担, l998 年以来, 自 国家发改委先后 20 多次下调药品价格。 经卫生系统及相关部门的努力, 2002 自 年以来,门诊病人医疗费用涨幅显著下降,住院医疗费用从 2006 年起首次出现负增长,门诊和住院医疗费 用涨幅均低于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涨幅。 看病贵” “ 的现象出现了缓解的趋势。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 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 、 “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善。 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还比较薄弱,城乡 之间、区域之间的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还比较大。理想的医疗服务体系应该是“金字塔型” :初级医疗保健 覆盖基层,提供全科服务,而塔尖是具有高精尖技术的大医院,提供专业服务。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却是 “倒金字塔型” :优秀卫生人才及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而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却人才 匮乏,缺医少药。群众患病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要到城市、到大医院去看病,加重了大医院的负担。正 所谓“农民看病跑断腿,市民看病排长队” 。据统计,全国约 7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 又多集中在大医院。这种结构性失调是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主因。 公立医疗机构趋向市场化、 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等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公立医疗机构趋向市场化、 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等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相当多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运行机制越来越市场化,甚至有些 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开出所谓“天价药方” 。药品的生产流通也缺乏严格监管,导致药品乱定价、随意抬 高价格现象多有发生。同时,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较低。这些都是造成“看病贵”问题的主因。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这句群众自编的顺口溜,表明这些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也严重影 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此外,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投入不够,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 此外,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投入不够,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形成监管合 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遭遇壁垒等问题的存在也是造成“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 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遭遇壁垒等问题的存在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 、 新医改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新医改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对于卫生事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于 2006 年 6 月成立了由 11 个相关部委(后 增加到 16 个)组成的医改协调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医改方案的起草制订工作。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对 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2009 年 4 月,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新医改《意见》和《实 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总结了 20 多年来的医改经验,明确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 任务和工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欢迎。 那么,新医改对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究竟开出了怎样的“药方”?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 惠? 让百姓平时少得病。 让百姓平时少得病。新医改提出,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 一的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慢性病、传 染病防治指导等。同时进一步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为 15 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 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等。2009 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将不低于 15 元,2011 年不低于 20 元。让百姓看病有保障。新医改提出,今后要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医保的筹资水 平和保障水平,扩大报销范围,使群众看病能得到比以前更高的报销比例。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 90%以上。 让百姓看病更方便。 让百姓看病更方便。新医改提出,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得群众能够逐步做 6 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看病更加方便,同时看病效果更好。要用 3 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完成 5000 个乡镇中心卫生院、2000 个县医院以及 2400 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 让百姓治病少花钱。 让百姓治病少花钱。新医改提出,要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开展公立医院改 革试点,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扩大医保, 降低个人支付比例。多管齐下,减轻群众的就医用药负担。2009 年,我国将组建国家基本药物委员会,制 并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一种规划, 《意见》和《实施方案》中一些规定还是框架性的、原则性的, 有些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细化。比如,如何实现管办分开、如何保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足额投入、如何 进一步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还缺乏具体的措施、规定。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新医改这一个“药 方”就能包治百病,而要在推进改革中继续探索,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 数字” “数字”新医改 2010 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120 元,增幅为 50%。 2010 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6 倍 左右。 2010 年,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6 倍以上。 从 2009 年开始,国家将免费给 15 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 3 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 2009 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 15 元,到 2011 年不低于 20 元。 3 年内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参保(合)率均达到 90%以上。 用 3 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怎样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到实处 规划落到实处? 怎样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到实处? “得个感冒去趟医院输一次液就得 200 多元,成本几十元钱的药在医院愣要上百元。 ”说起看病,天津 的张先生满脸无奈: “新医改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不过,还是实实在在地把药价给降下来才好使! ”张先 生的朴实话语,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新医改措施落到实处的强烈期盼。 虽然新医改绘制了一幅令人振奋的未来发展蓝图,但是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贯彻落实,没有深思熟虑 的试点探索,没有配套措施的步步跟进,那么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停留在纸上而已。 应该如何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实好呢? 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新医改方案的精神上来, 实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新医改方案的精神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全面准确把握新医改方案提出的 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既充分认识新医改的重要性、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努力的准备,又坚 定信心,按步骤分阶段搞好落实。目前,国务院已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 实施新医改工作,并正在抓紧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文件和操作性文件。各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应认真履 行职责,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要认真落实政府的 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确保投入及时到位,使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得到切实的资金支持。 要加强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要加强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 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步骤,做好配套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新医改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利益关 系非常复杂,要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形成比较合理的利益格局,要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 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加强协调、引导,扩大共识,形成各方面支持新医改、参与 新医改的合力。当前,尤其是要向广大群众宣传好、讲解好新医改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充分 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要鼓励试点和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要鼓励试点和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新医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鼓励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比如,公立医院改革是 新医改的重要环节之一,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制度安排要求高、资金投入大、 利益关系多,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是新医改无法绕过的“深水区” ,因此可以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近期要力争在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以药补医、规范运行机制和卫生投入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在 “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总原则的指导下,认真制订、细化有关方案措施,并及时加以调整。 我国的医改之路,已经走到一个关键阶段。新一轮医改,清楚地指明了改革的重点、发展的方向、实 现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让人人齐享健 康、家家幸福和谐的那一天早日到来!7 2010 年 七个怎么看 ――怎么看看病难 小处方的大影响 ――怎么看看病难 看病难难在哪里? ◎看病难难在哪里? 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 ◎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 从医 25 年,她开处方平均单张不超过 80 元,最小的一张只有 2 毛 7 分钱;她的看、触、问、听等微 笑服务,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她,就是武汉汉口金桥社区医生王争艳。2009 年 9 月 25 日,经过 3 万多 市民无记名投票,她从两万多名医生中胜出,当选为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 。王争艳的事迹在社会上 引起强烈反响,数百家报纸、网站先后报道、转载,数以万计的网民跟帖热议。她被群众爱称为“小处方 医生” 。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人们对王争艳的赞扬,不仅是对她精湛医术和高尚医 德的敬佩,更反映了对进一步解决看病难问题的热切盼望。 ● 看病难难在哪里? 看病难难在哪里? 2009 年 7 月,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了一次特殊的体验活动,请 19 家著名大医院的院长分别到其他大医 院“当一天患者” ,亲身感受普通群众是怎么看病的。其中一位院长从排队挂号到离开医院共用了近 7 个小 时,但真正看病不过 20 分钟,排队等候占整个就诊时间的 95.1%。院长“看病”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当前看病难的现实情况。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近年 来,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药品生产、流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 达 73 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63 岁) ,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5 岁) ,孕产妇死亡率、婴 幼儿死亡率等多项居民健康指标也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新型健康 问题不断出现,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然比较强烈。据 2008 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有 41.2%的 居民对门诊服务不满意,44.2%的居民对住院服务不满意。看病难,就是人们对看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 不满意之处的概括,仔细分析,主要“难”在以下四个方面: 到大医院看病难。一进大医院,最直观的感受是“三长两短”――挂号、候诊、拿药时间长;医生问 诊、检查时间短。许多患者反映,到大医院看一次病,很难统计出要排多少次队,交多少次费。看一次病 折腾大半天的时间,可真正用来看病的时间只有十来分钟。这不仅让普通患者感到身心疲惫,对于老人、 孩子、残疾人、孕妇等患者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挂专家号更难。由于对医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不少人一生病,无论大病小病,总觉得找个专家看看, 心里更踏实。而大医院的大专家人数又非常有限,因此造成了专家号一“号”难求的局面。为了挂上一个 专家号,有的患者全家总动员、轮流排队挂号,有的则彻夜排队,更有患者发动一切资源找关系挂号。再 加上由“号源”紧张引发的号贩子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使得一些热门专家号被炒到了数百元甚至上千 元。 医药费用负担重。2009 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 160 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 5952 元。一次住院费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 1/3,是农民年人均收入的 1.12 倍!2008 年全国医院次均门 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为 1991 年的 12.5 倍和 10.1 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6.0%和 14.5%,比居民消费品价 格指数增长率高 10 多个百分点。至于经常要看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不仅压得他们喘不 过气,还连累到整个家庭。那些没有参加医保的群众,更是倍感负担沉重。 而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农村居民看病最难。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不仅医疗资源不足、 技术薄弱,而且看病就医极不方便。很多农民为了看病要跋山涉水,走上十几公里、几十公里路。一些得 了疑难杂症的农民为了确诊病情或者寻找希望,要到县外、省外,甚至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就 医,这不仅增加了就医难度,更加重了经济负担。 上面列举的只是看病难的一些突出表现。应该看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遇到的看病难, 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不同,在医疗资源总量已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目前的看病难更多地表现为接受 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难,高科技药品、稀缺药品和高精尖设备检查费用高,许多费用是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 配置效率不高、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经过努力,这些问题应该也是能够解决的。 ● 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样如此。只有认真分析看病难问题的形 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那么,看病难的“病根”究竟在哪里?8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总体上仍然不足。我国人口占 世界的 20%,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 3%。2009 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占 24.7%,不仅远低于发达 国家水平 (平均为 75%左右) 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水平 , (平均为 55%左右) 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 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医疗费用缺乏分担机制;这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医院“自劳自吃”的收入结 构,形成了药品、检查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的机制,对费用的升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国总体卫生资源不足,配置还不合理,本应为“金字塔”结构的医疗卫生 体系,在我国却呈现为“倒金字塔”型: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 市的大医院,广大农村只拥有 30%左右的卫生资源。一些大医院过度发展,而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不仅设备和条件差,而且普遍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导致群众患病后往往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 纷纷涌向大城市大医院。 公立医院趋利化。目前,我国 71%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 80%以上。 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忽视基 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倾向于开大处方,争相使用大型设备,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致使医疗费 用大幅攀升,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我国剖腹产比例远高于正常水平,抗生素滥用情况十分严重,就 是这种机制带来的后果。加之一些医院就医流程缺乏人性化设计,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存在“冷、硬、 顶、拖、推”等现象,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能共享,恶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强化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 受。 医保保障水平低。截至 2009 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等已经覆盖了 12 亿多人口,但仍有 1 亿多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基本医保。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 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因此,很多群众仍然需要自费就医,承受着 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 药品价格虚高。我国药企数量多、规模小,群众戏称“卖药的比吃药的还多”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 之监管不到位,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部分厂商利欲熏心,采用违规手段虚报成本、肆意加 价等现象严重。再加上医院主动控制药物成本的动力不足,许多药企采取红包回扣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进 入医院。近年来国家虽然连续 20 多次降低药价,但许多企业采取换名、换包装、换成分比例、重新审批等 办法避开国家的降价约束,群众仍然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此外,由于医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药、新技术不断出现,加上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 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成本增长很快;部分群众缺乏对基本医疗和健康知识的了解,不管大病小病 都直奔大医院,部分患者甚至主动要求医生提供大检查、多开贵重药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 难问题。 知识点 以药补医” “以药补医” 长期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比例逐渐减少,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 问题,便允许公立医院销售药品时加成 15%―20%作为补偿,这就是“以药补医”的由来。作为一项补偿政 策,“以药补医”模式曾经对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鼓励医院创收,实行收入归己,自 行支配, 客观上助长了医院的趋利性, 带来了很多问题。 2008 年统计, 据 上海某大医院收入的三种来源中, 药品加成收入占 57.3%。为了实现这么高比例的药费收入,医院和医生自然会倾向于给患者开大处方、用 高价药、多做检查等。 “以药补医”已成为造成看病难、药费贵的重要因素。目前,医改方案提出要进行公 立医院改革,逐步改变“以药补医”模式。 为解决医药卫生领域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2009 年 3 月,中央作出了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明确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和任务,为有效缓解群众 看病难指明了方向。 ●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的张大妈,以前看病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大医院,最近由于腿脚不便,只好 去了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以前心里总犯嘀咕, 怕这里看不好病会误事。 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 而且医生服务态度挺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 ”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 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 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设在城乡居民生活圈中,且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社区医生是居民的邻居、朋 友,在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控制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着大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使用基本药品、适宜技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活动,从预防为 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入手,通过让居民少生病来缓解看病难。因此,要切实缓解看病难,一个重点是要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动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让它成为群众接受 便捷就医服务的首选,从而有效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近年来,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但仍然 存在着医疗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等问题,不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还停留在血压计、 9 听诊器、温度计“老三样”的水平;适应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医疗人才不足;基本药物在社区医疗机构还 未得到全面使用;大医院的患者还没有充分分流到基层。因此必须把“强基层”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的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分层就医格局, 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 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国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一所政府 举办的卫生室,并配备必备医疗设备设施,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 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 加快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 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既要将现有的 一批小医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加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仅需要“硬件”的发展,更离不开“软 件”――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 生人才到城乡基层服务,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也要鼓励大医院通过对口支 援、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要构建一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有序的运转机制。目前, 大医院业务量的 80%是可以在基层解决的。平均来说,看同样的疾病,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成本高 30%。 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市、区、县级 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提高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以及专科服务,国家和省级医院则主要把精力 用于提升医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医学创新能力、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上。通过在基层降低收费 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引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 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根据 2008 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比例高达 25.1%,其中主 要因“经济困难”的占 70.3%。可见,缓解看病难,既要让群众看病更便捷,也要努力把群众医药费的负 担降下来。前者涉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后者涉及医疗服务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医药费用负担主要取决于群众参加的医保保障水平、药品费用和医疗服务费用的高低。医 疗保障制度体现社会互助共济精神,对于个人抵御疾病风险、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药价高低 主要与其定价标准、流通环节加价幅度、医院加成政策相关;医疗服务费用主要取决于医院采取的诊疗行 为、收费标准和收费模式。因此,必须从医疗保障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同 时着手,多管齐下,努力“调制”一服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复方药” 。 一是通过医疗保障建设“减负” 。在农村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人数稳定 在高位;提高筹资标准,今年政府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 120 元;提高补偿比例,力争使政策范围内住院 费用报销比例达到 60%左右。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加快覆盖就业人口以及 老人、残疾人和儿童;今年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水平也要提高到每人每年 120 元。改进城乡基本医疗 保障服务,简化报销手续,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 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 二是通过基本药物制度 “减负” 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对治病优先需要的基本药物进行统筹管理, 从制度上保证其价格的稳定性和可及性。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通过 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使群众用上安全、放心和价廉的药品。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经发布, 确立了 307 种基本药物; 通过试点使得许多地方基本药物价格降低了 25%―50%, 且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三是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减负”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承担着为广大群众健康 服务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公益性方向。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规范合理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公立医 院真正姓“公” 。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改变 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检查,进一步降 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增设 药事服务费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是通过强化规范监管“减负” 。要对非国家基本药物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 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尽快建成高效率、低成本、符合国情特点 的药品流通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产供销各环节的监管,杜绝旧药“高价复出” 。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技术监 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对公立医院财物收支、业务开展、资源布局 的规范,开展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吸收患者和群众参加对公立医院管理的监督,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 性落到实处。 观点声音 让医疗回归公益的前提是让公益医院医生这一职业变成公益职业,而不是牟利职业。 10 要改变“大医院吃不了,小医院吃不饱”的现状,就必须把公共财政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城市社区, 改善民生当有大手笔! 中医的“简、便、验、廉”等特点,在解决看病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加大对中医药研发的支 持力度。 医改不是“速效针” ,更像是调养气血的中药处方。 有一支稳定、敬业、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比拥有先进设备和豪华医院重要得多。 ● 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 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 2009 年 3 月,备受瞩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年) 》相继公布。以此为标志,新一轮医改揭开了大幕。 医改方案的制定,从 2006 年 6 月启动,历经了近 3 年时间的讨论、研究和修改。在方案制定过程中, 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既发挥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又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 达数万条。这是一个体现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重大变革的医改方案,是一个凝聚社会各方 面心血和期待、惠及 13 亿人健康福祉的医改方案。 医改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合理划分“基本”和“非基本” 。政府主要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卫 生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这“三基” ,建立一个从医到药,从预防到治疗,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 机制,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这是我国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 药卫生体制指明了方向。那么,医改方案实施已一年多了,它的效果如何?还将给我们带来哪些看得见的 实惠呢? 一年多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为 3038 万名 15 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为 175 万名农村妇女免费 检查宫颈癌、为 21 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等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 2011 年,在全国统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公共健康管理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 20 元。 一年多来,中央投入 200 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制定《关于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 16 个城市开展试点。到 2011 年,每个县至少有 1 所县级医院基本达 到标准化水平,共新建、改造 14700 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层培训医疗卫生人员 189 万人次;公 立医院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明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一年多来,新增城市和农村医保覆盖人口 10116 万,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稳 步提高。到 2011 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 可支配收入的 6 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6 倍以上。 一年多来,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效降低 了药价。到 2011 年,所有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将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按规定使用基 本药物。 俗话说: “健康是福。 ”医改方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远景: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那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 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信心,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吧! 知识点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任务及试点城市名单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九项任务: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三是改革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五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六是加强公立医 院管理;七是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八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九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共 16 个城市。东部 6 个:辽宁鞍山、上海、江苏镇江、福建厦门、山东潍坊、广东 深圳;中部 6 个:黑龙江七台河、安徽芜湖和马鞍山、河南洛阳、湖北鄂州、湖南株洲;西部 4 个:贵州 遵义、云南昆明、陕西宝鸡、青海西宁。 深度阅读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年), 》《人民日报》2009 年 4 月 8 日。 相关链接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网站。 (责任编辑:罗旭)11
免费 分享 创新 关于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感受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重特大疾 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筑牢医疗保障底线, 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难点与公立医院配合探究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等方面 核心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回归公益...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善于创新创业的...制度化 培训,特别是组织教育、卫生等技术性较强的...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 保障制度,...我们结合 海岛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坚持规划引领、完善财政保障、强化监 督管理,全力助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 效。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人民...,坚持把基 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重大的理念和制度创新。...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物、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新的充满活 力的长效机制。 改革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医疗保障 D. 公共卫生服务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2. 消费升级加快,市场...下面属于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措施的是( )。[2 分] A.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新医疗改革基本内容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要坚持以改革为动 力,调整教育类型和学科结构,完善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发展基本与 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更好发展,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并举,维护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正 确处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满足群众 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实现改革...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励理论的运用与实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