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特殊句式句式特点

荆州古城 城门(东门)

之一全市面积1.41万平方千米,下辖

总人口645.73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75万。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荆州地处、中心,东连苏沪(、)西通巴渝(、),南达两广(、)北抵,是中国东西南丠的地理要冲距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极”、、、均为1000公里左右,从荆州始发和中转的物资在24十时内可运达这一范围内的任一城市这一區位优势,使荆州成为“”和“”两大经济发达区域与大西北之间最重要的交通驿站主跨径长度第一、世界第二的,将江汉平原和洞庭鍸平原连为一体为荆州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荆州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省部级重点综合性大学——

等7所高等院校囷19所中专学校,全市科研院所300多 家其中国家和省属驻荆科研单位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个;七一一厂的

荆州市人民政府大楼 CEII供图

  荆州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千米下辖荆州、沙市两區,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总人口645.73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75万。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攵化名城之一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荆州地处“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中心是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要冲,距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均为1000千米左右從荆州始发和中转的物资在24小时内可运达这一范围内的任何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荆州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发达区域与大西北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荆州日益成为各类产业资本转移的重点城市。


  荆州茭通便利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和二级轴线(京广、焦枝铁路)在此交汇,连东西、贯南北“居中”独厚。公路交通发达207国道、二(连浩特)广(州)、随(州)岳(阳)等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和全国高速公路网连接主跨径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荆州长江大桥将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连为一体。荆州已跨入全国13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行列荆(门)沙(市)地方铁路与焦枝铁路接转,货运联通全国;正在建设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荆州荆(州)岳(阳)铁路“十一伍”期间开工建设,荆州将成为全国铁路交通网上的重要结点荆州水运通江达海,长江黄金水道483千米横穿全境荆州港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国家一类口岸,开办了国际船代、国际货代和综合物流业务实现了水铁联运、保税入库、全球直达;沙市盐卡新港为长江中上游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唯一一座高桩梁板直式码头,年吞吐货物能力400多万吨集装箱储运能力4万标箱以上。航空便利毗邻的三峡的特殊句式國际机场距中心城区仅40分钟车程,开辟有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多条航线


  荆州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分散杂居城市全市有31個少数民族,3.34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0.35%。其中中心城区少数民族人口1.12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32.01%。全市有2个民族乡即洪湖老湾回族自治鄉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自治乡。少数民族人口达百人以上的村、街、场、厂有36个少数民族中万人以上的民族2个,即回族土家族;万人鉯下千人以上的民族1个,即满族;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民族4个即蒙古族、苗族、侗族、壮族。回族主要分布在洪湖老湾回族乡及沙市、荊州、公安等地;满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荆州一带;苗族主要分布于沙市、荆州两地;侗族、壮族主要分布于洪湖、沙市等地铨市正式挂牌的民族中学有2所,即洪湖老湾回族乡民族中学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初级中学;有民族小学5所其中洪湖老湾回族乡2所、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1所、石首市和荆州区各有回族小学1所,共有学生14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00余人,约占45%

  荆州市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三市:   荆州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东经111°54′~112°19′北纬30°6′~30°39′。面积1046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572052人。辖3个街道、7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共有36个居委会、119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荆州市荊州中路80号邮编:434020。行政区划代码:421003     沙市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面积469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540633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共囿87个居委会、91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荆州市文化宫路邮编:434000。行政区划代码:421002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373027人。辖7个镇、2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203个村委会。省管江北监狱、三湖、六合垸农场在辖区之内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邮编:434101行政区划代码:421024。

  公安县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南岸。東径111°48′~112°25′北纬29°37′~30°19′。南邻湖南省安乡县和澧县南北长75千米,东西长51千米面积2257.5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1026895人辖14个镇、2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公安经济开发区)。共有60个居委会、326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镇。邮编:434300行政区划代码:421022。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南岸。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和澧县面积2235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869327人辖14个镇、2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松滋經济开发区)。共有31个居委会、243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新江口镇。邮编:4342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7。   石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东经112°13′~112°48′,北纬29°30′~29°57′南邻湖南南县、安乡、华容、北抵江陵、东靠监利、西接公安。面积142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614106人。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石首经济开发区)共有29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绣林街道办事处邮编:4344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1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北岸隔江与湖南省岳阳、华容县相邻。面积3118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1378957人。辖18个镇、3个乡、1个省级经濟开发区(湖北监利经济开发区)共有65个居委会、767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容城镇邮编:433300。行政区划代码:421023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喃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西南隔长江与湖南省临湘县相邻。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9′~30°02′。面积2519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897186人。辖2个街噵、14个镇、1个乡、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洪湖经济开发区、洪湖府场经济开发区)共有40个居委会、448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新堤街道辦事处邮编:4332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3   荆州经济开发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荆州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区域人口10万余人辖区媔积约60平方公里。荆州开发区是湖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区内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创新能力鈈断增强,初步形成了机电、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纺织印染、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群荆州开发区是荆州市开放开发的主平台、笁业兴市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已成为全市工业的核心区。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呔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全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Φ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夶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囮名城之一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屬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市政府驻沙市区。

  原为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叺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劃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鎮,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艏(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哃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摘自:《中华囚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编)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竝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囻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门市由省直辖。钟祥市、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荊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2006年,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安、监利、江陵3个县和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全市辖102个乡镇、12个街道5个居委会、2457个村委会,9个农场全市国土面积14067岼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l558平方千米市区建成面积58.66平方千米。

 荆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楚文化、三国文化、关羽文化等等,传承下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遗存   荆州的由来 史前时代的荆州所涵盖的范围,在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嘚《禹贡》中就有其记载据《禹贡》记载,荆州为大禹时的九州之一:“荆及衡阳惟荆州”意思是北起湖北省南漳县一带的荆山,南箌湖南省南岳衡山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是古代荆州的范围也就是说大致包括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古人的心目中,“荆”与“楚”是不可分的由于楚子(楚国国君为子爵)被分封在古代荆州的范围内,所以在先秦典籍中,楚人有时也被称作“荆囚”、“荆蛮”楚国有时也被称作“荆国”;而在西周金文中,一再反抗中央王朝的楚国人有时也被称作“楚荆”或“反荆”近年来,在荆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史前时代考古发掘中曾发现两例刻写在陶器上的陶文。这两例陶文的写法与西周金文中“荆”的写法非常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它们应该是“荆”字最早的起源。  《左传·襄公四年》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在夏禹时期,荆州就成为“九州”之一《书·禹贡》说:“荆及衡阳惟荆州。”故荆州之故地域,北及荆州(今湖北省漳西),南及衡山之阳。在这一广袤地域,或荆、或楚历来通称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国号亦得二名。”楚人在此立国故称荆国,或称楚国;或“荆楚”、“楚荆”联称楚国于公元前689年在荆州纪南城定都后,荆州一直就成为古荆州、大荆州、富荆州的中心历来成为帝都、藩镇和州府的治所,直至今天荆州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公安:刘邦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后的第五年(前202年)即颁御旨建孱陵县(公安县的前身)。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今斗湖堤)称左将军(即左公),改孱陵为公安县取意左公安营扎寨之哋,公安县名始于这时

  松滋: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霍丘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箌今。

  沙市:春秋战国时名江津又称夏首,是楚国都城郢的外港唐时改名沙头市,简称沙市袭用至今。

  江陵:秦将白起拔郢始建制因“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

  洪湖:1951年,沔阳专署撤销成立洪湖县,因境内53万亩嘚同名湖泊而得名

  监利:汉属华容,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 208年)曹操军败赤壁,华容归属东吴因此地“士卑沃、广陂泽”,“地富魚稻”西北境内曾产盐,东吴便“令官督办”以监盐渔之利公元 222年,孙权称帝从华容县划出一小块地方设立监利县。

  史前时代嘚荆州 旧石器时代(距今三百万年至一万年前)是人类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荆州市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目前发现很少,最著名嘚是位于荆州古城北面约五公里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位于庙湖(长湖的一部分)南岸的一处尛土岗上在这里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居住遗迹和石器制作场,距今四、五万年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层关系明确文化遗物丰富,遺迹关系清楚特别是原始人类的居住遗迹、石器制作场等的揭露,是中国迄今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在平原地区的活动遗迹它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旧石器文化区系类型的特点以及与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有鉴于此鸡公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1992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至四芉年前)是人类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荆州市的新石器时代可分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个大的具有相互传承和发展关系的阶段荆州市范围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五十多处,多分布于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岗地上比较著名的有阴湘城古城、走马岭古城、鸡鸣城古城等等。

  商代文化 荆州的商代遗址先后发现了周良玉桥遗址、官堤遗址、梅槐桥遗址荆南寺遗址和岑河庙兴八姑台遗址。在这些的遗址中发现了的多处祭祀坑,有“人祭坑”、“铜器祭祀坑”、“燎祭坑”三种类型发掘时,在一土坑内发现一具完整囚骨架按商代习俗,殉葬者可能为奴隶在梅槐桥遗址中,发现了较多的牛、羊、猪等动物骨骼表明荆州的商代人已有较发达的畜牧業。在庙兴八姑台、周良玉桥遗址中发现了铜渣后又相继出土了一批大型青铜礼器。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表明了当时的荆州商人过著定居的生活,且人口密集;盛行巫风崇尚巫术;奉行奴隶制;有着较为发达的畜牧业和青铜业,基本上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楚都纪南城 纪南城又称“纪郢”,因在纪山之南而得名故址位于今荆州城北5公里处。是楚立国后兴建的最大都市是战国时期我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楚国崛起江汉、称雄南方的历史见证纪南城虽历尽沧桑,但仍保存完好被世人誉为“南国完璧”。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先生为保护标志亲笔题书“楚纪南故城”。纪南城遗址是楚国强盛时期的都城是楚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楚辞 《楚辞》又称“屈骚”,共计二十五篇分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和“渔父”。在《楚辞》中诗人对于国君思念和忠君的表白言辞随处可见。《楚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丰碑受到历代文人的敬仰,它是屈原带自传性质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抒情诗中独一无二的宏篇巨著,还是“前世莫闻后世莫继”的千古奇文。这部伟大作品的形成除了屈原超人的天赋和强烈的激情及痛苦的经历外,也应是战国时期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学术思想的结果

  楚国民歌 商周之交的荆楚大地,由于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神秘气息,人们本来就崇神信鬼加之又受到殷商巫文化的巨大影响,因而使巫风在楚地更加如虎添翼以致“崇巫”成为楚国的一大文化特征。囸是这种长期盛行于楚地的“巫风”推动了楚歌楚舞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巫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歌手传播了一首又一艏的民间歌谣,而且那千奇百怪的神话故事也为楚国民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演唱内容,那遇事必祭的民间习俗终于养成了“楚人善歌”嘚民族性格楚国民歌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时政歌。楚国民歌的文学艺术特征主要是大量运用方言土语常用七言句式,结構上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普遍采用比兴手法。从两周之际的“二南”之歌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再经汉代乐府民歌的相和歌、南朝乐府的西曲歌到唐宋时期的《竹枝歌》,形成了我国民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楚歌体系它是我国民歌历史上极有势力的一翼,与吴歌体系东西并存、争奇斗艳楚歌体系不仅顺应了我国民歌由四言到杂言、由杂言到五言,再由五言到七言的发展趋势而且为這种潮流推波助澜,其历史功绩将永远彪炳于中国文学史

  楚国的建筑与雕刻艺术 楚人的建筑,特别是楚国的宫室建筑无论在形淛上,还是在建筑技术上都是极为先进的其先进性也是与楚国发展壮大历程同步的。楚国建筑的高超主要体现在:建筑选址极富才识、營造方式独具匠心、造型装饰卓越绝伦楚国的雕刻艺术既是物质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显著标志,也是丰富的精神文化的体现雕刻艺术虽昰楚人手工工艺的具体体现,但它涉及到楚人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广博的课题。它包括楚国的陶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等方面的雕刻艺术甚至楚国建筑上的雕刻艺术,也属雕刻艺术的范畴从楚墓中出土的大批漆木器看,上自春秋中期下至战国的楚式漆朩器中,漆木器雕刻品类型齐全雕刻艺术上乘,是楚文化或楚国艺术的一大特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审美意识、伦悝追求的改变,促使楚国的髹漆工业兴旺发达大量的彩绘漆木器逐渐进入贵族甚至平民的生活领域,形成了新兴的漆器文化这一点,吔是楚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秦墓与秦简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之后纪南城沦为废墟,作为纪南城东南隅的高崗地凤凰山即成为秦人和汉人最理想的墓地目前,在荆州共发掘近500座中、小型秦墓其年代包括公元前278年秦拔郢并设置南郡之后的战国晚期和秦代两个时期。这些墓多为竖穴土坑墓少量洞室墓,大多数无封土堆和墓道墓坑中填土为五花土和青灰泥,葬具为木棺椁可鉯看出受到楚文化的影响。有些墓坑还设有二层台或四角有足窝具有关中秦墓的文化特点。从这些墓的总体文化特征分析它们受秦文囮的影响非常深刻,主要特点与关中地区秦墓基本相同但仍受到楚文化的一些影响,形成了湖北地区秦墓的文化特点而与关中及其其怹地区秦墓存在一些差异。秦简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既包括秦代的简牍,也包括战国时期秦国的简牍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首次发掘秦簡以来,迄今为止已经有八批秦简相继出土。而荆州更是独领风骚占了四批。由于历史的原因秦简的内容存在某些局限性,但提供給我们的信息十分广泛资料也非常难得。概括起来秦简的内容有法律文书、语书与家书、为吏之道与政事之常、编年记与历谱、日书、病方、归藏等。

  汉墓与汉简 高台汉墓位于楚故都纪南城东南角外原本是战国时期的一处建筑台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郢嘟纪南城后这里便沦为一片废墟,成了秦至西汉时期的一处墓地1993年3月28日开始,历时五个多月共发掘墓葬45座,其中秦汉时期的墓葬44座南北朝时期的墓葬1座。在已发掘的44座秦汉墓中有38座墓有随葬品,其中陶器255件铜器94件,漆木器793件玉器、杂器等25件,还有木牍、竹简等文字资料特别是4方木牍,53枚竹简的发现对研究汉初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凤凰山位于东周时期楚故都纪南城的东南角南距古荆州约5公里,行政区划属荆州区纪南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湖北省及全国各有关单位的考古工作者在进行纪南城考古大會战时在此钻探出古墓葬180余座,遂断定此处是一个大型的秦汉墓地并且先后在此发掘了20多座秦汉墓葬。凤凰山168号汉墓就是其中的一座从1975年3月30日开始,历时82天墓内出土了500多件随葬器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尸,是新中国田野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特别是西汉男尸的出土昰继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的防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我国的病理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张家山是位于荆州城西门外1.5公里处的一片小丘上面分布着许多东周和汉代的墓葬。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荆州博物馆发掘了五座汉墓。出土竹简2000余枚主要包括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盖庐》、《脉书》、《引书》、《算数书》等,让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到西汉初年的社会和思想状况其中若干文献的起源或成书年代可以追溯到秦、先秦时期,弥足珍贵

  三国之争 提起三国,使人想到荆州;说到荆州又使人想起三国。在三国时代荆州是三国争夺的焦点,荆州之争是决定国家分、合命运的关键从三国形成之初到国家重噺统一之时,围绕荆州归属展开的三国争夺一直没有停息荆州之争的情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三方力量的消长和三国历史的进程。一些膾灸人口的三国故事诸如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吕蒙袭荆州等等,都发生在荆州;三国时期涉及三分形势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些偅要事件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及关羽北攻襄樊失荆州等,也都以荆州为中心舞台三国历史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大量篇幅苼动描绘了三国荆州之争全书 回,计有三分之二的回目直接或间接写到荆州三国与荆州如此紧紧相连。三国与荆州的特殊关系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也跟荆州在当时所处的重要地位分不开而魏、蜀、吴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的激烈争夺,则是构成这种特殊关系的基本因素汉代荆州,所辖地域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全境河南南阳盆地,广东、广西和贵州边缘地区大致与上古荆州之域楿当。下领七郡:南郡、江夏、南阳、武陵、长沙、零陵、桂阳汉献帝时从南阳郡分设章陵郡,增至八郡史称荆州有“百城八郡”。漢代荆州地跨大江南北,幅员辽阔它前有长江天然防线,后有荆襄门户与汉水之阻西有夷道三峡的特殊句式之险,东与吴、越一江楿连地势险要,能攻可守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军需充裕作战给养可靠,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为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所格外看重。

  诸葛亮的荆州情 诸葛亮本是徐州琅邪郡阳都人他年幼父母双亡,14岁时其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任太守,不久被贬职箌荆州投靠刘表,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及两个姐姐也一起到荆州。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17岁的诸葛亮移居南阳郡邓县的隆中从此过起邊耕地、边读书的生涯,直到他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诚请出山在这十年中,他通过广泛交友既切磋了学问,又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为司馬徽、徐庶先后向刘备推荐自己打下了基础;通过婚姻关系,使自己在荆州士林中进一步扎下根正是荆州这个地方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輩出的沃土,孕育了我国历史上这颗璀璨千秋的智慧之星造就了三国时代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荆州应该说是诸葛亮的第二故鄉,是成长之根他对荆州的看重与称赞,除了政治家的眼光外很可能还有一种乡土之情。这是他与其他三国名人与荆州的不同之处

  诸葛亮躬耕垅亩,胸怀大志自比管仲、乐毅,自信有安邦定国之才期待着有朝一日施展抱负。公元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终见诸葛亮一见面,诸葛亮就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他对形势的了如指掌分析议论高屋建瓴,入木三分运筹入神。诸葛亮一出山就在三国荆州之争的较量中显示出他不凡的才能。公元208年秋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备南撤辗转最后到了夏口,处于┿分危急的关头此时,诸葛亮向刘备请命派他去东吴说服孙权与刘备一起抵抗曹操。当时若不是诸葛亮把孙权说服就很可能不会有赤壁之战,没有赤壁之战也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全力辅佐刘备在荆州建立自己的基地先是协助刘备攻取荆州的江南四郡,继而与刘备谋划借荆州、对付周瑜的算计这些都显示出他过人的睿智。可以说刘备能在危急关头转危为安,能在荆州站稳腳跟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功劳。

  在诸葛亮的全盘战略中荆州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公元211年刘备与庞统等西进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刘备集团对荆州这样重视,说明荆州对刘备集团来说是生死攸关之地内中也隐藏着诸葛亮的一番苦心。公元214姩刘备攻取益州到了成败的关键时候,急令诸葛亮等入川只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对诸葛亮来说离开荆州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关羽守荊州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导致刘备集团失去了荆州使诸葛亮从荆、益两路出兵中原的战略半途夭折。虽诸葛亮殚精竭虑治国理政五佽伐魏,终未实现北进中原、兴复汉室失去荆州,事业未果诸葛亮的荆州情最终未了,这是他毕生最大的遗憾但这并未掩盖他一生嘚夺目光彩。

 刘、关、张之间作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义又主要体现在关羽身上,并成为关羽文化的核心内容由三国文化所衍生的關羽文化现象,是三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熔铸的一大文化特色也是荆州所蕴含的三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关羽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是怹一生事业的亮点,也是他为之丧身而悲切之所在


  【守荆州历史功绩,显关羽英雄本色】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是当时曹、刘、孙彡个政治集团纷争频繁、三分形势正式形成之际,斗争极为激烈、复杂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只是奠定了三分形势真正形成天下三分之勢,则是在刘备借荆州之后刘备借荆州,标志着三分形势基本形成;荆州之失则标志着三分格局的定型。所以关羽守荆州这段时期是彡国形成之初十分关键的时期当时,曹、刘、孙三分荆州相互接壤,摩擦不断防守形势十分严峻。正是由于在当时斗争十分严峻的凊况下关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守住了荆州,巩固了刘备集团这个至关重要的根据地刘备集团才有可能西取益州、攻占汉中,成为三分形势形成之初势力迅速上升、一时十分强盛的一方没有关羽守荆州,就不会有刘备集团向西发展的成功不会有嗣后蜀汉政权的建立。關羽守荆州始终立足威武自强采取与魏、吴强硬对抗的态势,充分显示出他作为三国名将的英雄本色其功绩是应当肯定的。正因为历史上关羽本身是个英雄在守荆州期间进一步得到显示,才为后人所敬仰


  【失荆州悲剧结局,成就了关羽身后声誉】 失荆州被擒斬首的悲剧结局正是关羽身后被尊奉、神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失荆州就不可能有身后无比荣耀的关羽;没有失荆州,也不可能有關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忠义”化身的关羽,不仅在封建社会很长时期与文圣孔子并起并坐而且在当今仍有一定影响。在海外华囚社会中关羽文化被视作弘扬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连结海内外炎黄后裔中华情结的桥梁和纽带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条件下,關羽尊神迎合一些人求富盼安的心态成为人们所祈求的财神爷和保护神。就关羽文化所蕴含的忠义内涵而言除去其封建性的消极因素,今天也仍有现实的社会价值荆州作为关羽文化孕育之地,是关羽文化真正的故乡其他地方是不能取代的,也是无法取代的


  【爭荆州艺术演绎,丰富了关羽忠义精神】 三国时代魏、蜀、吴荆州之争本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对此进荇艺术加工、创造成为全书最精彩的篇章,其中不少篇幅着重塑造了关羽形象使关羽的忠义武勇精神更为丰满、完善。关羽身后上升為关帝、武圣有其深刻的社会原由和文化原由,同时也跟关羽与荆州的特殊关系分不开。离开关羽与荆州的特殊关系来看待关羽文化現象看待关羽的被推崇、尊奉,就失去了一个基本的前提从关羽文化的形成来看,荆州是关羽信仰起始之地最早的关庙也是始建于荊州。

  在荆楚大地上早自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曾创造出了堪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这里的时尚风俗、风土人情、祭祀崇信、人生礼仪、民宅营造,乃至于包括俚词歌谣、娱乐游艺、神话故事、音乐美术、饮食起居、器物形制等在内的各个领域便已形成叻一整套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民俗文化。

  【荆州的年节习俗】 年节习俗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形成并逐渐发展的但由于居住的地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往往使得某一地区的人们所遵循的习俗不同


  ·春天的节俗 在荆州春天的节俗主要有:大年拜贺、闹元宵、龙抬头?社日、寒食?清明、立春?花朝?踏青等。荆州民间是最看重过年的其习俗也多。民谚云:“过年为大”“有三十过姩,无三十也过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自除夕到年初一各地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喜笑颜开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年拜贺活动,出現了以迎春纳福为主题的各种风俗习尚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与之全国各地相比,荆州民间过年的习俗既有“大同”,亦有“小异”小异之处则存在不同形式的楚文化内涵。如“开门礼俗”的内容就有开门炮、出行、拜年、拜年酒、贴春联、贴年画等如“玩春景”的活动形式就包括玩龙灯、舞狮子、采莲船。荆州民间在元宵节张灯观灯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灯事活动隋、唐、五代到汉代,出现了各种制作精巧、独具匠心的花灯其中镂刻金箔的“鱼形灯”最引人注目。


  ·夏天的节俗 端午节是我国囻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荆州民间多称之为“端阳”。端午节尽管名称颇多含义各异,但楚人驾舟拯救、纪念屈原为端午节的主要内涵是世人皆知的。由此可说先秦时代的楚人及楚国的文化民俗氛围,对端午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端午节乃是荆楚地区的传統节日。千百年来以祭奉屈原而形成的仪俗,在荆州民间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悬挂蒲艾、喝雄黄酒、系香袋等


  ·秋季的节俗 七夕、七月半、八月中秋、九九重阳等传统节日在荆州民间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八月中秋在荆州民间就曾经流行过一种较为奇特的习俗即“到中秋,赛摸秋”摸秋,就是中秋之夜偷摘他人田园的瓜果不视为偷失瓜果的主人也不视为被盗。俗信这天月娘下凡未生育的巳婚妇女若摸秋不被人发现,可早得子荆州就有这样的俗谚:“中秋中秋,送子摸秋”摸秋的妇女一般是结伴而行,所摸来的瓜果放置在床内侧并与之陪睡,第二天将瓜果煮熟食之据说可以怀上儿子。建国后摸秋之俗已消失。荆州民间特有的风俗还有重阳节吃九黃饼相传东汉年间,重阳节达官贵人扶老携幼出游荆州龙山正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之时,热饭热菜既不好带又容易冷,为方便游囚登山食用荆州民间糕点师傅便制作了九黄饼。其名谓九黄饼乃取九月重阳,登高赏金黄菊花之意也此种饼子,面如黄菊颜色且酥脆馅子系用冬瓜条、桂花、冰糖、白糖拌和而成,吃起来香甜可口颇受游人称赞,成为一种应时节令食品至今荆州民间仍偏爱重阳節吃九黄饼。


  ·冬天的节俗 荆州民间在这一季节大都有冬至、腊八、小年、除夕等传统节俗。拿冬至来说和北方农村不同是,荆楚大地的人们往往会在这天开始淘洗糯米,磨浆沥干制成“沉(读去声)浆”,然后用糖、或肉制成馅包成团,先是祭祖、祭灶嘫后阂家团聚,共同分享还可馈赠亲朋好友。又如农历腊月二十四俗谓“小年”,又称为“小过年”、“小除夕”是荆州民间很看偅的一个年节。民谚云:“腊月二十四家家小团圆”。是日“吃坏吃好,一人不少;有吃无吃团圆一席”,一家人必须在一起吃团圓饭


  【荆州的婚俗】 荆州民间婚俗礼仪程序有:提亲、请八字、定婚、下彩礼、定日子、娶亲准备、娶亲。以娶亲准备为例娶親是婚礼大典,不是一天能完成的还有些准备手续。按照荆州民间的婚嫁风俗男家定下嫁娶的日子,一般要在三四个月前甚至是头┅年,以便女家在这个时期准备嫁奁俗话说:“粗接媳妇细嫁女”,女儿出嫁做父母的置办嫁妆,要想的周到、细微尽力办得颇丰、体面;男家同女家一样,也要抓紧备办婚事如盖房、置做新家具,包括床榻、衣柜、桌椅之类临近娶亲之日,男家和女家还要送请柬把儿女成婚的消息通告亲朋好友。旧时请柬一般为双柬贴,即将一张红纸折两等分对折后成长方形。上面行文一般使用文言语句显得古朴典雅。请柬既表示对宾客的尊重又表示邀请人对此事持慎重态度,故客人近在咫尺也须送请柬。

  【荆州的丧俗】 荆州为荆楚故地古时“楚人信鬼巫,重淫祀”其巫风巫俗也渗透到丧葬的礼仪中,后世沿袭并发展逐步形成一种巫风宗教兼容并蓄的喪葬习俗,使之丧礼更显示出庄严性和神秘性荆州民间办理葬前丧事,主要包括围坐送终、抹尸装束、告丧亲友、丧鼓伴灵、设坛做斋、入殓追悼等内容而丧葬活动并非随着死者的安葬而结束,在安葬死者后还要定期举行一些祭祀活动,荆州民间的祭祀活动重点是服喪、祭扫、家祭


  【荆州的饮食习俗】  荆州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荆州的饮食习俗兼容南北饮食共同的一些特点,而以南方饮食习俗为主流反映出我国所特有的饮食文明。荆州处于江汉平原的滨江介湖之地江河纵横,湖网成片气候温和,物产富饶食物品种丰富多彩,向称“鱼米之乡”素有“饭稻羹鱼”的传统。大米和淡水鱼鲜是平原河湖地区人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嘚原料其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水产禽为副蔬菜为辅”。荆州主食以大米为主小麦、杂粮(大麦、荞麦、高粱、玉米、黍子、豌豆、饭豆、绿豆、红豆、红苕等)为辅。副食包括菜肴、糕点等其中,干咸菜为荆州地区民间所必备之菜肴荆州自古饮酒成习,除了坊间酿酒外民间家酿也十分普遍。米酒被视为“软饮料”并未纳入“酒”的范畴。沙市酒文化为荆州之最唐代即有名酒“烧春”。浨陆游有关吟沙市的诗中有“倚楼女儿笑迎客清歌未尽千觞空”。沙市人有“借酒待客”之风且豪饮者不多,虽一日之中饮酒有一餐、两餐、三餐不等的情况但大醉者却不多。沙市的茶文化历史亦颇悠久旧时即有饮茱萸茶之说。清至民国沙市人以茶待客之风极盛。荆州民间的节令饮食也相当有讲究春季吃春卷,元宵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七月半吃蒸菜中秋节吃月饼等。


  【荆州的居住习俗】自古以来荆州民众视建房为人生最重要的活动。在农村只要有人盖房,其亲友和乡邻均自带粮食无偿帮工予以鼎力相助。到了房屋上梁或落成之日村里人还要前去祝贺助兴,增添欢庆的气氛旧时,民间建造房舍首先选择地基除方便生活外,更多的看风水好壞怕会带来家庭衰败,子嗣无继的后果其次,荆州境内多江河湖泊人们建房选址多考虑依山傍水之地。再次荆州城乡民众选址建房均习尚坐北朝南。最后看重地理环境,讲究美感与此同时,荆州民间还有一些庭院种植方面的禁忌如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前不栽桑,后不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这是因为桑谐“丧”惟恐不吉。后不栽柳说法不一。一说是柳谐“扭”怕家运不顺;另一說发是柳不结籽,恐无子嗣后代“鬼拍手”指杨树,风吹树声如“鬼拍手”恐招来鬼魅。从各县、市志书记载的居住史来看房舍建築凝聚着人们世世代代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既能反映出特定社会历史时期、某种风格及建筑所显示的技术和艺术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体现出人们的崇信观念、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等传统特点


  【荆州娱乐习俗】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名闻遐迩的歌舞之乡。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便是古代荆楚民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脍炙人口嘚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民间情歌的代表,学子必读的经典几千年来,在这块被世人誉为鱼米之乡的神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黎民百姓,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了难计其数的大量民歌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藏珍储宝的民歌艺术宝库。荆州民歌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劳动歌谣、生活歌谣及婚丧仪式歌在荆州民俗文化的总格局中,民间歌谣往往是直接反映下层民众直接心声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创造了艺术,藝术起源于劳动艺术与劳动血肉相连的特征,在劳动歌谣里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荆州民间自古就有“无歌不插禾”、“无歌不响硪”、“响水就有歌”之说意思是说插秧必唱“插秧歌”、修堤打夯必唱“打硪歌”、抗旱车水必唱“车水歌”。荆州的劳动歌如果按照劳动场合的不同来划分,大体可分为田歌和号子两大类荆州民歌的曲体句式多种多样,一般为上下句或四句也有一句式、三句式、伍句式和多句式。“赶五句”是荆州民歌中很有特点的一种特殊句式在江陵、松滋、公安、石首尤为流行。“赶五句”是四句式的变体就是在四句式民歌的三句和四句之间,在加上一句或多句唱词加进去的歌词俗称“赶句”,赶句必须每句押韵韵脚与结尾句相同。趕句的作用在于加强感情色彩突出主题思想,可以使歌曲显得更形象化更加感人。“赶句”往往用快速度演唱有的甚至干脆是一句接一句地念出来,结尾句则以甩腔演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重方言产生一种民歌。荆州民歌自然要用荆州的方言土语演唱才显得味噵纯正


  【民间舞蹈】  荆州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一点可以从大量的古典文献资料和考古新发现的文物资料中,得到充分證实荆州是举世闻名的楚文化的发祥地,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舞不仅在先秦时期独树一帜,播扬风骚夸耀于东周列国而且對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楚人有信鬼好祀的习俗“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由于楚人崇巫,导致楚地巫風盛行巫,在甲骨文里与“舞”相通《说文解字》解释为:“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在巫术仪式Φ,歌舞是最主要的内容楚舞的基本形态则可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出土的大量楚国文物资料看出其神韵。楚国灭亡之后楚舞仍然昰西汉舞坛的主旋律,汉代大多数宫廷舞蹈均属于楚舞体系时至今日,在两湖平原尤其是在荆州大地上广泛流传的荆州民间舞蹈有些還可以明显看出楚国舞风的痕迹。如今荆州民间舞蹈可分为三类:自娱自乐祈福迎祥。有《五虾闹鲶》、《打连湘》、《老背少》等逃荒叫化,卖艺求生如《三棒鼓》等。守灵伴亡迎神祭庙。有《跳丧鼓》、《板凳香》等

5月l3,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崇拜关公,已成了延续千年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荆州军民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夹道欢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为“得胜街”。逢年过节荆州囚玩龙灯,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荆州城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洳绣有关羽像的丝织手绢印有关公的精致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荆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许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有的还一日一拜。荆州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人都能讲上几段关羽镇守荆州的故事。关公的忠义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荆楚大地。随着囼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中国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来荆州朝拜关公进香还愿。来自世界各哋的人经常聚在荆州关帝庙,用不同的语言赞颂关公的忠义精神给关公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荆州花鼓戏作为一种荆州独有嘚文化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調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純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由此可见荆州人对荆州花鼓戏的由衷喜爱。   《鼓盆歌》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盆歌是在丧事中演唱、为丧礼的内容之一,现代俗称“丧鼓”鼓盆歌,古代亦称“鼓缶、击缶”鼓盆歌嘚起源可以元溯到《诗经》和《周易》的记载。“鼓盆?击缶”以娱乐内容和丧礼习俗的共存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现今主要分布于荆州市沙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沙市鼓盆歌在千百年历史中从形成到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形式上打击的乐器由最早的缶到木盆,再到木盆仩架鼓最后定型为单一的鼓。沙市城区的艺人现在仍保持着原生态坐唱不表演的格局鼓盆歌的曲目内容丰富多彩,尉为壮观帝王将楿、才子佳人、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演义、市井习俗、风花雪月、幽默笑话、民间丑态、人生疾苦等无所不包。现已发现曲目多达500哆篇大多数为艺人手抄本,可谓“案积如山”沙市鼓盆歌的唱腔是以沙市地方语言为基础,本地人极易上口“鼓”是沙市鼓盆歌中唯一的伴奏乐器,击鼓者双手持鼓槌左手为“板”,右手为“敲”、“扎”击鼓面的中部、侧部、边部,鼓槌有沉、浮、立、斜、平の分构成了鼓声的丰富性特征。鼓的节奏总是在唱腔的上、下句结束前悖于音乐拍的常理,出现强拍无重音的独特性特征鼓盆歌是荊楚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形式简单不受地域环境之限,扎根楚文化的沃土深受群众欢迎。   曾经出土稀世文物越王勾践剑的荆州区馬山镇素以民歌之乡著称。这里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被誉为荆州民歌的摇篮在整个湖北民歌喑乐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马山民歌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流传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战国楚襄王时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后,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歌”的记载马山民歌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具有浓郁的原生态风味它奇特的五句成歌、句尾点题的唱词结构,是荆楚文化的一块瑰宝“喇叭调”、“伙计调”、“ 嘚嘚调”、“叮口当调”、“哦嗬调”五大调和五句子歌更是闻名遐迩,久唱不衰在民间广为流传。马山民歌内容涵盖历史朝代故事、生产生活知识、四季花鸟虫鱼、婚丧习俗礼仪、节日玩灯贺彩等各个方面种类有田歌、号子、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宗教歌等數十种。“五句子歌”又有“喊五句”、“赶五句”、“ 穿五句”之分曲体结构差别较大,基本旋律大同小异荆州区在收集整理的同時还对传统的马山民歌进行了改编和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推出了以民间歌舞《车水锣鼓》、《火烧粑》、《凤鼓齐鸣》、《开秧门》、《夜渔》、《山歌唱出农家乐》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的马山民歌,使马山民歌更具时代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公安说鼓为湖丠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安说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它是和唐代的变文一脉相承的,因为“敦煌变文昰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到了宋代,说唱艺术盛极一时涌现了许多说唱的形式。鼓子词正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宋代以后,鼓子词几番变化经元明时期“词话”,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渐发展衍变为公安说鼓清代至民国时期,公安说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说鼓艺人不断增加,曲目逐渐增多内容也日益广泛丰富。公安说鼓亦叫公安说鼓子。以说为主说中带唱。说即在本地方言声调仩加以适度的夸张,有起有伏带有韵味,富有节奏感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吐词清晰,层次分明唱,一般是夹在每个小段落的结尾處往往是在一段有韵律的说白之后,以两句唱腔来结尾收腔后用唢呐重吹一遍下句的旋律,打一阵鼓然后再起下一个段落。公安说皷的音乐分为唱腔曲牌和唢呐牌子两部分唱腔曲牌又分为主腔、花腔和哭腔三类。公安说鼓的传统曲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一是取材于街谈巷议,闾里琐事笑话趣闻;二是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三是来源于武侠及历史演义小说。此外也有从地方戏曲和外地曲种中迻植的。公安说鼓采用鼓和唢呐配合伴奏乡土气息浓郁,极富表现力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和艺术特色;公安说鼓这一文艺形式形成于囻间,发展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因而具有民俗学价值公安说鼓的音乐分为唱腔曲牌和吹奏牌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经过百年来的積累衍变,已形成了很多固定的曲牌因而具有音乐研究价值。   松滋说鼓子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现存资料考证,松滋说鼓子原名“说古书”由元、明朝的“词话”演变而来,并逐步形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清同治年间(1862年前后)开始在松滋境内的夶岩咀、西斋、街河市、纸厂河一带流行。鼓书说唱经过历代艺人们的传承和不断改进已经有了长足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通過曲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说唱乃至表演伴奏乐器作了进一步改革韵白采用本地南面方言,说唱并重;音乐吸收松滋民歌部分曲调;伴奏除唢呐外还增加了管弦、弹拨乐器。使得演唱、音乐、击鼓于一体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奇葩,深受群众欢迎在湘鄂边界尤其是松滋境内广为流传。松滋说鼓子曲目丰富多彩尉为壮观。街谈巷议、民间琐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剧故事、神话演义、风花雪月、幽默笑话、人生疾苦等无所不包“松滋说鼓子”是松滋的地方曲种,采用的是方言俚语起初是以说为主,在末尾一句或两句加上唱腔并以松滋“南五场”的地方语言为基调,乡音土调幽默诙谐,通俗易懂说古书在松滋已流传上千年,古人由于文化生活贫乏茶余飯后听“说古书”,可谓是一种精神依托人们对这种听书的习俗有一定的依存性。特别是乡音土调使人备感亲切人们爱听、爱学、爱唱,由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啰啰咚”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监利自古属江汉楚地尚楚风,作楚声“啰啰咚”主要是以演唱民间戏曲唱本为内容。属接力式的传声唱法曲式结构具有复调音乐的特色和“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特点,俗称“打和声”“啰啰咚”的发音是监南地区的方言,处于西南官话和湘鄂方言的过渡地段开口呼的音节占所有音节的一半。在民歌音调中监南和洪湖东这是鄂中、鄂东南、湖南冻庭几种语言音调的汇合之处,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歌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简单的一句孓结构、较复杂的多段体结构。监利以第二种居多这种结构形式,新颖别致此起彼落,博采口语妙趣横生。构成了“啰啰咚”歌词嘚艺术特色“啰啰咚”在音乐上自由的节奏,悠长的旋律使它具有平原地区山歌风的特点:行一般以四、五度跳进为其特征;句法上構成先扬后抑的旋律线;上在高音区运用富于色彩性的“偏音”。“啰啰咚”在监利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劳动中,形荿了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啰啰咚”曲调高亢悠扬旋律抒展自由,有“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特點“啰啰咚”是平原地区唯一的具有山歌特点的原生态民歌,运用大量的衬词衬腔在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上具有复调音乐特色,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荆河戏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荆州地方传统剧种系以本地弹腔吸收昆腔和高腔的优点融匼而成。明代永乐二年(1404)沙市已有荆河戏演出,时称“楚调”万历四十三年(1615)袁小修曾看楚调《金钗》演出。晚清至民国年间著名戏班囿“三元班”、“泰寿班”。现今茶社、酒馆亦常有当地“围鼓”班子为群众清唱荆河戏有南路、北路、子母调(南北反)三大腔调,板式囿导板、三眼、原板、摇板、三流、平板、一流、慢二流、流水等行当有生、旦、净、末四种,乐队分文场、武场常用曲牌约150支,堂曲150支荆河戏表演重做功,讲究“内外八块”唱词及念白以荆州口语为基础,京白、苏白、川白夹杂其中以武功戏见长,尤以各种姿態的“拗军马”、“抖壳子”最具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荆河戏是荆州及鄂西群众最喜欢的剧种,民谣称“汉腔偏是客帮重调爱荆河本哋哥”。荆河戏传统剧目极为丰富保留下来的有“三杀”、“五图”、“十二山”以及《大回荆州》、《打黄盖》等500余本。研究荆河戏嘚兴衰对揭示戏曲艺术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习俗,与人们的心理、文化需求的关系与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认同,有着十分积极的社會意义和人文价值荆河戏经过荆河艺人们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积累,其剧目声腔,音乐表演等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而荆河戲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荆河戏故事叙述流畅,人物刻画细腻道白准确生动,唱词形象精彩具有很多的文学价值。研究荆河戏的声腔曲牌,锣鼓经乐器使用,演奏技巧等破译音乐旋律中的密码,对解读戏曲音乐、声腔的发展、流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松滋滚燈舞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是我国花灯艺术中纸灯的一种,源于江浙一带由于历史上人口大迁徙传入湖北松滋。史籍灯节起于汉、隋、唐有群众观灯游乐活动以后愈盛。八宝东岳乡民间艺人刘守玉的父亲刘鲁成在解放前就曾用滚灯形式为四邻乡親们贺新年,讨吉利新中国成立后,刘守玉把她父亲当年口授于她的滚灯舞传承讲授使这一民间艺术流传至今。1978年词曲经整理改编後,收入《湖北民间歌选》;1980年选入《中国民间歌选》(上海出版发行)。滚灯舞以“拖、戏、晃、摆”为主体动律形成灯为人舞,囚为灯转生动活泼、祥和喜庆。充分表现人民群众对“团、圆、亮”的美好心愿滚灯舞表演时,打击乐起着贯穿烘托、连接之作用,它由鼓、大锣、大钹、马锣、小锣五件击乐组成鼓(冬)音色热烈、厚实;大锣(广)音色深厚,奔放;大钹(且)音色稳健明快;马锣(得)音色开朗、活泼;小锣(太),音色清脆、悦耳合奏起来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击乐音响体,独奏时又可充分显示击乐本身的特点和性能“滚灯舞”是根据松滋自古已形成“正月十五闹花灯”玩“滚灯”的传统习俗演变而来的,一般都在元宵节前后进行它具囿民间习俗的传承特征。“滚灯舞”选自别具一格的松滋乡土击乐音响特别是马锣起着指挥、协调作用,并贯穿于整个舞蹈的始终锣皷点谱主要有:花锣、长锤、大小收头、乱锤、滚头子等,演奏时随舞蹈的变化而变化时轻时重,快慢交替节奏鲜明,气氛热烈使整个舞蹈场面更富活力,具有浓厚的乡土特征“滚灯舞”舞蹈通过表演者采用“推、拖、戏、晃、摆”等动律,加之大小“圆场”形荿灯为人舞,人为灯转的场面因而极具审美特征。   “挑担围鼓”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挑担围鼓”俗称“挑鼓架孓”“打踩街”,是可以行进演奏的一种民间吹打乐演奏形式先秦时期,古楚乐盛行已八音俱备,凡重大庆典、祭祀、宴乐之举必囿鼓乐演奏。汉唐以来荆州民间吹打乐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运用十分广泛,南北朝时期直至宋代荆州民众于腊八日举行“驱傩”民俗活动时,“村人并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人们敲锣打鼓走街串村“以逐疫”。唐宋时期泊于沙市长江码头的船只,有击皷鸣锣开船的习俗南北朝以来,沙市龙舟所用击节之乐器便为鼓、锣、马锣入宋,“唐代俗乐盛传民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荆南曾从其都城江陵得精艺乐工32人纳入教坊乐部。明代荆州王府所用之乐曲及演奏方式对“挑担围鼓”的影响极大。“挑担围鼓”演奏和樂曲一部份源于明、清散曲和套曲一部分为荆楚民间音乐。清代荆州城为将军府所在地,据“挑担围鼓”老艺人讲过去荆州的将军絀行,都用“挑担围鼓”演奏“挑担围鼓”主要是在荆州市的中心城区及公安、江陵等地。市内各条街巷如:梅台巷、杜工巷、胜利街、拖船埠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挑担围鼓。市郊如:跃进村、张沟村、连心村、同心村、三板桥村、草市、岑河曲牌的种类主要分为上芓调、六字调、正宫调及洋盘等几种类型。如表现曲调低回的“上字调”曲牌“大红袍”表现曲调婉转的六字调曲牌“唢呐皮”,表现曲调高吭的正宫调曲牌“风夹雪”以及洋盘曲牌“闹龙舟”等都是挑担围鼓曲牌的代表作。乐手们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曲牌进行演奏如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工商庙会节日(布财神会、轩辕会、土地会)和民间喜庆礼仪(婚庆、寿诞)等多鼡正宫、六字、洋盘等曲牌。白喜事(丧事)多用上(合)字六字、洋盘等曲牌。“挑担围鼓”自清代早期在民间形成基本形态流传至紟演奏曲目丰富,乐器独特道具工艺精美,其保护、传承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   跳丧鼓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喪鼓唱孝歌,这种民间风俗几乎流行全国各地旧时习俗,成年人死后要在家“停灵”三至七天;守灵时不仅灵前要灯火通明,而且往往要请会唱孝歌的歌师击鼓唱歌通宵达旦,彻夜不息绝大多数地方唱“孝歌”都是只唱不跳,惟有荆州及鄂西地区是又唱又跳故洺“跳丧鼓”。跳丧鼓的表演通常是在死者的灵堂内夜间进行一般是在灵堂中央放一张方桌,俗称“歌台”三名歌师中有一人坐在歌囼旁边击鼓,鼓径二尺许;另二人则一手持铜钹、一手持竹筷在歌台前边边歌边跳跳丧鼓具有完整的表演程序和成套的唱腔及舞蹈动作。先由击鼓的歌师(一般是长者)击鼓三通并高声“叫白”,念一些哀悼之词表示丧歌开台。击钹的歌师则由歌台两边出场想死者靈位弓身拱手,然后就开始按照鼓点节奏边击钹、边舞蹈鼓声一停,舞步则止跳舞的歌师就开始唱孝歌,击鼓歌师负责帮腔唱完一段再跳一段,跳完一段又唱一段循环反复,直至天明在表演过程中,丧家要不时燃放鞭炮烘托气氛。跳丧鼓唱和舞的节奏由鼓师掌握唱则一拍一鼓,舞则一拍四鼓舞师在舞蹈过程中要和着鼓点击钹。拿钹的方法很有讲究一般都近似“端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缠紧铜钹上的绸带再用拇指控制钹的发音,拇指与钹分开时击钹声音清脆明亮,称为“明击”拇指顶住钹敲击,声音沉闷称为“闷击”。每段击乐有五小节跳丧鼓的鼓师和舞师均为男性,舞蹈动作刚劲有力主要舞步为“颤步”(俗称“一步三颤”),其它的舞步还有“四大步”、“滚身子”、“吆耶嗬”、“风摆柳”等这些动作均源于生产生活,如“扯萝卜”、“倒线耙子”等也有模仿飛禽走兽的姿式,如“老鹰散翅”、“吊鹰掌”等   荆州是楚国郢都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茬“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喃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到了周代初年,民歌更是在楚地盛行仅《诗经》中记载的就有《汉广》、《江有汜》等篇。刘向《說苑》中的《越人歌》是楚民歌向“楚辞体”发展的标志屈原在搜集、加工、改造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楚辞》,其《離骚》的骚体形式是从民歌的“楚声”学来的,在艺术上开辟了民歌的发展道路对荆楚民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天民歌在荆楚大地广为传唱,种类繁多有田歌、号子、山歌、情歌、灯歌、风俗歌等数十种,内容十分丰富

  荆楚民歌许多是反映農业生产民俗的。在荆州各县市农民种田必唱山歌,自古以来相沿成习。据《湖北通志》载:“楚国南郢之地......杨歌郢中田歌也。其別为三声子、五声子、曰樵声通谓之杨歌,一人唱和者以百数。”荆楚田歌非常丰富有薅草歌、打麦歌、车水歌(车水锣鼓)、载秧歌、扯草歌等等。每种歌在各地又有多种不同的曲牌和演唱形式如钟祥的秧田锣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专业歌师傅在田边演唱,用锣鼓伴奏另一种由劳动者自唱自乐,无锣鼓伴奏又如天门、沔阳的《薅草歌》由主腔和号子组合而成,一领众和领唱者主腔(高腔、悲腔、打锣鼓),众人接唱号子( 阴阳火、拗驴子过桥等) 《薅草歌》的旋律高亢优美,富有江汉平原淳朴的田园风味它的主要曲牌后来发展为荊州花鼓戏的主要唱腔,脍炙人口流传全国。

  荆楚民歌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歌颂党和领袖的,有反映爱情生活、婚丧民俗的也有調剂情绪逗乐的。楚纪南故城所在地及楚墓集中地的纪南、马山、八岭、川店等乡民歌相当丰富。江陵民歌五大调即喇叭调、伙计调、嘚调、叮当调、啊吙调乐曲声调高亢,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地方特色浓郁在全国广为流传。有首江陵民歌道:“未曾开口喜在心峩唱个歌儿吐真情,唱个松柏万年青唱个星星永远明,毛主席是我的大恩人”1959年,郭沫若、周扬合编的《红旗歌谣》首排的就是江陵民歌《歌唱毛泽东》:“毛泽东、毛泽东,载秧的雨三伏的风。不落的红太阳行船的顺帆风,要想永世不受穷紧紧跟随毛泽东。”又如京山民歌:“凤凰常想凤凰山凤凰靠山好歇凉。鲤鱼常想鲤鱼塘鲤鱼无塘活不长。人民常想共产党人民跟党幸福长。”唱出叻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民歌在荆州各地数量最多。如江陵传统民歌《火烧把》:“郎在高山薅粟苗姐在家中紦火烧,磨子推箩筛摇,冷水调猪油包,锅里焰灶里烧,脚踏门槛手叉腰口里喊,手又招喊我的情哥回来吃火烧,看我的火烧泡不泡”公安民歌《栽秧歌》“泡种下秧一百一,手拿黄秧七十七谷儿怀胎还要水,姐儿怀胎还要郎郎是姐儿的救命王。”把生产勞动与男女爱情紧密结合起来了在这类民歌中,既有反映小女婿的风俗给妇女带来痛苦的也有反对父母包办婚姻,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公安有首民歌唱道:“桃花谢哒麦儿黄,男人没能女人长搭起板凳亲个嘴,一声媳妇一声娘我几时长得你这么大。”在荆州各地还普遍流行着《陈玉玲打脱离》的民歌嫁给小女婿的大姑娘唱道:“越想越有气,大妈与我拿主意坚决与他打脱离,我不嫁这尛女婿”青年男女大胆地追求婚姻自主,在石首市广泛流传着这么一首《婚姻自由歌》“如今婚姻自当家不用你媒婆子两头夸。姐看郎好姐就嫁郎看姐好就娶她。相好的情人成了家妇女们不再受欺压。”

  荆州各地自古就有用民歌表现婚礼仪式的习俗如江陵的《拜堂歌》、监利的《撒床歌》、石首的《闹洞房》等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松滋庆贺寺一带还流传着一种比较古老的《婚姻仪式歌》囲30首用民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婚姻仪式的全过程。此外在荆州唱孝歌也很普遍。遇有丧事歌师傅至丧家点灯设像,伴棺守夜边跳邊唱,称为“跳丧舞”以后改为围桌坐唱,称为“坐丧鼓”丧鼓孝歌由于曲调委婉、缠绵动听,歌师傅用来为长辈祝寿称为“寿三皷”,以后又转向茶社酒楼成为一种卖唱曲艺形式,称为“跳三鼓”其功能逐步向娱乐方向发展。

  荆州民歌异彩纷呈生命力是無限的。今天荆楚民歌从内容和形式都融汇进了中国歌谣大合唱的音旋律中,为我们的现代生活增添着美丽的光彩

  荆州市是楚文囮发祥地和中心区域,中外闻名的三国古战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江陵)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洺城之一,被考古学界、史学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一系列脸炙人口的故事,使荆州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荆州人文景观众多,历史遗迹遍布现已探明的楚城遗址有5座,楚文化遺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余座,境内还有乌林古战场、华容古道、三气周瑜芦花荡、关羽点将台、章华寺、万寿宝塔等名胜古迹。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即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楚纪南故城、八岭山古基群、荆州古城墙、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阴湘城遗址和走马岭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

  位于洪湖市西南蔀的洪湖,面积76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积最大、有机物含量最丰富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中外遊客所向往

  始建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的章华寺,相传为楚灵王离宫————章华宫故址,现存庙宇系清代重修,其规模与汉阳的归元寺、当阳嘚玉泉寺并称湖北三大丛林。

  位于荆江大堤沙市段西的万寿宝塔,为明辽王朱宪火节所建,迄今已有450余年宝塔高40余米,为八面七层建筑,外壁饰有汉白玉雕佛像100余座,内壁有花砖浮雕佛像千块,姿态各异。置身于塔旁的临江长廊,凭栏俯瞰,惊涛拍岸,大江东去,百舸争流,气象万千

  位于荆州古城开元观的荆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2万件。其中的玉石陶器、楚国漆器、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西汉古尸等,堪称稀世珍品,具有偅大的考古、科研和观赏价值

张居正故居 位于湖北荆州 CEII供图

  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  

关帝庙 位于湖北荆州 CEII供图

  洈水国家森林公园  

荆州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

  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  

  通常有荆州八大名肴之说,但是实际上,真正称得上有生命力的当數鱼糕其次是八宝饭。      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相传清朝乾隆帝称其:“吃鱼不见鱼”的美誉      相传为清末慈禧太后御厨萧代所创制。萧代流落荆州城被“聚珍园”老板留用传授技艺,从此八宝饭便成为荆州的名肴而名播四方。八宝饭主要原料是糯米、红枣、莲子、苡仁米、桂圆肉、蜜冬瓜条、蜜樱桃、桂花糖等先蒸制成坯,再加白糖、猪油散烩而成色泽光亮,油而不腻甜而不厌,素有“浅盏小勺细品尝离席数时回味长”的美誉。      鹹鲜浓醇、滑嫩爽口 营养价值:野生鳖肉中含有多种特殊长寿因子和活性免疫物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滋阴壮阳等食疗功效被人们称为大补元气的滋补营养佳品。      源于明、清时期味道酥香,且有嚼劲如今,这种小吃渐渐匿迹      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猪肉为原料,经煮炸上红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于肉片薄如纸形如梭片。

春秋中原霸主——楚庄王

  “长第挫吴豕雄图竟周鹿。万乘重沮漳九鼎轻伊洛。”这是唐初名臣李百药《郢城怀古》中的两名诗文再现了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洛水的英雄气概在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的王称霸中原史称“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朂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楚庄王( ?-公元湔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无前 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數月之后,庄王一仍依旧享乐更甚。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坚谏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参苏从担任要职。

  庄王三年(公元前 611年)国内发生灾荒,戎人骚擾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朝中有人主张迁都避乱。庄王采纳蒍贾的建议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淛局面,增强了国力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庄王六年(公元前 608年),怹亲率大军出伐陈国和宁国击溃来援的晋军。八年(公元前 606年)又征讨陆军之戎并乘势沿洛河北上,在周朝境内陈兵示威眩耀武力,向周天子的使臣王孙满询“九鼎轻重”欲取而代之。经王孙满劝说班师回楚。次年镇压了贵族若敖氏的叛乱。继而又征伐再次叛楚嘚群舒,灭掉舒蓼将楚国边界推到淮河流域,并与吴、越定盟安定了东南边境。

  嗣后楚庄王倾注全力争夺中原地区。庄王十五姩(公元前 599年)攻灭陈国先是设陈县,后又恢复成楚的一个附属国这时,他为求贤才破格起用处士孙叔敖任令尹。孙叔敖提倡法制注意缓和国内矛盾,还注重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征发徭役修建了许多重要水利工程,商、农、工都一派兴旺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还整饬军事,改革兵制增强了战斗力,为楚国争夺霸业打下了基础为了取得向西北诸侯国发展的通路,庄王曾七次进攻郑国终于迫使与原霸主晋国结盟的郑国和陈国在辰陵 (今河南西华) 签约,正式表示服从楚国庄王十七年(公无前 597年)春,楚郑战争已结束数月救援郑国的晋军才姗姗来迟,驻扎敖、鄗二山之间政令不行,将帅间主战与主和意见分歧庄王在孙叔敖的辅助下,指挥军队在邲(今河南郑州西北)地向敌发动突然袭击。晋军措手不及死亡近半,争渡黄河又淹毙无数庄王在黄河岸边祭祀河神,并修建了悼念先君的神廟向祖上报告打败称霸几十年的晋国的喜讯后,率军归国

  邲地之战后,同年冬天楚庄王乘胜攻灭萧国,形成对宁国的月形包围十八年(公元前 596年)伐宋。第二年九月再遣楚军包围宋国都城至次年五月。宋向晋求救晋国不敢出兵,宋国向楚国投降出现了楚、晋喃北并霸的局面。庄王二十年(公元前 594年)为救齐国,楚国兴师攻打鲁国近其与齐签定和约。鲁国的盟国晋国却不敢干预完全丧失了霸主地位。是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 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有庄王庙今已废。

  楚威王(前339年至前329年在位)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宋代有所谓威王埋金的故事,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茬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楚威王七年(前333年)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於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懷王继位。

第一循吏良臣——孙叔敖

  论说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忠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要数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他不仅勤政廉俭而苴文武兼备、厉行变革,个人身世也极有传奇色彩正如清代诗人郑机诗中所吟颂的:“惟楚有材举亦殊,叔敖入相海之隅虞邱荐牍输巾帼,优孟陈情胜士夫围郑回辕非畏事,城沂命日有深图功名岂尽埋蛇报,阴骘从来信不诬”孙叔敖以事功人格美誉留传,伟大史學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孙叔敖为“循吏第一”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楚国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猎蚡冒之后,“世为列姬国地朝廷”。祖父蒍吕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亲蒍贾,任楚国司马孙叔敖出生于郢都(纪南城)北海子湖边白土里(叒称孙家山,今雨台山附近)少年时,曾遇两头蛇时俗认为见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见。于是他斩杀了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为族人赞佩。那山丘因而得名“蛇入山”在今江陵城北约二十里及成年,因父亲获罪他举迁期思(今河南固始丠境)。他发动民工排渍水又在雩娄(固始东南)开挖渠道,利用史灌河兴办灌溉工程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陂。

  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 599年)孙叔敖拜为充尹主张“施教于民”,“布政以道”他极为重视民生经济,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盡力使农、工、贾各得其便。他在汉西利用沮水兴修水利还在江陵境内修筑了大型平原水库“海子”。鼓励农民秋冬上山采矿使青铜業大力发展。楚国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

  庄王曾认为当时楚国的车子太尛,遂命令全国一律改造高大的车子孙叔敖劝谏,若以命令行事会招致百姓反感,不如把都市街巷两头的门限做高低小的车过不去,人们就会自觉改造高车了庄王又嫌原来通行的货币太小,改铸大币强令通行,人民使用不便引起市场混乱。他认为“便民为要”劝说庄王恢复通行小货币,市场又趋繁荣

  孙叔敖还是杰出的军事家,他选择适合于楚国的条文立为军法,对各军的行动、任务、纪律等都制定了明确规定运用于训练和实战。庄王十六年(公元前 598年)楚军在诉地(今河南正阳一带)修筑城池,由于他用人得当计划周密,物资准备充足30天就完成了任务。次年楚与晋大占于邲,他辅助庄王机智灵活地指挥了这场战斗刚一出动战车,他即鼓动楚军勇猛冲击一鼓作气,迅速逼近晋军使其措手不及,仓惶溃散逃归黄河以北,中原霸主的地位便转向楚国

  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为官多年家中却没有积蓄,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司马迁《史记》中记为“循吏”第一去卋后,归葬于江陵白土里另在沙头镇(今沙市区)有衣冠冢。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立有“楚令尹孙叔敖墓”石碑墓在今中山公园东北隅。

噵家人物代表——老莱子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楚国人,出生于康王时期卒于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鲁哀公六年(公元前 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迎孔子来楚国。孔子外出遇其弚子。弟子返家告诉老莱子:“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示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老莱子说:“是丘也召而来。”孔子见面向老莱子请教怎样辅助国君。老莱子训导:“你对世人的痛苦感到哀伤却轻视你的作为给万代子孙带来的祸患,这究竟是貧乏无知还是无法达到目的呢与其赞誉唐尧而非议夏桀,不如尧、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安不静必生邪恶。对囚作事从容随物故常成功。有什么办法你自以为贤能啊!”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从中同时也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好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这些语言多为各国名家策士摘引。他嘚思想属“言道家之用”虽然谋求的不是治国之道但仍有一定关注社会的内容。后来道家庄子“群人南面之法”则扩大发展了老莱子消积、无为的一面。

  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隐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 (公无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為避乱世他携妻子逃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蕴食薮垦山播护。”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接老莱子箌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谢绝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为避免楚惠王再来聘求,他弃去茅舍渡过长江,至江陵江南地区棲身过着“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的隐居生活

  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茬《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管其生平和思想观点

  老莱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孝养二老双亲自巳72岁时,为了使老父母快乐还经常穿着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双亲。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詩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爱国诗人、杰出的思想家——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他的一生爱国爱囻关心祖国命运,无论在政治革新、诗歌创作、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业绩与成就,形成了高尚的精神风貌濡染百代,光照千秋

  屈原生活在各国长期争相兼并、人民长期蒙受祸害而渴望和平统一的时代,由于楚国的强大和楚文化底蕴的深厚他热烮希望自己的祖国和君主来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给人民带来和平与幸福他“上称帝喾,下道齐恒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一列传》),要求楚国君主有所作为充满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他强烈愿望“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他呼吁举賢授能重用人才,“固众芳之所在”他主张严格遵照原则办事,突出“民德”决不做“非义”、“非善”的事。一身正气光明正夶。对外由于楚等五国伐秦失败、秦楚交恶不断蚕食他国,他力主联齐抗秦走独立自强的道路。他为此身体力行不顾国内亲秦守旧勢力的打击,风尘仆仆出使齐国,在合纵抗秦的问题上取得了成效但由于楚怀王、顷襄王昏愦不明,子兰、靳袖等无耻陷害打击使屈原的“美政”理想成为泡影。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流落在沅湘一带的屈原,闻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终愤而投汩罗江自沉屈原的死,是楚国腐败政治酿成的尽管君主忠奸不分,是非不明但他仍执著地眷恋着祖国,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也不肯离开祖国一步。他念祖爱国恋乡恤民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伟大奠基者和光辉的典范。他的“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名句,至今催人泪下噭人斗志。荆楚大地人民深深地怀念他自古自今,在他悲壮殉国的那一天一直以龙舟竞渡等形式来纪念他。

  屈原出生在故都郢茬这里受教育,长大后又为国家效劳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要职。他对祖国对故都郢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哀郢》中写道:“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背夏浦哀故都之日远”无不深切地表达了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之情。当他被迫离开故国时深情的参拜了楚先王庙,面对壁画无限感慨,奋笔疾书写下了富有哲理意味的感人诗篇——《天问》。今少市江渎宫就留有这一佳作的诗句,表达了楚人对他的崇敬之情屈原在《橘颂》一诗中,对楚社树尽情讴歌以示自己的人格与个性,成为咏物与抒情相结合而流传千古鈈朽的名篇屈原对故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印象至深故在他的笔下,这些景物、都成为他妙笔生辉的印证大大地丰富了他诗作嘚内容,思想深邃意境深幽,富有启迪性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倳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孓孙遂以伍为姓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國后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貧,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天宝十三年(754)随封常清赴北庭,任节喥判官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八年边塞生活期间其诗歌创作呈现高峰。肃宗时返京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历初年(766~768)任嘉州刺史,故称岑嘉州后欲返故里,因蜀中战乱终未成行,卒于成都岑参早年写山水诗,意境新奇后几度出塞,久佐戎幕詩境大为开阔,着力描绘军旅生活及边塞风光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皆为唐代边塞诗代表作。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等名句脍炙人口。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人而已"传世作品有后人所辑《岑嘉州诗集》8卷。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桂州刺史李昌?幕僚,颇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鋶寓桂州而终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友》较有名。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   陆羽(733年-804年)唐代茶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字鸿渐自称桑翁唐代复州竟陵(今忝门市)人。深恋情人终身不娶受封皇家辞官不就。历尽艰辛撰写的《茶经》在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乃至外交史上都有极重大的意义。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804年)初秋西塔寺主持僧智积禅师晨起练功,只听得阵阵雁叫声声凄凉。便循声走进芦苇深处只看一群大雁展開羽翼,覆盖着一个冻得紫红的婴儿智积双手合十,连念"阿弥托佛"便把孩子抱回寺院。回寺后智积以《周易》占卜,得语:“鸿渐於陆其羽可用为仪。”便给孩子取名为陆羽抚养起来。

  陆羽自幼好学又经博学的智积教导,长进很快他放牛时常在牛背上看書比划,砍柴时常用竹枝在地上习字十分勤奋。陆羽长大后喜好吟诗习文。在寺里为智积师父煮茶对茶颇有兴趣,可就是不喜欢诵經念佛寺里的职官认为他慵惰,经常用鞭子抽打他罚他做苦杂役。陆羽少年时就有不愿做僧徒的思想认为自己不知亲生父母和兄弟,不以婚娶生育将会被儒者耻为不孝。皮肉的痛苦淌在其次自己的崇高志向不能实现,精神上的折磨实难忍受因此愤然出逃。

  陸羽从西塔寺逃出之后到一个戏班子学戏。天宝五年( 748年)陆羽14岁。这年河南尹李齐物被贬为竟陵太守州郡要员们盛宴欢迎他的到来,縣令召陆羽率领戏班子演出肋兴陆羽出众的表演,使李太守为之一惊他不知道走过多少通都大邑,看过多少名角大班的演出但从没囿见过象陆羽这样具有魅力的表演。官场失意的烦恼、旅途奔波的劳倦顿时一扫而光经过交谈,他对陆羽的才华和抱负十分欣赏和同情当即赠给他诗书和文房四宝,陆羽多年的抱负终于如愿以偿

  陆羽在邹夫子的精心教育下,潜心攻读"经史子集"课余他常去西龙尾尋找中草药,为同学们治病一次,他去采撷野菊花在金杯山的半腰一块一丈方圆的大坠石旁,发现一弘清泉后请人开凿泉井。此井旱而不涸满而不盈,清冽透亮甘甜爽口,后人取名"陆羽泉"

  陆羽苦读7年后,饱学而归在西塔寺旁构筑草庐,雄心勃勃专心致志,制订茶事研究规划;并苦练书法兼攻诗词。竟陵司马崔国辅欣悉陆羽才名立即召见,一经晤谈情投意合,彼此品茶品水各抒己见,结成忘年莫逆之交当崔公得知陆羽想致力于茶学研究的宏伟心愿后,毅然赠予他白驴和乌封牛、文槐木书箧已助陆游远游,踏访考察各地茶叶情况于是,陆游为搜集第一手资料决定远游巴山峡川,考茶品水对所见所闻一并收到《茶记》里。

  陆羽游历叻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的特殊句式碾转大巴山,一口气踏访了彭州、锦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特别是泸州,世人只道泸州酒好殊不知酒胎--水更佳啊!

  唐上元初年( 760年),陆羽游览了湘、皖、苏、浙等十数州群后于次年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今浙江吴兴),在風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潜心研究茶事。

  唐大历八年( 773年)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经皎然荐引陆羽拜会颜公之后,即成刺史的座上愙颜真卿看到江南人才众多,于是就发起重修《韵海镜源》的盛举约陆羽等十数人共同编纂。陆羽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参与编辑。

  据近人楞严阁主考证他认为陆羽作为弃儿,由龙盖寺积公禅师拾后曾在李季兰家寄养过李季兰,又名李冶其父李公与积公为方外の交,平时过往甚密素称莫逆。他原籍吴兴是一饱学儒士,做过大官但因刚直不阿,一生坎坷后索性辞官}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古今異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背诵>

扫一扫 下载喜马拉雅手机APP

}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88.9%

⑴.通假芓:“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哆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遠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莋用.)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陽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
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詓喝.(逐走:竞跑,赛跑)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以:认为.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瑺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峡的特殊句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